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中華大學】大一海外留學全補助,國際移動不是夢
現代社會強調國際連結,國際交流日趨緊密,大學生除了在校學習,國際視野和國際移動力更是不可或缺,為厚植國際移動力,中華大學全台首創大一海外短期留學5天4夜全額補助,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提早適應國際化潮流下的移動和開創能力,中華大學副校長解鴻年指出,近來檢討大學生所應具備面對未來的能力,「國際移動力」是現代台灣大學生所較欠缺的能力,相較於「宅」,容易讓視野狹窄,中華大學特別將大一新生都送出國開眼界,以便將來在企業全球化部署的架構下,能占得先機。 大一遊學,納入通識學分 副校長解鴻年指出,中華大學2017年首創,所有大一新生,分為上下學期,至韓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及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南京、敦煌和港澳等城市),進行短期留學的計畫,學生可以透過「國際學生證」進出博物館和青年旅館,並享有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優惠,讓中華大學學生都能提早體驗異地生活,不但能藉由異國文化衝擊,帶來省思,也為自己的可能將來籌劃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副校長解鴻年強調,大一新生短期出國留學計畫,納入通識課程學分,學生要透過事前的研討,瞭解遊學國家的風土民情,留學參訪回國後,也要進行作業,和同學分享,真正達到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目的。副校長解鴻年說明,為減輕學生負擔,學校每年特別提撥募款得來的自有經費兩千萬元,學生吃住上課完全免費,就是要讓學生都能看看不同的世界,刺激出不同想法。 全額補助,加強國際移動 副校長解鴻年指出,中華大學大一海外留學全額補助計畫,在2017年寒假時已有410位同學出國,今年則有暑假430人準備出發,許多大一新生都沒有出過國,也沒辦護照,短期留學是全時程的體驗,如至東南亞國家,可以發現當地的高等教育並不落後,顛覆了我們的想像,也讓學生提早瞭解,也許未來人生可能在不同世界工作定居生活,及早因應全球化的時代,企業也是全球化配置,海外工作越來越不是選項而是必須,沒有國際移動能力,在就業領域已經無法應付。 企管系一年級葉采宣表示,年初時到泰國曼谷「易三倉」大學短期遊學,讓她體驗良多,雖然是短短的5天4夜課程,住在當地學校宿舍,跟著一起上課,還安排至水上市場,大皇宮等景點參觀,尤其是學校的優美建築,還有學習泰國當地語言,加上酸酸甜甜的泰國菜,及夜市的烤香蕉,都讓她印象十分深刻。 中華大學學生海外留學於泰國易三倉大學(Assumption University) 鼓勵海外圓夢,取得雙學位 副校長解鴻年也解釋中華大學在培養學生國際移動力的「築夢墊腳石」,除大一時的全額補助短期出國遊學,大二有教育部的學海計畫,還有學生自提的「國際體驗計畫」通過審查後,每年都有兩至三個班約50人,出國圓夢,可能是去參加國際知名藝術祭典,或是深度的訪查體驗等。 中華大學也在學生大三時,透過姊妹校實習計畫,讓學生學海逐夢,能至海外實習一個月的時間;大四及研究所則有一學期全額免費交換學習,去年有21位,至日本、歐洲和大陸等姊妹校長時間就讀,甚至有4位同學,留在當地修習雙學位,包括日本和西班牙,其中2位至西班牙頂尖的設計學院拿碩士,也是因為在大學時透過移地教學的設計營,在當地待過一個月,比較熟悉不害怕,也讀出成就感,拿完西班牙碩士,再回中華大學寫完論文,就能在兩地同時取得雙碩士學位。 副校長解鴻年重申,大一新生短期全額補助出國留學計畫,就是要讓學生透過不同國家的文化衝擊,培養國際行動力也要有創新力和資訊力,中華大學近年也積極進行在地關懷推廣「竹塹學」,希望讓中華大學的學生都能「立足新竹、放眼世界」。
大學校園 實踐校長陳振貴憂境外招生失利 大學倒一半
少子化、低註冊率、國際競爭力低落等問題層出不窮,臺灣高教是否即將崩盤?如何自救?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接受《評鑑雙月刊》專訪時疾呼,高教「公共化」不等於「公立化」,教育部應立即行動,公立大學最遲應於108學年度起,每年與私立大學等比例減招,否則117年私立大學可能完全消失!政府並應立即規劃公立大學退場機制,淘汰國立大學末段班,進行公私立大學校數與學生人數重分配。 陳振貴也呼籲教育部除放寬境外生招生名額上限,高教深耕計畫打國際盃的頂尖大學校數更應少於四所,其他大學則發展具自我特色的國際化,否則一旦境外招生失利,國內大學恐將倒一半。教育部並應實施差別化學費政策,放寬私校學費管制,開辦公費產學專班培養基層勞動力,促進公私立大學公平競爭。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疾呼,高教「公共化」不等於「公立化」,政府並應立即規劃公立大學退場機制,淘汰國立大學末段班,進行公私立大學校數與學生人數重分配。(圖/陳秉宏) 公共化≠公立化 公立大學減招非做不可 【問】:您怎麼看臺灣面臨的高教危機? 【答】:臺灣高教正面臨四大難題:一是人盡皆知的少子化衝擊;二是大學教育究竟應朝公共化還是市場化發展,必須儘速定調;三是在擴大大學自主、鬆綁大學管制的同時,教育部與社會又擔心私校-尤其是末段班私校會辦學不利甚至「作弊」,只好對所有大學一視同仁,要求照同一個標準辦學,呈現兩難的拉鋸戰;最後則是國際競爭力下滑,大學國際排名落後;學用有落差,學歷貶值;以及國際人才競爭失利。 【問】:少子化對私立大學衝擊最劇,您贊成公立大學同步減招以化解私大生存危機嗎? 【答】:公立大學合理減招勢在必行,而且非做不可!109年起臺灣生源每年急速減少,至117年剩下不到16萬,若公立大學仍維持現有名額不減招,推估屆時私立大學根本分不到名額,全臺將只剩下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可能完全消失,或頂多僅存五、六所私校,每校4,000人,辦學好的私校將面臨轉型退場的懸崖,臺灣會成為一個只有極少數或根本沒有私立大學的國家! 