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奠定設計人才培育搖籃地位 中國科大數媒系橫掃國內外多項重磅級大獎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攜手馬來亞西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跨校辦理教師培訓
嘉義大學與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首次攜手合作,於7月1日至4日舉辦董事聯合總會課程局教師培訓研習活動,今天(1日)在蘭潭校區綜合教學大樓拉開序幕。該活動主要為教育領域之深度交流,提升教學創新和相互學習的機會,計有30餘位馬來西亞教師參與。 嘉大林翰謙校長開幕致詞表示,對來自馬來西亞董總的曾副執行長、課程局黃主任、秘書室江主任、出版與文宣局聶主任及其他嘉賓和同仁表示熱烈歡迎與感謝。林校長強調,董總自1954年成立以來,一直是推動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重要機構,本次培訓主要透過創新教學和深度交流,提升雙方的整體聲譽,吸引更多優秀的馬來西亞外籍生和僑生前來嘉大就讀。 為期4天活動中規劃來自不同專業領域之教師面對面交流,增進彼此文化的理解,並分享教學理念和實務操作經驗,課程涵蓋數位科技與紙本教材的融合、課程標準制定、教材編撰及AI技術應用,以及VR、AR和XR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等議題,這些討論將為課程的活化與創新教學帶來豐富的靈感和回饋。 為提供實地觀摩與交流機會,特別規劃至嘉義地區辦學績優之中(小)學,例如:協同中學、大業國中、精忠國小、永慶高中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透過實地參訪與交流,使參與者能夠近距離觀察不同學習階段之各領域優秀教師,其創新教學思維與班級經營模式。 張俊賢副校長表示,此次培訓不僅是雙方合作的開始,更為未來的互訪與交流奠定堅實的基礎,感謝所有參與者的積極交流和支持,讓培訓活動能順利圓滿成功,標誌著嘉大與馬來西亞董總在教育領域合作的新里程碑,為雙方未來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帶領優質農民將農特產品進軍電商界闢新局
嘉義大學農業推廣中心為提升農民自產自銷能力,拓展全新通路,讓農產品不再侷限於菜市場上販售,因此在全國「農民學院」的眾多課程中,唯有嘉大農業推廣中心開辦「農產品行銷」相關課程,自109年首次開課後,迄今已邁入第四年,開班人數幾乎年年額滿。 負責籌辦該訓練班之科技管理學系盧永祥推廣教授表示,今年「網路行銷的實務與技巧進階選修班」於6月27日至29日開辦,吸引全國各地的34位學員報名參加,最遠來自新北,且最年長為67歲,對其課程表示十分喜愛,包含網站架設、數據追蹤及串接、網紅邀約配合、整合行銷策略、農產行銷及廣告投放實例分享,授課老師通通不藏私傳授給學員。許多學員表示,行銷公司架站跟廣告代操的費用不俗,對於農民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因次選擇參加課程。課程講師手把手的教學,從頭開始帶著每位學員操作,過程雖然不簡單,但透過老師帶入門後,發現很多是可以自己建置操作,雖然要花時間,但是真的能省下許多開支,也學到很多時下流行的行銷技巧及經營秘訣,收穫滿滿。 今年課程邀請到燒賣研究所李承剛特約講師、欣立峰有限公司陳哲綾經理、後腦勺創意有限公司黃千芳創辦人、威亞策略顧問公司黃任薇總監、香草部落丁沛翎創辦人等專業人士,講授電商經營必備知識及技巧,手把手電商開店平台架設及SEO簡易佈局、KOL、KOC網紅的配合與利用,創意攝影、短影音及商業圖片排版、品牌整合行銷、營運與展覽分享等電商課程,全都是時下最實用與流行的行銷知識,希望可以協助在地小農把優質農產品與全國分享。 課後許多農民表示,自家產品大部分都是交給批發商,或是去菜市場擺攤賣掉,沒有想過可以自己架設平台販賣,曾聽人家說可以自己在網路販售,才想說來學一下電商知識,但因不知怎麼開始,經過三天課後,對電商有初步認識,也認知到原來現在的人查資料、看體驗,都是從網路查詢、蒐集,不只農民要轉型,頭腦也要跟著轉型,才有辦法拓廣收益。 南投水里甘喜果園張藝耀學員表示,自家葡萄園想轉型成觀光果園,但現在民眾觀光旅遊都是透過網路搜尋,目前果園沒有粉絲專頁、網站等,所以很難有曝光度或知名度,上課後發現可以自己架設簡易的官網、申請社群,再找KOC來體驗宣傳,自己動手以後,費用真的省超多,而且有手機、有筆電就可以執行及操作,課程含金量真的很高。 農推中心林明瑩主任表示,很開心能配合農業部在學校辦理農民學院的訓練班,農業推廣中心在暑假期間還有相當多元且不同領域農業主軸的訓練班,非常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來報名參加,持續學習新知,運用在農業上,增加農特產品銷售商機。