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校長開講 【桃園】警大校長刁建生:向良師學習,吃苦當吃補
對經濟有興趣,卻進警校就讀的中央警察大學校長刁建生認為,想當警察,除了有正義感,更要能抗壓。雖然訓練很辛苦,但畢業後的未來很寬廣,加強外語能力,才能面對工作挑戰。 我的第一志願其實是東吳大學經濟系。那時適逢父親生意失敗,原本想改念大同工學院工商管理(現為大同大學),希望在建教合作的模式下,讓未來就業容易些。但父親很嚴格,在他的要求下,我念了中央警官學校(現為中央警察大學),選擇行政警察系。從小在基隆長大,年輕時常獨自到海邊釣魚、游泳,已養成獨立性格,所以進入警校後,沒有適應上的困難,能夠依學校的課程和訓練,按步學習。 其實警校畢業後路途很廣,進修也是家常便飯。警大畢業後,我在臺北市保安大隊當分隊長,服務兩年後考上了美國西北大學交通學院。之後在我當警察局局長時,想去聽臺大政治系很多大師的課,加上看到分局長在準備研究所的期末報告,因此就跟著報考臺大政治研究所EMBA在職專班。那時一班約有三十個學生,兩年畢業不到三個,三年畢業大概五個,還有人八年才畢業,當時要畢業很不容易。不過,遇到一位老師,在學期末時我的報告分數特別好,也鼓勵我提交論文,因此順利畢業。 刁校長勉勵同學,想要當警察,就要能吃苦認命,也要有正義感。 警大刻苦當挑戰 想要當警察,要能吃苦認命,也要有正義感。在警察大學,除了基本課程128個學分外,每星期有四小時的柔道或摔角訓練,一週另有兩小時的軍訓課,所以同學每天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到九點二十分晚點名,十點就寢,基本上都是團體行動。另外在畢業前,不管男生或女生,3000公尺跑步、50公尺游泳及射擊都必須及格。 大學頭一年有暑假,二年級開始,每個暑假都必須實習,實習地點如警察局、海巡署或是消防局。所以受過警大四年訓練的同學,較能刻苦耐勞且盡責。而警察大學畢業的同學,考外交特考,當外交大使,通常都比其他人更積極並能確實完成任務。 同學們如果想讀警大,就必須要認清事實,因為大學的訓練會很辛苦,但相對的,畢業後會有很寬廣的未來,除了特考,你在大學學到的外語能力,未來轉往航空機師或外交特考、司法特考等,都有幫助,而辛苦的訓練會讓你有足夠的抗壓力面對未來的工作挑戰。 中學打好國英基礎 國高中時期,國文和英文很重要,建議同學要打好這兩科的基礎。當時我的國文作文幾乎滿分,所以幸運考上省立中學(現基隆高中)。現在回想起來,小學時父親非常嚴格要求寫書法。字寫得漂亮,當然作文分數也會加分;另外,作文題材與眾不同也是關鍵。記得有一次模擬考,作文題目是「我最快樂的一件事」,大部分的同學都寫看電影、品嘗小吃等,老師曾說:「助人為快樂之本,怎麼都沒人寫?大家都寫類似的內容,作文很難得高分。」我謹記在心,在考初中時,作文題目是「放學後」,我寫了不一樣的內容,也因此得到極好的作文成績。 我的英文底子也是在中學建立的,英文要好,最重要的是發音要標準,我初中一年級的老師是馬來西亞華僑,師大英語系畢業,發音很標準;二三年級導師還會帶神父來和我們交談,讓我們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我高中時讀乙組(社會組),就是靠國文和英文抓分數,所以在學習的路上,老師真的很重要。 刁校長(最後面那位)就讀警官學校時期參與划龍舟比賽。 恩師以身作則影響深 這輩子影響我最深的人,就是顏世錫署長。他是位很有遠見的人,警察學校升格專科學校,警官學校升格為警察大學都是他完成的。當時他任職臺灣省警察學校教育長時,至美國考察密爾瓦基警察學校,他對室內靶場特別感興趣,還要了靶場的設計圖。當上校長之後,第一個靶場就在民國81年完工。後來我斷斷續續在局長、校長身邊做了好幾年的秘書,就近學習他的處事方法,對我影響很大。 綜觀求學生涯和職涯發展,我何其有幸遇到好老師,不管是中學時期協助打好國英文基礎的老師們,還是研究所時鼓勵我寫論文的教授,甚至影響我職涯至深的顏署長,因為有他們的栽培造就現在的我。所以同學們在求學期間要多觀察師長的言行舉止,不管是課業或工作生活上,相信對你的未來都有助益。 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刁建生 小檔案 ★出生:1953年 ★現職: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學歷:基隆高中、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學士、美國西北大學交通學院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交通、行政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法政學群政治學類、法政學群行政管理學類、管理學群運輸物流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無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新竹】交大校長張懋中:成就從提問開始
從大學、研究所至博士班,橫跨了物理、材料及電子等三項領域,面對大學學歷普遍的時代,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說,同學更應該想想,要如何塑造自己,以及什麼事情是值得你花時間及生命解決的。 「一個人的熱忱和好奇心,比知識更重要。」當年聯考,我考上錄取分數最高的台大物理系,但在大學時卻發現自己對於工程類的熱忱勝過於抽象概念的學習,於是研究所時便轉換跑道,考上清華大學材料所,改讀材料科學。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求學轉折十分突兀,但我不這麼認為,事實上學過物理的人,再來專研材料學,反而更能以不同的角度來學習。之後再經由清大教授的鼓勵,我進入了電子這塊新興產業,朝這領域持續發展。 因此,對於志願的選填,我認為,不管同學朝哪個領域發展,或中途方向有所改變,都無妨,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要有熱忱,只要找到自己的熱忱所在,持續努力精進,必能在該領域發揮長才。 張校長發現自己對於工程類的熱忱勝過於抽象概念的學習,於是轉換跑道,改讀材料科學。 學會提問當郭台銘 當你找到熱忱所在,對該領域自然會充滿好奇心,這時就要勇於發問,懂得如何提問,學習如何定義問題。 我常常舉個例子:猶太人的家長在小孩放學時,最常問的問題,通常是「你今天問了什麼好問題?」而非「你今天考得好不好?」猶太人問問題、定義問題的能力是自小培養的。全世界的猶太人人口大約為2,350萬人,和台灣人口差不多,以諾貝爾獎的獲獎數來看,不包含諾貝爾和平獎的話,諾貝爾得獎者約有25%是猶太人,尤其在經濟方面更是超過40%。猶太人有比台灣人聰明嗎?其實不見得,只是他們自小培養主動思考的習慣,懂得找問題,知道如何定義問題,進而能尋求正確的解決方式。 前陣子在印度德里的理工學院談雙方合作時,校長請我吃飯,茶敘時,我問他:「你們這裡的大學生學習情況如何?」他回答:「我們有非常好的大學部學生,年輕教授幾乎無法掌控上課狀況,因為學生太會問問題,都被問倒了。」 在社會上有所成就的人,通常擅於發現和定義問題,能夠敏銳地發現市場潛在的需要,並且及時探究和應對。正如台灣的知名企業家張忠謀先生及郭台銘先生,當同仁走進他們的辦公室,向他們報告事情時,相信他們會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把你問倒為止,這就是他們的本領。先定義問題,才能把事情做對,並對症下藥,所以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掌管企業。我建議同學,汲取知識是求學的必經過程,但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問問題,找出問題的存在。尤其是處在創新的時代,所有科技、資訊持續翻新,我們不能認為只悶著頭做事就足夠了,必須要學會發問、找對問題。 有狼性的台生在大陸 面對國際化的競爭,有些同學也會掙扎是否要去國外念書。我認為是要依個人需求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出國念書並非絕對必要,我也是接受台灣教育。但我很鼓勵家長,不要太保護子女,當一個上了大學的年青人,他便需要開始嘗試為自己負責任,必須去找尋自己的熱忱,學習照顧自己。現在的父母以前過苦日子,好不容易生活有些餘裕,就盡可能地希望給子女更好的生活,但其實這樣很可惜,過度保護下,會抹損年青人原有的生存本能和企圖心。 今年四月份,我在北京清華大學擔任電子工程系跟微電子所七年一次的評鑑委員。