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終身學院引領熟齡市場跨業風潮 培育熟齡藝術繪本國際師資
隨著世界超高齡時代來臨,培養跨域及第三人生學習已是當今社會趨勢。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長期以來開辦許多優質課程,讓社會大眾有多元進修學習的機會。於去(113)年在北中南各地(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陸續開辦的「熟齡藝術生命故事繪本帶領人」培訓課程,獲得廣大迴響,共培訓100多位學員。該校終身學院更於113年12月15、21至22日,首度開設「熟齡藝術生命繪本初階種子師資國際證照班」,讓這100多位學員透過專業訓練後,得以考取師資證照。參加首班培訓的25位學員皆通過檢定,順利取得熟齡藝術生命繪本初階種子師資國際證照。第二期即將於今(114)年4月在台南登場,期能培育更多有志於從事熟齡教育藝術創作課程研發與教學的師資。
大學校園 台灣最美風景不分國界! 中華大學國際生連3年協助送物資獻愛心
歲末年終,為了讓各家各戶都能夠過個好年,中華大學國際生連續3年在農曆春節前夕,協助社團法人新竹市救急會,發送上千份的白米、罐頭等豐富物資回饋地方,用行動熱情相挺公益,也讓民眾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不分國界! 中華大學國際專修部學務組長莊英慧表示,過去因學校有經濟不利生受到救急會的協助,自此師生們便秉持「受人點滴,湧泉以報」的精神,連續3年從不缺席「寒冬送暖冬令慰問大會」身體力行地協助需要幫忙的家庭。今年共有18位來自馬來西亞、越南及台灣本地的學生參與。同學們幫忙長輩們,將沉甸甸且充滿愛心的物資運送到車上,並學習表達對長輩們的關心,為社會傳遞滿滿的愛與正能量!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連結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 跨領域產學合作
南華大學推動跨領域產學合作,於1月14日由產學合作及職涯發展處處長丁誌魰代表校長高俊雄與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簽署產學合作協定,在嘉義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副局長宗金蘋的見證下,建立跨領域產學合作,將以科技結合運動產業,旅遊觀光也能運用AI與VR技術多元發展。當天雙方也展開交流座談, 為未來運動科技產業布局合作契機。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2024國考通過率」今年更亮眼!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說,為幫助同學能夠順利考取國考證照,亞大不僅開設免費證照輔導班,更提供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中亞聯大」醫療事業體,為學生提供更多臨床與實習機會,且畢業即就業,平均薪資60K以上,不僅去年職治系國考榜首在亞大,今年聽語系學生榮獲國考榜首,且通過率百分百,更有聽語系同學一畢業就獲大型聽力公司聘用,年薪百萬。
大學校園 僑平國小師生參訪嘉義大學新民溫室 養雞種菜認識食農教育與動物福利措施
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蕭至惠教授接受嘉義市政府教育處委託,1月份在新民校區溫室為僑平國小六年級師生舉辦數場「食農教育暨農事體驗活動」,讓學童可以近距離接觸雞、鵝等動物與蔬果,體驗生命的感動及糧食之得來不易。 僑平國小學童初次來到佔地約800坪的嘉大新民溫室,對於溫室內的設施都感到十分好奇。嘉大學生準備了五種不同的菜苗讓僑平國小學童學習定植,並約好一個月後採收這些蔬菜時,讓學童學習如何分辨翠玉小白菜、油菜、小芥菜、青油菜及小松菜等葉菜類。當嘉大學生引領學童來到雞舍或戶外果樹區時,面對眼前活蹦亂跳的150隻海蘭蛋雞,學童們既興奮又略帶恐懼,「老師,為什麼雞舍裡有樓梯?」「老師,為什麼雞舍裡有一格一格的木箱?」不斷有學童詢問要如何才能和雞當好朋友。新民溫室提供淘汰的菜葉,讓學童藉由餵食菜葉與雞隻親近後,再嘗試挑戰將雞擁抱入懷的感覺。 因應雞的諸多習性,例如夜晚習慣飛到比較高的地方睡覺,喜歡在狹小陰暗的地方產蛋,更喜歡到戶外跑跑曬曬太陽。因此,新民溫室雞舍內設置有樓梯棲架、產蛋格、產蛋箱及100坪左右的戶外果樹區,可以滿足雞群的需求,這些增進動物福利的措施,就是為了給雞群打造一個溫暖的家。