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科

博士生的讀書法part2:拒絕補習 收藏

  世新大學兼任講師/唐墨   2018-06-07    世新大學

  分享

因為有人提問,為何拒絕補習會是我的讀書法之一(請看:博士生的讀書法part1:適才適性),所以第二講就先來談拒絕補習的原因。我是世新大學中文系的兼任講師,負責的課程是現代小說研讀及習作。同時,我目前也是世新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我歸納出國高中時期的讀書方法,大約有以下三個重點:1.適才適性、2.截長補短、3.拒絕補習。現在就來談談,拒絕補習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以補習業最興盛的日本來作例子就好。下圖是日本某高校的課表。



日本的補習班有兩種,一種是「塾」,就像我們所認知的全科補習班。另一種稱為「予備校」,是專門為了考大學,或者針對某些特殊資格考如語言檢定、國家考試、醫學考試、司法考試等而設置的。稍有能力的日本家庭,且未來選擇進學的人,就會去「塾」或「予備校」補強各個科目。就算能力不足,但孩子很想也很能念書,日本家長就有可能去兼兩份差供孩子補習。這個概況,其實跟台灣很像。

但有兩個根本上的差異,所以我不推薦讓孩子去補習。我個人的例子是,我很早就自主與父母商量,無論如何,就是不去補習。

拒絕補習,自主安排學習

第一,日本九點才上課,四點前就放學了。就學習強度來看,在校的六個小時,外加午休,基本上已經把最精華吸收能力都耗盡了;留在補習班,其實只是強制閱讀、強迫吸收,並不能有效地運用大腦,去運算或記憶任何東西。保持學習的興趣,讓學習的強度可以延續,遠比一次填擠大量資訊來得有效。就是現在讓家長們去學一個不熟悉的新事物,也是以週次為單位,一週一堂課,最能吸收得了。

然而,拒絕補習也並非一概地排斥,拒絕補習是有條件的。首先,家長要引導學生,放學後要自主安排一些適當的閱讀強度與休閒活動。以我個人的例子來說,放學後,我一樣會打電動,可是我打電動的時間,一定會等於我看書或者學習其他才藝的時間。

我高中考到舊規日檢4級,除了大學強制地聽講課程之外,我從未在外上過日文課,大學考到舊規日檢2級。因為家庭背景,高中考到飲調丙級。國中加上高中六年,寫了不下五十首古詩、卅餘篇散文和小說、讀完十多部佛經、背了一些論語和詩詞、上過中餐和日本料理的廚藝班、甚至高中的時候自學南管工尺譜、跟著社團彈過一學期的貝斯、編過兩期校刊。聽過也練過上百首日本演歌,算是把日文打好底的管道之一;四歲開始看霹靂布袋戲,至今沒有斷過。

同時,天堂、仙境傳說、世紀帝國、魔獸世界這些遊戲,我也從未缺席。我們家還是忠實的日系遊戲支持者,從超級任天堂玩到PS4,各種機型與經典遊戲,我都玩過。如今回想起來,我還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時間是怎麼擠出來的。

學測放榜後,我是班上第一個有學校念的人。我一心想上散文家廖玉蕙的課,加上我的英文能力並不太好,所以我選填了當時廖教授任教的世新大學中文系。附帶一提,廖教授後來轉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我也是因此考去那邊念碩士。

學生要學會自己管理時間,而不是永遠照著別人設定的課表跑流程。面對遠大的未來,管理時間,絕對比寫那些計算應用題目來得更有幫助。

打破文憑迷思,適性學習

第二,2017年,日本的大學入學率只有50%左右。較之二十年前雖然已經翻了快兩倍,但日本的大學入學率一直是緩慢成長,而且時至去年,依然有將近一半的人,高中畢業就選擇進入職場。

台灣有些公司非大學生不用,導致有些根本不適合也不想繼續唸書的人,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考大學。關於這點,兩個國家的國情稍有不同,這是台灣高教與技職教育的困境,但家長並非無能為力,例如家長可以試著放手讓想學技術的孩子去學技術,而不是強迫他一定要念大學。

考上大學,不管是哪一種大學,現在的大學生不乏窩在校園裡面,整整混四年文憑,只修滿戀愛學分跟玩樂學程,真正重要的學知識沒學到,而職場上需要的技術,更是半招不曉的例子。我班上就收過那種吝於給小說打上標點符號、段落不明、語意混亂、詞彙幼稚的大四生作品。姑且不論能力,我不認為這樣的大學生畢業之後,其工作態度與人生價值觀會比一個高職畢業就在職場工作四年的人來得更高明。

究其實,台灣集體受到大學文憑迷思,才會認為一定要考大學,家長逼著學生一定要念大學;當大學錄取率逼近百分之百的時候,各位睿智的家長,您一定可以想像,企業界把大學文憑當成最底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如此惡性循環,台灣各行各業的技術不會提升、學生素質與競爭力不會進步、舉國上下空談理論。
看看,為了考大學而硬是去補習,會替整個國家帶來多大的禍端啊!拒絕補習的理由,其實和我第一點相呼應:適才適性!


博士生的讀書法part1:適才適性
博士生的讀書法part3:截長補短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