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海外校園 龍華科大畢業典禮 桃園副市長肯定辦學用心
龍華科技大學10日舉辦畢業典禮,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到校祝賀,並肯定學校推動產學鏈結、消弭學用落差的卓越辦學成效。他說,龍華科大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務實致用的實作教育。今年再度獲得「2023企業最愛大學生」雙調查全國私立科大第一名,鼓勵學子保持好奇心與熱情,朝著目標、堅持到底,勇敢追夢。 龍華科大今年日間部、進修部各學制有2 981位畢業生,觀休系鄭又綱順利獲得龍華及英國桑德蘭大學雙學位,由於人還在英國,父母特地出席代表領取學位證書。校長葛自祥首先恭喜畢業同學順利完成學業,即將邁向人生嶄新階段,期許他們展翅高飛,同時殷切叮嚀畢業生踏入職場後,仍要不斷地汲取經驗、積極學習,掌握疫後許多產業重新崛起的契機。 葛自祥並勉勵同學,絕大多數畢業生即將進入社會,成為職場新鮮人,接受真正的社會洗禮,面臨各種新的挑戰。尤其ChatGPT在去年底上線後,全面衝擊改變人類生活。面對AI極有可能取代大多數人力的未來職場,和你競爭工作的,不是你的同學,而是人工智慧機器。你唯一能夠勝出的,就是創造自己被需要、被依賴的價值,對別人能做出貢獻。
海外校園 【THE】2023影響力排行 大學邁向永續發展
2023年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的大學影響力排行前10名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就有7所大學入榜,這些大學在聯合國的「永續發展指標」(SDGs)中,都獲得極佳的分數,特別是西雪梨大學在滿分100分中獲得了99.4的高分,穩據榜首位置。 THE的大學影響力排行顯示全球大學都在努力應對學生和職員的住房危機,並盡力擺脫化石燃料。全球77%的大學表示他們在2021年為學生提供了負擔得起的宿舍,48% 的大學提供了住宿補貼、助學金等;54%的大學則表示他們為員工提供成本較低的住宿,35%的大學為員工提供經濟支持。相較之下,北美的大學對住宿補助則較少,僅向25%的員工和70%的學生提供住宿的補助。 另外,THE 2023大學影響力排名的分析也指出,全球61%的大學制定了到2021年從碳密集型能源行業(即煤炭和石油)撤資的政策。而澳大利亞是撤資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高達93%的大學有撤資政策,美國則僅有48%。 站在大學的聲譽及其在氣候科學方面的權威角度來看,大學從化石燃料公司撤資的決定對於永續發展來說非常重要,並可做為模範,鼓勵其他人效仿,以維持並提高人類和地球的福祉。 ★延伸閱讀: 【2023 泰晤士】大學影響力排行 臺灣47校上榜 ★新聞出處:Times Higher Education 「Impact Rankings 2023: Australia and Canada set pace for sustainability」
海外校園 【中國】2023高考報名1291萬人 創新高
中國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1,291萬人,較去年增加9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為實現「平安高考」的目標,高考試務相關單位遵循三大原則,做好考生服務工作。 一、從嚴規範管理,全力保障考試安全 做好防疫措施,嚴格落實考試安全;進一步健全考務管理制度,包括人員管理、試卷印製與保管、保密等的規範要求,保障考試公平與安全;同時還要打擊考試舞弊、徹底防範手機作弊行為。 二、優化考生服務,全力保障溫馨高考 高考期間密切關注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等資訊,提早預防;管理各地的治安交通、食宿衛生、噪音,以及網路涉考公眾號,營造舒適的應考環境。還要加強對考生選填志願的輔導與諮詢。 三、強化宣傳引導,全力營造良好氛圍 積極運用電視、官網、官微、直播、短視頻等發布資訊,加強政策宣傳與解讀;加強校外涉考教育培訓機構的規範管理,打擊虛假宣傳、收取高價諮詢費用、違規培訓服務、組織詐騙或作弊、擾亂考試招生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營造正氣清爽的網路輿論環境。 ★新聞出處:微信公眾號《河南省教育廳》 「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全力保障高考安全」