開會討論時,他們的教授突然對我說:「我們最喜歡台生,台生很有禮貌,在上課時都坐第一排,很認真上課,也常主動發問,充滿戰鬥意識,我們大陸學生沒辦法比。」正如我在交通大學看到的大陸學生一樣,同樣地充滿狼性。可以說台灣有狼性的學生很多在大陸,大陸有狼性的學生很多在台灣,都非常具有學習精神。因此,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年輕人自然會積極努力以求生存。 張校長認為,要擅於發現和定義問題,敏銳地發現市場潛在的需要,並且及時探究和應對。 鼓勵創業獨立自主 以前在交大念書時,那時候大家都窮,急著想改善生活,所以課堂之餘,很多同學都已經在創業賺錢,連我也不例外。新竹科學園區的公司企業就有約70%都是交大校友創建的,所以我很鼓勵同學創業。一般而言,美國的大學生如果對創業有興趣,通常大二、大三時,就會表現出來,並且真的執行。18歲的年輕人體力好,且聰明、反應快,其實不用擔心大學生能力不足或做不到。只要給他們發展的空間,不要過度擔心或保護,他們求生的狼性自然就會展現出來。 其實台灣的學生不是沒有能力,只是生活不匱乏,所以有時會較為被動。說個小故事,我的女婿在就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時想買車代步,當時他的祖母告知可以借錢給他,之後再按月還即可,對美國的年輕人而言,借錢還錢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親人也一樣,祖母的錢是祖母的,所以應當還給她。這樣的思考邏輯才能養成負責不依賴的態度,所以只要我們不過度保護,年輕人的熱忱和奮鬥意識自然就能展現出來,一個人若能夠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將來能做的事情,也必定超乎想像。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張懋中 小檔案 ★出生:1951年 ★現職: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學歷:臺中一中、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士、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碩士、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博士(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國家工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高速半導體元件、射頻/無線/互聯/數位、類比、微波、毫米波太赫茲系統積體電路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數理化學群物理學類、工程學群電子工程學類、工程學群材料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工程與管理類、化工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南】中金院校長施光訓:勇敢當個怪咖蘋果
臺灣讀過最多學校的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從券商分析師投身教育界,不畏懼挑戰,成為別人眼中的怪咖。他說,人才是臺灣最重要的資本,培養「國際力」,語言是敲門磚。 多數大學教授讀書時是學霸,但是我不是,我是「罷學」,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一共讀過12所學校,曾經是個「被選擇」的人。但是,不畏懼挑戰是我的特質,當時念財經系回國求職的人大多以金融業或國立大學教書為目標,而我卻選擇到文化大學任職,一路從教授、系主任,再到校級行政主管職。要懂得抓住機會證明自己,從「被選擇」的人成為「做選擇」的人。 現在的同學則可以去選擇不同的學習機會,當然,排名好的大學競爭激烈,但我認為排名是短暫的,了解自己興趣才是永久的。當高中生面臨喜歡的科系和家長期許有落差的時候,可以參考父母的意見,但要自己做決定、做選擇。遭遇挑戰或抉擇時,要勇於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施校長認為年輕人要以全世界為場域,應該把舞臺放在國際。 了解真實自我,熱情投入 高中時,身為警官的父希望我念警察大學刑事系繼承他的衣缽。我雖然很清楚自己不是念自然組的料,但也不想違逆父親的期許,努力靠著背誦勉強考上警大。父親認為我的科系是第二志願,不是「一軍」,到警界不見得會有前途,也就放棄要我繼承衣缽的想法。最後就選擇就讀海大食品加工系,但念了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興趣是金融,畢業後決定到美國攻讀金融研究所。最終還是由食品加工跳轉到財務金融領域,忠於自我實現。 其實,今天的熱門科系,就是明天的過度供給。填志願科系時還是要回歸能力性向來選,才不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也不會因就業市場供過於求而喪失價值。每個年輕學子的心裡面一定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只是長輩習慣去灌輸自己的價值觀。因此,我會鼓勵高中生「選熱門」不如「選熱情」,從興趣切入,對於未來的續航力更持久。 施校長(後排左一)鼓勵高中生在升學時,「選熱門」不如「選熱情」(攝於高中時期)。 相信自己,我就是怪咖蘋果 在同行裡我被認為是異類,之前在號稱「第二大學府」的文化大學是教務長,卻離開舒適圈選擇到南部,因為我看到的是機會。在務實的態度下,挑戰既有的思維、框架。雖然耕耘起來辛苦、但能翻轉的話就贏了;讓教育有更多選擇,學生跟家長有機會去找到符合他需求的產品,這是我的初心。 學歷很重要,因為沒有大學文憑連應徵的機會都沒有,這是臺灣的現況,有了學歷以後,如何在就業市場做出區隔、成為一個怪咖蘋果?怪咖如我,選擇當教育家。 以全世界為場域,學你想學 我認為,在孩子幼年階段要學的是「終身可用」的知識跟技能,例如語言,這是一項現在不學以後就很難跟得上,且可重複使用的能力。語言最重要的是要能溝通、能真正使用,這是你唯一可以和機器競爭的工具。至於青少年到大學階段則必須去學「專業性」的技能,如批判及溝通、協調及架構能力等,才能符合企業對於主管能力的要求。 同學要了解的是:即使不出國也能國際化。在網路發達的時代,所有的年輕人都要以全世界為場域,應該把舞臺放在國際。培養全球化的思維及合作的能力,而不是僅關注臺灣的娛樂和政治新聞。我的朋友在美國當教授,他女兒從小在美國長大,但是藉由網路看哆啦A夢把日文學會,這才是真正的網路學習。建議年輕學子,學你想學,並保持熱情,不因害怕失敗而不去挑戰,即使與讀書成績毫不相關也沒關係。 面對未來的挑戰,你一定要培養三項特質:一是語文能力,二是專業技能,三是人格特質。必須具備全球視野,務實卻又同時富有創業精神,以及溝通能力。在全球化的競爭下,唯有國際力,才能站上世界的舞臺。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 施光訓 小檔案 ★出生:1971年 ★現職: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中國文化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中央警察大學刑事研究所兼任教授、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兼任教授 ★學歷:臺北市東山高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加工系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財金研究所碩士、美國佛州諾瓦大學財務金融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金融營運管理、e-Banking、財金資訊系統、金融犯罪偵察、績效評鑑與管理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生命科學學群食品生技學類、生物資源學群食品生技學類、財經學群財務金融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食品群、商業與管理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南】南臺科大校長盧燈茂:多閱讀才能翻轉人生
