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嘉大景觀學系「Ready 瑞里」團隊 榮獲第15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銅獎
嘉義大學景觀學系林友翔、鄭宸宜、許珮淇、鄭雅云、謝宜加、張靖婷、張以璐、李嘉諺、彭仕瑄及侯柏安同學組成「Ready 瑞里」團隊,在該系曾碩文助理教授與江彥政教授指導下,參加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第15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在20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團隊榮獲銅獎及花生好事獎。個人獎項部分,林友翔同學榮獲創智才獎、鄭宸宜同學榮獲育才千里獎、張靖婷同學榮獲璞石化玉獎。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為鼓勵大專院校年輕學子以自身創意或所學專長,透過兩個月的時間進駐社區,學習與農村社區居民互動共識,參與或協助農村社區公共事務,並在社區推動農村再生的過程中提供協助,藉此了解農村、農民及農業等,引導更多年輕人以全新思維及技術,創造永續農村。 嘉大景觀系「Ready 瑞里」團隊駐村期間,正值百年強颱丹娜斯侵襲嘉義,瑞里社區面臨嚴重災害挑戰,但同學們不畏困境,靈活調整計畫方向,展現出堅毅與責任感。在地方需求引導下,同學們協助社區製作多國語言防災小卡,提升居民防災意識;並善用廢棄竹材,設計成夜間可使用的小提燈,讓觀賞螢火蟲的體驗更添特色;編製生態手冊及三折頁,將生態知識及社區文化轉化為簡明易懂的圖文,成為社區推廣環境教育的重要資源。同時,他們設計「心情小卡」與「心情交換箱」,讓遊客能抒發心情、留下互動痕跡,增添社區的溫度與交流。後續這些成果,包括生態手冊、三折頁、心情小卡、防災小卡等,都能提供民宿使用,讓來訪遊客更深入了解在地生態與社區特色,進一步提升觀光體驗。 景觀系同學不僅展現專業所學,更將熱忱與創意注入農村服務,讓駐村經驗成為實踐永續與在地連結的最佳示範。此次成果,凸顯青年投入農村的能量,也為地方帶來新契機。
情報 嘉大團隊引領中草藥創新應用 推動臺灣食農產業轉型升級
嘉義大學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支持下,C1主軸以跨域合作與產學聯手為核心,推動「食農產業創新」的研發與實踐。特別是在中草藥應用領域,嘉大展現突破性成果,不僅開發多項具市場潛力的產品,更協助臺灣中草藥產業邁向轉型升級,實現大學社會責任與產業貢獻的雙重目標。 臺灣中草藥產業近年來正處於轉型關鍵期。根據農業部統計,臺灣中草藥材年產值逾新臺幣30億元,但超過九成依賴進口,本土藥用植物栽培仍僅約500公頃。面對龐大的國際天然保健市場,如何將臺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傳統藥用知識轉化為競爭力,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挑戰。 嘉大農藝學系許育嘉主任領軍的「中草藥產業創新應用研發團隊」,結合農藝、生化科技、行銷觀光、微生物藥學及生物資源等多領域專家,建立跨學科合作典範。團隊從種原蒐集、基原鑑定到栽培技術,逐步建構出完整的中草藥研發鏈,為臺灣產業發展奠定基石。 在種原保育及品種開發方面,嘉大團隊已成功蒐集臺灣胡椒、覆盆子、白?、茵陳蒿與蓼藍等特色藥用植物,建立完善的種原庫,成為未來育種改良與商業化的重要資源。同時,示範農場導入低碳栽培與智慧農業技術,透過感測器與物聯網精準監測水肥與環境條件,提升藥材活性成分含量與品質穩定性。在品質確保上,該團隊更建立一系列基原鑑定技術與成分分析平台,有效辨識藥材真偽、分析活性成分,避免混偽流通,並保障消費者用藥安全。 在研發成果商品化方面,嘉大團隊則成功開發「抗疲勞薑黃康普茶」,並技轉予大地康健生技公司上市,結合薑黃傳統功效與現代發酵科技,獲市場熱烈迴響。此外,嘉大亦攜手嘉義中埔藥材班,推出臺灣青草漢方茶包及天仙果茶,透過現代加工與設計,賦予傳統藥材新價值,協助在地農民實現六級化產業升級。 今年10月嘉大團隊將前進日本生技展,展出臺灣中草藥研發成果,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推動本土藥材走向全球市場。這些成果不僅保存臺灣珍貴藥用植物資源,也建立標準化生產與品質管控模式,更透過創新產品成功實現產業化,為中草藥產業注入新動能。展望未來,嘉大將持續秉持「學用合一」精神,深化食農創新與健康產業的研發能量,協助臺灣邁向永續與創新的農業新時代。
