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世新大學註冊率躍升突破去年 創新課程、數位資源吸引新生目光
世新大學新生始業式以創新與活力展現校園風貌,於9月3、4日兩天分四梯次舉行,迎接超過兩千名新生正式加入世新大家庭。伴隨114學年註冊率突破去年紀錄,今年參與始業式的學生人數也創下新高,活動現場洋溢著青春與期待的氛圍。   始業式活動由校長陳清河代表致詞,他以學長身份分享世新大學近70年的發展歷程,指出學校如何引領傳播教育的創新,包括圓桌影音播客直播間、LVS智能攝製基地等,整合多元應用與全球流行的虛擬攝製模式,為學生提供頂尖的學習資源與就業競爭力。他特別強調,正在建設中的數位影音教學大樓,及深耕各系的AI創新課程,將進一步提升世新的教學品質與學生競爭力。陳校長並以「主動」、「敬業」、「樂群」三個關鍵詞勉勵新生,希望每位同學能在世新四年的學習旅程中找到熱愛的專業,並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長。   一整日的活動由各系所師長、學長姐及教職員共同迎接新生,展現世新大學的溫暖與凝聚力。除了播放數位影音教學大樓AI示意影片,始業式安排了多元且實用的資訊,包括性平與諮商講座、租屋與交通安全宣導、智慧財產權教育以及防制詐騙與藥物濫用等。同時,教育部UCAN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施測及健康檢查,幫助新生掌握適應校園生活的必要資源。學系導師相見歡活動更提供新生與導師交流的機會,協助規劃個人能力養成計畫。   副教務長陳彥龍指出,世新大學連續第8年獲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獎勵,並以「AI五哩路」推動AI時代的全方位競爭力,搭配創課數位學習平台及專業教學空間,讓學生能快速熟悉校園資源並提升學習效率。他也邀請新生加入親善大使「翠谷薪傳人」行列,透過完整的培訓制度,培養學生的領導力與榮譽感。圖資長陳威伯則介紹圖書館與資通訊服務的多項便利功能,包括世新大學APP、24小時線上資料庫及館內展演空間。他特別強調,新增的Mac mini M4 Pro設備及全面升級的骨幹網路交換器與Wifi 6無線網路,將大幅提升校園網路服務的速度與穩定性,讓師生隨時隨地享受高效的學習體驗。學務長翁逸泓則分享學務處提供的多元資源,包括生理假、心理調適假申請方式,以及衛生保健組、諮商中心等服務,並鼓勵學生參與年度活動如萬聖節、音樂下午茶及才藝大賞等,融入校園生活,感受世新多采多姿的文化氛圍。   令新生驚喜的還有,世新大學邀請多位深受年輕世代喜愛的歌手輪番登台演出,包括李友廷、李浩瑋、畢書盡、陳忻玥、徐暐翔,以及在台灣與馬來西亞擁有超高人氣的陳勢安、李艾薇和知名音樂創作網紅3P唱跳組合。身為世新校友的李友廷更是兩天皆登台獻唱,不僅分享新歌〈石頭〉,也演唱了在世新玩社團時創作的〈把音量轉小〉和超夯神曲〈誰〉等金曲,掀起全場熱烈反響。他還在社群平台Threads加碼分享「學長的校園美食筆記」,推薦Mint義大利麵、惠國市場宵夜麵店及好吃鹹水雞等地道美食,拉近與新生的距離。李艾薇與3P組合則帶來雙方合作的新歌〈RAFFLESIA〉首唱,動感的表演讓現場氣氛達到高潮。世新始業式活動在熱烈的氣氛中,為新生的大學生活開啟全新篇章,並以創新、活力與多元文化,展現世新大學的辦學精神與校園魅力。
情報 亞洲大學幼教系114學年度錄取公立幼兒園教師達18人,其中錄取台中市等8縣市公立幼兒園教師,表現優異
亞洲大學幼教系為教育部核定之師資培育學系,以培育幼兒園教師與教保員為重點。該系畢業生今年陸續傳出好消息,目前共有19人次、18人錄取台中市等8縣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其中陳曉玉校友同時上榜新北、台中教師,在競爭激烈的公立教師環境中,表現優異。
情報 嘉大加入「海草復育聯盟」 推動海洋碳匯邁向淨零永續