環境能塑造一個人的特質,嘉義新港鄉下出身的南臺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藉由念書翻轉了人生,他認為,必須廣泛閱讀、設立目標,專注學習,然後身體力行。 「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或需求?」我的建議是「多閱讀」,因為不閱讀就無法知道新科技、新知識。而且閱讀要廣泛,才能多方涉略找到努力的目標。此外,還要保持追求成長的企圖心。唯有「興趣」和「成就感」,才能帶給你持續改變的動機,面對變動快速的外在環境就能無所畏懼。 目前,引領世界的變動的是財經,建議同學可以從「財經類」雜誌的閱讀開始,不需要一開始就看很艱澀的書,這樣會打擊信心。一天花一個小時閱讀,你會慢慢讀出興趣。 閱讀興趣廣泛的盧校長,認為知識要靠多元閱讀來融會貫通。 多元閱讀,找到目標 雖然我的專業是機械工程,但閱讀領域卻相當廣泛。除了機械領域的書,其他像是山海經、金剛經、易經、紫微斗數等許多書都看過。我常說技術是讓你活下去的資源,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份擁有熱忱、可以當成終身職的事情,持續學習,成為無法被取代的專業。 此外,知識是可以互通的,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學科,在未來也可以互為運用,科系所教授的學問只是提供你一個基礎。講一個學問互為印證的例子,佛法中的寂靜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無波無浪無能量的狀態;而熱力學提到的-273℃時整個動能歸零,這兩者即可互為解釋。只要你通徹後就會了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互通的,想要融會貫通,多元閱讀絕不能少。 利用時間,專注學習 現在常感嘆:「為什麼愛讀書的人變少了?」這當然和大環境的改變有關。早期農業社會,我們只有讀書或種田兩個選項,讀書相對輕鬆。而現在的小孩擁有很多選擇,讀書反而變成最辛苦的事。 我小一就開始下田幫忙了,所有的娛樂、生活就在田間或教室而已。農忙時很辛苦,但考試前一定會把握時間複習,因為那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升學,也考進了淡江大學機械工程系,成為村子裡面第二個考上大學的人。選擇機械系,除了興趣考量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工科」比較好找工作。其實機械系的出路很廣,畢業後除了繼續進修,也可以參加專門職業人員高考,取得公家鐵飯碗資格或考取證照。我喜歡階段性的工作,這些過程讓我獲得成就感。 大學時期申請台電獎學金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退伍後就到台電服務,須要輪三班,雖然待遇好但工作環境不佳有煤灰、石綿灰等,且很吵雜,因此打算繼續進修或轉換跑道。由於工作在身,只能充分運用輪班休息時間讀書,把高考、研究所要讀的所有基礎課程通通再複習一遍。雖然讀書的時間不多,但我很「專注」,因此順利考上高考及研究所,幾經思考,最後選擇走學術研究,進入成大機械工程所。我們常會感嘆人天生在各方面並不平等,但唯有一樣是公平的,那就是時間,老天賦予每人每天24小時,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才是關鍵,也是人生必修課程。 身體力行,成就自我 我喜歡不斷地自我學習,我相信,唯有堅強的毅力才能戰勝自己的惰性。田徑,是我一輩子的事,在鄉下農閒之餘,跳高、跳遠、鉛球、標槍,任何想得到的運動我都曾嘗試。背向式跳高,利用甘蔗葉堆疊起來當彈簧墊,用鋼筋當橫桿,一開始都會「嚕」到脫皮,但我仍不放棄。運動,靠的是毅力,必須不斷挑戰自我,碩士畢業時,我的田徑獎牌已累積35個。即使現在爆發力沒那麼強,但我仍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我想自己的個性樂觀,跟運動習慣有很大關係。 種田,對我來說也是運動的一種,許多自然科學和文學謬思都在田野間,「觀察」田園生態,不僅可以體驗自然的循環,還能點滴堆積養成人格。我不反對使用3C產品,它可以是一種好的學習工具與資源,正確的運用能養成立即的行動力;身體力行是最重要的,因為當你付諸行動時,生理機能會改變,產生正向思考。 盧校長認為運動靠的是毅力,必須不斷挑戰自我,戰勝自己的惰性。 不放棄基礎學科 現在回想起來,英文對我來說是個遺憾,當年考大學時靠背誦因此成績不錯,但沒有系統化的學習,所以在大一時不敢開口說英文。即使如此,我也不輕易放棄任何學科。 因此,我希望同學無論未來選擇的方向如何,在國中時期絕對不要放棄基本學科的學習。如果升學時進入技職體系,將來就算擔任維修技術人員,也需要隨著科技的進步隨時更新,而這些都根基於國高中所學到的基礎學科能力上,唯有厚實的基本功及思考邏輯,才能讓你持續精進。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 盧燈茂 小檔案 ★出生:1957年 ★現職:南臺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嘉義高中、淡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創意性機構設計、微奈米工程、科技史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新北】輔大校長江漢聲:態度決定你的人生
身為泌尿科權威的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高中時最有興趣的其實是藝術人文,數理成績並不好。他認為,良好的醫者要具備基本的「人文關懷」,而個人能力的增進,「目標設定」更是重要。 在台灣,醫學系一直都是第一志願,大部分的醫生數理成績都很優異,否則無法考進醫學系。但從小,我很喜歡彈鋼琴,高中時期數學成績則非常差,聯考時數學考40幾分、化學考60分,但是文科成績很好,一樣考到台大醫學系。因此,我的思考模式也比較不一樣。 當醫生,數理成績不是必要條件,讀醫學需要的是人文關懷,有同理心,才能維持良好的醫病關係。我認為,數學考一百分的頭腦,去當醫生是很可惜的,因為在其他方面他的成就會更高;台灣可能少了一個醫師,但是會多了一位科學家、發明家。 建議同學,思考自己的生涯方向時,應該與自己的「特質」結合,而「設定目標」才能讓你的職涯有更久遠的發展。 喜歡彈鋼琴的江校長認為,數理成績不是當醫生的必要條件,需要的是人文關懷和同理心。 沒有名校迷思,贏在決勝點 在升學選填志願時,台灣還是受傳統「科舉觀念」影響,高中生父母的迷思常在於,「要讀『好大學』,否則出社會就矮人一截。」但是「好大學」和「好未來」一定劃上等號嗎?進入職場後,看的是工作歷練,最重要的是你對未來的目標。 高學歷在目前就業環境當中,是否還與從前一樣有價值呢?之前有高中生,沒考上台大醫學系,「只」錄取了輔大醫學系,自認「這是人生中的恥辱,要休學,明年再重考」。但我認為,學歷只是求職的敲門磚,並不是就業保障,未來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就看你如何規劃。目前來說,台灣已經沒有醫學系的校際差別,完全是畢業以後重新開跑。面對競爭,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不一定是贏起跑點,而是贏在決勝點。 在職場上,任何醫院,醫生同僚間不會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因為大家看重的是醫術。」台灣的醫療系統很完善,每位醫生有自己的專業,專業裡面又有次專科。例如,目前最好的外科手術技術「達文西」,以我專長的泌尿科領域來說,台灣達文西開得最好的醫生,並非台大畢業生。我認為,每個領域都有很傑出的人,學校已經不是重點了,在學校表現優秀,並不值得驕傲,如何用你的「能力」讓別人認識你才重要。 盤點資源,決定目標 我有個病人,他的女兒,我看著長大,像我的乾女兒一樣,她高三升大學時,以校內排名有機會可藉由繁星進入清華大學,師長也建議她這麼做,但她沒把握也很猶豫,來問我該怎麼選志願?當時我問她,「妳喜歡讀什麼大學?興趣是什麼?」她的父親是土地測量師,本身又很喜歡建築、設計,我跟她分享,東海建築系不錯,還有重要的是這個系跟她父親的行業有關,未來長輩可以提供許多與專業相關的資源和實習機會。所以,孩子,你要想的是你的未來、你的興趣,而不是國立和私立大學的分數排名,更不是榮耀高中母校的升學榜單。 