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考大學:搞懂學門與學群分類
在前陣子一系列的薪水排行榜文中(錯過了,請看此),有鑑於高中生只認識「學群」而不懂「學門」,大學問特於上述系列文中製表,將各「學門」列出相對應的「學群」以及代表學系,方便高中生對照,作為選系的參考。 不過,有些網友也因此產生疑問:為什麼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會同時出現在工程學門(學群)和生命科學學門(學群)中呢?或是:同為大學的學系分類,為何會有「學門」和「學群」兩種不同的劃分方法呢? 現為大家說明如下。 大學教授理解的23學門 簡單來說,大學學門的分類就是將大學學科、學系做一分類與定義。 教育部於95年修訂大學學科標準分類時,為與國際資料彙編比對時能有一致的基準,特別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ISCED 1997版),訂定我國「大專校院學科標準分類」,將大學的學科分為九大領域、二十三學門,各學門下再細分學類,每個學類中則包含相關學系。(含軍警) 以人文及藝術領域為例,其下包含人文學門、藝術學門、設計學門。而人文學門下再細分宗教、哲學、語言、歷史、人類學等13學類。宗教學類之下則包括宗教學系、宗教與文化學系、佛教學系、基督教學系等。 【大學23學門】 【學門示意圖】 高中老師常用的18學群 而為了讓高中生快速認識大學學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則發展出一套興趣量表,將大學學系依學習興趣與內容、未來發展等因素相似的歸為一群(不含軍事學群和警政學群),因此有了十八學群的出現,學群下再分學類,學類下則有學系,成為一套讓高中生對大學學系「一目瞭然」的分類系統。 但學群分類並非絕對,各學群之間仍有相關,有些學類也會跨學群,同樣的,許多學系因為學科性質也會同屬不同學群。 大考中心做此分類,是為了避免學系過於龐雜所做的權宜區分,好讓高中生在未來選系時不至於惶惶然而迷失在全國一千多個大學學系中。 以文史哲學群為例,下分圖書資訊學類、宗教學類、文化與產業學類、中國語文學類、歷史學類、哲學學類、臺灣語文學類等9學類,而其中宗教學類也包括宗教學系、宗教與文化學系、佛教學系、基督教等學系。 【大學18學群】 【學群示意圖】 兩種分類殊途同歸 總而言之,針對大學學系的分類,目前有兩種方式: 一是教育部的大專校院學科的分類標準,是一種可與國際資料接軌的分類方式,多用於資料蒐集彙編與統計分析。 另一種則是大考中心的大學學群分類,是為了高中生探索未來志向研發出來的興趣量表,方便讓莘莘學子快速認識學系,作為選系參考。 兩種分類方式各在不同的需求下產生,希望有朝一日能整合成一宏觀完整且便捷通用的學科分類,讓大學端與高中端皆能直接對應無礙。 ====【小編提醒】==== ※想知道更多的大學學門分類,請參考:大專校院學科標準分類查詢系統。
大學考情 【圖解】105年「四技申請」書面審查資料上傳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於3月24日起每天上午8時至晚間10時,開放105學年度「四技申請」第二階段複試「書面審查資料上傳系統」,供考生上傳審查資料。 請考生在各校規定之截止日前,完成上傳作業。上傳資料時請留意:1.各項資料需分檔製作成pdf檔後再逐一上傳。2.上傳檔案後,務必執行最後確認送出的動作。 考生可直接至「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http://caac.jctv.ntut.edu.tw),點選右上方的「考生作業系統」,選擇「第二階段複試書面審查資料上傳系統」(點我進入),即可開始進行上傳作業。 步驟1:登入系統 輸入105學測准考證號碼、身分證號碼(或居留證號碼)、出生年月日當「書面審查資料上傳密碼」,最後輸入「驗證碼」。 ※注意:登錄系統後,須先更改密碼,並確實填寫 E-mail 及行動電話號碼,作為忘記密碼時取得新密碼之用。 步驟2:檢視資料 1.請仔細檢查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校系(組)或學程是否正確,確認無誤後則可開始點選欲上傳之校系(組)、學程。 2. 點選「點我上傳」,下方會出現該校系(組)、學程要求的書面審查上傳項目。 ※注意:請先將審查資料依各校系要求項目各自分別轉檔存成pdf檔。 步驟3:上傳檔案 1. 