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嘉大劉怡文教授團隊研發新型組蛋白去乙醯酶抑制劑8C 治療膀胱癌的明日之星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雲嘉南地區的膀胱癌病例更是相對較高。嘉義大學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劉怡文特聘教授、吳進益副教授、中正大學陳永恩教授與嘉義基督教醫院沈正煌醫師組成跨機構研究團隊,共同研發出一個新的組蛋白去乙醯?(HDAC)抑制劑,對於膀胱癌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此成果六月刊登在藥物治療學的優良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上,備受矚目。 癌症雖然一直都有新的療法與新的藥品開發應用,但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藥物與治療方法必須不斷推陳出新。雲嘉南地區膀胱癌病患較北部地區高,位在嘉義市的嘉義基督教醫院每年都有很多膀胱癌病患就診,有些人甚至是嚴重血尿才來看醫生。膀胱癌主要區分為非肌肉侵犯型與肌肉侵犯型,後者的生存率較差。在整體評估上,非肌肉侵犯型膀胱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雖然高於80%,但比起肺癌、乳癌、攝護腺癌等癌症,膀胱癌的生存率在過去30年可說是沒有進步。 因此,由嘉大微藥系與嘉基泌尿科所組成的跨機構研究團隊,共同研發出一個新的組蛋白去乙醯?(HDAC)抑制劑,發現對於膀胱癌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這一個新型HDAC抑制劑代號稱為8C,其結構創作之由來有二:(一)嘉基在2012年首度發現一個抗組織胺藥物佩你安(Cyproheptadine)對肝癌病人有治療效果,2016年發現佩你安也可以治療小鼠實驗中的膀胱癌;(二)嘉大微藥系劉怡文特聘教授研究膀胱癌已有15年的經驗,近來發現將膀胱癌常用藥物阿黴素(Doxorubicin)與一個較少見的抗癌藥伏立諾他(Vorinostat)合用,對小鼠實驗中的膀胱癌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該成果發表在今年一月的《Heliyon》國際期刊。當嘉基泌尿科沈正煌醫師與劉怡文教授討論膀胱癌的研究時,證實佩你安與伏立諾他合用時也可以增強抗癌效果,於是再與嘉大微藥系吳進益副教授討論將佩你安與伏立諾他的藥物結構進行結合改造,衍生出一系列新化合物,其中8C這個新型HDAC抑制劑的抗癌效果最佳,除了對抗膀胱癌外,同時也對攝護腺癌、肝癌、口腔癌等多種癌症皆有療效。 目前已上市的HDAC抑制劑主要有四個,包括伏立諾他(Vorinostat)、貝立司他(Belinostat)、帕比司他(Panobinostat)及羅米地辛(Romidepsin),都是用在血液型腫瘤,沒有用在膀胱癌。而8C這個新型HDAC抑制劑的結構,與上述四種HDAC抑制劑不同,擁有來自佩你安的三環結構,非常特殊。從細胞實驗結果發現,8C對於膀胱癌細胞株的抗癌效果優於伏立諾他,更是優於佩你安。嘉大與嘉基團隊,目前更進一步優化8C-HCl劑型,製作成方便的口服劑型,未來希望上市造福更多癌症病患。
情報 亞洲大學數媒系獲「青春設計節」優勝獎、「金點新秀獎」
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5位同學,組成「TevaGames」團隊,以《靈祭MEMORY》作品,意失落與記憶為主題,透過極具情感張力的畫面與精緻的互動設計,描繪人在面對情感創傷時的心理旅程。接連獲「2025青春設計節」優選獎、「2025金點新秀設計獎」,中脫穎而出,抱回大獎。
情報 嘉義巡禮2.0產業篇--智慧機械產業的跨域體驗 激發跨域學習新視野
