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排行 【U.S. News】2022全球大學排行 臺灣27校入榜
《美國新聞與全球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2022最新的全球大學排行榜已出爐,臺灣有27所大學入榜,以臺大居首,為192名,其次為清大3758名、陽明交大587名。今年,美國哈佛大學依舊蟬聯榜首,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佛大學也和去年一樣,分居2、3名。而在亞洲排名部分,則是中國清華大學居首,為26名,新加坡國立大學次之,為29名。 臺灣27大學入榜,2大進五百強 今年臺灣共入榜27所大學,其中在前500名的大學有國立臺灣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分別為第192名與第375名;此外,有7所大學排名落在500-1000的區間,包括陽明交通、成功、中央、中國醫、臺科大、北醫、中山等。 全球最佳大學評分指標 2022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2021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將全球90多個國家、1750所大學,依據學校研究表現、發表論文數目、引用次數等13項評分指標排序,著重大學的學術研究和學術聲譽。各項相關評分指標如下表所示。 全球TOP 10 大學 全球最佳大學前10名,除了英國的牛津和劍橋2所大學外,其餘8所都是美國大學。 北京清華大學為亞洲之冠 在亞洲部分,前三名分別為26名的中國清華大學,其次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為29名,再來則是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為33名。而中國的北京大學則在45名、香港大學為76名、香港中文大學為82名;日本的東京大學為77名。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U.S. News & World Report:2022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大學排行 【2022 QS】亞洲排行 臺灣46大學進榜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了「2022年亞洲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46所大學入榜,11所進入百大,而國立臺灣大學的排名和去年一樣,皆為19名。整體來說,進入2022QS亞洲排行榜的大學,中國共有126所,香港有9所,日本有108所,南韓有88所,新加坡則有3所大學入榜。 此項排名是針對亞洲687所大學,依照各大學的依據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例,論文引用、國際師生比例等11項指標做評比,前三名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北京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臺灣46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46所,較去年多了3所。今年同樣有11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臺大仍居首。 亞洲排行TOP10 進入「2022亞洲區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7所大學,新加坡次之,但前3名就包辦了2名。新加坡國立大學今年依舊奪冠,中國北京大學第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3。名次變動較大的是北京清華大學從去年的第2名掉到第5名,而中國北京大學則從去年的第7名躍昇至第2名。 QS亞洲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亞洲排名的指標共有11項,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分、生師比、教員論文平均被引用數、國際師生比例等來對亞洲區各大學進行評分排名。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大學排行 【2022 QS】臺灣11校進大學就業力排行 臺大51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今年9月公布「2022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力排名」,臺灣有11校進入排行榜,較去年多了1所,其中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由去年的56名上升至51名,也是唯一進入百名內的大學。亞洲地區前五名分別是中國的北京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日本的東京大學。而世界前五名則是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澳洲的雪梨大學,以及美國哈佛大學。 臺灣11校入榜,臺大51名 臺灣入榜11所大學包括2所科技大學和9所一般大學。前三分別是臺大51名、陽明交通141-150名和成大161-170名;而臺科大和北科大則分居201-250名和301-500名。 排名指標與權重 QS的「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力排名」於2015年首次發布,著重大學在就業前景和職涯發展的能力表現。主要是依據5大指標,對全球大學進行評估,選出排名前500 的大學,指標包括「僱主聲譽」、「校友成就」、「與僱主的合作關係」、「僱主和學生聯繫」及「畢業生就業率」。 世界排行TOP10 QS的「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力排名」前10名中,美國的大學有5所,英國1所,澳洲2所,中國1所,香港1所。前三名都是美國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繼續蟬聯冠軍。 亞洲21所大學列百強 在亞洲地區,共有160所大學入榜,其中23所大學進入百強。中國有5所大學在其中,包括第6名的北京清華大學、23名的北京大學、33名的復旦大學、35名的浙江大學和41名的上海交通大學。香港則有第10名的香港大學、71名的香港理工大學和89名的香港城市大學。 日本則有7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第25名的東京大學、37名的早稻田大學、52名的京都大學、56名的慶應大學、67名的東京工業大學、76名的大阪大學,以及92名的名古屋大學。南韓有5所,包括:第34名的首爾國立大學、75名的高麗大學、77名的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86名的延世大學,以及96名的漢陽大學。新加坡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居17名。 ★資料來源:Q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 2022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大學排行 【泰晤士高教】2022世界大學排行,臺灣40校入榜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於今年9月公布的「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臺灣今年入榜40校,較去年多了2校,其中國立臺灣大學從去年的97名跌至113名,掉出百大行列。