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崑山科大】公廣系北門金質團隊 帶領學童體驗農村
連續兩年榮獲教育部資訊志工「服務執行獎」金獎的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EYE北門資訊志工團隊,以跨區旅行方式於北門、大內、學甲區舉辦「北門小農夫與檸相遇火龍島」夏令營活動,偕同北門、文山、錦湖,雙春等四間國小學童,以網路直播、行腳節目、農業教育為主題,用影像記錄、農村體驗來認識故鄉、親近土地。 夏令營活動首度運用資訊科技,聯合北門四所小學以網路直播方式開場,讓學童一同線上開課、在網路上交流。崑大志工團隊則以行腳節目引導學童運用鏡頭,介紹火龍果及檸檬等夏季農作物,同時讓學童進行腳本設計、實際拍攝及影片剪輯等練習,充分展示出學童的創意與潛能發想。 北門區四所國小同步聯合網路直播開課。 另外,學童在大內區採用自然農法的袋鼠農場,認識有機農作物,由經營有機農業六年的農場主人陳明志帶領學童親自體驗採果與水果料理,製作火龍果多多和蜂蜜檸檬,藉此增加學童農業知識和地方認同感。許多學童是首度參與農務體驗採果,覺得新鮮又有趣,學童也透過農場主人的介紹,認識荔枝椿象、蝌蚪、獨角仙等昆蟲,進而分辨害蟲與益蟲的差異。 活動接著安排前往學甲區鼎農村,農村主人陳胤丰為回鄉青年,多年來不斷持續推動社區營造,結合在地資源,將廢棄老厝三合院改造成食農教育基地,以學甲區特產大蒜的形狀發想成披薩烤窯,讓志工及學童利用小麥粉製成的麵糰窯烤披薩,讓學童享用風味料理時,也能增加用餐樂趣,充分展現農村最美好的景色。 志工帶領學童認識窯、體驗窯烤過程。 領隊老師呂之蕙表示:「農村價值的傳遞一直是農業教育中較為缺乏的區域,像在日本就從耕種、加工到料理的全農教育來實踐農村生活、建立農村價值,唯有從小扎根,才能讓在地學童在關心農村的發展,提高選擇從農的職向。」
大學校園 培養國際社會人文關懷 長榮大學國際志工隊赴泰北阿卡族服務學習
長榮大學「泰陽長在,攜愛入阿卡」暑期國際志工服務學習團由應哲系助理教授洪菁勵帶領11名跨科系學生,前往泰北地區進行為期15天志工服務與學習活動。
大學校園 【跨校選修】台大╳師大╳台科大 108年跨校修輔系
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共同組成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在地利之便及互補性強等優勢下,近5年來緊密合作,隨著跨校選課人數逐年增加,108年9月起將開放跨校修讀輔系,增加學生跨領域機會,成為多元化人才。 臺大、臺師大、臺科大已陸續通過《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希望增廣三校學生學習領域,並充分利用三校師資與設備資源,同時促進校際合作發展。臺師大教務長陳昭珍表示,跨域學習是未來重要趨勢,也是年輕人出路,單一科系知識已不足以應付未來社會需求。因三校優勢學門各有不同,透過開放跨校輔系,將大大拓展三校學生學習視野與充實學習資源。 跨校跨域 共學體驗 臺大、臺師大、臺科大三校發展各有專精,彼此資源互補,且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地緣關係緊密,從2014年簽訂合作意向書後,逐步加深合作,充分發揮「1 1 1>3」的最大綜效,近六萬名師生共享圖書館、電腦網路等學術資源,開放跨校選修課、開設三校接駁車,連上下課時間都調成一致。 根據統計,105、106學年度跨校選課學生,分別為4,603人次和5,735人次, 107學年度更增加為6,114人次,顯示跨校選課人次逐漸增加,透過跨校選課或修習學分學程,拓展學習視野,並與他校學生合作,擴大學生學習圈。 