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學習

高中學科 【大學先修】美國學校╳ 4高中 推全英AP數位課程
為擴充國際學校量能、推動雙聯學制並落實僑校間的交流工作,新竹美國學校率先開設「環境科學數位AP課程」,提供包括臺北市立中正高中、國立嘉義高中、基隆高中及新竹女中在內的高中學生線上修習,學生即可實際體驗全英語環境科學授課內容。 合作國際課程上課情形。 全英AP課程 銜接國外大學 「環境科學數位AP課程」主要教導學生運用科學原理、科學概念及科學方法,了解人類與自然世界的相互關係,辨識及分析自然與人為的環境問題與風險,並審視解決方案或預防措施。 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即大學先修課程,由外僑學校-新竹美國學校經過認證的外師授課,全程採全英語沉浸式教學。學術程度與大學一年級無異,學生修課期滿即可取得新竹美國學校頒發的修業證書,並經考試取得大學先修學分,不僅豐富學習履歷,更有助參與學生未來順利銜接國外大學。 新竹美國學校校長Darin Murphy表示,非常高興能夠開設由Kloppers老師教授的AP環境科學線上課程,提供臺灣高中生選修,尤其地球正受到氣候變化影響,同時也讓臺灣學生們能夠體驗外僑學校課程的一個絕佳機會;參與計劃的中正高中校長江惠真表示,2018年該校開始與美國當地高中推動雙聯學制,同時開始教授AP課程,並於今年暑假透過國教署進行相關計畫導入,開設了AP環境科學的課程,學生受益良多。 國教署自111學年度起推動國內高中選讀外僑學校學分,並期望藉由高中與外僑學校交流合作之情形並辦理說明會,邀請更多外僑學校參與,逐年輔導並鼓勵其踴躍參與,並持續投入資源,擴充國內高中與外僑學校合作量能,厚植學生英語力及提升國際競爭力。
高中學科 【108課綱】英文自主學習 線上平台最給力
為加強學生英文口説能力,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團隊製作「Cool English酷英網英語線上學習平臺」,針對不同學制學生學習特性,區分為國小、國中、普高及技高不同課程專區,每一專區至少有10種以上課程提供選擇,課程種類包括英語文聽、說、讀、寫,另有學習補救或考試加強,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在學校正規課程外安排規劃自己的英語文學習進度,充分實現高度的自主學習。此外,該平臺也不定期舉辦各項比賽,增加學生學習英文不同的挑戰與樂趣,提升自主學習的動機。 口說練習 自主訓練 以高雄市左營高中為例,該校配合2030雙語教育政策,英文課採大比例的英文上課,師生口語與上臺口頭報告機會增加,酷英平臺就成為學生英文口語練習的好幫手。上臺前,學生可利用酷英中「文法偵錯系統」檢視文稿,並利用「語音辨識」與「聽寫工具」自主訓練,增加在課堂上口說的自信心。而「課本戰力提升包」可當作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後補強性學習,「升學考試戰鬥營」中的各項練習,則提供學生大考不同面相的實戰經驗。 該校英文老師陳筱婷表示,108課綱期待把學生培育為「終身學習者」,而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的前提是能安排自己的學習。酷英平臺除了提供學生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源與工具外,更能訓練學生從網路資源中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教材,規劃自己的學習步調,甚至利用線上平臺的學習紀錄,彙整自己的學習歷程,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左營高中陳老師於課堂中使用酷英平臺。 國教署表示,酷英平臺提供各種聽、說、讀、寫課程,讓每位學生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課程學習,老師在課堂上也能運用平臺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學習英文的道路不再困難,能夠運用平臺隨時隨地學英文,提升自我的英文能力。
高中學科 【108課綱】物理自主學習 線上熟練新題型
