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2021國際資奧】臺灣獲1金3銀,國際排名第5
我國參加2021年第33屆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在88個國家、351名參賽學生中,代表參賽的4名學生總計獲得1金3銀,國際排名以獎牌積分計算為第5名,四名學生全都獲獎,表現優異。 今年受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改為線上賽,各國代表隊伍各自在國內尋覓符合大會規定的場地參賽,並依規定建置競賽環境及訓練監考人員。 由左至右為張程凱、林秉軒、侯欣緯、師大資工系王宏倫副教授。 榮獲1金3銀,國際排名第5 我國代表隊由國內大學10多位教授、學者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海選、初選、複選及決選4階段,參賽的4名同學經過選拔在4,034名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我國競賽。四名小將表現優異,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林秉軒榮獲金牌(個人排名第27名);3位銀牌獲獎者分別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學生侯欣緯(個人排名第33名)、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劉恩溢(個人排名第38名)及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學生張程凱(個人排名第39名)。 資訊高手的年度盛會 國際資訊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簡稱IOI)是為世界高中生舉辦的年度資訊科學競賽,賽程共有2天(隔天),參加的選手須在每天5小時的競賽時間內,利用電腦獨立解決3個題目,包括程式設計、解決演算法問題等,且比賽中禁止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是查閱參考資料。國際資奧規定使用的程式語言包括Pascal、C/C ,但也可能因主辦國的規定而略有變動,會事先及早通知參賽國家。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於本項競賽獲得金、銀、銅牌獎者,除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外,亦可分別獲得教育部頒發新臺幣20萬元、10萬元與5萬元的獎學金。 臺灣已獲22金 我國自1994年起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22金56銀27銅。
高中校園 【北門農工】強化圖書館功能 打造自主學習空間
國立北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為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所定「自發、互動、共好」基本理念,強化圖書館功能,進行內部空間改建、規劃各樓層不同的學習空間,更新館內老舊設備,改造閱覽空間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充實學生自主學習空間。 教育部國教署推動「高級中等學校充實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及設施計畫」,挹注資源協助偏遠地區學校改善學校空間、強化圖書館功能,充實學習資源及學生自主學習環境,以建置合作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互助合作,拓展學習領域及深度,提升探究及創造能力。 圖書館為自主學習最佳場域 北門農工完成圖書館改善後,館內提供多元的自主學習空間,有安靜閱讀的自主學習閱讀區,討論專題製作的合作學習討論區,也可以使用數位學習討論區邊操作電腦邊討論小論文,還有學生最愛的多媒體放映討論區,透過影片放映,師生可以在這裡討論影片中的各項議題,加深學生思辨力。 學生來到圖書館,不再只是短暫的借還書,而是利用改造後的圖書館提升自身各方面實力,讓圖書館成為學校最重要的自主學習場域。 配置資訊設備的數位學習討論區。 北門農工校長陳勇利表示,108課綱上路至今,學校積極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建置多元學習空間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學生規劃學習目標及學習方式,訂定自主學習計畫,透過課程諮詢教師輔導,完成自主學習報告。圖書館提供館藏書籍、多媒體資料及學習空間,同學也可以運用免費的線上學習平台進行學習,這一年來,大大提升圖書館的使用率,課堂時間有老師帶著學生到圖書館使用多樣化的學習空間,放假時學生在館內準備升學考試、討論專題製作、投稿小論文寫作比賽,寒暑假期間,全校最多人的地方就是圖書館。 「適性揚才、終身學習」是108課綱的課程願景,教育部國教署積極協助偏遠地區學校改善學校空間,強化學校圖書館功能,讓各校在彈性學習課程時間安排自主學習課程,使學生透過自主的學習及過程的反思,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出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潛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為學生開啟一扇自主學習的大門。
