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自助人助凝聚力量 總務處胼手胝足 再造嘉園風華
風起之時,百年校園首度低頭。丹娜斯颱風肆虐來襲,缺乏中央山脈屏障的嘉義大學首當其衝,狂風捲斷千枝,滂沱夾泥而下。昔日翠綠濃蔭的嘉園,轉瞬成為斷枝橫陳、通道癱瘓的慘景。當自然展露威嚴,人力顯得渺小,但正是這渺小,凝聚起驚人的力量。 災後嘉大同仁全力投入救災,尤其是總務處同仁無懼酷暑與風雨,不分日夜,持續奮戰在校園各角落。暑假未歇,例假不休,總務處動員所有外勤同仁、委外人力及部分行政人員,日均投入61人力,累計已逾793人次。配合鏈鋸、小型機具,逐一清理倒木、修剪斷枝、扶正喬木等這些原本靜立校園、默然庇蔭的樹,如今在他們的雙手下,一一重獲生機。 從清晨的第一道光影開始,他們穿梭於四大校區間,行走在斷枝殘葉與泥濘之中。每日下班前,仍不忘召開復原進度會議,檢討得失,滾動修正,以有限人力資源,爭取最大的復原成效。他們不是英雄,卻是最堅實的守護者。 在這場與時間與自然的賽跑中,嘉大不孤單。外界的援手如星火相繼而來,合德工程園藝行依契約支援大型機具與專業人員;福樟實業張元耀校友、園藝系盧文德傑出校友慷慨解囊;宜倫園藝有限公司、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亦挺身而出。來自嘉義大學各地校友的關懷接力綿延:彰化校友會謝格倫理事長、張佑証校友、高雄校友會黃坤原校友,號召全臺各地救難協會奔赴嘉園,挖土機、吊車、怪手、夾斗車等大型機具陸續進駐。這些跨縣市而來的力量,如同一股溫柔卻堅定的洪流,與嘉大並肩重建這片熟悉的綠蔭天地。 朱健松總務長表示,目前四大校區主幹通路已全數搶通,校園復原雖見曙光,卻仍需持續努力,尤其是綠美化與景觀修復工程,仍是一場長期的溫柔抗戰。他誠摯呼籲全校師生一同攜手,用雙手撿拾斷枝,用雙腳走出復原之路,用心守護我們共同的學習與生活空間。 風過之後,樹會再長,草木仍會生。災難固然摧折枝幹,但折不斷嘉大人堅韌不屈的心。這是一場校園的復原戰,也是一次關於勇氣、團結與希望的溫柔見證。嘉大,正在一刀一鋸、一推一拉中,重新站起來。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志工隊展開泰北氣候行動 推動社區防災教育
南華大學Young Green環境志工隊於6月24日至7月15日至泰國夜豐頌府拜縣及清邁府訕巴東縣進行國際志願服務。透過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海外志工服務隊計畫,至當地社區進行環境教育、防災教育的社會實踐,協助當地居民及學童建立災害預防的概念,深獲當地夥伴好評。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榮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26全球最佳大學」,全台排第6、私大第2、非醫學大學私大第1,進步最多的大學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公布最新的「2026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亞洲大學排名全球第703名、全台排第6、私大第2、非醫學大學私大第1,比去年進步42名,是全台灣進步最多的大學。其中,亞大資電學院在三大學科核心領域全入榜,分別為:人工智慧(AI)全球第130名、電機工程(EE)第164名、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第219名,排名表現亮眼,展現亞大在數位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大學校園 【半導體新秀,2025亞洲大學×矽品培訓專班/IC封測設備實務演練學程,打造職涯競爭力!】 熱烈招生中!