彈性修課 跨校修輔系 為開創跨校和跨域學習空間,臺師大自101學年度起,調降各系必選修學分至75學分,約占總畢業學分六成,扣除共同必修28學分後,提供學生25學分的自由學分空間,投入雙主修、輔系、學分學程、國際移動等跨域學習。 為有效整合三校資源、因應學生選課需求,三校透過持續開放與增加校際學程修習名額、增加授權碼選課和整合三校全英語課程等方式,降低各校各自開課成本,以促進跨校共學。以臺師大為例,截至106學年度第2學期,選修跨域學程(含教育學程、學分學程、雙主修或輔系跨域學習方案)人數為4,321人,占全校學士班人數的55.35%,顯示逾半數學生會選修一項跨域學程,凸顯推行跨域課程的必要性。 根據這項跨校輔系的新辦法,三校學士班學生將可選擇原就讀學校未開設的學系為輔系,申請時應符合雙方校系規定,並經過學生所屬校系同意;至於申請資格、申請時間、修讀科目和學分數,則以申請加修校系規定為主。經核准修讀跨校輔系的學生,若符合原就讀學校主修學位的學位授予條件,並經過加修學系審核,確定完成跨校修讀輔系的課程和條件後,將在頒發的學位證書中,加列跨校學校、學系輔系資格。 此外,選課和學分費相關規定,將依照三校校系選課協議執行,若跨校修習輔系課程中,若有實驗、個別指導或使用材料等其他費用,依照加修校系的規定辦理。
大學校園 【崑山科大】《空Mellow喇叭》奪牌 日本JDIE發明展添金
崑山科技大學視傳系助理教授鄭明輝與團隊帶著作品《空Mellow-免插電擴音喇叭》,前往日本東京參加「2019日本JDIE設計、創新暨發明展」,高品質的擴音效果以及亮麗外型獲得評審青睞,自17個國家、250件作品中突圍,勇奪金牌,載譽歸國。 《空Mellow-免插電擴音喇叭》由鄭明輝助理教授帶領視訊系校友鄭仕鈞,以及視傳所學生杜星頡、陳思璇、陳巧華等人共同設計,該產品以手機使用者為對象,設計一款可同時放置手機與不需插電即可有擴音功能的創意產品。因此,團隊將手機座與木質音箱、陶瓷造型喇叭做結合,由於木頭本身具有潤飾音色的效果,利用音箱的共振原理,能使手機揚聲器的聲音,透過音箱的潤飾,以及陶瓷的特性完整傳導出無損且優化的聲音,提供高品質的擴音效果,亮麗外型也十分搶眼。 鄭明輝老師(左)與學生陳思璇(中)杜星頡(右)赴日參展。 鄭明輝助理教授說明,因應現代人手一機或數機的趨勢,手機所衍生應用的軟硬體設備是創意產品在開發上重要市場需求指標,而一般手機品牌因為受限於硬體規格限制,手機本身的音訊播放系統,除借助外部擴音喇叭或耳機,很難得到理想的音訊效果。因此,創作團隊便以物理性原理與材質特性實驗,找出能透過造型、材質的設計,以不需電力支持即可產生良好擴音功能之設計,並透過產品造型設計使產品兼具機能與品味的市場需求價值,評估商品開發的需求量能與市場對應性,使得這款作品屢屢獲得國內外競賽大獎。 《空Mellow-免插電擴音喇叭》已陸續榮獲2018高雄KIDE國際發明設計展大會金獎及特別獎、2018臺灣新創技術博覽會銅牌獎、泰國IPITEX國際發明展金獎,此次再奪金牌,無疑是對師生創意再增添一大肯定。
大學校園 【崑山科大】公廣系EKHO電台 榮獲金聲獎公益廣告獎
參加素有學生金鐘獎美稱的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第16屆金聲獎暨媒體素養特別獎22日揭曉結果,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EKHO Radio迴音線上廣播電台以「抬頭時代」榮獲公益廣告獎,另有三組作品獲得入圍。 第16屆金聲獎共有全國26所大專院校、19所高中職校參加,參賽件數共222件,本屆全國入圍40件作品,得獎僅8件。崑大公廣系EKHO電台由費翠老師指導,成員觀察到現代人滑手機的習慣,讓低頭族時代來臨,因此自行創作洗腦音樂與歌詞,提醒大家將手機放下,「抬頭」關心身旁親友,讓「抬頭時代」獲得公益廣告獎得獎作品。