大學校園 2021比利時觀光美食節線上國際大賽元培奪十六金二銀一銅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師生參加今年最大型線上餐飲國際賽事「2021BTGFIC比利時觀光美食節」競賽,在餐廳菜餚、料理展示、造型蛋糕、造型饅頭、傳統調酒、咖啡調酒以及觀光伴手禮展示等項目,共拿下十六金二銀一銅佳績,展現實作能力站上國際舞台。 元培餐飲管理系鄭富貴老師、李民賢老師、嚴如鈺老師、劉婉真老師、陳麒文老師與徐瑞蓮老師帶領15位學生參加2021比利時觀光美食節線上國際大賽,學生得獎部份有胡全翔、黃彥龍獲得餐廳料理展示金牌,莊憲鵬獲得主菜展示銀牌,申友琴獲得餐廳菜餚銀牌,夏歡歡獲得造型蛋糕金牌,顏名宏獲得主菜展示及餐廳料理展示銅牌,朱仲禾獲得韓式造型擠花金牌,羅俊翔獲得傳統調酒金牌,黃柏翔、曾翊菱、鍾沂樺、王品筑獲得咖啡調酒金牌,楊采婕獲得咖啡調酒銀牌,林宛君獲得造型饅頭金牌,蔡美英獲得觀光伴手禮展示項目金牌。
大學校園 元培馬來西亞學生分享海外青年在台求學心得
來自馬來西亞、就讀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的張可欣同學,日前參加「2021海外青年華語文研習班」線上活動,分享她從海青班烘焙科畢業後繼續留在元培就讀的經驗,強調學校醫事健康專業特色課程與溫暖人情是主要因素。 「2021海外青年華語文研習班(第二梯次)」線上活動20日上午舉行,元培國際交流及華語文中心師生共同參與,來自馬來西亞的張可欣同學也分享她在元培及台灣的生活;她表示,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回馬來西亞,暑假仍留在台灣、也感謝學校提供工讀機會,回想2年多前因為喜歡烘焙,透過元培在馬來西亞的招生活動、選讀了海青班烘焙科,從接機到畢業一直受到校內老師們的熱情照顧,加上元培有醫事專業背景,在烘焙課程上也強調健康特色,完整訓練與實作課程多,讓她畢業後決定留下來繼續升學、現在就讀餐飲管理系。
大學校園 【110陸生來台】碩博生錄取706名 較去年多
110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碩博士班,計有51校共錄取706名,較去年增加51名。 其中博士班有33校共錄取156名;碩士班有46校共錄取550名。今年在臺就讀學士班(包括二年制學士班)的大陸籍畢業生約1,333人,約4成5、共596人報名碩士班,有544人錄取。 僅限在臺陸生報名 由於今年仍僅限在臺陸生報名,所以碩博陸生全部來自國內的大學,最多的是國立臺北科技大學44人,其次是中國文化大學42人、朝陽科技大學34人、輔仁大學30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29人、淡江大學27人、銘傳大學26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3人、東海大學23人、國立金門大學21人、國立臺灣大學20人。 臺大錄取碩博陸生最多 今年仍以國立臺灣大學錄取人數最多,共計110人,次依序為國立清華大學60人、輔仁大學59人、國立政治大學55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47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45人、國立成功大學34人、淡江大學32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28人、世新大學25人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21人。 碩博陸生以管理行政類最多 至於陸生錄取校系的學類分類,則以管理及行政學類74人最多,其次是時尚、室內設計及工業設計學類60人、軟體及應用的開發與分析學類52人、金融、銀行業及保險學類44人、新聞學及傳播相關學類38人、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類37人、視聽技術及媒體製作學類26人、建築學及城鎮規劃學類25人、本國語文學學類22人、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22人。
大學校園 45 熟年網紅數位人才培訓班 醒吾科大開跑囉!!
