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嘉大森林系畢業生5人錄取113年林業技師 橫掃過半名額
113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近日放榜,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表現亮眼,共有5名畢業生成功錄取林業技師,占本年度錄取名額9名的55.5%,展現森林系在培育學生學術研究與實務操作能力之豐碩成果。森林系長期致力於培育森林資源管理、生態保育、永續經營等領域人才,並結合理論與實作,為臺灣林業領域培養優秀專業人才。 踏實教學 培養專業林業人才 森林系透過完善的課程設計,提供學生從基礎森林資源、林業經營管理到環境永續發展系統性學習全方位知識。並重視實作訓練,透過大量校內外實習、野外調查與專業技能培訓,使學生具備面對未知挑戰的能力。 深耕研究 提供創新解方 森林系教師群各自於專業領域擁有深厚知識底蘊,積極參與政府機構、研究單位及企業合作的研究計畫,涵蓋森林經營管理、動植物生態保育及樹木培育與健康風險評估等議題,積極為國內林業發展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學生在學期間亦有機會參與實驗室研究,培養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這些經驗讓畢業生在職涯發展上更具競爭力。 國際接軌 拓展全球視野 森林系近年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國際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夥伴關係,提供學生海外研習交流與國際研討會參與等機會,讓學生在學期間便能接觸全球森林經營趨勢,培養廣闊國際視野。每年皆有學生赴海外研習,提升國際競爭力,也進一步提升森林系在全球林業領域的影響力。 持續精進 推動臺灣林業發展 森林系畢業生長期活躍於林業經營、保育及育林領域。許多校友任職於政府機關,如:農業部與所屬機關、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各分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交通部觀光署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縣市政府農業局等;研究單位如:實驗林管理處、林業試驗所及技術單位與各研究中心、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等;私人企業如:生態調查公司、生態規劃顧問公司、種苗及品種研發公司、工程顧問公司-生態評估等;另有擔任大專校院或高中職教職者,積極為臺灣森林資源的永續經營貢獻心力。嘉大森林系未來將持續培育更多優秀林業人才,推動臺灣林業永續發展。
情報 AI啟航!嘉大與業界共育數位菁英 接軌未來職場
為了讓學生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縮短學用落差,嘉義大學特別開設專業校外實習選修課程,讓學生有機會進入業界實習,累積實務經驗,提升職場競爭力。同時,教師也與業界指導人員交流,掌握學生在職場上的學習與適應情況,以確保實習品質。 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大四學生楊家楹,目前於台北新媒體科技公司-天衍互動進行校外實習,數位系王秀鳳主任3月17日特別前往天衍互動進行訪視,實際了解楊家楹的學習與適應情況。天衍互動專長以沉浸光影技術、AI驅動創意及展演互動結合,打造深入人心的視覺創意體驗,該公司不僅是數位創新領域的佼佼者,更是數位系學生嚮往的實習企業。天衍互動執行長倪君凱表示,「專業校外實習」對於學生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業界狀況,還能在學校階段提前準備相關技能,提升競爭力。倪執行長進一步指出,實習的最大價值在於建立人脈與軟實力,並鼓勵學生勇於探索,投入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形成良性循環。 參與天衍互動公司實習的數位系學生楊家楹表示:「在學校做作業,只要自己喜歡就好;但是在業界,才知道無論是作品美感的要求、團隊的溝通、程式是否可以支援都是需要考慮的重點,也才知道自己要更專精,才會幫助整個專案順利完成,這樣的學習非常值得。」 嘉大數位系表示,期望透過業界與學界的合作,為新世代數位人才打造更具啟發性的學習環境,推動產學共創,讓創新與技術融合,為未來的數位發展注入更多可能性;同時也確保學生畢業後能夠無縫接軌職場,提升就業競爭力。 