選擇科系前,最積極的方法,可以先了解該系老師的研究領域,找出有興趣的,直接去談談,先對學校有基本了解,無論是校風或是學校所擁有的資源,不管是得到「負面」或「正面」的回答,都可以當作選擇的參考值,以免考進去之後再花時間轉系,人生又繞了一大圈。在我的建議下,她選擇念東海建築系。 我認為,選填志願時不一定要照分數去排,學生可以把擁有的資源集中思考,包括家庭資源、自我興趣等等。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就開始打拚,設定自己的目標,了解自己的興趣。雖然在傳統的升學主義下,不太注重培養興趣這件事,但可以多方嘗試,如果都沒有興趣,就依考試落點做選擇,之後再繼續探索。 江校長說,學校成績優秀並不值得驕傲,如何用你的「能力」讓別人認識你才重要。 不是第一,但要唯一 雖然社會和眾人對「好成績」大力推崇,但我更重視的觀點是「雖然我不是第一,但我卻是唯一」。彈琴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力,是很重要的精神享受,也造就「我」是一個很獨特的人,這是一種驕傲。每個人都要創造自己的獨特性,這很重要。 另外,一個學生他的未來能不能有一個很好的成果,在於目標的設定在哪裡?除了設定自己的目標,同時要有完整職涯規劃,才能循序增進自己的專業能力。 像我在籌設輔大醫院,我的目標是「醫學中心、全國最漂亮的醫院」,經過許多的困難醫院成立。有了這個目標,建造出來的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社區醫院,而是全面性的醫學中心。你對目標的態度,就是你對人生的態度,也會決定你會成就怎樣的人生。 輔仁大學校長 江漢聲 小檔案 ★出生:1950年 ★現職:輔仁大學校長、輔仁大學醫學系教授 ★學歷:建國高中、淡江大學統計學系、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泌尿外科、男性醫學、生殖醫學、性教育、音樂治療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醫藥衛生學群醫學學類、財經學群統計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衛生與護理類、商業與管理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高雄】高師大校長吳連賞:興趣讓人闖出名堂
高師大校長吳連賞,把「冷門的」地理,唸出門道來。說到有興趣的地理調查,他的眼睛還會閃爍著光芒。他說,選擇有興趣的科系,朝興趣努力鑽研,相信都可以闖出一番名堂。 有些人擔心,唸基礎學科出路不佳,其實行行出狀元,興趣最重要。我建議,大學選填志願時以興趣為優先考量,只要知道興趣在哪,就很容易在興趣領域專精並出類拔萃,工作上更沒有問題。 過去幾十年來,台灣的熱門科系,大概只有電機和外文沒退流行。所有電子資訊等熱門產業都和電機有關;而國貿、翻譯等都需要外語能力。我不認為,學生選哪個科系有多重要,不管是就業考量或志向考量,如果沒有興趣,讀什麼都不容易有成就。 坦白講,當年聯考,我的第一志願是臺師大英語系,分數太高沒考上,退而求其次,分發到地理系,沒想到地理愈學愈有興趣。學地理,如果把它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很輕鬆,若把它當工作,也是很辛苦。例如作高山研究、海岸地形研究,調查要上山下海很辛苦。我對自然地理不是很有興趣,自然覺得辛苦異常。可是,遇上我有興趣的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產業地理,卻樂此不疲,如魚得水。 熱愛地理研究的吳校長認為,只要有興趣、努力專研,都可闖出名號。 興趣讓你找到人生方向 我的專業是研究臺灣所有工業區的布局和產業經濟的發展,重點研究區域就是高雄港、市的互動發展與相互關連性。 教書一年後,發現自己對地理研究很有興趣,後來以滿不錯的成績進臺師大地理研究所,那時候是「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我選擇高雄的加工出口區作為研究主題。1980年,我做了加工出口區田野調查,花了兩個月跑了100家工廠,挨家挨戶調查,取得很多第一手資料,雖然累到吊點滴,因為有興趣卻不以為苦。直到現在對加工出口區還是如數家珍,這和當年很扎實的調查研究有關係,就此也展開了經濟地理研究的興趣和專長。 興趣可以引領你找到人生的方向。好比我的兩個孩子,興趣完全不同,但他們順著興趣走,現在也都有不錯的發展。大兒子從小學三年級就迷上生物和昆蟲,每個禮拜天我都帶他去找鍬形蟲、糞金龜、蝴蝶等,他也自發性的參加科展,研究螢火蟲的覓食行為,到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和研究員睡地板住兩個禮拜,觀察昆蟲的行為。也因為是興趣所以無須強迫,就一路念到墨爾本大學的生命科學博士,現在已經變成昆蟲專家。 二兒子則對昆蟲一點興趣都沒有,反而邏輯概念很清楚,對數學、資訊較有興趣。因此念了清華資訊,現今在台積電工作,不僅專業且一點就通,也很有成就感。 沒有科系是冷門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在啟蒙階段能夠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最好,如果到了高三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那就進大學時再試試看。我的建議是按部就班,選擇你有興趣的方向,朝著既定方向努力鑽研,相信都可以闖出一番名堂。 加上現在轉學、跨域學習、輔系輔修的機會都很多。例如高師大就規劃了12個副學程,比如現在最夯的科技管理創新學程,學生可以作數位設計,可以作企業管理,也可以學到文學的應用。學程中有國文系老師開文學課程,軟體工程系開程式設計,企管系開企業經營策略,進行跨領域學習與整合。 因此,同學們不用害怕念冷門科系,跨領域學習將使你的未來有更多可能。如果對地理有興趣,想當老師,再修個教育學程,也就變成雙專長了。現在地理系的學生也意識到就業的重要性,往往在大一就開始修企管的學程了。 此外,多讀書也很重要。18世紀的財富是土地,19世紀是資本,20世紀是知識,所以閱讀是關鍵,可以啟發心智,奠定知識基礎。 吳校長建議同學,不用害怕科系冷門,跨域學習可以讓未來更多發展。 五種挑戰和兩個好朋友 面對未來的挑戰,我認為年輕學子需要具備的能力有五個: 第一、建構文化的素養,做一個「文化人」(Culture Person)。就像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文化是一門好生意》,一定要從學生時代開始培養對美學的興趣,因為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當文化素養建構後會懂得欣賞與美學鑑賞,受用不盡。 第二、做一個「健康人」(Healthy Person)。終其一生,如果沒有健全的體魄,怎麼成就事業?所以從國高中時期就要培養對運動的嗜好,甚至變成專業,把運動變成嗜好、把嗜好變成習慣。 第三、成為「專業人」(Professional Person)。如前所述,從小培養興趣,一以貫之的訓練,在大學時期將專業學分修好、持續精進。 第四、成為「國際人」(International Person)。除了英文以外,會兩種語言更好,藉此吸收專業知識和國際交流。 第五、要當「科技人」(Technological Person)。把電腦變成你工作的利器,在電腦應用上有好的基礎,對未來的工作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便利。 另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好朋友,一是圖書館、一是運動場。圖書館是知識的殿堂,運動場可以鍛鍊體魄,這些都是同學在大學中可以善用的資源。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 吳連賞 小檔案 ★出生:1956年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鄉土地理、中國地理、經濟地理、地理教育、工業地理、人文地理、中國研究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地球與環境學群地理學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年輕人必須學會養活自己,不讓父母擔心