我與幾位校長曾向民進黨智庫確認,「高教公共化」政策是否等於「高教公立化」?他們直接告訴我「不是」,公共化不等於公立化。既然如此,政府應儘速拿出作為,讓公立大學與私大同步合理減招。 目前私大學生數占了三分之二,是留在國內市場的主要基本勞力,若政府對公私立大學的管理方式不變,又勉強維持公立大學招生人數,且無財力投入更多高教資源,將導致教育品質下滑,學生素質降低,國際競爭力再跌。為維持臺灣的國力及高教健全發展,公立大學必須即刻循序調整,一面減招學生,同時進行人事瘦身。 淘汰公立末段班 建立轉型退場機制 【問】:您認為公立大學合理的減招幅度是多少? 【答】:目前公私立大學招生名額比為32:68,教育部應於今(2018)年馬上採取行動,公私立大學招生名額每年以1:1原則同步減招,最慢108學年起要實施,以固定維持公校學生占32%、私校生68%的現行比例,並讓缺乏特色、辦學不佳的末段私校退場。 總之,公立大學招生名額應與私校減招一起連動,學校才能相對獲得更多資源,辦得更好。目前公立大學也有辦學績效差、缺乏競爭力的末段班,因此我認為,轉型退場的對象不能只限私校,政府也應即刻規劃公立大學轉型退場機制,淘汰末段班的國立大學,而不是只有整併而已,因為學校整併後,學生人數與教職員額並不會變少。 國立大學的老師是公務員,經常缺乏改革動力,尤其在一些後段大學,只要校長推出新政策,老師就想盡辦法不讓他連任。但公立大學的老師不是更該求進步嗎?懇切呼籲政府藉此少子化的轉型機會,提出國家高教發展戰略,立即規劃臺灣大學的適當規模方案,進行公私立大學校數與學生人數重分配,盼望未來存活下來的公私立大學都能立足於國際。 境外招生失利 半數大學可能消失 【問】:現在能打國際盃的大學不多,如何解決? 【答】:要緩解少子化的衝擊,臺灣的大學只有一條生路,就是國際化!除了公私立大學同時等比例減招,以及辦學不佳學校退場之外,各校還要大量引進境外生。首先要製造一個國際化的校園,例如全英語教學、華語文中心,並提供境外生宿舍,讓他們有完整的學習環境,但大部分大學並沒有做到。 預估到117年,少子化將會波及所有學校,前段班大學應可大致保持完整,中後段班學校則有的退場、有的大瘦身,而未來不夠國際化的學校,就只能招本地生,或少數會講華語的東南亞學生。但若境外生招生失利,屆時可能全國一半大學都得退場或轉型!建議教育部將每一類境外生,包括陸生、僑生、外籍生的外加名額上限都再往上提高,大學才會放手衝這一塊,好好的打國際盃。 高教深耕不利頂大打國際盃 【問】:大學國際排名落後,要怎麼打國際盃? 【答】:國內大學國際競爭力近年開始下滑,這次高教深耕計畫有一個隱憂,就是政府為了兼顧平等原則,決定打破過去以M型化競爭型經費引領高教發展的模式,將資源平均化與普遍化,讓各大學經費雨露均霑;此舉有助於高教體質的整體調整,對一般大學有利,但卻不利於頂大打國際盃,甚至會危害到頂大的世界拔尖,最終導致國際競逐失利,國際排名節節敗退。 雖然我不是臺大校友,但我贊成臺灣只要有一、兩所、甚至三、四所頂尖大學就好,政府應把之前五年五百億計畫分給12所頂大的經費全部集中給這幾所大學,其他大學就不要再不平了! 至於中端或中上端大學打國際盃的方式,不是去競逐世界排名,而是要用自己的特色發展「具有自我特色的國際化」。例如實踐大學在國際設計比賽上無役不與,學校都會編列足夠經費,讓系所在國際舞台上充分發揮。 公費培養基層勞動力 學校學生皆受益 【問】:提到經費,您怎麼看高教公共化與市場化的拉鋸? 【答】: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的執行長曾說過一句話:「政府要如植物,企業要如動物」,我則認為「教育部要如植物,大學要如動物」;亦即教育部應像植物般提供養分、資源、方向、引導,為大學製造成長環境,大學則像動物般在此環境中吸收養分,然後自行發展、茁壯、健身,邁向國際。 大學一方面希望教育部提供資源,一方面也希望教育部在引導發展方向的同時,不要處處綁手綁腳。但事實上,許多教育政策受制於民間高教團體和立委的聲音,用政治綁架教育部,教育部則綁住大學,學雜費就是明顯一例;臺灣與OECD國家相比明明就是低學費,學雜費不調漲只會使辦學益發捉襟見肘,更加慘澹經營。 公共化與市場化是兩個極端,都會使教育陷入不均衡的危機。建議採取公共化與自由化的公私混合政策,用政策性補貼方式培養社會所需或不足的人才,用類似公費培養偏鄉醫師或教師的作法,以公費或產官學合作補貼、培養基層勞工,讓他們不必先就業即可順利就學,有助於解決基層人力失衡與缺工的問題。 【問】:實際怎麼做?補貼學校還是學生? 【答】:蔡英文總統提出高中畢業生「先就業再升學」政策,想改變家長的價值觀,但家長卻普遍認為耽誤孩子學習;若能改成以公費直接補助學生學雜費,鼓勵他們念技專校院或一般大學進修部所開設的產學專班,既能拿學位,也能補基層勞動力之不足。雖然學校沒有拿到開班補助款,但只要政府願意補助學生學雜費,大專校院不愁沒有學生來源,就會配合開班。 實施差別化學費 放寬私校學雜費管制 另外,高等教育亦應採用自由化市場機制的精神,公立大學學雜費標準可由教育部制訂,私立大學日間部學制則在教育部規定的原則範圍內,實施「差別化學費政策」,由學生市場做選擇,放寬私校學費管制,讓私校更有資源朝多元特色發展,並且刺激公立大學的效率,促進公私立大學之間公平競爭。 現在醫科與理工科的學雜費收費標準較高,文、社、商科的收費標準較低,我認為級距應該再拉大。對於本來就需較多資源才能符合教學成本的科系,教育部應有一個辦法讓私校可以調整學費標準。而且目前學雜費管控只有針對大學日間部,其他如研究所碩博士班、學位學程和進修部學分費已經可以由學校自行調整,早就差別化了,未來應該讓差別化更普遍化,否則學雜費問題永遠無解!臺灣高教在低學費的情況下既要求高品質,又要打國際盃,無異緣木求魚。 課程教學鬆綁 一般大學可辦實驗教育 【問】:立法院擬修法讓實驗教育向上延伸至大學,您有何建議? 【答】:基於實驗三法的精神與高教市場的實際需要,建議立法院納入一般公私立大學也可辦理實驗教育的規定,也就是容許綜合大學在一般學院系所之外成立實驗教育學院,而不要只開放單一實驗大學的型態。初期因學生人數可能較少,亦可先從實驗學程甚至隨班附讀做起,且政府不僅補助學生,也應補助學校開辦費。 招生、課程教學與收費三者,我認為是大學實驗教育的重點,其中又以課程教學最重要,困難度也最高,應由學生自主提出學習計畫,以學分銀行的概念跨域學習或線上學習,必修極小化、選修極大化、課程客製化,師資也必須再接受實驗教育學分。建議大學應有相關機制培訓實驗教育的教學法,未來在大學任教的實驗教育教師,最好都應先取得實驗教育證照。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評鑑雙月刊第71期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境外招生若失利 大學倒一半