嘉大將持續優化校外實習制度,擴展合作企業,讓更多學生受惠,進一步落實「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課程 日本帝京平城大學參訪亞大職治系,參觀專業教室、操作輔具,強化國際交流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系,課程即通過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WFOT)認證,引起日本帝京平城大學職治系鎗田英樹、吉野智佳子教授關注,特地來亞大參訪,參觀專業教室、了解學生上課情形等,對於亞大職治系的創新教學方式十分感興趣,且表示亞大職治系教師利用各種鼓勵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雙向互動的方式,很值得借鏡學習,此次來訪亞大職治系取經會帶回日本應用。
情報 睽違六年 嘉大師資生精進教學知能再度前往民雄國小集中實習
嘉義大學教育學系劉馨珺教授於3月3日至14日帶領該學系40位師資生至嘉義縣立民雄國民小學,展開為期兩週的集中實習活動,期待讓師資生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實踐所學,並透過對學生的教學實踐、班級管理、課程設計等多方面的實習經驗,深化其教育理念,提升其教學能力與教育專業素養。 民雄國小校長蔡明昇表示,對於民雄國小13個班級的師生而言,這次與嘉大教育學系合作,為他們的教育實踐帶來了新的思維與活力,這樣的合作不僅增進了學校教育質量,也為該校師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學童與師資生的互動中,開啟了更廣闊的學習視野,從課堂外到課堂內的學習,學童的學習動機也得到激發。非常歡迎嘉大教育學系40位未來教師能蒞臨民雄國小進行集中實習,希望每一位同學皆能在這二週中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滿載而歸。 此次40位師資生將分配到民雄國小的中年級13個班級,每位同學依照與各自班級輔導導師所協調之科目分配,包括國語、數學、綜合及健康等多個學科進行教學,期能讓師資生將專業知識與教學技巧融合運用其中,並有機會探索不同學科的教學方式。 教育學系師資生陳正恩提到,為期兩週的實習學到如何設計課程,這不僅是教學知識,尤其在面對各種不同背景及學習狀況的學童,學會了如何在課堂中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使每位學生都能跟得上學習進度。此外,因同時擔任實習校長,負責這次集中實習的安排與規劃,更學習到學校各行政部門間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溝通與協調,每個活動的安排,都牽涉到日後的教學進度,所以要規劃一個活動,都需要各處室妥適的溝通與協調。 民雄國小各處室主任也勉勵師資生,強調這次集中實習是師資生們難得的實踐機會,特別是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會是師資生成長的最大關鍵,更可以讓師資生能在真實的教育環境中,將學習的知識抽象概念內容進而轉化成為具體的教學行動。 教育學系劉馨珺教授表示,師資生在實習中所獲得的教學經驗,不僅能讓其在專業上有所成長,也對教育的熱情可以更加深厚;民雄國小的學生也在這兩週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到不同教學者所帶來的全新教法與內容,而有不同的學習體驗。隨著這樣的實習活動的順利進行,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更多的師資生將在實踐中不斷成長與進步。
展覽 藝文薈萃在嘉義 2024年嘉義大學五大特展精彩回顧