「2025臺灣國際漁業科技展」9月3日至5日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今年以「草匯藍碳、藻護健康」為主題,展現我國在海草復育、藻類繁養殖與淨零碳匯上的科研成果。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生命科學院吳思敬院長與水生生物科學系楊松穎助理教授共同出席開幕式,並在農業部黃昭欽次長的見證下,嘉大與宜蘭大學、嘉南藥理大學、東海大學、Xpark水族館及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攜手啟動「海草復育聯盟」,展開跨域合作。 林翰謙校長表示,海草床是海洋重要的藍碳匯集地,透過跨領域合作推動復育,不僅能提升碳吸存效益,亦能增進生態系服務功能。未來「海草復育聯盟」將推動相關海洋碳匯減量方法學落實,協助臺灣邁向永續淨零轉型。 除展覽外,9月3日同步舉辦「草匯藍碳、藻護健康」論壇,由水產試驗所張錦宜所長主持,邀集嘉義大學、宜蘭大學、嘉南藥理大學、東海大學及Xpark專家學者,分享9項海草與藻類相關最新科研成果。論壇內容涵蓋藍碳政策推動、科研創新與產業應用,充分展現公私協力下的「智慧漁業科技」如何成為農業淨零減碳的重要推手。 自112年起,嘉大與水產試驗所及相關合作團隊持續深耕海草復育研究,從海草根系環境條件、微生物組成到人工繁殖技術均有突破。團隊創新結合有性與無性生殖技術,成功提升人工苗株產量,並開發省工高效的移植技術、模組化材料與農機具,大幅提高復育效率。目前已於澎湖、嘉義、屏東等地建立示範場域,逐步推動海草床復育實踐。 本次展覽規劃七大主題專區,包括「為你藻想」、「海洋香氛」、「藻類營養應用」、「海門冬養殖技術」、「臺灣海草復育」、「貝克氏鹽草移植技術」及「海草床儲碳的秘密」,期盼吸引更多企業與團體關注藍碳議題,加速碳匯累積。 透過「海草復育聯盟」持續深化合作,嘉大未來將以示範場域帶動實際行動,攜手各界共同應對氣候變遷,為臺灣的海洋生態與地球環境注入更多藍碳能量,開啟永續發展新篇章。
情報 「美感自造-靜、淨、境」嘉大視覺藝術學系謝其昌教授創作實踐展
走進一件作品是什麼感覺?邀請您走進梅嶺美術館,親身感受並參與創作的實踐歷程。「用您的身心來感受!用您的行動去書寫!」本展覽緣起於藝術家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謝其昌教授對「創作」長期的實踐與思索。特別之處在於,這次他並不只是一位孤獨的創作者,而是以邀請他者共創的方式,開展一場跨越媒材與界限的藝術實踐。誠摯邀請您,走進這件「未完的作品」,寫下屬於你的那一筆,即日起至9月9日前往梅嶺美術館,成為「美感自造–靜、淨、境」創作實踐展的共同成就者。 展覽核心圍繞「ㄐㄧㄥˋ」的概念展開,從手繪、陶作、織品到現成物,不斷與日常展開對話。透過每次的行動實踐,藝術家進行自我覺察,也傳達「愛自己的開始」。謝其昌教授說:「這個過程,是創作,也是自我與世界的對話。」策展人視藝系胡惠君主任指出,2025年的「美感自造–靜、淨、境」展覽,是一段實踐的起點。它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在梅嶺美術館閉館整修前,藝術家最後一次凝視場館、回應場域記憶的呼喚。於是,他選擇以共學共創的方式,展現對「美感自造」的探索與行動。 謝其昌教授強調,「美感自造」不是場地活化或單純的藝術進駐,而是追問「何謂自己的美」。在當代藝術實踐中,創作不僅回應美學,更應介入社會與環境,最終回歸本心。他希望觀者成為共筆者,以身、心、靈的感受,彼此連結,共同完成這段未完的創作。「美」,不是形式的拼湊再造,而是當我們讓心「靜」下來,與自己相遇,進而心「淨」了,美便自然顯現。當身體去感受、空間隨之展現,最後以行動書寫當下,這正是屬於自己的心「境」。 展覽現場的主視覺與裝置,呼應這份「空間的身體性」-大型拼貼的作品牆、垂掛的布幕、沉浸式畫卷影像,營造出身體移動即是閱讀的節奏。如果作品由「心」匯聚而成,那麼這場展覽本身,就是一件等待觀眾走進的作品。觀眾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行動的書寫者,從踏入展區的那一刻起,便展開屬於自己的旅程。 每一位觀眾在展場中留下的,不只是參與的痕跡,更是一段與藝術重新連結的實踐。作品因此不再只是物件,而是人、空間與他者共構的動態過程;不再只是1維、2維或3維,而是一個可自由穿梭於身、心、靈之間的空間維度。在這裡,心靈的放鬆帶來專注,感受即是欣賞,允許一切自然發生。這並非軟弱,而是一種成熟而堅韌的心智力量。 邀請大家一同「用身心來感受,用行動去書寫」,見證這場跨越藝術、生命與自我的創作實踐。 展覽相關訊息 座談: 9月3日10:00–12:00?創作者謝其昌與觀者共談創作介入 9月7日14:00–16:00?與談人:劉豐榮教授、楊上峰教授、藝術家謝其昌 美感自照分享會: 9月7日上午10時起
