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嘉義巡禮之「食農教育-從東石蚵出發」體驗在地產業與人文風情
為培養學生通識素養並結合在地人文關懷,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張素菁助理教授開設「嘉義巡禮」微學分課程「食農教育-從東石蚵出發」,透過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4月19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前往嘉義縣東石鄉白水湖地區,實地體驗在地養蚵產業,並至布袋觀光漁市參觀,深化對嘉義在地之人文、歷史、地理、生態與產業等面向的認識與理解。 活動當天,由在地蚵農帶領嘉大學生參觀蚵田,並介紹牡蠣養殖相關知識,再讓學生親身感受蚵農的日常生活,例如:進行剝蚵、打洞、串蚵及操作竹筏等作業,最後蚵農將學生們現剝好的牡蠣烹煮成美味佳餚,讓學生用舌尖享受辛勞後的鮮甜好滋味。隨後來到當地著名的布袋觀光魚市,觀察市場運作及當地漁產品銷售情況,整體課程最後,再由張素菁助理教授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思考人類社會、生態環境與生產活動之間的密切關係。 參與學生表示,透過本次課程,不僅親身體驗在地產業的辛勞與智慧,更深刻感受到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重要性。許多同學也表達,未來希望能帶親友一同造訪東石,分享此次學習的所見所聞,推廣在地文化與自然之美。此外,課程過程中所啟發的飲食思考,也讓學生重新審視「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進而更加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份食物。
情報 世新大學推動影視創新 原創影集《惡靈世界》6月首播
世新大學投拍、原創影集《惡靈世界》,將以其獨特的題材和創作極限震撼全台,成為台灣第一部由大學獨力完成的原創影視作品。這部耗資新台幣4000多萬元的影集,將於6月1日起每週日晚間9點在東森戲劇台首播,MOD平台的靖天電視也將接檔播出。影集結合大量武術和特效,並邀請黃仲崑、湯志偉、王上菲、涂善存、鍾岳軒、顏毓麟等多名校友演員助陣,拍攝現場如同大型同學會,展現世新大學的強大創作能量,象徵著學術與實務的完美結合。   《惡靈世界》由世新大學師生及校友聯手打造,從劇本到片頭曲,均為百分百校內原創。影集的拍攝過程中,結合了大量武術和特殊化妝課程,並在世新大學的LVS智能攝製基地拍攝部分特別場景,呈現出超凡的視覺效果。還有60多場動畫特效的運用,更是為這部影集增添了不少看點,展現國產劇近年少見的視覺效果。   世新大學表示,《惡靈世界》是一次全面性的學用合一實踐,從劇本IP的開發到智慧產權和財務模型的管理,再到舞美創作和完整的攝製後製流程,都是垂直縱深的展開。這樣的製作模式,不僅讓校內師生得以從各個層面參與,也為學校在面對少子化衝擊下,強化辦學特色提供了成功的範例。這部影集的獨特題材和創新製作方式,不僅是世新大學的榮耀,更預示了台灣影視創作領域產學合作往前邁進的一大步。
情報 嘉大師生攜手社區推動環境永續共同守護諸羅樹蛙
為推動食農教育及環境永續,守護臺灣特有種諸羅樹蛙,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林彥伯助理教授與景觀學系陳佩君助理教授近日帶領跨院系學生前往嘉義市新店社區,攜手新店社區發展協會進行「綠意守護者」活動,為食農教育及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嘉義市新店社區是嘉義市極少數諸羅樹蛙的棲息地。諸羅樹蛙(俗稱雨怪或青腰仔)為臺灣特有種,是農業部公告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分布在雲嘉南地區溪流周邊的竹林、果園及農田低窪積水處,嘉義地區的嘉義市及嘉義縣大林、民雄、梅山、竹崎等地均有棲息地。諸羅樹蛙棲息地與農地有高度的依存關係,近年來因農村產業結構及土地使用型態改變,其生存場域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如何鼓勵農民持續種植果樹及竹筍等農作物,營造一個能同時滿足「農業生產」與「蛙類生存」的經營環境,為諸羅樹蛙保育的重要課題。 