依上傳項目點選「上傳所選擇檔案」,在電腦資料夾中選取要上傳的檔案。若上傳項目內容與前一個已上傳之校系相同時,可利用系統的「引用」功能,以節省上傳時間。 注意: (1)單一項目之檔案大小以 5MB 為限,而每 1 校系(組)、學程所有書面審查項目檔案的總和以 10MB 為限。 (2)被「引用」校系之資料有修改而重新上傳時,系統不會自動同步更新至引用校系之資料,須重新「引用」修改後的檔案。 2. 執行「上傳」成功後,該上傳項目之檔案大小、最後上傳時間及可上傳剩餘容量會顯示於系統上。請利用「檢視」功能,分項開起已完成上傳之 PDF 檔案,以確認檔案內容之正確性。也可利用「刪除」功能移除已完成上傳項目之檔案。 注意:必須逐項「檢視」完,才能進行最後的「確認」作業喔。 3. 點選「預覽合併檔案」,系統隨即產生整合完成後之書面審查資料 PDF 檔案可供預覽。請檢視合併後之檔案內容是否無誤。 注意:此時僅供預覽已上傳之檔案,並非執行確認作業。 步驟4:資料送出 1. 若確定書面審查資料上傳資料無誤不再修改,請輸入「書面審查資料上傳密碼」後,執行「確認」後即可送出資料。 注意:務必於資料上傳截止日當日 22:00 前,執行書面審查資料上傳「確認」作業。請留意,一旦按下「確認」鍵後,所有上傳資料即不得修改。 2. 接著點選「檢視合併檔案」,此時系統會將該校系(組)、學程所有書面審查上傳項目之檔案整併為一個已加密保全的 PDF 檔,並產生「書面審查資料上傳確認表」,請自行存檔,作為日後提出疑義申請時用。 ※注意:將檔案儲存後,應重新開啟並檢視儲存後之檔案是否完整。 上傳注意事項 1.依序重複上述步驟3-4,完成所有校系檔案的上傳。 2.可在各校系「確認狀態」欄位中查看資料送出與否(未確認、已確認、已逾期)。請務必於該校系繳交資料上傳截止日前,執行網路上傳審查資料的「確認」作業,將資料送出。 3.在各校書面審查資料之上傳截止當日,請務必於 22:00 前完成「確認」作業。系統將於 22:00 準時關閉該校之上傳作業,逾時或逾期即無法進行該校書面審查資料之上傳作業。 4.105學年度起,考生若僅上傳書面審查資料而未「確認」時,「四技申請入學委員會」逕於繳交截止日後,將已上傳之審查資料整合為一個PDF檔並轉送各科技校院。考生能否參加第二階段複試,得依各科技校院規定辦理。 Word如何轉成PDF檔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開啟已編輯完成的Word=>選擇「另存新檔」=>點選「PDF 或 XPS」=>選擇儲存位置=>完成pdf檔。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以前版本: 可下載安裝相關 pdf 虛擬印表軟體。如Bullzip PDF Printer (下載安裝點我),安裝完成後,即可以列印方式將檔案轉存為pdf檔。 ===【小編提醒】=== 想知道「四技申請」各校系複試日期嗎?請看:考訊提醒:105四技申請各校系複試日期彙整 想知道更多「四技申請」的其他重要日程嗎?請參考【3分鐘看懂四技申請】,留意一下之後的重要日程,以免錯過了。
大學考情 考訊提醒:105四技申請各校系複試日期彙整
105學年度「四技申請」第二階段複試項目中,書面審查資料上傳期限,自3月24日10:00起,至各校規定截止日止。未依規定期限完成網路上傳書面審查資料者,不予錄取。其餘之審查資料也須依各校系規定,另以郵寄或其他方式繳交至該校。 而第二階段複試期間在4月1日至4月30日,各校系規定的時間不同,也請考生留意。 第二階段複試通知,由各校寄發或在各校網站公告,若逾各校寄發第二階段複試通知日期,且尚未接獲相關通知者,請主動至各校網站查詢或與各校聯繫。 各校系郵寄與上傳資料日期彙整 各校系複試日期彙整 p1 p2 p3 p4 p5
大學考情 考訊提醒:105四技申請3/24公告第一階段篩選結果
105學年度「四技申請」第一階段的篩選結果於3月24日上午10:00起公告在「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http://caac.jctv.ntut.edu.tw)上。而第二階段的複試通知將由各校寄發或在各校網站公告,若逾期尚未接獲相關通知的考生,請主動至各校網站查詢或與各校聯繫。 個別報名的考生除了直接上網查詢外,亦可利用語音專線查詢篩選結果。對於篩選成績有疑義的考生,可於3月25日前(以郵戳為憑)以書面郵寄方式向「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申請複查。 