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園

【108課綱】中山高中跨域整合 必修「後勁嘻遊記」 收藏

  大學問編輯部   2022-07-13    108課綱

  分享

高雄市中山高中為普通型高中前導學校,依其特色發展,進行自主設計課程,研發「後勁嘻遊記」這門校訂必修課程,透過國文、歷史、地理三科社群教師組織規劃,關注學習和生活的結合,運用新課綱的理念和學校的課程地圖—以PBL模式進行教學,將學生視為課程主體,教師透過問題的設計引導,使學生學習尋找資訊、解決問題;並強調小組合作學習的知識分享方式,讓學生間透過不斷的討論與對話,產出個人與小組的階段性和總結性評量;除了帶領學生主動關心在地文化外,也希望將此價值延伸至學生各自的生活背景,並主動關心、參與社會議題討論,讓學習和生活緊密連結。

為使新課綱順利實施,教育部國教署自105年起每年遴選「前導學校」率先試行新課綱,一方面可辦理教師增能培訓,也可研發課程教材及教學模組,作為他校典範。

國歷地 三科跨域學習

高雄市中山高中「後勁嘻遊記」校訂必修課程,區分為「河流變遷」、「聚落與祭祀文化」以及「地景變遷」三大單元,並以「聚落與祭祀文化」為核心。並由國文、歷史、地理三科教師協同教學,透過社群每週共備討論,進行當週課程執行分享與檢討,刺激教師間的對話與增能。而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互動,也因應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的挑戰,注重學生的文化「體驗」而非強調文化「認識」。


中山高中所在的楠梓區近年來人口增加快速,為高雄市郊的新興開發區。不同的居民組成,也形塑多元聚落型態與生活樣貌,「後勁嘻遊記」教學內容策略依課程設計理念,以共四週八節課的時間,從「新社區移民如何與舊聚落文化共處?」為叩問進行課程設計。從各時期的古地圖出發,串連起後勁周遭聚落興起的原因,並從地名的命名原則中,了解聚落發展的脈絡與歷史因素;接續聚落新興與衰落的議題,探討聚落中人群移動的原委,帶起新舊聚落產生後,在地居民與移民如何相處的反思,並介紹成為聚落精神與情感核心的祭祀文化。

學生體驗抽籤過程。(中山高中提供)

以學生為本 關懷在地

課程規劃也帶領學生實地走訪在地祭祀中心「仁壽宮」,進行廟宇踏查、新舊聚落巡禮以及求籤體驗,讓學生實際感受地方信仰在當地的凝聚力,以及新舊聚落如何和諧發展,培養其除了反思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意義外,進一步涵養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

國教署表示,這門課程不只帶給學生學習,對教師也是全新的學習與進步。課程規劃以學生為本位,而課程的構想與實際進行過程的落差,則透過教師的共備討論進行修正。藉由這門課程,帶領學生探討回應環境變遷的方式,激發學生在地關懷的情感、培養欣賞多元文化的態度並展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教師也在課程設計與修正中,不斷進行內外的叩問與啟發,進而提升優質的教學品質。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