「教育部因材網」的普通高中基礎物理課程教材已於111年3月首次全新上線,內容包含教學影片及練習題,教材內容結合生活情境並以解決問題的方式融入教學,符合新課綱素養導向的學習方式,希望同學在學習後能增強學習成效。 此物理教材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Deltamoocx影音教材物理科製作團隊共同合作。影音製作運用部分Deltamoocx影音素材,聚焦於素養教學,而線上的教學影片及練習題,除在影音、圖像的品質表現精緻外,在教學方式與題型更是力求精進創新。 知識節點 對應課綱 為使學生在學習後能增強學習成效,教育部因材網普通高中基礎物理課程教材架構,以知識節點規劃對應課綱學習內容,提供每支約5至8分鐘的知識節點教學影片共92支。另外在每個知識節點提供5題選擇題供同學練習,包含「記憶題」和「理解題」各1題以確認同學基本概念,而同學課後可以立即複習,鞏固物理基礎觀念。 此外,為了符合108課綱「核心素養」的主軸,團隊也精心編寫新型態的「素養題」,使每個知識節點有難易不等的情境素養題3題,讓學生熟練新題型,並能將物理知識用在生活情境中。 運用簡單圖形與線條拆解複雜現象並簡化問題,讓學生用圖像思考找到規律(水波的雙狹縫干涉現象)。 教育部因材網普通高中基礎物理課程教材,方便學生利用課餘零碎時間學習,也可以自主規劃學習時間,進行預習及複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若是遭遇困難,也可從較基礎的小節點瀏覽,重新加強基本概念,逐步建構完整的物理觀念。
高中學科 【108課綱】數學情境題 取材自生活再聚焦
108年新課綱即將實施,教學上以學生為本位,內容上以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為方向。那麼,什麼是「核心素養」呢?新課綱中提到:「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因此,將生活中的挑戰與問題,運用數學語言描述,使用數學概念工具,並進行數學邏輯推理,以求解決問題或進行驗證與判斷,便是數學素養裡重要的其中一個項目。當然數學素養中還有許多其他的環節,例如學術素養的探究或是學科知識的素養等,而本文僅著眼於情境式的數學素養命題與取材。 情境下自然會問的才是情境題 然而,有著情境式敘述的數學題目就是數學素養題嗎?在回答這個問題的之前,我們可以先回到該情境的當下,設身處地想一下,在當下的情形我們會問怎麼樣的問題呢?以自助旅行的情境為例:今天如果我們到了某一個城市,想要將五個景點規劃進旅程裡,請問我們會比較在意以下的哪一個問題呢? (1)這五個景點的排列順序共有幾種? (2)如何以最省的交通時間與花費完成這五個景點? 我們或許會在意這五個景點的排列順序,但是應該不太會在意排列順序總共有幾種;然而,如何以最省的交通時間與花費完成規劃是在自助旅行的情境下較為在意的問題。在命題時,並非為了情境而情境,而是在該情境的狀況下,自然而然會問的問題,便是合適的素養導向命題;也就是說,在情境當下,我們所問的問題,即是我們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 於命題時,筆者較常用的作法是:先思考該情境下會有什麼問題,再思考該真實世界的問題怎麼樣可以轉換至數學的描述與表達。 生活經驗可取材 因此,在取材上,許多生活經驗都會是很好的素材。例如前文提到自助旅行,加上交通與花費的限制後,便可與線性規劃作連結。 而日本有個汽車廣告把江島大橋拍的像汽車的雲霄飛車,真的有那麼傾斜嗎?不妨用斜率來想想看。 搭計程車時,每次跳表一跳就是5塊錢,其實這是高斯函數的應用。 另外,許多當下流行的桌上遊戲,如何擬定獲取最高分的策略,除了綜合數學的邏輯與分析之外,有些內容還結合了機率或是期望值的問題。 聚焦數學概念為必要 並不是每個單元都容易找到適合的素養命題,甚至常常在提煉題目的敘述時,得進行必要的摘要與簡化,以免學生被冗長的敘述與無關的內容分心。然而,要將實際的生活問題轉換成數學題目時,不免需要許多的敘述,此時,適當的調整情境與聚焦數學概念,便成為命題中一個關鍵的流程。以筆者參加大考中心命題工作坊中命製的一道試題為例: (*本試題為研究測試111年大學入學考試之用,仍須經評估與調整,尚非為大考中心正式考試之確定型式。) 以上為命題工作坊討論修改後的題目,很明顯為標準的線性規劃題目;然而,該桌遊的原始計分方式並非如此,而是更為複雜的流程關係如下: 如果將以上的遊戲規則全部轉換成題目,勢必會失去本題的焦點,因此,在命題時,適度的將規則刪除,並簡化其數字,是很常使用的方法。例如本題聚焦在線性規劃,那麼擲骰子與機率相關的部分、後續換取文明卡與房屋、其他遊戲間的獎勵都與線性規劃無關,均予以刪除,並將題目著重在「如何派遣村民」,進而完成了上述的題目。 除了個人的生活經驗之外,許多新聞、報章媒體、重大議題、生活時事、甚至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皆是很好的素養取材內容,正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時時留心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便可有許多包羅萬象素養素材。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情境式素養命題與取材
高中學科 【108課綱】數學素養題 怎麼取材?