疫情來襲,網路行銷成了最大商機!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與醒吾科技大學聯合打造「45 熟年網紅數位人才培訓班」,符合特定身分者課程除了「政府全額補助」外還能加領生活津貼,學員也可以透過網路社群分享人生經驗,更能獨立架設網路商店、線上直播,運用自媒體創造商機,打造熟齡就業第二春。   課程搭配助教從零開始手把手教學,透過演藝圈明星導師的鏡頭形象、肢體語言的指導,讓你在鏡頭前也能自信亮麗展現自我,打造人身品牌!課程中同時傳授電商平台網路商店建置技巧,邀請人氣創業輔導講師教你如何善提升社群曝光度,結合拍攝技巧,成為人氣訂閱頻道,有效串連線上線下通路,提升顧客購買率。   醒吾科大設計青銀共學教學方式,讓銀髮族不用擔心自己因為不會使用3C產品而有所害怕,課程中導入青年學生助教參與共學,翻轉世代隔閡。從課程一開始的一隻手機錄影、上傳、備份開始教起,到打造個人形象與熟齡魅力口味、收服人心超強肢體語言表達術與建立FB等網路平台功能。   醒吾科大各系師資的加持下,不論是表藝系黃智涵老師指導肢體語言、時尚系李亮槿老師的穿搭時尚、時尚系陳郁菁老師的鏡頭前彩妝教學,課程內容多元豐富。更邀請業界知名的漂漂老師蔡雅琦、阿里巴巴認證的電商講師蔡建郎、品牌經營高手林辰憲等師資,讓熟年學員可以輕鬆當網紅主播,同時享受不同以往的生活,成就不同年齡層的價值。   醒吾科大之前已有不少開辦銀髮課程的經驗,包括銀髮一日大學生體驗營、銀髮3C共學營、銀髮一起玩之時尚「齡」距離等課程。這次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合辦了「45 熟年網紅數位人才培訓班」,更是為65歲以上退休及待職人士,創造熟齡就職第二春機會,而且符合特定身分者政府全額補助及加領生活津貼。 課程資訊如下: 費用:符合特定身分者政府全額補助及加領生活津貼。   對象:年滿45歲即可報名,65歲以上待業者與退休者優先錄訓。   時間:110/8/23--10/1,週一至週五,8:00-17:00 (1天約6小時,共150小時)。 上課地點:醒吾科技大學
大學校園 【整合聯盟】TRIDA喝茶,茶產業加入茶資源整合聯盟團隊
以提升臺灣茶產業發展為使命的茶資源整合發展聯盟(TRIDA),吸引國際品牌行銷、茶品製作以及日系茶道教學與日臺茶文化交流產業者,日前與科技部產學小聯盟計畫主持人、也是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校長林志城完成簽署,加入會員接受聯盟團隊技術與諮詢服務,共同提升臺灣茶業經濟價值。 元培校長林志城7月1日代表TRIDA(茶資源整合聯盟)與三位聯盟會員完成簽約儀式,包括「天萊嚴選」董事長徐宥宏(主打國際品牌行銷)、沏茶林國際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國雄(主打茶品製作、產業文化與課程體驗)、FIVE DESIGNS株式會社總經理袁嘉福(主打日系茶道教學、日臺茶文化旅遊交流、台北市中山堂活動展演),期許對台灣茶產業開創多元化整合與發展,並與TRIDA共同成長,一起提昇茶經濟價值。
高中校園 【2021總統教育獎】邱瀞儀&徐唯嘗,逆風飛翔出類拔萃
「2021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力爭上游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這個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發掘世間的良善,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25萬元、高中組每名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邱瀞儀和徐唯嘗的故事。 邱瀞儀-「逆風翻盤,向陽而生」 來自屏東恆春的邱瀞儀,家中為低收入戶家庭,並為先天性糖尿病與癲癇患者,須每日施打胰島素,但這些都未影響她在困厄環境中力求上進的決心。 五歲時,因為媽媽每天須幫她注射胰島素,她才發覺自己與同學有些許不同,直到小六畢旅時,要求媽媽教她自己打針,這也是她開始自己照顧自己的第一步。國中時邱瀞儀曾因為癲癇進行腦部手術,媽媽常跟她說:「別認為自己與他人不同,因為須注意飲食與定檢,我們反而會比別人健康。」因此,她學會與病魔和平共處,懂得轉念路更寬的道理,在學習的路途中,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 邱瀞儀喜歡有生命力、有溫度的東西,因此選擇就讀佳農園藝科。