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聯手在地 合力飛躍-111年度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分享會 大學發揮社會影響力 用心經營在地永續
國立聯合大學研發處創新育成中心與USR推動辦公室於3月30日上午10時在二坪山校區產研創新暨推廣大樓辦理111年度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分享會,促進產官學研跨域連結,活化USR能量,藉由分享計畫目標及現階段成果,顯示聯大在各領域實踐USR之決心。 聯合大學校長李偉賢表示,聯合大學將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視為校務發展重要項目之一,目前正執行教育部第二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萌芽型1件及種子型5件,分別在石墻紅棗、地方創生、偏鄉數位學習、三語教學輔導、智慧高齡及傳產微商升級上有非常具體、豐碩的成果,校內師生發揮各自專長,挖掘在地議題,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並獲得去年第二屆《遠見雜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福祉共生組楷模獎的肯定,今年第三屆也入圍兩組,將繼續角逐獎項。 活動中各計畫主持人分享執行計畫的種種過程,包含建築系陳品竹老師帶領團隊駐點在公館石墻村,沉浸式觀察分析地方文化風貌,從中挖掘迫切需要解決的發展議題,結合校內各系學生推動相關課程,並帶領學生協助石墻地方發展;工設系洪偉肯老師協助苑裡藺草商品開發全新銷售通路,並連結六家在地商店,共同營造苑裡鎮藺草文化氛圍及訴說藺編工藝故事;資管系李志成老師看見偏鄉地區的數位落差,結合「中強光電螢火蟲志工社」團隊一起投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企業社會責任之任務,培養校內資訊志工入鄉帶領學童,提升偏鄉學童資訊素養;資工系周念湘老師則致力打造青銀共生模式、協助在地產業升級與小學程式語言能力扎根。 上午分享會活動後,下午則由兩組計畫團隊設計不同的手作課程讓學生及來賓體驗,一堂是邀請在地陶藝師曾文賢開發創意課程,透過捏陶、塑形將天馬行空的想像變成獨一無二的作品,並了解本校USR計畫為在地傳統產業帶來哪些影響。另一堂課,則由本校工設系優良校友廖怡雅,分享自身在苑裡推展的設計專案,以及透過本校USR計畫串連,促進苑裡藺草商品創新開發及互惠銷售模式,課程中也讓現場來賓體驗藺編實作,帶回屬於自己的藺編小物! 豐富有趣的計畫分享會,讓社會大眾了解本校如何運用大學在專業領域上的資源,以及師生們的熱忱,加上志同道合的在地社區夥伴,共同為地方永續付出。未來也期盼更多人能加入實踐USR的行列,共創地方美好未來。
大學校園 傳播數位轉型 長榮大學大傳系舉辦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分區諮詢座談會
因應數位媒體時代的來臨,長榮大學大傳系17日在國際會議廳舉辦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分區諮詢座談會,由Skill for U(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執行長黃偉翔擔任引言人,大傳系教師陳明鎮、黃燕馨、吳裕勝擔任與談人,共同針對新時代需求的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進行討論。 黃偉翔認為,從2002年推出的台灣第一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迄今已近20年,當時主要討論的媒體是報紙、廣播、電視,早已與目前數位時代有所差異,另一方面,當108課綱裡已納入媒體素養課程,說明媒體素養已是人人必要的能力,因此修改白皮書勢在必行。 黃偉翔更強調,當前媒體素養教育已到轉折點,可以觀察到的是,傳播生態向使用者位移,民主社會向壞資訊傾斜,教學現場向學習者翻轉等現狀,因此,透過分區諮詢座談會,將可廣泛諮詢與徵集教育界、公民團體、專家學者、政府單位、學生等各界意見,這對於內容撰寫上,將更可致力兼顧內容的前瞻與可行性,將會有效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的行動藍圖。 座談會上,學生們反應熱烈,不論是對隔代教養的媒體素養教育的操作,或是提及自己過去在學校與家庭教育裡的媒體素養教育的例子,都能看出媒體素養已是當前必須面對的課題。 陳明鎮指出,本次活動為分區諮詢座談會台南唯一場次,相信年輕學子參加這座談會後,能對自己的生活處境更有反思,也期待白皮書的修正,為社會帶來更好的媒體環境。 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座談會分區諮詢座談會,已從3月起在陸續在全台各區舉辦,相關場次資訊可上臉書「2022 TML 媒體素養白皮書」(https://www.facebook.com/2022TML)查詢。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榮獲「節約用水績優單位」學校組優等獎
