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走入麥寮高中 學生大展豐富創意
為了讓偏鄉學校的學生能有更多元的發展機會,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跟麥寮高中合作,藉由分享設計課程,利用課餘時間製作作品,並在麥寮高中圖書館展出,本次展期到4月28日,歡迎大家來到麥寮高中欣賞學生的創意作品。 麥寮高中師長表示,高中是學生探索未來興趣重要的時間,很高興能藉著亞洲大學來到麥寮高中分享設計課程,不只是讓學生有接觸設計的機會,也能更加認識學生自己理想與方向。透過亞洲大學跟麥寮高中的合作,讓學生能有更多的學習機會,也為孩子打造豐富的課程,找到自己理想的方向。
高中校園 亞洲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系,以「聽語體驗」為主題,提供多樣性的專業聽語儀器檢測服務,讓該校師生印象深刻。
興大附中校慶,邀亞大醫健學院6個系參與,推廣健康與醫療相關知識。聽語系由系主任盛華率領聽語系師生、及2位興大附中畢業的該系同學到場,提供專業的聽語儀器檢測服務,包括:聽力篩檢、電子喉發聲體驗、及IOPI舌肌力測量及訓練,吸引許多興大附中教職員、同學及家長踴躍參與,親身感受聽語科技的專業魅力與實用價值。
高中校園 嘉義大學推廣創新教具 310盒教具嘉惠全嘉義縣國教學子
嘉義大學跨域STEAM雙語 E共譜嘉鄉好樂章USR團隊、教育部計畫主持人電子物理學系蘇炯武教授與協同主持人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李佩倫教授,透過主持計畫研發出「魔法AI雙語學院」、「掘跡者 The Digger」兩套創新教育學習教具。9日嘉義縣113學年度第1次校長會議時,由嘉大蘇炯武教授代表致贈全嘉義縣各中小學校各乙套「魔法AI雙語學院」與「掘跡者 The Digger」教具,合計捐贈310盒教具予嘉義縣政府。 「魔法AI雙語學院」為嘉大USR計畫跨域及雙語推動主軸所發展的AI科技藝術創作暨雙語學習教具;「掘跡者 The Digger」則是結合了地球科學與數位跨域整合,同時亦具有策略性及教育性的創新桌遊。嘉大電子物理學系蘇炯武教授於會議中分享「STEAM E in Chiayi(嘉AI-STEAM)」講題。除了簡介AI教具外,於會前指示團隊學生完成任務,運用155套以上的教具盒堆疊成三維空間AI兩字母之空間意象,代表每校不分彼此朝共同目標邁進,揭示出STEAM團隊的互助合作精神,亦分享國外如何將STEAM概念轉化成教學作法。 蘇教授提及,為了追求心中一大疑問,一年前曾遠赴芬蘭參與師資培訓學習並觀摩教育現場,參考國外STEAM融入課綱之作法,獲得推動臺灣實施STEAM的教育經驗,並融合成具體結論。STEAM教育強調的並不只是五大學門學科知識,更不是STEM A科技將藝術融入而已,有別於科技領域經常所談的科技整合;STEAM更是一種源自於人文藝術的教育精神,必須先以藝術及人文作為核心,以解決生活周遭問題作為專題學習導向核心,強調最終是在培養一種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因此以農業及工業為基礎的嘉義縣域內更為適合。 近期嘉義縣政府施政以農工科技大縣作為擘畫主軸,迎接未來科學園區新建設,學子將有機會在地深耕。因此,嘉大將此方向轉化成計畫推動概念,從大學課程設計出發,從而影響團隊中理工科系的學生,再加上人文藝術學院外語系學生的加乘,歷經1年多的努力,促生「魔法AI雙語學院創新教具」。未來「跨域」及「雙語」引領嘉義縣各級學校學習之風潮絕非空想,嘉大將落實地方大學為知識中心的社會責任,共同推動教育改革及創新。
高中校園 【統測倒數12天】⏰ 別人都有背景,而你只有背影
高中校園 【統測倒數13天】⏰ 就算你是仙女,下了凡也得靠自己。 讓大家見識見識你的實力。
高中校園 【統測倒數14天】⏰ 好好活下去,每天都有新打擊。 所以請在這次統測揮出全壘打。
【統測倒數14天】⏰ 好好活下去,每天都有新打擊。 所以請在這次統測揮出全壘打。
高中校園 【統測倒數15天】⏰遇到困難千萬別低頭,因為你會有雙下巴。 抬起頭,考個好成績吧!