在學校裡,她智育方面每學期均名列前茅,德育方面謙虛有禮。為了充實自己的園藝技能,熱心參與園藝科活動,科裡的課程與實務操作,都讓她充滿興趣認真學習。高一開始成為學校選手,寒暑假都在訓練造園施工技術,高二時得到造園技能南區分區賽第二名,同年在全國科展以「網紅的秘密」得到109年全國科展高中組農業與食品學科大會獎第二名。 高中三年,邱瀞儀學習到許多農業相關的知識理論,也讓她決心繼續在農業相關領域深造,今年她申請上了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除了希望上大學後能減輕家中的負擔,也期待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己所能的幫助他人。邱瀞儀處於逆境不被打敗,在農業學群表現出類拔萃,足為表彰。 國立佳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邱瀞儀。 徐唯嘗-「有愛無礙的學習旅程」 徐唯嘗自小由爺爺、奶奶照顧長大,因專注力缺陷過動症伴隨讀寫障礙和肢體不協調,經常混淆看到的文字,寫字時也常左右顛倒,就連簡單的加減計算對他而言都很困難,因而申請在家自學。 自學過程中,徐唯嘗學習的東西不多,但是愉快的學習過程,讓他不再感到沮喪。為了解決肢體不協調的問題,他開始學習游泳,卻也因為無法協調的肢體屢屢挫敗,一度被退出游泳隊。但他堅持不放棄的學習態度,於訓練期間不曾遲到,總是在教練到達之前抵達泳池先行練習。透過游泳教練耐心的指導和肯定,也開始讓他有了自信。 107年、108年全國中學運動會,徐唯嘗拿下游泳個人項目三面金牌滿貫成績,108年亞洲分齡游泳錦標賽15-17歲級三項目闖進前四名,109年全國中學運動會創下1500公尺自由式個人三連霸的紀錄。站在頒獎台上,徐唯嘗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更感激家人和師長,能用愛來陪伴他、支持他,他才有機會站上頒獎台。 徐唯嘗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在音樂、英語、數理等學習,皆有優異成績。因專注力缺陷,他比別人體驗更多學習過程的艱難與挫敗,讓他對學習障礙的成因感到好奇,並期望自己能找出解決的方法,幫助更多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其克服逆境與障礙之精神,足為學子楷模。 四維學校財團法人花蓮縣四維高級中學徐唯嘗。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1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21總統教育獎】陳宇&吳耀忠,飲水思源熱心善舉
「2021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力爭上游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這個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發掘世間的良善,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25萬元、高中組每名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陳宇和吳耀忠的故事。 陳宇-「唯有努力,才有機會」 陳宇來自低收入戶原住民家庭,為泰雅族人,國中階段發現已經幾乎沒什麼人在說泰雅語,因而開啟了他學習並復興文化的念頭。 陳同學空閒時會在家或部落裡和耆老或長者聊天,同時詢問長輩們比較深奧的字、正確的文法和發音,並筆記下來。也跟隨家中長輩學習有關泰雅族的文化及生活智慧,長輩們身上散發出敬畏大自然的態度和謙卑殷勤的精神,都是他學習的目標。一直努力學習族語,現在陳宇不僅可以全族語跟人對話,也取得中高級的族語認證,更在109年國語文競賽泰雅族語情境式演說榮獲「特優」、「自然生動獎」,在今年度更考取了高級認證。 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但陳同學不因此沮喪、放棄,反而更有企圖心,希望為自己的未來努力打拼。他在2014年參與電影《只要我長大》的演出,並在2016年獲得臺北電影節最佳新演員獎,同時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2019年時擔任《Kakudan時光機》兒少節目主持人,2020年更獲得第55屆金鐘獎最佳兒少節目主持人獎。 