嘉義市新店社區遍植龍眼、荔枝等果樹,長久以來堅持以有機方式栽種各式蔬果及香草,無汙染的果園及農地環境正是諸羅樹蛙的良好棲息地。林彥伯助理教授等師生當日至新店社區發展協會與民眾交流,宣導食農教育及環境永續,也一窺諸羅樹蛙在龍眼樹下的秘密家園,並提供各種對於諸羅樹蛙生態環境友善的作物保護建議,共同守護諸羅樹蛙。嘉大師生於現場為民眾解說荔枝及龍眼的病蟲害,同時也幫助民眾診斷、鑑定各類作物病蟲害,並就適用於有機栽培之作物病蟲害管理方法進行討論與交流。林彥伯助理教授亦攜帶顯微鏡及性費洛蒙陷阱等多種採集與觀察工具至現場,讓民眾詳細觀察荔枝、龍眼的大害蟲–荔枝細蛾(蒂頭蟲)成蟲的外觀。民眾對於顯微鏡中顯示之細蛾翅膀結構興致盎然,也更加了解嘉大培育植物診療師專業人才之重要性與貢獻。 嘉大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妙手虫森2.0 Revive!永續環境健康帶回「嘉」,將持續深入嘉義各社區與學校,攜手社區發展協會及教師社群推動「綠意守護者」活動,向社會大眾宣導並推廣食農教育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以嘉大的農學專業服務社會,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情報 生化系黃竣玗再創佳績 勇奪嘉義市市長盃男子公開組亞軍朝日本體育大學邁進
嘉義大學生化科技學系三年級學生黃竣玗日前參加「嘉義市114年市長盃全國業餘高爾夫錦標賽」表現出色,以穩健精湛的球技奪下男子公開組亞軍,再次為校爭光。 黃竣玗同學長年投入高爾夫運動,技術嫻熟、心態沉穩。今年初在「114年南寶盃冬季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奪下男子公開組冠軍,持續累積亮眼戰績。此次於全國賽事中再度脫穎而出,充分展現個人實力與對高爾夫運動的熱愛與堅持。 「我想把科學的訓練精神帶進運動場上,也希望未來能以科學方法提升自己的運動表現。」黃竣玗表示,他將學業與運動結合的遠景,展現出新世代運動選手兼具專業素養與國際視野的嶄新樣貌。預計在大學畢業後,前往日本體育大學進修,進一步磨練球技並攻讀相關學位,朝向國際競技舞台邁進。 嘉大生化系師長對黃竣玗同學的卓越表現與積極規劃給予高度肯定,期許他未來在學術與體育領域持續發光發熱,創造更多令人驕傲的成就。
情報 語言與認知的跨國對話 嘉大外語系攜手美國馬里蘭大學開啟創新教學合作
嘉義大學外國語言學系郭怡君教授獲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4月23日特別邀請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宋永麒教授,於專業選修課程「語言與認知」進行協同教學。此次課程聚焦於語言與認知學習之間的互動關係,深入探討語言如何影響學習歷程,並進一步對兒童與成人的大腦發展產生影響。 「語言與認知」由外語系郭怡君教授開課,郭教授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語言學博士,長期致力於語言與認知領域的跨領域研究。此次特別邀請其長年合作夥伴、同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畢業的教育心理學博士宋永麒教授,結合認知神經心理學的最新實證研究,分析雙語學習對大腦結構與功能之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宋教授旅居美國多年,此次是首度受邀參與嘉大外語系課程教學,對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意義非凡。 課程設計以跨領域整合為特色,運用多媒體資源與實例教學,要求學生以英文進行口頭與書面報告、設計實驗測試並完成專題研究,藉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研究素養與國際視野。此教學模式強調理論與實作的結合,契合當前國際高等教育強調跨域整合與全球競爭力培養之趨勢。 此外,透過高教深耕計畫國際交流補助,郭教授將於今年九月帶領4名表現優異的課程學生前往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共同參加兒童語言國際研討會發表研究成果,展現嘉大推動國際合作與培養學生國際競爭力的積極作為。 此次協同教學活動,不僅彰顯嘉大致力於推動國際化與跨領域教育的努力,也讓學生得以從全球化視角深入探討語言與認知科學之重要議題,為未來學術發展與職涯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情報 臺日美兒童哲學學者與教師齊聚嘉大交流實踐心得與分享成果