大學校園 打造國際康養雙品牌,培育全球化康產人才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雙連安養中心與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將合作全球健康產業人才培育、推動香山康養園區與桃園青埔國際園區示範點,將元培雙連品牌推向國際,建立全球品牌。 在帆宣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高新明見証下,元培醫事科大校長林志城、雙連安養中心總顧問蔡芳文、全品會理事長陳春山三方簽訂合作備忘錄。 合作內容包括以下三主軸策略 1.【全球健康產業人才培訓計畫】: 協助大學,開辦該等科系、研究所、學分證照班,未來並考量與哈佛大學合作,進行全球健康人才培育計畫。 2.【以具體項目合作推動】: 針對目前主要之康養社區、共生宅,結合企業、大學、社福機構,以A -Team模式,相互協助,形成典範案例,成為哈佛全球健康Guide Book來源之一。 3.【放眼全球社會(市場)進行推廣】: 搭配哈佛全球健康計劃宗旨,協助建立全台及全球各地之康養中心、康養社區。為提供未來台灣全球化康養企業、康養人才之全球化發展,期待建立未來康養產業,以成就進軍國內與國際康養共生園區之品牌或科技導入/智財授權/認證事業。 元培與台灣長照第一品牌雙連安養中心及全品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元培醫事科大積極推動全球健康人才培育,並一直在努力不懈推動香山為新竹市香山醫養結合示範區,並同時推動健康銀行,以學校為中心,採志工協助照顧方式推動,包括設置健康銀行,可提領健康物品或運動中心的時間等,期許打造香山健康養生廊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將全校打造成為全國醫養新亮點及全球健康示範點的概念。 雙連安養中心是台灣長照第一品牌,針對安養老人需求去設計食、衣、住、行等,且辦松年大學學習與服務,已是國際輸出亮點。透過全球品牌管理協會整合兩機構共創雙品牌行銷國際。 因此元培與雙連安養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優先推動香山康養園區、國際桃園青埔園區、新南向人才培訓等合作。同時與全品會合作,將讓健康品牌更能打得響亮。
大學校園 【107陸生來台】碩博生較去年增,招生達成率88%
107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碩博士班正式分發榜單已於107年5月28日放榜,今年計有77校(去年71校)共錄取1,325名(去年錄取1,201名),較去年增加124名,招生達成率為88%(去年為81%)。 其中,博士班今年有56校(去年51校)共錄取329名(去年錄取294名),較去年增加35名;碩士班則有70校(去年59校)共錄取996名(去年錄取907名),較去年增加89名。 107學年度招收陸生報名錄取統計資料(註:括號內數字為報名人數) 臺大錄取碩博陸生最多 今年錄取最多陸生的學校仍為臺大,共計錄取175人,其次是政大140人、再來是輔仁106人、清大96人、成大75人、交大69人、臺師大52人、臺科大45人、中央38人、世新36人、淡江31人。 107學年度碩博士班錄取學生前20名學校 碩博陸生547人臺灣畢業 今年在臺就讀學士班(包括二年制學士班)的陸生畢業生約2,009人,約3成3共668人報名碩士班,最終有547人錄取。主辦學校南臺科技大學盧燈茂代理校長表示,明年學士班畢業陸生人數還比今年多,碩士班報名人數可望繼續增加。 統計今年碩、博士班錄取陸生,畢業自銘傳大學共有51人,排名第1,接下來依序是中國文化大學43人、福建師範大學38人、福州大學38人、逢甲大學34人、靜宜大學32人、東海大學28人、廈門大學27人、中原大學23人和世新大學23人,前10校中有7校是臺灣學校。 107學年度碩博士班錄取學生之畢業學校統計表 就讀管理及行政類最多 陸生錄取校系學類分類,以「管理及行政學類」104人最多、其次是「時尚、室內設計及工業設計學類」96人、再來是「金融、銀行業及保險學類」81人,「軟體及應用的開發與分析學類」76人、「新聞學及傳播相關學類」68人、「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類」64人、「本國語文學學類」55人、「建築學及城鎮規劃學類」51人、「法律學類」46人、「教育學學類」42人。 107學年度陸生錄取國內碩博士班學門分類統計表
大學校園 【高中生選志願】擁抱AI•大數據 熱門科系5大趨勢
科技變化日新月異,未來世界就在眼前,不管是「AI人工智慧」、「智慧製造」、「大數據」、「虛擬實境」以及「資料庫分析」,這些趨勢都是就業及社會發展指標。高中生在選填大學志願時除了考量興趣志向外,更要了解未來趨勢,才不會在工業新革命的浪潮下被淘汰。大學問特別邀請中華大學教授群帶你了解新科技帶來的變化,直接掌握熱門科系,成為未來搶手人才。 趨勢1:AI和智慧製造顛覆生活想像 在「人工智慧AI」和「智慧製造」領域,因應「工業4.0」的發展主流,大學課程設計也以精密機械結合資訊通訊科技,搭配智慧機器人、3D列印技術、感測器量測、大數據管理等,進一步使機器發展成為智慧機械,再整合物聯網、市調分析,完成智慧生產線的製造體系。中華大學連振昌教授指出,為因應新科技帶來的新變化,在機械系、資管系與資工系等學系開設跨系所及跨領域的授課及研發課程。 此外,也積極與外部廠商連結合作,如資訊電機學院建置啟用AI人工智慧實驗室;實驗室結合各學院的特色,如工學院的智慧工廠、智慧製造;管理學院的智慧零售;觀光學院的智慧觀光等;並和業界合作開設「智慧製造學程」,讓學生在校學習成果,一畢業就能應用於職場。 ★【高中生選志願】資訊╳電機 抓住趨勢坐擁高薪 趨勢2:大數據無所不在 在「大數據」分析上,可說是誰掌握了大數據的關鍵,誰就掌握了未來。