國家教育研究院公告的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要素與範例試題文中提及,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紙筆評量」時,必須依循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可將學科知識整合運用於「生活情境」的能力。文中訂出素養導向紙筆評量的基本要素: 1.佈題強調真實的情境與真實的問題。 2.評量的能力強調跨領域(學科)核心素養或是學科素養。 筆者連續兩年參與大考中心數學科素養試題研發計畫,過程中對素養試題的命題方向更趨於明確,故以下面例題嘗試說明試題設計的理念以供大家參考與指教。 素養導向試題舉例 命製試題時,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試題的取材。試題的取材可以修自既有試題,亦可從周遭的生活情境中出發,以下將針對這兩部分舉例。 (一)修自既有試題 【原試題】 箱中有編號分別為0,1,2,…,9的十顆球。隨機抽取一球,將球放回後,再隨機抽取一球。請問這兩球編號相減的絕對值為下列哪一個選項時,其出現的機率最大? (1) 0  (2) 1  (3) 4  (4) 5  (5) 9 。 (出處:101年學測數學考科第6題) ※答案:2 【範例1】 摩天輪百貨公司周年慶為吸引顧客上門,提供消費者抽獎活動。周年慶期間,每天入館消費的前100 名民眾可參加百元禮券抽獎(禮券面額皆為100元),參加抽獎的民眾,從一個裝有分別標示1、2、…、9號共九顆球的箱子中抽出兩球,由抽出兩球的號碼差的數值可得到百元禮券的張數(例如:抽出兩球的號碼分別為2、6,則可得百元禮券四張)。試問:參加抽獎的民眾可獲得禮券金額的期望值是多少元。 (出處:台北區 1001-3-學測模擬考-數學考科) ※答案:1000/3 ※說明:教學中所採用的例題多為號碼和,解法容易流於公式化,為評量學生能否將數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問題,改採評量號碼差,引導學生應用有系統地計算原理,與當年學測欲評量的數學原理不謀而合。 ※學習內容:將期望值應用於摸彩,求摸彩獎金的期望值。 (二)周遭中的生活情境 數學科的試題最常與生活情境結合的單元為機率與統計,如範例2以考生寫答試卷為情境評量機率概念。除此之外,其他章捷也有一些可評量數學概念應用在生活情境的試題,如範例3是以高速公路常見的交通號誌為評量情境三角比概念;範例4是科學新知所提之新制BMI為情境評量指數概念。範例3和範例4皆為大考中心試題研發小組所研發的試題。 【範例2】 ※答案:(3) ※說明:考試是學生生活的重心,所以此題的內容可吸引學生注意,讓他們體會猜答做對的機率是很低的,而且此題的測驗目標還有評量學生的估算能力。 【範例3】 命題發想:下面的圖例是在高速公路常見的交通號誌,而這可評量高中數學什麼概念呢?經查險升坡與險降坡的定義後,於是有了下列的題組題。 ※答案:(2) A-2:有一道路行經甲、乙、丙、丁四地,下圖為關於甲、乙、丙、丁四地的地形剖面圖,根據圖中的資料判斷坡度,選出正確選項。 (1) 由甲地到乙地路途中,不會看到險升坡號誌 (2) 由乙地到丙地路途中,會看到險降坡號誌 (3) 由丙地到丁地路途中,會看到險升坡號誌 (4) 由甲地到丁地全程中,會有在1公里的路程內先後看到險升坡與險降坡號誌 (5) 由甲地到丁地全程中,不會有坡度大於 10% 的路段 (出處:107年數學科研究測驗卷-卷二) 本試題為研究測試111年大學入學考試之用,仍須經評估與調整,尚非為大考中心正式考試之確定型式。 ※答案:(2)(3)(4) ※說明:此題的構想源自平日在高速公路時,會看到一些交通號誌的招牌,進一步想了解號誌背後的限制,將坡度融入三角試題,培養學生平時便有觀察周遭環境的視野,甚至能將課堂的數學知識應用於其中。 ※學習內容:將三角比的性質與地理科的地形剖面圖結合,應用於計算道路坡度,解決生活情境所遇到的問題。 【範例4】 英國牛津大學數學家尼克.崔佛生(Nick Trefethen)在2013年提出一項新制BMI計算方法,崔佛生指出,舊制BMI計算法純粹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但卻忽略了高個子本身骨架較大,所以重量標準會更重的條件。因此,他所提出的新制BMI計算法,是「體重(公斤)先乘上1.3倍,再除以身高(公尺)的2.5次方」。現有甲、乙、丙三人的體重、身高如下表: 問三人中誰的新制BMI值會比舊制BMI值大? (1) 甲  (2) 乙  (3) 丙  (4) 甲、乙  (5) 乙、丙 。 (出處:106年數學科研究測驗卷-卷五) ※答案:(1) ※說明:此題是比較兩種BMI計算公式的差別,生活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公式存在,例如牛頓冷卻定律,同時兼具跨學科與生活情境應用。 ※學習內容:利用指數的數學模型處理真實世界的問題(科學新知)。 ※命題發想:科學知識不斷推陳出新,數學應用也要跟得上潮流,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提升學習興趣。 素養導向教學範例 考試引導教學,為了讓學生在面對素養試題能夠駕輕就熟,平日教學就應利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的實例。 【教學範例】 上圖的相片是拍攝自公視門口的遮雨棚。由此遮雨棚出發,可引導學生探討的問題: (1)定出遮雨棚三頂點在地面上投影點的坐標,利用平面向量求遮雨棚在地面上投影的面積。 (2)量出遮雨棚三頂點的高度,將三投影點的平面坐標轉換成遮雨棚三頂點的空間坐標,利用空間向量求遮雨棚的面積。 (3)利用遮雨棚三頂點的空間坐標,求出遮雨棚的所在的平面方程式。 結語 數學科素養試題的取材無所不在,為了讓學生能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的情境,平日教學就應透過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思考。當然素養試題如果能完全結合真實的生活的情境,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況;萬一無法呈現真實情境,老師也無須過於覺得挫敗,畢竟學生在過程中,領悟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日後遇到類似的情境,能夠將他在高中階段,所學習的方法,拿出來加以應用,對師生雙方而言,就算成功了。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數學科素養試題的取材來源
高中學科 英聽怎麼學?多聽多講是王道
練習英語聽力,顧名思義,「多聽」乃是王道。然而,書頁上冰冷的文字並不會自己跳起來朗誦,即便是KK音標也不會變身為空氣中的音節。如此一來,何來聲音以「聽」?對我而言,網路上的有趣影片是一個極佳的練習管道。 方法一:多看有趣的外國影片 不像許多的教學影片,內容枯燥乏味,也不像坊間英聽練習題庫的制式古板,這些影片只會令人欲罷不能。Jimmy fallom等脫口秀,除了內容逗趣,有時針貶時事的見解也可以增廣國際見聞;需要溫暖人間情節的,也可以去Caught in Province看看法官如何以智慧解決案件,除了有趣以外也提升自己的處事應對能力。這些影片的最大缺點便是極易上癮,看完一部再接一部,有時不知不覺一天便過去了。在觀賞影片時也常遇到那些不懂得單字,或是配合相聲而出現的俗語段子,這便是學習的機會。這類學習英文於無聲無息之間,實屬吾之最愛。 方法二:多與外國人聊天 另外,與外國人聊天則是一個特殊的方法。暫且無論文法對錯先力求勇敢開口而使得雙方理解彼此語意,也不要羞於請他人重講一次,如此一來,從外國同學口中流出的便是滿滿異國文化之知識、一些值得學習的生活單字片語,與些許的口音與語氣差異。也不要因錯誤百出而羞於開口,其實大部分人都樂於幫忙他人修正錯誤。就在這一應一答之間,我的英文能力便默默的進步了。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我的經驗我的路—我的英聽學習之道
高中學科 英聽怎麼學?多逛英文網站
英文是一門我從小便開始接觸的語言,比別人早起跑也使我在這項科目獲得佳績;促使我持續精進自己的,並非對一百分的渴望,而是自己的求知欲。 多看英文媒體 英文是最被廣泛運用的語言,比起中文,更多的國際新聞是以英文為傳播媒介。只看中文報導的同時,就是把自己限縮在華人的世界觀裡。看膩台灣的家常、八卦新聞,我有空時便會看看美加等地的新聞網站,不只確保自己跟得上國際潮流,當發現自己漸漸看懂越來越多文字且不吃力時,那種成就感更勝拿到全優成績單。 追求興趣勤練英文 除了能夠獲得成就感,我自己的興趣也使我有充分動力學習英文,花式溜冰在臺灣是非常小眾的運動。因此,我往往只能常往國外的網站跑,沒有人會翻譯的東西,就努力自己理解。選手的突破、規則的更改、賽事的舉行……等相關的東西幾乎全是英文。另外像是賽後訪問、記者會等等,等不到逐字稿就自己用耳多聽。英文是我追求興趣所必需的工具,爾後包含影劇、演講、TED、CBC等都能漸漸自己理解,可說是花式滑冰造福了我。 英文是語言,使用來與他人接軌,表達自己的工具;並不只是用來贏得成績的道具。能活用任何一種工具都能算是一技之長,那麼我與我所崇拜、不斷精進技藝的選手們其實沒有不同,我們不為任何人,為了自己的熱情、目標而能努力不懈且快樂地不斷前進。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我的經驗我的路—我的英聽這樣學
高中學科 【高一生物】精研圖表,將概念圖像化
面對生物課本裡龐大的文字和豐富的圖表,常聽到一些學生說:「生物好難背!」或「生物根本是自然科裡的社會科!」。甚至有學生考前才熬夜狂飆、猛K強記,深怕自己讀完之後很快就遺忘而無法應付考試。親愛的孩子,若你也有這樣的想法,可真是大錯特錯囉!不管是生物或社會科,都不適合以單純背誦的方式來學習。強摘的果實不會甜,臨時抱佛腳的短期記憶來去匆匆,只是生命中的過客。究竟該如何開啟生命科學的智慧之門,與生物來一場心靈的互動呢?以下提供針對一些學習生物的方法和建議給大家參考。 瀏覽標題與摘要,連結學習經驗 拿起書本,別急著開始閱讀第一章第一節的第一段。建議先瀏覽各章節的標題與摘要,大致瞭解各單元的學習架構和學習目標,同時回想曾經學過什麼相關的單元,喚起既有的背景知識和學習經驗—回想起過去的學習經歷。如此可以快速掌握基本的重點和觀念,也可以初步評估自己過去的學習狀況,並且將學習的新單元與既有經驗連結在一起。 細讀課文段落,理解轉換意涵 仔細閱讀章節裡所有的段落,逐字逐句地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同時練習標註重要關鍵字詞,並試著將一個段落文字以精簡的方式濃縮為一句話,甚至可以將這些精簡化的文句筆記在每個段落旁邊。這些標註好的關鍵字詞和條列式的重點整理,可以幫助自己更容易理解內容,進而促進記憶。將來複習時,也較方便迅速掌握到學習重點。 精研圖表內容,將概念具體圖像化 圖表是傳達科學想法的重要媒介。生物課本和相關書籍中,常常有各式各樣的圖形、圖片和表格,同時交互使用各種符號或代號,讓資訊更為龐大且抽象。生物相關的概念所涉及的尺度和類型廣泛,包括巨觀層次(肉眼可見)、細胞層次(光學顯微鏡視野下可見)、分子層次、符號層次(例如化學元素或數學符號等);常見的圖表類型包括:真實的生態照片、顯微構造切片圖、某種機制的模式圖或示意圖、統計用的長條圖和曲線圖…等。請務必仔細審視每個圖表,搭配圖說文字,將圖表中的每個元素和彼此之間的關係都清楚理解。