兩種查詢方式 【網路查詢】 1. 查詢方式:個別報名之考生可直接上「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點選右上方的「考生作業系統」,再點選「第一階段篩選結果-個人查詢」(點我進入)或「第一階段篩選結果-依學校查詢」(點我進入)即可。 2. 查詢時間:3月24日10:00 起 【語音專線查詢】 1.查詢方式:請撥打語音專線:直撥536(中華電信)、0203-03536、0911-536536 2.查詢時間:3月24日10:00 起至3月25日17:00 止。 篩選成績複查 【複查費用】:每申請1件應繳複查費新臺幣50元。 【複查方式】 1. 填寫「成績複查申請表」,並連同成績單影本及複查費之郵政匯票,於105年3月25日前,以限時掛號(郵戳為憑)將書面申請表及郵政匯票郵寄「105學年度四技申請入學委員會收」 2. 郵政匯票受款人: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3. 郵寄地址:10608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號(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億光大樓5樓)。 ===【小編提醒】=== 想知道更多「四技申請」的其他重要日程嗎?請至【三分鐘看懂四技申請】,留意一下之後的重要日程,以免錯過了。
大學考情 學測級分≠多元選才關鍵
Photo credit: Lordcolus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景美女中總務主任江信良老師強調,「多元學習,就要屏除成績迷思。」他從今年臺北市高三生學測成績不太理想的現象出發,提供大家對於學科成績之於升學的反思。 北市教育資源與社團活動相對豐富 之前一直想分享,但想到是長篇大論就懶了,不過前幾天看到臺北市的某所高中因為今年滿級分掛零,該校高二老師研議一些精進作法,包括社團活動與手機管理等緊縮規定,引起該校學生部分學生的反彈,今晚有空就來寫寫! 在這個新聞出來之前,我就曾經在任教高一的班級分享這次的學測總體狀況,普遍會認為臺北市學校考得相對沒那麼理想,而中、南部公立學校與部分私校相對崛起,當時我就跟同學分享臺北市的學校在檢討的時候,難免會朝向社團或課外活動太多進行檢討,所以不是事後諸葛亮。 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先從臺北市的教育資源談起 臺北市(甚至新北市)因為資源多,也就是經費相對充足,所以除了可以申請教育部的計畫外,臺北市本身又給了很多競爭型計畫,例如這幾年的領先計畫,幾乎通通有獎,要求每個學校能在課程計畫上精進,為了配合未來課綱多了選修課程,鼓勵老師們創新課程,多開選修,所以開了很多非升學學科課程,我認為從多元學習探索的角度,讓老師教他的專長,讓學生選擇他的喜好,這是好事;而中、南部公立學校相對資源少,私立學校專注於升學科目,所以在以主要考科成績為主的選才考試,會有今年學測的結果,其實不意外,而且這不是今年才發生,是累積了幾年的結果。 二、就臺北市與其他縣市的課外活動談起 臺北市市立的高中就26所,加上兩所附中,共有28所公立高中在小小的臺北市,加上捷運的便利與網路的聯繫,臺北市的高中串連性很強,社團活動辦得很多,規模又大,的確佔了學生不少的時間,學生的時間管理是每個學校與家長頭痛的問題,這都是事實。(同學們看到這裡,可能以為我要說教,或許有一點,但請耐心看完)而其他縣市與私立學校的課外活動相對較少且單純,所以不會像臺北市的學生到了成果發表的季節,花很多時間精神練習,或者到處趕場支持同儕。 多元學習應破除成績迷思 有了前面的理解基礎,我的結論是: 一、升學的考試與選才制度不參照多元能力,要學生多元有何用? 很多人說臺灣是考試引導教學,會講這句話的人,一般接下來就是開始批評臺灣的教育制度之類的。但事實上,哪一個國家不是「考試引導教學」?外國一般課程都上到下午兩三點,就讓學生去進行課外活動了,為什麼?因為外國要申請大學沒有課外活動的學習成就,根本不要想申請好大學! 但回頭想想,我們制度較為接近的學測後甄選制度,大學端參照了多少學生的多元能力,我常在想那些積極參與社團的學生們,能在舞台上把臉面對著台下幾百人的場合,進行歌唱表演、協調的舞蹈律動或極需團隊默契的演出,這些都是能力,他們急於表現是因為這些學生充滿了「我準備好了」的自信,與投注在某個興趣上的專注熱情,請問我們現在的甄選制度考的出來嗎? 二、檢討的方向若只是在乎幾個滿級分,只會讓教育再走回頭路。 