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嘉大衍生企業克蘿伊生技代表臺灣 榮獲亞洲企業育成協會2025年火炬獎「最佳提名獎」
嘉義大學衍生企業克蘿伊生技股份有限公司(CHLOEX Biotech Co., Ltd.)以其在綠色生技創新與植物外泌體醫材開發領域的卓越成就,獲得亞洲育成界的高度肯定,榮獲亞洲企業育成協會(AABI, Asian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Incubation)頒發之2025年AABI火炬獎「最佳提名獎」(2025 Torch Award for Best Nominee)。 頒獎典禮10月15日在印尼梭羅市(Surakarta)舉行,為AABI–AIBI–ICSIE國際高峰會重要活動之一,會議主題為「Innovation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永續未來的創新)」。AABI每年由成員國推薦具代表性的創新企業參獎,各參與國家均選出一組具卓越表現的新創團隊。今年,衍生自嘉大的克蘿伊生技榮獲臺灣(中華台北)代表團隊殊榮,並由嘉大生化科技學系張心怡教授代表出席領獎,與來自印尼、泰國、韓國、日本及馬來西亞等國的得獎團隊共同交流。 克蘿伊生技以嘉大長年研究成果為基礎,專注於臺灣藥用植物綠色萃取平台(綠色溶劑 × 低碳萃取技術)、植物外泌體奈米囊泡傳輸系統與機能性高分子水凝膠開發。其開發之植物奈米囊泡口腔黏膜防護凝膠已於國內外生技展亮相,將臺灣原生藥用植物應用於口腔潰瘍、放化療黏膜炎與牙齦照護等領域,並以無酒精、無刺激、可生物分解為特色,展現綠色醫材創新的核心價值。 此次榮獲AABI火炬獎,象徵嘉大在綠色科技、臺灣藥用植物研究與醫材創新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亦彰顯臺灣在亞洲育成體系中的創新實力。未來,嘉大與克蘿伊生技將持續推動植物新藥開發、國際合作研發(Collaborative R&D)與產學創新應用,以臺灣藥用植物為核心,邁向全球永續生技新里程。
情報 首屆「人權電影獎」頒發 世新大學校友獲青年首獎、社會優選
首屆「人權電影獎」昨日(10/12)於國立中正紀念堂演藝廳頒發,青年組首獎《留學生》及社會組優選《尋寶的人》以深刻的敘事與鮮明的視角聚焦臺灣重要人權議題,兩部作品的導演皆為世新大學校友,展現世新在影像教育與社會議題關注上的深厚實力。   《留學生》由馬來西亞來臺求學的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校友黃勇嵻自編自導,並由金馬短片得主、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李宜珊擔任製作人。影片透過越南留學生阮氏青春與范氏梅的故事,描繪她們在臺灣求學期間因經濟壓力而進入工廠打工的現實,突顯留學生與外籍勞工身份模糊不清的困境。   導演黃勇嵻以細膩的影像語言,呈現這群人在邊緣地帶奮力掙扎的真實面貌,並藉此反思臺灣少子化與勞動力短缺的社會現象。片中飾演主角「青春」的台、越混血演員楊富江,以真摯且動人的演技,尤其在一場長達兩分鐘的無聲哭戲中,成功詮釋角色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令人印象深刻,她更憑藉此片榮獲第47屆金穗獎最佳演員獎。評審團盛讚該片技法成熟,敘事流暢,並以越南留學生的獨特視角,深刻探討臺灣勞動處境的結構性問題,展現對人權議題的真摯關懷。   另一部獲得社會組優選的《尋寶的人》,由蔣煥民與孫曉彤共同執導,蔣煥民為世新大學平面傳播攝影組(圖傳系)校友,從事影像工作17年,現任鏡電視藝文節目部攝影組組長。影片記錄藝術家梅丁衍追尋木刻版畫家黃榮燦在白色恐怖時期的經歷,透過對歷史的挖掘與藝術創作,揭示被忽略的歷史真相。影片不僅還原了黃榮燦的生命故事,也展現了創作者對於人權、社會公義及集體記憶的深刻省思。評審團表示,這是一部兼具歷史厚度與藝術深度的作品,透過真誠的影像語言,帶領觀眾重新審視臺灣的歷史傷痕與人權價值。   首屆「人權電影獎」由臺灣國際人權電影節首度設立,旨在鼓勵影像創作關注人權議題,吸引102件作品參賽。評審團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出6部得獎作品。