今年的第1名仍為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則並列第2。 臺灣入榜40校,5校在500內 臺灣共有40所大學入榜,進入全球500名內的大學共有5所,包括臺大、臺北醫、中國醫藥、陽明交大和清大等校。今年臺灣入榜的大學數量較去年多,但名次普遍下滑。 泰晤士世界大學的指標與權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的排名是依教學、學生、研究、國際化等五大面向,共分13項指標來對世界大學進行評分排名。各指標的權重如下表。 2021世界大學TOP10 亞洲12所大學列百強 在亞洲部分,新加坡、日本、南韓皆各有2所大學入百大,中國6所、香港則有3所,中國北京大學為全球16名,是亞洲排名之首。 【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21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46名。 【日本】:東京大學35名;京都大學61名。 【南韓】:首爾國立大學54名;韓國科學技術院99名。 【中國】:北京大學16名;清華大學16名;復旦大學60名;浙江大學75名;上海交通大學84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88名。 【香港】:香港大學30名;香港中文大學49名;香港科技大學66名。 ★資料來源:《泰晤士高等教育》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大學排行 【2021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臺灣14校入榜
「上海軟科 ShanghaiRanking」(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今年發布了「202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包括中國醫藥大學、長庚大學、臺成清交等,臺灣一共有14所大學進入1000名的排行榜中。今年仍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居冠,其次為史丹佛大學和英國的劍橋大學。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主要在衡量世界各大學的研究成果,強調科學方面的表現。評比標準以獲諾貝爾獎或菲爾茲獎的數量以及科研成就等為重。 臺灣14大學入榜 今年臺灣入榜的大學和去年一樣,只是名次有所變動,由於交大和陽明併校,因此只有14所。今年仍是中國醫藥大學居首,其次是國立臺灣大學、長庚大學,500名以內的學校有6所。 學術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評比指標有四大項,分別是:教育素質、教職員素質、科研成就,以及人均學術表現。各評比項目的指標與比重如下表。指標中,關於國際獎項的獲獎量占了統計比重的30%,而學術論文的數量評比則占了40%。 TOP10美國居多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但名次稍有調整,英國牛津大學升至第7名。榜中只有劍橋和牛津是英國大學,其餘8所都是美國的大學。 此外,在百大排行中,中國今年有7所大學入榜,包括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是28名和45名,浙江大學52名、上海交通大學為59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3名、復旦大學77名以及89名的中山大學;而日本則有3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24名的東京大學、37名的京都大學,以及84名的名古屋大學。新加坡則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分別為第75名和第81名。 ★資料來源: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1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大學排行 【2021泰晤士】年輕大學排行,臺灣17校入榜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6月公布了「2021全球年輕大學排名」,臺灣今年有17所大學入榜,比去年多1所。此排行榜主要以校齡50年以下的大學為研究目標,依據大學的教學品質、學術研究、論文引用、國際化及產學合作等五大指標13項次標,在全球選出475所年輕大學。年輕大學少了傳統的束縛,多了創新精神與開放風氣,辦學成效不輸百年老店,有志出國留學的同學可以作為參考。 臺灣入榜17所 今年,臺灣有17所年輕大學入榜,比去年還多,新入榜的學校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齡不到30年但辦學成效已受到國際肯定。 今年,國立陽明大學(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首次登上榜首,獲得83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排名則為106名,排名在151-200間的學校較去年多1間,分別有獲得191名的亞洲大學、196名的國立中山大學以及199名的長庚大學。 全球年輕大學TOP10 今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前進1名成為榜首,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獲得第2,香港科技大學則為第三名。整體來說,在亞洲方面,臺灣入榜17所大學、日本17所、南韓7所、香港4所、中國8所;而在歐美地區,則是英國37所、法國27所、德國9所、美國4所大學入榜;另外,澳洲也有23所榜上有名。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資料來源: Times Higher Education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大學排行 【2022 QS】臺灣25校進世界大學排行 臺大68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今年6月公布「2022世界大學排名」,臺灣有25校進入排行榜,其中10所大學在500名內,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為68名,是臺灣唯一進入百大的大學。 而亞洲國家前五大與去年相同僅名次有些微差異,新加坡國立大學為11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12名、中國的清華大學17名、北京大學18名,以及香港大學22名。而世界大學前三名則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牛津大學,還有並列第3名的美國史丹佛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 臺灣入榜25所,10校進五百強 臺灣今年有25所大學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位列百大排行的仍是臺灣大學,為68名;科大部分則有臺灣科技大學和臺北科技大學入榜。 