對經濟學的著迷,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毅然從熱門的商科轉至經濟系,後來意外踏上教職之路,赴美國留學後在當地任教逾12年。他說,行行出狀元,最重要的是你要專注、能自學、能溝通。 中學的我愛踢足球,成績也非頂尖,但為了考進香港中文大學最後兩年拼命念書。原本打算進港中大先念商科,畢業之後再讀經濟碩士。但在港中大就讀初時,受同儕影響,參加了許多學生活動和學生團體,並非專心一志在念書上,直到後來選修經濟系余國燾老師的課。他穿著特別,穿上劍橋大學碩士袍上課,說是為了擋粉筆的白粉。他講課很生動,知識很豐富,激起我對經濟學的好奇心和研究慾望,就決定轉到經濟系。 大學念了兩年商科後轉到經濟系。那個年代,我應該算是奇葩之一,因為想轉進熱門商科的人擠破頭,我反倒要轉走。我認為,現在升學也一樣,興趣應該是重要關鍵,不見得要人云亦云地追著熱門跑。 在過去,讀書提供了從貧困翻身的好機會。身為長子的我求知欲較強,也希望藉由讀書找到更好的工作來改善家庭環境,讓父母不要那麼辛苦。因此勤奮念書,考進了香港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當時升學不像現在是看學區,而是看成績,因此窮孩子只要認真讀書都有機會考進香港任何一所學校。 鄭校長認為,在學習上若遭遇困難,先別急著放棄,多嘗試不同方法。(攝於2014年冰桶挑戰) 熱愛經濟研究從教職出發 很多潮州人都想作生意,但我對學術有更大的興趣。大學時鎖定目標是在美國博士畢業後到世界銀行工作。念博士第二年的暑假,我曾在世界銀行短期實習,擔任海外放款專員的項目助理,計算貸款項目的收入、支出及利潤等估算,根本不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和技巧。這時才發現,自己期待的是更具有挑戰性的研究工作,便積極爭取世界銀行經濟發展研究所的工作。 當年到美國,我持的是香港政府發出的旅行證件叫「身分證明書」,而非護照。面試世銀研究所職位時才知道我雖然獲得香港合法居留權,但是沒有正式的國籍身份,屬於無國籍人士,跟巴勒斯坦人的情況一樣。。 面試時認識一位在世銀經濟研究所短期工作的英國教授,他建議我先到大學教書,進可攻,退可守。喜歡大學的工作,就留在學術界。不喜歡或者不成功,再轉其他工作,包括專注應用研究的機構。我覺得他講得對,就找了一份在美國佛羅利達州大學當助理教授的工作,沒想到一教就教了12年,1992年回到香港科技大學任教,成為創校的開荒牛。 鄭校長喜歡具有挑戰性的經濟研究,學生時期希望到世界銀行工作(攝於1980年美國大峽谷)。 擺脫英文後段班 我9歲那年,跟著母親和妹妹從大陸潮州遷至香港與父親團聚,是「合法離開大陸,非法進入香港(由澳門偷渡到香港)」的新移民。剛到香港,一家四口全擠在小廚房改裝的小房間(上面「閣仔」還有一家人)。為的是爭取獲得政府分配真得可以容身的「徙置大廈」單位。 雖然移民生活物質艱困,童年生活卻還是愉快的。父母是傳統的農民,但孩子願意唸書的都支持,沒有叫我們去全職工作賺錢。家中四個小孩(兩個小的弟妹是在香港出生的),每個人的發展都不太一樣,有些繼續升學,也有些提早進入職場的。就像廣東話有句諺語:「72行,行行出狀元。」很難比較誰的發展比較好,或比較快樂。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你在選擇的領域中,要學得精、學得深,不管是求學或是工作,都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不要輕易放棄。 我初到香港時,也曾有學習困難,英語能力明顯不如香港人。雖然家境窮困,但父母願意給錢讓我補習英文。可是,我不適合夜校補習班的教學方式。那時候和同班同學一起讀英文時,我好像念得很流暢,但輪到我獨自站起來念英文時,我就念不出來,說明我不是真的懂。幸好父親後來找了朋友的姪子幫我一對一補習,英文成績才漸漸有起色。後來我以小學升中學考試的優異成績進入拔萃男書院,還拿到政府獎學金。對我來說,每個人所適合的學習方式都不同,如果在學習上遭遇困難,先別急著放棄,多嘗試不同學習的方法去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四力」齊備,AI打不敗 過去的社會、經濟、技術變化比較慢,人們在大學學習一門學問,就可以支撐很長時間甚至一輩子的職業。不過現代社會和經濟環境轉變快,科技日新月異,所以更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新的事物,才不會被變化快速的市場和社會所淘汰。嶺南大學多年來發展的博雅教育,就是要「專業」與「博雅」兼顧。「博雅」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溝通,強調自學能力、溝通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等「四力」,這些是AI機器取代不了的。因此博雅教育重視學生自己學習更多於教授的傳授,而且學生唯有專業與博雅並備,才能應付快速的技術及市場變化,否則即使在大學獲得專業,也難保未來不會被淘汰。 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和變化,很多事情還是要回歸基本人性和行為,所以溝通書寫能力就很重要。拿現在很盛行的大數據來說,有人說大數據如同河流,大家都在數據河流裏打滾,但有些人看出水流(背後)的結構和信息,而其他人就是看不到,這反映思考能力和創意的強弱;你若看得到,想把內容告訴人家,這時溝通能力就必須比較強,否則就是科學家用實驗室的語言,無法讓他人聽明白,你的上司和同事也聽不懂,你所掌握的資訊和創新的想法也無法讓其他人知道。 我發現不同年代的人,想法可能不太一樣。我兒子就曾跟我半開玩笑地說:「爸爸,你是為了工作而生活,而我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兒子相較於我會更享樂些,但這並沒有不好,現在是太平盛世,和我過去的那種苦日子已有所不同。父母師長不應該要求年輕人學自己那一代的人。年輕學子唯一重要的,是必須要做到讓父母不擔心,要能在不同環境下都夠養活自己(伴侶和兒女,假如有的話),以及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做到這些,其實什麽具體學歷就是次要的了。 嶺南大學校長 鄭國漢 小檔案 ★出生:1952年 ★現職:嶺南大學校長 ★學歷:拔萃男書院、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社會科學學士、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經濟學碩士和經濟學哲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國際貿易與投資、貨幣危機、應用對策論、市場結構、科技創新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財經學群經濟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商業與管理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高雄】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趁年輕大膽走出去
在那個「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年代,出國深造幾乎是理工組不變的道路。國立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也跟著這股浪潮赴美讀了博士。他說,投入是掌握專業的關鍵,而走出去,會讓你發現更多的可能。 以前的大學是菁英教育,90年代改成普及教育,大環境不一樣,現在有多樣「選擇」。但面對多元入學,我認為,重要的是同學了解自己要什麼。師長可以給同學建議,但必須讓他選擇他所愛的。家長的任務,就是協助孩子探索天賦,然後給他時間全心投入做好一件事。 在選擇大學時,通勤距離、周遭環境、國際合作、師生互動等都是考量。如果上了大學,還不了解自己的興趣志向,可以考慮大一不分系。不管天分好壞,都可以多方嘗試,等了解自己的興趣後,再決定要選哪個科系。記住,選擇後就要專注投入。 現在強調國際化的競爭,只要家庭經濟能力許可,出國念書早已稀鬆平常。但對我而言,出國改變了我的一生。當年如果沒有出國讀書,我現在可能在某工專教數學,但赴美念了博士,不僅從應用數學跨域到資訊科技,也改變了我的視野。 王校長說同學若不了解興趣志向,可考慮大一不分系,但選擇後就要專注投入。 出國改變西門町囝仔 從小在西門町長大,我的父母都是小學沒畢業的工人,對於升學根本沒辦法給任何建議,當年建中畢業考上交大,母親的朋友還鬧了個笑話,她說,「當交通警察,怎麼要讀大學?」他們以為「交大=交通大隊」。 教育改變了我的視野和出身。