情報 妙手護環境、尪仔傳文化 嘉大USR為地方創生注入新活力
嘉義大學USR團隊於9月12日至13日參與「2025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USR EXPO)」,在臺北花博公園爭艷館展出兩項嘉大USR計畫成果-「妙手虫森2.0:Revive!永續環境健康帶回『嘉』」及「嘉禮尪仔文藝復興與創生-地方懸絲偶文化價值創新計畫」,呈現高等教育在環境永續與文化創新上的多元實踐。 「妙手虫森2.0」以環境健康為核心,透過專業師資與學生團隊推動「環境繪本」、「植物診療師」及「樹木健檢」等行動方案,將環境教育導入校園與社區。該計畫強調學生培力與跨域合作,實踐知識傳播與環境守護,並逐步推動社區居民建立健康與生態意識。 「嘉禮尪仔文藝復興與創生」則聚焦嘉義縣懸絲偶文化,推動課程開發、文化創作、數位應用與社區合作。團隊透過藝師傳承與跨領域創新,結合工廠村文化基地與在地藝文資源,逐步建構懸絲偶文創產業生態圈,推動地方文化傳承與再生,並擴展為社區永續發展的動能。 兩項USR計畫展現嘉大在教育實踐與社會責任上的努力,從環境教育到文化永續,皆積極促進跨世代共學與社區連結,為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注入新能量。透過參與USR EXPO,嘉大計畫團隊不僅分享在地實踐成果,更與全國各大專校院進行交流對話,拓展永續合作的可能性,展現大學在地深耕與全球鏈結的教育價值。
情報 嘉大舉辦職業安全及實驗實習場所安全教育訓練 打造安全的永續工作環境
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嘉義大學環境保護及安全管理中心8月25至26日辦理「114學年度實驗實習場所安全教育訓練」,8月27日辦理「114學年度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管理教育訓練」,9月3至4日辦理「114年度一般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等共計4場次訓練。 114學年度實驗實習場所安全訓練對象為嘉大3年內未回訓3小時之在職人員,以及新進教職員工、博碩士生、研究助理及專題生等,合計約188人參加。課程內容包括校園職業安全衛生概論、機電安全、化學、生物等基礎安全危害需知、急救概述,以及實驗場所意外事件應變通報等。 114學年度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管理訓練對象為嘉大有使用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運作場所之師生,合計約97人參加。課程內容包含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重點說明,以及危害通識、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使用與管理重點說明。 114年度一般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對象為嘉大教職員工(含工讀生、勞動型助理、臨時人員、兼任人員等)3年內未再次受訓者,以及尚未接受一般職業安全衛生3 小時訓練者,參訓人數為蘭潭場次174人、民雄場次53人,合計227人,由職安署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吳俊傑科長講述職業安全衛生法概論。 環安中心每年定期舉辦職安及實驗實習場所安全教育訓練,目的在提升嘉大教職員工生對作業環境中有害物質、致病菌,以及捲夾、切割、墜落、感電等危害之機械設備器具等潛在風險的認知。透過課程引導參與者思考如何預防職災事故發生,並說明意外發生時的應變處置,以有效降低災害影響。 環安中心邱秀貞中心主任表示,中心致力於人才永續培育,強調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以打造安全的實驗與實習永續工作環境,進而降低災害發生率,促進校園環境的永續發展。