情報 亞洲大學國際志工團到新加坡4所服務機構,關懷弱勢、陪伴長者
亞洲大學國際志工團到新加坡4所服務機構,關懷弱勢、陪伴長者
情報 副瀨社區老樹展生機 嘉大USR計畫打造人樹共生永續環境
大學不只傳授知識,更走入社區!嘉義大學持續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8月29日攜手嘉義縣副瀨社區舉辦「樹木風險評估及修剪課程」,由專業師生帶領居民共同守護社區內三棵嘉義縣列管受保護樹木,讓永續理念從課堂落實到生活。 副瀨社區長期重視樹木保護,近期受到丹娜絲颱風影響,社區內一棵受保護老樹不幸倒伏,但居民沒有放棄,合力將老樹扶正,並改善其生育環境,讓這棵老樹得以繼續生機盎然,展現出社區居民對老樹深厚的情感與守護決心。 本次活動由嘉大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張坤城副教授舉辦,分兩部分進行,首先由嘉大森林系、景觀系、生資系及植醫系學生共同帶領社區居民,實地評估社區內三棵受保護樹木的健康狀態,協助居民掌握樹木潛在風險並提升樹木養護知識。第二部分為樹木修剪示範,邀請沐榕園藝社團隊運用攀樹技術,實地示範安全且專業的修剪方法,教導居民如何以正確方式維護樹木,降低倒伏及斷枝風險。 副瀨社區協會理事長表示,這些老樹是社區的珍寶,也是我們生活的見證者。即使遇到颱風損傷,我們也不願放棄它們,此次活動讓我們學到更多專業養護的方法,未來一定能更好地照顧社區的老樹。 嘉大參與學生則提到,能與社區居民一起動手檢查樹木狀況,才真正感受到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如何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只是來服務,也是跟著學習,看到老樹被守護下來,真的很感動。 張坤城副教授指出,「妙手虫森2.0:Revive! 永續環境健康帶回『嘉』」計畫以結合專業教學與社區實務,推動樹木保護及環境永續管理。透過師生與社區攜手合作,不僅提升居民對綠色環境的守護能力,也讓大學資源更貼近地方需求。 「一棵樹的健康,就是一個社區的安全。」此活動不但讓居民實際參與修剪及評估,更學習到可長期應用之技能,為營造安全、永續、友善的生活環境奠定基礎。
情報 強化寵物中獸醫臨床治療知能 嘉大獸醫系薦送學生赴日臨床實習
為強化學生國際視野,增加臨床實務經驗,嘉義大學獸醫學系學生在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需至校外進行至少160小時的臨床實習。在嘉大獸醫系張耿瑞教授引薦與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支持下,獸醫系林婕宜同學今年暑假前往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的「かまくらげんき動物病院」展開一個半月的海外研修,體驗中西獸醫結合的臨床診療,收穫豐碩。 張耿瑞教授表示,日本在亞洲的獸醫產業具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臨床技術或產業規模皆較臺灣成熟。為因應國際化發展,獸醫系每年皆積極爭取學海築夢計畫補助,鼓勵學生赴日實習,期盼嘉大學子能與日本獸醫師及學生建立交流,親身體驗兩國在寵物診療上的差異,並將新的啟發帶回臺灣。 かまくらげんき動物病院以犬貓診療為主,特色在於中獸醫療,院長石野 孝獸醫師亦兼任亞洲中獸醫學會會長。院內針灸治療案例眾多,近年更專注於眼科與牙科,相關病例占每日七成以上。林婕宜同學在此除協助保定、包藥與環境整理,亦學習操作超音波與裂隙燈。透過石野院長引薦,她更前往麻生獣医科医院、モナ動物病院及參訪私立日本大學及麻布大學,並於江之島水族館觀摩海豚健檢與心臟超音波,獲得難得的跨領域經驗。 研修過程中,林婕宜同學深刻體會日本獸醫助理制度的專業,不僅熟悉營養學,亦能操作檢驗儀器甚至協助抽血,展現其教育與專業分工的成熟。此外,她亦參與亞洲中獸醫學會舉辦的針灸與寵物按摩課程,見識犬用針灸圖譜及淋巴按摩教材,進一步感受日本在推廣中獸醫上的資源與努力。かまくらげんき動物病院石野 孝院長也在生活上提供住宿及日用品等協助,並贈與學生數張犬經絡穴位圖以供學習。 林婕宜同學表示,此次實習不僅提升了獸醫專業技能與日語能力,更拓展了國際視野,感謝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的經費補助,才能成就這段寶貴的國際交流與臨床實習經驗。此外,因嘉大與日本かまくらげんき動物病院有深厚的情誼,此次才能獲得珍貴且深入的交流機會,這些體驗在其他學校是不可多得的,慶幸當年優先選擇就讀嘉大獸醫系。林同學鼓勵學弟妹積極申請相關計畫,勇於把握海外實習機會,為未來專業發展奠定重要里程碑。