最好能夠嘗試親自畫一次,運用視覺精緻化策略,形成「視覺心像」,訓練自我組織和綜合的能力,如此能強化概念的認知,也可加深印象而增進記憶。 自我檢視,回顧省思,溫故知新 有些學生翻閱過課本、看過精美的圖表之後,就認為自己已經通盤瞭解,導致在考試時覺得答題的手感很順,考卷批閱完後才驚覺分數不如自己想像。強烈建議可以多做練習題,從中檢核自己理解的概念是否正確,將混淆不明確的觀念徹底釐清,針對錯誤的或不熟悉的地方加強複習。除了驗收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強化和熟練解題的技巧。 開外掛加碼練功 除了從課本與課堂上獲取知識之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增加在生物方面的等級呢?請務必珍惜每一次做實驗的機會,從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去驗證書上的原理原則,也會從中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奇。另外,也可以針對所觀察到的現象繼續提出更多的疑問,更進一步進行獨立研究,參加小論文或科展競賽;透過「現象觀察、提出問題、產生與測試假設、調查與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解釋與推論、形成結論」的過程,經歷類似科學家的真實研究過程,體驗主動探究的樂趣,享受和小組夥伴一起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在學校裡,還可以選擇參加生命科學相關社團,與同樣對生物有興趣的同學一起探索自然科學。課餘時間,建議廣泛閱讀科普圖書,例如科學人、牛頓、科學發展月刊、自然保育季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有機會可以多參加自然科學相關單位或機構辦理的研習活動,例如各國家公園每年針對青少年辦理的Youth Camp生態體驗營、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的週日閱讀大師講座(可現場聆聽,也可以遠距觀看網路直播,或回顧過去的講座影音紀錄)。善用豐富的社會和網路科技資源,可將學習時空與視野無限延展。 結語 認知的滿足,不在於知識的本身,而在於享受理解的過程。從生活經驗中學習,透過自己的眼睛和內心,去認識美麗的世界,也更理解自己。掌握「化繁為簡,執簡馭繁」的原則,秉持「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態度,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後,就有機會練成「下筆如有神」的生物達人境界。​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一學習小叮嚀-生物
高中學科 【高一公民】多看需要的新聞,獨立思考
恭喜各位同學進入理想的學校就讀,面對全新的學習環境多數人都可以在短期內適應,但面對全新的學習內容可就要發揮一點小功夫,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首先,先介紹「公民與社會」這門課。公民與社會科的內容大概含括大學裡的社會學、政治學、法律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基本內容,以及與這四門學科相關的媒體識讀、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自我發展心理學等,大抵就是大學裡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科系的基礎知識。 內容看似包羅萬象,但卻是非常的生活化,上課的內容都圍繞在同學身邊,例如:你/妳如何與社會互動?你/妳要如何理性的作選擇?你/妳可以如何影響媒體內容?勞工、環保與經濟發展是衝突的嗎?現今的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如何形成?公共政策是如何作成的?政府政策如何引導經濟發展? 也因為公民與社會科的內容就是人們的公共生活,因此同學一定要多瞭解、多反思社會上種種的議題。以下就針對公民與社會科提供各位高中新鮮人一點學習上的建議。 養成多看新聞的習慣 第一,建議同學多看新聞。獲取新聞的管道很多,每個人習慣都不一樣。我個人首推每天晚上7點到8點播出的「公視新聞」。公視新聞都會播出國內外重要的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體育等新聞,選擇播出的標準是「人們需要看的新聞」。而公視新聞不會播出的是「人們想要看的新聞」,例如大量透過監視器拍到的影像,或是無關緊要的名人花邊消息。 在此,同學可以先思考幾個問題: 1.這裡所談到的「需要看的新聞」與「想要看的新聞」有什麼不一樣? 2.在看公視新聞的同時,同學也會發現該頻道的畫面比較單純,為什麼會這樣呢? 3.公視新聞的品質比較好,但是收視率為什麼比一般商業新聞臺還要低呢? 此外,同學在看新聞的同時,除了接受新聞訊息之外,也要針對各種訊息一再的問「為什麼?」並與爸媽或老師討論,試圖找出答案,否則容易被新聞來源所誤導。 上課專心聽講 第二、上課專心。這雖然是基本常識,但我還是要不厭其煩的提醒同學。能站在講臺上的老師都受過一定的訓練與篩選,也會想辦法將各領域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因此跟著老師上課的節奏來學習是最有效率的,而且老師上課的講解與舉例,可以加深你/妳的印象,大幅縮短同學回家複習的時間。