海外校園 【澳洲】教育成本高 將國際生推向歐洲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ABS)的數據,國際生在2022年為該國經濟貢獻了255億澳元(約171.5億美元或161.8億歐元)。對澳洲而言,國際學生是該國重要的收入來源。然而COVID-19 導致國際生大減,現今澳洲雖然努力使國際生的數量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但高昂的學費使國際生考慮在其他負擔得起的國家留學。 澳洲被認為是國際生生活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的生活費用從14,290美元到19,288美元不等,許多學生必須背負貸款才能支付學費。而德國或瑞士等歐洲國家的許多大學都提供免學費的教育,生活成本也較低,對學生來說較有吸引力且負擔得起。 目前,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和德國是最受國際學生歡迎的留學國家。國際生在選擇留學國家時,「我的學位是否物有所值?」是最終決定時的關鍵因素。在尋求成本效益的同時,他們也希望學位能增加就業機會。澳大利亞印度研究所和墨爾本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 Andrew Deuchar 表示,唯有就業前景與大學聲譽,學生才會為學位支付更高的費用。因此建議澳洲的大學應該降低學費並為國際生提供更多的獎學金,這樣才能繼續成為留學首選地。 澳大利亞大學協會更表示,澳洲需要一個承認移民好處的制度,並鼓勵國際學生留在澳大利亞。 ★新聞出處:Erudera 「Leaving Australia to Escape the High Cost of University: Is Unaffordable Education Pushing Students to Europe?」
海外校園 【印度】2024年出國留學突破180萬人
根據印度外交部的數據,印度學生出國深造的人數持續增加,在2016-2019年間,從44萬人增加到77萬人;雖然因COVID-19疫情影響而人數下降,但2021年,出國深造的印度學生數來到1,133,749人,預計到2024年將增至180萬人。 由於國外的優質教育與高待遇就業機會,促使學生甚至專業人士期待出國接受高等教育。出國留學可以學習各種職業技能,讓他們具備國際優勢,獲得更佳的職涯機會。也因此,他們會優先考慮學生簽證流程簡單、可長期居留、最終成為永久公民的國家。加上印度的教育體系過分重視考試且競爭激烈,因此,越來越多印度學生選擇在國外接受教育,以避開在本國的激烈競爭。 印度學生出國留學多半會選擇科學、工程、技術和數學(STEM)以及數據分析等專業領域,包括: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數據分析、程式設計、過程自動化、生物醫學科學、護理、醫學、網絡安全、遺傳學、病毒學、流行病學、數據行銷和商業、特殊教育和分析等。這些研究領域將在未來幾年提供重要的就業機會,這也成為學生出國留學的動力。 因此依據專業選擇適合的國外大學至關重要,而準備考試、申請大學以及籌措留學經費也是印度留學生面臨的挑戰,這些都可以藉由留學諮詢顧問機構協助指導,提供解決方案。建議印度學生應該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並多方蒐集消息來保護自己免於受騙,尋找可靠且誠信的留學諮詢顧問,以獲得的選擇課程、入學申請、獎學金等正確訊息和留學寶貴意見。 ★新聞出處:Eurasia Review 「Indian Students Dream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broad: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 Analysis」
海外校園 【中國】2023推出「百日衝刺計畫」 搶救大學畢業生失業率
根據中國教育部的統計資料,2023年大學畢業生高達1158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下歷史新高,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將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而根據智聯招聘《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指出,2022年人文學科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僅12.4%,而理科、工科的就業簽約率分別為29.5%和17.3%。 因此中國教育部為促使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掌握就業關鍵期,推出「2023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百日衝刺』行動」,並於2023年5-8月展開,要求各大學對於尚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針對需求提高企業媒合、加強就業輔導,引導大學畢業生主動求職、盡早就業,達成畢業即就業的目標。 各大學「百日衝刺」行動的任務內容包括五大項: 1.精准拓展市場性崗位:大學必須針對就業去向落實率低的學系,走訪相關企業,開拓就業新空間;結合學系專業,辦理小而美的專場校園招聘活動,提升媒合率;利用就業服務平台資源,提供精確匹配的就業資訊。 2.加快政策性崗位招錄:大學必須配合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科研助理等政策性職位招錄時間的安排,如期完成;並且大力介紹基層就業優惠專案、鼓勵報名,引導畢業生赴基層就業。 3.做好針對性就業指導:對於因為疫情影響外出而對就業有「求穩」和「慢就業」等情況的畢業生,必須培育積極正向的就業價值觀,鼓勵畢業生「走出去」參訪企業、體驗職場,協助規劃職涯發展,並且提供就業安全教育。 4.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大學必須協助求職受阻的畢業生,了解困難、提供指導、提升就業能力。 5.健全就業監測機制:大學必須落實畢業生去向資訊登記,並展開資料核查,嚴防就業資料失真。 ★新聞出處:微信公眾號《學信網資訊》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衝刺』行動的通知」
