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嘉大交響樂團年度音樂盛會 「C調」曲目橫跨古典至現代
嘉義大學交響樂團是雲嘉地區唯一具備完整編制的大學交響樂團,自成立以來持續推廣古典音樂,歷年定期音樂會場場吸引眾多師生與地方民眾參與。樂團曾赴美國與中國多地巡演,並於2021年登上「北回曙光總統府音樂會」舞台,優異表現深獲各界肯定。 10月30日(星期四)晚間7時30分,該團將於嘉大民雄校區大學館演藝廳舉辦定期音樂會,自由入場,誠摯邀請各界蒞臨欣賞。本場音樂會由現任指揮鄒佳宏老師領軍,他曾獲「廣島國際指揮大賽」第三名,並擔任國家交響樂團指揮助理,是臺灣新生代極具代表性的音樂人才。 本次演出以「C調」為主題,曲目橫跨古典至現代,展現多元音樂風貌。首先登場的是莫札特歌劇《後宮誘逃》序曲,展現古典樂派的明快與戲劇張力;接著帶來貝多芬最膾炙人口的第五號《命運》交響曲,其震撼人心的音樂語言象徵與命運的對抗。另外,樂團將挑戰極簡主義大師特瑞.萊利的代表作《In C》,作品結合重複、隨機與即興,讓每一次演出都獨具新意,也為聽眾帶來截然不同的聆聽體驗。 本次演出獲嘉大「高教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補助,在人工智慧高度發展的時代,古典音樂的學習過程更顯彌足珍貴。嘉大音樂系與交響樂團秉持培育音樂人才與推廣藝文的使命,持續精進教學與演出品質,期盼透過此次音樂會,帶給觀眾一段難忘的藝術饗宴。
情報 臺灣科普環島列車十週年嘉義站登場 嘉大領航師生攜手讓科學夢想起飛
10月21日適逢「臺灣科普環島列車」啟航十週年,列車盛大駛入臺鐵嘉義站!活動於嘉義市文創園區舉行,由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連經憶副教授及植物醫學系林彥伯助理教授共同規劃策辦,結合嘉義地區各級學校力量,共同打造一場充滿創意與驚奇的科學嘉年華。 活動於上午10時開幕,由嘉義大學、嘉義女中、嘉科實中、宏仁中學及民和國中學生擔任關主,設置20個以物理、化學與科技為主題的科學闖關活動。參與闖關的學生來自布新國小、中和國小、溪口國小、太平國小、興安國小、黎明國小、大有國小、鹿滿國小、網寮國小及民族國小等10所國小,師生熱情投入,現場充滿驚嘆與歡笑聲。 活動現場設有「嘉寶帶你玩科學-隱形墨水」、「溯古追今茶墨香」、「吸管風車」、「山羌笛吹響永續山林」、「甘藷保衛戰-蟻象知識大揭密」等趣味關卡,學生親手實驗、觀察變化,其中還展示了由嘉大應化系、植醫系、視藝系及外語系師生共同創作的嘉寶繪本,並由植醫系林彥伯助理教授帶領學生解說繪本中的農業知識。另外,還有嘉大及嘉義地區高中學生擔任志工,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學童進行操作,讓科學從理論變成觸手可及的體驗。 當科普列車抵嘉後,交接儀式在布新國小學生優雅的口風琴演奏〈遇見快樂天堂〉中揭開序幕,活潑輕快的旋律代表了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時的心情。隨後,由嘉大陳瑞祥副校長與虎科大吳添全教授共同完成嘉義地區貼紙的貼附儀式,象徵列車正式抵達嘉義站,臺鐵嘉義車站劉寧站務長親臨見證,現場氣氛溫馨熱烈。 陳瑞祥副校長致詞表示,環島科普列車十年來持續推廣科學教育,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帶著對科學的熱情與夢想,勇敢前行。連經憶副教授亦表示,十年來科普列車不僅傳遞知識,也連結了人與人之間的熱情,看見孩子在笑、在問、在發現,就是最動人的科學時刻。 活動最後,全場師生與貴賓共同放飛超過200隻由橡皮筋驅動的紙蝴蝶,彩蝶在藍天下飛舞,象徵夢想啟航,也寓意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如蝴蝶般多彩多姿。活動結束後,科普列車載著嘉義的師生前往下一站新營,繼續火車上的行動科學體驗;這趟環島之旅,不僅是一場知識之旅,更是臺灣教育熱情與創意的延續。
情報 嘉大淨零畜牧技術奪2025未來科技獎 具畜牧場即刻落地應用能力
