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考情

【107學測國文】考題方向2:重視跨域閱讀,讀寫合一 收藏

  臺北市立永春高中國文科老師/葉淑芬   2017-04-10    高中 , 學測 ,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 , 指考

  分享

Photo via VisualHunt

課綱又要變了?

95課綱、99暫綱、101課綱,107年國寫獨立施測,107新課綱上路……,變動的步伐毫不停歇,剛弄懂又被浪潮推之向前,或於滾動的趨勢中迷失,或是被動追趕趨勢,不如,站上趨勢浪頭看清方向,也許能少走些冤枉路吧!

想像未來之必要:未來的時代,缺的是能力

教學現場競逐分數的謬誤,學生或執著於字句理解,或公式作文、或淺化的速食閱讀,似乎無法因應多變的未來。數位時代,知識已廣為流傳,資訊形成爆炸,缺的不是知識。而是能否快速找到所需的知識,從分析、整合資訊中,建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甚或靈活運用,尤其是跨領域學習與溝通能力,是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在國文課堂上如何培養這樣的能力呢?值得大家一起來努力。

理解變動之必然:1.閱讀理解評量的是能力,而非知識

107年學測國文、指考國文全卷選擇題,試簡單比較與現況的差異如下表:

【加強長篇幅文本的閱讀能力】:長文的閱讀,重點的擷取與檢索,脈絡與結構的統整,邏輯判斷更重要。長文的鋪陳使得閱讀層次加深,推論句中所藏未表之義,字中所藏著未表之情,難度增加。除此,選擇題的閱讀量增加許多。在閱讀時恐怕要更加有耐性。

【拓展閱讀範疇與跨界思考】:課內文章只是為學生敲門帶路,廣泛閱讀,才能找回閱讀的脾胃,學生要有能力讀老師沒細講的文章,直接讀不必稀釋的文本,不過度倚賴教科書簡化的選文。可從課內選文連結到課外文本,或同一作者不同文章、或同書籍不同篇目、或相同議題的不同書寫。從文學選文、科普文章、藝術、社會領域,皆可納入閱讀範疇。

理解變動之必然:2.寫作能力測驗的是綜合表達,而非套式

107年國寫獨立施測,簡述改變的部分如下表:

二題長文,分別測驗學生是否具備統整判斷的能力以及情意、創造等感性的表達能力。

就素材面向而言,注重人文與自然、理性與感性、原理與實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就能力而言,和過去的寫作測驗,相去不遠。然而,仔細比較,題目的閱讀量增多,正確解讀題意,下筆寫作才不會偏題的難度增高,究竟題幹材料是引導發散思考抑或限縮寫作範圍,答題時學生會陷入兩難。

長文須注意結構布局、完整思路,比起短文寫作,更加耗時。其中一篇的書寫若超時,另一篇即受影響。寫作速度相形重要。而命題素材更廣,寫作題型更多,硬套用公式、堆砌名人事例的寫作習慣,必將無法適用。引導學生細察社會脈動、留意深思身旁的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與真實感受,寫作時體悟自然深刻。

教學微調之必須:回歸基本核心,重視跨界,讀寫合一

(一)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教學:
教會比教完重要,能力訓練比知識的灌輸重要,讓學生享受解碼的過程比教師單向填鴨更為重要。進行思辨教學時宜先有步驟地提問:從檢索訊息、統整解釋到省思評鑑。減少浮光掠影、熱鬧花俏,卻偏離國文核心的教學活動,尤其重視閱讀時如何有順序而完整的檢索,正確的詮釋等基本功的訓練,然後才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歸納重點、比較異同、探究原因,找出脈絡等練習。

(二)課外延伸的跨領域閱讀:
課外閱讀也是國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部分。文字的閱讀、圖表的閱讀、數據的閱讀都是素材之一。感性抒發、理性論辯、生活實用等不同文類同等重視,不宜偏食。單篇文章、單本書籍、套書叢書亦可鼓勵嘗試。有些學生閱讀量提升了,對文本理解卻停留在字句表面。因此我們不僅強調「多讀」,還要協助他們「怎樣閱讀」。會閱讀之外,還要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深入思考之後,才能將閱讀所得內化移轉。

