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展開
現行的大學多元入學管道中,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所主辦的「甄選入學」為其一,其中又可分為「個人申請」與「繁星推薦」兩種。從2013年開始,透過「甄選入學」進入大學的人數已經超越「考試入學」,顯示「甄選入學」已逐漸成為大學升學的主流管道。簡單來說,「個人申請」是利用學科能力測驗的成績為基礎,再加上學生個人在校期間學科外的特殊優異表現,以作為進入大學的敲門磚。
自108學年度起,「個人申請」新增「青年儲蓄帳戶組」,供參與且完成「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的考生報名。就學測、術科或英聽等成績採計而言,一般考生採當年度的成績;而「青年儲蓄帳戶組」則採畢業年度的學測、術科或英聽成績,以108學年度招生來說,「青年儲蓄帳戶組」即是採計106學年度的成績。
★什麼是「青年儲蓄帳戶」?請參考:【青年儲蓄帳戶】高中職畢業先體驗職場再升學
★必考學測
展開
想要參加「個人申請」的同學,必須具備高中、高職畢業的同等學歷。而每年1或2月份舉辦的「學測」(學科能力測驗)是申請大學必備的考試,科目包含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共五科,考生可依校系規定自由選考。測驗範圍除了國文、英文考到高三上學期必修外,其他各科皆以高一和高二的必修課程內容為主。其中,國文考科包含「國文(選擇題)」及「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兩堂考試。「國寫」即是作文,分兩大題,包括知性統整題和情意抒發題。
此外,另有部分校系會採計「術科考試」或「英語聽力測驗」或「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APCS)」的成績,這三個考試都不是必考科目,同學可視想要申請的校系規定自行選考,所以在申請校系之前,必須檢視清楚該校系採計的科目成績,除了學測考科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項目。
★最多申請6校系
展開
學測成績公布之後,想要參加「個人申請」的同學最多可以申請6個校系,並經過各校系兩階段的甄選,通過後才能取得入學資格。
第一階段的檢定篩選程序,是先以同學的學測成績分五標(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做為檢定項目,通過檢定標準者,才能參加倍率篩選。此外,有些資訊類相關系組會以APCS成績作為檢定篩選條件,想要報考資訊科系的同學請留意。
通過第一階段篩選門檻的同學才可以進入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甄試的內容由各校系自訂,可能包括:書面資料(自傳、讀書計畫、各項能力證明,營隊、競賽、社團等活動經驗)審查、小論文、現場創作、面試與筆試……等。
★請參考:【個人申請】高中生一定要懂的五個關鍵字
★誰適合個人申請
展開
「個人申請」的入學方式,比較適合具備下列特質的同學,可以經由「個人申請」的管道,突顯自己與申請校系的適性與契合度,更加確立未來的方向。
1.對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對未來的生涯規劃已有大致方向。
3.廣泛參加與申請校系領域相關的活動、競賽與社團。
4.特定科目的表現特別突出。
也就是說,「個人申請」入學管道適合喜歡參與社團、有著專屬天賦或興趣的同學來選擇。有些同學因為對某項事物感到興趣,在課餘會就主動花時間參與或者鑽研,也較容易形成突出的個人特色或成就,而這些表現如果和你申請的大學科系相符合,那麼就很容易在第二階段甄試時受到該學系的青睞。
舉例來說,同學若對攝影很有興趣,課餘閒暇不僅透過社團學習到攝影的技巧,也藉由不斷的實境外拍來磨練技術,甚至參與攝影比賽取得佳作或者前三名的好成績。未來想就讀的若是多媒體應用、文化創意、創意生活設計、商品設計等相關學系,那麼以個人申請管道入學,在甄試時就會具有相當的優勢。
而且因為平常就經常接觸摸索與攝影相關的事務,因此第二階段的口試,準備起來也輕鬆,只要將自己過往的經驗與體察做彙整,就足以和口試委員應答囉。
★ 109日程表
展開

*各項試務日程仍以簡章正式公布為主。
★簡介
展開
「繁星推薦」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主辦,其核心理念是為了招收來自不同地域的優秀人才。由各高中向大學校系推薦優秀的學生,在「明星高中的校排名等於社區高中的校排名」的前提下,讓資源條件相對不足地區的學生也能取得優質校系的入學門票。
★限應屆高中畢業生
展開
想要參加「繁星推薦」的同學,必須是全程就讀同一所高中且中途沒有轉學的應屆畢業生。
「繁星推薦」的名額有限制,一名學生只能被學校推薦至1校1學群,而一所學校最多只能對同一所大學同一學群推薦2名學生。
