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科

4大訣竅複習指考公民與社會 收藏

  新北市立三民高中公民與社會科/鍾靜宜老師   2016-06-20    高中 , 指考

  分享

Photo credit: StockMonkeys.com via Visualhunt / CC BY

每當有某一社會議題受到關注時,無論是牛奶秒購秒退、降低投票年齡門檻、伊斯蘭國(ISIS)勢力崛起、乃至巴黎氣候協議。在校園中、教室裡常出現這樣的聲音:公民與社會科你們怎麼看?

的確,公民與社會科所涉及,包括社會心理、道德法律、政治和經濟等學科領域,可謂是從我(自我成長)到我們(公共利益)、也從相愛(婚姻效力)到分手(夫妻財產制),更從HTC到iphone(比較利益)。做為一個社會公民,無論你自詡為一名鄉民或酸民,嘲弄莞爾之餘也訴諸公平正義。但若從準備考試角度檢視公民與社會科,下列對於準備方向與能力增進提供些許建議。

一、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公民與社會科中各種議題的討論,除涉及社會科學相關概念外,也需培養較佳的閱讀理解能力。各種主題的論述,唯有先「了解」才可能提出「見解」,因此增進閱讀理解能力,也是應試公民與社會科需鍛鍊之基本而重要的功力。

二、公共議題的適度關注

當媒體聚焦討論應否拒購、秒退抵制,抑或爭論多元成家行不行時,無論你/妳是否已按下「讚」,或正斟酌更換社群網站個人頭貼表達立場。在個人表態與採取行動之前,更應該先看看法官在判決書上羅列的判決要點和《民法》增修條文的內容。

新聞議題的時效性雖常如流星般稍縱即逝,但國內新聞內容的雞毛蒜皮,更讓閱聽人遠離公共議題的討論。因此,適度關注公共議題,且是一種具深度、廣度的理解,從原因、過程、困境到可能對策的全面思考,進而對應學科內的知識內容,涉及何種基本權利、法律規定,與哪些概念有關聯性。幾盡可謂社會上的多數議題,皆與公民與社會科產生「某種」關聯性,兩者的緊密程度可謂「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畢竟公民與社會科測驗,是一根植「常識」基礎上的「知識」評量。

三、掌握基本概念,延伸理解事例

累積些許源自教學現場與學生互動的經驗發現,法律範疇的原理原則,屬較不容易掌握的學習內容。例如,誠實信用原則和信賴保護原則、法律優位和法律保留的差異。抽象法律概念或原理原則的理解,建議藉由事例中涉及原理原則的運用,掌握重要定義和區辨異同。

四、運用優良試題,檢視盲點迷思

學習歷程不免存在盲點與迷思概念,甚或受影視劇情誤導產生錯誤法律認知,例如:親子關係中的收養,常誤用為「認養」、民事損害賠償責任的請求。藉由優良試題的適度練習,找出個人學科上存在的盲點與迷思,應為參加考試前刻不容緩的要務。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公民與社會指考準備的「4」大方向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