嘉義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113學年度開設「嘉義巡禮2.0產業篇」,帶領不同科系的學生走出教室、走入產業現場,深入認識嘉義在地產業的發展脈絡,為學生打開學習與職涯探索的新窗口。 「嘉義巡禮產業篇--智慧機械產業的跨域體驗」課程,獲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由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趙永清老師規劃,帶領來自機能系與理工、管理、師範、獸醫、生科、農學等不同學院超過10個系所的學生走出校園,實地探訪嘉義在地智慧機械產業,開啟一場深度的跨域學習之旅。 藉由嘉義縣政府經濟發展處的協助,選擇橫跨嘉義縣市四家代表性企業「遠東機械」、「發得科技」、「程泰機械」與「卡羅爾銅管樂器觀光工廠」作為學習場域,並且參訪「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由服務中心主任接待並為同學做簡報。這次的跨域體驗行程,首先在遠東機械博物館感受機械科技變遷與企業70餘年深耕在地的成長故事,隨後參訪發得科技與程泰機械,親眼見證高精密度智慧工具機的製造流程,最後在卡羅爾銅管樂器觀光工廠體驗傳統工藝與現代製造技術的完美融合,並親自體驗吹奏銅管樂器。 「沒想到嘉義有這麼多厲害的企業!」、「沒想到一顆溜溜球可以孕育出一家深耕嘉義70年的大型企業!」學生們興奮的話語,正是學生心得最真實的寫照。最令人感動的是學生們的轉變!「原來機械製造可以這麼有趣!」獸醫系同學原本對機械產業完全陌生,但在親身見證工具機生產線後,開始思考醫療器械與機械技術結合的可能性。資管系同學分享:「親眼看到智慧機械與AI技術的結合,完全顛覆了我對機械產業的刻板印象,原來資訊科技正在改變每一個傳統行業的面貌,也讓我對未來的職涯有了新的規劃。」數位系同學則驚嘆地表示:「我從來不知道做樂器需要這麼多精密技術,這次參訪讓我對跨領域合作有了全新認知。」這正是跨域學習的魅力所在,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同一個學習環境中激盪出創新想法。 許多學生也在課後心得中表達:「透過實地參訪與企業導覽,不僅學習到課本之外的知識,也感受到在地企業對人才的期待與投入。」這種深度的產業體驗,讓學生看見自身專業在不同產業場域的發揮空間,對未來職涯產生更多思考與啟發。 機能系趙永清老師表示,「嘉義巡禮產業篇--智慧機械產業的跨域體驗」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用心感受產業、用心認識嘉義」。透過實地參訪與體驗,學生不僅了解嘉義在地企業如何從傳統製造業成功轉型智慧自動化,更重要的是培養對這塊地域的認同感與投入產業的使命感,充分體現高教深耕計畫的核心精神,串聯在地資源,讓學生在產業環境中學習成長,培養具備跨域思維、實作能力與在地關懷的新世代人才深耕嘉義,為嘉義注入更多年輕能量。
情報 世新大學攜手泰國-臺灣(BDI)科技學院 拓展學生國際移動力
世新大學近日迎來泰國-臺灣(BDI)科技學院董事長張玲琴蒞校參訪,雙方針對深化國際合作與推動學生海外實習展開深入交流,為學子打造更廣闊的國際舞台。這場座談不僅彰顯世新大學在國際教育上的前瞻視野,也為台灣與東南亞的教育與產業合作注入新動力。   泰國-臺灣(BDI)科技學院是泰國唯一由在地臺商創辦的技職學院,坐落於臺商匯聚的北欖府,致力於培育當地技職人才,並成為臺商企業的重要人力資源基地。自2022年與世新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以來,雙方攜手推動新南向人才培育,透過海外實習、跨文化交流與產學合作,為學生帶來多元化的學習機會。   此次參訪中,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親自接待,研發長許碧芳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鄧婷婷也共同參與座談,與張玲琴深入探討未來的合作方向。雙方針對海外生活、語言暨文化體驗、國際實習制度、學生交流機制等合作進行熱烈討論,提及歷年前往當地的學生,積極發揮傳播的力量與價值,透過記錄該校招生特色、體驗泰國拜師節等傳統文化,參訪臺商社區與泰國臺灣會館等多元活動,共同期許讓更多世新學生能夠走出國門,接觸國際產業趨勢,提升競爭力。
情報 讓塔羅走進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療癒自己與他人