為了掌握大數據思潮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中華大學管理學院裴文院長特別以金融、交通和智財大數據,作為課堂教授及實務操作的根據,希望發展出一套能決勝千里的應用模式。由於大數據的特性是數量大、速度快、多樣化及要求正確性,進行大數據分析,要先從收集資料、再來清除資料,最後進行決策,已是對管理決策階層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識和技能。 ★【高中生選志願】管理╳大數據 雙技能加值履歷 趨勢3:智慧旅遊虛實合一 「虛擬實境」風潮,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面對智慧旅遊時代的來臨,如何做好一個智慧旅人成為一門功課。透過手機及電腦等科技載具,加強了旅遊服務業,人與人溝通外的再加值,中華大學觀光學院張馨文院長提到「智慧旅遊」的運用,能更新旅遊景點的圖資資料,讓人在家中先玩一遍,並將訂位、訂房和訂遊程等網路化,進一步電子商務化,虛實最後合一,才是「智慧旅遊」最後的真諦。 ★【高中生選志願】觀光╳資訊 跨域整合強化競爭力 趨勢4:建築科技強化公共安全 建築設計學院張奇偉院長則指出「虛擬實境」技術甚至讓建築界也改變了檢測方法及設計施工,可運用高科技的設備,如空拍機、紅外線掃描和探地雷達等新技術,進行老屋健檢,作為結構補強及防水抓漏的依據;也可運用全台橋樑資料庫,瞭解橋樑相關的建築及結構問題;而在智慧家居領域,也透過VR模擬,不但能在線上調控相關土木機電及管線等配置,讓設計者及業主都能一目了然即時調整。 ★【高中生選志願】安全╳科技 智慧建築商機無限 趨勢5:資料庫分析應用 最後是「資料庫分析」及其所牽涉到的雲端儲存和運算,中華大學李之中副教授以資料庫分析中最重要的甲骨文軟體及Java程式語言運用為例,甲骨文軟體包含的面向十分廣泛,從伺服器及企業資源、客戶關係和人資管理的軟體,可以說是現代企業在建置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資管系畢業生拿到一張甲骨文證照,就等於是未來就業的保障。 ★【高中生選志願】資管╳甲骨文 求職就業保證
大學校園 【高中生選志願】觀光╳資訊 跨域整合強化競爭力
智慧旅遊時代來臨,觀光亮點如何與網路及新科技結合,成為旅遊景點發揮創意和行銷包裝的最大課題。對休閒旅遊行業有興趣的高中生,這股智慧觀光跨域整合的潮流,絕對要跟上。 觀光產業非常需要創意概念及網路應用,以旅遊行程規劃為例,包含餐飲、住宿、交通、紀念品等,不管是網際網路或電子商務系統,在智慧觀光的領域越來越重要,如何善用新科技,讓遊程便利、幫觀光再加值成為最重要的課題。 各大學觀旅學系也開設相關課程讓外系學生來選修,藉以運用創意來創造特色遊程,將來在各領域職場上能具備創意規劃能力,以增強就業競爭力與生活體驗能力。透過中華大學觀光學院張馨文院長與韓松穎同學的對談,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智慧觀光的發展趨勢。 中華大學觀光學院張馨文院長向韓松穎同學說明智慧機器人在導覽解說上的運用 Q:智慧觀光是什麼?課程內容有哪些? A:全球觀光產業蓬勃發展,透過創意遊程的規劃,發展智慧觀光,包括創意餐飲設計、特色住宿與旅行方式的安排、結合當地慶典活動與地方文化的發揮與加值、創造獨特魅力及差異化產品與服務,希望形塑永續發展的旅遊幸福產業。 以中華大學為例,觀光學院包括旅館餐飲、旅遊休閒和觀光會展等三個系,幾乎含括了觀光旅遊的各種面向。因應課程需要加強高科技產品的使用,大一新生將可配戴ASUS提供的穿戴式手環,透過健康關懷軟體蒐集建立大數據,將來也配合資訊電機學院進行客制化的應用,ASUS還提供Zenbo機器人,讓學生教導其接待導覽解說,甚至以後訂房訂位訂遊程等工作,也都可以委託機器人完成。而創意觀光部分則將課程與遊程互相導入,規劃師生進行兩鐵環島,除自行車環島外,還將車廂設計成主題教室,邊搭火車邊上課。 Q:觀光相關學系有哪些實習機會?畢業後需要哪些證照? A:領隊、導遊、會展、餐旅等證照,都是學生基本的技能條件。在實習方面以中華大學為例,觀光學院與六福旅遊集團保持密切的產學合作關係。六福旅遊集團旗下有樂園、飯店、餐飲及婚宴等企業,透過邀集企業的業師來校上課,甚至有全學期實習課程,讓學生可以驗證課堂所學。此外也透過國際化產學合作和移地教學,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安排學生到日本滋賀縣、忍者列車及北海道美唄市等地參訪與實習,甚至畢業後留在當地就業。 至於目前盛行的遊輪旅遊,中華大學也與盛世公主號合作,學生可上船學習與實作,盛世公主號遊輪分公司則會頒發相關證書。在就業出路方面,也可朝向航空業及高鐵等高水準的服務業前進。 Q:在學習上,如何運用創意與科技和觀光產業結合呢? A:以HERE Technologies緊密合作為例,針對臺灣的旅館住宿、巷弄小吃、餐廳、觀光景點等旅遊資訊,持續不斷的為在地地圖更新;運用HERE Map Creator,將社區專家計畫活動融入應用於規劃觀光旅遊計畫中。 有學生以家鄉為主題,將台南的地圖大幅更新;也有學生以學校所在地的大新竹地區為焦點,將鄉間小路一一確認後,畫在HERE Map Creator上;更有學生以自己有興趣的電腦資訊類為主題,建立常去的電腦3C店家興趣點,提供使用者更多選擇。此外,HERE公司的街景車特別開到較少企業願投入的偏鄉,完成景點、商家及旅宿的地圖和資訊更新,學生參與將新竹縣五峰鄉和金門縣,以社區專家計畫完成這些地方的旅遊資訊建立及更新。 Q:智慧觀光如何和圖資科技合作? A:中華大學位在竹科廊道上,竹科廠商很早就與學校針對智慧觀光進行合作,早期像是GPS運用,也是觀光學院開風氣之先,2016年8月起更與HERE Technologies公司合作,這是家BENZ、BMW和AUDI車廠為母體的圖資公司,近來鑽研無人車科技,而在導航定位領域執業界牛耳,免費提供超過200個國家的地圖,市值36億歐元,觀光學院是「第一也是唯一」HERE公司合作的觀光學界伙伴。 同場加映:107年中華大學相關系所 ※餐旅管理學系 ※旅遊與休閒學系 ※觀光與會展學系 ★進一步了解其他高中生選填志願的大趨勢,請參考:【高中生選志願】擁抱AI•大數據 熱門科系5大趨勢
大學校園 【高中生選志願】資管╳甲骨文 求職就業保證