如前所述,相信不只一所臺北市的公立學校在檢討學測成績,而且指向課外活動多,但其實有些學校的頂標比例或總體成績比去年還好,相對的很多私立學校開設「國立大學保證班」、「醫科班」,以獎學金吸引成績頂尖學生就讀,我真心覺得私立學校要生存無可厚非,但有多少私立學校校內的高低分落差,所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等扭曲現象被看見。在媒體報導私立的崛起時,沒看到這些問題,大家檢討的方向是沒考出滿級分,而無視總體成績,家長的升學迷思就會造成教育走回頭路。 三、所以簡單的說,真正要改的是考試選才制度,參照學生多元能力。 或許是文化的關係,臺灣大部分的人還是覺得小學、國中、建中北一女、臺灣大學、外國名校,然後醫師、律師、工程師的線性發展思維。而去年帶學生去了一趟南非,遇到了很多當地華僑熱情的接待,我每遇到一位,都會問:「當年怎麼會來南非?」回答內的類型大同小異,例如:「就高中畢業後去當兵,當完兵後,叔叔問要不要去南非工作?沒想太多就來了!」這些人在當地的發展與影響力之大,為國家做了很多事,這些都是非線性發展的人耶!(不管線性發展或非線性發展沒有對錯,但必須肯定的是都有不同的成功方式) 不過若要做到跟外國一樣參照學生多元能力選才,很多制度上的問題真的有待克服,包括家長的觀念、制度公平性必須有權威與教學文化的改變,舉例來說,外國的班主任(導師)對於班級同學的考核,絕對不會是像「樂觀合群、品學兼優」等八字箴言或十六字箴言,而且可以從電腦選句出來的,而必須是長期的質性評量。 四、最後,回到學生身上,老師檢討了制度、檢討了師長、檢討了社會價值,希望一起進步,但也請同學們真的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些社團活動真的太over了?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有些非常over! 一場高中社團的成發,從租場地、成發本、燈光音響設備,一場下來花費20、30萬者,所在多有,曾有一位他校主任很生氣的跟我說,太誇張了,花60萬!我想這樣的價值觀真的很少人會茍同,這些事真的不能怪師長機車。投入跟over是兩回事~~~~ 師生一定要彼此理解,不然就只能永遠重覆價值觀的衝突。 再引用一次美國前總統亞當斯在兩百年前說過的話:「我們上一代之所以從事軍事與政治的原因,是為了讓我們這一代從事科學與哲學的研究;我們這一代之所以從事科學與哲學的研究,是為了讓我們下一代從事音樂與藝術。」 作者同意授權,原文出處請見: 江信良臉書網誌「我對於今年臺北市學測成績的解讀」
大學考情 考訊提醒:105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3/18公告錄取名單
105學年度「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於3月18日公告錄取名單了。 「聯保會」(離島地區及原住民籍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國(市)立師範及教育大學聯合保送甄試委員會)已於網頁公告(點我進入)各保送校系的正、備取生名單,並會寄發錄取通知單給考生。 對於成績有疑義的考生,可於3月24日以前向聯保會提出「甄選總成績複查」的申請,聯保會將於3月25日前將複查異動結果通知考生。 三種查詢方法 【依大學查詢】:考生可查詢自己申請的大學校系榜單。請點選「各大學錄取名單查詢」(點我進入)。 【依高中查詢】:考生可依自己所屬高中來查詢學校參加甄選的結果。請點選「各高中甄試結果一覽表」(點我進入)。 【依個人查詢】:輸入學測准考證和身分證號碼,即可得知自己的錄取結果。請點選「考生錄取結果」(點我進入)。 ====【小編提醒】==== 想知道更多「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的其他重要日程嗎?請至【三分鐘看懂離島及原住民師資保送甄試】,留意一下之後的重要日程,以免錯過了。
大學考情 考訊提醒:四技申請個別報名3/17截止
