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考情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紙筆測驗的想像 收藏

  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生物科教師/林金山   2018-03-09    學測 , 108課綱

  分享

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是12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12年國教)總綱強調的核心素養,主張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的全人發展,具備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一、「探究與實作」108年施行

普通高級中學「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4學分課程,是12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綱中,可分為2學期實施的新設必修領域課程。教師與學生於108學年度起即將面臨這項新課程的「教」與「學」。

科學素養是自然科學領域課綱的核心目標,探究與實作的4學分課程亦即將進場,除教學外,應如何進行測驗與評量,應提供家長、教師及學生相關的資源整合平臺。

二、論「探究與實作」的紙筆測驗

教育政策及入學制度因時空背景而更迭,惟以測驗方式來評量學習成效持續存在。想要培育出具有探究與實作能力的未來公民,12年國教課綱提供實用的指導方針。新增的4學分課程實質提出探究與實作的學習內容,有課程發展、素材編選、教學實施、教學資源及學習單等實施要點,以及課程案例,在課程與教學層面上反映出國家教育政策。

至於在測驗與評量層面,12年國教總綱指出,學習評量方式應依學科及活動之性質,採用紙筆測驗、實作評量、檔案評量等多元形式,並應避免偏重以學科知識為主要評量的紙筆測驗。筆者認為,評量回饋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不適切的測驗評量,絕對是阻礙改變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試與測驗應該是關於自然科學素養的評量上,能促進探究與實作功能的重要過程。以下就紙筆測驗的現況與調整提出看法:

(一)紙筆測驗仍是教師校內常用的評量方法
教師在學校中的平時考與段考的小規模正式評量,仍多以紙筆測驗的評量方式及測驗得分情形,來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因為紙筆測驗有命題方便、較不耗時、使用便利、有固定答案、能同時評量多位學生、且能以題庫重複使用等因素,在測驗結束有標準答案,能快速批改或以電腦讀卡,評分與計分方便,所以是自然領域教師常用來測驗學生學習情形的方式。既然如此,以紙筆測驗促進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方式,應可立基於現有基礎上來加以改善。

(二)紙筆測驗在現有大型測驗已有純熟機制
紙筆測驗是現有大型測驗採用的形式,如學測、指考,甚至國際學生能力評量,也皆以紙筆測驗做為標準化測驗的實施。以學測指考來說,試題的形成及施測過程都依循著標準化模式,並經古典測驗理論檢視,有其信度與效度,並能藉由測驗者的得分結果,做為入學的參照。

(三)教師與學生的紙筆測驗經驗與調整
通常教師教學時會進行學生先備知識的診斷,並以此及生活經驗為基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而紙筆測驗從過去到現在,基於前述的因素,仍舊是測驗與評量的主要方式。

12年國教總綱公布與實施,教科書與測驗試題也會因應而生,只是自然科學的原理、基礎知識仍舊,在加入「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新課程後,學校的科學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評量思考樣態也要改變,當然也要兼顧統整概念與議題式的融入,使所學知識能與生活結合,期能達到知識與探究能力兩者並重。

平時學校中的各學科考試測驗的試題型態,是學生所學習的舊有紙筆測驗先備經驗,未來測驗若有改變,老師勢必需要進行調整評量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調整的試題學習經驗。

三、評量「探究與實作」的未來想像

在各學科仍執行紙筆測驗的情形下,學生勢必要花很多時間去記憶這些學科知識,以記憶及認知為精熟學習獲得高分,探究與實作的測驗評量也仍會如此,但評量試題的形成是從課程與教學的過程延伸,紙筆測驗如何能以課程的基礎,以文本、表格及圖片等方式進行命題及製卷,設計真實的探究與實作測驗評量呢?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可持續以選擇題測驗評量探究與實作
在18世紀中期,就有研究者建立學生能力與測驗表現間的正式理論,也開始出現與測驗有關的理論。測驗理論(test theory)大致可概分為:(1)以整份測驗分數(test scores)為主要思考依據的「古典測驗理論」(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及(2)以單一試題分數(item score)為主要思考依據的「試題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 IRT)。選擇題的歷史背景有著古典測驗理論與試題反應理論的基礎,因此,欲將形成能評量學生探究與實作的選擇題測驗,仍舊依循前述的理論基礎為命題依據。因此,命製評量學生探究與實作的選擇題測驗,仍應依循前述的理論架構。

(二)進化學校科技設備因應探究與實作課程與評量
無線網路、科技產品的硬體設備,開發數位遊戲方式的媒體教材、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及混合實境的技術,應用在學校的探究與實作教學、學習與評量素材,可滿足學生對於學習的動機與需求,藉此提供更接近生活經驗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能在真實世界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主管機關專案設置這樣的套裝軟硬體教學設施,無需要教師再自行開發,讓師生自行下載進行測驗運用,可以讓學生在測驗中學習,就算錯誤也能獲得學習的歷程經驗。(例如:CCR)在資訊爆炸及科技發達的現代,學生可藉由學校科技設備的更新,培養探究與實作評量的經驗。

(三)想像大考測驗可能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評量
1.延續紙筆測驗的標準化形式
學測與指考係具有目的與功能性的成就測驗,此目的與功能為高中升大學的成績比序與選填大學學系。在考試與入學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下,勢必延續現有的標準化測驗型式。所以,無論我們在教學上如何設計探究與實作課程,在學校中進行多元評量,到了大考測驗的情形是──回到紙筆測驗的標準化形式。

2.線上測驗的趨勢與困難
科技網路發達,線上測驗是潮流也是趨勢,或許未來可採用線上測驗。教育主管機關可建置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評量或試題的資料庫平臺,並開發線上測驗系統,提供教師、家長及學生可以利用網路雲端進行教學與學習或評量使用,評測是否具備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能力。

不過,線上測驗是需要練習的,因為操作的物件與程序,遠比紙筆測驗劃記答案卡或書寫在答案紙上,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認知能力。而依據大考考試規則發生的狀況及處理,停電或有狀況的加分或扣分的違規處理層面,勢必複雜許多。再者,監考人員要改為技術人員,因為需要具備考試當下的測驗平台與載具的問題排除能力。

3.試題樣貌的未來想像
紙筆測驗呈現2D平面試題,仍舊是傳統的測驗型態,不外乎以相關測驗理論的基礎進行命題、審題及製卷,僅能將想要了解學生學習結果的命題目標,以文本、表格及圖片等方式呈現,尚無法以3D的情境讓學生做真實性的探究與實作。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混合實境的技術應用在教學與評量日趨成熟,或許在未來,大考測驗的形式能運用人工智慧、互聯網及混合實境等科技,讓學生在仿真實生活情境的測驗試題中,評量探究與實作的能力。屆時,藉由人臉辨識及雲端科技即可進行大考測驗,無須試卷與監考人員,連試場安排都可免了!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紙筆測驗及未來想像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