嘉義大學2024年以多元藝術特展深耕校園人文美學,展覽題材豐富多元,內容涵蓋陶藝設計、數位科技、視覺藝術新秀創作、詩意繪畫以及充滿創意的當代藝術個展,吸引師生與社區民眾蒞臨欣賞,藝術氣息充盈校園。 首先於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1月22日在嘉大蘭潭校區圖書館展出的「咖啡杯組與書香特展」,精選多款設計新穎且富有文藝氣息的咖啡杯組,與館中書籍相互輝映,融合咖啡品味與閱讀氛圍,讓觀展者彷彿漫步於文青咖啡廳中,悠然品味視覺與嗅覺交織出的愜意時光。 2024年4月11日至5月10日舉辦的「台灣壺數位美術館概念展」,則結合當代數位科技與傳統茶器美學,展現出台灣茶壺的發展與多元面貌,深刻體驗台灣壺藝的精緻之美。 接續於2024年5月16日至6月15日登場的「喃喃自語—2024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創作成果展」,則充分展現嘉大年輕藝術學子的創意與潛力。展覽集結多樣媒材作品,包括油畫、雕塑、裝置藝術及新媒體藝術,學生們透過藝術語彙表達自我內心聲音,作品創新且意涵深刻,呈現年輕世代獨有的藝術觀點與反思。 進入秋季,2024年9月19日至10月19日的「藏金系列之花開浮金」特展,由知名藝術家賴新龍創作,以充滿詩意的花卉意象為主軸,透過精緻筆觸與豐富的色彩搭配,展現東方藝術特有的典雅韻味與深厚情感,吸引無數藝術迷流連忘返。 最後壓軸登場的是2024年10月23日至11月17日「藝猶未盡-郭仁示創意個展」,藝術家郭仁示特別以嘉大校訓精神為靈感,透過創意構圖及現代藝術手法,以萬字文構成「誠樸、力行、創新、服務」的創意,令人耳目一新,獲得觀眾熱烈迴響,充分展現藝術家與校園文化之間的巧妙對話。 2024年嘉大透過豐富且具質感的一系列藝術特展,積極推廣藝術人文素養,成功匯聚校內外觀眾參與,彰顯校園藝文能量與教育深度。未來嘉大將持續推動嘉義地區藝文發展與美學教育,造福更多雅好藝文活動的嘉義民眾。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0QX4DJlic&t=3s
營隊 亞大資傳系舉辦「運動賽事轉播工作坊」,在虛擬攝影棚體驗賽事轉播技能
台灣隊去年奪世界棒球12強金牌,讓「Team Taiwan」熱潮延續。亞洲大學資訊傳播系舉辦「運動賽事轉播工作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中生熱情參與,還有人從澎湖趕來。他們在該系的虛擬攝影棚裡,學習賽事現場的鏡頭切換、畫面編輯運用等,體驗賽事轉播專業技能。
展覽 2025 生命科學院OPEN DAY
生命科學院為招生主動出擊,舉辦OPEN DAY行之有年,上週「2025 生命科學院OPEN DAY」在蘭潭校區圖資大樓熱鬧登場,吸引曙光女中、新民高中、彰化高中、彰化女中、磐石高中、瀛海中學、輔仁中學及嘉義高工等8所學校約220位師生及家長參與。 活動開幕以輕鬆活潑的簡報及影片介紹生命科學院各學系亮點特色,包括食品科學系、水生生物科學系、生物資源學系、生化科技學系及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讓每位參加者能初步了解各學系的師資陣容及畢業校友們的傑出表現,以利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有更清晰的認識。 為讓參加者能夠實際體驗增加學習樂趣,生命科學院各系系學會及師生帶來針對高中職學生設計的闖關體驗活動,包括:食品加工廠設備介紹、學生實習產品分享與試吃;透明魚製作介紹、組織切片展示、水族缸觀賞;各類昆蟲介紹與體驗(脊動、無脊、植物)、調查器具操作;指紋鑑定、面膜DIY、DNA粗萃取;顯微鏡觀察、Agar手印、中藥板展示等。透過活動讓高中生探索生命科學的奧妙,完成所有闖關者還可領取活動證書及嘉大教務處招生與出版組提供的精美獎品。 生命科學院賴弘智院長表示,生命科學院以發展「精準健康產業」為主軸,追求「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與「健康的環境」為使命,致力於培育對生命科學具熱忱與專長的人才。OPEN DAY活動展示了生命科學院的特色,透過闖關遊戲讓參加者了解各學系在教學及研究方面獨特之處,誠摯歡迎臺灣各地的高中職師生及家長蒞臨蘭潭校區,參觀生科院5個學系的軟硬體設施及教研特色,幫助高中職生在選擇大學能對生命科學有更清楚的認知。
情報 嘉大師院攜手日本香川大學師生推動臺日跨文化交流
姊妹校日本香川大學(Kagawa University) 教育學院日前由松本博雄(Matsumoto, Hiroo)教授帶領6位該校日本學生至民雄校區師範學院,展開為期10天的學術交流。師範學院師生精心規劃系列活動,帶領香川大學師生體驗臺灣嘉義在地的教育及文化特色,活動包括參訪幼兒園及嘉大附小、民族國小;參與嘉義巡禮課程及參訪本校USR計畫據點。 除參觀嘉大校園,香川大學師生亦參訪嘉大附小幼兒園,了解臺灣幼兒教育特色,並與幼兒園學童進行互動,體驗臺灣的教育氛圍。嘉義巡禮通識課程來到鄒族的天然遊戲場「里美步道」,在孫麗卿老師的導覽下,對里美古道的歷史、自然人文及特色景觀有初步了解;學習鄒族的傳統文化,親手製作山羌誘笛、風笛、趕鳥器、竹炮及獵寮,體驗鄒族的文化特色,這些活動也讓香川大學的師生對臺灣原住民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香川大學師生3月16日到訪嘉義布袋好美里,進行實地文化踏查活動,體驗沙灘與保安林生態、手做魚丸以及傳統媽祖信仰文化,並享用布袋在地海產。