在上課時遇到不明瞭的概念,在老師離開教室之前,同學也要去問清楚,老師們都樂於回答學生的提問。 若有在新聞中不懂的社會議題或社會衝突時,也可以問問老師爭議各方的意見是什麼?該事件來龍去脈如何發展?政府、NGOs與企業的態度各為何?我相信公民老師們隨時都歡迎同學的提問。例如今年11月要舉辦地方選舉與公民投票:同學就可以想一想:要舉辦哪些選舉?其選舉制度的優劣與影響?候選人們提出什麼政見?有哪些公投議題?各公投議題的爭議點為何?各類投票資格的年齡為何?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在瞭解上述各項議題後,你/妳的想法是什麼? 以上是培養未來公民「素養能力」的最簡單方式,可以培養同學帶得走的能力,但是面臨考試時,還是要多多練習,因此最後一項是針對準備考試所作的建議。 選擇品質優良的試題練習 第三、練習品質良好的題目。在同學具備社會關懷與紮實知識後,若能練習一下題目,心裡也會更為踏實。在此先跟同學特別說明的是:「現在學測與指考的題目絕對不艱澀、範圍絕對不超過課綱」,重點是同學練習題目時,各概念與理論一定要清楚的瞭解。 同學對學科知識有清楚正確的瞭解後,再練習題目。練習題目的目的是協助你/妳發現是否有學習上盲點,並提示學習重點,因此在高三複習階段,可以上大考中心的網站下載題目與解答來練習,每題題目與各個選項務必弄清楚,知道為什麼對或為什麼錯。而大考中心網站上的歷年試題都是經過許多人的重重把關,有一定的品質,同學也可以更直接而清楚的掌握命題方向與學科重點。 參加社會科學的相關競賽活動 最後,若對社會科學有興趣者,可以參加相關的競賽與活動,例如每年舉辦兩次的小論文競賽,或是各校都有開設可以跑班的多元選修課程,其中與社會科學相關課程的作業大多以專題報告作為評量,同學可以發揮「探究與實作」的精神來完成作業,相信對公民與社會科的學習更有幫助。 預祝各位同學在未來的學習路上都能順順利利,三年後能進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學校系。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一學習小叮嚀-公民與社會
高中學科 【高一地理】氣候為核心,需打好基礎
你若想讓自己聰明一些,可以透過多閱讀,利用別人的經驗,降低犯錯機會,減少痛苦,增加快樂。閱讀可以增加自己多元的能力,奠定日後幸福的基石。曾有學者做問卷調查,用以了解城鄉差距與貧富差距。其中,發現可以用家中藏書的多寡做為判別的依據。藏書越多者,家中的經濟通常越好;反之,亦然。何以如此?因為書中所寫,有絕大部分,是人類的經驗,也就是智慧的結晶。曾有哲人說:「聰明的人是利用別人的經驗,讓自己免於痛苦,增加快樂。」另外,最好能養成讀書習慣「水滴石穿」,在無形中累積自己的能量,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生有人歡笑、有人苦痛,除了先天的狀況不能控制之外,那我們又該把握些什麼?「不怕慢、只怕站」、「提早規劃,提早完成」,應該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事。但實際上,在教學的現場,學生表現不同。經由多年的觀察發現,學習不佳的同學通常會把作業一拖再拖,書通常沒念完,作文能寫完就不錯了,做事通常雜亂無章,生活環境亦同。反之,學習優異的同學通常會把作業提早完成,書通常會念三遍以上,寫完作文會從頭念到尾、遇到不順暢處會修改,做事通常井然有序。其中差別的關鍵在於自我約束能力的高低,進而影響時間管理的良窳,高下立判。 學習地理的三部曲 地理的問題通常可簡化為:(一)什麼地理現象?(二)此一地理現象在哪裡?(三)為什麼在那裡?例如:何謂傳統集約農業?在地表何處?為何在那裡?在知道地理所問的問題之後,抱持著想解開謎題的好奇心,相信學習地理將會易如反掌。 了解高中三年地理課程的難易分布 孫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首先應了解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如表一。地理三年的課程深淺,並不像英文、國文……等科目,逐年加深、加廣。它的難易度分布是高一最難,高三次之,高二最容易。所以,在高一打下好的基礎,則日後便能駕輕就熟。 【高一】 課程中的通論地理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前者與地球科學科有相當的重疊,有許多數理的內容,如地形(地科的地質)、氣候(地科的大氣)、水文(地科的海洋)等,若有學生對數理部分較不易理解,則在此部分的學習容易出現困擾。地理的氣候單元是所有地理的重要核心,因地表生物包含動植物、農業種類及分布等,都受到氣候極大的影響。氣候分類、分布,對之後生物、土壤、自然景觀帶、農業類型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所以,學好氣候單元實為奠定學習地理的基石。 【高二】 課程為區域地理,其目的在將高一所學的通論地理的學理部分,在此時加以驗證。若能將地理知識與地圖相互搭配一起閱讀,較容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如何讀圖?如何記圖?如何將現象背後的學理融會貫通?便成為讀好區域地理的重要關鍵。例如:坎井是乾燥氣候區的引水方式,它出現在中國新疆、伊朗、北非。考題常問它出現在哪一種地形?答案是沖積扇;用的是何種水?答案是地下水。另外,可以思考水從何來?答案是高山雪水,而知其在高山地帶。若繼續問近年來雪水短缺,與何種環境問題有關?答案是全球暖化。如此練習,便可融會貫通,問題極易迎刃而解。 【高三】 課程為應用地理,其目的在處理人們於生活在所面臨的問題,從自然的範疇,如自然資源、自然災害、環境保育、疾病等議題;從人文的角度,如聚落與都市、區域計劃、國際分工、國際金融、全球化與區域結盟等議題。若能以關心自然環境、社會議題的角度來思考,多閱讀書報雜誌等相關報導及文獻,並與師長、同學多討論,應該能夠事半功倍。 表一 高中地理各學期教學內容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一學習小叮嚀-地理
