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考情

【110師大鑄造產學班】五高工機械群 4/7-4/19快報名 收藏

  大學問編輯部   2021-04-0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機械群 , 高職

  分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110學年度成立「智能鑄造產學攜手專班」,招收技術型高中機械群畢業生,透過企業與學校產學攜手模式,讓學生一邊工作、一邊進修,修業4年獲得學位同時也培養為企業所需人才。預計4月7日至19日開放報名,錄取學生將在今年7月正式報到。

學生從高三下加入此項計畫,高中階段採建教合作模式,高三下整個學期在合作廠商進行職業技能訓練,若表現良好,合作廠商願意培養為未來幹部,就推薦到臺師大來進修,大一起,每週在公司工作4天,週五、六至學校上課。合作廠商也提出優渥條件,一個月薪水上看3萬元,大四畢業後起薪更是高達5萬元。產學兩界高喊,「要培養人才,而非人力」,希望優秀學生透過計畫培訓,成為未來產業接班人。

鑄造業作業圖。(圖片來源:雅薪工業)

高三實習獲推薦 才具資格

臺師大首開一般大學先例,承辦智能鑄造產學專班,招收學生來自五所技術型高中,包含南港高工、木柵高工、新北高工、三重商工、瑞芳高工,每間學校僅招收8位學生。由於不須經統測篩選,各校招收條件相當嚴格,第一關由技術型高中篩選成績與品行優良的高三學生,第二階段再由臺師大教授、廠商與學生進行面談,錄取後分發至各工廠進行建教合作。

結束一學期建教合作後,還需公司推薦函作為表現優良證明,才具備申請產學專班資格。教育部產學攜手計畫主持人的臺師大機電系鄭慶民教授解釋,這樣的篩選機制有兩個好處,一來學生透過實習去了解是否符合志趣,是否願意留在該公司發展。二來透過公司推薦函做為「認證」,讓產學專班招收素質良好、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生,真正達到為企業培育人才之目標。

鑄造專班 修業4年128學分

智能鑄造產學專班修業規定比照一般大學生,修業年限為4年,且須修滿128學分畢業門檻,除專業課程以外,也包含國文、英文、通識課程、體育等。產學班也設有兩位導師,除了授課之外,定期去工場視察同學工作情況。

鄭慶民說,學生修讀機電工程領域專業知識,但人文的陶冶也不可或缺,因此課程規劃上並沒有排除共同科目,像是中文閱讀寫作、英語以及通識課程,目的希望不僅培養具備專業技術人才,更要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以及各項軟實力,這也是不同於過往前幾屆的科大的課程安排。

產學專班 彌補人才斷層

談起產學專班成立最早契機,鄭慶民說,臺灣鑄造產業人才出現嚴重斷層,鑄造品同業公會認為50歲以下青壯年人才寥寥無幾,管理高層擔憂再過幾年就會後繼無人,甚至造成產業沒落,於是尋求教育部協助,希望透過產學計畫,彌補人才斷層。

教育部技職司推行產學攜手計畫已有十多年,一直以來將目標鎖定在技術型高中以及科技大學。希望技職學生透過建教合作先進入業界見習,並由企業透過推薦方式,畢業後升至科大繼續進修。

在教育部技職司的促成下,鑄造專班在107學年度由雲科大、虎尾農工、西螺農工開始合作辦理,最後40位技職生在高三下進入企業實習,38人獲得企業推薦,畢業後進入雲科大產學班就讀,保留率高達九成多。由於施行成效良好,後來北部廠商也向部長喊話:「北部也要比照辦理!」,但提出數次請求後,種種因素仍沒促成北部科大接手承辦。最後教育部長潘文忠提議讓臺師大在北部辦理計畫。

臺師大在此之前從未與技術型高中合作,辦理相關產學合作計畫,一般大眾也從未料想一般普通大學會針對技職畢業生設置產學合作班。但鄭慶民認為,科大與一般大學培養的人才屬性雖不同,但唯一共通點是,學校教育終須和產業有所連結,且學生畢業後都需進入職場就業,因此學習初衷與目標無異,界線也無須如此分明。

他也強調,臺師大辦理這項計畫也是負起大學社會責任,投入資源解決產業人才斷層問題,不致讓國家特定產業沒落。二來希望師大首屆產學專班成為一般普通大學、企業與技術型高中合作典範,讓學校課程與產業界形成鏈結,甚至未來像是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也能試行,結合電動車業者,共同培育相關領域人才。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