未來陳同學希望就讀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學系,利用泰雅文化在影視方面進行結合,在泰雅語、泰雅文化上當個傳習者,回饋部落,把自己的文化傳承給孩子,也要讓世界看見,其對傳統文化有特殊貢獻,足為表彰。 宜蘭縣立南澳高級中學陳宇。 吳耀忠-「體現生命的價值」 吳耀忠來自單親家庭,由外公、外婆撫養長大,三歲罹患血癌,五歲父母離異,是兒童化療病房的常客,至今仍需要每半年回診一次,並每天固定早晚服藥來控制病情。 就讀國小時的他經常請假住院,或在家中休養,沒有太多機會和同學建立關係,是性格內向的孩子。某次在「我是三義人臉書」中發現「溫馨廚房」的志工活動,鼓起勇氣加入行列,並開始服務獨居長輩與家鄉困苦家庭。國二時克服原本安靜內向的性格,在夥伴的推舉下接任團長的重要責任。除了原本的固定送湯陪伴獨居長輩服務,他還創立了春夏兩季的「祖孫牽手伴遊」和秋季「重陽月幸福計畫」活動,獲得長輩們的歡心和笑容。 吳同學期待能提供長輩「幸福感」和「尊榮感」,在執行溫馨任務過程中,更和夥伴們發揮才華,如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輩,客製化「圓夢圍爐」企劃,集結夥伴到長輩家辦桌,完成冬天暖心的祝福,讓許多人為之動容。 吳同學並不因自身經歷而怨天尤人,從國ㄧ開始就投入志工服務,帶領30多位青少年志工企劃辦理各項服務獨居長輩及困苦家庭活動,協助全國成立8個溫馨廚房據點,也獲選為苗栗縣108年優秀青年與中華民國全國兒少代表等多個獎項。實踐青銀共享共融的理念,其熱心服務且關懷長者善行,足堪全國學子典範。 苗栗縣立三義高級中學吳耀忠。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1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大學校園 【2021總統教育獎】張依婷&李欣恬,對抗病魔努力追夢
「2021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力爭上游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這個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發掘世間的良善,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25萬元、高中組每名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張依婷、李欣恬的故事。 張依婷-「被判出局也要追夢」 張依婷在大三時突然罹患致命的罕見骨肉癌,她的母親也因長期過度勞累而中風病倒。讓她頓時失去人生的目標與方向,直到看見藝人陳建州所拍攝的「Love Life」紀錄片,才鼓起勇氣與決心,決定要好好度過剩下的日子。 儘管已被醫生宣布只剩五年生命,但她沒被打倒,反而把握時間,在臥床的那幾年,決定靠自己還能用的雙手開始畫圖,透過自學插畫、繪圖軟體及接案,讓自己在這個領域逐漸成長。她不只大膽立下了開個展與出書的夢想,甚至想要翻轉這個社會對癌症病人或身障者的既定認知。在某次受邀至大學資源教室上課,與老師的溝通過程中,得知在這個社會有許多孩子特別辛苦,期盼在未來能夠影響更多跟自己有同樣經歷的孩子,想要用自身的經驗鼓勵更多人,因此當她身體狀況較穩定時,便開始了演講的道路。 張同學不斷學習插畫及製圖,在台北自由廣場完成開個人畫展夢想,同時也出圖文書、公開展出,並將所得捐助於癌症患者及身障者,以及接受媒體採訪讓自身故事鼓勵更多人。在疫情前,每年固定進到不同醫院的兒童重症病房,免費為病童繪製肖像畫,陪伴病童父母聊天,以自身經驗鼓勵正在治療的病童與家庭。張依婷也決定重返校園進修研究所學位,期盼充實自己,為社會帶來更多好的影響與正面能量,其奮鬥精神足為楷模。 國立東華大學張依婷。 李欣恬-「苦厄是化了妝的祝福」 李欣恬13歲時罹患了好發於少年的惡性骨癌。自此常以醫院為家,或因半夜發高燒而遠從臺南北上急診,或因X光檢查影像出現不明小白點而寢食難安。歷經13次重大手術及截肢方得以保存生命。 雖病情痛苦,但在學業上李同學仍展現出超乎常人的韌性。由於國二到高一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待在醫院,所以課程都是靠Google和講義自學,直到高二病情穩定,才重返學校上課,更考取清大材料系。