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張淑媚教授獲得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本學期開設{心靈牌卡與自我探索}通識課程,由於課堂以教授塔羅牌為主,成為一堂人氣通識課程! 第一堂課邀請豐盛種子學院項芸老師,和學生分享塔羅牌的運作原理與基本介紹、讓學生從自己的那副牌中抽出主牌、以及生活中各元素的能量值。除了上課,還有抽紅包的活動!紅色能量值+380、錢的能量值+400;學生看到紅包都很活躍的回答項芸老師的問題。在課堂的最後,項芸老師和大家分享:『卡情緒等於卡到陰』,希望大家都帶著好心情過每一天。 接下來的幾週,阿媚老師和學生講解塔羅牌中每一張大牌、權杖牌、聖杯牌、錢幣牌、寶劍牌、宮廷牌的含義,以及排陣介紹和使用時機。阿媚老師鼓勵學生可以問問塔羅牌:『今天運勢如何?』透過對牌卡的解讀去感受,以拉近塔羅牌與自我的距離。在課堂中除了卡牌的學習外,還會有和其他同學互相解牌的機會,不只學還學以致用! 學期末,修習這門通識課的學生會在學期的第十六週擺設校園塔羅攤位,讓更多的大學生可以體驗塔羅占卜;除了民雄校區外,這學期也第一次到新民校區擺攤。在擺攤前,阿媚老師邀請一位在國小任教、以塔羅牌作為副業的國小輔導老師,和學生分享個案占卜要注意的大小事及擺攤時的注意事項。此外,上學期修習過這門通識課的學長姐也回到課堂中,和這次要進行校園擺攤的同學分享心得和建議。 通識課是大學生必修課程,學生有機會能接觸到與本科系不同的知識內容,進而開拓視野。嘉大學生可以在「自我發展與溝通互動」、「公民素養與社會關懷」、「歷史文化與藝文涵養」、「生命探索與環境關懷」、「物質科學與生活應用」及「語文應用與溝通實務」等六大領域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內容。在多元自由的學習環境中,有些學生透過通識課程發現新的興趣與潛能;大學的每一門課程都如同一扇引導之門,帶領學生走向更深入的探索與學習之路。
情報 世新大學拾音劇團《照常營業》 聲音劇場探討網路社群文化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第31屆畢業展《拼·湊 Collage》的最後一波展演聲音劇場《照常營業》,於6月14、15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精彩上演。由廣電系「廣播與聲音設計組」畢業生組成的拾音劇團,以原創劇本和聲音設計,透過舞台劇形式探討網路霸凌的議題,展現世新學子的創作能量與專業技術。   《照常營業》由編導兼製作人洪儀蓁領軍,主創團隊包括舞台監督兼造型設計劉展庭、舞台執行邱巧聿、燈光設計兼製作人張凱棻、詞曲創作曾靖伶、聲音設計黃郁珊、公關宣傳林芷熒。這七位畢業生以細膩的劇本和精準的聲音設計,結合現場擬音(foley)技術,透過劇中三位主角的生活故事,揭示網路言語暴力的傷害,並引發觀眾對現代社群文化的反思。劇場內的聲音表現與舞台設計相得益彰,觀眾反應熱烈,充分展現聲音劇場的獨特魅力。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親臨現場,對學生的創作成果表示高度肯定,並讚賞拾音劇團的用心與創意。廣電系主任葉基固更是在致詞時感性地回顧學生四年的學習歷程,感謝她們選擇世新大學廣電系,並表示學生的青春活力讓世新更加出色。指導老師林家麒也分享了創作過程中學生們如何克服挑戰,並將課堂所學融入實際製作。他認為《照常營業》是一部真誠且具有深度的作品,展現了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創作精神,像是藉由女主角踏上人生新旅程,如同即將畢業的七人,「即使前方滿布荊棘與未知,她們仍選擇勇敢前行」。
情報 傳播行銷助農村創生 世新大學「洄家宜下」團隊寫新紀錄
創世新大學首度入選農業部「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新紀錄!「洄家宜下」團隊以傳播行銷專長勇奪12萬元駐村獎勵金,成為今年競賽中的耀眼新星。面對全台55個參賽團隊的激烈競爭,世新大學成功脫穎而出,不僅展現學生的創意與實力,更為宜蘭縣三星鄉的行健村注入全新活力,將為地方創生開創嶄新篇章。   這支由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與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學生組成的「洄家宜下」團隊,以「行健有機夢想村」為駐村場域,計畫結合農村故事牆建置、雙路線旅遊體驗設計、短影音製作與社群導流策略,透過傳播專業協助農村推廣永續農業與青年旅遊。團隊組長、傳播管理學系大三學生阮時雍表示,這次參賽起初只是課堂「跨媒體整合行銷傳播」作業的一部分,但在老師的鼓勵下,大家決定全力以赴,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於地方創生。他提到,從資料搜集到實地駐村,過程中不僅深化了對農村需求的理解,也讓團隊更堅信傳播行銷能為地方創造價值。   參與簡報的傳管系學生鄧安倫認為,這次競賽讓他們重新認識傳播的力量,不只是創造快樂的工具,更是傳遞本土價值的重要媒介。