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園

【我的18歲】高中學到時間管理,期許大學拓展人際 收藏

  黃雨虹(武陵高中畢業錄取台大外文系)   2019-09-04    高中 , 大學

  分享

十八歲,美好的十八歲,在青少年小說裡,這大概就是小說主角的年齡上限吧!在我與其他無數少年少女的故事裡,十八是從高中畢業邁向大學的年齡。一個章節的尾聲,另一個的起頭。

高中三年就這麼莫名其妙的過了。段考、段考、段考,一個學期就不見了,重複幾次,就帶著胸花走出剛進的校門了。長愈大時間似乎過得愈快,但回頭一看,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那麼多。區區三年,從人生尺度來看,只不過是幾十分之三,但這三年是人從小孩轉變成稍不那麼煩人的小孩的關鍵時光。

高中三年所學

【時間管理】
我是那個到國中畢業都靠deadline和腎上腺素活下來的僥倖之徒!但上高中,這個方法就不行了。抬頭一看,所有同學都帶著高手的氣勢,實在嚇人。但同學還是其次,光課本內容就讓我無法正常運作。我還記得第一次做歷史練習題的時候,我的玻璃心碎了滿地……

時間分配是自然而然摸出來的東西。上學一段時間後養成了一定的作息,我習慣一大早起床、頭腦清醒的時候寫數學一個小時。仔細審視每天的行程,會發現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有非常多零碎時間不知不覺浪費了。調整習慣讓被吃掉的時間空出來,其實每天娛樂的時間很多。

至於長期的時間規劃,是無意間在臉書上看文章習得的技能。美觀的年曆、月曆和每日行程留白太可惜了,於是動筆填滿它們不小心就變成習慣,用那些清楚明瞭的版面做讀書計畫。彷彿多了個秘書,生活比較有條理了。似乎大部分事情節和畫畫都會變得有趣。

【調整情緒,取得平衡】
盡力不代表會把自己逼死!很重要的靠螢光筆畫起來。不能因為追逐目標而忽略了自己是個青少年。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計畫表上排了滿滿的進度,雖然美觀,達成的機率卻不高。我學會了在進度中排入休閒行程,在每天讀書時穿插娛樂。一點點速度不值得彈性疲乏和恐慌。

高中和國中差別是考試的頻率和範圍。考試多,必定會有成績太差或分數比某某某低的時候。考試失分只是其中一種挫折,憂鬱還有千百種其他色調。面對打擊時,必須把得失心放開,告訴自己:「過個幾年後這些都不算什麼。」甚至完全不記得。

有效嗎?有。大概持續個幾秒吧。

其實說學會調整情緒是誇大了,這是一輩子的課題。多刺激幾次就不那麼敏感了。情緒就像潮水:它會來,終究也會走,也會再來。

【Wing it !】
即興演出是個無敵重要的能力!我還沒完全學會,但有進步了。不但要克服緊張,還要臨時編出可接受的內容,每次都讓我感到腦內有股壓力,讓我在最不適當的時機漲紅臉。有時極度緊張,說話速度反而會飆快,劈哩啪啦爆出一長串異常專業的話。臺下聽眾頻頻點頭,我內心卻十分訝異,腦袋跟不上自己的舌頭。不幸的,這種好運不是想要就有,其他九成時候要靠練習。

我有種很難消除的想法: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才有資格接下任務。因為如此,我對各種競賽的第一個反應都是:Hell no. 但不做,不會找出自己到底行不行。不主持班上活動,我不會發現我其實可以。參加作文比賽等其他活動也有同樣的感悟。不需要有無懈可擊的準備,因為我永遠等不到認為自己合格的一天。遇到機會先答應再說。有了動力,將舒適圈往外推一些,其實做得到。

對大學的期待/目標

大學是比高中還重要的里程碑。除了學業上再深入研究外,身分更從小孩畢業成為大人。雖然隨稱號而來的是相應的責任與紅包收入的消失,但大學所代表的自由依然讓人憧憬。

【生活自理】
要真正出家門才會明白自己平時有多公主病。我一直很期待大學的住宿。能夠離家存活超過一個禮拜是種獨立的初步證明。總是被家人嫌內務糟糕,但我相信我能控制在能接受的範圍內。收入是另一個獨立的指標,上大學後,我計畫找份工作。

【拓展人際關係】
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我有朋友。不知道怎麼主動接近人、脾氣古怪、興趣不主流、有保持聯繫的障礙……大學面對的是一群陌生的人,像一張空白的紙,我可以重新形塑自己給人的印象。同學會來自四面八方,不可能沒有志同道合的人。根據經驗,只要主動示出善意和笑容,很少有負面的回饋。交友是我升上大學最重要得目標之一。但現在想想,這樣大肆宣傳我的弱點也許是不智之舉?

【面對挑戰】
這是個持續性的目標,因為苟安是人的天性。但我知道我可以比現在做得更好。過去有多少良機是在安逸中漏接的,我不願也不敢去想。就如前面所述,遇到機會就先把握,失敗的話,到時再說。

我是個沒有真正摔過的人,所以激勵的話寫得多勇敢、多動人都是空談。所有逆境都是親身經歷過才會有感觸。但是,我願意相信生命會自己找出路,不管什麼都會熬過去。這樣寫還是顯得天真,真正遇到困難時一定還是不會有什麼正面的想法。不過,既然吃苦是人生的必經過程,也只能坦然承認它未來的存在。到時總會有辦法,以及留下的重要領悟。

對學業隻字未提,不是否認它的優先順位,而是因為求學問的精進是當然的。然而,智育僅是一個完整的人的一部分。將來到底會如何,只有走了才會知道。高中三年,有哭有笑,有犯錯也有學習。大學,想必一樣,也很不一樣。面對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我不能說我準備好了,但我即將往前走。很確定的是,我很期待。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我的經驗我的路-關於我的18歲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