資訊管理學系的畢業生,求職首重證照。高中生選填資管相關學系時,需考量系上課程有無導入相關考照輔導,特別是十分重要且熱門的「甲骨文(Oracle)」應用軟體,就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說起「Oracle甲骨文」這家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對於資管相關領域的學生來說無人不曉,甲骨文軟體及Java程式語言運用的面向,在現代企業的管理規劃及資料庫的分析等面向,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資管系的畢業生拿到了一張甲骨文證照,就等於是就業的保證。證照在手能增加履歷含金量,不但是就業保證,更是薪資標準提高的法門。 透過中華大學資管系學生劉琳萱與李之中副教授的對談,可以了解甲骨文軟體的相關課程與證照應用,讓有志於資管學系的高中生做為選填志願參考。 中華大學資管系李之中副教授與劉琳萱同學進行對談 Q:什麼是甲骨文軟體? A:甲骨文軟體包含的面向十分廣泛,從伺服器及企業資源、客戶關係和人資管理的軟體,可以說是現代企業在建置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甲骨文大學(Oracle University)的甲骨文資料庫管理課程,包含甲骨文12c資料庫的 「SQL概論(Introduction to SQL)」、「資料庫管理(Administration Workshop)」、「備份與復原(Backup and Recovery)」、以及「多租戶架構管理(Managing Multitenant Architecture)」等。而Java 程式設計課程則包含「Java SE 8 概論(Fundamentals)」與「Java SE 8 程式設計(Programming)」等課程。 Q:甲骨文軟體應用在哪些領域? A:甲骨文軟體在產業界的運用非常廣泛。該公司產品涵蓋資料庫、應用伺服器、企業應用的電子商業軟體、應用軟體開發和決策支援工具,以及資訊平台基礎設施等。在台灣,包含高科技、金控公司與政府機構使用其資料庫產品,紀錄企業運作時所產生的各項資料,提供各種營運資料的查詢、統計、大數據分析,或是預測,協助企業進行決策,順暢營運的進行。 Q:運用甲骨文軟體,可以從事什麼工作? A:甲骨文公司是業界具有建置全球化電子商業方案能力的國際知名廠商,其提供的服務,從客戶端的客戶關係管理,到企業端的企業資源規劃、企業資料管理方案,甚至資訊平台基礎設施建置等。同學在此服務下,可以從事服務顧問(如,ERP顧問師)、企業應用開發(Java程式設計師)、企業資料管理(資料庫管理師)等職位,介入甲骨文產品的服務。 Q:現在熱門的電子商務領域,甲骨文軟體如何運用? A:甲骨文軟體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已包括讓企業在線上能進行行銷、業務、服務、採購、供應鏈、製造、財物與人力資源管理,並且像是資料倉儲、商業情報、入口網站和行動與無線應用功能都包括在內。 Q:甲骨文軟體證照真的很重要嗎? A:甲骨文軟體證照可以說是資管系畢業的基礎門檻,這張證照不但是企業聘任的標準,業界起薪就有40K,而取得甲骨文軟體證照的畢業生,在知名企業,如「世界先進」或「台積電」擔任資料庫管理師,也有很多在金控公司服務,不但就業順暢,而且發展潛力十足。 Q:甲骨文軟體的證照內容有哪些? A:中華大學與Oracle原廠合作現為Oracle WDP會員,於校內開設包含「OCA Oracle SQL 認證」、「OCA Oracle DBA 認證」、「OCP Oracle DBA 認證」、「OCA Java程式設計師認證」、「OCP Java程式設計師認證」等課程,運用原廠提供教材與教學環境,輔導同學具備專業技能之後,取得Oracle資料庫管理或是Java程式設計證照。 Q:我要如何考取甲骨文證照? A:必須透過相關課程取得證照。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是大中華地區,首度在校園建置「Oracle甲骨文」軟體職能發展學程的學校,並且導入證照制度,協助同學在校期間就可以透過課程取得甲骨文軟體相關的證照。這些在校外的甲骨文軟體課程,可能要花上數十萬元,資管系不但與甲骨文軟體公司合作,從96年開始,資管系的畢業生,大約有960人都已取得相關證照。 同場加映:107年中華大學相關系所 ※資訊管理學系資訊系統設計與智慧製造組 ※資訊管理學系資訊管理應用組 ※資訊管理學系手機軟體設計組 ※資訊管理學系巨量資料應用組 ※企業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 ※企業管理學系行銷管理組 ※資訊工程學系資訊工程組 ※資訊工程學系智慧軟體設計組 ※資訊工程學系資訊應用組 ※資訊工程學系雲端物聯網組  ※工業管理學系 ※科技管理學系 ※國際企業學系 ※財務管理學系 ※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 ★進一步了解其他高中生選填志願的大趨勢,請參考:【高中生選志願】擁抱AI•大數據 熱門科系5大趨勢
大學校園 【高中生選志願】安全╳科技 智慧建築商機無限
台灣地震天災頻仍,每每釀成重大公安意外,建物結構安全的問題全民關注!對建築設計有興趣的高中生,不管是建築、土木、園藝或工業產品設計等學系,一定要了解智慧建築新趨勢,運用新科技防災避災,創造美好生活。 地震頻仍的台灣,老舊建物以及基礎建設皆面臨土壤液化潛勢和土石流潛勢的威脅,防災型都更就是以建物健檢為基礎,其中智慧健檢運用新科技,找出問題關鍵,再進行土木結構的強化,以避免建物倒塌或崩壞,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而智慧建築的另一個面向是智慧家居,不管是建物的空調、採光以遙感或遠端調控,在建物配置的節能考量上也能進行智慧運算,而利用VR和AR虛擬實境的建物模擬3D智慧成相,也能事先考量機電、土建、管線等,甚至可以進行線上成本估算分析。透過中華大學建築設計學院張奇偉院長與建築所同學劉倢伃的對談可以瞭解智慧建築的未來大趨勢。 中華大學建築設計學院張奇偉院長向劉倢伃同學解說「建物智慧健檢」的運用 Q:台灣為什麼需要「智慧建築」?有商機嗎? A:以新科技導入防範地震等天災的智慧建築,是當前台灣非常需要的新技術。