海外校園 【沙烏地阿拉伯】大學搶排名 重金聘頂尖學者掛名
西班牙巴塞隆納一間諮詢公司SIRIS Academic於5月4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過去10年,沙烏地阿拉伯的一些大學重金禮聘全球「論文被高度引用」學者(HCR),將其主要隸屬關係轉移到這些大學而無須從事實質研究工作,藉此提高世界排名。SIRIS Academic的顧問數學家Domingo Docampo指出,「大量被高度引用的研究人員,是一些沙烏地阿拉伯大學能躋身全球前150名的主要原因」。 該研究報告主要是分析倫敦出版分析公司Clarivate的高被引用研究人員(HCR)清單而觀察到這個現象。研究發現,2014-2022年間,這些高被引學者主要隸屬於沙烏地阿拉伯的人數從27人增加到109人;2022年研究人員中有0.44%是高被引學者,比例之高,超過美國的0.19%和德國的0.18%。而這109位學者,有些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大學中並未擁有正式的職位,並無參與實質的學術研究。 早在2010年初,沙烏地阿拉伯的大學即開始與全球頂尖學者接洽,提出以重金換取對方轉移主要隸屬機構而無須實質研究的合作方案,2011年,《科學》雜誌報導,有61名學者與吉達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簽署了此類合約。 有些世界大學排名機構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開始提高門檻,例如排名指標只考慮學者的第一隸屬機構。學術圈也對此提出批評,認為對排名的依賴,扭曲了大學發展的優先順序,無法展現大學真正的價值。 ★新聞出處:NATURE 「Saudi universities entice top scientists to switch affiliations — sometimes with cash」
海外校園 【中國】2023公立大學學費齊漲 上海漲幅達33%
2023年秋季學年起,上海市的公立大學平均學費標準將由一學年5420元人民幣,調高至7215元人民幣,調幅約33%。調整後,每位學生每學年學費(兩個學期)平均多支出約為1795元人民幣。 1996年中國政策要求教育收費標準保持穩定,十多年後,部分省份於2012年開始調整收費標準,學費漲幅多在20%-35%之間。近幾年,更多省份宣布調高大學學費。除了上海外,四川、吉林、陝西、山東、安徽等多個省份也在今年針對公立大學的學費進行調漲,不同專業(如文科、理科)、不同學校(如一本、二本),漲幅不同。 公立大學的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但目前在各省市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大的背景下,地方大學僅靠地方政府增加高教投入並不現實,且嚴重影響大學發展。而大學生的培養,是國家、高校、家庭三方合力的結果。除了國家財政投入外,受教育者也應合理分擔培養成本。 然而,在學費上漲的同時,也不能完全忽視個人家庭的承受度。必須建立多元資助獎勵體系,包括獎學金與助學金等,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積極促進教育公平。此外,相關單位也要加強對大學財務、資產和收費資訊等的監督力道,保障學生家長對財政經費、學費收入等經費使用情況的知情權,保證教育經費從分配、使用到評估都在陽光下運行。 ★新聞出處:微信公眾號《北大清華講座》 「多省官宣:大學學費上漲!」
海外校園 【中國】北京清大2023預算突破400億人民幣
中國教育部近期公布了部屬75所大學2023年的部門預算,絕大部分教育部直屬大學2023年預算總經費較2022年有很大幅度的上漲,今年共20所部屬大學超過百億。其中,北京清華大學首次突破400億元,以410.93億元遙遙領先其他大學;排名第二的是浙江大學,首次突破300億元,總經費為309.01億元;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學(265.16億元)和北京大學(222.47億元)。除了以上四所大學外,其71校的總預算經費都在200億元以下。 作為僅次於「北大」、「清大」的中國一流高校第二梯隊「華東五校」,經費預算也不可小覷,其中,浙江大學總經費比北大高出86億元以上,上海交通大學也比北大高出40億元以上。然而,南京大學作為聲名卓著的華東五校之一,總經費只有97.49億元,未超過百億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南京大學用了更少的錢辦成了更大的事,值得學習。 不過,總經費預算的高低並不能直接代表大學的整體水準,各校各有特色與發展方向,且目前第二輪的「雙一流」已經不再區分一流高校和一流專業,都依照一流專業來進行建設。某些程度上也是為了把重點轉向對大學特色專業發展的支持上面。 ★新聞出處:微信公眾號《張雪峰老師》 「教育部直屬高校2023年預算經費公布!刷新歷史紀錄!」