透過實地體驗,讓香川大學師生對臺灣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創造了共同合作培養情誼的機會,加深雙方互動關係。 師範學院陳明聰院長表示,此次跨文化交流活動,不僅讓香川大學師生對臺灣的教育與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促進了兩校間之友好關係。未來,師範學院將持續推動與國際姊妹校的交流合作,為師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與成長機會。此外,師範學院也受邀,預計今年6月中旬前往日本香川大學,參加為期兩週的國際交流活動。這將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嘉大師生能夠親身體驗日本的教育與文化,深化兩校間之合作關係。
情報 嘉大2025春季課程四所日本姊妹校學員收穫滿載
日本和臺灣的文化距離有多近?風土人文之底蘊又有哪些差異?嘉義大學於3月3日至13日舉辦2025春季課程,該活動聚焦SDGs相關議題,今年參與的日本學員均首次訪臺,主辦單位國際處於日前舉辦結業式,來自宮崎大學、長崎大學、兵庫縣立大學及攝南大學的14名同學分享參與心得,夾雜著溫馨感動、歡笑和深刻反思,為長達兩週的姊妹校活動畫下圓滿句點。 春季課程結業式於3月13日舉行,由楊正誠國際長頒發結業證書給參與學員,同時也邀請學員一一分享這兩週來嘉大所學之感想。學員對於臺灣的生態環境保護、原住民文化以及篆刻、華語等永續課程所學表達肯定,國際處陳宣汶組長結合國際微學分課程也受到日本與臺灣學生好評。學員們在課程的引導下,多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語言能力並關心SDGs相關議題。 來自長崎大學的松崎美里同學認為,這次參與春季課程最有價值的部分是與人的交流,「臺灣人真的很好」,首次出國的她對臺灣留下好印象,未來將會把握機會持續參加國際交流。藤原慶大同學來自兵庫縣立大學,他對臺灣原住民文化課程特別有感,從課程引導及影片觀賞後的討論,特別反思文化傳統與現代社會衝擊以及如何解決問題,回國後會更深入了解原住民議題。就讀於攝南大學的大一學生中岸祐人從春季課程和在臺期間的活動,發現臺灣還留存日治時期有形及無形文化,臺灣人民對於日本有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臺灣人高度的交流能力、既溫和又熱情的性格令他印象深刻。 楊正誠國際長表示,春季課程是嘉大國際處推動十項國際化業務的重點之一,透過課程參與和師生間實際的互動,得以深化與姊妹校的合作連結,也鼓勵嘉大學生從參與交流活動中累積關心國際永續議題、參與國際交流的行動力。
情報 嘉大攜手慈善協會及公益平台為弱勢家庭「集食送愛」 注入永續公益新能量
為推動公益行動與社會永續,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攜手嘉義縣慈善聯合協會與NPOChannel公益平台,展開為期一學期以「永續公益」為核心的深度參訪與行動學習。 嘉大數位系朱彩馨教授表示,此次合作結合嘉大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計畫」,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將知識與實務結合,透過親身參與公益行動,培養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展現青年世代對地方永續發展的積極態度。此外,5月25日嘉大將主辦「挺好Campus:2025公益永續挑戰賽」,由嘉義大學、淡江大學、靜宜大學與台南大學等四所學校師生組隊參加,透過競賽實際解析並分享ESG企業永續,讓大家不僅關注E(環境永續),更能以行動來實踐S(社會永續)」。 數位系師生近日前往嘉義縣慈善聯合協會的「物資銀行」,透過實地參訪與志工服務,了解資源分配與服務對象,並親手整理愛心物資,為弱勢家庭注入溫暖與關懷,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食物物資銀行的運作,以及如何幫助在地弱勢族群,數位系學生結合多媒體設計與電子商務專業,參與NPOChannel公益平台推動「集食送愛」計畫,透過社群媒體傳播溫暖故事,推動公益行動的永續發展。 NPOChannel公益平台執行長張幼霖強調,「集食送愛」不只是募集物資,更重要的是推動食物平權,讓弱勢族群不再侷限於罐頭、泡麵等基本食品,也能享有多樣且具營養價值的選擇,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希望,進而擁有改變生活的力量。