台灣由於老建築太多,五百多萬戶老屋,其中超過三十年有三百萬戶,加上都更太慢,為了延續建物生命,結構安全不可不顧,而防水抓漏等都是一門生意。台灣由於面對土石流及土壤液化潛勢,如先前順向坡發生的公安意外,可能原因就是地錨損壞鬆脫,運用新科技進行地錨檢測,也是一項應用,處處充滿利基。 Q:「建物智慧健檢」是什麼? A:建物智慧健檢不但能幫助老舊建物進行結構安全檢查,如土木強度,還能運用電磁波及紅外線等科技,找出外牆磁磚可能剝落範圍,甚至找出老屋漏水點,進行抓漏補強,在公共安全方面,不管是橋樑或邊坡的混擬土強度,及地錨損壞,也能透過專利科技及早發現和防範。 張院長舉例,智慧建築引進AI的概念和技術運用在老屋健檢上,透過對於建物非破壞性檢測,不用動到建物本身即可修復補強,像是很多竹科廠房也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另外也有學生在日本天災國際發明展中,以無人機帶著紅外線檢測建物外牆的磁磚可能脫落範圍,再利用無人機帶回的資訊上傳到雲端,作為即時防範補強的參考依據,這項發明不但獲得金牌獎還取得專利。 Q:「建物智慧健檢」實際運用的範圍包括哪些? A:非破壞性檢測成為主流,以電磁波技術,類似電腦斷層掃描,找出老舊建物的漏水點,抓漏完直接防漏,解決了很多老屋漏水的沈痾。中華大學也常接到外界詢問解決的電話,經過十年的研發,這項技術透過接案和技轉,讓學生能實際操作,並且訓練時數也發給證書。 除了家居建物,在公共工程檢測上,也利用相關科技檢測技術和設備,如橋樑檢測,台灣兩萬多座橋樑,一半以上面臨結構問題,以無人空拍機全相檢測,已經做到先前可能要搭架或是目測根本無法做到的範圍。中華大學建築設計學院還以遠距教學的模式,累積了一百多座橋樑資料庫,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身歷其境進行研究探討。而無人機也用在國土現況調查和都市計劃空拍,作為規劃參考,這些都是新的應用。 Q:建築設計學院的「建物智慧健檢」課程內容有哪些? A:包括非破壞檢測科技、結構監檢測實務、工程結構健康監檢測應用和創新技術於土木工程之應用等課程,由聲、光、電、熱、磁物理教學等非破壞檢測方法,將建物問題視覺化、數位化,並且用影像診斷結果呈現。還在進階課程中,結合VR、AR或MR進行視覺化空間教學,如建築、橋梁、隧道等場域,數位化後,由VR進行實體化教學,使同學如同身歷其境。 Q:「建物智慧健檢」和智慧家居的VR如何運用呢? A:以中華大學非破壞檢測中心為例,運用高科技的設備,累積全台橋樑資料庫,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就可以瞭解橋樑相關的建築及結構問題;而在智慧家居領域,也透過VR模擬,不但能在線上調控相關土木機電及管線等配置,讓設計者及業主都能一目了然即時調整。 Q:填志願時,要選怎樣的建築設計學院才符合新趨勢呢? A:可以考量建築設計學院的相關學系學程,在課程規劃上是否導入「智慧建築」和「建築資訊模型」(Bim)等新科技?是否在建築設計的實務領域或儀器設備上領先學界及業界?讓學生能運用這些優勢,在土建、營建等傳統領域之外,獲得新的技能。若能透過訓練課程,發給學生學習證明,則不管是就業及執業均能掌握優勢。 Q:我想就讀建築設計相關學系,未來需要考證照或實習嗎? A:一般來說,建築設計很重視與業界的連結,學校多會透過實地參訪和暑假實習,加上有一百個業師來校傳授實務經驗,讓學生能兼顧理論實務。針對畢業生的技師公職等證照,也會積極輔導。以中華大學來說約有一成多的畢業生考取建築師執照,在全國建築系中錄取率最高。學校也安排學生至皇昌營造等大廠實習,薪水就有28到30K。另外,學院也開「陸生專班」,並積極進行海外交流和移地教學,在菲律賓、日本、西班牙和捷克等國都有姊妹學校。 Q:我對老建築很有興趣,如何運用建築新技術進行古蹟修復呢? A:中華大學的建築設計學院近年積極進行在地關懷,包括新竹縣霄里溪生態調查監控,也針對古蹟文物運用新技術進行修復,如一些宗廟宗祠的建物檢測,還有像是苗栗後龍隧道結構等,最特別的是,新竹城隍廟的古井,也是透過透地雷達的電磁波技術,找出古井所在位置,外界都直呼神奇! 同場加映:107年中華大學相關系所 ※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建築設計組 ※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都市計畫組 ※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建築科技組 ※景觀建築學系 ※土木工程學系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工業設計組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創意生活設計組 ★進一步了解其他高中生選填志願的大趨勢,請參考:【高中生選志願】擁抱AI•大數據 熱門科系5大趨勢
大學校園 【高中生選志願】管理╳大數據 雙技能加值履歷
大數據潮流席捲現代生活及商業模式,如何掌握大數據,成為企業動見未來發展的關鍵,也是當前商管學院最熱門的趨勢。不管是企管、財管、科管、工管和國際企業等學系,是否以大數據為根基,配合「智慧製造」的應用及AI人工智慧和App設計,都是高中生在選填志願時的重要參考指標。 大數據的特性是數量大、速度快、多樣化及要求正確性,進行大數據分析,要先從收集資料,再來清除資料,最後進行決策,如美國大型超市研究,為何週末的尿片購買量增加,原因竟然是球賽前將尿片和啤酒擺在一起,自然拿了一手啤酒也帶了一箱尿片,這就是大數據關連性的結果。 大數據可分為物流、金融、行銷、社群與專利等,大數據的內容與分析,演變成現代社會如何更聰明便利的關鍵,掌握大數據可以說是掌握了未來,而大數據的應用,更能啟發及誘導學生進行創意發想和創造發明,可說是讓大數據引導出未來生活的指標。透過中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裴文與李佩同學對談,瞭解管理學院,如何將大數據導入課程,讓學生能有大數據的解讀與分析的能力。 中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裴文與李佩同學進行對談 Q:什麼是「交通大數據」? A:先以「公車」為例,可以透過分析居民所居住地和站點的距離等,進行公共汽車規劃,適配性調整站點位置,讓搭公車的乘客,增加兩成的搭乘量。