「先讓雞快樂,才有安心蛋」,人道概念養雞一直是嘉大新民溫室堅持的經營理念,也因為有這樣的好口碑,即便目前雞蛋市場生產過剩,新民溫室動物福利雞蛋仍供不應求,為了造福廣大民眾,長期以來均維持一盒10顆120元的穩定售價。 「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走出戶外,體驗種菜及養雞的樂趣真好!」在此次的參訪活動中,僑平國小何憲昌校長肯定嘉大新民溫室存在的價值,也感謝嘉義市政府教育處的經費支持,讓僑平國小六年級師生有「半日農夫」的美好學習體驗。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VR360校園導覽系統 以虛擬實境探索校園
位於嘉義縣大林鎮慢城的南華大學,校地面積63公頃,校園景色優美、綠意盎然,為讓大家認識校園,該校日前完成建置VR360校園導覽系統,以利校外人士、學生家長、新生、考生及貴賓在任何地方皆能輕鬆透過學校官網以虛擬實境的方式遠距參觀、探索校園,未來也將持續擴增各大樓的內觀環境,強化其功能性。
大學校園 跨越220公里的產官學研合作 嘉義大學跨域攜手原鄉部落開發優質國產清酒「力大吟釀」
嘉義大學長期致力於農業研發與推廣,在農藝系黃文理教授協助育種並輔導臺東都歷部落阿美族人種植,微藥系謝佳雯副教授協助釀造研發,行觀系蕭至惠教授協助包裝上市,歷經一年多時間克服種種困難與瓶頸,推出採用嘉大臺南2號米為主要原料的清酒新品「力大吟釀」,2024年於台灣無印良品上市。 2021年11月嘉大農藝系黃文理、劉啟東二位教授,攜手臺南農改場成功研發出僅需一般水稻七成用水量的嘉大臺南1號、2號及嘉大臺南糯3號共三種稻米農作物。2022年6月嘉大與台灣MUJI無印良品簽署合作,共推友善耕種及環境永續,以具體行動攜手愛護臺灣這片土地,自發表以來已經與台灣無印良品共同合作開發出多款熱銷商品。 緊鄰臺11線公路往海岸方向的臺東縣都歷部落南側,有一塊阿美族人世居區域名為dita(力大),當地長年湧泉,土壤色黑富含有機質,黏性亦高,被認為極適合種稻。2023年在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臺東區農改場、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的媒合下,將嘉大臺南1號、2號種植於好山好水的都歷部落。 臺東縣都歷部落採取友善耕作方式,成本較高,收穫量相對較少,2023年試種第一年僅收穫稻米1,400公斤。有鑒於清酒是臺灣地區送禮或自用的熱門商品,而清酒的香氣與色澤口感,米種的挑選影響甚鉅。嘉大臺南2號米(嘉南晶珠米)的米粒圓小、蛋白質含量低,類似酒米,用於釀造蒸餾酒品具有清香且喉韻佳,極適合開發釀酒。為提高都歷部落稻米農作物的附加價值,增加農民收益,嘉大農學院、生命科學院及管理學院師生跨域合作、跨越220公里,攜手原鄉部落開發出優質國產清酒「力大吟釀」。 嘉大林翰謙校長表示,一項優質的食品加工產品誕生極其不易,需要集結眾人的智慧與力量始能成其事。由嘉大農藝系的節水米種、都歷部落阿美族人採用不噴灑農藥的友善耕種方式,親手育苗種植在充滿生機的dita(力大),交由宜蘭中福酒廠生產釀造,最後順利在台灣無印良品門市正式上架銷售。從臺東到宜蘭橫跨城市坐標距離超過220公里,嘉大師生攜手跨界合作推出「力大吟釀」這支優質的清酒商品,同時也是嘉大臺南2號米在米酥餅之外,另一個全新開發的新產品,衍生出嘉大臺南2號米之多元用途;在國人食米量下降的今日,開發多元的稻米食品,提高國人對於米的食用量,實乃刻不容緩之事。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執行嘉義縣骨鬆肌少運動營養班計畫成果豐碩
南華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於去(113)年6月1日至12月10日期間完成執行嘉義縣衛生局「113年度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計畫, 至嘉義縣各鄉鎮辦理運動營養班,並於日前辦理成果展,當天匯聚各鄉鎮運動營養班學員約200多人參加,見證豐碩成果。
大學校園 寓詩情於意象的藝術家 楊治瑋「顏‧形‧舉止」西畫個展登場
中華大學日前邀請,知名寫生畫家楊治瑋到校舉辦「顏‧形.舉止」西畫個展,這是楊治瑋自2018年到校展出後,第二次受邀展覽。自習畫開始楊治瑋便以師法自然為宗旨,從畫作中感受萬物生息。本次以水彩及油畫媒材,創作出40幅饒富趣味與想像空間的精彩畫作! 「生活即是藝術!」畫家楊治瑋表示,無論是家附近的公園、小巷,或是車水馬龍的地方,都是值得細細品味。從本次畫作中呈現有別於以往創作的寫實風景畫,以簡化手法、寓詩情於意象且充滿夢幻的色彩,留給賞畫者無限的遐想空間。