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學生袁可恩則回憶,當初選修蔡佩頴老師的課程,就是希望能參與真實的地方創生行動,而這次駐村行動不僅實現了這個願望,也讓她在每次與在地農友的互動中,感受到傳播專業能促進理解與連結的深遠影響。   團隊指導老師、傳管系助理教授蔡佩頴多年來專注於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帶領學生走入社區實踐地方創生。她強調,傳播的專業不該只停留在媒體內容的產製,而是應該進一步深入社區,透過行銷與敘事策略促進理解、提供陪伴,並創造有溫度的連結。她也指出,農村實踐計畫不只是學術理論的延伸,更是學生對社會議題的回應與參與,這次「洄家宜下」團隊的成功,正是世新大學多年來深耕社區、落實USR的最佳體現。   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舉辦的「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Rural up!)」,曾榮獲美國華頓商學院全球教育創新獎(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亞洲區銅獎肯定,至今吸引近千支團隊、超過7000名學生參與。今年第15屆競賽共有55支團隊參賽,最終僅20隊入選,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世新大學此次成功入選,並勇奪12萬元駐村獎勵金,對於團隊與學校而言,無疑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   世新大學的傳播管理學系與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開設多元特色課程,長期致力於將傳播專業與地方創生結合,透過跨領域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作方面,傳播管理學系著重行銷、品牌與媒體整合策略的實踐,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則以內容創作與社群互動為核心,兩系學生在這次競賽中展現的創意與專業,正是學校辦學成果的最佳體現。   「洄家宜下」團隊的駐村行動不僅將為三星鄉帶來創意與活力,也象徵世新大學在地方創生成果上的新突破。世新大學將持續透過多元計畫,深化學生對社會議題的理解,並為台灣農村注入更多年輕世代的創新能量。
情報 嘉大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榮獲「優秀機械團體獎」 展現卓越教學與產業鏈結實力
嘉義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於「114年聯合年會」榮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雄市分會頒發的唯一「優秀機械團體獎」,突顯機能系在教學創新、產業鏈結與人才培育等各方面的卓越表現,再次證明嘉大機能系為臺灣工程教育領域中的翹楚。 此次聯合年會由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雄市分會共同主辦,日前於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行。頒獎典禮中,主辦單位表彰嘉大機能系在推動工程教育與應用實踐上的深遠貢獻,並期許持續引領工程領域朝向永續發展。 嘉大機械與能源工程學系之所以脫穎而出,其關鍵在於具備三大教學與研發特色: 一、滾動式課程模組化設計,靈活對應快速變動的科技職場需求。 二、整合機械控制、熱流能源與設計製造系統,打造節能與智能製造並行的實作平台。 三、積極建置產官學合作研發基地與跨域實習場域,提供學生學習機會。 此外,機能系配合國家發展政策,致力於培育具備理論與實務兼備的機械與能源工程人才,長年與各大工業園區、在地企業密切合作,設計高效培訓機制與技術移轉平台,有效協助產業升級與人才接軌。 機能系林肇民主任表示,系上教師長期深耕教學與研究,近年來在產學合作、校外競賽與專題成果上表現亮眼,像是師生擴大參與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全系共同投入智慧電動運具研發系統等具體成果,已成為學術與產業結合的最佳典範。 未來嘉大機能系將持續推動創新學習環境,深化學生對智慧製造、能源轉型等關鍵技術的應用能力,並強化與企業及公部門的協作關係,致力於培育更多具國際視野與實作能力的工程專才。
