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園

【復興中學】雙語接軌國際 升學選擇多元 收藏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輔導老師/顏瑞儀   2019-12-19    高中

  分享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和一般高中大不相同,因為本校學生受教的年段是從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分成四個階段,另設有雙語部,分成國小、國中、高中三個階段,堪稱是臺灣一所13年一貫、獨樹一幟且中西文化並重的優質私立學校。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每個學習階段均有其各自發展目標;在總體課程規劃上,尤其重視課程的縱向連貫與橫向統整,並以「均衡全人發展」、「實踐多元學習」、「涵育公民責任」、「接軌國際社會」的總體目標作為課程規劃依歸,構築本校豐富獨特的學校本位課程。此外,在教學創新、學習評量、教師專業、教學資源、行政支持各層面上均縝密整合,以期落實適性揚才教育,培育復興學子成為全人發展、自主創新、社會關懷、全球視野的現代公民。

校本部課程規劃及教學

校本部學生乃是以國內升學為主,其課程規劃與教學特色如下:

一、國文課程乃以傳統文學為根基,發展自主統整的能力,並成立「國學館」,建立情境教學的文學環境。

二、英文課程除了編寫校本英語教材,聘請外籍教師授課,開辦多元英語課程,如英文小說、英文演講、電影欣賞,提高學生英文聽說讀寫能力,激發創意,並開設第二外語課程,此外還有「新聞英語播報社」,訓練全體高中生用英文播報新聞的能力。

三、數學課程採分組授課,課本之外搭配自編講義,給予每位學生最適合自己的課程,並結合資訊科技,加深學生對函數、幾何圖形的了解、並兼顧統整性,與物理科適當銜接。

四、社會課程強化史實知識的充實、時序年代系統的統整,並要求學生親自動手編寫筆記,增加實作課程:GIS單元機上操作、GPS地理實察等。

五、自然課程:配置大學研究級儀器設備,規劃與課程相關的多樣性實驗,並且開設「光譜的故事」、「拼骨DIY」等選修課程,提高學生對科學之熱忱,培養學生們在科學領域操作能力。除此之外還辦理地科野外實察、鹿林天文台天文觀測、夏季高階太空學校、冬季俄羅斯太空學校等校外課程,並於活動中活用已習得的知識與能力,建立珍惜資源、尊重大自然與永續發展的態度。

六、其它跨領域多元課程:包含外文選修、探索體驗、多元選修與數位學習,讓學生得以充實基本學能,並探索性向,以利未來大學校系選擇。

雙語部課程規劃及教學

本校因有設立雙語部,高中畢業生出國申請以美國大學居多,其課程規劃及教學特色如下:

一、國文科、數學科乃依照「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規劃。

二、英文科、社會科、自然科參酌美國加州課程學力指標、Fay School課程架構及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中雙語部課程內容規劃。

三、國文課程與校本部使用共同版本,以厚實學生國文程度。

四、數學課亦與校本部使用共同版本,以奠定學生數學基礎,並作為報考SAT數學試題的準備。

五、其他科目則使用國外主流教材,以英語教學,採啟發方式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機。並且開設英文資優課程(English Honor)、大學先修課程(AP Program)、多元選修課程(Elective Course):聘請外籍教師開辦英語選修課程,如小說、電影、辯論、動畫、環保、新聞、寫作等課。外籍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增加學生多元學習經驗。

六、利用寒、暑假與國外知名學校進行教學參觀、經驗分享等交流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尊重與接納不同的文化,進而培養世界觀,拓展國際化視野。

學生選擇學校的主要考量分析

【一、是否要出國留學?】
出不出國讀書,我想是復興學生與家長第一個就會思考的問題,因為雙語部課程規劃是從小學一年級就展開,從一到九年級都有兩個,將近60至70位學生選擇至國外(美加為主),到了高中,出國念書也就順理成章,因為課程可以完全銜接,家長會選擇雙語也是希望孩子可以將語文與數學的基礎扎穩,未來讀書就業能有更寬廣的選擇。

但就校本部學生而言,就相對複雜一些,因為除了考慮國內大學之外,也有少數學生同時準備學測以及申請國外大學的相關考試,憑著優異成績申請到美加排行頂尖的大學,現在更值得關注的是逐年增加憑藉學測成績去申請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等地大學的趨勢,因此對本校學生而言,不僅需要了解國內大學現況,對於其他地區的升學管道,也都會相當關注。以106學年度而言,校本部畢業生95名,卻已經有33人選擇非臺灣就讀,這比例讓我們在升學輔導上也逐年調整重心。

