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人間佛教學術講座 深入剖析《那先比丘經》智慧 收藏
南華大學 2025-11-17 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於日前辦理「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第四講,特別邀請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鄧偉仁,以「當希臘國王來踢館──《那先比丘經》裡的佛法智慧」為題,深入剖析經典思想核心,引導現代人從古老智慧中學習,並能在生活中開啟覺知與自在。
南華大學辦理「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第四講,邀請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鄧偉仁(左)主講。
該講座由人間佛教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教授李芝瑩主持,由教育部指導、南華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主辦,人文學院、宗教學研究所及人間佛教數位學習碩專班共同協辦。
鄧偉仁教授以生動的歷史敘事開場,講述兩千多年前希臘國王彌蘭陀(Menander I Soter)與比丘那先(Nāgasena)展開的哲理辯論,從「馬車比喻」、「火焰相傳」與「風喻涅槃」三大問題,探討「我」的本質、輪迴的連續性與涅槃的超越性。鄧偉仁教授以深入淺出的講解與幽默的生活例子,讓聽眾體會佛法的實用與智慧,並指出,《那先比丘經》不僅是古印度與希臘文明思想交流的結晶,更體現理性與信仰並存的佛法精神,信仰可以理性、文化能夠對話、佛法可以回應現代。
南華大學人間佛教學術講座,邀請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鄧偉仁教授主講,深入剖析《那先比丘經》智慧。
鄧偉仁教授以生動的歷史敘事開場,講述兩千多年前希臘國王彌蘭陀(Menander I Soter)與比丘那先(N?gasena)展開的哲理辯論,從「馬車比喻」、「火焰相傳」與「風喻涅槃」三大問題,探討「我」的本質、輪迴的連續性與涅槃的超越性。鄧偉仁教授以深入淺出的講解與幽默的生活例子,讓聽眾體會佛法的實用與智慧,並指出,《那先比丘經》不僅是古印度與希臘文明思想交流的結晶,更體現理性與信仰並存的佛法精神,信仰可以理性、文化能夠對話、佛法可以回應現代。
南華大學辦理「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第四講,邀請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鄧偉仁(前排右3)主講。會後大合照。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此次講座不僅深化大眾對《那先比丘經》思想的理解,也展現南華大學推動人間佛教學術研究、教學,培養人文關懷精神的教育使命,讓佛法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中持續綻放光明。
南華大學辦理「人間佛教學術講座經典系列」第四講,邀請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鄧偉仁主講(右)。宗教所所長覺明法師(左)致贈感謝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