高中學科 【高一歷史】勇於發問,找出答案不死背
各位高一新鮮人,面對未來的高中三年生涯,面對未知的課程,你會感到緊張還是期待?不管是什麼樣的感覺,第一次月考以後,常常會有所轉變,因為高中的課程比起國中更有深度及廣度,歷史科也不例外。 累積重要知識,學會把肯定句換為疑問句 很多人以為應藉由背誦才能在歷史科拿到好成績,事實上,真正需要記下的重要史實並不多,記憶力不強的同學亦能游刃有餘,不須擔心。在此同時,記憶重要史實只是一個基本功,需要擁有基礎知識,才能夠加以延伸,再將之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也許這樣講會有點抽象,請讓我舉個例子:商紂王是不是暴君?要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先記得商紂王是誰?是什麼朝代?這是基礎知識。接下來就需要問「暴君」是什麼?這是給知識定義。最後,依照基礎知識和定義,就可以判斷「商紂王是不是暴君」。簡短的8個字,卻能夠學習到知識、搜尋資料、資料之間的比對、定義資料、回答問題等各技能,其中還隱含了邏輯運用、辯證考據的方法。 曾聽過一位前輩說:國中是學習基礎知識,高中是學習如何發問並回答問題。各位高一新鮮人,你/妳已具備基礎知識,所以面對高中歷史,首要就是須勇於發問。為什麼臺灣原住民的文字很晚才出現?為什麼陳永華要蓋「全臺首學」?國中知道前述的肯定句,到了高中必須要把肯定句換為疑問句,可以跟老師詢問答案,也可以自行看書搜尋資料,得出的答案就會是自己的。且在這樣的過程之中,會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行動(詢問/搜尋),自然而然累積重要的知識,而不是靠死背。 歷史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為什麼我們的歷史課不能夠只講故事就好呢?我們不一定要成為英雄或偉人,但可以從歷史人物之中,學習怎麼面對我們自己的人生課題。我們可以藉由歷史,來學習如何問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學到了知識和方法,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使用,變成帶得走的能力。學習歷史不只是拿分數而已,還可以幫助我們在人生之中「關關難過關關過」。 說了一些學歷史的用處,同學們最關心的還是怎麼念歷史?每一個人讀書的方法不盡相同,以下所說不一定最適合你/妳,希望你/妳可以自行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下謹供參考: 一、閱讀課本 並不是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的念完課本,而是先閱讀課本標題。比如說,第一章是早期臺灣,早期的定義是什麼?當時臺灣的情況是如何?看到標題之後就要先想到這些問題,答案可能在課文中,或是圖書館中。 二、找出人事時地物 早期臺灣的時間是?此時有什麼人在臺灣島上生活?這些人的文化有什麼特徵?人們生活的地點或是文化發生的地點在哪裡?(如西拉雅文化主要在臺南)什麼象徵性的物件? 不是每一個標題或是事件都可以找到人事時地物等五項特徵,但能夠在課本中找到的,都應該要分類記錄下來,之後加以聯結(文明的發展與地理環境的關聯),這樣才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三、練習寫題 有些同學會喜歡作答大量的題目,來反覆練習以求高分。這沒有對或錯,但希望同學不是只有單純答題而已。有些題目是花了許多心思設計的,在題幹中就可以得知訊息,這些都是課本中的補充資料,忽略了很可惜。有些選項是誘答選項,因此同學練習題目時,一定要確實知道為什麼是選這個選項,又為什麼不能選其他選項。建議同學準備一本歷史筆記本,將題目給的訊息,以及寫錯的題目寫入筆記本,閒暇或複習時就可拿出觀看。 四、自己畫年代表或心智圖 歷史長河無窮盡,每段時間都發生不同的事情,容易混淆。因此建議同學在學每一章/節時,都將這個地方的事件全部整理好,依序畫成年代大事記,每學完一個大單元,將年表統整。這樣可以有清楚的時序概念,並且瞭解此一事件的前因、後果,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大事是否有互相影響等等。 以上是一些小建議。學歷史會花去不少的時間,學習的成果不會一蹴可幾、不勞而獲。花二年時間打基礎、整理、搜尋,高三時必能收穫燦爛成果。 魔鬼藏在細節裡 對於學問的追求,我們可以用認真仔細的態度面對,而在作答歷史試題時,也要注意魔鬼會隱藏在細節之中。平常練習答錯立即訂正,在下次遇到相同情況時,可以「關關難過關關過」。有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也不能夠毫不懷疑,需要搜尋資料、驗證再驗證,才能放心接受,如同今年指考歷史科的非選第二大題,挑戰學生對《史記》的認知,經由驗證後就可以得出答案。 最後,祝福同學能夠常保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心,用心地渡過高中三年。廣大的學問之海、豐富的多彩世界,正等著你/妳發掘!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一學習小叮嚀-歷史
高中學科 【高一數學】勤算不死背,四步驟完美解題