嘉義縣慈善聯合協會總幹事簡采琳則指出,「集食送愛」計畫透過匯聚社會各界愛心與年輕世代的創意,讓更多人關注並參與公益,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形成善的循環,實現資源共享、助人自助的目標。 這次參訪與志工服務經驗,讓數位系劉同學深刻理解「集食送愛」的意義,並表示:「如果我能透過一份小小的努力,讓弱勢家庭擁有更多選擇,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與希望,這樣的付出就非常值得。」 這次產學跨域合作,不僅展現學校與非營利組織(NPO)的緊密連結,更為嘉義在地公益注入創新能量,開創學用結合、公益共創的新模式。未來,嘉大與嘉義縣慈善聯合協會將持續深化合作,透過「集食送愛」等實際行動,發展更多元的社會參與模式,實現產學共好的社會價值,共同為打造友善、共融、永續的嘉義社會而努力。
比賽 嘉大園藝系碩士呂沂芊榮獲2025亞太蘭花會議學術卓越獎 引領蘭花產業創新發展
嘉義大學園藝學系碩士班畢業生呂沂芊,3月8日至10日參加農業部及臺南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亞太蘭花會議暨臺灣國際蘭展(APOC&TIOS),發表「巴克素與階段式升溫對單花蝴蝶蘭Join Grace 'TH288-4'之影響」論文,榮獲亞太蘭花會議唯一的學術類獎項青年學者「學術卓越獎」,展現卓越的研究實力與國際競爭力。 呂沂芊的研究聚焦於矮化劑PBZ在蝴蝶蘭開花影響,透過生長抑制劑技術生產一朵蘭(Singolo),也稱仙履蘭型蝴蝶蘭,開發新穎產品技術,創造蝴蝶蘭利用新型產品,極具產業應用價值。呂沂芊成功建立出一株僅開一朵巨輪花,亦即「一朵蘭」之蝴蝶蘭生產規程,透過施用植物生長抑制劑,有效縮短花梗至約20公分,同時確保花朵橫徑達16公分,且花期長達一季以上,呈現小巧可愛、便於攜帶的特點,特別適合小家庭、租屋族或辦公室有限空間的消費者作為裝飾或贈禮之用。另外,該研究亦證實提升催花期間的溫度可促進開花,進一步縮短栽培時間並提高生產效率,為蝴蝶蘭產業提供更具經濟效益的管理模式。這項研究為蘭花產業提供可行的技術方案,發表後獲得業界專家及國際學者的高度關注與肯定。 目前臺灣市場上最常見且廣受歡迎的蝴蝶蘭商品為單株可開10朵以上的大型盆花,雖然壯觀美麗,但擺設需較大空間,且運輸過程需格外小心,避免植株或花朵受損而影響商品價值。相較之下,國際花卉市場對植株較矮小的蝴蝶蘭盆花(如一朵蘭或小輪花盆花)需求漸增,不僅降低運輸風險及成本,也符合小家庭消費趨勢,並適合作為辦公空間裝飾。然而,目前全球尚無適合臺灣溫室環境的一朵蘭生產規程,因此嘉大園藝系花卉研究室積極投入相關研究,期望成為臺灣首個公開發表一朵蘭生產技術的研究機構。本次呂沂芊所發表的研究,對蝴蝶蘭產業與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透過已建立的一朵蘭生產規程,利用植物生長抑制劑可穩定生產出比例協調、美觀且市場需求量高的蝴蝶蘭品種,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此外,該研究確立了不同盆徑蝴蝶蘭矮化花梗的最佳植物生長抑制劑施用濃度,為產業提供關鍵參考指引。 指導教授嘉大農學院院長沈榮壽教授表示,該研究的成果初步建立了關鍵的矮化技術,但對於蝴蝶蘭的營養生長及催花條件等,仍有許多值得進一步探討的面向。嘉大農學院及園藝系將持續深化園藝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推動國際學術合作與產學鏈結,為蘭花產業發展提供更完善的技術支援,提升臺灣蘭花研究的全球影響力與蘭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比賽 嶺東科大數媒系大二學生投入ESG校園徵影競賽,以創意展現永續承諾
嶺東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大二學生以全新的創意與熱情,積極參與第二屆「我年輕、我環保《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活動,日間部大二共4個班級齊心協力,共同迎接「企業出題、學生解題」的挑戰。這項活動由工商時報與開拓環境保護基金會主辦,並獲得臺北市政府青年局協辦,旨在透過短影音創作,將企業永續(ESG)的實踐與環保理念具象化,喚起校園內外對永續發展議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