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陳國隆教授跨領域研究團隊,以具「淨零減碳 × 無抗養殖 × 農業廢棄物高值轉化」特色的精準發酵技術,榮獲2025「未來科技獎」。頒獎典禮10月18日在臺北世貿一館舉行,由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親自頒獎,該技術已完成實場驗證、具臺灣畜牧場即刻落地應用能力,將引領臺灣養殖邁向無抗減碳新時代。 本次獲獎「提升雞隻生產效益『減少碳足跡』」技術,由陳國隆教授領軍,匯集嘉大農學院、生命科學院及理工學院跨學院師資,並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及嘉禾農業科學公司合作,核心成員包括謝佳雯副教授、魏佳俐副教授、蕭雅齡博士生、古國隆教授、翁博群教授、朱紀實教授、李越勝博士、李宗育博士及洪靖崎博士等,為跨研究與實務端校內外整合型團隊。團隊成員並於10月16日至18日參與「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於世貿一館設置技術展示攤位,現場吸引多家國內飼料廠與大型畜牧業者主動洽詢合作模式。廠商及業者均表示,該技術不僅具替代進口魚粉的高度潛力,同時能回應日益嚴格的無抗養殖規範,是「少數真正跨出實驗室階段的解方」。 「提升雞隻生產效益『減少碳足跡』」技術亮點包括:(1)利用大豆殼、麩皮、菇包等農業副產物轉化為高效飼料添加物;(2)實證可同時取代魚粉與抗生素,肉雞生產效益提升高達12%;(3)技術成熟度TRL9,已完成噸級產線驗證,可立即導入臺灣畜牧現場。 嘉大研究團隊表示,後續將根據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交流所蒐集之實務需求,啟動針對不同畜牧場型態的「實場導入評估與試點合作機制」,盼以在地示範為起點,加速推動臺灣畜牧場邁向「無抗+低碳+資源循環」的永續轉型。
情報 亞洲大學視光系驗光師國考通過率再創新高,連續7年維持九成通過率,遠高於全國平均通過率
亞洲大學視光系今年驗光師國考,共有74位同學報考、66人順利通過,應屆生通過率高達93.94%、總通過率高達89.19%,遠超過全國平均26.71%的水準。該系自創系以來,已連續7年在驗光師國考維持九成的高通過率,展現專業教育的深厚能量。 亞大視光系主任曾榮凱表示,系上同學持續在國考展現穩定高通過率,且更因專業表現廣受產業界青睞,更是系上同學努力與老師辛勤教學的成果,也是對亞大優質辦學與學習環境最好的肯定。
情報 教育部長鄭英耀與全國師培主管齊聚嘉義 共議教育創新未來
歷時兩天的「114年度師資培育之大學主管聯席會議」10月22日於長榮文苑酒店文苑廳圓滿落幕,教育部鄭英耀部長親臨現場致詞,勉勵各校持續攜手推動師資培育革新,並與與會師培主管合影留念,留下珍貴的交流時刻。 當天(22日)會議首先進行「領域教材教法人才培育計畫論文獎勵」頒獎典禮,由鄭部長親自頒獎,以表揚在各領域教材教法研究具有傑出貢獻的學者,並鼓勵各領域學者積極投入師資培育的專業研究與實務創新,厚植教育基礎。 隨後,鄭部長以「師資培育多元創新模式」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深入分享教育政策方向與國際趨勢,並強調師資培育須兼顧數位能力、專業素養與教育使命,以培養適應未來挑戰的優秀教師。演講後由高雄師範大學方德隆教授擔任與談代表,與現場與會者進行交流討論,激盪多元觀點。 會議閉幕式的交接信物由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親自設計,以肖楠木為底座並刻記樹苗象徵教育萌芽,上方堆疊透明壓克力透亮清澈,寓意世代傳承與教育延續的厚度與光明,結合木材的自然溫厚與壓克力的現代視野,融合傳統與創新,彰顯師資培育的厚植根基、承傳使命與開創未來的精神。並由彰化師範大學陳明飛校長接下信物,正式宣布下屆會議將移師彰化師大舉辦,象徵師資培育工作持續傳承與精進。 二天的學術交流之外,主辦單位亦安排參訪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讓與會師培主管在專業研討之外,也能透過文化薰陶,開拓教育視野,深化人文素養。 此次會議匯聚全國師資培育領域菁英,兩天的議程兼具政策方向、專業實務與文化涵養,不僅展現教育部推動多元創新、深化師資支持的決心,也為我國師資培育描繪未來藍圖。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本屆會議不僅凝聚共識,更為教育改革注入持續前行的力量。
