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入澤崇暢談佛教教育與永續發展的社會實裝之道
入澤崇理事長應2025年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之邀請進行專題演講。他從古印度「一切眾生之利益安樂」到現代佛教SDGs,娓娓道來,推動「佛教教育與永續發展」的核心在於將佛法「社會實裝」,讓慈悲與智慧落實於教育、企業與生活,培養以利他心建構永續社會的新世代。他以跨越古今的視野,為本屆論壇開啟一場以利他為核心的永續對話與行動藍圖。 入澤崇理事長首先切入「佛教西傳與利他思想」的看法,分享他多年於阿富汗至伊朗、土庫曼等地的佛教遺跡研究。他指出,佛教從印度東傳至日本,也向西延伸,其傳播根源在於釋迦牟尼的「宣教說法」─以「為眾生利益安樂」為宗旨的利他精神。此理念早見於《經集》的《八頌品》等經典,強調消除人類潛在的利己心,實踐不依憑任何對象而能普遍關懷的生活方式。他提到,阿育王將「以法統治」具體化,從武力轉向利他,以建設醫院、濟貧設施、保障宗教多元,體現政治即「報恩」的思想。其碑文中屢現「利益(hita)」與「安樂(sukha)」之語,主張政治應促進眾生幸福。 入澤崇理事長指出,「利益安樂」多屬世間層次,仍須區分現世與來世之幸福。其研究進一步延伸至印度摩突羅地區,發現碑文上刻有「為一切眾生之利益安樂而造菩薩像」,顯示佛教利他觀念已深植於古印度社會,並透過藝術與信仰持續傳承。 在專題演講中,入澤崇理事長也從摩突羅佛像研究延伸至「一切眾生之利益安樂」理念的歷史與當代意義。他指出,摩突羅地區的菩薩像題記「為一切眾生之利益安樂」顯示現世幸福與來世幸福的結合,菩薩成為同時「超越社會」與「向社會超越」的存在。他認為,民眾祈願的「利益安樂」逐漸轉化為菩薩救度眾生的誓願,奠定了「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核心精神。摩突羅出土的阿彌陀佛名銘佛像台座,成為阿彌陀信仰存在的確證。此「一切眾生」觀念不僅促進佛教西傳,也影響中亞多民族政治秩序,成為和平共存的思想基礎。 話題一轉、進入現代,入澤崇理事長以「人新世」(Anthropocene)與生物多樣性危機為例,指出人類利己心導致環境破壞,主張以「自然正成(Nature Positive)」(自然再興) 回應古代佛教的利他精神。龍谷大學於2024年發表「自然正成宣言」,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全,呼應「為一切眾生之利益安樂」的古老理想。 入澤崇理事長並以龍谷大學為例,說明「佛教SDGs與社會實踐」,如何以佛法為基礎推動環境與社會永續。學校設立了「生物多樣性科學技術中心」,以環境DNA技術證實絕跡儒艮(dugong)仍存,展現自然正成(Nature Positive)理念的實踐。學校並與環境省合作推動「地域循環共生圈」與脫碳行動,並於2022年發布「碳中和宣言」,2023年起三校區採用再生能源。 此外,2019年,提出「佛教SDGs」,以佛教精神促進人類意識轉變,與尤努斯博士合作設立「社會企業研究中心」,推廣以眾生利益為核心的經濟模式。學生響應尤努斯理念,創立「MEAT UP」店舖、「咖啡樹林」共融咖啡館與「穿著皮鞋的貓」擦鞋店,展現以實踐回應社會議題的精神。校方推動「共創HUB京都」,與金融與企業界共建創新樞紐,培養能自我更新、解決社會問題的青年。
大學校園 東京大學木村清孝名譽教授 —以AI契入佛法智慧 開創共生共榮新時代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木村清孝於今(4)日出席第七屆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主題演講表示,AI與佛教的結合,是極具意義且值得深思的主題。面對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人類更應思考如何讓人工智慧(AI)與佛法智慧相輔相成,使科技不僅是理性工具,更成為引導善念與慈悲的力量。他讚歎論壇以「AI與佛教教育」為主題,具有前瞻與深遠的意義。 木村教授分享,他與佛光山的因緣可追溯至三十年前。當年初次與星雲大師會面時,即深受其人格魅力與遠見所感動。他說,星雲大師是一位高瞻遠矚、具包容力與行動力的高僧,說話簡潔而中肯,說法讓人容易理解。」大師對佛教現代化的願景與推動力,讓他至今難以忘懷,「如今雖大師已圓寂,但我依然感覺他就在眼前,這份精神與力量一直延續至今。」 他進一步表示,看到佛光山門下僧俗二眾弟子秉持信仰、持續弘法與教育事業,讓他深受感動。「星雲大師的願力與佛光山的教育理念,讓佛教在現代社會中展現出與時俱進的力量。」 談及當代社會的挑戰,木村教授指出,現今世界正面臨戰爭與政爭的蔓延,權力、經濟與辯論的力量往往凌駕於良知與常識之上,使得人心冷漠、情感淡薄。「在這樣的現實中,我們更應該思考——般若智慧與開悟是否仍能實現?而我們該如何守護這份覺醒的力量?」 他認為,佛教徒應以自覺與行動面對現實,「要如實地看見世間,持續學習佛道,對不確定的事虛心請益善知識,採取適當行為,並懷抱不放棄、不退卻的決心。」