遇到困難千萬別低頭,因為你會有雙下巴。 抬起頭,考個好成績吧!
高中校園 元培連續10年辦理全國高中職學生專題競賽 成果亮眼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今年第10年舉辦全國高中職專題論文競賽,吸引100組、來自全國高中職學生參賽,43支隊伍於3月15日進行決賽,由桃園市立中壢高商、臺北市立士林高商分別獲得商管A、B組第一名,臺南市私立德光高中拿下資訊與機電工程組第一名、國立宜蘭高商獲得健康與創意生活組第一名、國立新竹高商勇奪餐旅與語文組第一名。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岡山農工朱峻民 動手實作領航技職
曾是技藝競賽選手的岡山農工朱峻民老師,很慶幸當初選擇了技職這條路,動手實作引發他的學習動機與興趣,讓他不只在技術上獲得肯定,也在學科上持續精進,返回母校繼續培訓選手成為技職生人生的領航員獲師鐸獎肯定。 朱峻民老師在學科上持續精進,返回母校繼續培訓選手。 恩師啟蒙 技藝競賽發光 服務於岡山農工生物產業機電科的朱峻民老師,從小學業成績並不突出,當初選擇高職的原因,覺得自己不太喜歡讀書、也不太會念書,但朱峻民卻在高職得到恩師張福祥老師的啟蒙,在實作中發現自己的優點。 在金牌教練的帶領下,朱峻民不僅在技能上找到一片天,更一路向上進修,從高職岡山農工農業機械科,繼續就讀二專嘉義農專農業機械科,而在中興大學農業機械系畢業後,更進一步於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研究所深造,並當上了老師,返回母校服務。 家境不好的朱峻民,從沒有想過自己能讀研究所。朱峻民說,本來讀完二專一心想著趕快去賺錢、分擔家計,在恩師張福祥不斷的激勵之下,甚至還幫他買了大學報名簡章,就這樣鼓勵他一路向上進修,不但改變了他的人生,也讓他立志當一位影響學生一輩子的老師。 高職時期深深愛上實習課,岡山農工成為朱峻民人生的轉捩點。朱峻民說,喜歡動手實作、喜好排除故障的他,在實習課上可以把壞掉的引擎修好,讓運轉不順的耕作機器可以微調到順手,這讓他不只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也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朱峻民在老師的鼓勵下,於高職階段多次參加農業類技藝競賽,總共參加了四次比賽,一次比一次成績更好,最後在第27屆全國技能競賽農機修護職種金牌。由於實作受到肯定,也引發了挑戰學科的鬥志,讓他在學科上獲得信心,更覺得加強學科理論也有助於實作的基礎。 培訓選手 強化自我管理 朱峻民回想自己當選手的時候,最困難的部分還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現在帶領選手時也勉勵同學,除了要不斷的練習成為一個優秀選手之外,不論指導老師在不在現場,都要認真且有自我要求的能力,尤其,現在的選手更容易被手機或更多外在因素干擾,自我管理能力更顯重要。 朱峻民表示,農業機械修護最大的成就是故障排除,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長了邏輯思考的能力。隨著科技演進,現在已由農業機械修護轉型至生物產業機電,朱峻民也重新學習新的領域,帶領學生前往自動控制與機電整合的方向邁進。 在培訓選手時,朱峻民絕不讓選手影響本身的學業,這和其他學校有很大的不同。朱峻民說,岡山農工的選手平常都要正常上課,學科也要顧好,學業和技能都能維持好的學生,才是真正好的選手。「我們並不樂見選手們為了比賽拚技能,最終上大學卻畢不了業。」他說。 培訓選手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尤其學生平常都正常上課,就表示老師只能一到五晚上和假日陪學生。朱峻民日以繼夜地陪伴學生練習,甚至負責接送選手回家,對選手而言亦師亦友的他,長期下來身體卻出了狀況,在接受化療回校任教後,他明白不能再單打獨鬥下去,所以現在的岡山農工有三、四位老師輪班帶選手,用團隊的力量繼續將選手培訓傳承下去。 一技之長 成為業界即戰力 朱峻民坦言,技職許多學生原本學業成就沒那麼好,經濟狀況也不佳,但是在有一技之長後,從缺乏自信慢慢成為有研發熱忱的機電整合設計工程師,不僅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也為臺灣產業缺工注入了一股活水。 而學弟妹看著學長姐的發展也會想要當選手,因為他們看到自己未來的希望和職業藍圖。選手在職場上待遇和發展都非常優渥,也深受家長的肯定,朱峻民讓家長們可隨時來校預約參觀工廠,更常常有業界的老闆打電話來學校要人,這些都成為不斷指導選手的動力。 朱峻民表示,技職教育最有成就感的不是只是培訓選手拿金牌,而是看到學生在業界的表現。朱峻民笑說:「高職老師的工作不只是讓孩子畢業,我們還有售後服務:關心學生長遠發展。」他總是關心學生在哪些公司上班,看到學生們在業界能有所發揮,成為業界真正需要的人才,成為業界的即戰力,這才是最令他欣慰的地方。