上了交大之後,同學鼓勵我,可以申請到美國唸書,我很感謝當年同學的鼓勵,現在對於學生出去國際交流,我抱持正面的態度。我相信出國見識回來後看法會不一樣,你的眼界會變寬、世界會變廣。 我當年受惠於出國留學,所以現在積極在校推動國際交流,和國外大學簽了310個「合作備忘錄」(MOU),其中78%是亞洲國家的大學。主要先給同學機會,因為亞洲比較近、費用也比較便宜,適合短期交換與交流。對同學,我只有一個想法「讓你能夠出去」,能盡早認識這世界,培養獨立學習力,大膽走出去,看見更多的可能。 出國不一定花大錢 台灣是一個低物價、低收入的國家。大學教授薪水是美國1/3,大學一年學分費只能付美國一個學分的費用,出國念書也是一筆龐大的開銷。可是,出國念書不一定要花大錢。目前台灣許多大學提供不少出國進修資源,包括獎學金或交換學生等管道。同學要做的是先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爭取校際交流的機會。你現在出不去,不表示未來沒機會。 近來大陸也是台灣學生留學選項之一。其實,高中畢業去大陸念書也不是這一兩年的事,許多優秀的學生或是台商子弟,早在大陸念大學,他們看到的是大陸市場在不斷發展成長中,機會無窮。雖然安全考量是一回事,畢竟父母都認為小孩在自己身邊比較安全。但考慮到未來,還是必須培養小孩具有全球化的視野,才能提升競爭力。 王校長強調國際化競爭,希望同學大膽走出去,看見更多的可能。 學好基礎科學容易跨域 我們那個年代,80%的建中同學都選甲組(理工)。除非你性向很明確,否則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念理工,因為理工出路比較廣,就業機會、拿獎學金出國的機會也比較多,尤其是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基礎學科,所以出國念書的大都是理工組。 在聯考制度下,大家沒有什麼真正的興趣或志願,都是按照分數依序從台清交成填下來,對我而言,那時候就只有「一路升學」這條路可以走,初中念成淵,然後吊車尾上建中,再很僥倖地考上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 雖是順其自然地念了應用數學,但也念出興趣來拿到碩士學位,出國後就到美國跨足資訊領域,念電腦方面的數值計算。其實應用數學和資訊工程是很接近的,因此建議想要跨域學習的同學,基礎學科一定要先學好。 學習不同領域 除此之外,也建議同學要以開放的心態接受並學習新事物,凡事都有它的價值。當時就讀應用數學系時,有些同學因擔心數學出路不好而選擇轉走,但我還是留下來繼續念,因為我認為既然已經進了這個領域,就好好學習、不抱怨,專心一志地好好投入。只要付出努力,未來就有無限可能。也因為基礎打得好,才能順利地從應數跨足到資訊科學領域。重點是每個過程都要專注。 雖然在網路發達的世代中,要擁有專注力並不簡單,因為有趣的、吸引人的事物太多,但只要同學專心投入、持續投入,那就會變成你的專業,而這是面對未來挑戰最基本的工具。有了基礎專業才有機會跨域發展。在高雄大學,我也鼓勵學生取得雙聯學位,不一定是要同性質的兩個學位,盡可能接觸學習不同的領域,未來才會有更多的可能。 國立高雄大學校長 王學亮 小檔案 ★出生:1955年 ★現職:國立高雄大學校長、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專任教授 ★學歷:建國中學、國立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士及碩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應用數學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資料探勘與隱私、社會網路、資料庫管理、資訊安全投資模式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數理化學群數學學類、資訊學群資訊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中】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跨域學習及創新才能跳脫22K
依照分數填志願考上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是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投入土木工程研究領域的契機。如今,面臨市場劇變、企業轉型,他說,跨領域知識及創新能力,將決定你是否為企業眼中的搶手人才。 面對未來的變化,同學需先想想,在高中畢業前是否能具備語文和數理基本能力?語文包括中文和外語的表達能力。中文能力佳,有助於溝通、思考與說服;外語能力強則能迅速吸收世界新知,在職場都有加分作用。而對於不打算走自然科學研究的同學,建議也要具備基本數理素養,才能正確了解世界。 擁有基本能力外,也要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志向,在選填志願時才不會失焦徬徨。選擇大學時,除了認識校系基本專業課程,也需留意校內是否還有其他的學程或活動,才能在自我專業養成之時,培養跨域創新和通識能力。此外,國際化校園也是評估指標之一,包括國外留學、實習或交換學生等機會的多寡,外籍生的數量等,都是提升視野、了解多元文化的好機會。 李校長認為高中畢業時除應具備語文和數理能力外,也須了解興趣和志向。 創新整合╳外語不可缺 產業持續進步,許多工具早已領先舊有專業,企業面對轉型,舊有的人才可能無法適應劇變的市場,所以就需要靠新進人員,甚至是更為年輕的族群,能夠具備參與社會轉型的創新能力。以現在的市場需求來看,我認為所謂的有用人才,具備專業是基本的,同時你還要有國際移動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跨領域學習的能力。 對於企業而言,壓力就在這裡,面對產業和工具的快速變化,企業也必須跟上腳步,但如果擁有大學學歷的新進人才,並不具備創新和整合能力,企業就必須花更多時間去訓練一個新人。所以我都會告訴同學,專業能力是必須的,另外也要有跨領域知識及創新能力,這樣未來進入職場,才能夠符合企業的期待,連帶的也會影響你的薪資高低。 另外,我也建議同學,要培養外語能力,如此才能自由地透過google、youtube得知全世界的新聞及最新資訊,不要只看中文新聞,侷限了自己的視野。我也很鼓勵同學可以到國外留學,甚至實習,透過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你的視野會將更為寬廣,也能學會包容別人,這對未來進入職場也有所助益。 跨域學習才能超越22K 大學畢業後,初入職場,如何超越低薪,首先,同學勢必得有拿得出的作品,能讓面試官一眼就看出你的能力,你的與眾不同。以逢甲大學為例,每位同學會在大一就開始接觸專題,先有想像,嘗試構思,然後再進階地運用專業,及工具上的整合,最後甚至是跨領域進行專題研究。從大一到大四,逐步培養同學具有專題導向的思考能力,能夠有創新思維,也能夠與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合作。畢業後進入職場,同學在大學期間所做的那些專題,都會是能勝過於別人的實際成果。 逢甲大學鼓勵同學跨域進行專題研究,培養思考能力。 擁有大學學歷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所以大學期間所學得的那些專業知識,並不足以讓同學靠一招闖遍職場,況且,市場及科技工具變遷快速,每個人都必須要多學、多培養跨領域知識。逢甲大學要求所有學生都得學習APP的基礎課程,不需要精通,但至少要有基礎概念,要能理解它。如果你覺得它難、神秘,不願意學習,那它對你而言,就永遠是個秘密,但如果你瞭解它,清楚它是什麼、它能做什麼,未來有機會的話,就算自己不精熟,也能和具備此專業的人合作,並組成團隊完成它。這就是我說的跨領域知識學習和創新能力。 逢甲大學校長 李秉乾 小檔案 ★出生:1960年 ★現職:逢甲大學校長 ★學歷:臺南一中、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航空工程與工程力學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耐震補強、微觀力學、橋樑監測、災害防救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土木工程學類、工程學群航空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土木與建築學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北】北商大校長張瑞雄:學好國英數,養成終生學習能力
