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捷報連連! 長榮大學角川動漫學程 國內外動漫比賽連獲三獎
長榮大學角川3 1 3DCG動漫學程學生參加校外動漫設計比賽屢獲佳績,捷報連連。大四數位媒體設計學系學生蔡怡婷參加「第二屆台日學生原創漫畫大賽」(https://www.comic-illustcon.com/)以動漫作品「獵」勇奪插畫大專組佳作。大三資訊管理學系學生江芬妮的角色設計「中山北路婚紗商圈露比」和數位內容設計學系汪家瑜的作品「桐桐」參加「第四屆全國虛擬網紅設計大賽_商圈篇」(https://www.taiwanvtuber.org/2021vtubercontest)分別獲得唯一現金賞和禮包賞兩項獎項。
大學校園 國立聯合大學與新北市技高跨域簽訂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
國立聯合大學於元月26日(三)在該校與新北市7所技術型高中簽訂技術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及培養國際技職人才。在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推動之下,國立聯合大學與新北市7所技術型高中:三重商工、泰山高中、淡水商工、新北高工、瑞芳高工、樟樹實中及鶯歌工商等校鏈結,共同培養新世代產業人才。本次雙方合作內容包含互相支援圖書、學校場地及學生社團交流活動之外,聯合大學還提供新北市技高學生大學預修課程及甄選入學時優先錄取本市合作學校推薦的優秀畢業生,另外針對新北市去年首創專屬技術型高中的雙聯學制的學生,未來聯合大學將提供擇優錄取就讀聯合大學雙聯學位之鼓勵措施。 聯合大學李偉賢校長表示,非常高興能跟新北市技術型高中合作,尤其是近年強烈的感受到新北市對於技職教育的願景規劃,期待未來能共同創造國際視野。因應國際化,聯合大學力推雙聯學制、國際交流,營造校園國際化環境,讓該校學生在台灣也能有多元文化的刺激與討論。例如:課程融合全球議題、增加國際學生、開設全英語學程,培育學生具備跨文化認知之理解力等工作之推動,近期與美國Nebraska University與Maharish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兩校合作規劃3 1、2 2、遠距等雙聯學制等。
大學校園 國立聯合大學與北臺中區域高級中等學校攜手推動技術人才培育合作備忘錄
國立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聯大)與北臺中區域高級中等學校攜手推動技術人才培育,於本(110)年12月21日(二)下午4時在該校第二(八甲)校區圖書館第一會議室簽署合作備忘錄,由聯大李偉賢校長、臺中市立大甲高級中等學校蕭建華校長、臺中市立大甲工業高級中等學校簡慶郎校長、臺中市立神岡工業高級中等學校李世程校長、臺中市私立致用高級中學陳添旺校長代表各校簽署合作備忘錄,並邀請甲安埔廠協會王聰智常務理事見證。當日貴賓有各校觀禮師長和甲安埔廠協白翼誌理事等貴賓。 為配合教育部促進大專校院與校外學習型組織之教育夥伴關係實施方案,建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之政策,藉由聯合、結盟之夥伴方式,互相提供教學研究、場地設施及相關行政支援事項,聯大秉持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之理念,透過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策略,提供聯大師資及學校資源,鏈結臺中市立大甲高級中等學校、臺中市立大甲工業高級中等學校、臺中市立神岡工業高級中等學校、臺中市私立致用高級中學等區域合作學校培養新世代產業人才,訂定合作備忘錄,以為合作之依據,以創互利多贏的契機。
大學校園 聯合大學資管系續創佳績:連續17年榮獲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大獎
由經濟部、教育部及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所主辦之「第26屆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於11月5日進行總決賽,全國逾百所大專校院約360隊,以及亞太地區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緬甸、澳門及中國大陸等8個經濟體19支參賽隊伍。InnoServe是國內最大規模的資訊及創新競賽,從校內選拔到決賽得獎,競爭激烈。聯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以下簡稱聯大資管)專題共入圍8項決賽,獲得1個分項第一名、2個分項第三名、及2個分項佳作,聯大資管已連續17年在此國內最大規模資訊競賽中展現優異的創新資訊應用成果。
