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科

博士生的讀書法part3:截長補短 收藏

  世新大學兼任講師/唐墨   2018-06-07    世新大學

  分享

我想談的,從我第一篇文章(博士生的讀書法part1:適才適性)就很清楚。國民基本教育只是一個探索學生能力的時期,一個學生適不適合念書,或者應該直接就業,本來就沒有一定。所以我的「讀書法」,絕對不是「升學讀書法」。而是就我個人的經驗,以及總體社會的觀察,所提出的一種對國民基本教育的看法。

就像其他網友質疑的一樣,我是拿了自己極端的例子來分享,並非人人都能和我一樣,很早就立定文史方面的志向。然而,同樣的,也並非人人都能專心致志地念大學,乃至於升上大學後,還繼續保有學習的能量與興趣,完成學業的同時也充實自己,習得進入職場需要的前置技能。我相信考上大學混學分、混文憑的人,遠超過真正想念大學的人。

讀大學並非人生唯一的選擇,也不是必經的路線,即使是我走到今天這個位置上,站在大學講台,我依然不希望所有人都來念大學。美國和日本的大學入學率都只有五成左右,這點可以供我們參考。

大學已經在思考十年畢業的可行性,意即少子化即將衝擊大學的營收,站在辦教育的立場,大學方面當然希望所有人都去念大學,衝高入學率的同時,也讓他們的辦學可以延續下去。可是,站在學生的立場,就不是這麼簡單的問題了。我先給家長們三句老話: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行行出狀元。」
「甘願作牛,毌驚無犁好拖。」

回想起這三句老話之後,就聽我說說何謂截長補短吧。我定義的截長補短,是有二個層次的。

第一、專注擅長領域

我的國文和史地,基本上都是頂標的水準。有的網友找到我出版過的著作,其實都是跟歷史相關的。我的筆名是唐墨,歡迎大家去搜尋看看。我的英文大概只到均標,自然科僅能後標,數學絕對是底標。假使學測有考第二外語的話,我的日文應該可以幫我拿到更漂亮的分數。

大概在國中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其他科目是我追之不及的。而我選擇的方式,就是保有最基礎的一些簡單的公式背誦,然後把所有的心力與時間投注在自己擅長的文史科上。差不多是國中的時候,我看了散文家廖玉蕙的作品,後來知道她在世新大學任教,自然而然,上了高中我就將目標鎖定在世新大學中文系。

請注意,這就是我為何要強調我是博士生的原因。
請注意,這就是我為何要強調我是博士生的原因。
請注意,這就是我為何要強調我是博士生的原因。

很多人以為,世新中文系的錄取分數很低,任何人都可以考上。但選大學真正的方式,應該是「選系不選校」。我考進世新大學那年,基本上我們的師資是遠遠超越台大的。中研院院士曾永義的戲曲、王更生教授的文心雕龍、許進雄教授的甲骨文、黃啟芳院長的文學史、齊益壽教授的陶謝詩、洪國樑主任的詩經、王國櫻教授的李白詩文、陳義芝的新詩、林黛嫚的小說、廖玉蕙的散文。歡迎各位家長與網友去搜尋一下,這些基本班底不但是台大退休教授,也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甚至最頂尖的研究者。台大老師的老師,這樣的師資陣容能差到哪裡去呢!更何況駐校作家與藝術家還有白先勇、黃春明、雷驤、魏海敏等人的加持。

我很感謝在世新中文系念大學的那幾年,教我們的都是不藏私的高手,傾囊相授,讓我可以有今天的小小成就。所以我選擇考回母校,繼續替系上服務,教授現代小說。我與我的老師們相比,還差得很遠,但是我期許,我能像他們一樣,不因為世新中文系是個小學校小系而怠惰,始終保有教學的熱忱。我現在的指導教授丁肇琴,就是當年在基隆高中教我國概的侯灑琴老師所介紹的。當年上侯灑琴老師的課,我是分數最高、學習熱忱最充足的學生之一,當她知道我如願考上世新,就拿了丁肇琴老師的名片給我,讓我去拜訪丁老師。

第二、家長鼓勵協助

而截長補短的第二個層次,掌握在家長手中。家長必須認清自己孩子的長處與短處,並給予支持和鼓勵,讓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

國英數社自,這五個大方向,有人可以通透,有人只能略懂,家長千萬不能因為學生的分數表現不佳,而將孩子送去補習。家長應該深入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以及他們的思考模式與閱讀興趣,比較契合文史,或是比較傾向數理。批批踢上充斥著各種戰文組或戰理組的文章,其實這就顯露出文組和理組,可能本來就有不同的大腦思維模式。只有少部分的人,可以文理全才,掌握文武半邊天。難道我們要賭上自己孩子的青春,賭他們都是半神半聖亦半仙嗎?當然不是的,這又扣回了我第一篇文章所談的,適才適性。

請各位家長們,回家跟孩子們談一談。看他們對什麼樣的知識,或是什麼樣的技術比較感興趣,引導並支持他們,讓他們好好地去發揮吧!千萬不要逼他們考大學,他們的路可以更開闊!


博士生的讀書法part1:適才適性
博士生的讀書法part2:拒絕補習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