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

姚立德推「開放式大學」 隨進隨出拿學位 收藏

  陳曼玲   2018-04-10    大學

  分享

「我不喜歡『困境』兩個字,因為天底下沒有太多事是no way out!」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接受《評鑑雙月刊》專訪時如此表示。他直言,人才培育跟不上產業創新需求是臺灣高教最大的挑戰,為了衝破高教「困境」,他提出多項創新點子,最具突破性的是擬推動大學夜間部繼續教育學制轉型為無修業年限的「開放式大學」,開設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不僅免筆試入學,還可終身隨進隨出、累積學分拿學位。

此外,姚立德也已說服數所指標性國立科大附設五專,希望在「領頭羊」帶動下重振五專優勢。他還計畫推出「2+X+2」的大學新學制,讓學生念完二專後先就業,再免試重返原校銜接二技完成學位。針對大學退場問題,姚立德則以堅定語氣強調,教育部會鼓勵退場,「全力避免辦學不佳的大學拖垮高等教育」!


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認為,人才培育跟不上產業創新需求是臺灣高教最大的挑戰。(陳秉宏/攝)

臺灣高教最大挑戰:人才培育跟不上產業創新需求

【問】:您認為臺灣大學校院的挑戰在哪裡?最應優先解決什麼問題?

【答】:臺灣高等教育最大的挑戰不是少子化,而是高等教育無法配合產業創新需求。我們國家正從OEM、ODM的代工階段走向自創品牌,亟需產業創新,但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能否跟上產業升級的速度?我認為臺灣現在還沒有準備好。

就舉小英總統廢核政策為例,未來臺灣將會有很大比例的再生能源,但全國沒有一個再生能源的系所或學程,五加二產業的人才培育也不足。由於產業週期愈來愈短,沒人能預知五年後國家產業政策的走向,大學也未必需要設有相關科系,但至少人才培育的方式應能跟上產業創新的需求。

引進國外師資與教材教法,翻轉大學教學現場

【問】:教育部如何引導大學改變人才培育方式?

【答】:國外有些大學已經跟隨國家產業的發展,重新調整課程、教材與教法,我們也不能再故步自封,必須加緊腳步與國際接軌。教育部將編列經費與國外技職校院合作,針對國家所需的新興產業,引進新式教材教法和師資,直接進入大學培訓種子教師,引導大學開設相關課程,培育市場所需的人才。只要教育部找到適當的引進管道,相信一定有大學願意配合接受培訓與開課。

我認為,如何改變大學的教材教法以配合產業需求,是臺灣高教最大的挑戰!大學教學需要翻轉,許多老教授靠一本教材教了幾十年,但中小學老師的教材教法卻活潑得不得了!大學教授真的需要跟中小學老師學習如何教學。

為了縮短產學落差,這一個多月來,我每天都跟時間賽跑。當產學落差大到「有沒有念大學」都差不多時,我們真的得想想辦法!少子化下,一個孩子都浪費不得,如果還有學生白念大學,不是太可惜了嗎?

全力推動「開放式大學」,隨進隨出無修業年限

【問】:針對縮短產學落差,次長還有什麼想法?

【答】:我會用政策引導大學,鼓勵與產業發展相關的科系未來與產業走得更近。除了提供經費補助之外,招生名額與學制的放寬更是我們必須做的。我要努力推動「開放式大學」,也就是開放式的繼續教育。臺灣的繼續教育不及格,到現在還在以筆試入學。即使有些學校提供申請入學管道,但仍有招生名額與修業年限的限制,修業年限一到,無法畢業就得退學。繼續教育不應該這樣辦。

我會設法修正相關法規,推出一個可以「隨時進出」的開放式繼續教育,你想學兩門課就修兩門課,等過了幾年有興趣,再進學校多修幾個學分,等到有一天學分累積夠了,即可拿到學位,完全沒有修業年限限制;甚至讀好幾所大學累積的學分,能不能算在同一張畢業證書裡?應該如何認證?這些問題教育部都會好好釐清,包括法規、部裡同仁和學校的觀念,都必須做很大的突破。

必須強調的是,開放式大學所教的不是社會大學那種五花八門的課程,而是隨著時代變遷,提供真正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給夜間上課的繼續教育學生,當然也可開在日間部正規學制,讓更多學生修讀。另外,夜間部學生來來去去如過江之鯽,難以計算招生總量,因此,開放式大學的招生總量管制也要放寬。

免試入學活化繼續教育,兼任教師也有未來

【問】:招生免筆試,不怕被質疑入學公平性?

【答】:繼續教育不應該用筆試,也不應有修業年限,這是大家在觀念上需要突破之處。哈佛大學理工科也有繼續教育,許多政府官員也去甘乃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求學。我們應用全新的思維去看,畢業證書是要「有用」為重,而不是「稀有」為重!