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王清思教授4月20日於民雄校區大學館國際研討室舉辦「兒童哲學的教與學國際工作坊」,由臺、日、美三國學者共同參與,協辦單位為教育系王清思教授,長期耕耘兒童哲學校本課程的溪口鄉美林實驗小學。與會人員包含嘉大教育系師資生、研究生、在職專班教師、研究所校友教師及美林國小師生,合計70多人參與。 工作坊開場由美國夏威夷大學兒童哲學中心主任Dr. Ben Lukey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夏威夷兒童哲學如何從哲學思考教育轉向更為教師廣泛運用的「哲學家教學法」,強調「團體」、「哲學」、「探究」及「反思」等四大核心理念落實於教學實踐的可能。接著由美林小學的兒哲資深教師林妍樺老師,帶領一場她自行設計的兒哲說書人示範課程,從孩子的真實生活事件出發,鼓勵好奇、提問、傾聽與表達,整整80分鐘課程孩子們保持專注和高度參與,令所有與會者印象深刻。 下午場的內容也同樣精采,由一群嘉大教育系碩士班畢業的校友,如桃園壽山國小曾挺瑋老師、彰化後寮國小施昀均老師、臺中安和國中易志威老師,以及美林國小林妍樺老師,分享他們如何運用兒童哲學的理念設計課程與經營班級。他們的分享讓在場的美國教授Dr. Ben及日本神戶實驗中學的Masa老師讚賞不已。日本Masa老師接續分享兒童哲學在日本各地的發展歷史與過程,以及實踐兒童哲學之價值,讓學生對不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最後的心聲迴響橋段,每個與會者說出自己的所見與收穫,由他們的反饋中看到兒童哲學的種子在心中慢慢發芽,有助於開拓師培學生和現職教師的教育視野。 工作坊也有兩位印尼國際學生參與,感謝中文與英文都很流利的Daniel Jenne老師(嘉大教育系碩士班畢業校友)特別前來協助翻譯,使得與會的美、日、印尼等國際人士與臺灣學生及老師可以充分交流。畢業17年後,Daniel再次回到母校嘉大,收穫滿滿。他特別肯定兒童哲學有助於培養多元智能中的內省智能和人際智能,期待日後能有機會參與並更加了解兒童哲學。
情報 傳統藝術遇上數位創新 嘉大微學分課程開啟文化實作新視野
隨著臺灣文化、藝術與科技產業快速成長與轉型,數位技術的導入讓傳統文化展現出全新生命力。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胡惠君教授規劃開設嘉義巡禮-「藝科同創?嘉義漫遊」微學分課程,以沉浸式的參訪體驗為核心,帶領學生走入嘉義具代表性的文化與科技場域,深入探索地方藝術美學與數位創新的融合,開啟學生對在地文化與產業實踐的全新視野。 課程設計期望透過走出教室的實作體驗,讓嘉大學生培養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數位創新應用能力、文化敏感度與全球視野等,進而培養跨域整合與產業共創的實踐力。 ◎ 傳統藝術的創新與實踐-三昧堂創意木偶 由總監嚴仁鴻(小金老師)帶領志工團隊導覽精工布袋戲偶的設計與操演,嘉大學生不僅近距離觀察戲偶的造型設計與製作工藝,還在幽默活潑的聲腔示範中,實際體驗操作超過20公斤、價值數10萬元的大型木偶。戲偶「時間女神」融合臺灣歷史符號、建築元素與300朵鳳凰花的春仔花做裝飾,並曾登上敦睦艦隊進行文化外交。三昧堂作為非營利團隊,以志工精神推動布袋戲藝術創新,團隊從自製木偶、編劇、演出到推廣,展現與當代美學、跨域設計與國際文化交流的創新整合,深深啟發學生的專業態度與創新思維。 ◎ 文化X科技的育成搖籃-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 作為嘉義首座以文化科技為核心的創業基地,基地以「回嘉創業、創業回嘉」為宗旨,提供文化科技新創所需的場域與技術支援。