海外校園 【全球】IMARC報告:2028全球高教市場規模將達611億美元
IMARC集團的最新報告「高等教育市場:全球行業趨勢、份額、規模、增長、機會和預測2023-2028」,針對全球高教市場進行全面分析,提出對全球高等教育市場的見解、競爭對手和區域分析,以及全球市場的當代進展。 報告指出,全球高等教育市場規模在2022年達到201億美元,預計在2023年至2028年期間市場將達到61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CAGR)為20.2%。 全球高教市場規模之所以持續擴張,除了大學入學人數增加外,全球化水準的提高也刺激市場增長。此外,企業與組織為因應技術變化與進步,也有招募高教專業人才的需求。而高教系統藉由結合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以實現學習的個性化、自動化,提高學習能力與速度,這也是促使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加上高速網路和個人電腦的普遍,電子學習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推動高等教育市場的發展。 一般來說,高等教育由修道院、大學、學院以及某些專科學校和職業學校等提供,包括研究、教學和社會服務等各種活動。高等教育能協助個人發展、培養職業專業及新技能、獲得社會認可、提高自尊和自信、增強批判性思維等。 快速的全球化使許多大學聚焦國際和跨文化來提升教育系統的品質,並增加擁有高等教育學位的員工,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符合全球市場的需求。 ★新聞出處:MENAFN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Industry Outlook, Global Size, Share, Trends, Analysis, Research Report 2023-2028」
海外校園 【全球】IDP調查:加拿大是留學首選 通膨影響留學意願
國際教育服務公司IDP的一項全球調查顯示,全球通貨膨脹可能破壞 COVID-19 後國際教育的復甦,因為生活成本和住房短缺導致有一半的未來國際學生重新考慮他們的留學計畫。 在這項針對全球108個國家(地區)、21,000多名潛在和現有的國際學生觀點調查中顯示,51%的受訪者表示,由於最近生活成本的上漲,他們正在重新考慮出國留學的決定。調查結果對大學來說是一個「危險信號」。 雖然如此,加拿大仍是留學意願最高的國家,約有27%的受訪者首選加拿大,澳大利亞以23%位居第二,美國第三,得到21%受訪者的青睞,英國則獲得18%的支持。由於畢業後的工作選擇、簽證機會是國家吸引留學生的關鍵因素,而加拿大不僅提供畢業後的工作權利,而且還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機會,因此成為留學考量首選。此外,31% 的受訪者需要兼職工作以賺取學費,71%的人則表示他們在尋找兼職工作時需要協助。 ★新聞出處:Inside Highter Ed 「Inflation and Housing Costs v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海外校園 【英國】2030國際學生60萬人 創造350億英鎊產值
英國下議院的一份研究簡報「英國高等教育:制度、政策途徑和挑戰」,針對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等四個高等教育系統,簡述其運作方式,並從「大學自主」、「資金與學費」、「學生多元化」、「教學品質與就業力」、「國際化」、「研究與創新」「、高教貢獻」等方面指出高教面臨的挑戰。 其中,在國際化方面,英國政府的「國際教育戰略」提出兩大目標: 1.到2030年,將教育出口額增加到每年350億英鎊。 2.到2030年,將每年在英國高教系統學習的國際學生總數增加到60萬人。 其中第2目標已經在2020、2021年首次實現,有605,130名國際學生在英國的大學、擴充教育學院和其他教育機構學習。 雖然英國是世界上吸引國際學生的主要國家之一,但出國留學的英國學生要少得多。2019年出國留學的英國學生估計為2%,是歐盟平均的一半,低於德國和法國。 英國脫歐後,英國選擇退出歐盟的Erasmus+計劃。Erasmus+的某些方面已被英國的圖靈計劃和威爾士的Taith 計劃所取代。蘇格蘭政府表示將制定自己的國際教育交流計劃。而北愛爾蘭的大學生將繼續獲得Erasmus+計劃的支持。 ★新聞出處:UK Parliament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K: Systems, policy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