評審團提到,廣告內容以旋律重複的歌曲搭配上不同歌詞,唱成可愛的醒腦歌曲,成功的創造記憶點,達到極佳的宣導效果,獲得EKHO電台第一座公益廣播廣告獎盃。 崑大公廣系16屆金聲獎入圍同學合影。 除此之外,作品「空『污』攏有」利用「污」同臺語發音的「有」,表達各式各樣的空氣污染到處都有,呼籲大家重視空氣汙染問題,唯有停止污染,才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樣入圍公益廣告獎;「鄉信好厝邊」是以龍崎區資訊志工團隊為主題的採訪節目,探索偏鄉龍崎如何從荒蕪小鎮,躍升成為旅客愛買農產品、踏青的好所在,該作品入圍「社會關懷節目獎」;「假消息終結者」以日常生活中長輩與年輕人的對話作為開頭,引導聽眾了解防治假消息三步驟,並提供查證方法及合格的查證APP,讓長輩更清楚理解媒體識讀的重要性,獲得首度舉辦的「媒體素養特別獎」入圍。 國立教育電台謝忠武總台長肯定參賽同學以創意力、行動力與思辨力,充分發揮青年影響力,教育部范巽綠次長獲邀擔任媒體素養特別獎頒獎人,勉勵學生們培養傳播洞察時事的能力。崑大國際副校長衞祖賞教授則受邀擔任社會關懷節目獎的頒獎人,他特別感謝教育電台對於學生實習電台的輔導與鼓勵,讓學生擁有展露才華與創意的舞台,相信將會為傳播界帶來創新與活力的人才。 三年級的成員劉美芳及柯懷萱表示,能夠順利獲獎,除了感謝學校建置電台,讓大家能實際操作,也感謝實習期間業師的悉心指導,組員們相互配合激盪出的創意發想,也是最大的收穫。 學生運用所學錄製出好作品 。
大學校園 【崑山科大】時尚學程榮獲韓國SEC遠東國際美容大賽 3大賞2金賞2銀賞
崑山科技大學時尚展演事業學士學位學程本月份參加由韓國濟州島市府及海洋美容協會共同舉辦的「2019第10屆韓國SEC 遠東國際美容大賽」,與全球逾千名選手較勁,在「科技面具設計組」、「晚宴彩妝紙圖組」、及「創意芭比造型組」中獲得最高榮譽「大賞」(冠軍),另抱回2座金賞(亞軍)及2座銀賞(季軍)。 時尚學程參與韓國SEC 遠東國際美容大賽獲得3座大賞(冠軍)、2座金賞(亞軍)及2座銀賞(季軍)。 崑山科大時尚學程繼今年5月在韓國「Asia Festival Beauty Contest」亞洲美業大賞抱回7座獎盃後,指導老師陳怡君本月份親自帶著學生作品前往韓國參與「2019第10屆韓國SEC 遠東國際美容大賽」,今年參賽組別共有615組,來自臺灣、韓國、中國、越南、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逾千名的國家選手,競爭激烈。陳怡君老師說明,時尚學程首度參與該競賽,遴選7位擁有參賽經驗的優秀選手提供作品參賽,不負眾望拿下佳績,足見師生投注在時尚美學實務教學與產業結合的用心。 美業大賽常勝軍 獲得「科技面具設計組」的一年級謝坦喻、「創意芭比造型組」的二年級楊婉翎及「晚宴彩妝紙圖組」的二年級郭佳瑜均是國內外美業大賽的常勝軍,楊婉翎熱衷於參與國內外美業賽事,在每一場賽事中均獲得非常優異的成績,曾經在2018泛亞國際盃美容美髮競賽大會同時獲得四項獎項,入學二年來,所獲得的國內外美業獎盃多達十幾座。 同是大賞得主,郭佳瑜擅長人像素描及彩妝紙圖,曾榮獲2018年第十四屆臺灣盃素描彩妝設計第一名、2018亞洲創意大賽人像美學素描完成組及創意化妝設計圖完成組雙料冠軍,該次首度參加國外競賽拿下好成績,使郭佳瑜對於人像彩繪的創作更添信心。大賞得主謝坦喻與同是一年級的董育綺、劉尚哲分別在「2018韓國K-Beauty King Makeup Festival Award大賽」抱回前3名的獎盃,三位在本次競賽也都獲得佳績。 時尚學程林雅齡主任說明,學校鼓勵學生勇於參與國內外賽事,只要同學們有心想挑戰大型競賽,大家都能擁有同等的參賽機會,系上老師也都會盡全力協助同學,希望同學們藉由參與競賽的機會發揮創意,提升實作能力。 謝坦喻的「科技面具設計組」作品。 楊婉翎獲得「創意芭比造型組」大賞。 郭佳瑜獲得「晚宴彩妝紙圖組」大賞。