105學年度「四技申請」的個別報名將於3月17日17:00截止,繳費期限則在3月16日24:00以前。考生須先完成繳費後才能登入報名系統。 有學測成績且想就讀科技大學的非應屆畢業生、或持有外國學歷或大陸地區學歷證件者本國籍學生,請把握時間上網個別報名。應屆畢業生則由學校集體報名繳費,若因故不及辦理者,亦可上網個別報名。 個別報名的考生可上「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http://caac.jctv.ntut.edu.tw),點選右上方的「考生作業系統」,再點選「個別報名系統」(點我進入),進入左側的「報名繳費帳號查詢」,以取得「報名繳費帳號」,繳費之後才能報名。 繳費注意事項 【報名費】:每申請一校系新臺幣 100 元,需一次繳足欲申請校系數之金額,不得分次繳納。 【繳費方式】:三選一:(1)以金融卡轉帳、(2)至臺灣銀行臨櫃繳款、(3)跨行匯款。 【中、低收入戶減免】: 1. 低收入戶免繳報名費,中收入戶每申請一校系報名費為40元(105年2月26日調整為減免60%)。 2. 未經大考中心登錄列冊的中低收入戶,請先繳費並於3月23日前檢附中低收入戶證明影本向委員會提出申請。 【注意】 1. 取得之「報名繳費帳號」僅限繳費一次,請審慎考量欲報考之校系數後再繳費。 2. 請確認金融卡是否有轉帳功能,並於繳費完成後確認是否轉帳成功。交易明細或繳費收據請留存備查。 報名注意事項 1. 每位考生最多申請五個校系,請於報名時審慎考量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日期重疊的情形。 2. 個別報名之考生在繳費之後,同樣進入「個別報名系統」,點選左側的「繳費入帳查詢」確認報名費入帳完成後,選擇「輸入報名資料及申請校系」即可開始進行報名。(點我進入) 3. 個別報名之考生請先確定欲報考之校系的志願代碼,完成網路報名作業後,即不得再更改報名資料。並請將「報名確認單」下載存檔或列印,以作為未來提出疑義申請之用。 4. 105學年度「繁星推薦」的錄取生,以及105學年度「技優保送」錄取且報到者,皆不得報名「四技申請」。 5. 「四技申請」錄取生報到後,一律不得再參加當學年度之「指考分發」及四技二專各招生委員會之招生。 ===【小編提醒】=== 想知道更多「四技申請」的其他重要日程嗎?請至【三分鐘看懂四技申請】,留意一下報名之後的重要日程,以免錯過了。
大學考情 考訊提醒:105個人申請3/9開始報名
Photo credit: 【丹尼斯®】 via VisualHunt / CC BY-SA 105學年度「個人申請」於3月9日至3月11日開放網路報名,每人最多申請六校系。不論是考生個別報名或學校集體報名,皆須先完成繳費後才能登入報名系統。 個別報名的考生可上「大學入學甄選委員會」網站(https://www.caac.ccu.edu.tw/)選擇「個人申請」,進入上方的「網路報名系統」,再點選「考生個別報名作業--報名費帳號查詢」(點我進入),以取得「報名費帳號」,繳費之後才能報名。 由學校集體報名的考生則可在上述網站中查詢集體報名狀態,並由學校完成考生報名作業。 重要報名日程 繳費注意事項 【報名費】:每申請一校系新臺幣 100 元,需一次繳足欲申請校系數之金額,不得分次繳納。 【繳費方式】: 1. 個別報名者三選一:(1)以金融卡轉帳、(2)至臺灣銀行臨櫃繳款、(3)跨行匯款。 2. 集體報名者二選一:(1)至臺灣銀行臨櫃繳款、(2)跨行匯款。 【中、低收入戶減免】:低收入戶免繳報名費,中收入戶每申請一校系報名費為70元。 1. 個別報名者:請先繳費並於3月11日前檢附中低收入戶證明影本向甄選委員會提出申請。 2. 集體報名者:由報名學校審核通過者即予以減免。 【注意】: 1. 取得之「報名費帳號」僅限繳費一次,請審慎考量欲報考之校系數後再繳費。 2. 請確認金融卡是否有轉帳功能,並於繳費完成後確認是否轉帳成功。交易明細或繳費收據請留存備查。 報名注意事項 1. 每位考生最多申請六個校系,報名時請審慎考量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日期重疊的情形。 2. 個別報名之考生在繳費之後,同樣進入「網路報名系統」,在「考生個別報名作業--報名費繳費查詢」確認報名費入帳完成後,選擇「輸入報名資料及申請校系」即可開始進行報名。(點我進入) 3. 個別報名之考生請先確定欲報考之校系代碼,完成網路報名作業後,即不得再更改報名資料。並請將「完成網路報名資料表」存檔或列印,以作為未來提出疑義申請之用。 4. 經105學年度「繁星推薦」第1到7類錄取或通過第8類篩選之考生,皆不得報名「個人申請」。 ===【小編提醒】=== 想知道更多「個人申請」的其他重要日程嗎?請至【三分鐘看懂個人申請】,留意一下報名之後的重要日程,以免錯過了。
大學考情 105年繁星推薦3/8放榜了