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高教深耕計畫持續推動通識課程補助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嘉義大學打破學習框架,建立學生自我生涯發展方向,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之「A3創新思維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促發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透過課程及非正式課程提升學生之專業、自我展現、溝通、就業及創業能力。 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機會並擴大通識講座效益,由各院系師生、通識課程教師或學生社團等辦理具特色之通識及創業管理講座,並於講座中融入SDGs議題,以提升學生知識涵養,培育未來永續發展人才。今(113)年度3月起陸續辦理系列性通識教育講座,提升跨領域、問題解決及人文關懷能力。相關活動包含5月9日舉辦「創新科學教學活動設計與實務分享」講座,協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科學概念學習,學生回饋意見提到「實驗活動很豐富」、「運用實務輔助說明,不僅能讓學生更清楚理解科學原理,也能打破迷思概念」,活動滿意度更高達4.9(滿分為5),顯示講座內容豐富、有趣,對於日後的教學將有所幫助;5月10日舉辦「故事的邊界-從《種一朵雲》到《樹上的魚》」,邀請到阿美族作家桂春.米雅到「故事學」的課程中進行演講,分享原住民文化與生活,同學反饋許多人對原住民的文化既陌生卻又感到好奇,講座內容可獲得許多文化知識。 嘉大訂定學生跨域學習獎勵實施計畫,鼓勵學生自主跨領域多元學習,以及修讀輔系、雙主修、跨領域學分學程。除以正式課程推動跨域學習,亦積極推動非課程類的跨域學習活動,例如:學生參與非正式課程及自主學習成果展現週(原特色週)等活動。除至各校區辦理說明會,並於5月6日辦理「自主學習成果展現週聯合宣傳活動」,由園藝學系、動物科學系及登山社共同舉辦自主學習成果展。本年度亦有多場特色週活動成果,可至各學系或社團粉絲專頁查詢。
大學校園 疫後旅遊業大爆發!中華大學協助考取導遊證照高薪就業
疫情後台灣人報復性出國,據交通部觀光署數據統計,今年1-3月出國人數逼近四百萬人,相較於去年足足多了近兩倍的人潮。中華大學創新產業學院進修學士班看見產業趨勢,推出導遊領隊證照、不動產證照學程培訓,協助學生考取含金量極高的專業證照,順利高薪就業。 中華大學創新產業學院李奕樵副院長表示,近幾年疫情解封後,全國捲起旅遊熱潮,再加上房地產行業持續熱絡,相關產業人才需求強勁。對此,學院課程大升級,獨創全台橫跨「管理」、「觀光」和「不動產」三大領域的進修學士班。將在課程中,協助學生取得導遊領隊證照或不動產證照。未來同學不論是想從事國內外的導遊人員,或是地政士、不動產估價師等相關行業,都能順利接軌職場,年薪破百不是夢。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開設全國唯一「慢城學」課程 培育跨域合作人才 USR師生團隊推動地方創生有成
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已將近6年,最終目標在於透過鏈結大學教授的專長,與在地社區組織及公部門進行對話,設計多元實踐課程,讓學生團隊能以人文、社會和科技的角度切入,共同解決生態環境、高齡社會及循環經濟等永續議題。南華大學於日前與雲林縣政府合作,在雲林古坑鄉的「蜜蜂故事館」,舉辦「慢食工作坊」與「零廢棄物地球市集」,也藉此展現南華大學引領雲嘉地區朝向「慢運動」城鎮前進的願景。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師生與社區共同響應世界環境日 以野菜建立氣候變遷調適行動
南華大學師生於日前,透過課程響應聯合國世界環境日活動,與嘉義縣大林鎮上林社區共推氣候行動,展現氣候變遷調適的進程。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高教深耕計畫推動SDG4優質教育有成 第二期已吸引2萬3千人次參與活動
嘉義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推動迄今舉辦270多場活動,包括課程、演講、創作與展演、座談會和工作坊等,系列活動吸引了校內外廣大的參與者,校內參與約12,655人次,校外10,615人次。這些數據代表各項活動對於學生和社會大眾的吸引力,同時也突顯嘉大在推廣教育及社會參與方面的卓越表現,確實契合聯合國SDGs各項目標及學生六大關鍵能力。嘉大高教深耕計畫各項活動與SDGs的17項目標相契合,其中優質教育比重高達29.05%,顯見達成優質教育為嘉大高教深耕計畫的首要目標。 嘉大除了在教學上持續推動創新作為,在學生能力的培育上,亦透過多元化的活動,積極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問題解決、跨領域、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國際視野及社會參與等六大關鍵能力上的素養。在這些關鍵能力中,自主學習以占比29.38%位居首位,顯示嘉大在這方面的重視和投入。