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科

【108課綱】高中職社會領域特色搶先看 收藏

  大學問編輯部   2017-08-21    高中 , 升大學 , 高職

  分享

Photo via Visual Hunt

課綱研修小組目前已完成108新課綱中「社會領域課程」,包括國中小暨普通型高中、綜合型高中,以及技術型高中等三份社會領綱草案,在106年11月中旬前將舉辦22場公聽會和網路論壇廣納各界意見。(請參考:【108課綱】社會領域草案公聽會9/3展開

「大學問」(www.unews.com.tw) 整理出高中職社會領域新課綱(草案)的精神與特色,讓大家先睹為快。

兼顧素養學習,配合高中屬性

108新課綱中的「社會領域課程」,除了要符合總綱「素養學習」及「適性揚才」的理念之外,也需調整社會領域國、高中學習節數/學分數,以及高中、高職、綜合高中等三類型高中的橫向整合問題。綜觀課綱草案,有下列五大特色:

一、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考量不同背景(包括文化、族群、城鄉、性別及身心特質等)學生的多元生活經驗,並兼顧生涯探索及發展,進行課程規劃。

二、社會領域課程十二年一貫總體考量,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整體規劃,普、技、綜三類型高中共同研修,落實縱向連貫、橫向統整、適性學習,以及歷、地、公三科內容的互補與區隔。

三、降低學習內容密度,僅列出基礎的內涵(以每學期12至14週來設計課程)。

四、部分科目或學習內容條目採取更開放或疑問句的方式書寫,希望能夠鼓勵學生進行思辨與探究,並提供授課與教科書編撰選擇的發展空間。

五、高中職規劃「探究與實作」課程:此為最大突破,也是回應總綱素養學習的重要課程。在普通高中選修的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各有規劃「探究與實作」課程;在高職則增列「社會探究與實作」課程。改變過去以課堂知識內容灌輸、選擇題主導的紙筆測驗的學習模式,希望藉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願、學習效能感。

國高中社會課綱特色

國中及各類型高中關於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課綱規劃原則及特色如下:

【歷史】
1.國、高中課程明顯區隔:國中按分域架構採長時段通史設計,不同類型高中均以國中學習為基礎設計專題。國中重視探究不同人群的互動及其影響;普高與綜高強調討論具結構性意義的歷史變遷,技高則針對學生的多元群科特性規劃。

2.從人民主體觀點出發:連結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兼顧學習者所處社會的現狀,著重探討當代社會的形成歷史,反思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及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

3.設計「探究活動」與「探究與實作」課程。


【地理】
1.國、高中明顯區隔,課程精簡且彈性開放:國中以環境系統、區域特色和全球關連三個視角架構學習內容。高中以地理技能、地理系統、地理視野三個地理核心素養為主題,除獲得科學方法、培養系統思維外,並從地理的視角理解區域文化的特色、區域問題的內涵及解決區域問題的策略。

2.參考晚近學科發展,以學科方法、重大議題和學科應用三個面向,作為設計課程的主軸。

3.鼓勵走出教室與團隊合作,預留與歷史、公民與社會等合作的彈性空間。


【公民與社會】
1.凸顯本科公民養成的課程屬性;國中與普高必修的學習內容採公民素養四大主題(「公民身分認同及社群」、「社會生活的組織及制度」、「社會的運作、治理及參與實踐」,以及「民主社會的理想及現實」)整合模式,而非以往社會科學分論的模式。

2.特別注意不同學習階段的區隔與連貫問題。

3.學習內容的「條目」採取提問模式書寫,內容更開放,進而引導教材、教學、評量等朝向更高層次的思辨方向發展。

4.依教學自主與學習自主的理念,規劃並提示可彈性實施的探究活動與探究與實作選修。

 返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