情報 世新大學牽手瑞士教育集團 助學生直通世界級觀光產業舞台
世新大學與瑞士教育集團(Swiss Education Group, SEG)於20日正式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象徵雙方建立穩固的長期夥伴關係,共同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跨國研究合作及全球人才培育。此次合作由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與瑞士教育集團台灣區域經理李元鵬(Shawn Lee)代表簽署,雙方將透過雙聯學位學程、學分銜接課程及跨國實習機會,為學生開啟一條通往國際觀光與餐旅管理領域的嶄新道路。   瑞士教育集團作為全球頂尖的飯店與餐旅管理教育機構,此次僅選擇世新大學作為私立大學策略夥伴,彰顯世新在國際學術合作中的重要地位。SEG旗下四所大學,包括「瑞士旅館管理大學」(SHMS Swiss Hotel Management School)、「瑞士蒙特勒飯店工商管理大學」(HIM Hotel Institute Montreux)、「凱薩里茲飯店管理大學」(CésarRitz Colleges Switzerland)及「瑞士廚藝管理大學」(Culinary Arts Academy Switzerland),均位於瑞士的法語及德語區,以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教育模式聞名於世。以「瑞士旅館管理大學」為例,其校舍由百年五星級飯店Caux Palace改建,提供學生沉浸式的學習環境,並在2025年QS全球排名中榮膺第三名。   此次合作的亮點之一,是雙方深度規劃的3 1學士學位學程與1 1碩士學位學程,讓學生在世新完成基礎學習後,前往瑞士完成學業並取得雙聯學位。此外,瑞士教育集團每年舉辦的飯店觀光產業就業博覽會(IRF),將為世新學生提供全球帶薪實習及跨國就業機會,顯著提升其在國際觀光與餐旅產業的競爭力。   簽約儀式上,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副校長賴正能、國際事務長邵祖威、國際事務中心主任鄧婷婷、觀光系主任林長郁及資管系主任劉育津共同出席,展現世新大學對深化國際教育合作的高度重視。瑞士教育集團則由台灣區域經理李元鵬及高雄地區經理鄭兆陞代表出席,雙方在會談中深入交流,涵蓋留學計畫、學分銜接課程、升學途徑、交流出版物及其他學術資料、共同組織特別技術或行政項目等具體內容。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此次合作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接軌國際的機會,也進一步強化世新在國際教育合作中的影響力。作為台灣傳播教育的領航者,世新大學不僅在傳播領域表現卓越,管理學院的觀光學系、資訊管理學系及人文社會學院的外語學系等也將在此次合作中受益良多。副校長賴正能則強調,世新大學長期致力於實務導向的教育模式,此次合作將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國際產業的機會,特別是在觀光與餐旅管理領域,讓學生能夠在全球舞台上展現實力。   瑞士教育集團台灣區域經理李元鵬表示,世新大學扎實的傳播與跨領域教育,與瑞士教育集團的飯店管理專業形成了完美互補。雙方將探索在國際媒體、公關與觀光管理領域中的深度合作,並透過跨國研究與實務交流,為學生打造更多元的學習機會。