當日由鄒淑文計畫主持人與白鹿動畫總監陳文農分享AI與藝術的交會,及「空山祭」大型戶外光影投影互動專案的實例與技術運用,在基地團隊帶領下,嘉大學生親身體驗AR/VR應用、AI主播、祼視3D虎爺及光明燈祈福系統等文化科技成果。該基地所提供的創業資源與數位轉型案例,讓學生實際了解產業發展趨勢與實踐可能。 ◎ 創意實作與數位應用的實驗場-一宇橙數位設計 由產品總監鄭浩成進行導覽,分享團隊自2012年回嘉創業後,如何發展跨平台整合、AR/VR應用、文化互動設計與在地特色的數位導覽系統,並展示數個與嘉義文化結合的互動體驗專案。嘉大學生更實際操作3D列印筆進行創作,未來還能延伸至AR作品展示,深化學生對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理解與實作能力。 「藝科同創・嘉義漫遊」課程由嘉大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得以提供11個學系學生參與,不僅跨域交流熱烈,師生也在五感體驗中,深入理解嘉義在地文化藝術的紮根能量與數位創新潛力。感謝三昧堂、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與一宇橙/錦田科技團隊的熱情接待與專業分享,讓學生不僅獲得啟發,更燃起未來結合自身專業,投入文化創新與產業實踐的動力與信心。
情報 嘉大外語系攜手亞伯丁大學簽署雙聯協議 拓展學生職涯競爭力
嘉義大學外國語言學系提供學生攻讀雙聯學位之機會,4月25日由張俊賢副校長代表與英國亞伯丁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berdeen)副校長Bhattacharya教授以書面方式簽署雙聯學制協議書,為學術交流與學生未來發展開啟嶄新篇章。未來嘉大外語系的學生將有機會前往亞伯丁大學繼續深造,取得該校語言、文學、音樂與視覺文化學院之碩士學位。 亞伯丁大學語言、文學、音樂與視覺文化學院院長Chris Collins教授表示,很高興能與嘉大簽訂合作夥伴關係。兩所大學在語言及文化方面都各具有獨特的優勢,我相信未來雙方建立起學術合作關係後,將有助於促進蘇格蘭與臺灣之間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非常期待也歡迎首批嘉大學生來到亞伯丁大學這個大家庭。 為了確保學術品質,參與之學生在學成績必需達到75分以上,同時需符合亞伯丁大學的英語要求(例如:IELTS總分6.5,聽力5.5,閱讀6.0,口語5.5,寫作6.0,或達到其他同等級的語言標準)。依據協議書內容,嘉大外語系學生有三種進修模式可選擇:第一種3 1模式:在嘉大用三年時間完成四年的學士課程,隨後赴亞伯丁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第二種3.5 1模式:在嘉大用三年半時間完成四年學士課程後,隔年1月起在亞伯丁大學進行碩士學習;第三種4 1模式:在嘉大完成四年學士課程後,再到亞伯丁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外語系系鄭斐文主任強調,兩校簽署學術合作協議不僅為嘉大外語系的學生提供了國際學術交流的舞台,更能幫助學生未來在全球化的學術競爭中脫穎而出。外語系學生出國修業期間僅需於嘉大註冊,繳納學生平安保險費及電腦網路使用費,免繳學雜費,且亞伯丁大學將主動提供每位嘉大外語系學生8,000英鎊之獎學金供學生修讀雙聯學位,希望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多元的學習平台,為他們的學術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情報 響應世界地球日 嘉大舉辦「綠能與氫能燃料電池」專題講座 探討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
