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攜手產官學推動永續發展 共同打造民雄鄉菁埔社區永續農場 收藏

  南華大學   2022-08-09    南華大學

  分享

南華大學長期重視生命教育與永續發展,致力落實節能減碳並推廣環境教育,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近年來,實施績效卓著,屢屢獲獎,不僅是中南部地區唯一、全國第二獲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機構」及「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雙認證的大學。該團隊更將其經驗加以分享及推廣,協助輔導民雄鄉菁埔社區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認證,並於8月8日在菁埔活動中心與菁埔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辦理「循環經濟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第三次試教」,共有近20位學員參與,南華大學副校長林辰璋及民雄鄉長何嘉恒亦蒞臨共襄盛舉。

南華大學協助輔導民雄鄉菁埔社區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辦理「循環經濟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第三次試教」,林辰璋副校長致詞。

南華大學永續中心執行長洪耀明表示,嘉義縣民雄鄉菁埔社區,以「貓世界」聞名全國,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拍照打卡一遊,成為嘉義著名社區景點。該社區推動有機稻米、老人安養、環保低碳及環境教育,獲得環保署頒發「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獎」。南華大學為落實淨零碳排,並進行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研究,於校內建立農電共生之太陽能溫室、黑水虻循環農業及有機農場,並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機構及設施場所雙認證,積極培育環境教育人才。於109年在民雄鄉菁埔社區發展協會設置工作站,就近觀察與了解社會需求,並建立因應氣候變遷之循環經濟環境教育教案。

南華大學協助輔導民雄鄉菁埔社區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辦理「循環經濟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第三次試教」,永續中心執行長洪耀明說明課程內容。

洪耀明執行長指出,在110年即辦理兩次環境教育場域試教,藉由試教發現需改善之事項,並透過持續改善輸出南華大學永續中心永續農場之成果,包括黑水虻循環經濟與農電共生模式,合作打造一座結合循環農業、溫網室及魚菜共生之永續農場,此農場透過黑水虻轉化在地廚餘,不僅解決在地廚餘清運問題,並轉化成為農場有機肥來源。此外,農場溫室以太陽能供電,建立農電共生模式。此次辦理第三次環境教育教案試教,由該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蔡榮錦進行試教,試教成果將放入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申請書,落實推動社區成為嘉義地區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典範。

南華大學與菁埔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辦理「循環經濟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第三次試教」,由菁埔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蔡榮錦進行試教。

南華大學副校長林辰璋表示,學校長期深耕地方,從在地出發至國際,建立共好共融,包含協助嘉義縣大林鎮通過國際慢城認證,並陸續複製經驗協助屏東縣竹田鄉、台東縣池上鄉申請國際慢城認證,更積極把觸角往海外延伸至泰國推廣慢城理念。此次輔導菁埔社區申請環保署環境教育場域,期能帶動地方循環農業及發展觀光之外,同時也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此外,自2017年成立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2021年成立在職專班,藉由專業師資及智慧化管理經驗,將深耕推動環境教育,成為培育永續發展綠領人才的搖籃, 並透過環教人員、環教設施場所、環教機構的推動,提升環教的量能。

南華大學與菁埔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辦理「循環經濟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第三次試教」。左起南華大學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周建明、菁埔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蔡榮錦、南華大學副校長林辰璋、永續中心執行長洪耀明、科技學院院長陳柏青。

南華大學協助輔導民雄鄉菁埔社區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辦理「循環經濟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第三次試教」,學員分組討論。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