大學校園 【崑山科大】視訊系《令》衍伸劇本入選公視學生影展
崑山科技大學視訊系大四生周嘉賢的畢業製作影片《令》,敘述在民俗家將團當中擔任「文差」的男主角,在高中畢業之際,在家人期望升學,及自己夢想衝突中徘徊。故事奇幻呈現家將文差追尋王爺的過程,衍伸劇本《文差》已入選公視學生劇展,預計八月底將由公視改寫劇本並展開拍攝。 《令》衍伸劇本《文差》已入選公視學生劇展。(圖為周嘉賢提供) 《令》一片同時獲得第14屆螺絲起子影展大專短片組銀螺絲獎、2019放視大賞行動應用類數位影音組優選,該片加入許多臺灣民間宗教文化的元素,而臺灣的家將陣頭起源來自於臺南,周嘉賢為了拍片,前往臺南多間廟宇,和廟方做多方的資蒐與訪談,並選擇於中西區普濟殿作為拍攝場地。過程中因廟方首度參與拍攝,需要多方溝通拍攝內容、取景,以及克服臨時的突發狀況,包括預定拍攝地突然架起售屋廣告,導致影響到原先設定好的場景等等。無論是超過12個小時的長時間拍攝,還是演員繁複的治裝,體力與耐心都受到極大的挑戰,但拍攝團隊都一一克服了。 著迷家將文化 導演夢成真 周嘉賢從小便夢想自己能夠成為導演,且對民間信仰中的家將文化很感興趣,無論是臉譜或是舞蹈都深深著迷,真正踏上拍片這條路時,便以家將作為故事題材,希望能讓大家看見家將文化的美好,家人都相當鼓勵他拍攝家將故事,讓他獲得相當大的支持。 接下來周嘉賢與團隊將會利用暑假期間,在臺南完成第二部同樣探討家將文化的劇情片,他說:「未來會繼續朝導演這個目標前進,雖然拍片過程中會有許多挫折,但大家都能一起解決,努力挑戰不一樣的題材,也算是大學四年的成果驗收。」 周嘉賢導演(左)與演員討論內容。(圖為周嘉賢提供)
大學校園 【崑山科大】視傳系3D動畫奪ACP全國大賽數媒動畫冠、季軍、優勝、指導老師獎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由鄧偉炘老師帶領的學生黃錦瀚、陳孟哲與賴俊傑參加Certiport(思遞波)主辦、碁峰資訊協辦的2019 MOS/ACA世界杯暨ACP/ACU/MTA/IC3全國大賽決賽,獲大專組數媒動畫第一名、第三名和優勝佳績,鄧偉炘老師也獲頒指導老師獎。 (左起)黃錦瀚、賴俊傑、鄧偉炘老師、陳孟哲合影。 競爭激烈 難度高 2019 MOS/ACA世界杯暨ACP/ACU/MTA/IC3全國大賽分高中職(含國中)組與大專組,共有來自176學校、5萬名學生參賽,競爭十分激烈。崑大鄧偉炘老師說明:「比賽賽制分為初賽、複賽和決賽,初賽者必須於2小時內完成35題3D動畫技術上機實作測驗,及格且成績優異者才能晉級複賽;進入第二階段複賽的學生們必須完成主辦單位指定片長40秒的3D動畫主題製作『散播歡樂散播愛,Love World~』,難度更甚初賽規定,此階段僅錄取全國前10名學生參加總決賽。 3D動畫榮獲冠軍 決賽時,學生必須為作品進行簡報,並回答所有評審針對簡報內容所提出的各項問題,進入決賽的黃錦瀚、陳孟哲,因動畫作品人物與場景模型精緻,光影營造寫實逼真,加上節奏感十足的動作與炫麗的特效,勇奪全國數媒動畫第一名與第三名,實屬不易。 崑大創意媒體學院院長張世熙表示:「本校3D動畫在鄧偉炘老師的帶領下年年奪得國內外各項大獎,他主持的動漫實驗室更是國內知名的3D動畫人才培育搖籃,在師生努力經營下,至今已獲得國內外205項動畫獎項。此次比賽再添佳績,這是繼去年王耀慶同學奪得第三名後,再次抱回榮耀,師生皆引以為傲。
大學校園 【崑山科大】視訊系開設流行音樂影音創作學程 五金名師齊聚
