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愛的學習天堂 醒吾科大榮獲友善校園獎
「我以前每週至少打一次架,也不知道為什麼,只要不爽就會與同學幹架,但轉學到醒吾後幾乎沒有打過架,因這裏很溫暖......」,18歲的小溫(化名)陪伴來賓逛校園時,說出內心話。小溫的真摯感受是醒吾科技大學全校師生共同努力,打造出適性揚才學習天堂,榮獲北二區109年度友善校園獎。 壯碩圓潤的小溫有學習障礙,情緒控管不佳,只要稍不順意,整個人就像火山爆發般使用暴力,跟同學打架成了學習的日常,也成了他原本就讀學校的頭痛人物,學業幾乎中斷。直到家人得知醒吾科大有最完善資源教室,將小溫轉至醒吾就讀後,在學務處愛的教育耐心輔導下,原本性情暴戾的小溫搖身一變為胖胖小天使,還可以幫資源教室訪客帶路。 不只小溫獲得重生,有學習障礙的商業設計系大四學生江適妤,經醒吾科大學務處諮商輔導中心主任林靜如耐心輔導,透過桌遊等團體活動激發其學習潛能,不但細心畫出黃昏時的101大樓美景,還可以熱心協助其他特教生,未來也想從事繪畫教育工作。林靜如主任也因全心投入友善校園工作,獲遴選為北二區傑出學輔主管。 林靜如說,醒吾科大與其他學校最大不同是全校資源的整合,只要發現學生有需要特別輔導,學務處一聲號召之下,各處室院系資源全部一起協助推動,學生在完整資源輔導下,自然能感受校園友善氛圍,包括原本不愛說話的大三旅運系同學小魚(化名),現在也可以擔任輔導特教生小幫手。 醒吾科大副校長兼學務長陳寶億,特別在行政主管會議宣布獲獎好消息。他表示,除了林靜如主任獲選為傑出學輔主管,學務處諮商輔導中心諮商心理師陳筱婷,推動「親親我的土地:創造低碳生活圈」等活動,帶領學生從食、衣、住、行及育樂五面向,體驗生態環境與人的互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人境共存的反思,績效卓著獲選為北二區109年度友善校園傑出輔導人員獎。  醒吾科大有700多位外籍生,陳寶億強調,醒吾科大能獲教育部評選為北二區友善校園大專校院卓越學校,靠的就是全校師生共同的努力,包括舉辦創校55週年校慶系列活動,各社團舉辦的藝文展演活動,打造出多元與包容的友善校園,國際生展演活動及校慶園遊會,經由境外學生展現各國之文化與特色美食,更增進與本地生之互動與交流,促進校園和諧發展。 陳寶億指出,醒吾科大不只是學生學習的天堂,也要把友善校園運動推廣至鄰近社區,將於11月21日(週六)下午在林口運動公園舉辦「心的林口、愛在飛揚」社區日園遊會,透過學校規劃系列公益活動,一併推廣身心健康衛教資訊,善盡優質大學社會責任,歡迎林口地區住戶踴躍參加。
大學校園 喝出稻香咖啡 冠軍創意飲品味道太絕妙了
流傳千古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提醒世人飽餐時莫忘農民辛苦血汗種稻。醒吾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一年級胡欣霈,27日在第四屆國際青年創意美學競賽創意飲品咖啡動態組,融合稻香與咖啡香,自創配方調製「粒粒皆辛苦」,喝出稻香咖啡勇奪冠軍。 醒吾科大觀光休閒系是全國大專院校中歷史最悠久的觀光科系,已培育無數的觀光產業人才,日前分別參與第十四屆美國密西根國際精英盃及第四屆國際青年創意美學競賽,一舉囊括8金5銀2銅,成果豐碩創歷年最佳成績,其中胡欣霈個人拿下3金2銀,收獲最豐富。 胡欣霈為了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每天苦練三、四個小時。指導老師觀光休閒系助理教授王建華表示,胡欣霈來自大興高中,雖才一年級已立定志向要考取國際咖啡品評師,每天苦練不嫌累,她的創意飲品「粒粒皆辛苦」現場飄出稻香,融入香醇咖啡與濃郁豆香,絕妙好味道贏得評審一致讚賞。 大四學長謝佑辰也沒漏氣,勇奪美國密西根國際精英盃光碟組花式調酒組及創意飲調花式調酒雙料冠軍。花式調酒講究華麗動作,謝佑辰就讀永平工商時就熱愛舞台上主演花式調酒,這次參賽作品「女巫的魔豆」,以奶香濃厚的義大利女巫奶酒作為基底,讓比賽調酒的酒精感不會那麼強烈。 謝佑辰說,要拿花式調酒冠軍沒有捷徑,除了苦練還是苦練。他從基本三拋到熟練各式華麗動作,參賽時加上調酒創意,調和古早味紅茶的香味和烤花生糖漿的風味,結合成獨特的香味讓人著迷,喝下口就能感覺在嘴裡四溢酒香,才能贏得評審肯定,未來他將朝教育工作方向努力。 