情報 【中華醫大×麻豆新樓醫院】研究陪伴機器人 關注獨居長者需求
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與社會型態改變,獨居老人比例逐年增加,當長者同時罹患慢性病時,更會影響生活起居,如飲食、行動與就醫。部分國家已開始引入照護機器人,協助解決醫護人力不足的挑戰。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與麻豆新樓醫院合作,訪談15位有慢性病的獨居中老年人,了解他們對「陪伴機器人」的期待。研究發現,多數長者希望機器人能提供「陪伴與互動」、「協助日常生活」、「提醒用藥」,甚至「協助長照服務」如煮飯或做家事。但也有50%的長者表達擔憂,認為機器人無法取代真人,恐怕難以應對緊急狀況。
情報 【中華醫大醫技系陸德容教授獲雙計畫補助】推動寄生蟲檢測創新與產業鏈結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陸德容教授於114年度榮獲兩項重要計畫補助,展現本校在醫技研究與教學上的專業實力。 其一,研究主題「糞便寄生蟲檢測方法的創新與改良」,獲得**國科會技專校院實務型研究專案計畫(個別型)**補助經費80萬元,將推動寄生蟲檢測技術的創新與臨床應用改良。 其二,以「專題討論文獻選讀的鑑賞力,看到糞菌移植及益生菌產業現況」為題,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經費24萬元,旨在深化學生對專業文獻的分析力,並掌握益生菌產業的最新發展。
情報 嘉大管理學院EMBA盛大舉辦迎新送舊晚會 凝聚「E嘉人」情誼
嘉義大學管理學院EMBA「薪火相傳‧凝聚E嘉人」迎新送舊晚會,9月6日於嘉義市樂億皇家酒店盛大舉行。陳瑞祥副校長(兼管理學院代理院長)、EMBA張淑雲執行長、管理學院師長、EMBA校友會理監事及嘉義市各大企業經理人等均親臨現場,超過250位嘉賓與學員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嘉大EMBA大家庭的世代傳承。 這場別出心裁的晚會,由113級EMBA學員精心籌劃。現場節目精彩紛呈,包括充滿視覺震撼的變臉表演、活力四射的熱舞與動人歌聲,再搭配樂團現場演奏,晚會整場高潮迭起。此外,當天157份(價值19萬)豐富的摸彩好禮更讓現場氣氛嗨到最高點,歡笑聲此起彼落,展現EMBA學員學習之外的多元才華與熱情。 陳瑞祥副校長致詞時,除了向畢業生獻上祝福,也特別勉勵能將所學應用於實務,未來在商(職)場上能以嘉大為後盾,持續發光發熱。同時,也鼓勵新生善用EMBA這個寶貴平台,在拓展人脈、激盪思維的同時,勇於接受挑戰,為職涯創造更多可能。EMBA張淑雲執行長則表示,嘉大EMBA始終致力於培養學術與實務兼備的企業管理人才,希望學員都能在這裡找到自我突破的能量。 畢業生代表回顧了在EMBA的學習點滴,感性地感謝師長教導與同窗相互扶持,未來將持續扮演學長姐的角色,為EMBA大家庭貢獻心力。而新生透過這場盛會,快速融入了EMBA大家庭,不僅對即將展開的學習旅程充滿期待,也迫不及待地想與學長姐進一步交流,汲取寶貴經驗。 嘉大EMBA校友會張翠娥理事長強調,EMBA校友會是凝聚每一屆校友深厚情誼的堅實網絡,校友會未來將持續舉辦各式活動,如企業參訪見習、社團活動、前瞻趨勢商管講座等,期許每一位校友都能持續精進,讓這個大家庭的向心力與團結更為堅固。 這場「薪火相傳-凝聚E嘉人」晚會,不僅展現了師生與校友間的緊密連結,更是知識與人脈傳承的象徵。嘉大EMBA持續以「厚植管理專業、結合實務經驗」為核心,培育更多具備國際視野與在地關懷的卓越管理人才,以期為社會與產業發展貢獻心力。
情報 災後校園化身實作教室 USR妙手虫森從修復到教育共創新學習體驗