崑山科技大學視訊系連續兩年獲得文化部影視音產業局經費補助,開設「流行音樂跨影音創作學分學程」,邀請金曲獎、金音獎、金鼎獎、金馬獎、金鐘獎等業界名師蒞校授課,讓想朝向流行音樂創作、影像及數位聲音工程發展的學生,能獲得業界最新的知識與技巧,目前已有學生在畢業後投入相關產業。 業界名師陣容堅強 國內流行音樂市場日漸受到重視,演唱會門票秒殺的消息時有所聞,創造驚人產值,2017年流行音樂產業本體產值就高達183.73億,更提供超過4萬個工作機會。崑大視訊系自106學年度開始,開設「流行音樂跨影音創作學分學程」,由金馬金鐘最佳音效得主曹源峰老師領軍,規劃兩年音樂創作學程,必修課程包括錄音與混音、華語音樂產業趨勢、聲音設計、音樂與人文美學,以及流行音樂及影音數位媒體設計,選修課程包括數位音樂剪輯、數位音樂製作基礎、影視音效與配樂、流行音樂專題,及新媒體音樂創作及製作,來自產業界10多名師資蒞校授課。 課程除了由曹源峰老師主持之外、金曲獎製作人黃韻玲、陳建騏、金曲錄音師楊敏奇、黃浩倫、角頭唱片教父張四十三、四分衛團長虎神、金鐘廣播主持人袁永興、金鼎獎得主粱啟慧與資深視覺特效師胡佩芸擔任專業課程與講座教師,另邀請到五月天御用必應創造創意總監馮建彰、金曲臺語歌王謝銘祐、金曲MV導演陳映之、好多音樂經紀總監李馥君、荒島唱片行負責人鄭景鴻、資深聲優林芳雪等前輩開設專業工作坊,該課程師資是臺灣流行音樂界含金量最高的重量級教師群。 重量級師資蒞校授課。 實務創作 業界實習 來自視訊系、視傳系、空設系、公廣系、時尚展演學程等35位學生,歷經兩年密集的專業課程學習與實務歷練,學期間發表研究議題,包括〈電影配樂研究〉、〈戰後臺灣之禁歌現象的探索〉、〈LIVE音樂表演的價值與轉變〉、〈華語流行音樂的市場與行銷〉等。另外,課程規劃參訪玉成戲院錄音室、好多聲音/完美聲音錄音室、中影錄音室、三創生活園區Clapper展演空間等,並安排於暑假期間前往留聲跡藝文工坊、公共電視、角頭音樂、中影公司、臺北之音、好多聲音等18家企業單位實習,擔任錄音、成音、燈控、音控、活動等實習助理,了解專業領域的實務運作流程。 最後的畢業製作則以實務創作為主,針對詞曲創作、錄音混音工程、單曲製作、MV製作、影視/遊戲配樂、音樂展演策展及表演音響設計等方面進行提案,最終在臺北西門町河岸留言舉行「你要去哪裡啊」成果發表會,特別邀請陳弘樹(小樹)老師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林孝謙導演擔任講評老師,學生親自發表〈Where’d you go〉、〈close〉、〈蟬的煩惱〉、〈愛的自由〉、〈我有帶傘〉、〈隔天醒來〉等多首自創曲,與多首MV攝製成品,無論是原創性、專業度、市場性等,都讓與會嘉賓多所稱讚。 曹源峰老師說明,因為同學有了學程紮實的基礎課程學習並透過赴業界實習與實戰經驗,目前該學程已有三名畢業同學開始參與浩室音樂新專輯的編曲與錄製工作,歸功於學程明確規劃的課程內容,在金獎師資實務教學指導下完成學習目標,並獲得文化部學程執行成果績優的肯定,崑山的學子也把握機會勤奮學習,期許不久的將來這些學子與作品都可以成為產業界亮眼的生力軍。 學生的成果發表直逼業界水準。
大學校園 【台南應大】綠意.創意.藝術.歡笑 不一樣的大學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前身為享有盛名的台南家專,校園裡每個角落,都被綠意盎然的大樹呵護著,從樹葉間灑下的光芒,讓人覺得朝氣蓬勃,萬紫千紅的花朵,隨著季節的變化分外動人,隨處在等著人趨近的座椅,坐臥其間悠然會心,正是閱讀書本的最佳時刻,隨著夜色將近晚風漸起,伴隨回程的是舒暢的身心靈,這裡是台南最美麗的花園學府。 有創意的大學 創意是一種內在的精神,是一種習性,南應大打造潛移默化的創意情境,營造自由創作、無拘無束的學風,放手讓學生進行不同的嘗試,隨時學習新知,不斷的思考,將自己的創作加入新的元素、新的科技、新的材料與新的需求。校內文化創意中心便是一個自由的創意空間,讓學生天馬行空的發想,把各類奇奇怪怪的點子與作品,陳列在當中,提供師生觀賞、討論,對最有創意的點子,給予最好的鼓勵表揚。 有藝術的大學 藝術是人類生活文化的昇華,經由藝術欣賞而對生存世界感受出另一種嘆為觀止的風采,台南應大將音樂系、美術系、舞蹈系,匯集於一堂,得天獨厚的美學環境,常令倘佯其中的學子心醉神迷,校園中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新事物,自由的進行創作,被藝術浸染的校園,打破了藝術與生活的邊界,培養心靈通達的智慧,使學生有鑑別美學的慧眼,與閱盡天理物情的風采。