南華大學長期施行節能減碳,推動環保低碳校園,並全面採用省水設施,收集雨水回收再利用,近年來施行成效獲各界肯定,獲獎連連,日前又再傳捷報,榮獲經濟部水利署「110年度節水績優單位」學校組優等獎,主辦單位特別於3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舉行頒獎典禮,該校由林聰明校長率林辰璋副校長及鄭絢文總務長出席接受表揚。
大學校園 打造個人品牌 行銷自我優勢 長榮大學翻譯系創意履歷初體驗
履歷表是進入職場的敲門磚,長榮大學翻譯系為協助同學打造令人為之一亮的個人履歷,充分呈現自我特色,行銷自己的優勢,於本學期配合『語言文化跨域』主題,邀請《筆心視覺設計有限公司》創意總監陳欣如蒞臨授課,從『價值成本』主題出發,協助同學,透過UCAN施測結果,掌握個人職能取向,重新定位自我價值,並帶領同學從視覺設計概念出發,打造『個人品牌』,設計出個人專屬的創意履歷。 課堂中,透過老師一一指導,引導同學找出自我特色,激發潛在創意靈感,利用簡單材料,每位同學不僅體驗了有別於語文翻譯領域外的另類思考與學習模式,更為自己設計出前所未有的創意履歷。師生在歡樂愉快的氛圍下,一起度過豐富充實的一天。 翻譯系連續兩年獲得勞動部計畫補助開設《共通核心職能課程》。課程規劃,針對翻譯語文專業背景,邀請各界專家業師,協助同學開闊視野,增進就業知能,並找出自我特質及職業取向,定位未來就業方向,期待同學能更有效規劃在校期間之學習方向。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揭牌啟用,運用VR虛擬實境模擬告別式,
南華大學長期深耕生命教育,以系統化推動生命教育課程,讓生命教育理念融入校園教學與輔導活動中,並形塑充滿生命力的友善校園文化,為擴大推廣生命教育,該校特別規劃設置「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並於日前(3月18日)校慶活動當天舉行揭牌儀式,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黃蘭琇副司長特地撥冗蒞臨指導共襄盛舉。此展館即日起開放各級學校與推動生命教育相關單位預約參觀體驗。
大學校園 證照、實習、專題製作三引擎食安學程多元化培養食安人才
輔導證照考試—厚植學生競爭力 長榮大學食安學程從創立以來就積極輔導及推廣食品與環境相關的證照,近三年來食安學程學生所取得的相關證照數高達418張,平均每位同學就有三張證照在手,其中以勞動部食品檢驗分析(乙、丙級)、食藥署食品安全管制系統(60A、60B)、經濟部食品品保工程師等證照,共達312張佔最多。另外,相關證照如經濟部的保健食品工程師、勞動部的烘焙食品與化學丙級、其他單位的粉塵作業主管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特定化學物質作業主管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等證照亦多有收穫。在講究認證與證照的現今社會型態下,具有越多證照表示能力越充足,其未來就業競爭力亦隨之提升。 職場實習—達成畢業即就業 除了輔導證照考試,厚植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之外。本學程亦與國內許多知名企業(奇美食品、福比食品、美食家、黑橋牌與振泰檢驗等)及公部門(衛福部食藥署、食工所及台南市衛生局等)等將近25間企業簽定產業實習合作計畫,讓學生能在大四下學期提前進入業界體驗學習。近三年來已有將近50位同學參與實習課程,其中有部分同學在完成實習課程後直接任職於實習單位,達到真正的畢業即就業。 研究實力培養—升學暢行無阻 食安學程除了重視學生未來就業能力養成與機會創造之外,對於有心繼續升學的學生也有一套完善的規劃。學生們可依照學程老師的研究專長或領域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加入老師的研究室進行專題製作。主要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閱讀文獻、口頭報告以及實驗實作等能力。平均每年約有15位同學在不同老師指導下進行專題製作,同時也將其成果發表於食品科技相關研討會。藉由平時上課中知識的傳授與經過專題製作磨練後,學生們在升學成績上大放異彩。近三年來有許多學生陸續考上國立大學研究所及本校安全衛生科學所。 食安學程的教學方針完善,搭配證照考試輔導、產業實習以及專題實作等三大方向訓練及培養,讓學生未來不管在就業或升學皆能具有強大競爭力。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創校26週年 深耕生命教育邁向永續發展
創校26週年的南華大學,於3月18日舉行「三好南華‧永續寰宇」創校26週年校慶典禮暨全校運動會。為展現大學生的活力與生命力,運動會開幕式由各系主任率領學生創意進場,展現各系特色,並安排前三名的「三好創意啦啦舞」團隊進行表演,學生透過舞蹈傳達「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之三好運動精神。享譽全國的「第17屆全國國小鼓王盃鼓藝大賽」,參賽隊伍來自全國各地國小,分為團體組10隊、個人組10人競賽,可說是全國最大型的國小鼓藝比賽,精彩的鼓王之爭也為校慶掀起另一波高潮。除了熱鬧滾滾的運動會,莊嚴的校慶典禮移師到中道樓國際會議廳舉行,現場貴賓雲集。長期深耕生命教育的南華大學,為擴大推廣生命教育,特別設置「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並於校慶當天進行揭牌儀式並帶領貴賓進行導覽體驗。