同樣勇奪美國密西根國際精英盃光碟組傳統調酒及創意調飲傳統調酒雙料冠軍的何正皓,臺北育達畢業才升上大一,初生之犢不畏虎,懂得運用台灣特有的麵茶粉,把小時候香氣濃郁的回憶,加入了濃郁義美豆漿,襯托出奶酒獨特的風味,再搭配少許烤花生糖漿,如此烤花生的風味參賽的這杯調酒有了新生命,也贏得評審的青睞。 在美國密西根國際精英盃激烈比賽中,獲得光碟組傳統調酒亞軍的大四黃俐甄是第一次參加國際賽,穀保家商畢業後大一至大三為了打工曾中斷練習,這次重捨信心不斷練習總算有所獲;同樣首次參加國際賽的大一張芅譁,臺北育達畢業後就設定目標努力學習雕花,終於在飲品3D立體雕花獲得季軍。 醒吾科大觀光休閒系主任楊文仁表示,因應產業發展趨勢與需求,觀光系跳脫以往教學模式,以活潑、多元問題導向,例如PBL微學分、課程實作等教育方式,開啟智慧旅遊等跨域創新課程,積極培養跨域創新人才,協助學生具備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學能,這次參與兩項國際賽成果豐碩,就是學生在「玩中學」與「學中玩」的最佳學習成果。
大學校園 【最HOT教授】世新行管葉一璋 用廉政教育消弭貪腐
要接受金錢利誘,還是聽從內心道德的聲音?這種對貪婪的糾葛,常常是人性的兩難。試想一下,如果今天你走在路上,發現地上剛好有一個信封袋,打開一看,裡面有6張新臺幣1000元,這時你會選擇把錢交給警察局,還是放進自己的口袋? 長年推動廉政治理與廉潔教育的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葉一璋,同時也是臺灣透明組織執行長,最喜歡引用這個國際透明組織專家常援引的案例了。經過實驗結果發現,真正能做到拾金不昧的人大約只有三分之一;另外17%的人會立刻把錢放入口袋,還有一半的人則會陷入天人交戰,又想把錢放入口袋,又擔心失主可能急需這筆錢。 長年推動廉政治理與廉潔教育的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葉一璋認為,分數成績可以量化,品德與廉潔的特質則需要慢慢培養。 陽光與透明的效應 但人性的弱點若被攤在陽光下,實驗結果就會不同了。如果這時旁邊剛好有一臺攝影機拍下你的一舉一動,或是剛好有人路過,75%的人會把錢交到警察局,「也就是當陽光或者透明程度只要照到30%,其中那五成原先兩難且不知所措的人,當下會立即做出正確的決策。」葉一璋說明「陽光」與「透明」在廉政與品德教育推動上所扮演的效應。 利益薰心並不只限於一般民眾,政府機關中的貪汙與腐敗問題更嚴重,常因牽涉龐大的利益,成為貪腐滋生的溫床。因此我國在104年將「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納入國內法,並在推動此政策之前,委託葉一璋教授進行一系列的廉政研究。 量化廉政評鑑 以獎勵代替懲罰 當時由葉一璋領導的團隊針對行政機關開發共通性的評鑑工具,設立行政機關廉政評鑑效標,初期挑選移民署與農委會林務局來試行。成效良好後再擴大辦理至6個中央政府機關以及4個地方政府,最後依據一千多個政府機關單位所收集的資料建立量化指標數據填報系統,讓原先飄渺無法捉摸的「廉政評鑑」能夠有量化的指標與數據,並在107年出版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國家報告。 葉一璋針對公務機關所做的廉政評鑑,獲得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國際審查評審委員的一致讚賞,並鼓勵將「評鑑」轉為「獎勵」機制,「因此我們在107年之後推動晶質獎,鼓勵政府公務機關在施政上能夠廉潔透明。」 葉一璋認為,表揚機關的廉政績效,以獎勵代替懲罰,可以讓政府機關建立更好的廉潔形象。對於行政或立法機關可能發生的貪腐,則可以從法規與制度面來解決,讓一切不能言說的秘密都攤在陽光下,就能減少貪腐的發生。 廉政教育讓貪腐消失 臺灣透明組織歷年對民眾所做的公務人員清廉程度印象調查報告中就發現,早年民眾對於稅務人員、監理機關、殯葬以及水利河川砂石等公務人員的清廉評分很低,近年大力推動廉政教育後,民眾的印象已大幅提昇改善。網路與科技也改善了制度流程,讓關說施壓大幅減少。 