另外,像是高速公路減價收費時段的調整等,也是經過累積大數據的資料,才能做出正確判斷。還有,交通大數據也能減少交通肇事的發生,在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路段,進行大數據分析做出調整,進而改善事故發生率。 Q:什麼是「智財大數據」?「金融大數據」又是什麼呢? A:「智財大數據」是指透過分析大公司的智慧財產權專利的申請,找出與未來科技和產品發展的趨勢,進而可以優化和完善化公司的決策或政府政策。而金融大數據則是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結構和體質,進而做出最佳的投資組合,有些學校會舉辦股票操作投資比賽,讓學生能將理論及實務兼顧。 Q:大數據如何增進生活的便利? A:舉例來說,如以信用卡刷卡付費,就能紀錄消費習慣,甚至利用大數據資料庫連結AI人臉辨識系統,則先前掌握的大數據,應該就會即時提供消費建議。以中華大學管理學院為例,目前正與資訊電機學院合作,將無形錢幣、電子錢包的概念,透過校園設立無人商店來實際操作。 Q:大數據的相關課程規劃有哪些呢? A:大數據思潮帶來極大的衝擊和影響,特別是在金融、交通和智財等領域,如何拿來作為課堂教授及實務操作的根據,發展出一套能決勝千里的應用模式,是當前商管學院最熱門的趨勢。 例如,在金融、智財及交通領域的大數據分析,可以透過「智慧型運輸系統大數據分析」、「專利大數據分析」和「金融運用大數據分析」等課程,來落實大數據的理論探討。而金融大數據課程,著眼在Bank 3.0的數位科技發展,金融服務與金融商品都以科技為核心去思考設計,數位金融成為全球金融業發展趨勢,不只巔覆金融業的服務模式,資料經濟也帶動人才需求成長。 Q:學了大數據的分析,未來怎麼運用呢?會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A:說一個有趣的例子,為何iphone等智慧型手機的興起,與便利商店的口香糖的銷售成反比?原因是便利商店的商品排列有其玄機,收銀台前的口香糖,在結帳時往往是衝動購買的商品,但智慧型手機讓每個人都成為低頭族,注意力轉移就連結帳時,也不再注意到櫃臺前商品,自然造成口香糖銷量下降。 管理學院的學生若學會了大數據分析與運用的技能,就能幫助企業提供決策參考,做出正確而前瞻性的決定。未來工作著重在大數據分析,如資料分析師,及建置資料庫系統的系統工程師,還有像是公司的執行長及資訊長和財務長等工作,都與大數據分析與預測息息相關。 Q:各大學幾乎都有管理學院,要怎麼選擇呢?認證很重要嗎?是否會影響學生出路? A:若管理學院有相關認證,則學位或學分可獲得國際認可,例如美國國際商學院促進協會(AACSB)的認證即是。而中華大學管理學院於2016年取得該認證,躋身世界一流商管學院。在全球16000多個商管學院當中,僅有5%的商管學院能夠取得該認證,且取得該認證學院學分或學位的同學,學位或是學分是可以通行全球的。 此外,管理學院每個學期也舉辦數場「大師講座」與「金融講堂」等多場演講,邀請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或高階主管到校演講,透過實務性的教學,讓學生具備實務性教學,真正做到實務學習、創意教學和產學鏈結。 Q:就讀管理學院,是否需要考證照或至海外實習? A:如果在畢業前有相關證照或海外實習經驗,對於未來就業會有加分的作用。例如中華大學推出「進出管道不同」的學位學程規劃方案,以院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大一大二不分系,大三大四依學生性向專業選系,就是要讓管理學院的學生都能適性發展。另外,學校對於每個系的學生,都有補助幫助學生畢業前,取得兩到三張的證照,如財管系學生要到銀行上班或從事保險業,配合就業就有證照的加持。 在國際交流方面,管理學院去年暑假有37名學生,獲選前往中國大陸銀行或金融機構近行短期實習,獲選人數為全國大學院校人數最多;另外,也有許多同學搶搭政府新南向風潮,前往越南、印尼等地海外實習。 同場加映:中華大學相關系所 ※工業管理學系 ※資訊管理學系資訊系統設計與智慧製造組 ※資訊管理學系資訊管理應用組 ※資訊管理學系手機軟體設計組 ※資訊管理學系巨量資料應用組 ※企業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 ※企業管理學系行銷管理組 ※科技管理學系 ※國際企業學系 ※財務管理學系 ※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 ★進一步了解其他高中生選填志願的大趨勢,請參考:【高中生選志願】擁抱AI•大數據 熱門科系5大趨勢
大學校園 【高中生選志願】資訊╳電機 抓住趨勢坐擁高薪
面對製造業「工業4.0」轉型趨勢,同時兼具「資訊」和「電機」背景的人才,最為搶手。準備填志願的高中生,可以看看哪些科系,有機會讓你成為工業4.0浪潮下的職場明日之星。 談到製造業轉型,不能不談「工業4.0」,影響所及包括機械、航太、電子資訊、半導體、食品、物流等產業,都在這波產業浪潮趨勢下,發展前進。主要技術核心從精密機械出發,結合資訊通訊科技,搭配智慧機器人、3D列印技術、感測器量測、大數據管理等,進一步使機器發展成為智慧機械,再整合物聯網、市調分析,完成智慧生產線的製造體系。 對此,許多大學相關學系也在學程規劃,進行跨界整合。中華大學資訊學院院長連振昌教授指出,像是多媒體設計、雲端運算、物聯網和智慧家居及感測技術、深度學習,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等課程,在中華大學已經開放跨系跨院選修,以結合不同專業,跨領域思考。 打破過去單一領域學習方式,同學們充滿疑惑,透過連振昌教授與陳逸瑄的對談,可以更清楚了解,跨領域學習資訊和電機,未來職涯發展的各種可能性。 中華大學連振昌教授與陳逸瑄同學進行對談 Q:3D列印、大數據及物聯網真的是未來趨勢嗎? A:隨著產品多樣化與客製化的需求特性,產業已朝向自動化、無人化的工廠發展,因此讓機器具有自動檢測、設定製程參數,自我補正等功能,蛻變為有智慧的機器,進而善用智慧機械,成為產業升級的不二法門。其中3D列印、大數據等新科技,也都應用在產品的製程中,所以絕對是未來趨勢。 