高中校園 【嘉義高工】汽車塗裝培訓 打造漆作職人搖籃
國立嘉義高工成立的「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汽車技術教學中心」,是全臺灣最早開始發展車輛塗裝技術的單位,自民國91年起即培訓來自全臺的國手,成為全臺國手的塗裝培訓基地。近年來辦理相關師生研習,並深化與大學端、產業端的連結,成為打造漆作職人搖籃。 水性塗料烤漆房,訓練車輛塗裝國手。 車輛塗裝技術 首重安全 國教署表示,根據勞動部在107年度發表「汽車修理業噴漆勞工重金屬生物偵測調查研究」指出,勞工在進行噴漆、烤漆、汽車美容等相關汽車修護作業時,常會接觸許多化學物質,導致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職業性的危險因子中。因此,該汽車技術教學中心在執行教學活動時特別重視工業安全與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不僅要求學員在操作時一定要穿戴個人防護設備,在塗料方面也是選用對人體及環境較無害的水性塗料,器具或設備方面採用環保噴槍、使用溶劑回收機,盡可能降低任何可能產生的危險因子,也盡可能減少工業技術對地球造成的傷害。 該教學中心111年度總共支援9所學校辦理超過64場的學生研習,以及8場全臺動力機械群教師增能研習,從最基本的補土、研磨作業、噴槍操作等基礎塗裝技術開始,延伸到進階的塗裝技術相關儀器、設備等使用教學,例如:結合虛擬技術的噴漆模擬系統,課程都是由富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塗裝選手親自手把手教學。此外,推廣技職學生考取車輛塗裝乙、丙級檢定,寬闊學生未來就業進路,也專為種子教師開設車輛塗裝檢定體驗班,增加種子教師輔導學生考取證照的優勢。
高中校園 【臺東女中】帆船、風浪板課程 推展海洋教育
臺東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及資源,國立臺東女中以跨領域、跨校教師社群共同規劃「人與海的N次方」,設計理念以臺東的海岸及水域為起點,將健康與體育領域融入海洋教育課程,開設「帆船及風浪板體驗課程」,透過參與水上活動,涵養學生人文與海和諧共處的觀念,並邀請縣內非臨海的國立關山工商參與,讓更多學生一同體驗海洋生態。 為推展海洋教育,國教署自110學年起委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辦理「高級中等學校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課程及教學」計畫,並辦理高中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111學年度由海洋教育基地學校之一的國立臺東女中進行帆船及風浪板體驗課程,進而提升學生海洋教育素養。 學生實際體驗帆船操控。 利用水上活動 體驗海洋安全 「帆船及風浪板體驗課程」針對風帆歷史、種類、風帆操作原理、風向判斷、雷射帆船結構、功用與組裝進行解說,再進入活水湖進行分組實作課程:包含:帆船體驗及風浪板體驗,邀請西班牙國際風帆教練進行水域活動安全說明,並教導落水翻覆時補救措施,透過實際參與水上活動,讓學員能了解水域安全及的重要性,熟悉帆船的結構、動力來源及操作方式,增進學生探索海洋的興趣,涵養人與海和諧共處的觀念。 國教署表示,藉由參與生動活潑且安全健康的海洋體驗活動,讓學生願意分享體驗經驗,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加深個人對駕駛帆船興趣與技巧,未來將持續透過研發基地的能量,將海洋教育建立知行合一的教育實踐理念推廣到更多學校,培養學生能有「知海、愛海、親海」的態度。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高雄女中蔡靜誼 讓地科鮮活有趣