多年來,葉一璋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的老師都是「臺灣透明組織」的推動者,該組織極力倡議臺灣政府透明與社會廉潔,是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TI)在亞太地區最為活躍的分會成員。葉一璋認為,如今在世界各地發生的種種問題,追根究底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貪汙,臺灣自然也要與國際接軌,若要讓貪腐消失,就必須進行變革,「改變觀念,改變行為,改變認知,最重要的仍是要回歸到教育。」葉一璋說。 問題是廉政教育這門課還真的很不好教,「如果你在大學開一門課,叫做『品德與廉政教育』,沒有學生會來修。」很懂得大學生學習開關的葉一璋,則是用置入性行銷的方法,把誠信正直等觀念巧妙融入到課程之中。 例如在「生活講座」中請業師來聊聊健康、運動或網路沈迷等主題,同時教導學生企業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與企業用人準則,例如台積電用人標準是「品德第一,專業第二」,誠實與守信才是台積電的企業價值。 在葉一璋的心目中,分數成績可以量化,品德與廉潔的特質則需要慢慢培養。他建議或許能多設立獎勵學生培養品德的教育獎項,鼓勵學生多關心公共事務,獎勵調查揭祕,如果每個人都能多雞婆一點,多監督一點點,臺灣的公私部門必定能夠更加廉潔,更加陽光與透明。
大學校園 【學海計畫】學子築夢踏實,展現全球移動力
為提升青年的國際移動力,拓展國際視野,教育部自96年起推動學海計畫,鼓勵青年學子出國研修或至國外專業實習,歷年累計受惠學生人數已達3萬8,053名,獲補助學生前往國家多達84國。在國外期間,參與學海計畫的同學除了在專業領域進修、研習,勇敢追夢、成就夢想之外,也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深入體驗各國文化特色,同時將臺灣的人情味與文化傳遞給各國人民,每一位都是國民外交青年大使。 高雄科大林展瑜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林展瑜透過107年「學海飛颺計畫」的補助,前往日本長崎大學研修水產學,過程中進入研究室認識海洋生物身體構造,有機會搭乘學校實驗船至沖繩採樣各種海洋生物,除開拓本身的國際視野外,更紮實專業知能。 林展瑜(圖右2)搭乘學校的船(長崎丸)到沖繩採集樣品。 中山大學李宛俞 「學海惜珠獎助計畫」的代表國立中山大學李宛俞,選擇赴德國巴登符騰堡大學交換研修1學期。除了一圓兒時夢想外,最大的收穫是學會「勇敢踏出舒適圈」。此次經歷讓她見識到世界的廣闊,並設下日後勇於踏足世界,走出不同人生的目標。 東海大學吳家豪 東海大學吳家豪透過「學海築夢計畫」赴義大利工業產品設計公司(Brantabee),該機構為義大利新創小型工作室。吳家豪表示,義大利的新創工作室雖然規模不大,但毫不吝鼓勵員工多方嘗試並學習各種新科技及新技術。實習期間與同事互相切磋學習,並大量接觸來自歐陸各國及美洲的大型展覽,紮實專業知能,讓他於返臺後更瞭解自己的未來規劃,是一段非常難得的寶貴經歷。 逢甲大學李文淵 另外,逢甲大學李文淵則是透過「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赴新加坡歐華全球物流公司(AWOT)實習。在實際融入新加坡當地生活後,更加體認到在學校所學及公司實際操作的差異。東南亞各國發展蓬勃迅速,應多加認識我們的鄰近國家,才能在東南亞市場中發揮影響力。 「全球移動力」是未來人才的首要關鍵能力,「學海計畫」藉由大專校院進行國際合作,協助我國學子於在學期間進行教育、文化交流,並及早體驗職場,與專業接軌,讓學子得以在生涯探索的歷程中,更深入認識自我。
大學校園 【109通識教師獎】大專傑出教師 4人獲表彰