為了讓學生依興趣與意願,透過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方法,運用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嘉大以特色週、非正式課程、總整課程、學生國際交流等方式推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能在學系專業領域外,主動踏出舒適圈,探索不同領域專長,並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合作,以適應畢業後的社會生活。其次,社會參與關鍵能力亦達20.53%,例如:5月17日辦理後壁高中到校參訪活動,由嘉大師生帶領高中生進行生態探索,許多高中生將割下的荔枝椿象卵巢與精巢放進指型瓶中以酒精保存帶回紀念,他們對生態展現出極大的興趣,令嘉大師生備感欣慰。更於本(113)年度聯合生命科學院,辦理「在地瑰寶實踐精準健康創新創業競賽」,鼓勵嘉大學生跨系或與業界組成團隊共同參與,運用雲嘉南在地特色為基礎,融合高齡科技、數位科技、食品或生技,創新且促進精準健康產業之發展。另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關鍵能力亦達15.9%,嘉大推動數位科技跨域微學分、嘉義巡禮微學分、獎勵學生修讀磨課師(MOOCs)課程等,例如:5月4日辦理APP INVENTOR 2 程式設計班,透過研習增進APP基礎程式設計能力,激發學生跨領域學習程式設計興趣,進而加值畢業迅速銜接上職場生涯的跨領域技能。 嘉大透過課程、演講、工作坊等多元方式,致力於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能力,尤其在資訊、自主學習及跨領域學習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進而在社會參與方面也展現了優異的成效。總結來說,嘉大各項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也增強學生與社會各界人士的互動和聯繫,對於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與社會參與的深度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更多高教深耕成果數據分析請見:https://reurl.cc/aLAj4Z
大學校園 「與尼相遇」!中華大學海外志工 前進尼泊爾偏鄉送愛
中華大學國際志工團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補助,將於今年暑假前往尼泊爾(Nepal)協助進駐偏鄉教學!對此,校長劉維琪日前進行授旗儀式,除了再三叮嚀志工們要注意安全,也祝福團隊行程順利、能夠有豐收的學習;國際志工團長林苡潔,上週獲總統賴清德接見,盼望能藉由服務世界,展現台灣人的善良和貢獻!
大學校園 嶺東數媒展現生成式 AI教學實力,承辦救國團「AI影視合成與AI互動設計」暑期夏令營
人工智慧(AI)時代已經來臨,隨著各種AI軟體的推出,世界將迎來顛覆性之變革。AI教父黃仁勳指出新產業革命來臨,台灣是AI產業革新的後盾。而國際級應用研究機構工研院認為生成式AI應用的四大主題中的文創內容,是生成式AI的應用大重點,對於可生成文字、圖片、聲音與影像的生成式AI,最大優勢就是具備強大的創作性,非常適合用於文創內容。
大學校園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戶外「好美林藝術散策」相約夏日遊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二年級學生,即日起至8月31日在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活動中心旁,好美小保安林戶外空間,展開為期兩個半月的「好美林藝術散策」戶外聯合創作展,由視覺藝術學系楊上峰老師策展,展出複合媒材課程中學生團隊製作之成果作品,呈現年輕藝術學子充滿創意的造型想像,綻放精彩活力,渲染好美里小保安林。 這次創作活動,從布袋好美里地緣的特色海洋與養殖等風土條件作為發想起源,採分組團隊合作方式進行,各組發揮創意與想像,衍生出各組作品的造型創作語彙。主題分別為「海洋之心」、「山峰探海」、「蚵在你我身邊」、「海蝕樹洞」、「海岸琴聲」、「浪」、「臥龍伏珠」、「需要休息」及「順風順水」等,展現嘉大藝術學子的熱情與活力。 作品採用複合式素材創作而成,例如:當地養殖產業相關材料竹子、青蚵殼、文蜆殼、束線帶及尼龍線等,包含自然材料以及現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文化結合。形式上嘗試立體造型在自然環境中的可能性,運用空間裝置的概念與布局,創作不同的視覺想像,邀請民眾於風和日麗的夏日,來到好美里走走,巧遇一場複合媒材的視覺藝術饗宴。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建築系辦理研討會 關注永續城鄉發展
南華大學建築學系每年皆會舉辦研討會,並響應「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於日前(6月15日)舉行,主題為「城鄉『原風景』保存暨永續設計學術研討會」,特別邀請建築歷史、世界遺產、文化資產保存及永續經營之專家學者分享寶貴的學識經驗,並徵集多篇保存與永續設計議題的論文發表,期盼引介學術理論及經驗,激發大家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