情報 解密塑膠微粒破壞腸道菌相機制 嘉大李保宏助理教授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塑膠微粒在環境中的廣泛滲透已成為全球環境的重要隱憂,不只汙染海洋及土壤,科學家更證實可能影響作物生長與人體健康。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李保宏助理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繼近日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發表研究指出奈米塑膠會影響水耕蔬菜生長之後,6月再次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新成果,證明奈米塑膠損害腸道健康的新機制。 李保宏助理教授團隊揭露塑膠微粒間接影響健康的全新分子機制,奈米粒徑的塑膠粒促使細菌或宿主細胞所釋放的細胞外囊泡/外泌體 (extracellular vesicles) 成分改變,影響作物生長與人體腸道屏障功能,破壞微生物生態平衡。兩篇研究均獲得國際高度關注,於自然通訊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最新論文更獲期刊選為焦點論文(Highlight),備受重視。 李保宏助理教授團隊長期探究外泌體在跨界溝通上的角色。在首篇研究中,團隊發現奈米級聚苯乙烯塑膠粒雖未直接傷害萵苣,卻會促進水耕系統中特定細菌的繁殖,這些細菌釋放的細胞外囊泡,會抑制作物的抗氧化系統與生長機制,最終導致萵苣枯萎死亡。 在最新發表的研究中,團隊進一步聚焦腸道健康,發現奈米塑膠不是被動入侵腸道的惰性粒子,而是能夠影響細菌與宿主間的溝通,方法是透過干擾外泌體而調節微小RNA的表現。研究證實奈米塑膠降低小鼠腸道屏障蛋白表現,並破壞腸道菌相平衡,導致與腸道疾病相關的腸道菌群異常增生。奈米塑膠挾持這種細菌-宿主間的精密對話,導致腸道微環境改變,進而削弱腸道屏障、損害免疫反應並重塑微生物群的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也為未來療法打開新的可能,藉由針對特定外泌體微小RNA或調節其生成路徑,未來治療策略將可能恢復因環境污染而失衡的腸道穩定性。這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分子策略方向-聚焦於微生物與宿主的溝通系統,而非僅針對污染物本身進行清除。 這兩項研究首次系統性揭露:奈米粒徑的塑膠微粒可透過影響微生物或宿主細胞的細胞外囊泡,間接損害生物體,不論是植物或動物,影響範圍廣泛。在這個污染成為「微觀威脅」的時代,這項發現無疑是一記警鐘,促使我們在科學、醫療與環境層面立即採取行動,以減緩奈米塑膠對人體所造成的深層影響。 李保宏助理教授指出:「這兩項研究顯示,奈米塑膠的危害不僅止於環境污染,它們可能透過細胞層級的精細干擾,影響生物體健康。不論是作物或人體,奈米塑膠微粒可能藉由細胞外囊泡的傳遞機制,對生物體造成潛在的健康影響,值得高度關注。我們的研究探究外泌體在宿主與微生物交互作用的角色,釐清外泌體如何調控腸道菌相與宿主健康狀況,為一新穎且重要的議題,期待未來以微生物外泌體開發相對應的治療標的。」 目前國際間外泌體相關產品蓬勃發展,李保宏助理教授研究團隊期許臺灣能投入更多資源於外泌體之研究與應用,跟上全球外泌體研究熱潮,建立國際能見度以及領先地位。
情報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舉辦「授袍典禮」,以紙飛機象徵夢想啟航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舉辦授袍典禮,今年以「Our choice show what we Truly are」(我們的選擇成就現在的自己)為主題的授袍典禮,為即將進入臨床學習的大三同學,披上象徵專業與責任的白袍。活動的重點戲在授袍同學拋出寫滿各種期許的紙飛機,象徵夢想啟航。
情報 教育部114年度校園性別事件行政訴訟案例研討會6/16於嘉大舉辦