「第9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獲獎人名單已出爐,包括: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張立鴻助理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郭欣茹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焦傳金教授、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楊佩玲助理教授等四位教師,得獎人將獲頒獎狀、獎座及獎金新臺幣30萬元,以肯定與表揚他們在通識教育的貢獻。頒獎典禮暨座談會將訂於10月30日在教育部本部5樓大禮堂舉行。 為鼓勵大專校院優秀教師投入通識教育,教育部特訂定「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遴選及獎勵要點」,公開辦理選拔,迄今已邁入第9屆,經由嚴謹公正的初審、複審及決審遴選機制,自44校63位參選教師中評選出4位得獎教師。 四師四風采 本屆4位獲獎教師各有其獨到的教學特色,郭欣茹副教授透過文學教育讓學生從思辨過程中暸解自己、與己身相繫的他者及世界,以研究學理聯結醫學與文學教學現場,優化醫療人文教學實踐。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郭欣茹副教授。 張立鴻助理教授以自己的心理學專業為工具,透過諸多日常實驗、設計體驗,引導學生將知識連結至生活經驗,貫徹通識教育在基礎教育上的意義。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張立鴻助理教授。 焦傳金教授的課程特色之一,在於結合時事話題,例如食安議題與新冠肺炎等,透過貼近生活議題的討論,讓學生掌握生命科技與科學知識的發展,增進對生命科學內涵的認識與了解。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焦傳金教授。 楊佩玲助理教授利用多元教材以及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打破學生原本對英文學習的刻板印象,為學生量身打造課程、教學環境,讓人感受到老師的熱情與用心。 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楊佩玲助理教授。 通識教師最高榮譽 為落實「通識教育為大學教育基礎」的理念,使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均衡發展並能有效連結,以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及培養核心能力,教育部於96年創辦此獎項,建立獎勵機制,期使長期默默努力耕耘的通識教師,因教學表現傑出而同樣能得到肯定及鼓舞,並激勵其他優秀的教師願意投入通識教學。 教育部的「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是授予教師個人教學獎勵的最高榮譽,具有高度的指標性意義,希望藉由標舉典範,持續引領各大專校院對通識教育發展的重視,願意投注資源在校內推動通識課程教學相關革新措施,為學生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同時,得獎教師也將應邀至各校進行通識教育課程活動推廣,使通識教育理念可獲得更多教師的認同與支持,凝聚向心力,為提升教學品質及成效而共同努力。
大學校園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宣傳會 炸翻醒吾科大
外貌酷似年輕金城武的陳昊森,今(30)日與邵奕玫(米米)共同出席母校醒吾科技大學《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宣傳會,吸引全場爆滿同學分享上映喜悅。導演柳廣輝與監製暨編劇瞿友寧現場透露,會挑選上昊森與米米擔綱演出,主要是兩人在試鏡時,真誠的表達了內心故事,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別人,期待這部片能感動更多觀眾,即時關懷你身邊的人。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1988年剛解嚴的社會環境為背景,描述三位高中生的純真戀情及曖昧糾葛情愫,影片不只深入探討同志議題,更廣泛的詮釋家庭親情、同學友情及剛解嚴時代的深層社會面向。瞿友寧開場白就宣布令人振奮消息,這部片口碑場已締造國片最高紀錄,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有說不完的內心話想與身旁的人分享。