大學會依學系(學程)的特性分學群招生,最多有八類學群,並訂定各類學群可選填的系組志願數。
「學群」與對應的學系表
★須考學測
展開
有意參加「繁星推薦」的同學,必須先報考「學測」,待學測成績公布後,可以向學校遞交「繁星推薦」的申請。若大學校系有訂定英聽或術科檢定標準,則需要另外報考英聽或術科。
學校會依同學的「在校學業成績」(高一和高二各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進行校內評比,若同學成績的「全校排名百分比」符合各大學規定,如前20%、前30%、前40%、或前50%等,才會被學校提報推薦。
被推薦的同學憑學測成績參加檢定篩選,符合標準後再依考生的學測成績與在校學業成績進行比序。第一至七類學群的學生,在比序之後只要等待錄取結果公告,無須再面試;只有第八類學群申請醫學系或牙醫學系的學生,基於醫師養成的特殊需求,按規定必須參加面試。
但要注意的是,「繁星推薦」第一至七類學群錄取生無論放棄與否,皆不能參加當年度「個人申請」招生;第八類學群錄取生則不能參加當年度「個人申請」登記志願分發。此外,推薦醫學系或牙醫學系的第八類學群學生,若通過一階篩選比序則不能在當年度「個人申請」中報名同一所大學的醫學系或牙醫學系。
★請參考:【繁星推薦】高中生一定要懂的四個關鍵字
★誰適合繁星推薦
展開
「繁星推薦」的入學方式,比較適合具備下列特質的學生:
1.高中各學期的成績均維持一定水準。
2.對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3.對未來的生涯規劃已有大致方向。
相較於「個人申請」,「繁星推薦」的流程簡單,不須南北奔波地往來於各校之間參加面試,也不必準備繁瑣的備審資料,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由於「繁星推薦」只比較同學在校學業成績與學測成績,沒有第二階段口試(醫學、牙醫系除外),也不比較其他在學活動記錄,因此,最適合在校學業功課很好,總是能夠穩定地在全校保持前兩百名的同學。
★簡介
展開
「指考分發」由「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所主辦,是目前大學招生「考試入學」的唯一途徑,藉由「指考」成績的高低來分發錄取。「指考」(指定科目考試)的目的在於檢視同學是否具有大學校系要求的學科能力,所以在考試內容上會比「學測」困難許多。
值得注意的是,「指考」報名人數逐年遞減,由101年度的75,943人,到106年度只剩下47,334人報考,指考分發的錄取人數也只占總錄取人數的26%;107年度報考人數則因恰逢龍年出生的考生,因此報名人數有所回升,來到50,742人,但仍顯示指考分發入學已不再是高中升大學的主要管道。
★可跨組選填志願
展開
「指考」的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等10科,考生可依校系需求自由選考,而大學校系多半採計3到5科的成績。(111學年度起,「指考」將改為「分科測驗」,科目由原來的10科改為7科,剩下數學甲、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
各類組的學生除了選考本身類組的基本考科,也可以自由加考其他科目,即可跨組選填志願。例如:自然組學生基本的應考科目是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若是加考數學乙、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等,在選填志願時,除了理工學院外,文法商相關學系也能納入選填範圍,擁有更多元的選擇。
★確認採計英聽或學測
展開
雖然「考試入學」所採計的是「指考」成績,但部分校系(多以語文或醫學相關科系為主)也會將「英語聽力測驗」、「學測」列為入學評定項目,因此務必詳讀簡章。
「考試入學」的簡章在每年的11月發售,因此想以指考分發進入理想校系的學生,可及早注意該校系是否採計「英聽」、「學測」的成績,以免考完「指考」後,指考成績符合校系要求,卻因為沒考「英聽」、「學測」,或成績未達標而平白錯失了入學機會。
★請參考:【指考分發】高中生一定要懂的四個關鍵字
★100個志願怎麼填
展開
「只填會上的志願」及「以分數較低的校系做為第一志願讓它先上」,都是選填志願的錯誤觀念。
選填志願時,為了避免落榜的憾事發生,建議參考各校系往年的最低錄取分數,評估自己的落點,以自己的分數為基準,分別找出夢幻志願(略高於自己分數)、務實志願(與自己分數差不多)及保險志願(略低於自己分數)各20個,可以的話最好填滿100個,但選填的條件仍需以自己的興趣、就讀意願、未來發展……等面向做為考量,以免分發到不喜歡的科系,徒增自己困擾。
★簡介
展開
你知道,高中生也可以就讀科技大學嗎?只要報名「四技申請」,利用學測成績即可申請科技大學喔~
「四技申請」由「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主辦,是科技大學專為高中生開設的入學方式。由於科大的學生學有一技之長,且有實務操作的經驗,畢業後往往更受企業青睞。許多高中生為了日後的就業考量,選擇優質科大就讀的人數正日漸攀升。