數學對高中生而言,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因它影響到高中學習生涯與能否進入心目中的理想大學。高一新生要如何學習數學呢?惟有正確學習數學,才能事半功倍,進而從數學中得到樂趣,將數學能力應用於其他學科。 很多人的心裡都存有一個疑問:「為何要學習數學?」,這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也未必是可直截了當回答的問題。不過,我們可以先看看學習數學有什麼功用?一般人普遍認為有兩點功用:(一)很多學科都需要使用數學作為工具;(二)可以藉著學習數學來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思考判斷能力。 關於第一點,讀過物理、化學的人都不會否認吧?其實今日不只理工科,在醫學、生物學、地理學等學科,數學的應用也已經越來越廣泛,甚至經濟學、社會學、管理科學也需要借助數學的應用。 關於第二點,更是不容置疑,因為數學就是一門由具體到抽象的學科,它的發展多是為了幫人類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而產生,主要內容也就包含邏輯推理及思維能力。(例如:幾何學的英文字”GEOMETRY”是由希臘文演變而來,它是由兩個希臘詞組成的,GEO表示「地」,METRO表示「量」,合起來便是「量地學」,過去,每當尼羅河氾濫後,人民便需要測量土地以重新估定賦稅,幾何學即由此發展起來。)如果有機會研讀數學發展史,更能明白數學和人類文明發展是息息相關的。相信這些因素可以讓你體會到學習數學不是只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它對於邏輯推理和思考判斷的訓練將有所助益。 改掉三大毛病,建立正確方法 該如何正確學習數學呢?首先,先就教學經驗中常發現學生學不好數學的三大毛病說起: (1)閉門造車: 有很多同學每天花很多時間「看」數學,看不懂的就背下來,遇到問題則由記憶庫中搜尋答案,得不到解答便放棄。但同學們應該注意到,討論其實是學習數學的方法之一。 (2)被動、敷衍: 在許多同學的經驗中,學數學的唯一理由是為了考試,所以很少主動去研究數學,使得數學成了一門很無趣的學科。這種敷衍的心態也就造成了在學習上難有成就。 (3)斷章取義: 在國中常被灌輸學好數學的方法要大量做題目,卻不曾花時間做好融會貫通的工作,對於各章節的觀念連結不曾理解,以致沒見過的題目便束手無策。 在此要提醒各位同學,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真的很不同,難度與廣度都增加很多,學習方法與態度,不能完全沿襲國中的經驗,要適度調整,尋找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下面將說明學習高中數學,所須具備的正確態度與方法。 (1)進入高中,要將數學學習好,必須重視「製作過程中的數學」,而非「作為成品的數學」,前者學習的是解難、探索、原創的能力,進而培養出解決一般問題之能力;後者則只是強調結果及技巧的獲得。舉個簡單的例子,數學公式如何產生?如何應用?這些問題比公式本身還重要。學習過程要不斷去問Why?而不是只問What? (2)課堂上,不要忙於抄筆記,必須專心聽講,只需將重點處記錄下來,課後,重新思考以整理出原理的來龍去脈,再寫成「自己的」筆記,日後複習便能溫故知新。有人說:練習是學習數學的靈魂,可知練習是需要的,但過度的練習(over-drilling)亦未必有益。因此建議同學們可將練習的「量」轉移到練習的「質」,即做完每題數學題目後,能花點時間加以思考回顧,必能事半功倍。 (3)課本很重要,不論老師是否使用課本上課,都要將整本數學課本徹底理解,例題、習題更是如此,書上的基本觀念務必完全釐清,熟知公式的理論由來與步驟的推導,基礎穩固後自然容易觸類旁通。 (4)解題在高中數學課程中占了很重的份量,因此學會解題策略很重要。解題策略不會憑空產生,一定來自自己的解題經驗,因此要養成動筆算數學的習慣,即使老師講解過的題目,也要自己動手做一次。很多學生常問:我上課都聽得懂,為何考試作不出來?因為老師上課時的解題策略,不是你自己思考得到的,不算你的經驗,所以考試時,你就缺乏解題策略。只有透過解出題目,累積屬於你的經驗,才能產生不同的解題策略,多種策略交替使用,考試時自然得心順手。 四步驟完成解題 最後,提供各位一個完整的解題步驟: 第一、弄清問題 你必須弄清楚問題,如:此試題的已知數是什麼?未知數是什麼?條件是什麼?條件是否充分?或者是多餘的?高中數學著重「數形合一」,很多題目如能結合代數式與幾何圖形的關聯性,解題過程會更加簡單明瞭。 第二、擬定計劃 此試題所評量的概念是否見過?或見過類似問題而形式不同?能否由試題中找出未知數與已知數之間的聯繫?能否知道可用得上的定理?如果你不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你能不能想出一個更容易著手的有關問題?一個更普遍的問題?一個更特殊的問題?你能否解決這問題的一部份?你應該最終可以得出一個有效的求解計劃。 第三、實現計劃 實現你的求解計劃,檢驗每一步驟。你能否清楚地看出每一步驟是否正確?你是否能證明每一步驟是否正確? 第四、回顧 你是否能檢驗這個論證?你是否能用別的方法導出這個結果?你能不能把這結果或方法用於其他的問題? 各位高一的新鮮人,從現在開始揣摩以上提供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發展出一套適合你個人學習數學的模式,那麼未來三年,你一定會熱愛數學。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一學習小叮嚀-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