丹娜絲颱風重創嘉義沿海,義竹國中校園內多株樹木倒伏,大量枝條斷裂,災情慘重,原訂於新學期展開的食農教育課程因場地受損而被迫延宕。為協助義竹國中校園環境復原,同時延續計畫精神,嘉義大學USR「妙手虫森」計畫團隊與義竹國中翁桂櫻教務主任討論後,決定將「鏈鋸修剪課程」移師至義竹國中舉辦,將災後修復轉化為一次珍貴的教育契機。 本次活動由嘉大景觀學系江彥政教授、陳佩君助理教授及植物醫學系林彥伯助理教授共同主辦,並邀請「共好樹藝景觀工作室」的劉昀陞、陳明陞攀樹師及賴錦森助教帶領,結合景觀系、植醫系、森林系與生資系同學一同投入鏈鋸修剪課程與校園重建工作。在專業講師帶領下,師生們首先學習鏈鋸安全觀念與修剪技巧,更實際參與校園復建工作,學生親手協助清理倒伏樹木與斷枝,不僅體驗到正確操作的重要性,也見證了自己雙手帶來的改變。過程中,學校逐步恢復整潔與安全,教學場域也得以再次使用。 這場課程的價值不僅止於技能傳授,學生在實作中培養專業技能與團隊合作精神,也了解颱風災害不只是自然環境的挑戰,更是社區需共同面對與解決的課題。課程將「災後困境」轉化為「學習契機」,讓教育與服務結合,展現了跨領域合作的力量。 本次行動不僅協助災後復原,更讓學生獲得實務經驗與安全意識的養成,體現教育與在地服務的雙重價值。嘉大將持續推廣這樣的合作模式,讓更多校園在面對環境挑戰時,能將修復過程轉化為教育能量,培養年輕世代對土地與環境的關懷。
情報 嘉大生物技術學程參訪正瀚生技 系統性了解產業化流程及產業現況
嘉義大學農學院生物技術學程由學程執行祕書、農業生物科技學系陳鵬文教授帶隊,9月2日前往南投市中科中興園區正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企業參訪。本次參訪目的在於系統性了解農業生技產品從研發、田間試驗、量產上線到市場推廣的產業化流程;並透過與公司主管及研發團隊的座談,了解產業現況,強化學術研究與市場實務的連結。對於從事生物技術相關領域研究的師生而言,是一場難得而具啟發性的學術與產業交流。 正瀚生技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專注於農業生技的公司。公司採取「臺灣研發、美國製造、全球行銷」的策略布局,產品已行銷至美國、加拿大、澳洲及巴西等多個國家。主要產品包括:農作物專用的植物營養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s)以及各類肥料等。公司創立之初僅有20多名員工,目前已擴編至200餘人。隨著營運規模快速成長,正瀚生技於2023年掛牌上市,年營業額突破20億元,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與國際競爭力,是國內在農業生物科技領域的指標企業。 本次企業參訪,共計有來自農學院與生命科學院各學系學生25人參加。正瀚生技安排多位主管與研究同仁接待嘉大師生並座談分享,包括:李孟穎主任(研發業務主管)、吳妤憶博士(生理功能實驗室室長)及鄭鈞澤研究員,其中李孟穎主任與鄭鈞澤研究員為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校友,以學長姐身分回饋經驗,格外具啟發性與親切感。透過公司簡介與實驗室導覽,生技學程師生系統性認識正瀚生技之營運模式、研發流程與實驗設施配置。在實務案例分享部分,師生得以了解從研發到商品化,從概念驗證、配方設計、田間試驗到量產上線的關鍵里程碑與風險控管。參訪過程中,嘉大學生就生技產業職涯、跨域能力、產品功效評估、國際市場布局等議題提出多項提問,雙方互動熱絡。在後續合作與展望,正瀚生技表示願意提供嘉大學生實習名額與後續交流機會,協助同學接軌研發、品保、法規與技術服務等職能領域。 本次參訪成效良好,與會師生普遍回饋獲益良多,對未來投入學研單位或生技產業具有實質助益。整體而言,此行為一場成功且具深度的企業參訪與產學交流。
情報 亞洲大學聽語系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補助,赴美國加州大學長灘分校實習,培養理論與實務並進,踏實邁向語言治療師之路
亞洲大學聽語系3位同學,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補助,今年暑假到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實習1個月。
情報 嘉大管理學院赴日本尾道市立大學參加聯合研討會 深化學術合作與國際交流