★用學測上科大
展開
「四技申請」主要招生的對象是高中生,包括普通高中的所有學生、綜合高中修習高中學程的學生、高職附設普通類的學生。
而高職中科別屬於「藝術類」的同學,只要報考「學測」,也可以透過這個管道升學。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高職中其他科別的同學,即便考了學測,也不具備參加「四技申請」的資格。
★最多申請5校系
展開
參加「四技申請」,每人最多可以選填5個校系。
「四技申請」甄選學生分為兩階段進行,通過第一階段的學測成績加權計分篩選後,才能申請第二階段複試。複試除了採計學測成績或面試外,多數校系會將書面資料(包括:自傳、在校學業成績、營隊、競賽、社團等活動經驗)列入審查依據。
★專業科目補強
展開
高中生因不曾修過高職的專業科目,大一時可能會覺得不太適應,但在班上與高職生混班上課,若能多請教老師與同學,相信能夠漸入佳境。而且有些科大也會為了高中生,特地在暑假時開設補強高職專業科目的課程,因此不必太過擔心。
★108日程表
展開

*各項試務日程仍以簡章正式公布為主。
★簡介
展開
「特殊選才」這個升學管道的用意是希望大學招生能夠多元化,各校可依所需選才,因此甄選方式多為各校自辦的資料審查和面試,少數有筆試。報名日期大多集中在每年的10月到12月初;而各校的甄選時間多在11、12月,有些學校甚至10月底即開始甄試;放榜則集中在11、12月,最晚隔年1月放榜。
★不須學測成績
展開
「特殊選才」從104學年度開始試辦,主要招收「偏才」學生,也提供弱勢向學的機會。各校系針對具有特殊才能、經歷或成就的學生開放名額,同學只要符合大學的招生條件,可不必經由學測、指考,就有機會入學就讀。
104學年度首度試辦時,一共有12所大學53個招生名額;105學年度持續辦理,增至21所大學參與提供151個招生名額。106學年度的大學「特殊選才」更擴大到30校162個系組參與試辦,提供292個招生名額給高中職生,107學年度則正式納入升學管道,有34校254系組參與,共555個招生名額。108學年度招生名額擴大近一倍,共有44校403系組提供1014個名額。109學年度再增加,共有47校458系組提供1197個名額。因此,只要你擁有特殊專才,不須學測成績,就算是非體制內的學習管道,皆可申請經過甄選獲得入學機會。
★誰適合特殊選才
展開
「特殊選才」的入學方式,比較適合具備下列特質的同學,可以經由「特殊選才」的管道,突顯自己與申請校系的適性與契合度,更加確立未來的方向。
1.具有單一學科的能力天賦,如單科天才或單科資優等。
2.具有藝能類的才藝專長。
3.具有創新能力與思維,或卓越的領導統御能力。
4.具有特殊優良行為。
5.具有逆境向學的精神。
6.不同教育資歷,如:境外臺生、新住民及其子女、經濟弱勢學生、實驗教育學生、持ACT(美國大入學考試)或SAT(學術能力測驗)的同學等。
★簡介
展開
「四技二專特殊選才聯合招生」是由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辦理,讓具有特殊才能、經歷、背景或成就,卻在現行招生管道難以鑑別出來的高中職生,不須統測或學測成績,即可藉由甄審的方式進入科技校院就讀。108學年度起,配合106學年度參與「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學生就學配套措施,將招生組別分為「技職特才及實驗教育組」、「青年儲蓄帳戶組」兩組,每位考生僅可選擇其中一組來報名。
★不須統測學測
展開
科大「特殊選才」這個入學管道,主要招收在專業領域具備特殊技能、經歷、專長或成就的學生,只要符合招生校系組要求的資格條件,無論是高中職(含綜合高中)或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含不具學籍自學生),應屆或非應屆生皆可報名,不須統測或學測成績,即可申請經過甄選獲得入學機會。其中,「青年儲蓄帳戶組」除了科技大學以外,也有許多一般大學參與招生。
★採審查和面試
展開
選填志願時,考生最多可選擇5個校系組(學程)來報名並繳交資格證明文件,通過資格審查後,即可上傳備審資料參加各校的甄選。
「青年儲蓄帳戶組」甄選方式多為資料審查、面試,以及繳交體驗學習報告書。少數有術科實作或須交在校成績單。「技職特才與實驗教育組」的甄選方式多為資料審查、面試,少數有術科實作。通過甄審後再登記就讀志願序接受統一分發。
★誰適合科大特殊選才
展開
「特殊選才」的入學方式,比較適合在專業領域擁有經歷或成就的同學,可以經由這個管道,突顯自己與申請校系的適性與契合度,更加確立未來的方向。「技職特才及實驗教育組」、「青年儲蓄帳戶組」各組的招生條件如下:
1.「技職特才及實驗教育組」:
(1)「技職特才」:招收在專業領域具有特殊技能、經歷或成就的學生。
(2)「實驗教育」:招收實驗教育生、學校型態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者(含不具學籍自學生)。
2.「青年儲蓄帳戶組」:招收參與「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