為因應全球半導體封測產業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亞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與國際封測龍頭矽品精密合作,推出「矽品專班:IC封測設備實務演練學程」,入選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半導體國際連結創新賦能計畫」,課程訓後,將獲得就業媒合支持,熱烈招生中! 報名資訊與重要日程 報名截止:2025/07/28 面試時間:2025/08/01 報名網址:https://asiapro.asia.edu.tw/AsiaPro(名額有限 × 額滿為止) 諮詢信箱:ccs@asia.edu.tw(請註明「IC封測設備實務演練學程-000履歷資料」) 課程資訊 培訓日期:2025/08/12 至 2025/08/22(共50小時) 上課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依實際課表為準) 地點:亞洲大學校本部(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對象:不限科系背景,具備轉職意願或待業中之青年,特別歡迎女性與非理工科系報名參加! 費用:課程全額免費!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終身學院啟動韓國33觀音巡禮三部曲 展開身心靈探索之旅
南華大學終身學習院為提升大眾對生命體悟及身心靈的探索,特別精心籌劃,首度舉辦宗教心靈體驗系列海外營隊課程【欲見.觀自在】韓國三十三觀音巡禮朝聖研習營,該活動共有三部曲,每部曲以8天時間朝聖11間觀音道場,三部曲將完整巡禮韓國三十三觀音菩薩道場。於今(114)年4月圓滿落幕的首部曲反應熱烈,獲得廣大迴響。二部曲將於10月25日至11月1日登場,即日起開放報名,名額有限,敬請把握機會,報名資訊:https://lihi2.com/PCI2E/fb。
大學校園 中國科技大學榮獲「2024台灣永續大學獎」 勇奪私立科技大學第一名肯定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24台灣永續大學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中國科技大學在眾多公私立大專校院中脫穎而出,榮獲私立科技大學第一名的殊榮,展現本校在推動永續校園、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上的具體成果與卓越表現。 本屆「台灣永續大學獎」從校務治理、課程設計、在地參與到社會實踐,全面檢視各校在永續行動中的落實程度,並以制度化標準與公開徵件方式進行評比。中國科技大學長期秉持「智慧、人文、數位、永續」的校訓理念,將永續精神深植於課程推動、行政管理與學生培育之中,並透過多項校內外實踐計畫,包括綠色校園建設、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節能減碳行動與在地社區共創合作,建立具行動力的永續典範。 校方表示,此次榮獲肯定,不僅是對全校教職員生努力的鼓舞,更彰顯技職體系在永續議題中的價值與潛力。未來,學校也將持續深化與國內外永續目標的連結,積極推動跨領域整合與在地實踐,讓CUTe成為智慧創新與永續實踐兼具的高教典範。 本次獲獎同時也展現中國科技大學在邁向國際化與負責任高教發展之路上的堅定承諾,實踐「從校園出發、讓永續成為日常」的教育願景。
大學校園 中國科技大學學生獲國科會肯定 多元背景展現技職研究實力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簡稱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向來為全台學生展現研究潛力的重要舞台。中國科技大學本學年度表現亮眼,共有多位學生成功獲選,展現科技大學學生在學術研究上的堅實基礎與潛力突破。 本次入選的學生來自設計、建築、人文等多元領域,包括王君玉、陳品潤(復興商工/廣設科)、陳玟璇(滬江高中/室設科)、王?涵(木柵高工/普通科)、陳萬鈞(重慶市魚洞中學/文科)、游雅筑(新興高中/廣設科)、羅永州(和平高中/普通科)等七位同學,皆於本校各系所教師的專業指導下,提出具創新性與可行性的研究計畫,順利通過國科會審查。 中國科技大學強調實務導向與創新能力並重,除致力於專業技能培養,也積極鼓勵學生投入研究計畫,培養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此次能有多位學生獲選,不僅代表學生本身的努力與潛力,也顯示出本校師資團隊在教學與研究輔導上的用心與實力。 未來,學校將持續推動學生參與國內外研究與實作競賽,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發掘潛能、跨域學習,並透過研究計畫連結社會實務與產業需求,打造更具厚度的技職教育典範。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舉辦「道教論道的化解之道」專題講座 中央研究院李豐楙院士深談道教慈悲與罪感文化
為推動素養導向課程與宗教人文教育結合,南華大學於日前舉辦「罪與慈:道教論道的化解之道」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為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辦公室主辦,由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承辦,該所助理教授羅涼萍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進行專題演講,活動當天吸引校內師生以及校外的地方宮廟之信眾踴躍參與,活動現場互動相當熱絡、座無虛席。
大學校園 南華國企以行動落實素養導向教學 攜手尤努斯精神打造永續創業力
南華大學國際企業學士學位學程近年來積極推動「素養導向」教學創新,特別以大四必修課程《策略管理》為核心做為高教深耕重點實施課程,結合理論學習與實務探索,為學生打開進入國際舞台與未來職場的大門。課程由該學程主任廖英凱教授設計與帶領,分階段引導學生在分析、應用與創新中逐步成長,三大亮點深具教育意義與啟發,更能強化學生職場競爭力。