情報 臺灣年度養豬產業盛事 第九屆嘉義大學台灣重要豬病論壇盛大舉行
由社團法人臺灣嘉義大學獸醫校友會與嘉義大學獸醫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嘉義大學台灣重要豬病論壇」,10月18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盛大舉辦。本論壇為國內養豬產業年度重量級學術與實務交流盛會,匯聚超過700位來自畜牧產業、學術界與公部門的畜牧獸醫專業人士。嘉義大學林翰謙校長、農業部杜文珍常務次長及農業部獸醫研究所鄧明中所長皆親自出席,針對臺灣當前豬病挑戰與防控策略進行全面剖析與前瞻性討論。 本屆論壇邀請重量級講師陣容,包含:農業部杜文珍常務次長、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院邱明堂院長、嘉義大學獸醫學院郭鴻志特聘教授及統生牧場黃億銘獸醫師,並特別邀請產官學界重量級人士擔任引言貴賓,包括: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蘇治芬董事長、財團法人李崇道博士基金會黃國青董事長與農業部獸醫研究所鄧明中所長,將主軸聚焦於「近期臺灣豬病流行趨勢及防控策略」、「臺灣養豬產業現況與未來」及「豬場生物安全策略」等關鍵議題,規劃多場高水準專題演講,涵蓋防疫實務、政策規劃、生物安全管理與產業永續發展等面向,內容豐富且具高度時效性,就當前疫病挑戰、養豬場經營管理實務、臨床經驗與防疫相關技術應用等主題進行深入分享與交流,協助與會者掌握最新疾病趨勢與實用對策。延續第八屆論壇的成功模式,下午時段並擴大規模,於場館內設置四大衛星會議,針對「營養配方」、「種豬管理」、「細菌性疾病」與「病毒性疾病」等領域深入探討,提供與會者更細緻且具專業導向的學習與交流平台。 臺灣在豬病防控領域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藉由嚴格的邊境與源頭防控措施,成功阻絕非洲豬瘟於境外。此外,歷經多年努力,臺灣於109年6月成功拔除口蹄疫疫苗針,112年7月啟動典型豬瘟拔針政策,並於114年成功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正式認定為「豬瘟非疫國」。至此,臺灣成為亞洲唯一同時撲滅並防堵「非洲豬瘟」、「口蹄疫」與「豬瘟」三大豬病的國家,堪稱區域防疫典範。而嘉大獸醫學院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也將持續秉持專業熱心、積極服務的精神,全力配合國家防疫政策,致力於扮演豬病診斷與防疫前線的重要角色,同時,亦感謝畜牧產業先進與各大廠商的大力支持,讓此論壇得以持續推動、深耕發展,讓臺灣的養豬產業更具有競爭力。
情報 師資培育大學主管聯席會議嘉大登場 聚焦師資生職涯支持與教育創新
「114年度師資培育之大學主管聯席會議」10月21日至22日由教育部與嘉義大學共同主辦,首日在嘉大蘭潭校區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今年會議以「師道啟程,育韌前行:師資生的職涯支持」為主軸,邀集全國各大專校院師資培育相關主管與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教育發展趨勢、師資培育課程創新及職涯支持機制等議題進行交流與探討。 會議第一天由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武曉霞司長與嘉大林翰謙校長致詞,並透過「師話E時光」凝聚各校師培主管情誼。隨後的焦點沙龍以「師資培育數位與AI轉型實踐經驗」為題,邀請臺中教育大學郭伯臣校長與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鄭凱仁專門委員分享觀點,展現科技融入師培的多元應用。 下午場則安排專題演講與綜合座談,深入探討「師資培育歷程及職涯支持」的核心議題。與會者並分四組展開「師資培育創新改革」、「普特融合下的師培挑戰」、「重大議題融入師培課程」及「師培USR與偏鄉師資培養」等主題討論,最後透過共識報告凝聚各方建言,提供未來政策與實務的重要參考。 此次會議內容兼具前瞻性與務實性,充分展現師資培育在數位轉型、融合教育及偏鄉支持上的多元探索。透過跨校、跨領域的交流,與會者共同勾勒師資生完整的職涯支持藍圖,並期許在教育部引領下,推動我國師資培育體系持續精進,培養更多具備專業、韌性與使命感的教育人才。 嘉大林翰謙校長表示,本次會議不僅是分享成果的平台,更是共創教育未來的契機。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武曉霞司長也強調,將持續深化政策支持與資源挹注,協助各校在教育現場落實創新改革,攜手迎向挑戰,共同培育新世代優秀師資。