情報 世新大學資傳系AI專班啟動 瞄準國家重點產業人才培育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通過教育部114年度「產業學院計畫」,獲補助成立「資訊傳播AI應用服務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於26日舉辦啟動說明會。此次說明會旨在介紹專班特色與資源,並吸引系上大四學生踴躍選讀,以課程與實習雙軌規劃,提升職涯競爭力。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研發長賴建都與教育部產學連結育才平臺中區執行辦公室經理許珮雯出席致詞,展現此計畫對於培育國家重點產業人才的重大意義。資傳系主任莊道明則向師生詳細說明專班課程設計、合作企業實習機會及產學合作亮點。   校長陳清河在致詞中表示,世新大學始終重視產學合作,並致力於縮短學界與業界之間的距離。他提到,AI技術的快速發展讓各界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本次專班的成功申請正是世新資傳系多年來累積產學合作經驗的成果。他強調,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加貼近產業需求,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掌握實務技能,並感謝教育部與產業夥伴對此計畫的支持,讓世新大學能在課程設計與資源整合上實現突破。   莊道明主任指出,世新資傳系課程設計聚焦培養學生的四大核心能力:資訊設計、知識加值、網路傳播及跨域整合。課程內容涵蓋生成式AI技術應用、大型語言模型實作、數位內容創新加值管理及網路傳播技術等領域,並安排與合作企業共同開發的實習專案,讓學生在學期間即能接觸到AI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這種「半師徒制」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快速適應職場需求,大幅提升就業競爭力。   研發長賴建都則表示,本次專班的成功申請不僅展現了世新大學在教育部計畫中的競爭力,也顯示了學校在產學合作上的深厚基礎。他特別提到,教育部產學連結育才平臺對專班的高度肯定,讓世新大學有機會進一步深化與業界的合作,並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計畫,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與就業機會。   專班的成功申請得益於世新資傳系與多家知名企業的長期合作。例如,飛資得系統科技、神通資訊科技、英商壹拾壹體育網(DAZN體育頻道)及東森電視等合作機構,不僅提供實習機會,部分學生更成功轉正留任,展現產學合作的成效。產業學院計畫也對轉正學生與企業提供額外的獎勵金,轉正的學生可獲得最高3萬元的補助,其中包含教育部補助2萬元以及勞動部補助1萬元。這樣的政策不僅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實習,也吸引了企業更願意合作。   教育部產學連結育才平臺中區執行辦公室經理許珮雯致詞時表示,本次專班成功通過,除了世新大學全校上下的努力外,更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她指出,產學合作的關鍵不僅在於課程設計與資源投入,更在於企業是否願意接納學生,並為其提供實際的職場培訓與職涯發展機會。她同時鼓勵世新資傳系未來能將此專班模式複製到其他領域,進一步推動更多跨界合作與人才培育計畫。   暑期實習亦是專班的重要亮點,目前已有多名學生投遞履歷並開始實習。啟動說明會上,前往神通資訊科技、DAZN體育頻道及東森電視的學生代表也分享了實習經驗,例如在神通資訊科技參與AI技術開發及智慧城市系統整合等專案,展現專班學生的高適應力與專業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神通資訊科技的處長為系友,並在系上授課,進一步強化了產學連結的深度。   世新大學的辦學資源與產學合作經驗是專班通過的關鍵支撐。全媒體大樓配備高階動作捕捉設備及新聞、音樂、直播等全套製作工具,讓學生能在校內完成專業級影音創作。