QS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世界大學排名,是調查全球萬名學者及僱主,以及對全球最大論文數據庫Scopus/Elsevier中的學術期刊和論文引用的數據分析,再依照6項指標評分,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分、生師比、教員論文平均被引數、國際學生與教員等來對世界大學評分排名。 QS世界大學排行TOP10 今年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前10名入榜大學美國共有5所、英國有4所,另有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榜,僅名次稍有升降。前三名有蟬聯9年第1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第2名的英國牛津大學以及並列第3的美國史丹佛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 亞洲26所大學列百強 在亞洲部分,和2021年的百大名單相同,包含國立臺灣大學一共有26所大學進入世界大學百強排名。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居11名,為亞洲最佳名次,其次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為12名。 日本則有5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第23名的東京大學、33名的京都大學、56名的東京工業大學、75名的大阪大學,以及82名的東北大學。 南韓有6所,包括:第36名的首爾國立大學、41名的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74名的韓國大學、79名的延世大學、81名的浦項科技大學,以及97名的成均館大學。 香港也是5所大學進入前100,其中香港大學居22名,而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則分別是34、39、53名,還有66名的香港理工大學。 中國入榜百大的則有6所大學,包括:17名的北京清華大學和18名的北京大學,31名的復旦大學和45名的浙江大學,以及50名的上海交通大學和98名的中國科技大學。 ★資料來源: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大學排行 【U.S. News】2021全美大學排行TOP10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於今年6月發表了「2021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普林斯頓大學蟬聯第一,哈佛大學居次。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於1983年開始對美國的大學進行排名,提供學生作為入學的參考依據,1985年以後每年更新一次。此年度排名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可說是大學排名界具影響力的榜單。 2021全美最佳大學TOP 10 前3名與2020年相同,榜首普林斯頓大學已經連續8年擊敗哈佛大學,蟬聯全美第1,而哥倫比亞大學大學也再次拿到第3。今年榜單中的大學學雜費都有調漲,其中第4名的麻省理工大學是10名榜內學雜費最低的學校。 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U.S. News 全美大學排名的指標有9項,較2020年增加1項,其中「畢業和留校」、「教師資源」,以及「學術聲譽」等3項,占比都在20%以上,影響排名較大。指標的權重也會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對其重要程度的判斷而調整。9項指標分別是: 1.畢業和留校(graduation and retention rates)22%:包括學生的6年平均畢業率和1年平均留校率。 2.畢業率表現(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8%。 3.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5%。 4. 2019-2020教師資源(faculty resources for 2019-2020 academic year)20%。 5.學術聲譽(undergrade academic reputation)20%。 6. 2019年秋季入学的學生選擇性(student selectivity for the fall 2019 entering class)7%。 7.財政資源(financial resources)10%。 8.校友捐贈(alumni giving)3%。 9.畢業生負債(graduate indebtedness)5%。 ★資料來源: U.S. News:2021 Best N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s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大學排行 【2021 QS】臺灣43大學進亞洲排行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了「2021年亞洲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43所大學入榜,11所進入百大。此項排名是針對亞洲650所大學,依照各大學的依據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例、每個學院的引文、國際教師比例、國際學生比例等11項指標做評比,前三名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今年,中國(含香港)有132所大學入榜,數量居冠;印度有107所大學進入排行榜,位居第二;日本則有105所。一起來看看兩岸三地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各有哪些大學擠進排行榜中。 臺灣:43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43所,較去年多了6所。今年更有11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臺大仍居首且名次較去年上升1名。 中國:25所大學入百大 中國今年進入亞洲排行榜的大學共有124所,較去年增加6所,其中25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 香港:6所大學入百大 香港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8所,有6所在百大排名中,更有4所名次在20名內。 日本:14所大學入百大 日本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105所,其中有14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南韓:17所大學入百大 南韓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88所,其中17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新加坡:3所大學入百大 新加坡有3所大學入榜且都在百大內,且有2所在前5名中。 亞洲排行榜TOP10 進入「2021亞洲區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7所大學,新加坡次之,且前3名就包辦2名。