教育部114年度校園性別事件行政訴訟案例研討會(中區場次)6月16日於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本次研討會以大專校院場域與案例為核心,深入探討違反專業倫理的案例,同時納入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訴訟判例的爭點,以供大專校院學校人員及教育部調查專業人才庫成員學習,使其更了解法規程序與合法論理脈絡,降低或避免調查案件經行政訴訟撤銷的情況發生。 本次研討會教育部出席代表為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林沛雨科長及高瑞蓮專員,各場次主講人包括: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羅燦煐教授、輔仁大學法律學院吳志光院長、前立法委員尤美女律師、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陳金燕教授。出席人員為來自全臺大專校院性平會委員及承辦人、教育部調查專業人才庫成員、國高中代表及律師合計116人參加。 林翰謙校長開幕致詞表示,感謝教育部給予嘉大承辦本項研討會的機會。自《性別平等教育法》93年6月23日公布施行以來,嘉大持續依循相關法令及教育部指導方針,依法設置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並積極推動校園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與事件的防治處理。在性別事件的處理上,不僅重視性別平等,更涵蓋性別多元的尊重、教育意涵、行政程序的正當性,以公平、公正的方式保障當事人的受教權與工作權。嘉大去(113)年9月發布第一本性別圖像報告書,期待從性別圖像出發「看見性別」,比如:日間學制學生的性別比率為1.06,男女生人數相近;男性教師數量明顯多於女性,性別比達2.24;教授職級上又以男性教師占絕大多數,反映女性大學教師在升等上需要更多的支持。期待引領校內各單位運用性別分析研議對策,並透過工作目標與行動策略達成尊重性別差異、落實性別平等的價值觀。 林沛雨科長致詞表示,非常感謝嘉大主動協助教育部承辦本項研討會。近日媒體對於某大學女博士生性騷案及某大學畢業典禮風波報導沸沸揚揚,顯見社會大眾對於性平案件的重視,教育部亦經常接獲學生反映對於性平法規及處理程序的關切。本次研討會特別聚焦於「行政程序法」及「行政訴訟判例爭點」,正是為了協助大家更加理解與掌握實務中應注意之處,降低調查處理過程中的瑕疵與風險。後續如有相關研習課程需求,可以向四區大專校院性別平等教育工作推展中心(北區:世新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區:彰化師範大學;南區:高雄醫學大學)反映納入安排。 經過上午「校園性別事件行政訴訟相關案例—程序疑義部分」、「校園性別事件處理結果經行政訴訟撤銷案例—實體部分」二場次講座及與談人的專業解說,以及下午場次電影「師控風暴」有關性騷擾樣態VS調查專業人員意識的深入剖析與綜合座談的充分交流,學員對於今日研討會的各項安排給予高度肯定,也對嘉大綠色大學校園及合作社師生多元實習產品留下深刻印象。
情報 嘉大獸醫系黃煥南校友榮獲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僑務貢獻獎
僑務委員會日前公布2025年全球傑出僑生校友選拔結果,共有17位海外傑出僑生校友獲獎,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畢業(柬埔寨僑生)、目前擔任澳大利亞留台校友會會長的黃煥南校友獲得僑務貢獻獎,6月10日在臺接受全球傑出僑生校友表揚暨頒獎, 6月12日專程回母校拜會林翰謙校長,嘉大師生與有榮焉。 黃煥南校友早年從柬埔寨到臺灣就讀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原想學成後回柬埔寨成立養殖農場,但求學期間柬埔寨被紅高棉佔領,無法回國,生活遇到困境,故留在嘉大任職,一方面學習,一方面賺取生活費用。之後因雙親及兄弟姐妹移居澳大利亞雪梨,為了就近照顧年長雙親,遂辭去學校工作,移民到澳洲。初至澳洲人生地不熟,夫妻兩人胼手胝足創立一家嬰兒用品公司,進口全球知名品牌銷售經營,漸漸在澳洲、紐西蘭打出名氣。近年因covid-19新冠疫情,生意大受影響,他立刻建立全球線上市場,也開啟了人生第二事業高峰。黃煥南校友在澳洲熱心服務留臺校友、僑胞及協助外交部、僑委會各項僑務工作,獲聘為僑務委員、僑務諮詢委員等職務,在澳大利亞留台校友會僑生同學聯絡及培訓,以及臺灣與國際接軌,做出極大的貢獻。 2018年有感於在管理及行銷上的不足,黃煥南校友毅然返臺參加比利時國立列日大學EMBA高階企業管理碩士課程,每半年親自回臺上課,終於修畢所有課程並取得學位。這個學習歷程讓黃校友在事業經營上邁向新的里程,成功人士必有他成功努力的歷程。 這次黃煥南校友得到僑委會全球傑出僑生校友獎,可謂實至名歸,也獲得全球校友聯盟吳松柏主席和全球校友極力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