大學校園 2025第7屆大學校長論壇佛光大學盛大開幕
「佛光山第七屆大學校長論壇」今(4)日於佛光大學盛大登場,以「佛學教育與永續發展」為主題,邀集來自16個國家與地區、52所大學及學術單位的共137位貴賓齊聚佛光大學,共同探討佛教教育在當代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論壇為期4日,前兩天於佛光大學舉行,後兩天則移師南華大學與佛光山,透過對話交流凝聚共識,推動佛教高等教育的永續發展。 自佛光山開創以來,「以教育培養人才」向為星雲大師所秉持的方向。經過長久的耕耘與努力,「百萬人興學」的心願終得實現。2011年,國際性的五校一體「佛光山系統大學」肇建,樹立了教育奇蹟的高教典範。同時,大師更將其對大學教育的理想昇華至跨國、跨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宏願,進一步擘劃集合海內外大學校長與學者先進參與的交流平台,以作為推展下一階段教育桃花源的開端,「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於焉誕生。
大學校園 嘉大音樂系擴大招生 新增「音樂劇演唱」與「木笛」主修打造多元音樂人才
嘉義大學音樂學系為雲嘉地區首屈一指、唯一設有音樂系的綜合大學,自115學年度起正式擴大招生,「特殊選才」名額提升至14名!今(114)年12月13日登場的「特殊選才招生面試」,除了原有的樂器主修組別,更首度新增「音樂劇演唱」與「木笛」主修,為學生開啟從古典到音樂劇、從傳統到現代的多元學習舞台。 為呼應時代潮流,嘉大音樂系同步推出全新「音樂產業應用模組化課程」,融合表演藝術、科技創意與產業實務,致力培育兼具創造力與職場競爭力的新世代音樂人。 嘉大音樂系長年深耕南臺灣音樂教育,擁有「管弦樂團」、「管樂團」、「合唱團」、「爵士樂團」及「音樂劇團」五大專業演出團隊,提供學生多元舞台與跨域學習資源。課程以三大核心模組為主軸:「音樂演奏模組」(專業必修)、「音樂教育模組」及「音樂產業應用模組」。其中「音樂產業應用模組」整合音樂劇、爵士與流行音樂,開設「流行樂團」、「爵士樂團」、「即興演奏」、「爵士鼓」、「爵士鋼琴」、「導演實務」、「錄音工程」、「電腦音樂輔助教學」等創新課程,讓學生能從校園直通音樂職場,實現夢想與專業並進。 嘉大「爵士樂團」在美籍教授 Nick Javier 帶領下,多次登上「臺中爵士音樂節」舞台,展現國際級演出實力。師資陣容堅強,包含薩克斯風劉騰文教授、鋼琴林亮宇老師、鼓手陳勇成老師等,並共同指導「流行樂團」課程,成為學生通往專業樂壇的最佳起點。 報考嘉大音樂系 四大入學管道: 1. 特殊選才(114年12月13日面試):免術科大考,繳交自傳或履歷及成績單並面試。 2. 音樂系A組(申請入學):需參加音樂術科大考。 3. 音樂系B組(申請入學)-免術科大考,115年5月18日面試。 4. 分發入學。 嘉大音樂系誠摯邀請懷抱音樂夢想的你,勇敢踏上專業舞台,開創屬於自己的音樂未來! 完整招生資訊:https://admissions.ncyu.edu.tw/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實踐身心靈健康基地 運動選手展現亮眼成績
南華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該系大一生楊朝貴與教練江富朋,日前代表南華大學參加「114年度全國南部區域性軟式網球第三次對抗賽」榮獲大學社會組第二名;楊朝貴於10月18日至23日代表嘉義縣出賽114年全國運動會,榮獲男子組軟式網球團體賽第三名,不僅為嘉義縣爭光,亦充分展現南華學子兼具專業訓練與心理穩定的優異表現,全校師生也為之喝采。
大學校園 中華大學外籍新生入學說明會 國際學園活動熱烈
中華大學熱烈歡迎來自越南與印尼共528位國際專修部新生,創下歷年新高。新生說明會活動不僅協助國際學生熟悉校園環境與生活資源,更透過文化演出與法規宣導,展現中華大學對學生全方位照顧的用心與承諾。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護理系國考再創佳績!