新加坡國立大學今年奪冠,北京清華大學退居第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3,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的馬來亞大學首度進入前10。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大學排行 【2021QS】大學學科TOP 500,臺灣16校入榜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2021年3月公布「2021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在「藝術與人文」、「工程與科技」、「生命科學與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等五大學科領域中,臺灣共有16所大學進入500大行列。 整體來說,臺灣主要優勢在工程與技術、社會科學與管理等領域。在「工程與科技」領域中,有6所大學進入全球前200,比去年多1所。在「社會科學與管理」領域中,則有10所大學進入全球前520。國立臺灣大學在五大領域的排名成績依然亮眼;科技大學則有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在500大的行列。 「QS」的「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分五大領域51學科,評鑑排名的指標包括:學術權威與聲望、雇主意見與就業競爭力、論文引用與影響等項目。 「藝術與人文」領域500大:臺灣7所 「工程與科技」領域500大:臺灣9所 「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500大:臺灣8所 「自然科學」領域500大:臺灣6所 「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領域500大:臺灣10所 ★資料來源:QS「2021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
大學排行 【2021泰唔士】臺灣38大學進亞洲排行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今年6月公布了「2021年亞洲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38所大學入榜,較去年增加2所,8所進入百大,也較去年優異。2021 年的排名包括來自30個地區的551所大學,依照各大學的教學、國際化、研究、論文引用次數和知識傳遞(或智財收入)等13項指標做評比,前三名與去年相同皆是: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 今年,日本進入排行榜的大學數量再次奪冠,有116所大學,比去年還多了6所,且前10名就佔了2所,是近6年最亮眼的表現;中國(含香港)也有97所大學入榜,位居第二,前10名中也佔了5(其中有3所是來自香港的大學)所。一起來看看兩岸三地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各有哪些大學擠進排行榜中。 臺灣:38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38所,較2020年多了2所。今年更有8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臺大仍居首且名次較去年上升1名。 中國:31所大學入百大 中國今年進入亞洲排行榜的大學共有91所,較2020年增加10所,其中31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也較去年增加8所。 香港:6所大學入百大 香港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6所,且6所皆在百大排名中,更有3所名次在10名內。 日本:11所大學入百大 日本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116所,是入榜數最多的國家,其中有11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南韓:12所大學入百大 南韓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35所,其中12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新加坡:2所大學入百大 新加坡有2所大學入榜且都在百大內,且都在亞洲前5名中。 亞洲排行榜TOP10 進入「2021亞洲區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5所大學,新加坡與日本次之,各自包辦2名。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今年再次獲得前3。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大學排行 【2021泰晤士】大學影響力排行 臺灣35校上榜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於4月發表的「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臺灣有35所大學上榜,前三分別是成大、臺大與高醫。 「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是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作為評核各大學對實現永續及社會影響力的成果,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永續城市與社區、優質教育、性別平等等、身心健康……等等,與一般針對學術研究或學校聲譽等標準評核的結果差異很大。2021年入榜的學校涵蓋全球94國,共有1117所大學,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為今年的全球第一。 臺灣入榜35所 今年臺灣入榜35所大學,較去年多11所。其中成大在產業創新的單項評比中榮獲全球第5、高雄醫學大學在健康與福祉的項目中排名全球第10。 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今年發表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已是第三屆,評比指標擴及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17項(2019年只採11項)。其中SDG17「實現目標與夥伴關係」為固定必選指標,占總成績22%,其他各項為任選標準,從中選擇該大學表現最突出的3項參與評比,此3項各占總成績比26%。因此,大學可發展自己著重的方向與領域,而不必樣樣精通、項項全能。 世界大學影響力排行TOP10 今年由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奪冠,澳洲的雪梨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樂卓博大學則包辦了2到4名,同時在大學影響力前十的排行中,澳洲就有4所大學進榜,數量最多。來自新興經濟體國家中表現最好的學校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第23名。在入榜數量上,俄羅斯與日本分別有75與73間大專院校入榜,為入榜數量最多的2個國家。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Times Higher Education-- Impact Rankings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