為響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嘉義大學日前舉辦「綠能與氫能燃料電池」專題講座,聚焦全球關注的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議題。活動由陳瑞祥副校長致詞揭開序幕,呼應2024年地球日主題精神,強調「綠色轉型」與「淨零碳排」為當代高等教育應擔負的重要責任。 陳副校長指出,嘉大長期致力於校園永續發展與環境安全治理,不僅積極推動能源管理與再生能源導入,更透過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展現教育機構引領社會轉型的積極行動。他也特別提及,嘉大於去年底啟用由應用化學系邱秀貞副教授所建置的全校首座綠氫示範站,透過太陽能進行水電解產氫,並結合燃料電池技術進行能源再利用,為校園綠能技術落實樹立了重要里程碑。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鐙鋒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哲平總經理擔任主講人,分享其在氫能技術開發與燃料電池應用領域的深厚經驗與產業洞察。周總經理以「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的挑戰與契機」為題,深入解析我國在能源轉型中的機遇與困境,現場氣氛熱烈,引發與會師生廣泛討論與交流。 本活動由永續發展暨社會責任辦公室與環安中心共同策劃,結合校內外資源,落實綠色行動力。透過本次講座,嘉大不僅展現推動永續校園的堅定承諾,更能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認知與能源公民的責任感,持續以知識力引領未來永續發展。
情報 台灣農藝學會年會於嘉大盛大舉行 推動農業科技與產業永續發展
一年一度之台灣農藝學會年會4月24日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有來自全國各地超過180位作物科學領域之研究學者、專家與嘉大師生共襄盛舉,針對農業科技施政、前瞻研發方向及稻作產業永續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 嘉大農學院沈榮壽院長代表林翰謙校長致歡迎詞,感謝台灣農藝學會年會蒞臨嘉大舉行年會與研究成果發表會,讓更多學生與師長吸收更多農藝專業知識。開幕式由台灣農藝學會郭寶錚理事長主持,並邀請農業部農業科技司李紅曦司長及米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陳肇浩董事長擔任專題講者,分別就農業科技施政方針、研發現況及稻作產業永續發展之策略進行精彩演講。 本次年會重點之一為表揚過去一年來,對於農藝研究領域表現卓越之個人與團體。獲獎名單如下: 青年學術獎:楊智哲(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與何佳勳(農業試驗所),表彰其在水稻育種、有機友善栽培技術及韌性農業系統建構等領域之研究成果。 個人事業獎:簡禎佑(桃園區改良場)、李姿蓉(畜產試驗所)及胡智益(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表揚其於水稻育種、飼料作物育種及茶葉DNA鑑定與原產地證明技術等之傑出表現。 個人學術獎:施意敏(畜產試驗所),肯定其於牧草產業輔導與學術研究之貢獻。 農藝研究終身貢獻獎:盧虎生(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林順福(臺灣大學副教授)、游添榮(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分場長)、呂秀英(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表彰其於農業科技、育種研究與數位化智慧農業推動上之長期貢獻。 團體事業獎: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由楊宏瑛場長代表受獎,肯定其於薏苡、蕎麥、水稻、大豆、高粱及昭和草等作物育種上之卓越成果。 郭寶錚理事長致詞表示,農藝人以「餵飽全世界人類」為使命,自民國79年創會至今已邁入第35年。農業科技進步快速,涵蓋遺傳育種、生物技術、有機農業、淨零碳排與智慧栽培等多方面發展,從本次獲獎者之成果更能看見臺灣農藝領域的實質進展。 此次作物科學講座與研究成果發表會由台灣農藝學會、嘉大農藝學系與農場管理公費班共同主辦。理事長特別致贈感謝狀予農藝系許育嘉主任及農場管理公費班侯金日主任,感謝其團隊支持與協助,使整體活動圓滿順利。 學會秘書長莊愷瑋教授指出,年會共發表研究論文33篇,並展示論文海報119篇,涵蓋生物統計與作物栽培組(64篇)、作物生理與生物技術組(47篇)、遺傳育種組(8篇),總計論文宣讀與海報展示達152篇,充分展現我國農藝作物研究能量與成果,期能為我國農藝研究與應用注入更多交流與前瞻思維。