(三)重視文本模組教學及能力的遷移:
長文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都需長時間的培養,然而時間從哪來?模組概念是可行之方,記敘文有何共通模式?寫自己的經驗或是他人經驗,有何不同?小說的共通元素為何?不同小說的細微差別為何?如果課堂上培養的是閱讀與寫作這類文章的能力,而非將一篇文章碎屍萬段,同樣的能力可跨篇遷移,那麼才有可能省下的時間加強學生的學習瓶頸。

(四)統整判斷的知性書寫與抒發感受的情意書寫:
部分題型雖新,歷年來的學測考題早已多方嘗試,如昆蟲、傳染病的圖表判讀、老人日記、香米碑的資料寫作,穴烏的跨領域素材,都是課堂上隨手拈來,練習的好素材,可先以此為大方向,多方蒐集類似寫作素材,加以變化使用。

(五)讀寫合一,文本閱讀與寫作緊密搭配:
如論說文的教學,許多老師多強調論據之重要,其實若微調重心,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思維的方向、論證的方法,將之概念化、系統化,就能橫向遷移至其他論述文字的書寫,閱讀教學也是寫作教學,寫作練習也是閱讀成果的展現,兩者環環相扣,可省卻不少時間。

(六)選擇評量素材避免完全抄錄課文文字:
避免學生死背死記,排擠了體會、思考、感受文字內涵、情境義理的可能。以閱讀理解的題目取代亦步亦趨的課內命題。考核的是融合、轉化、運用的能力,例如是否能夠比較異同、深層推論、找出脈絡、正確詮釋、發現因果等,考核的是學生終身受用的素養與能力。

教師共備之必行:切磋、支持、分享

(一)趨勢依舊在變動中,改變不可能一次到位:
多些人一起共同備課、互相觀課議課,對於教學精進,助益甚大。即使有些未來因應之道尚在摸索,然而集體切磋、團隊突破、可以發現教學的更多可能。

(二)新興領域在擴編中,專業不可能一人盡知:
最近與跨校社群的夥伴共同讀書時發現,不同世代、不同個性的老師皆有不同的閱讀偏好,大家分組跨領域閱讀時所延伸的觸角,遠遠勝過一人之力。

(三)教學難題在蔓延中,解方不可能一蹴可幾:
困境大、難題多、瓶頸改變不易,每位老師都需要同儕支持,真心分享、互相傾聽。儲備足夠力量,才能以創新的教學思維,和學生們一起走過這些變革中的艱難挑戰。

對大考命題的小小提醒

(一)寫作字數給予彈性:
制式作文根本原因是寫作時間不夠,兩篇長文加上閱讀各四十分鐘,時間依舊是大挑戰,也許可一長篇一中篇,讓學生有充裕時間,深入思辨。

(二)變動幅度緩慢調整:
兩題寫作當中,或許一題創新多,一題改變小,讓師生能逐年逐次調整學習的方向,不至於多年努力,一時失誤,造成遺憾。

(三)開設命題技巧研習:
教育現場大批新人輪替上場,對於命題過度依賴各出版社的題庫及樣卷,久而久之,扭曲了教學與學習。筆者多年前參與大考中心新命題工作坊後受益良多。焦慮多來自不了解,若能由大考中心多設命題工作坊,便能增加高中老師與大考中心對話的機會,命題方與教學方配合的步伐更能一致。


在變動中,國文學科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不變,強化分析理解,促進多元思考,對問題或現象提出理性意見,忠實地寫出內心的感受永遠重要,而這正是文字的力量啊!未來希望迎來不只是評量的改變,而是一場教學思維的革新,一種超越分數的競爭力,以及一堂堂驚喜與笑聲迭起的國文課。

★你可能也想看:
【107學測國文】考題方向1:首重閱讀理解
【107學測】英文三大調整,高一二生趁早準備
【107學測】英文考到高三上,高二生請留意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迎向107,國文教學之變與不變乎—談國文國寫分開施測因應之道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