幾包玉米粒加熱以後,開始蹦出白白的爆米花,隨著時間越長,蹦蹦聲逐漸趨緩,高雄女中地科老師蔡靜誼讓學生動手做實驗,記錄爆米花蹦開的時間數據,再分析建模,學習考古學家破解史前謎團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自創蔡氏「爆米花定年法」,讓同學玩得不亦樂乎。 用市售的洋芋片罐子裝水並放入珠珠,製作出冰芯,教導同學觀察冰芯中的「氧同位素」數值,瞭解古代的氣候變遷,每位同學都成為小小的古氣象學家。蔡靜誼的地科課活潑又有趣,採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來形塑教案,傳遞艱澀的地科知識,MM巧克力、洋芋片罐搭上考古學,同學在課堂上不會瞇瞇眼偷睡覺,隨著蔡靜誼神遊地球與外太空,感受學習知識的喜悅。 高雄女中教師蔡靜誼的地科課活潑又有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知識的喜悅。 教案設計 貼近生活經驗 「我會讓同學操作科學家進行的實驗,以此來傳遞知識。」觀察大氣、學習天文、探索太空與海洋、觀測地質與古化石,蔡靜誼的課程深受同學歡迎。一身短裙、腳蹬長靴,裝扮時尚的她,總是能發想出許多有趣的教案,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學習建模,或是到校外進行田調與觀測,把原本在課本上的死知識,變成鮮活的生活經驗,讓同學從此深深愛上地球科學。 「我喜歡課程裡有幸福感,希望自己的課程能夠傳遞知識與熱情。」蔡靜誼不諱言,每一次的教案設計,不僅希望令孩子感到開心,同時也是在成就自己。因此撰寫原創教案時,蔡靜誼會思考孩子喜歡什麼,如何令他們感到印象深刻,讓孩子在短短的課堂中,輕鬆吸取知識。 求學期間,蔡靜誼深受高中國文老師啟發,老師講解《桃花源記》時,不只帶領學生賞析詩文,還陪著學生觀賞作家張曉風的劇本《武陵人》,以及賴聲川的舞臺劇《暗戀桃花源》。當年老師的創新教學風格,深印在蔡靜誼腦海,也影響了她日後的教學。「那位老師成為我教學的楷模。」蔡靜誼回憶。 利用遊戲巧思 讓科學變有趣 為了讓課程兼顧知性與趣味性,蔡靜誼做了許多別出心裁的教案。例如在探究實作課程中,需要介紹紫外線,蔡靜誼就打造一款遊戲:遙遠的外太空中有一顆克卜勒438b行星,居住在上面的外星人因為被紫外線照射到不行了,只好跟進行紫外線探究與實作的同學求救。這時同學要取得三樣東西:錢幣、地球上最厲害的金屬「鎠」(Kn),以及地球上最厲害的動力能源「波」(Bo)。有了「鎠」跟「波」,才能依照飛行地圖,飛往不同的行星,展開搶救外星人的任務。 現實世界中其實找不到「鎠」跟「波」,「這是我特地請國文老師想出來的元素名,讓同學覺得超厲害!」蔡靜誼笑說,遊戲推出後,同學上課像挑戰電玩打怪,闖關或獲得獎勵時,學生笑得比誰都開心。 「科學除非你超級有興趣,不然會有一點硬;就算你很感興趣,有時卡在那邊,也是會有一點苦。」蔡靜誼傳神形容科學家埋首研究的艱辛歷程,身為地科老師,她能做的,就是以具有巧思的活動、遊戲與案例來豐富地科課,幫助學生打破學習門檻,無形中潛移默化地科的知識。上蔡靜誼的課,就算文組的學生也能玩得很開心。 勤學不倦 師生情誼融洽 多年來,蔡靜誼開設「地科福爾摩斯課程」、「高中生地球偵探」等有趣課程,搭配實驗、觀摩及講座,深耕同學的地科知識;帶領學生參加國際科展,屢獲佳績;此外,她也積極參與教師社群共備,開發有趣的教案,豐富地科的教學型態;同時還替教育部撰寫「氣候變遷調適」教材,擔任教育部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教科用書審定委員會委員,製作103年高雄市教育局「Dr. GO」教材及動畫,並在地球科學學科中心參與課綱的編修,積極推動地科教育。勤學不倦的她更自我充電,赴美攻讀取得博士學位,不時投稿國際期刊,提升我國的學術地位。 認真負責的蔡靜誼與學生初見面時,往往一下就被學生看破手腳,很快就察覺出蔡靜誼的「阿呆」,而且發現老師超愛笑的,永遠笑容掛在臉上,寫給她的小卡不時都會大膽披露老師的趣事:「穿著有曬衣夾的衣服到學校」、「愛吃又不會胖」、「差點被老師氣質的外表矇騙……」融洽的師生情誼令人稱羨。 深受學生愛戴的她,帶領孩子快樂的學習,實踐教育家的夢想,翻轉教育,每位上過蔡靜誼地科課的學生,一定難忘全班哄堂大笑的青春歲月,原來,學習科學也可以這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