智能攝製棚則以270度環形LED背景技術,提供虛擬場景製作能力,吸引多家影視媒體合作,成為學生實習與研究的重要場域。此外,此次說明會的現場直播與拍攝工程,亦由資傳系學生主導完成,透過精心規劃的直播內容,無法親臨現場的學生得以線上了解專班亮點,亦體現出資傳系在數位內容製作與網路傳播上的技術實力。   莊道明鼓勵系上大四學生積極選讀,透過專班課程與實習的緊密結合,掌握生成式AI技術與新媒體知識,提升職場競爭力。「資訊傳播AI應用服務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充分展現世新大學在資訊與傳播教育中的領導地位,並為學生開啟進入國家重點產業的絕佳機會。
情報 嘉大主辦第6回生產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日百餘名學者專家探討企業生產管理、全球化及AI等議題
為促進臺灣與日本學術界在生產管理領域的深度對話與合作,由嘉義大學管理學院與日本生產管理學會主辦、台灣效率與生產力學會協辦的「2025第6回生產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ion Management)」,8月29日至30日在嘉大新民校區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辦。 此次研討會主題為「生產管理中的DX(數位轉型)思維與創新」,除了探討企業生產管理及全球化議題,亦觸及時下新興的AI議題。研討會有來自國內外學者專家百餘人出席,發表近百篇學術論文,規模盛大。其中,來自日本的學者專家共有57名,有一半以上為日本企業團體專家,另外27名教授則來自日本25所大學。 研討會邀請武庫川女子大學教授宗平順己、臺大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吳聰敏及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冠翰博士三位重量級嘉賓擔任專題演講主講人,分別針對日本、臺灣二地的產業生產實務及臺灣經濟發展等主題,發表專題演講。嘉義市黃敏惠市長除指派教育處郭添財處長代表出席開幕式,並親自出席歡迎晚宴致贈「嘉市好店」中秋佳節禮品,歡迎國內外學者專家蒞臨「全齡共享 世代宜居」的幸福城市-嘉義市,也邀請大家在會議之餘能到嘉義市各景點停留駐足,感受嘉義市的美好。 嘉大林翰謙校長開幕致詞首先感謝日本生產管理學會與嘉大合辦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對於遠道而來的國外學者專家表達歡迎之意。林校長表示,嘉大推動「一院一系一國際化」等十大國際化計畫,今天管理學院與日本生產管理學會合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就是「一院一系一國際化」的具體成果。嘉大目前與日本18所大學締結學術交流合作MOU,雙方師生互動密切,特別是與每所大學都有學生交流互訪,期待能與今日出席的日本各大學學者進一步建立師生互訪等交流機制。此外,嘉大亦以傳奇「KANO棒球隊」為橋樑,與中京大學、阪神甲子園球場及愛媛縣政府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每年與中京大學棒球隊及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互訪進行交流賽,將臺日情誼推向高峰。 日本生產管理學會石島隆會長致詞表示,日本生產管理學會於1994年創立至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是一個歷史悠久且會員人數規模龐大的學會,基於臺日友好關係及臺日學術交流互動密切,故今年選擇在臺灣與嘉義大學共同舉辦第6回生產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時也是日本生產管理學會的第62回全國大會。日本生產管理學會對於能夠與已有百年建校歷史的嘉大合作,感到十分榮幸與開心。 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日本生產管理學會石島隆會長、葛西惠里子副會長、邵忠副會長以及嘉大管理學院林億明執行長、李彥賢主任、李永琮主任、王俊賢主任、蔡佳瀚主任、蕭至惠教授、翁頂升教授、謝承勳助理教授等人協助下,始能順利推動這場國際學術盛典。