情報 亞洲大學聽語系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強化臨床專業與跨國交流能力
亞洲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系3位同學,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今年暑假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實習,透過課堂修習與臨床實作,累積臨床實務經驗和專業。除專業領域的學習外,同學們也體驗許多美國當地文化,老師和學伴協助他們熟悉環境,並邀請他們參與各種活動、品嘗在地美食、參觀世界奇景尼加拉瀑布等。
情報 全國植醫尖兵齊聚嘉大 共創臺灣植物醫學新紀元
中華植物保護學會114年年會暨論文宣讀會10月17日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盛大登場,今年由嘉大植物醫學系承辦,吸引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及各試驗改良場所等單位專家學者熱烈參與。活動當日上午,會場人潮絡繹不絕,國際會議廳大廳洋溢著濃厚的學術交流氛圍。 年會由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楊恩誠教授揭開序幕,他代表學會熱情歡迎各界與會嘉賓,並特別感謝嘉大提供完善的場地與協助,讓此次盛會順利舉辦。隨後,林翰謙校長致詞表示,嘉大非常榮幸能承辦第71屆年會,歡迎全國植物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嘉義,共同推動植物醫學的創新發展,為永續農業注入新動能。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吳文哲名譽教授亦到場致意,並分享學會即將更名為「台灣植物醫學會」的消息。他指出,新名稱更符合政府推動「植物診療師制度」的政策方向,象徵我國植物保護學科邁入嶄新里程碑。 本次年會活動內容豐富,上午安排四場年輕學者專題演講,展現新世代研究能量與創新視野;下午則進行多達66篇論文發表,分別於五個會場同步展開,學術交流熱烈,氣氛高昂。此外,屏東科技大學張念台名譽教授特別出席舉行其新書《薊馬》簽書會,成為全場矚目的亮點。 學會秘書長林明瑩老師表示,年會再度選擇在嘉大舉辦,意義非凡。感謝植物醫學系全體師生的通力合作,讓活動圓滿順利。與會學者皆對年會的籌辦及執行表達高度肯定,期盼未來持續深化合作,共同為我國植物醫學與農業永續發展努力。
情報 嘉大衍生企業克蘿伊生技代表臺灣 榮獲亞洲企業育成協會2025年火炬獎「最佳提名獎」
嘉義大學衍生企業克蘿伊生技股份有限公司(CHLOEX Biotech Co., Ltd.)以其在綠色生技創新與植物外泌體醫材開發領域的卓越成就,獲得亞洲育成界的高度肯定,榮獲亞洲企業育成協會(AABI, Asian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Incubation)頒發之2025年AABI火炬獎「最佳提名獎」(2025 Torch Award for Best Nominee)。 頒獎典禮10月15日在印尼梭羅市(Surakarta)舉行,為AABI–AIBI–ICSIE國際高峰會重要活動之一,會議主題為「Innovation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永續未來的創新)」。AABI每年由成員國推薦具代表性的創新企業參獎,各參與國家均選出一組具卓越表現的新創團隊。今年,衍生自嘉大的克蘿伊生技榮獲臺灣(中華台北)代表團隊殊榮,並由嘉大生化科技學系張心怡教授代表出席領獎,與來自印尼、泰國、韓國、日本及馬來西亞等國的得獎團隊共同交流。 