大學校園 「老戲院 新舞台」多元呈現,南華大學民音系跨界融合深獲好評
位於嘉義縣大林鎮的「萬國戲院」是台灣6、70年代著名戲院之一,同時也是在地第一座歷史建築,近年來經由文史工作者重新整理後,成為大林鎮重要藝文活動的駐點。去(110)年受文化部補助「110年文化部推動地方影視音發展計畫」,由嘉義縣政府指導,嘉義縣文化觀光局主辦的「老戲院‧新舞台」系列活動,展開多元的藝術表演活動。在地的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也受邀演出四場不同的演出風格,精湛的表演獲得廣大迴響,吸引來自台北、彰化、台中等各地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觀賞,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反應熱烈,深獲好評。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文創系學用合一 總整課程成果發表秀實力
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於日前(1月5日)舉辦「107級總整課程成果發表會」,以「數位」、「宗教」、「創新」三類元素進行「數位虛擬實境與電子書」、「玉虛宮主題策展」、「創業行銷企劃與創意模型」,並結合系上的課程特色「數位出版營運、藝文活動專案及文創商品產銷」呈現三種不同的思維角度,更以玉虛宮的文化為底蘊,舉辦宗教暨學術交流之文化展覽活動,展現大四畢業班四年來的學習成果。
大學校園 福虎添藝展新猷 視計如春創佳績,南華大學視設系春納迎新年
南華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為了迎接新的福虎年,並延續優良的傳統文化精神,特別於1月12日下午在系館舉辦一年一度的「迎春納福」活動,由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兼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主任葉宗和教授帶領該系師生,共同揮毫迎接新的一年,也為濕冷、陰霾的天氣貫注一股熱鬧的暖流。春納活動當天,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與林辰璋副校長一如往例,特別撥冗出席,祝賀視設系這個喜慶的日子。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民音系系友翁鈺鈞力拼「超級紅人榜」衛冕成功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系友翁鈺鈞,參加三立電視台「超級紅人榜」歌唱選秀節目,歷經長期的過關斬將,勇闖20關比賽,精湛的歌藝及表演受到肯定,並於日前(1月9日)通過最終考驗,衛冕成功,獲得三立電視台頒發十萬元獎金!不僅讓民音系師生與有榮焉,更可謂為南華之光。
大學校園 「江麗雲油畫展」層層堆疊的藝術美感,於南華大學三好廳展出至1月17日
南華大學「2022藝術季」首場展覽特別邀請擅長油畫的雲林縣濁水溪書畫學會前理事長、現任榮星環境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江麗雲女士策展,於中道樓三好廳展出37幅經典畫作,並於1月11日舉行開幕茶會,該展覽將展出至1月17日,歡迎對藝術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關懷偏鄉 推動環境科普青銀少共學
南華大學透過科技部科學志工南區計畫之補助,本學期持續推動「環境科普青銀少共進行動計畫」,引入在地、自然資源、環境永續之概念,招募志工。活動由南華大學河川保育隊及Young Green環境志工隊發起,希望結合當地的社區、國中小,引入在地、自然資源、環境永續之概念,透過環境科普的方式介紹環境科學、水質科學與資源循環的目的,達到青銀少共學行動的目的。
大學校園 古坑麻園村歲末送舊迎新 與南華師生攜手舉辦「麻園平安節」