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片中三位主角張家漢(陳昊森)、王柏德Birdy(曾敬驊)及吳若非班班(邵奕玫)扣人心弦情感,已在全國各大專院校及高中職校園成了熱門討論話題,其中陳昊森與邵奕玫分別就讀醒吾科大流行藝術學院表演藝術系四年級及一年級,加上全校共42位同學一起參與演出,更創下國片由同一所大學擔綱兩主角及參演學生最多紀錄。 醒吾科大校長陳義文表示,陳昊森一到表演藝術系就讀,他就發現昊森不論是外型或表演天分,都是不可多得的演藝人才,而邵奕玫就讀南強工商表演藝術科時就就相當亮眼,選讀醒吾科大接受完整表演藝術訓練,更增加她參演機會,兩位同學在這部片中演出精湛,學校將包場力挺!  宣傳會中昊森與米米一開場,全場驚叫聲此起彼落,兩人回到母校也首次公開分享家庭成長背景內心話。昊森最感謝其姊姊陪伴他成長,他希望目前在法國讀書的姊姊能有機會看到這部片子,如果有下一次演出機會,他最想演片中神父角色;米米說出曾有過孤單童年,最感念已逝世的奶奶陪伴她成長,演完這部戲更感受即時關懷親人的重要性,不要成天只忙著看手機。 宣傳會中醒吾科大表演藝術系同學精心安排舞台劇,表演片中學校體罰及向神父告解橋段,搞笑演出全場爆笑聲不斷。瞿友寧現場邀請舞台劇中演出Birdy的表演藝術系四年級同學王文彬,兩人即興演出張家漢與Birdy最精彩的對手戲,只見瞿友寧一轉身一回頭,對著Birdy(王文彬)高聲吶喊,全場同學被眼前這幕「張家漢大叔」驚呆,因這一幕就是昊森在片中與敬驊最糾葛的內心戲。 宣傳會在醒吾科大摘星閣實驗劇場舉行,由表演藝術系方靜琦教授主持,流行藝術學院院長舒宗浩致詞表示,透過這部片正式上映,可以讓外界認識醒吾科大在流行藝術教育的多元化,只要有心往演藝圈發展的同學,都可以在醒吾科大找到學校打造好的舞台。 導演柳廣輝也分享這部片兩要角為何挑上昊森與米米,因他們兩人在試鏡時真誠的說出內心故事,真誠元素感動了自己,就可以感動別人,他物色人選不見得要很會唱歌或跳舞;監製暨編劇瞿友寧也勉勵同學,最重要的是不斷的充實內涵,像這部電影就是進入時光隧道,不只是探討同志議題,而是深一層的探討那個年代情感,甚至包括省籍情結等,他也期待未來能與醒吾科大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大學校園 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舉辦高中生「與客為友~客家文化體驗營」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於109年8月26日(三)至8月29日(六),舉辦為期四天的高中生「與客為友~客家文化體驗營」,引導參與學員深入了解客家文化、領會客家四大產業內涵及創新發展,過程中帶領學員們導覽本校校園及八甲茶園、參觀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所屬「台灣客家文化館」以及多處苗栗在地文化場所,包括客家粄仔工坊、嘉盛社區五文昌廟、湯氏宗祠、春田窯和苗栗市公所貓裏客家學苑,並透過粄食製作、藍染染布、茶席展演、手做拉坏陶器、觀賞客家電影等多元體驗活動,提升學員們對於客家文化的興趣。
大學校園 國立聯合大學文創系學生數位文創加值 農會月營收飆破10萬
本校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以下簡稱文創系)三年級陳巧蓉參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所舉辦的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於彰化縣竹塘鄉農會擔任數位行銷企劃人員,成績亮麗,開展「數位行銷」,讓農會團購月營業額突破10萬,彰視新聞等媒體爭相報導其利用一個半月時間運用其在聯大文創與數位行銷學系所學之、社群、社會行銷廣告露出、電子商務、以及客群經營的技能,協助農會團購活動、管理官網以及製作系列文創商品宣傳等等,提高彰化縣竹塘鄉農會曝光率、瀏覽人次與訂單,同時為自己留下一個難忘且充實的暑假。   陳巧蓉在設計上,為彰化縣竹塘鄉農會製作吉祥物米寶寶LINE貼圖,貼圖生動活潑且實用,考慮客群多為年齡層較高的長者,她將貼圖文案用語及視覺上調整為長者能夠時常應用的款式,同時也製作農會產品型錄,以她擅長的插畫風格勾勒出竹塘鄉農會農特產品,體驗期間竹塘鄉農會臉書粉專每篇貼文附圖也是由她所設計,協助竹塘鄉農會粉專貼文觸及率達到萬人,在行銷方面,她和同事及竹塘鄉農會員工協助下,共製作兩部以竹塘鄉農會農特產品為主軸的微電影,從腳本製作至實際拍攝及後製拍攝皆為她和另名學生共同完成,以置入式行銷手法結合劇情推廣農特產品-竹塘飄香米及竹塘米冰棒,而兩隻影片皆已於竹塘鄉農會youtube頻道上架 ,而為了促進竹塘鄉觀光人潮,她也規劃遊程設計,陳巧蓉製作了遊程海報及地圖,並將遊程地圖立體化,發揮她插畫能力將景點化為可愛生動畫面並製作成小立牌,增加遊程地圖趣味性,跳脫舊有平面單調地圖使人耳目一新。