亞洲大學護理學系在今年第2次護理師考試中,有127位應屆畢業生報考,120位過關,整體通過率高達94.5%,大幅超越全國平均57.9%,其中,王蔚溱同學更以優異成績登上國考百名榜,充分展現該系在護理專業教育與考照輔導上的卓越成果。
大學校園 我們在辦大學|佛光人文為本 三好AI高教新典範
面對AI浪潮I與人文社科從來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的力量。」佛光大學校長趙涵㨗以科技專長背景指出,當前高教環境正面臨AI與少子化的雙重挑戰,佛光大學以人文社科為根基,更要結合科技能量,打造全方位AI教育環境,引領師生具備AI思維與應用能力,開創人才培育的新方向。 佛光大學以「三好精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精神融入AI科技應用,推動「智慧學習、智慧服務、智慧治理」三大面向對人文社會學科的衝擊,佛光大學將挑戰化為契機,以「三好AI校園」為理念,推動智慧教育轉型,致力培育兼具AI素養、國際視野與跨域創新能力的全方位人才,為學子奠定面向未來的堅實基礎。 「A,讓科技回歸教育的本質,提升教學品質與行政效率的同時,更深化大學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 在智慧校園建設上,佛大積極與產業攜手合作。日前與愛比科技合作導入多語言翻譯系統,打造國際化學習基地;而系統上正在為學生打造「AI學伴」系統,未來將提供學生選課建議、學務行政及生活關懷,讓AI成為學習旅程中的貼心助力。佛大與思科合作的AI整合平台,未來將能自動化管理人流、車流,並透過AI辨識猴群行為模式,同時也能保障師生安全。未來學校也將與微軟合作,引進生成式AI於教學與行政系統,打造高效、智慧且具人文溫度的校園環境。 佛大整合原有六個學院,成立「應用科技與設計學院」、「人文暨社會科學學院」、「健康樂活暨管理學院」與「佛教學院」四大學院,促進跨領域整合與資源共享。在教學創新上,推動「16 2」學習模式,培養學生考取AI及數位相關證照,首批學生考照通過率高達八成,展現學生跨域整合與實踐能力。 佛光以人文為本、擁抱科技。校長趙涵㨗表示,佛光大學將持續推動「三好AI校園」願景,培育兼具專業能力、永續素養與國際視野的新世代人才,讓每一位佛光學子都能在實踐三好品格的同時,發揮自身光芒,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USR跨域創新 以AR繪本與三好兒歌啟發幼兒創意
南華大學為展現大學社會責任(USR)在偏鄉教育的深耕成果,於10月31日在無盡藏圖書館舉辦「USR雲水書車趴趴走成果展示區啟用暨三好兒歌創作比賽頒獎典禮」。活動匯聚校內外教育夥伴、師生與社區代表,共同見證「雲水書車趴趴走-提升孩童多元感官學習」計畫的成果與影響力。典禮除宣告展示區常設展正式啟用,也表揚以音樂傳遞善與美的「三好兒歌」創作者,象徵知識傳播與品格教育融合的新里程碑。
大學校園 佛光大學「三好AI創新應用競賽」登場 最高獎金5萬元
由佛光大學主辦的「三好AI創新應用競賽」正式登場!本競賽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精神為核心,結合「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四給理念,邀請全國各界以人工智慧為橋樑,推動教育、人文與社會的創新應用,展現科技向善的力量。
大學校園 嘉大翻轉校園空間 打造以學生為核心的活動新場域
嘉義大學持續致力於優化校園學習與生活環境,蘭潭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前廣場施作工程,預計在今年12月完工啟用。此次改造徹底翻轉既有設計,注入以「學生為主軸」的核心理念,打造一處兼具美學、實用與人文溫度的開放式空間,為校園注入嶄新活力。 林翰謙校長表示,學校致力於打造一個「有溫度的品牌嘉大」,讓所有教職員工生都能滿懷「嘉大感」。這次活動中心廣場的改造,不僅是硬體設施的升級,更是創造「嘉大新文化」的具體行動。嘉大希望提供一個以學生為主角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這裡自由交流、激發創意及連結情感,真正感受到「嘉大心」的溫暖。 本次工程移除了老舊鋪面及部分障礙物,並重新規劃動線,增加休憩座椅及大型螢幕作為社團活動與宣傳之用。新的設計大幅提升了空間的穿透性與彈性,不僅適合學生日常休憩與討論課業,更是社團成果發表、小型音樂會及創意市集等多元活動的絕佳場域。 蘭潭校區活動中心廣場嶄新落成後,不僅是校園景觀的美化,更是嘉大實踐「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堅定承諾。期待此一空間能充分激發學生活力,凝聚師生情感,為嘉大邁向下一個里程奠定更穩固的基石。
大學校園 展現永續力!華大「SDGs永續山河展覽」串聯藝術與社區共創永續願景
中華大學隆重舉辦「SDGs永續山河展覽—新埔文化與茶花永續的藝術共伴」開幕典禮,活動由中華大學與台灣創價學會共同主辦,並邀請舒喜巷工作室及多位藝術家參與展出,展現校方在永續發展目標(SDGs)上的深耕與創新實踐。典禮現場貴賓雲集,包含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台灣創價學會婦人部企劃長兼創價美術館館長呂慧甄、舒喜巷工作室創辦人黃飛霖等人,共同見證永續教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