升上大學後,她除了課業成績維持在一定水準之餘,也擔任社團社長,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不論是擔任宿營副召、烹飪社社長、懷幼社美宣,到現在的系學會美宣,也獲得第19屆身心障礙文薈獎大專社會組全國第一名、鄭豐喜社福論文優等獎,都是她精彩的大學生活的展現。 目前李欣恬正在實驗室進行電池相關研究,希望未來可以朝能源材料的方向研究,替地球盡一份心力,也期許未來有能力,可以提供更多資源給身心障礙或是癌症的孩子,甚至提供工作機會給脊髓損傷的朋友或輪椅使用者,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與尊嚴。李同學在與病魔奮鬥的過程中,展現堅強意志、樂觀、上進,激勵許多人勇於接受挑戰,足為楷模。 國立清華大學李欣恬。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1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高中校園 【2021總統教育獎】蔡傑&張博雅,衝破黑暗挑戰極限
「2021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力爭上游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這個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發掘世間的良善,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25萬元、高中組每名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組獲獎者蔡傑和張博雅的故事。 蔡傑-「克服逆境,挑戰不可能」 蔡傑為重度聲障與自閉症患者,小學與國中時期就讀普通班,因自閉症而有人際互動的障礙,在團體中他一直處在最弱勢的階層,加上先天的智能障礙,學業表現並不亮眼,但即使環境對他不利,也沒有放棄學習,依然每天保持著笑容去學校,帶著愉快的心情面對每一個人。 蔡同學從小開始藉由運動訓練克服學習障礙,三歲學游泳、四歲學直排輪、五歲學腳踏車、六歲學獨輪車。成長過程中,練習蛇板、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網球等運動習慣從三歲到十七歲,每天至少練習兩小時,周末假日的訓練量更達到六小時,十幾年如一日不曾間斷。就讀嘉義特殊教育學校後,他開始參與公開活動表演,包括職業課程發表成果會、日本姊妹校視訊交流、校慶、迎賓等活動,只要校內有重要來賓的場合,校長都會指定蔡同學擔綱演出獨輪車與蛇板特技表演。 勤奮不懈的他也獲取許多好成績,除了2019年代表到上海參加「國際特奧東亞區融合網球賽」獲得雙打冠軍,另外,網球、桌球、競速輪鞋比賽也都屢屢得獎。課業上,蔡同學每天平均苦讀2小時的學科題庫,並反復的練習術科,終於考取烘焙麵包丙級證照。2020年,獲邀至嘉義市育人國小《多元探索育體驗教育活動~特教名人講座》進行首度的公開演講,並於同年總統教育獎獲得奮發向上獎,如今表現更加不凡,深獲各界肯定。 國立嘉義特殊教育學校蔡傑。 張博雅-「衝破黑暗跑向黎明」 張博雅來自低收入戶原住民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二,另有三位兄弟姊妹,其中最年幼的弟弟才六歲,一家六口須靠父親打零工和媽媽做美髮來維持家計。 國中二年級時,張同學展現體育天賦,入選106年花蓮縣全國運動會女子代表隊,為花蓮縣拿下女子組200公尺第二名,以及4x100公尺接力第一名。無奈國三參加107年全中運國女組百米公尺跨欄,在賽前她的右腳趾骨第二節骨裂,被迫放棄所有的賽事,並歷經長達半年的復健之路。 復健過程中,好幾次都萌生想要放棄的念頭,在準備回場訓練時,也擔心再次受傷骨裂,以及若復出後的成績不像以往出色,會讓支持她的人失望。但在父母、師長、教練及隊友的支持與鼓勵,及配合花蓮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的醫療資源,一步步地回到場上,而且成績更加進步,在108年全中運拿下高女組100公尺第四名、且成為當年唯二代表花蓮縣參加全國運動會的高中生,並在該年度的女子組4x100公尺接力獲得第一名。 張同學雖然經歷賽事受傷的難關,但她堅持不放棄,透過自我書寫紓減壓力與挫折,勇敢克服低潮,不僅在運動場上有傑出的表現,對於課業的學習也毫不馬虎。班上成績名列前茅外,也利用課後時間考取勞動部勞動署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證照。其越挫越勇的精神與堅忍的毅力,足堪全國典範。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張博雅。 高中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1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