大學校園 【政大財管】吳榮蓁戰勝聽力缺損 譜出生命樂章
目前就讀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的吳榮蓁是師長眼中認真上進的學生,重度聽力障礙從來都不是榮蓁努力前進的阻礙,反而是一股激勵她更積極進取的動力。 吳榮蓁同學利用課餘到資源教室閱讀會計師證照的函授課程。 靠毅力與訓練 對抗聽力退化 榮蓁在就讀幼稚園時經醫生診斷為先天性聽力退化,從那時起聽力訓練成為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10多年來靠著毅力且有目標地不斷練習,並反覆檢視訓練成果,經過長期的努力與練習,目前榮蓁在輔具的協助下,與人交談時,即使對方不特意放慢語速或放大音量,幾乎都可以正確接收到訊息,這樣的進步成果讓人十分驚訝,也更感佩她持續不斷的耐心與毅力。 不只是在聽力訓練上的努力,榮蓁在求學過程中也一樣認真學習,她謙虛表示自己真的很幸運,從小到大遇到的老師都樂意協助她,讓她在學校中能夠跟上課程進度,也在友善的學習環境中充分吸收學習知識,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識。 掌握職涯方向 為就業預作準備 以優異成績通過插大轉學考試進入政治大學就讀的榮蓁,五專就讀會計系,當時在面臨畢業之際,她仔細思索未來生涯發展之後,最後決定報考大學並延續專科所學,持續培養自己在會計財經領域的專長。 上了大學之後,她並未因此鬆懈,除了積極參與課業上學習,也常與資源教室輔導人員討論自己未來生涯方向。透過學校相關的專業諮詢引導,目前就讀二年級的榮蓁已經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職涯的發展預做準備,希望畢業後能夠進入公職體系服務,因此常利用課餘閒暇到資源教室查詢公職考試相關資料,並使用資源教室的電腦閱讀會計師證照函授課程,為未來就業預做準備,更希望將來能夠順利取得會計師證照,以充分發揮其所學專長。 遇困境調整心態 創造生命價值 政治大學資源教室張允瑄輔導員表示,身心障礙學生常因為缺乏他人理解接納而發生人際困境,榮蓁也曾在國小及國中階段遇到此類問題,但是在面對相關問題或困境時,總能夠積極自我調整心態,學習接納己身的障礙,並向他人說明與表達聽力障礙的特質,進而成功改善在校園的人際關係。張輔導員進一步表示,榮蓁進入政大就讀後,希望自己各方面能夠均衡發展,除了認真於課業,也很重視人際相處,學校課程及自我學習的時間安排雖然緊湊,但仍利用課外餘暇參與團契活動,也與班上的同學相處融洽,甚至有同學反應,榮蓁的正向積極態度常常讓人忘了她是位重度聽力障礙人士。 由於榮蓁各方面表現優異,從小到大曾多次受邀擔任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代言人,協助該基金會為聽力障礙者發聲倡議;此外,她也不吝於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來激勵更多聽力障礙學生,她期許自己將來為國家社會貢獻一己之心力,創造發揮自己的生命價值,譜出生命中的優美樂章。
大學校園 【109陸生來台】碩博生錄取655名 人數銳減