109年底由南華大學師生與雲林縣古坑鄉麻園村民舉辧了首屆「冬。聚。至中洲--啾恁逗陣出來散步」點燈活動後,受到社區民眾廣大迴響。110年底該社區民眾再度邀集南華師生共同協力,於110年12月24至26日擴大規模舉辦為期三天的「麻園平安節」,以點亮庄內主題燈飾、二手市集、運動舞會與學生設計作品展等活動,希望在此歲末年終之際,送舊迎新並為眾生祈福。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高科大俞克維 耕耘海事育才無數
「只有跑船的才懂船,只有懂船的才能管船。」以一句話為海事職涯發展劃下終極目標,從事海事教育長達30年,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兪克維認為,沒有人會把一艘造價十數億元的船交給不懂船的人管理,所以,在海事領域中,每一位專業經理人都必須從基礎船員做起,憑藉專業與經驗,努力爬升至職涯高峰,「這個產業,沒有所謂的空降部隊,即使你是王永慶的兒子也一樣。」 轉彎走進海事教育 從小在屏東楓港海邊長大,海,對兪克維來說,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而來自教育世家,教育工作也是一份耳濡目染的使命。曾經,兪克維將教育工作設定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唯一目標,然而,熱愛電學的他,一度駛離了航道,跑去五專念了電子,畢業後,又拐進基隆海洋大學轉念航海,從臺灣尾駛向臺灣頭,與教育工作看似漸行漸遙遠,卻與海洋逐漸孕育出微妙的連結。 「改念航海完全是誤打誤撞。」兪克維說,從誤會開始,但在海洋大學裡,他看見了海洋的多元與豐富,「學校包含不同樣態的海洋學科領域,除了航海系,還有養殖系、食品系,甚至航管系,從多樣的類科,一窺大海多元、有趣又專業的內涵。」這樣的發現,讓他決定投身海洋領域。 兪克維的第二個發現,則促使他走向海事教育。「每個行業,都有其特殊的發展性,只要你願意堅持下去,就能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他指出,臺灣整體經濟有90%以上必須倚靠海運運輸,但臺灣每年僅有1,100名航海輪機生從學校畢業,少數關鍵地位不言可喻;然而,由於海上工作辛苦,畢業後願意真正投入海運領域的不到200名,20年後仍依然堅持海事工作者更不及20位,但他們早已於各大航運企業任高階職位。 因此,當企業尋求接班時,可以找誰擔負起營運管理之責呢?答案仍然是:只有跑過船的才懂船。「只要付出努力與堅持,就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這是我願意留在海洋領域,也願意讓我的學生留在海洋領域發展的主要原因。」 俞克維(中)對於海事教育仍然有夢,希望有更多學生畢業後仍在海事領域耕耘。 融合電機電子與航海 取得海洋大學航運技術研究所碩士,以及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兪克維的所學經歷橫跨電子、電機與航海,他將三者融合,應用於海事教育,30年來,歷經海洋大學、海事專科學校、海洋技術學院、海洋科技大學及澎湖科技大學,一路從助教做到副校長,海洋二字,已經深深寫進他的血液中。 寫進血液裡的,還有來自父親傳承的特質,堅持。這份特質,讓兪克維能夠熬過海上的漫漫歲月,也能夠完成陸上的教育使命。 「父親認為,教育是一種堅持,是良心的堅持,更是對教育理念實踐的堅持。」他指出,26年前,臺灣海事技職教育中,仍缺乏一艘可以將海事教育實踐與延伸的實習船,而當時擔任澎湖海事學校校長的父親俞朝慶先生,便與多位海事學校校長合作,不斷努力向政府爭取,最後終於排除萬難,打造出全臺第一艘實習船「育英二號」。 延續父親使命 打造實習船 26年後的今天,兪克維起而延續父親所懷抱的教育使命,持續為打造新的育英號四處奔走,而這一奔走就是10年。10年來,每一任教育部長上任後,兪克維總是不遠千里前往拜訪、簡報,就是希望能有足夠預算,重新打造實習船,使海事教育的實習任務不中斷。 漫長的遊說與等待,就像航行在孤獨的海面;而堅持不放棄,是因為父與子都看到了教育現場與未來的需求,「如果一件事,對於未來的教育發展會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那麼無論有多難,都值得我們去努力。」 身為第一位獲得師鐸獎肯定的海事教育者,56歲的兪克維,對於海事教育仍然有夢,他希望當退休的日子來到時,在退休餐會上,可以看見畢業後仍在海事領域耕耘的每一位學生,「但是,只有經理級以上的學生,可以上來讓我摸頭。」他笑著生動描繪著,「我相信,到那時,我會摸到長榮、陽明、萬海經理的頭,他們一定是我的學生。」因為他們和兪克維一樣,曾經努力走過海上艱辛歲月,以專業證明自我價值,他們的堅持,值得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