大學校園 【2021總統教育獎】林亞璇&康文賢,克服障礙綻放光采
「2021年總統教育奬」共有56位學生獲獎,包括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這些同學以不畏困境、力爭上游的學習精神,為實現夢想的未來持續前行。透過這個獎項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學生的努力,面對人生中不同的逆境仍能熱情學習的歷程,發掘世間的良善,為社會帶來鼓舞與力量。 總統教育獎於2001年設立,是國家最高教育獎項,得獎者可獲頒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25萬元、高中組每名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專組獲獎者林亞璇、康文賢的故事。 林亞璇-「輪椅困不住想飛的夢」 林亞璇現年45歲,是2021總統教育獎年齡最長者。林亞璇同學於3歲時不慎從五樓墜下,胸部以下完全癱瘓,終身必須依靠輪椅行走。但她在困境中力爭上游,展現潛力。林同學高中就讀彰化和美仁愛實驗學校,受校內健力國手影響,希望能代表國家出國比賽,也一圓坐飛機看世界的夢想,主動加入健力社團,努力練習,只可惜高中三年一直沒機會選上國手,畢業後只能含淚放棄。 工作三年後,因緣際會重返母校健力隊,她每天下班從臺中騎三輪摩托車到彰化和美練習,來回五十多公里,風雨無阻,終於在1999年選上健力國手,代表國家出國參加亞運比賽。為了圓夢,她只能以打零工培養健力夢想,儘管每天只睡五個小時,也時常和隊友二人合吃一個便當,但深信「只要努力付出,一定會有收獲」,持續至今21年。 1999年,林同學獲選健力國手,開始代表國家出賽,至今出戰過5次帕運、6次亞帕運、7次世界盃等三十多場國際大賽,排名世界前十。2004年雅典帕運比賽中,一位復健師對她說「無論妳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拿金牌」,因為健力運動靠的是腰力,胸椎損傷的林亞璇,腰根本無法施力。復健師的話讓她受到嚴重打擊,但她仍不甘心放棄多年來的辛苦付出,決定轉念,不求奪金,但求自我超越,在2011年取得世界輪椅運動會金牌,目前為2021年東京帕運健力國家代表隊培訓選手。 2009年起林同學即擔任生命教育講師,走遍全臺各大校園與企業團體,分享奮鬥歷程,鼓勵大家勇敢追夢,用自己的生命歷程,努力協助其他身障者走出困境。 修平科技大學林亞璇。 康文賢-「有礁石才有美麗的浪花」 康文賢罹患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也就是俗稱「玻璃娃娃」,從小身體四肢就遭受各種骨折,加上高中時不幸遭遇車禍,造成脊椎神經受傷,導致下半身癱瘓及生理機能喪失,身體也因為壓瘡與泌尿道感染的發生,必須多次進出醫院進行治療。 種種不幸雖一度讓康同學感到挫折,但仍澆不熄他想繼續求學的熱情,無論寒冬酷暑,從不缺席學校課程,不僅完成大學學業,更順利推甄錄取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身體病痛的折磨未能將康文賢打敗,在學期間,他考取12張財務金融相關證照,也擔任台積電校園招募服務代表,也協助系上行政事務與文書處理工作,並參與各種公益活動以自身故事鼓勵他人。在學生活獲獎無數,如:中國青年救國團的品德兼優獎、中華管理發展協會-李昊曈博士清寒優秀獎學金、教育部大專院校特殊教育學生獎補助金等,也曾於2009年總統教育獎中獲得奮發向上獎,2021年正式獲選總統教育獎,足證其勤奮不懈的精神。 康同學未來將更精進自己,繼續磨練專業技能,規劃以銀行機構、證券投資為主,朝專業金融人才為目標,也希望能成為校園或監獄的生命講師,協助讓更多人找到屬於自己的正能量。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康文賢。 大專組獲獎名單 ★看更多:2021總統教育獎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