從電機跨到資訊領域,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憑藉的是打好國英數基礎,培養終生學習能力。他說,基礎學好,當你找到有興趣的方向,才有能力抓住學習新領域的機會。 「有太多選擇,等於沒有選擇。」這一代學生,面對未來有太多選擇,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在1976年參加大學聯考,那個年代,大家的想法比現在單純的多。 當時大學聯考分成甲、乙、丙、丁組,甲組就是理工;乙組就是人文、歷史、中文、英文等文史類;丙組就是醫跟農;丁組就是社會、法律、國貿等法商類。我的性向比較傾向理工,因此唸了甲組。當年,沒有特別偏好一定要念什麼系,所以按照分數排下來,唸了甲組第一志願台大電機系。 教育部強調「適性揚才」,能知道自己的性向當然很好,問題在於高中甚至大學階段,你都還不清楚未來到底要做什麼?我的建議是,高中也就是青春期階段,是人生重要變化期,這時候最重要的事就是把基礎打好,不管你唸的是高中還是高職,都應該把國文、英文、數學這些基本科目學好。將來找到有興趣的方向投入之時,才有能力學習新的東西。 張校長認為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大數據、電子商務、數位金融等資訊科技很重要。 愛你所愛,把基礎學好 就像我們電機系同學,很多人在畢業之後轉行,有轉行當醫生、做生意的,後來發展也都不錯。目前國外有派理論也提到,「大學不需要太強調專業,把基礎教育做好就可以。」 基礎科目學好是培養自學和終生學習能力的根基。像電機系同學,包括我自己後來能轉換跑道,學習新的領域,都是因為基礎還不錯。我唸書階段,半導體剛出來,即使像台大電機系也沒有相關課程,更不用說現在很普遍的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後來到了學校教書,就要想辦法自己學,教給學生。 我考大學那年,還沒有資工系,電機系裡則有「計算機組」,就此接觸資訊開始學,慢慢學出興趣,後來也就把心力投入資訊領域。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在中鋼,負責中鋼的「程控電腦」(程序控制電腦)。後來考上公務員、研究所,思考後決定繼續念書。之後又到中科院進行系統研發,再到台科大任教。我認為,人生通常會有些轉折點,一個決定可能影響你的一生。當然,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選你所愛、愛你所選,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努力,在任何職位上都盡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未來專業,離不開資訊能力 不管念什麼的科系,其實只是打基礎讓你去認識世界,像同學若念資訊,資訊方面可能就懂得多一點。也就是說,當你出社會後在這領域工作的話,就比別人多這些基礎知識,但是在進入職場之後,工作上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人際交往等,遠比你過往所學的還多很多,所以要持續不斷地去自我學習。 就我而言,學術界若有新的東西出來,如IOT物聯網、Cloud Computing雲計算等的學術研究及應用,就會有人寫論文發表,我們就會去讀、去接觸。 未來的世界,資訊已經跟每個領域結合,不管唸什麼科系,都要懂資訊。像北商雖然以商管系所為主,但是我們現在強調要把「ABCDEF」融入各科系教學中。所謂「ABCDEF」,A就是AI人工智慧、B是Block chain區塊鏈、C是Cloud雲端、D是big Data大數據、E是E-Commerce電子商務、F是Fintech數位金融,這些應用都跟資訊科技有關。 反過來說,如果基礎學科「國英數」沒學好,遇到新領域學起來是很痛苦的。尤其,我們不能說因為高職生就是不喜歡唸書,只對動手做有興趣而放棄基礎科目的學習。高職階段基礎科目的學習還是跟高中一樣,例如汽修科,只是高中其他科目不用修,專注修習汽修科的專業科目;也不能因為是高職就把數學、英文學習時數降低。好比現在新車都是電腦儀控,好的修車師傅也要懂電腦,沒有這些基礎的英文、數學能力是學不會的。 多交朋友,多看課外書 高中階段除了基礎科目學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同理心」、「同情心」、「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多看課外書、多交朋友、培養興趣。我國中畢業,一個人上台北讀建中,當時沒有家人在身邊,面對生活問題,就是同儕相互支援。 高中時,接觸到橋藝社,學會打橋牌,到大學,參加橋牌比賽拿到大專盃冠軍,差一點成為橋牌國手。有一個興趣可以陪著自己走一輩子,後來工作、生活,我覺得打橋牌帶給自己一些潛移默化的改變,至少生命中多了紓壓管道,這是很重要的。 高中接觸橋牌,大學拿到大專杯冠軍,差點成為國手的張校長。 尤其技職體系的學生,家境通常比較不好,歷年做過調查,技職學生家庭狀況頂多是小康。因此,我們的同學,從小接受過磨練,比較懂得珍惜,但學習資源相對較少,更建議他們要多看課外書,拓展自己的視野。 特別要多看名人傳記,會發現每個人不是一出生就偉大,一定經過很多挫折,從傳記中,可以看到他們如何克服困難,這些都是可以學習的,而且有些人還比你更可憐,後來卻能成功,想想自己現在過得這麼幸福,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張瑞雄 小檔案 ★出生:1958年 ★現職: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學歷:建國中學、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工學士、國立清華大學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雲端計算、網際網路、無線網路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機工程學類、資訊學群資訊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桃園】中大校長周景揚:做好時間管理,訂下目標努力闖
「效率」和「時間管理」是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從求學開始堅持的準則。高中生若能做到,一樣能同時兼顧學業、社團,甚至青澀戀愛的滋味。 凡事要「舉重若輕,抓重點」。打從學生時代開始,包括唸書,到出社會做研究、上班、開會做任何事,我一定要精神集中,這就是效率。因此,睡眠充足,每天睡滿8小時,是我唸書、工作集中精神的關鍵。 以前,曾在同學慫恿下,熬夜唸書,後來都失敗,因為隔天精神不好,讀書效率很差。在美國唸研究所時很拚,只花了4年就拿到碩、博士,那幾年為了提升效率,縮短睡眠時間,每天睡6小時,但是作息還是很規律。若是今天熬夜,隔天睡眠不足、精神不濟,效率反而不好,得不償失。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學生而言太重要了。以前唸書時,很在意讀書效率,所以會視精神狀況和時段,做不同的科目複習。通常精神好時,會讀比較需要思考的科目,例如數學、物理;精神不濟或者較零碎的時間,我就讀偏記憶性的科目,像是國文、英文等。 周校長認為自制力和時間管理很重要,不管學習和生活都要懂得輕重緩急。 運動最補,學好一項才藝 運動對我來說也很重要,適當的運動習慣,其實有助於唸書,因為能鍛鍊體力。高中時,我加入棒球校隊,擔任投手,也曾參加「中華盃」全國棒球賽北區初賽,華興與建中對戰那場。在面對世界冠軍隊的壓力下,獨撐9局,我想是因為長期校隊的訓練,所以能沉著應對。 因此,我也要求自己的女兒們要運動,她們高中時,運動也很強,拿過新竹市400公尺低欄冠軍,當過羽球校隊。除了,運動之外,我認為,孩子從小可以培養對音樂的興趣,但不要學太多,專精一樣就好。年輕一代,從小學了很多才藝,沒有一樣學得好,徒然浪費時間。 另外,我並不反對高中生談戀愛,男女合班的學校,能讓孩子學習交往,學習互動,這是好事,當然,家長也可以依過來人的經驗,幫助孩子培養識人之明。不只是談戀愛,在高中時期,有太多事情可以嘗試,還可以參加球隊、社團,這些都是很好的活動,但重要的是自制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需要分清楚優先順序。例如明天要考試,今天就不適合花太多時間去打球、約會。 