克蘿伊生技以嘉大長年研究成果為基礎,專注於臺灣藥用植物綠色萃取平台(綠色溶劑 × 低碳萃取技術)、植物外泌體奈米囊泡傳輸系統與機能性高分子水凝膠開發。其開發之植物奈米囊泡口腔黏膜防護凝膠已於國內外生技展亮相,將臺灣原生藥用植物應用於口腔潰瘍、放化療黏膜炎與牙齦照護等領域,並以無酒精、無刺激、可生物分解為特色,展現綠色醫材創新的核心價值。 此次榮獲AABI火炬獎,象徵嘉大在綠色科技、臺灣藥用植物研究與醫材創新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亦彰顯臺灣在亞洲育成體系中的創新實力。未來,嘉大與克蘿伊生技將持續推動植物新藥開發、國際合作研發(Collaborative R&D)與產學創新應用,以臺灣藥用植物為核心,邁向全球永續生技新里程。
情報 首屆「人權電影獎」頒發 世新大學校友獲青年首獎、社會優選
首屆「人權電影獎」昨日(10/12)於國立中正紀念堂演藝廳頒發,青年組首獎《留學生》及社會組優選《尋寶的人》以深刻的敘事與鮮明的視角聚焦臺灣重要人權議題,兩部作品的導演皆為世新大學校友,展現世新在影像教育與社會議題關注上的深厚實力。   《留學生》由馬來西亞來臺求學的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校友黃勇嵻自編自導,並由金馬短片得主、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李宜珊擔任製作人。影片透過越南留學生阮氏青春與范氏梅的故事,描繪她們在臺灣求學期間因經濟壓力而進入工廠打工的現實,突顯留學生與外籍勞工身份模糊不清的困境。   導演黃勇嵻以細膩的影像語言,呈現這群人在邊緣地帶奮力掙扎的真實面貌,並藉此反思臺灣少子化與勞動力短缺的社會現象。片中飾演主角「青春」的台、越混血演員楊富江,以真摯且動人的演技,尤其在一場長達兩分鐘的無聲哭戲中,成功詮釋角色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令人印象深刻,她更憑藉此片榮獲第47屆金穗獎最佳演員獎。評審團盛讚該片技法成熟,敘事流暢,並以越南留學生的獨特視角,深刻探討臺灣勞動處境的結構性問題,展現對人權議題的真摯關懷。   另一部獲得社會組優選的《尋寶的人》,由蔣煥民與孫曉彤共同執導,蔣煥民為世新大學平面傳播攝影組(圖傳系)校友,從事影像工作17年,現任鏡電視藝文節目部攝影組組長。影片記錄藝術家梅丁衍追尋木刻版畫家黃榮燦在白色恐怖時期的經歷,透過對歷史的挖掘與藝術創作,揭示被忽略的歷史真相。影片不僅還原了黃榮燦的生命故事,也展現了創作者對於人權、社會公義及集體記憶的深刻省思。評審團表示,這是一部兼具歷史厚度與藝術深度的作品,透過真誠的影像語言,帶領觀眾重新審視臺灣的歷史傷痕與人權價值。   首屆「人權電影獎」由臺灣國際人權電影節首度設立,旨在鼓勵影像創作關注人權議題,吸引102件作品參賽。評審團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出6部得獎作品。本屆決選評審包括億萬票房導演葉天倫、臺灣電影文化協會執行長陳伯任、影評人翁煌德及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組成。值得一提的是,葉天倫與翁煌德皆為世新大學校友,分別畢業於廣播電視電影學系與傳播管理學系。   影評人翁煌德在典禮上表示,這是臺灣首個以人權為核心的電影獎項,評審過程中不僅考量作品的劇情與美學,更著重其與人權議題的關聯。他指出,得獎作品透過影像展現結構性困境與人性的關懷,無論是否得獎,參賽者皆展現了非凡的創作能力。   世新大學校友在影像創作上的卓越表現,再次印證世新在媒體教育與人文價值結合上的領先地位。作為臺灣影視教育的中堅力量,世新大學以專業資源培育影像人才,鼓勵學生關注社會議題,並將影像作為改變社會的力量。世新校友在影視產業中的表現,無疑是該校辦學實力的最佳見證。
情報 亞洲大學量子AI研究中心揭幕,打造創新AI智慧醫療量子平台
亞洲大學「量子AI研究中心」(Quantum AI Research Center)10日揭牌,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知名量子科學專家王康隆講座教授擔任榮譽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