Q:3D列印、物聯網課程是什麼? A:舉例來說,中華大學針對3D列印和物聯網等課程規劃特色教室,配合智慧製造計畫,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模擬實作。例如在物聯網教學實驗室,學生可以透過手機中的App操作,控制教學實驗室的燈光強弱,和窗簾的開關和移動速度。另外,學生也可從接獲客戶訂單開始,了解客戶需求,經由設計、視覺檢測、加工、精密量測、組裝、產品功能測試、交貨等流程全部掌握。 Q:我很喜歡玩game,適合讀資訊電機相關學系嗎? A:可以修讀RPG及3D等遊戲設計課程,將來考慮當遊戲設計師,設計手機遊戲。若不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或興趣所在,可以搜尋課程內容或參加大學營隊,藉此了解相關學系課程。 有些大學也藉由向下扎根的方式讓高中同學認識學系課程,例如中華大學透過與五所伙伴高中及結盟高中合作,由教授至高中演講授課,從最基礎的程式設計的邏輯教起,讓高中生也能瞭解資訊學科與科技的運算思維、邏輯和願景,提早瞭解興趣志向選對科系。 Q:資訊或電機相關學系畢業後,會在哪裡工作?薪資只有22K嗎? A:資訊電機相關科系,是挑戰最大、薪資最高,也最具未來性的學科,中華資電學院的畢業生甚至在東京的LINE總部上班,國際化程度及全球移動能力很高。而學生出路90%都在新竹科學園區,另外10%則在內湖科技園區就業,碩士畢業起薪就有45K,工作兩年就可以拿到50K,大學部畢業生也有36至38K的薪資水準。 Q:未來,資訊電機人才在就業市場仍會搶手嗎?我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A:臺灣面對產業轉型,目前資訊電子產業仍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新科技如大數據、人工智慧、無人機械化產業都是未來全球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台灣面臨產業人才缺乏的困境,所以資訊電子科系的畢業生,仍是未來就業市場的主流人才。 Q:我需要考取哪些相關專業證照呢? A:在程式語言方面,相關的大數據資料庫,如Oracle甲骨文及Java程式語言認證,ERP和SAP證照,CCNA網管證照及office軟體的TQC證照等,若能在畢業前取得,將可為自己的履歷加分。 同場加映:107年中華大學相關系所 ※機械工程學系 ※電機工程學系 ※資訊工程學系資訊工程組 ※資訊工程學系智慧軟體設計組 ※資訊工程學系資訊應用組 ※資訊工程學系雲端物聯網組 ※電子工程學系 ※光電與材料工程學系 ※生物資訊學系 ★進一步了解其他高中生選填志願的大趨勢,請參考:【高中生選志願】擁抱AI•大數據 熱門科系5大趨勢
大學校園 2018大專校院軟體創作競賽,切片學習系統獲佳作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資管系學生彭惠佳、馮麒真、劉康生、詹雅琇參加「2018全國大專校院軟體創作競賽」獲得智慧感知與互動多媒體組,佳作及獎金5,000元。 獲獎團隊資管系學生彭惠佳、馮麒真、劉康生、詹雅琇設計病理切片小學堂,協助醫學科系學生加速學習判讀切片技巧,透過資訊系統搭配眼動儀的記錄,獲取資深病理科醫師的判讀眼動軌跡,來輔助學習的進行。 此作品是科技部私校發展研發特色專案計畫的成果,由計畫主持人醫技系徐治平教授主導,共同主持人資管系杜建志助理教授、企管系袁宇熙助理教授及資管系黃登揚助理教授共同執行的研究計畫,透過跨領域的研究整合設計出新一代的切片學習系統。 作品是跨領域合作的成效,證明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的研發績效卓越。資管系應用資訊專業結合醫事能量,積極培育資訊服務產業創新人才,期許能為社會增添優秀資訊人員。團隊是資管系黃登揚老師所指導,隸屬資訊整合實驗室(IILab)。
大學校園 【2018科大實務競賽】16群類優勝名單出爐
「2018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共有全國61所技專校院1,525件作品報名參與,經由數十位各領域專家學者進行書面初審後,計有38校共153件作品入圍決賽。可分為機械與動力機械群、電機群、資工通訊群、化工材料群、能源與環保群、土木與建築群、商業群、管理群、家政餐旅食品群、護理與幼保群、生技醫農群、流行時尚設計群、工業設計群、商品設計群、動漫互動多媒體群、出版與語文群等16組參賽類群。入圍團隊於活動現場,以實體展示型態角逐2018年優勝作品頭銜。 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頒獎暨成果展 專題製作&產業合作 參賽作品皆為學生在校學習的成果總結,在指導教師引導下參考產業界需求設定題目與內容;鼓勵技專校院學生專題製作的同時,亦與產業界進行合作,以增加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建立學生對產業與實用及研發技術能量的了解,促成未來產學合作機會。各類群前三名的名單如下。 ▌1.機械與動力機械群 ▌2.電機群 ▌3.資工通訊群 ▌4.化工材料群 ▌5.能源與環保群 ▌6.土木與建築群 ▌7.商業群 ▌8.管理群 ▌9.家政餐旅食品群 ▌10.護理與幼保群 ▌11.生技醫農群 ▌12.流行時尚設計群 ▌13.工業設計群 ▌14.商業設計群 ▌15.動漫互動多媒體群 ▌16.出版與語文群 競賽成果提升研發能量 教育部期盼透過競賽及成果展,提升技專校院教學與研發能量,以彰顯技職教育特色外,能引導學生更加了解業界實務,從事具產業競爭性的研究,期許學生在老師們的指導下,研發出協助產業升級的技術,創造更多產學合作的機會;亦可使產業界及民眾對技專校院特色有更深入的了解。 今年活動現場除了展現學生實務的創新作品外,也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到場協助諮詢,提供智財權的專業知識,推動學生專利成果商品化的機會。並將入圍作品彙集成冊,分送與會人員及產業界,協助推廣研發成果及產學合作的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