5個一定要思考的問題 每個小孩資質不同,不用要求書要唸多好,但是健康有通才,未來人生才能走得好。有很多學生看起來好像很厲害,讀書很強,到後來發展都不怎麼樣,關鍵在於除了讀書成績之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目標和想像。 我建議高中生「多聽」、「多看」、「多想」、「多讀」,有些過來人的建議也要參考一下。我們那個時代師生互動少,沒有人會對未來給建議,當時選了台大電機系,只是因為記得小時候,爸爸跟我講當工程師應該是一個好職業,他是工人,也不懂,沒有能力給具體的建議。當年,我們家很窮困,找個好工作是大家努力的目標。 現在的資訊多,學校也多,因此選擇未來方向時,一定要有興趣,同時要有自知之明的能力。如果有人可以指點,你就能看到大環境和未來的發展。常跟學生說,在高中、大學階段,有5個問題必須思考,包括「有沒有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沒有碰到至少一個生命導師」、「有沒有增長知識、技能」、「有沒有拓展視野」,最後一個「有沒有訂下生命目標」,如果有目標,你奮鬥的力道就會比較強。 自己的人生自己闖 有次我到以色列訪問,在當地一流的實驗室,遇到一位來自台灣的大三同學,我問他,「怎麼會來這裡實習?」他回答,「在網路上,看到這裡提供實習機會,就自己來申請。」同學們,就是要有這種積極的精神,努力去爭取。 目前台灣很多學校,對學生照顧得無微不至,不但幫忙找實習機會,還幫忙申請。學校提供的協助越多,同學就少了過程中的學習機會,申請過程本身就是學習。學校只要提供適當的輔導,但同學要花心力,自己去學。我鼓勵同學放眼世界,要有國際視野,只要目標清楚就能勇往直前。 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質,有的對自己的人生各方面都有意見和想法,父母跟他討論過後,就可以放手讓他們去闖。所以,不管是什麼路,只要認定了就好好走,都能走出一條精彩的大道。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周景揚 小檔案 ★出生:1957年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國鼎講座教授 ★學歷:建國中學、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計算機科學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電腦輔助設計、積體電路與系統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電機工程學類、資訊學群資訊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校長開講 【台中】臺中科大校長謝俊宏:學會生存和一技之長最重要
想唸體育系卻因化學不好,改唸社會組,按著分數填志願考上統計系,台中科大校長謝俊宏,因此開啟他投入資訊管理的研究領域,他說,不用迷信熱門科系,多數高中生還未定性,最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性和思考能力。 成長過程中,家裡很窮,唸書是改變出身最好的出路。母親在我大三時過世,她在世時,常跟我說:「你要好好讀書,不然書沒讀你要做什麼。」媽媽是沒有唸過書的鄉下人,在她過世後,大四我才開始用功,大學畢業考上淡江管理科學研究所。唸完碩士,繼續唸博士班,後來就到台中商專(台中科大前身)教書。 一直到1999年我升上教授,一直沒忘記年少時的第一志願「體育系」,於是考上了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碩士班。那時候,我已經在台體兼課十多年,也當了系主任。大家一開始還覺得我去踢館,當時台體陳全壽校長開玩笑跟我說:「謝教授,你不要來上課,這樣我們壓力很大。」去唸體育研究所真的只是一圓年輕時未竟的夢想。 謝校長認為學歷只是一個參考,它會讓你在出社會時多一點選擇,但有一技之長才是最重要的。 感謝竹中五育均衡發展 小時候成績非常好,在苗栗鄉下,不用花太多力氣都能考第一名,當時有點驕傲。加上,棒球打得也不錯,民國58年(1969年)國二時,差點入選棒球國手。國中玩了3年,直到高中聯考前發奮唸書,吊車尾考進新竹中學。 當年新竹中學是桃竹苗第一志願,校風非常自由,在辛志平校長帶領下,竹中學生除了學科之外,還著重「德智體群美」均衡發展,連美術、體育都要求嚴格,我們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耗在這些課程上。甚至我還把體育系當做第一志願,選了丙組,後來因為化學不好,覺得考不上體育系,才轉到乙丁組(文法商)。如今,我的人生有著還不錯的成就,非常感念高中三年在竹中的訓練,讓我有機會多元發展。 高中時期竹中著重「德智體群美」均衡發展,謝校長還把體育系當做第一志願。 1960、70年代的竹中畢業生,聯考成績差強人意,多數同學第一年不是考上私校,也就是國立排名後段的中興。(編按:1970年代大學聯考錄取率僅有18%。)1974年,大學聯考第一次電腦閱卷,我運氣很好,國文82分、地理80分,歷史和三民主義考了滿分,當年錄取了中興統計系(現為國立臺北大學統計系)。 其實,我的第一志願是體育、第二志願是考古類,因為我對歷史非常有興趣。照著分數填志願就上了中興統計,可是大一成績不好,當下兩個抉擇一是被擋修,必須5年才能畢業;二則轉學,於是轉學到淡江統計。 學會生存才是王道 求學時期,我不算用功的學生,考高中、大學背後的動力都是唸書可以改善家裡環境,因此總在轉折,成績不太理想時,發奮用功,確實唸書讓我掌握未來成長機會。 社會多元發展之後,我認為,小孩的成就不是來自書讀的好不好,或許讀書好是多了一點點發展機會。就像從三、四十年前,我求學時代開始,醫學、電機一直都是第一志願,但是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家長非得讓小孩當醫生、當電機工程師,除了貪圖未來可能就業機會比別人多,考量工作比別人順暢,可是大家想想,做營造的,賺的錢會比較少嗎? 我認爲,尊重小孩的選項,不要干涉他們,看到跟我同輩或晚輩,發展最好的人,都不是最會唸書的人。我認為,父母不要寵小孩,能夠讓小孩適應社會、能夠生存、獨立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選擇技職百萬年薪 大學多元開放後,大學畢業是基本教育,但是一定要唸碩士、博士,或者熱門科系,我認爲,這是父母的迷思。像是我3個小孩,都選擇技職路線。 就像大女兒,現在30多歲,高中聯考,差幾分沒上台中女中,當時我問她,要不要考慮唸五專,她選擇唸中台醫專醫檢科(現為中臺科大),五專畢業考上醫檢師證照,也上了二技。當時,白天唸書、晚上就在醫院打工當醫檢師,二技畢業在醫院工作幾年,後來轉到醫療器材外商,負責在亞洲各大醫院,教導技術人員操作最新的醫療器材。 女兒曾經跟我講:「爸,謝謝你。」國中畢業,她的好朋友唸第一志願,後來政大企研所畢業,當了大企業專業經理人。她說,「畢業不到10年,我的年薪已經超過百萬,但同學的薪水雖然不錯,一個月也就四、五萬。」加上,女兒在美商做事,又有很多機會到國外受訓,她認爲,比選擇唸高中上大學好。 學歷只是一個參考,它會讓你在出社會時,多一點選擇。其實,有一技之長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沒有一技之長,就沒有辦法在社會生存,如果你有一技之長就不用擔心被社會淘汰。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校長 謝俊宏 小檔案 ★出生:1956年 ★現職: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校長、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 ★學歷:新竹中學、淡江大學統計學系、淡江大學管理科學所碩士及博士、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所碩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類神經網路、資料探勘、數量方法、決策支援系統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資訊學群資訊管理學類、財經學群統計學類、遊憩與運動學群體育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商業與管理群、電機與電子群資電類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