校長開講

【台中】中臺科大校長李隆盛:人生路迢 常行必至 收藏

  口述/中臺科技大學校長 李隆盛 整理/大學問編輯 鄭詠澤   2019-03-02    教育學群 , 工程學群 , 中臺科技大學 , 機械群

  分享

中臺科技大學校長李隆盛曾失學兩年才考上大學,畢業後一路工作與進修交替,最終拿到博士學位。他勉勵年輕學子立定志向、常行精進,終會達到目的地。



我父親在日治時代被徵調去菲律賓當被俗稱為「軍夫」的海軍工員,戰爭結束在美軍俘虜營待了好幾個月才等到船班回來,回到臺灣身無長物,只能靠戰前務農專長到山區承租政府林班地拓荒。在山裡先搭茅草屋住,我們家4個兄弟姊妹中,我的兄姊和我都是在茅草屋出生的。坦白說,山裡雖然沒有鄰居、也沒有電力,但自然資源豐沛、生活快樂自在。我們上初中要走山路、再搭車,下課趕快搭車回家,當時不太知道外面很競爭,也不知道街上許多同學放學後都在補習。雖然我們當時接受到的主流文化刺激很少,我父親也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但是他見過世面,知道接受教育是社會流動的捷徑,所以他非常重視教育,那年代大家日子都很苦,村子裡大部分小學同學畢業就去當學徒,操作衝床、剪床等,但是我父母還是支持我們去唸書。

李校長認為年輕學子應立定志向,常行精進,終會達到目的地。

務農做工 才知讀書好

報考台中高工時還懵懵懂懂,因為家裡沒有電燈,就把科名有電的科別都填在前面,我的分數上不了很夯的電子科、電工科,進了錄取分數比較低的電銲科,參加新生訓練才知道電銲是做什麼以及電銲科是兩年制。當時一個禮拜校內外實習是15節課,所以我技術練得不錯。銲接雖然工作機會多、相對待遇也高,但它被稱為是「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辛苦(difficult)」的3D工作,畢業時我只考一家汽車廠也被錄用但沒去就職,而是回老家邊務農邊準備升學考。務農方面是跟著父母在山上種香蕉、麻竹和養豬等,台電當時在做供抽蓄水力發電用的明湖、明潭,我也在那邊做臨時工,領一天新台幣70塊的工資。在麻竹筍產季:天沒亮就要去割竹筍,再用扁擔挑回工寮煮熟發酵、再曬成筍乾;發酵和曝曬期間怕被偷走,我會一個人在山上工寮過夜顧發酵中或曝曬中的筍乾半成品。山上太陽大、蟲蚊多,還有風災水損;又,農作物多元以致年頭到年尾都忙。此外,我們上、下山通常會挑或扛作物、柴薪,不會空走,荷重物在半路歇腳時,我父親常會輕鬆地說:搭火車才會被帶到目的地,我們要勤走才能到達。

準備升學考時還要務農的李校長笑稱讀書比起務農、燒焊輕鬆太多了(攝於就讀台中高工時期)。

當時高工班上好幾位住同寢室同學畢業前轉讀中華電信的建教合作班,後來都發展得不錯,我當時也有機會去中華電信卻回老家做工務農。當時村子裡念初中的人已經很少,我高工畢業還回來務農、做工,村裡的人會以我為例說讀書沒有什麼用,也讓我更加努力要為「讀書有用」爭口氣。何其有幸,我經歷了都很辛苦的燒焊跟務農,感覺讀書最輕鬆;也因為在年輕時就被嘲笑過,所以後來也很有勇氣面對嘲笑,並且把嘲笑我的人也看成是一種貴人。而我當時真的是到沒學校念了才發憤圖強,認真讀書。那年代高工生升學機會很少,只有台灣師大工教系跟臺北工專(現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兩條路,我在山上晴耕雨讀,考了兩年才考上師大工教系,是我們村子裡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其實上大學前我因失學兩年對自己上大學之後會念得如何沒什麼信心,開學前去成功嶺集訓,旅上是考上台大、師大、清大、逢甲和中國醫藥學院的新生,我因做過農夫和工人,體能、視力都比其他大部分人好,例如震撼教育時匍匐前進一馬當先、打靶還拿了100分,結訓時是學術科總成績全旅第一名,當時各旅第一名是安排總統頒獎,還登上中央日報,給了我不少自信,也希望落實成功嶺大門附近石刻口號「從成功嶺走向成功之路」。

自信帶路 開上人生快車道

進大學以後,一來我很珍惜有書讀的機會,二來同學都知道我在成功嶺第一名結訓,我怕書念不好丟臉,就訂了目標要念全班第一名。那時候全系有4個班,我畢業時不但是全系第一名,而且成績和修的學分數還遙遙領先第二名,後來我當了國立聯合大學校長,據說是全鄉第一個國立大學校長,村民都誇獎我,說我作農厲害,書也念得好。

大學成績好激勵我繼續讀書的想法,讀書比起務農、燒焊真的輕鬆太多。大五我到桃園農工當了一年實習教師,就考回台灣師大工教研究所念碩士。當年念碩、博班的人較少,全國的碩、博士班都是公費的。我本來計劃碩班畢業去當兵,退伍後就出國去念博士,但是念研究所的時候認識我太太,結婚、生小孩就延緩了出國計畫,我先在臺北工專教書,台灣師大成立工藝系(現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第三年轉職回師大,很快就升上副教授。但是我一直沒有忘記我的留學夢,為了積蓄留學費用,即使那時候房子很便宜都不敢買。碩士畢業整整8年後,拿到教育部銲接自動化項目的獎學金才出國念博士。

那時有人勸我說,你都升副教授了幹嘛還去留學,我覺得如果要走更長的路,一定要去念博士。就這樣我們夫妻帶著兩個分別念小學及幼稚園的孩子去美國,三年過去,我們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換回兩個博士學位,回臺灣時都超過37歲了。

因為我自己是工作、進修、工作這樣一路交疊走來,還失學兩年才念大學,過程中很多部分是靠自主學習,領會了「師父領進門,修行看個人」。我相信天道酬勤、常行必至。能一口氣升學「搭直達車」
,很好;但我也鼓勵年輕人工作--進修--工作交疊進展,也很鼓勵邊就業邊升學,這樣可以跟職場需求靠近一點。但是不少大學生因為經濟因素,就學期間必須打工或邊就業,我認為年輕求學期間應該秉持錢夠用就好的原則,不要為了過度打工荒廢學業,唸書有黃金時期,學習跟賺錢兩者能夠兼顧很好,但不要在學期間就進入幾乎是「全就業」狀態而顧此失彼影響學習。

中臺科技大學校長 李隆盛 小檔案



★出生:1954年

★現職:中臺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臺中高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士、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科技教育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科技與工程教育、技職教育、課程與教學、人力資源發展、高等教育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科技教育學類教育學群科技教育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