大學校園 國立聯合大學教授群學術研究表現亮眼 榮登「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近日由史丹佛大學的專家們透過Scopus的論文影響力數據,發布一份「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國立聯合大學有環安系曾如玲教授、資管系陳振東教授、化工系吳豐智教授、電機系李贊鑫教授、資工系韓欽銓教授、電子系曾靜芳教授、電子系傅榮勝教授、電子系顏瑞成教授、材料系施並裕教授、電機系林志鴻教授、電機系江炫樟教授等11位教授在全球近700餘萬名科學家中,榮獲「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殊榮,入榜人數排名全國第23名、全國國立大專校院第15名,研究能力出類拔萃,具國際學術之影響力。可見聯大師長於各研究領域長期深耕及展現其優秀實力,聯大師生及校友備感榮耀。 該榜單主要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0)」和「2020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個榜單,以Scopus資料庫為基礎,使用下列六種關鍵因素的指標來進行評分:1. 總引用量、2. Hirsch h-index、3. 共同作者修正的Schreiber Hm-index、4.單獨作者、5.單獨或者第一作者、6.單獨、第一或者最後作者的文章引用量。從近700餘萬名科學家中遴選出世界排名前2%的頂尖科學家。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邀請日本上勝町INOW Program成員帶你認識「Zero Waste」
長榮大學國際處國際與兩岸交流組於本年度辦理「國際名人講堂」,針對聯合國UN 17 Goal—永續發展目標(SDGs)17項議題,邀請海外國際師資進行演講,以達成教育國際化目標,並促進本校師生和國際師資之交流,15日邀請日本上勝町INOW Program成員Kana Watando (渡戶香奈)介紹INOW Program及零浪費(Zero Waste),一同探究如何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並將其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講座主題鏈結目標4教育品質、目標11永續城市與社區、目標12 責任消費與生產、目標13氣候行動及目標16和平與正義制度研究。自2003年起,上勝町為日本第一個推動零浪費(Zero Waste)的城鎮,當地居民將垃圾分為45類,使資源回收利用的效能達到最大化。INOW Program的核心觀念如下(1)保存和傳承傳統知識與農村生計、(2)成為連接人與人、城市與鄉村、日本與海外的橋樑、(3) 耕地和社區的發展,以社區的模式運作,共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並反覆討論、嘗試,以社區力量說服更多人參與,同時亦尊重每個人的想法。講師Kana也以自身經驗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嘗試挑戰新事物,思考如何才能有助於環境,發現自己更多不同的面相。 本次講座很榮幸邀請李泳龍校長、管美燕秘書長、吳佩芝研發長、李敏瑜國際長、黃琴芳總務長、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黃肇新執行長及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郭雪貞執行長參與,期許未來與INOW Program能有更多實質合作與交流。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宣告 2028年達成碳中和目標
南華大學長期以來致力推動節能減碳,近年更積極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且獲得國內、外不少獎項肯定。該校更自許打造為碳中和的綠色校園,特別於2022年3月16日在校務前瞻會議上,由林聰明校長率一級主管共同宣告,預計於2028年達成碳中和之目標。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民音系榮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團體組雙特優1優等
110 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團體項目決賽場於3月1日至10日在北、中、南三地登場,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再傳捷報, 勇奪「國樂合奏」及「絲竹室內樂合奏」兩項「特優獎」,打擊樂團也獲得「優等獎」之殊榮,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國際生組隊獲「探索台灣120H-永續趴趴走」第三名
就讀南華大學國際企業學士學位學程四位不同國籍的學生,分別來自尼泊爾、柬埔寨、史瓦帝尼以及台灣等國家,於日前組隊參加財團法人中鼎教育基金會辦理的「2022第8屆探索台灣120H-永續趴趴走」競賽,設計為期五天的台灣永續探訪之旅,並全程以英文解說帶領大家發現台灣的另一種樣貌,深入認識及瞭解國內企業在永續面向的執行成果,成功在40組報名隊伍中脫穎而,更於日前(3月5日)的決賽中勇奪第三名,獲得三萬元獎金,全校師生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