【二、針對國內升學的輔導】
針對國內申請大學的學生,由於校內國三下直升的課程規劃,可以說比其他公立學校是多七個月準備大學資優生資格考試,多一年時間準備大學入學考試,未來面臨新課綱上路,在甄選入學時,除了原先學測成績之外,更不容忽視的是將會參採「學習歷程」,以往學生申請入學是僅需要在學測後上傳「備審資料」,但為了體現新課綱適性揚才的精神,招聯會將逐步研擬參採「學習歷程」方式,而學習歷程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自傳、學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和大學要求之其他資料等。

而此制度跟以往光看學測成績與備審資料最大的不同便是加入了「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項目,針對「課程學習成果」,本校的優勢在於已多年推廣特色課程與多元選修,儘管學生人數約一百人,但每學期開設課程有將近20門,讓學生得以試探性向,且未來大學端將會優先甄選具備志願學系專業相關課程學習經驗之考生,正好貼好需求。再者,針對「多元表現」,除了各大領域扎實課程與資優培訓,讓學生取得大學與中研院資優生資格及獲獎無數(包含小論文競賽、科展、創意發明等);還有透過社團擔任幹部、學習領導、企劃、訓練自己做事的能力;十年級的桃園偏遠山區服務、十一年級城鄉交流、攀登雪山等的參與,讓學生的多元表現是可以有計畫且目標性的逐年累積。

當十二年級學測之後,教務處會針對二階筆試的科目開辦課程,輔導室也會針對學生個別的需求,從自傳撰寫、備審資料的內容協助與審核,邀請專家學者蒞校辦理多場升學講座到安排模擬面試都不遺餘力協助學生考取理想志願。以107學年度模擬面試為例,才60多位考生就安排27位教授分學群個別面試,總計有288人次,平均每一位考生都有4次以上的練習機會,因此在升學的成果上,成績十分亮麗。當然這是因學校高中部的人數很少,才能將升學輔導做得更加細膩與客製化。而參加指考的學生人數雖不多,學校一樣用心陪伴學生關鍵的最後一哩路,因此在指考成績揭曉時,多能讓學生與家長雀躍不已,不用因學測的一時失利而委屈自己降格以求。

至於學校科系落點的考量,大部分學生還是以「分數」以及家長的想法作為志願選填依據,以本校學生而言,大臺北地區私立大學的志願甚至優於其他縣市的國立大學,科系的概念對學生也是相對模糊,因此本校會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參加校系營隊、運用網路針對有興趣的學群多一些事前了解、並鼓勵已畢業的學長姊返校與學弟妹交流,好讓學生對於未來的校系選擇更加清楚。

【三、針對中國大陸、香港地區升學的輔導】
以本校學生而言,大多透過學測成績去申請中國大陸與香港地區的大學。

(一)香港地區:

1.能以學測成績申請的大學包含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

2.在輔導學生申請學校時,問他們為何選擇香港而非臺灣的大學,歸納主因包含:香港國際化學習環境及眾多國際實習機會、儘管香港學費高於臺灣,但低於西方國家,且多設有獎學金,若能夠克服英語學習障礙,實際花費就跟臺灣相去不大、英式學位制度讓學生能有更寬廣的學習組合,以及異地獨立自主生活體驗等。

3.學生在選擇香港地區的大學,除了英文能力特別強調之外(面試全英文),其餘跟申請國內大學的歷程並不相悖,因此本校很多學生都同時申請國內與香港的學校。以107學年度為例,本校學生申請就讀香港地區的大學共有9位,這比例可說是全國之最。在升學輔導方面,除了鼓勵學生參與香港學校辦的活動營隊外,也會邀請香港的大學蒞校召開說明會,並辦理學長姊返校座談,讓高中生對於申請香港的學校多一分準備。

(二)中國大陸地區

1.2018年起,臺灣高中畢業生可用107年學測成績(均標及以上)直接申請中國大陸308所大學,經過面試後擇優錄取。但各校申請時間不一,從2月底持續到6月。這308所大學,多為中國大陸全國重點大學或省屬重點大學,相當於臺灣的頂大或國立大學,且多名列「985」、「211」、「雙一流」等名校。換言之,臺灣的學生能以學測均標的成績也有機會就讀中國大陸一流名校,為自己的學歷鍍金。