此外,少子化代表「少人才化」,儘管招收陸生和外籍生可以略微止血,但解決生源短缺問題的更有效方法應該是活化繼續教育。當大學培養的畢業生不夠,就需要在職的國民透過繼續教育轉換跑道,從而形成市場需求,吸引更多在職國民接受繼續教育。

只要教育部制訂好法規,國人的價值觀也改變,開放式大學可以讓受到少子化衝擊的大學走出另外一條生路,未具本職的兼任教師也會有不一樣的發展空間。此外,非技職體系的優質大學也可以來開辦。

重振五專優勢,指標國立科大當領頭羊

【問】:您讀過五專,會推動五專學制發展嗎?

【答】:我要發揚(promote)五專,因為五專是企業領袖最愛的中級技術人才來源,但我不贊成年初新修訂的規定「教育部得命辦學不佳的科技校院向下改回專科」;這樣的論述不對,必須扭轉。五專不能再被污名化,我已經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多所指標性國立科大談好,由這些優質科大當領頭羊,帶頭附設五專,教育部補助經費,希望可以找回五專的優勢。

教育部最近也會推出「展翅高飛」計畫,鼓勵五專與企業合作,由企業提供每人每月6千元以上的獎學金「預約」優秀的專四、專五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公司服務。教育部也會幫這批學生付學雜費,以鼓勵專科生畢業後先進職場,未來可隨時再透過開放式大學的管道取得大學學位。

二專念完先就業,免試重返原校念二技

【問】:您覺得家長的觀念這麼容易扭轉嗎?

【答】:我會盡力一試,不做就永遠沒有扭轉的機會。只要將開放式大學做好,人人都可以念大學,到時就沒有人在乎文憑,「有沒有用」反而比較重要。

另外,我們要推動「2+X+2」的大學新學制,X指的是工作經驗,也就是高職畢業報考二專,兩年念完後拿到專科學歷文憑,可先中斷學業進入業界工作,此時學校還欠你一張大學文憑;待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後,如果還有學習需求,晚上可直接重回原來的學校再讀兩年二技,不必參加入學考試,畢業後即可取得大學學位。

當然,學生也可選擇二專前二年念完後,一邊工作一邊念二技,教育部會將業界與學校結合在一起。不過「2+X+2」只適用於二專加二技的新學制,無法套用在其他學制上;因為二專是終結式教育,學生念完已經具備工作能力,而一般大學一、二年級還在修共同科,不能相提並論。

鼓勵大學退場,全力避免辦學不佳大學拖垮高等教育

【問】:少子化引發的高教危機對技職校院衝擊最大,除了活化繼續教育,您還有什麼解方?

【答】:我認為,真正能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方法只有大學退場和繼續教育,尤其當學生總人數減少後,只要大學數量隨之變少,每一所學校還是能招到一定數量的學生。

現在考生選填志願就像選「樂透」一樣,有沒有選對要看運氣,這樣不太好。無論公私立大學都必須公開更多的辦學和財務資訊,這些不是學校的隱私,而是人民的資源。人一輩子才念一次大學,萬一不小心念到退場的大學多傷呀!

【問】:外界好像還在評估教育部讓大學退場的決心?您有時間表和數量的規劃嗎?

【答】:教育部沒有退場時間表,但我一定盡全力避免辦學不佳或不受學生青睞的大學拖垮其他大學,這才是對高等教育負責任的態度!相關配套措施目前已經啟動,包括將《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送到行政院,希望今年能立法通過。教育部有很大的決心鼓勵大學退場,減少學校退場的困難,必要時也會有強制作法。

全面宏觀調控,收回技職科系審查權

【問】:請再談談技職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

【答】:第一是少子化對技職校院的衝擊太大,教育部會用更活絡的繼續教育,讓技職體系大學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第二是嚴重的科系傾斜。我們國家對於高職、技術學院與科大的設科系所缺乏整體宏觀調控,導致高職設科往餐飲、設計等無需數理基礎的類科傾斜,而技職校院為了招生,也拚命隨著高職設科的趨勢設系。但一間餐廳只需一個主廚,學校一年培養上萬個主廚做什麼?

人才培育過剩凸顯出欠缺宏觀調控的問題。我決定把高職到科技大學的科系設立審查權拿回來,從國家高度進行高職與技職校院的設科設系整體管控,防止科系繼續傾斜。這麼做的理由只有一個:現在我們的孩子一個都不能浪費!

技職教育第三個問題是產學落差,導致有些企業寧可缺人,也不聘科技大學的電機系畢業生,令人遺憾。第四是相較高等教育,技職教育經費真的不足。教育部會重新評估高教司與技職司的經費,根據人才培育目標努力衡平兩邊,希望每一筆錢都能用在刀口上,發揮更大效益。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67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姚立德要推「開放式大學」 隨進隨出拿學位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