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已是以培育設計、藝術、生活產業、商業、旅遊人才的綜合性大學,是南台灣的藝文重鎮。 有歡笑的大學 歡笑是朝氣蓬勃的特徵,台南應大師生互動的笑聲從未間歇,溫馨喜悅的氛圍中,同學們一起流下汗水,一起追求卓越,將每個需要反覆的辛苦練習,當成明天成功的希望,當然也在疲倦的笑容中,更加肯定了彼此的友誼,在幽美典雅的校園裏,學風溫馨和諧,建築與花木相倚,辯論與談笑交響,勤奮有禮的學子與熱情傑出的老師齊聚,彼此激盪出的歡笑與火花,使學生屢屢在國際競賽獲獎,為社會培育出許多專業人才。
大學校園 文藻外大首創臺灣線上直播課程華語教師認證班 品質把關、人才媒合,國際輸出,一條龍創新
文藻外語大學致力於華語遠距同步教學多年,深獲業界肯定,如今又有一重大創舉-今年起文藻外大將舉辦線上華語教師的培訓與認證,幫助有意從事線上同步華語教學之人才確立自身專業能力與資格,且於培訓課程後參與認證通過者,直接推薦予校方精選的合作對象好漢教育科技公司任教,加入線上華語師資的行列。   近年來文藻外語大學外語教育順應科技風潮進入學習4.0直播時代的創新模式,由最初導學型網路大學、自學型磨課師課程,一直到最LIVE的同步教學,基於長期經營有成並累積相當程度的網路教學經驗,今年六月推出全臺首創線上直播課程華語教師認證,皆採線上LIVE試教,為線上教學品質把關。線上華語教師培訓則分甲、乙級,甲級設定在具有華語教學背景者可報考;乙級則不限科系皆可報考,希望藉以召攬有志從事華語教學者,透過線上同步直播之創新教學模式,共同推廣臺灣華語教學走向國際化、全球化。 此次線上培訓課程及認證考試共計推出六、七、八月三梯次,相關資訊詳見文藻外語大學線上華語教師培訓網頁(http://p015.wzu.edu.tw/)。為了提供通過認證者具有可發揮所長的就業舞臺,文藻外語大學更積極與臺灣新創公司好漢教育科技合作,將具有線上教學專業能力之教師輸出至該公司任教,讓業界免去如何召募優質線上教師之煩惱,而校方也可讓培訓後通過認證之專才有其具體願景,雙方共譜產學互惠之最佳模式。 文藻外語大學陳美華校長表示,文藻外大目前正申請線上華語教師認證的專利商標,未來還將致力協助讓完成培訓及認證的線上華語教師,媒合或輸出至各類有師資需求的機構和企業服務。透過「師資品質把關、人才交流媒合、國際師資輸出」的模式,不僅推動華語教學國際市場的發展,也推動文藻外語大學成為在華語師資培訓與認證領域的頂尖大學。 好漢教育科技公司總經理陳尚權強調學習中文(漢語)是一個趨勢,在這樣的浪潮中,文藻和好漢扮演著一個能讓世界、外國人拉近距離的橋樑,商務人士對中文的需求,由文藻長期耕耘的華師培訓領域中獲得最好的師資,而透過線上漢語認證這個平台讓各種基礎的中文學習人士,能有更多機會學習進而愛上漢語也就是好漢(hi-mandarin)的服務宗旨。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資設院放視大賞競賽亮眼 VR遊戲「靈厝」獲銅賞
「2019放視大賞」17日落幕,長榮大學資訊暨設計學院表現亮眼,共25組作品入圍,其中由數位內容設計系助理教授林揚智所指導的VR遊戲「靈厝」小組,透過深入研究本土文化與宗教,以台灣古厝結合民間信仰,設計開發出VR恐怖遊戲,不僅重視體感視覺娛樂,並真實考究文化脈絡,於此次放視大賞遊戲類-VR遊戲創作組中,獲得銅賞的肯定。此外,媒體系「一縷拾光the last ring」小組以探討命運與情感,強調珍惜身邊的人事物,獲得「新銳大賞-廠商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