嘉義大學管理學院學術交流訪問團8月26日至29日前往日本尾道市立大學,參加兩校輪流舉辦的「2025年聯合學術研討會」,深化雙方學術合作與國際交流。此次訪問團由應用經濟學系潘治民教授、楊琇玲助理教授、蔣村逢助理教授、企管系楊英賢教授、朱志樑助理教授及資管系李彥賢教授、林土量副教授、戴基峯副教授等8位教師參與,攜手日方學者就經濟、資訊管理及管理策略等多項議題進行研究成果交流。 此次研討會由尾道市立大學經濟情報學部主辦,由尾道市立大學校長Takashi ARAI教授致歡迎詞展開,嘉大圖資長林土量副教授代表致詞回應。會中,嘉大教師發表廣泛的研究成果,涵蓋有:臺灣鯊魚市場、兒童津貼及公共支出對生育率的影響、健保資料分析醫院獲利因子、美妝類YouTube影片預測、深度學習直播訂閱者預測模型,以及工具機產業管理模式及數位平台能力對服務創新影響等主題,與日方學者進行深度交流。 該聯合學術研討會依據雙方2015年簽訂的姐妹校備忘錄,透過兩年一次的研討會,促進教師及學生學術分享與交流,進一步鞏固並深化校際合作。嘉大團隊表示,未來期望除了現有短期交換和雙聯學位外,能拓展教師教學互訪及短期研究等多元合作模式,持續推動國際化學術交流,提升學校在國際學術研究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此次訪問不僅展現嘉大管理學院與尾道市立大學牢固的合作情誼,也彰顯雙方共同致力於推動臺日高等教育交流的決心,為未來更多跨國學術合作奠定堅實基礎。此次活動成功激盪學術思想火花,促進研究能量的雙向提升,將為雙方師生帶來更多寶貴的學習與成長機會。
情報 世新法律、廣電、圖傳系迎新進教師 實務課程助力學生成長
引領傳播教育發展與跨域結合管理、人文社會與法律的世新大學,以頂尖設備、特色師資及卓越教學成果聞名全台。114學年度新學期再度展現辦學實力,廣聘十餘位專任教師,其中法律學系新增1名客座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廣播電視電影學系迎來6位影視與聲音專業教師,圖文傳播學系則增添2位視覺設計與影像創作專家,展現世新在教育創新上的卓越規模。   法律系新聘客座教授許炎灶,以近25年的法官生涯及深厚法律實務經驗,為學生帶來民事法、強制執行法等課程的精準解析。他曾任職於高等法院及司法院民事廳,熟悉工程、勞動、家事等專業案件的審理,並參與多項法規政策的制定與說明。許炎灶認為,法律教育的核心在於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解決紛爭的技巧。他的課程不僅傳授法律知識,更著重於審判實務,幫助學生在未來法律職涯中脫穎而出。   廣電系迎來莊勝欽、林家民、蕭定睿、黃瀚維、林柏瑜、蘇哲賢等6位新進教師,其中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莊勝欽以30年影視燈光設計經驗回歸母校,致力於提升台灣影視技術的國際競爭力。他認為,世新大學擁有全國最先進的影視設備,尤其是LVS虛擬攝影棚技術,能讓學生快速與業界接軌,掌握未來影像設計的核心技術。莊勝欽的課程以實務操作為主,透過循序漸進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理解並創造獨特的視覺效果。   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蕭定睿則以十餘年聲音表演與教育經驗,將配音藝術的技術與生命連結融入課程。同樣重返母校作育英才的他,希望學生能透過聲音表演更認識自己,並掌握聲音的力量,成為具影響力的溝通者。蕭定睿強調,教育是一個雙向啟發的過程,世新大學提供了完善的學習環境,讓教學與學習彼此成長。   圖傳系則新增兩位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其中謝宗諭以超過十年的影像製作經驗,專精於廣告攝影及影像創作,並曾獲得多項國際攝影獎項。朱柢明則以視覺設計及字型設計的專業,指導學生參與國際設計比賽,屢獲佳績,展現世新在設計教育上的卓越實力。   世新大學以「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數據智能結合各專業」為核心理念,持續推動教育創新與資源整合。其在校務評鑑中以全數通過的卓越表現獲得六年效期,並於《遠見》2025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中榮獲大眾傳播領域私校第一。這些成果不僅彰顯世新在傳播教育領域的領導地位,更凸顯了在跨域學習上的前瞻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