105學年度繁星推薦放榜了,今年第1到7類錄取率為59.26%,創歷年新高。甄選委員會於3月8日上午8時起,公告第1到7類學群的錄取名單,以及第8類醫學系的第一階段篩選名單。 考生可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https://www.caac.ccu.edu.tw/)以學測准考證號碼及身分證字號查詢錄取或篩選結果。 第1到7類考生請注意 1.錄取生將由各大學寄發錄取通知單。 2.欲申請複查之考生請於3月9日下午5時前,以網路申請,逾期不受理。申請複查作業費100元且以一次為限。可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之「繁星推薦」網站,點選「錄取(篩選)結果查詢」,再選取「錄取(篩選)結果複查申請」填妥相關資料。(點我進入) 3.錄取生無論放棄與否,一律不得報名105學年度「個人申請」和「四技申請」。 4.錄取生如欲放棄入學資格,需填妥「放棄入學資格聲明書」,於3月16日前以掛號郵寄至錄取大學聲明放棄,否則不得參加「指考分發」與「統測分發」。 第8類考生請注意 1.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考生須再參加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甄試費用、繳費時間及方式、面試項目及成績依各校系規定。 2.欲申請第一階段複查之考生請於3月9日下午5時前,以網路申請,逾期不受理。申請複查作業費100元且以一次為限。可至「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之「繁星推薦」網站,點選「錄取(篩選)結果查詢」,再選取「錄取(篩選)結果複查申請」填妥相關資料。(點我進入) 3.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將於4月28日前公告甄試錄取名單,由各大學寄發錄取通知單。 4.錄取生無論放棄與否,一律不得報名105學年度「個人申請」。 5.錄取生如欲放棄入學資格,需填妥「放棄入學資格聲明書」,於5月13日前以掛號郵寄至錄取大學聲明放棄,否則不得參加「指考分發」與「統測分發」。
大學考情 考大學:選校系一定要知道的兩個關鍵數字
Photo credit: Dick Thomas Johnson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選填志願時,有兩大關鍵數字你一定要注意。一是「註冊率」,一是「生師比」。 看懂註冊率,才不會選到快退場的地雷學校;看懂生師比,才能享有較優的教學品質。撇開讓人眼花撩亂的招生宣傳,只要搞懂這兩個數字,就能在迷霧中見端倪,幫你簡單又輕鬆地做出正確的選擇。 「大學問」(www.unews.com.tw)已蒐羅各校之最新註冊率與生師比資料,彙整於各校頁面中,幫您一站搞定兩個關鍵數字,請到各校頁面查詢。 圖/大學問網站 註冊率,越高越好 註冊率以白話來說,就是該學年度有多少新生來報到就讀,這個數字通常反映出該校系的熱門程度。 數字越高,代表考生擠破頭也想進入,而數字越低,則表示校系無法招滿所需學生,這不僅會影響學費與補助經費來源,導致教學資源欠缺,使學生的受教權受到損害,甚至連教師的薪資也會有積欠之虞,最後走向倒閉一途。 為此,教育部提出大學退場四指標,註冊率即是其中之一。規定一校學生數未達3000人,且最近二年新生註冊率均未達60%者,將啟動退場機制。 所以在選填志願時,一定要看一下該校系的註冊率,避開註冊率未達60%的學校。因為萬一第二年該校的註冊率仍低於60%且全校學生數未達3000人,則學校就會比你還早畢業了。 【105年註冊率最高排行榜】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105年註冊率最低排行榜】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生師比,越低越好 生師比,簡單來說,就是一位老師要教授多少學生,由此數字可以看出學生是否能在學習上得到充分的指導與關注,教學資源是否充裕。 教育部規定,105學年度「全校生師比」應在32以下,且「日間學制生師比」應在25以下。而「研究生生師比」(日夜間制碩、博士班)則應在12以下。 以四年日間制的大學來舉例,A校的生師比若為40,則代表一位老師要負責40位學生的教學工作,這些同學們上實驗課時可能要兩人共享一台顯微鏡。而B校的生師比只有20,則這20位學生可以一人使用一台顯微鏡,也可享有較佳的教學品質。AB兩校學生所能獲得的教學資源差異之大,不言而喻。 