大學校園 慈濟志工支援嘉大校園災後復原 建立協力機制共築韌性校園
受颱風丹娜斯侵襲,嘉義大學四個校區嚴重受災。為協助災後復原,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7月15日動員臺北市、新北市及嘉義市120位志工,協助嘉大新民校區清理工作。嘉大朱健松總務長及夏滄琪主任秘書代表感謝慈濟志工及嘉大教職員工生的協助與投入,為韌性校園建立協力機制。 風災造成嘉大校園大範圍樹木倒塌、建築受損,校園景觀滿目瘡痍。慈濟快速動員志工及民眾,成為災後重建強大後援,凝聚全臺善念共度難關。本次活動慈濟由三重區林木德師兄、蘆洲區葉金標師兄、新泰區林昆山師兄及嘉義區張熊和師兄、陳昭宗師兄、黃永松師兄等人協助,出動臺北市(中山、大同、中正區)及新北市(三重、蘆洲、新泰)志工兩車84人及嘉義市志工前來支援,清晨六時遊覽車準時由雙北發車,令人感佩。慈濟投入人力、機具與經驗協助新民校區周邊的災後整理,有效處理大量倒木與枝葉,大幅提升嘉大災後復原速度。 慈濟志工表示,今天南下的志工有許多是旅北的嘉義鄉親,特別關切嘉義縣市及嘉大校園災情及災後復原情形。嘉大自前身嘉師及嘉農時代起,培育無數嘉義地區優秀子弟,讓嘉義鄉親感念在心;尤其是嘉大四個校區橫跨嘉義縣市,即便學校已經很努力尋求校內外資源協助,還是需要集結大家的力量幫忙,才能儘快恢復往日綠色大學校園的美麗與蓬勃生氣,希望透過這次的行動傳遞善與希望。 路過關心復原行動的嘉義市民亦表示,嘉大新民校區一直是市民的運動公園,近期道將圳水綠廊道拆除新民校區與民生公園沿線圍牆,興建光廊跨橋,公園與校園大縫合,成為兼具人本、韌性、永續的水岸綠意廊道,結合水波紋廣場、老榕綠地、光廊跨橋及嘉大綠色校園等亮點空間營造,提供市民、嘉大師生美質美感的開放空間,提升整體生活品質。感謝慈濟志工投入協助嘉大恢復新民校區環境,同時也恢復嘉義市民的生活機能。 嘉大自89年整併成立以來,即與慈濟體系有密切互動。慈濟醫院教授級醫師長期擔任嘉大合聘教授,支援教學與學術研究;嘉大與大林慈濟醫院113年5月簽訂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協議書,透過教學、研究、資源共享及產學鏈結等合作事項,讓嘉大朝推動成立醫學院之目標更向前邁進一步。今(114)年4月29日嘉大與慈濟大學、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及慈濟基金會分別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跨校、跨機構、跨領域之深度合作,涵蓋醫學教育、中醫發展、USR實踐、青年志工、永續行動及社會關懷等多元面向,展現雙方攜手共創教育共好與人文關懷的強烈企圖。 面對百年來首度在嘉義登陸的颱風,慈濟立即啟動協力機制,協助嘉大校園復原行動,這是慈濟體系與嘉大簽署MOU後落實防災減災永續行動及社會關懷合作的具體成果,也是社會韌性的具體展現。
大學校園 《USR x CSR 地方創生與綠色實踐》論壇 攜手產官學共創永續未來
中華大學為響應政府零碳政策及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推廣落實,於日前舉辦「USR x CSR 地方創生與綠色實踐交流論壇」,邀集八家產學單位與會,共同探討大學社會責任(USR)與企業社會責任(CSR)如何相輔相成,展現跨界協作共識,實踐永續共好的多元面貌。
大學校園 嘉大紮根新南向 與泰國孔敬大學、瑪希多大學簽署學術合作MOU
為積極拓展新南向學術合作版圖,嘉義大學7月6日至10日由陳瑞祥副校長率團前往泰國東北孔敬與中部曼谷等地,拜訪當地知名高等教育與技職機構,並分別與孔敬大學(Khon Kaen University)與瑪希多大學(Mahidol University)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聚焦永續農業、潔淨能源、生物科技及科學教育等四大合作主軸,為嘉大在東南亞深化國際學術交流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代表團成員包括生命科學院賴弘智院長、理工學院應用化學系邱秀貞副教授、農學院植物醫學系蔡文錫主任,以及國際處國際合作組陳宣汶組長。代表團此行任務聚焦於「永續智慧農業」、「生物科技應用」、「綠色能源研發」與「基礎科學教育推廣」四大領域,展現嘉大在新南向國家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決心與行動力。 拜訪孔敬大學?強化永續農業與綠能科技合作 代表團首先拜會位於泰國東北地區的孔敬大學,依序與該校科技學院、農學院及理學院進行交流與參訪。嘉大與孔敬大學早在2015年即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締結姊妹校,雙方透過國際處與學院主動推動學術互訪及人才交流,至今成果豐碩。自2022年疫情解封後,雙方已有超過40人次師生進行交換與互訪。此次再度簽署校級合作協議,除延續原有合作領域外,雙方更就智慧農業、潔淨能源與雙聯學位制度展開深入討論,期盼將合作關係推向更高層次。 攜手瑪希多大學?擴大健康一體與熱帶醫學研究交流 接續行程,嘉大團隊拜會泰國頂尖醫學研究學府-瑪希多大學,該校位於曼谷市中心的熱帶醫學學院(Faculty of Tropical Medicine)與熱帶疾病醫院。其熱帶醫學學院蠕蟲學系(Department of Helminthology)與嘉大生命科學院生物資源學系自2018年起,透過新南向「學海築夢」專業實習計畫,共同於寄生蟲學、熱帶疾病診斷、生態保育及健康一體(One Health)領域培育國際人才。此次藉由嘉大生命科學院與瑪希多大學熱帶醫學學院間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未來將在醫藥健康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上深化合作,拓展更多元實質交流機會。 陳瑞祥副校長表示,本次泰國參訪行程緊湊但成果豐碩,除鞏固原有夥伴關係外,更拓展新的合作契機,象徵嘉大在新南向政策下持續深化與泰國高教機構的合作實力與國際視野。未來,嘉大將持續尋求更多海外教育與研究夥伴,擴大國際交流網絡,讓臺灣高等教育的能量持續在國際舞台上閃耀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