2.學生為何選擇中國大陸學校就讀,其原因不外乎是出去闖一闖,資源較多、學生競爭力強、未來發展性更寬廣、能以較低的分數申請到較優的校系及學費、生活費低廉。對臺生而言,相較於當地學生所具備的優勢是思維比較活潑、英文口語表達能力較強,還有專為臺生設立的獎學金。

3.該如何準備申請中國大陸的學校?就學長姊的經驗則是把書讀好,學測分數越高選擇越多,高一、高二則累積活動經驗,重點在精不在多,最好能夠與日後選擇的科系相結合,面試更具有說服力,當然也要多多了解該校,在眾多學校中才能擇其所愛。就學校升學輔導的經驗,就是邀請目前就讀中國大陸的學長姐返校座談,跟學弟妹分享該如此準備與申請學校,再者,高二教育參訪的行程皆安排當地城市,如北京、上海,也都會跟當地高中進行交流、入班上課,參訪當地的大學,如北大、清大、上海復旦大學等,讓學生對中國大陸的課程、上課的方式、學生的學習風格等有初步的了解。

【四、美加等地大學】

因為美國大學接受入學考量的條件包含:GPA學業成績、高中修課難易程度(AP/IB/Honors)、推薦函、申請文章、長期致力於1-2項課外活動╱社區服務、入學考試成績(SAT、SATII Subject Test、ACT、TOEFL)、申請的學院與科系、特殊專長技能與面試等,因此學校針對欲申請國外大學的學生求學階段規劃:

1.高一:讓自己有擔任幹部的機會,暑假可開始準備SAT╱ACT,開始列出有興趣就讀的大學,並養成隨時整理學習成長紀錄的習慣。

2.高二:多參加學校舉辦的國外大學招生說明會(本校一年都會辦理10幾場),如果時間允許,安排國外大學參訪之旅,縮小欲就讀的學校選項,並且上網研究該校的入學要求,十一年級已經是參加ACT、SAT、SAT II與AP考試的重要時程,尤其是TOEFL務必要於高二考完。暑假則開始著手準備申請文章,並列出可以寫推薦函的老師。

3.高三上:10月份的SAT考試是最後一次的機會,如果有需要,千萬別錯過。確定要申請的學校,了解他們的申請程序及需求,因各大學截止期限不同,務必要看清楚。請老師寫推薦函、申請高一到高二成績單、撰寫各校需要的小論文,最後別忘了將第一學期結束後申請成績單寄到各大學。

4.高三下:除了Early Action的學校十二月中會放榜,其餘大部分學校則會於四月中放榜,這階段請繼續大量閱讀,認真讀書,因為十二年級的成績仍然非常重要。再者五月時應確認就讀學校,並寄感謝信至已錄取卻不去就讀的學校,這一點請別輕忽。最後一點學期結束後,記得申請期末成績單到將要就讀的學校。

在升學輔導面向,除了持續辦理國外升學說明會(美國、加拿大、香港、日本等地)、學長姐國外申請以及求學經驗分享,更具體的是透過Naviance平台協助學生申請美國等地大學,包含學生國外升學諮詢、輔導、制定國外升學準備計畫、利用學校的資源,參與課外活動及競賽、創立社團或是擔任幹部的機會,豐富個人的檔案、主任、任課教師寫英文推薦信以及外師協助修改個人論述。

透過Naviance平台管理學生申請進度以及上傳申請資料,如此一來,學生申請國外大學就能聚焦與省力。這一套升學輔導流程,不僅僅是雙語部專屬,連校本部的學生也不用獨自摸索,一體適用。從107學年度暑輔開始就針對十年級校本部學生與家長辦理國外升學講座,讓學生可以提早準備,不用到了高三若有出國讀書的打算卻措手不及。

升學選擇不限國內

就本校高中生申請大學的成果看來,學生能夠選擇的已經不侷限在國內,這幾年尤其香港、中國大陸申請的學生逐年增加,從他們申請與就讀經驗的分享,筆者覺得國內大學要有所警覺,積極擷取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優勢經驗,強化本身體質,而非任由人才外流。

從留學學生返校座談分享的過程中,發現他們都樂意鼓勵學弟妹去當地讀書,也能感受到他們覺得日後的就業機會與薪資條件遠比留在臺灣就讀會好很多,香港地區的學校在世界排名都優於臺灣大學,連中國大陸這幾年很多學校都急起直追,臺灣的大學應該正視這些表現優異學生往外流動的現況並進而調整,好讓學生們可以不用再「捨近求遠」。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77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高中老師看學生選擇大專校院的考量因素──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觀點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