大學校園 元培寵物保健系學生海外實習 提升臨場技能與體驗多元文化
「在海外實習期間,學會了如何與來自不同國籍背景的同事合作,更多了動物醫療及照護的臨場經驗。」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寵物保健系學生於期末實習經驗分享會,展現在新加坡Pets Avenue獸醫診所實習成果,鼓勵學弟妹勇敢參與國際學習計畫。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不畏少子女化挑戰 持續以跨域創新、在地關懷、產學鏈結與國際合作培育全方位優秀人才
面對少子女化的嚴峻挑戰,嘉義大學透過創新課程設計、跨域學習、國際合作及產學鏈結等多元策略,並積極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環境教育與社會責任方面持續深耕,展現卓越辦學特色,吸引優秀學子入校就學。特別是113及112學年度學士班日間學制註冊率高達95.53%及97.39%,除藝術類科學系外全校各系皆滿招,博士班註冊率近三年更均達100%,突顯嘉大在提升教育吸引力及滿意度方面的具體成果。 為培育學生成為跨領域、多專長的人才,嘉大持續提升師生創新學習,推動微學分、跨領域學程、通識實踐課程、業界協同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等,更提供學生跨域學習獎勵金、學生修習磨課師獎勵金,以鼓勵同學們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此外,為幫助學生提升跨國移動力,學校推動大一英文分級授課、提供學生修讀EMI課程獎勵金、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國際交流補助、國際學者協同教學等,以提升學生未來競爭優勢。 為落實全人教育之發展,培養學生在地關懷,由「嘉義出發 立足全球」之視野,嘉大以嘉義地理特殊性及豐富的生態多樣性為基礎,推出「嘉義巡禮」課程,藉由帶領學生走出戶外,體驗跨文化素養、跨領域知識、跨經驗之課程,使學習過程多元化、深度化,培養學生具備通識素養並結合在地關懷,增進學生對於嘉義縣市人文、歷史、地理、生態等各面向之了解。藉由課程培育與在地化之連結,貼近嘉義的人情味,紮實促進地方再生,創造產業價值的可能,並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特別在產學鏈結部分,嘉大教師團隊已6次榮獲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年度產學合作經費高達8.56億元;獲教育部持續補助的教學計畫包括有高教深耕計畫、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大學聯盟深化數位學習推展與創新應用計畫、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教育部數位人文跨域人才智慧領航計畫、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計畫等多項計畫,挹注大量資源以提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於近期加入台灣大專校院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推動跨校半導體課程,尤其薦送學生經由國合會媒合赴海外邦交國進行國際合作計畫,以專業協助邦交國發展農漁牧業與食品加工等產業,展現嘉大人身為全球公民,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具體行動。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生死系促進嘉義殯葬設施落實悲傷輔導產學合作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係國內少數結合殯葬與諮商輔導專業訓練的系所,日前在楊國柱副教授率殯葬產業課程碩士專班研究生至位於嘉義縣水上鄉的「十方福報生命紀念園區」參訪時,與十方福報總經理李起超及協理蔡鐙寬等人初步達成共識,將協商於十方福報殯儀館落實家屬諮商輔導功能的產學合作案,以提升國內殯葬產業人文關懷精神,促進推廣永續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