情報 世新大學帥氣「年下男」主演網劇 幕後跨系師生參與製片、攝影
世新大學在影視教育領域再次突破,跨系師生參與橘子集團出品的原創音樂網路短劇《我的年下守護男》,展示了結合創意與技術的強大實力。這部短劇聚焦青春校園戀愛的悸動,由世新大學英語暨傳播應用學系學生演員楊卓叡領銜主演,並由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老師湯宗翰擔任總製片人,廣播電視電影學系老師張瑋誠擔任攝影指導,帶領兩系學生全程參與製片、攝影、燈光、收音等多個實務項目。   產學合作不僅是一次影視創作的實戰演練,更是學生們將學術理論應用於實際操作的珍貴機會。為切合校園甜蜜氛圍,《我的年下守護男》的拍攝場景直接在世新校內的舍我樓、山洞口、新苑宿舍等地取景拍攝。在拍攝過程中,師生們以專業技能解決現場的技術挑戰,並在實境中完成專業的拍攝計劃,確保每個細節都能完美呈現。這種以實作為核心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掌握影視製作的關鍵技能,並感受到課堂所學與業界運作的無縫接軌。   世新公廣系與廣電系的學生們積極投入製片、場務支援、後期製片、技術統籌、專案執行、生活製片與製片助理等工作,並親身擔任攝影大助、攝影助理、燈光、收音、群演及側拍師等角色,實際參加影視創作。從分鏡稿的執行到預算編制、場地考察與拍攝日程安排等製片技巧,學生們展現所學,並獲得了寶貴的實務經驗。
情報 嘉大土木系吳振賢老師榮獲農業部農村水保署水土保持服務績優人員獎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4月18日假嘉義耐斯王子大飯店舉辦「水土保持服務團20週年」慶祝活動,邀集全臺21縣市服務團、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及技師公會等成員齊聚一堂,回顧水土保持制度推動歷程,並表揚特殊貢獻與績優人員。嘉義大學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吳振賢老師多年來協助縣市政府推動水土保持及防災相關計畫,榮獲水土保持服務績優人員獎。 吳振賢老師於民國76年進入嘉大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服務,107年起兼任理工學院土木研究防災中心主任,亦曾任嘉義縣水土保持服務團團長。吳老師自99年起參與嘉義縣市、臺南縣市水土保持相關計畫(包括:水土保持計畫、簡易水土保持計畫、水土保持計畫監督、水土保持完工檢查及水土保持違規查報處理等)委託審查與監督,合計達200件以上,均能依照水土保持相關規範如期如質完成審查與監督,推動正確之水土保持設施與措施,圓滿達成山坡地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成效,防止水土保持災害之發生。 吳振賢老師對於水土保持觀念之推廣亦不遺餘力,多年來接受嘉義縣、市政府及公所委託,辦理偏遠山區易受水保災害社區與學校之水土保持教育宣導,將水土保持觀念推廣到偏遠山區,提高當地居民與學生之水土保持維護觀念,降低災害與違規事件的發生。另執行嘉義縣、市政府委託計畫,辦理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練與宣導等防災業務,提高民眾防災意識,並熟悉疏散避難路線及時機;協助嘉義縣、市政府及鄉鎮公所辦理土石流防災專員培訓與教育,投入土石流社區自主防災工作;擔任嘉義縣、市政府水土保持違規處理與維護委員,協助違規民眾辦理恢復水土保持之處理維護,避免水土保持災害之發生;協助嘉義縣、市政府接受農村水保署水土保持考核工作,爭取佳績。 吳振賢老師長期協助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推動水土保持之法規諮詢、技術輔導、防災應變及教育宣導工作,達成農業部「智慧、韌性、永續、安心」四大政策目標,此次獲農業部農村水保署頒發水土保持服務績優人員獎項,嘉大師生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