日本生產管理學會為求慎重,今年2月特別前來拜會嘉大管理學院,針對本次研討會的進行做深度的意見交換與討論。此外,籌備委員會臺日雙方人員亦舉行多次實體或線上會議交換意見,歷經諸多溝通與努力,此次研討會始能順利舉行。感謝國科會工程處補助活動經費,日造酒妝觀光酒廠贊助禮品。 與會人士對於此次研討會的豐碩成果感到獲益匪淺。研討會午宴由嘉義縣水上商圈提供精緻的嘉義在地食材特產便當,「嘉義雞肉飯三吃」更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看見主辦單位的用心與誠意。研討會在掌聲中圓滿結束,也為臺日雙方建立更緊密的學術連結。
情報 嘉大與環境部簽署MOU 共建「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 推動雲嘉南永續農業新里程
嘉義大學今(29)日與環境部舉行「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象徵雙方攜手推動雲嘉南地區農業資源循環與環境永續,為我國邁向淨零農業再添重要里程碑。 簽約典禮由環境部彭?明部長與嘉大林翰謙校長共同主持,現場貴賓雲集,包括王正旭、王美惠、蔡易餘等立法委員,以及嘉義縣環境保護局張輝川局長、嘉義市政府李佳禾秘書等共同見證,展現各界對此跨部會、跨領域合作的高度重視。 嘉大林翰謙校長致詞時指出,全球正面臨嚴峻氣候變遷挑戰,各國紛紛尋求更友善環境的農業模式。自113年總統提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以來,「畜牧糞尿集中處理」及「生質物高值化利用」已被視為實現淨零農業的關鍵策略。嘉大長期深耕智慧農業、循環經濟及USR實踐,具備動植物醫學、生命科技、經濟作物與景觀林業等完整農學架構,與環境部推動的政策方向高度契合。此次合作將成立「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建構跨域教學、跨部門研究及區域示範平台,推動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未來不僅將協助嘉大動物試驗場資源化處理,減少環境負荷,更能造福鄰近農戶與社區,打造循環經濟的實踐場域。 環境部彭?明部長表示,生質能就是再生能源,基本上的來源是沼氣,它的量很穩定,是很好的電力來源,目前臺灣大概只占0.1%至0.3%,其他國家則占2%至3%,所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畜牧和汙染處理要分工合作,環境部規劃以「一中心、二基地」來推動「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計畫。嘉義縣是農工大縣,畜牧糞便、玉米及食品廢棄物等數量龐大,嘉大則有悠久的農業教育背景,農業教研能量完整、優質,所以借重嘉大在永續森林與農業、水資源管理及循環經濟的專業,共同成立「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並由嘉大與合作企業負責嘉南基地的運作。嘉大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的設立,將引領農業專業學校示範,結合學術研究與推廣,落實在地教育及擴散性,為臺灣綠色能源科技轉型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林校長感謝環境部的信任與支持,嘉大將充分發揮場域優勢,結合社區、產業及師生力量,推動知識擴散、地方共學與環境教育,培育未來綠領人才,促進地方創生。中心將成為串聯社會、驅動產業、實踐永續的創新基地。期待未來能與更多夥伴攜手合作,透過科技創新與教育落實,共同實現「生質物零廢循環」願景,為雲嘉南農業注入源源不絕的永續動能。
情報 亞洲大學心理系深入社區,提供長者身心健康檢查服務,強化社區長者的心理健康意識、心腦功能評估篩檢
亞洲大學心理系「智慧高齡:認知促進心腦提升」USR團隊,日前到台中市西區大勇國小,進行長者健康檢查活動,提供生理、心理與認知功能等多面向的篩檢與健康促進服務,參與社區居民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