依教育部規定之基準來篩選學校,至少可確保你未來的受教權益不受影響。 【105年日間學制生師比最低排行榜】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105年日間學制生師比最高排行榜】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註冊率怎麼算? 註冊率=新生註冊人數/招生人數。 教育部針對各人數的採計方式有如下規定。 【新生註冊人數】:指每年10月15日前已註冊且已在學之學生人數。(103學年度起須扣除新生保留入學人數) 若已註冊但辦休學者則不計入新生註冊人數。另外,也不包括復學生、選讀生、保留入學資格者、無學籍學生,以及外加之僑生、外籍生、陸生、分發生等,而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產學專班等也不包括在內。 【招生人數】:指教育部每年核定之招生名額。(103學年度起須扣除新生保留入學人數) 招生名額不包括外加名額(如僑生、外籍生、陸生、原住民加分生、分發生等)、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產學專班、科大之繁星班及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班(4 X)等名額。 教育部新生註冊率的統計範圍包括日間、進修學制及研究所(103學年度起增納)。目前,教育部只公布各系的註冊率,因此若想知道學校的註冊率,只要將各系所註冊人數加總,各系所招生名額加總,兩者相除,就可略知一二囉~ 生師比怎麼算? 生師比=學生人數/老師人數。 教育部針對學生與老師人數的採計方式有如下規定。 【學生人數】:指的是一學年度具正式學籍的在學學生人數。 因此不包括休學生,而境外學生數若占全校在學學生數的10%以下也不列入計算,此外,科技大學配合政府政策開設的特殊專班學生人數也不列入。 【老師人數】:包括專任和兼任兩類師資。 1.專任師資:包括教授、副教授、助教、講師等由大學聘任且取聘書之人員。 2.兼任師資:指領有聘書之兼任教師,且每周授課達2小時以上者。折算方式為:4名兼任師資折算為1名專任師資。且折算後若超過專任師資數的1/3(藝術類及設計類為1/2),超過部分則不列入計算。 舉例來說,A校有專任教師10人,兼任教師16人,依規定兼任教師等於3個專任老師(16/4=4,超過專任老師的1/3則不計),故老師人數為13人(=10 3),而非26人喔。 另外,針對目前很熱門的學位學程、不分系的開設,許多院所系會共同聘任一位教師來跨系所教學,教育部則規定,此合聘教師須經審查同意後才能按比例分別列計為合聘系所之專任教師,否則只能列為主聘系所的專任教師了。 看懂門道,不用看熱鬧 因此,在看一校的註冊率和生師比時,除了關心數字的高低外,可以稍稍留意公式中各種人數的採計方式,不同的採計方法算出來的數字也會不一樣。所謂內行看門道,如果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關鍵細節,你就能看透該校最基本的辦學績效,確保自己的受教權益,而不會只是在門外看熱鬧了~
大學考情 105年個人申請「高中在校成績證明」查詢至3/17止
Photo credit: fukapon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中,所需的審查資料「高中(職)在校成績證明」,已由各高中將考生高一至高三上共5學期的成績,上傳至甄選會系統。報考學測的應屆畢業生,記得在3月17日前,上網確認成績證明是否正確。若有誤,可立即向學校或甄選會反映,以保障自身權益。 即日起可上大學甄選委員會網站(https://www.caac.ccu.edu.tw/caac105/index.php)查詢「在校成績證明」。 查詢系統開放時間:105年3月2日至3月17日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10時止。 「英文」在校成績,最多科系採計 今年參加個人申請的1964所校系中,採計高中(職)學生的在校成績以英文科比例最高,共有1065所校系採計,其他依序則為國文科,有876所校系,數學科位居第三,有713所校系採計。由此可見各大學對學生英文程度的重視。 何處查詢? 1.進入大學甄選委員會網站,點選上方的「審查資料上傳」。 網頁截圖一 2.點選右下方綠色色塊下的「應屆畢業學測考生查詢在校成績系統」。 網頁截圖二 3.輸入學測准考證、身分證等號碼及驗證碼,即可登入查詢在校成績。 網頁截圖三