109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碩博士班,計有53校共錄取655名,受陸方政策影響,錄取人數較去年的71校1,440名減少一半。其中博士班有29校共錄取74名;碩士班有47校共錄取581名。今年在臺就讀學士班(包括二年制學士班)的大陸籍畢業生約1,982人,約3成2共635人報名碩士班,有577人獲錄取。 碩博陸生都是在台應屆 由於今年陸方限制,故只有在臺應屆陸生才能報名,所以碩博陸生全部來自國內的大學,最多的是銘傳大學54人,其次是中國文化大學38人、逢甲大學34人、中原大學34人、靜宜大學27人、東海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及世新大學都是26人。 臺大錄取碩博陸生最多 今年仍以國立臺灣大學錄取人數最多,共88人,其次依序為國立政治大學64人、國立清華大學50人、輔仁大學46人、國立交通大學36人、國立成功大學33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6人、淡江大學、世新大學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3校皆為24人。 碩博陸生以管理行政類最多 至於陸生錄取校系學類分類,則以管理及行政學類65人最多,其次是軟體及應用的開發與分析學類53人、金融、銀行業及保險學類50人、時尚、室內設計及工業設計學類44人、新聞學及傳播相關學類36人、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類33人、建築學及城鎮規劃學類30人、視聽技術及媒體製作學類25人。
大學校園 【5th技職貢獻獎】致理、北城科大 榮獲個人獎
今年第五屆技職教育貢獻獎獲獎人名單日前已出爐,共有3位個人獎及3組團體獎接受頒獎表揚。技職教育貢獻獎是對實際從事、推廣或捐助技職教育著有貢獻、足堪表率之教育或社會人士及團體,表達最高的敬意。教育部表示,希望透過表揚活動,讓大家能看到技職教育不凡的成果,也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團體及社會人士共同加入推動技職教育的行列,深化整體技職教育,讓技職教育永續薪傳,再創輝煌。 個人獎 在個人獎部分,致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尚世昌服務技職教育逾30載,於擔任致理科技大學校長13年間,以學生為根本教育理念,致力於培養具優良品德、國際視野的優質人才,並成功打造優質技職大學,深獲企業及社會肯定。 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董事長陳國清投入技職教育40餘年,憑藉著對教育的滿腔熱忱,以建構偉大學校為目標,勵精圖治,開創多項教育新作為,成效卓著。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饒達欽自許為技職教育的園丁,以推動技職教育、戮力耕耘播種為己任,遠赴海內外諸國宣揚臺灣技職教育,並持續捐助弱勢及清寒學生助學金,殊為可佩。 團體獎 團體組獲獎者則有臺灣區冷凍空調工程工業同業公會,以培育冷凍空調基礎技術人才為目標,於全國北、中、南三地與三所學校合作建置符合國家標準的冷凍空調裝修術科培訓及測試場地,並與大專院校冷凍空調科系辦理產學專班,為產業注入源源活水,促進產業發展。 盈錫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深耕產業,積極投入與學校合作執行產業大學計畫、產業人才培育計畫,提供技職學生優質的實習場域,並規劃技職人才預聘制度、成立獎助學金與贊助技能競賽活動,培育技職人才不遺餘力,足供借鏡與表揚。 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18所學校合作提供學生實習機會與就業輔導,並專設技職菁英培育進用辦法,提供優秀學生畢業後直接就業,並聘用技藝競賽優秀選手7人,為學生提供發揮舞臺及獎學金補助,創造學用結合典範。
大學校園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育才經費僅次台大 產學合作助學子畢業即就業
為教育公益不計成本!《天下》雜誌調查110所大學投入學生的教育經費,結果發現除了醫學大學外,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下稱中金院)每位學生平均培育成本48萬元,僅次於台大的48.55萬;同時中金院與中國信託產學合作,為畢業生媒合職缺及推薦參與中信儲備幹部計畫,讓他們贏得就業起跑點,也讓中金院創下年年註冊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