大學考情 【圖解】105年個人申請審查資料上傳,報你知!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於3月18日起每天上午8時至晚間10時,開放105學年度「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審查資料上傳系統」,供考生上傳審查資料。 考生上傳資料時請留意:1.各項資料需分檔製作成pdf檔後再逐一上傳。2.上傳檔案後,務必執行最後確認送出的動作。 請考生直接至甄選委員會 (https://www.caac.ccu.edu.tw/),選擇「個人申請」,點入「審查資料上傳」後,選擇「網路上傳審查資料」(點我進入),即可開始進行上傳作業。 請考生務必在各大學規定的繳交期限前將資料上傳完成喔~ 步驟1:登入系統 輸入 105 學測准考證號碼、身分證號碼(或居留證號碼)、出生年月日(為首次登錄系統之密碼)及驗證號碼。 ※注意:登錄系統後,須先更改密碼,並確實填寫 E-mail 及行動電話號碼,作為忘記密碼時取得新密碼之用。 步驟2:檢視成績 1.若為應屆畢業生,檢視成績證明無誤後,點選「○成績證明確為本人所有,並已檢視內容無誤」後送出。 ※注意:自行上傳成績證明者,可略過此步驟。 2.檢查基本資料與通過第一階段篩選校系是否正確。開始依校系要求上傳審查資料。 ※注意:請先將審查資料依各校系要求項目各自分別轉檔存成pdf檔(不要以更改副檔名之方式)。資料內容須以文字或靜態圖形呈現,不得加入影音或其他如附件、連結、Flash等特殊功能。 步驟3:上傳檔案 1. 選擇欲上傳之項目(如自傳),點選「瀏覽」鍵,在電腦資料夾中選取要上傳的檔案。若上傳項目內容與前一個已上傳之校系相同時,可利用系統內「引用」功能,以節省上傳時間。 ※注意: A.上傳項目順序無前後之限定。單一項目之pdf檔大小以5MB為限,每一校系所有審查資料項目之檔案總容量以10M 為限。(確認檔案大小方式請見此) B.被「引用」校系之資料有修改而重新上傳時,系統不會自動同步更新至引用校系之資料,須重新「引用」修改後的檔案。 2.點選「上傳」鍵。檔案上傳完成後,會出現該項目之檔案大小、最後上傳時間,以及該校系尚可上傳檔案的剩餘容量。 ※注意:上傳後最好點選「檢視」來開啟檔案確認內容是否正確,若錯誤則可刪除檔案重新上傳。尚未執行確認作業前皆可重複上傳檔案。 3.單一校系所有檔案皆上傳之後,可執行「進行檔案合併」功能,將已上傳之檔案整合為一個pdf檔,並可線上預覽合併完成後的所有審查資料。此時若發現資料缺漏或有誤,仍可刪除檔案重新上傳。 ※注意: A.若僅上傳2或3個項目,也可執行檔案合併功能且不限次數。最好將合併後的檔案儲存,再重新開啟檢視檔案是否完整。 B.若無法順利合併檔案,請重新確認轉檔方式,或檢視pdf檔是否有設加密或保全。(排除障礙方式請見此) 步驟4:資料送出 1. 確定該校系所有上傳項目皆已上傳無誤且不再修改後,輸入「審查資料上傳密碼」(已重新設定之密碼),按下「確認」鍵,即可送出資料。 ※注意:按下「確認」鍵,再次確定送出後,所有資料則不可再修改。 2.資料送出後,請點選「檢視」鍵,系統會將該校系所有上傳項目之檔案整合為一個pdf檔,並產生「審查資料上傳確認表」,請存檔以供日後疑義申訴時用。 ※注意:將檔案儲存後,應重新開啟並檢視儲存後之檔案是否完整。 上傳注意事項 1.依序重複上述步驟3-4,完成所有校系檔案的上傳。 2.可在各校系「確認狀態」欄位中查看資料送出與否(未確認、已確認、已逾期)。請務必於該校系繳交資料上傳截止日前,執行網路上傳審查資料的「確認」作業,將資料送出。 3.審查資料上傳期間,若遇網路塞車或其他緊急情況,可能導致系統暫停服務或延後開放時間等情形,請務必留意上傳系統畫面中跑馬燈顯示之重要訊息。 如何轉成pdf檔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開啟已編輯完成的Word=>選擇「另存新檔」=>點選「PDF 或 XPS」=>選擇儲存位置=>完成pdf檔。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 以前版本: 可下載安裝相關 pdf 虛擬印表軟體。如Bullzip PDF Printer (下載安裝點我),安裝完成後,即可以列印方式將檔案轉存為pdf檔。 同場加映:操作影音教學 ※審查資料上傳作業系統操作影音教學檔:點我觀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