本屆決選評審包括億萬票房導演葉天倫、臺灣電影文化協會執行長陳伯任、影評人翁煌德及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組成。值得一提的是,葉天倫與翁煌德皆為世新大學校友,分別畢業於廣播電視電影學系與傳播管理學系。   影評人翁煌德在典禮上表示,這是臺灣首個以人權為核心的電影獎項,評審過程中不僅考量作品的劇情與美學,更著重其與人權議題的關聯。他指出,得獎作品透過影像展現結構性困境與人性的關懷,無論是否得獎,參賽者皆展現了非凡的創作能力。   世新大學校友在影像創作上的卓越表現,再次印證世新在媒體教育與人文價值結合上的領先地位。作為臺灣影視教育的中堅力量,世新大學以專業資源培育影像人才,鼓勵學生關注社會議題,並將影像作為改變社會的力量。世新校友在影視產業中的表現,無疑是該校辦學實力的最佳見證。
情報 亞洲大學量子AI研究中心揭幕,打造創新AI智慧醫療量子平台
亞洲大學「量子AI研究中心」(Quantum AI Research Center)10日揭牌,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知名量子科學專家王康隆講座教授擔任榮譽主任。
情報 嘉大攜手日本宮崎大學推動「SEKATEN-UX」計畫 培育具國際視野的永續新世代
嘉義大學於114年10月正式參與日本宮崎大學「SEKATEN-UX」國際合作計畫,共有來自師範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及獸醫學院的5位同學報名參加。學生透過全英語線上課程「全球化下的永續社會與文化多樣性」(Sustainable Socie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under Globalization),與來自美國、韓國及日本的青年學子共同探討自然、生態、文化與環境等永續議題,展開跨文化的學術交流與協作。 課程完成後,日本宮崎大學將擇優提供獎助機會,邀請表現優秀的嘉大同學赴日進行短期留學與實地交流。此次課程為嘉大國際處與姊妹校共同推動的多元文化與永續發展議題合作,除拓展學生的國際學習經驗外,也為未來更深化的跨校國際合作奠定基礎。 為促進雙邊合作關係,嘉大國際處楊正誠國際長率郭玉敏秘書與林芳珊專案組員偕同臺北市立大學林信志與陳文彥兩位教授,今(114)年7月前往日本九州地區訪問,並與宮崎大學國際處會談,針對合作推動規劃進行交流。雙方達成共識以線上多元文化課程作為起點,培育具跨文化理解力、溝通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全球青年人才。 本次活動由嘉大跨處室合作,完成課程的學生可獲核國際微學分,以鼓勵更多同學積極參與國際學習與文化交流,培養開放的國際視野。未來,嘉大亦將持續推進實地遊學計畫,深化與日本姊妹校的合作。 日本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大學的世界展開力強化事業」(Inter-University Exchange Project),以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與跨國合作。日本宮崎大學即在此政策下推動「SEKATEN-UX」計畫,邀集海外姊妹校共同開設多元文化課程,培養具全球視野的人才。除嘉大外,參與本計畫之學校還包括日本宮崎大學、南九州大學、宮崎國際大學、宮崎學園短期大學,以及美國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The Evergreen State College、韓國Sunchon National University等校,共同攜手促進國際教育交流與永續發展。
情報 世新大學攜手顧德控股集團 產學合作開創金融教育新契機
世新大學與顧德控股集團於8日正式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雙方攜手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致力於培育財務金融領域的專業人才。本次合作以「巴菲特大賞投資競賽」贊助及「世新火相傳」學習計畫為核心,透過實務與學術結合,為學生提供深入金融市場的機會。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與顧德控股集團總裁顧奎民代表簽約,顯示雙方對人才培育的高度重視。身為世新三專編採科校友、投信投顧公會現任副理事長之一,顧奎民期許以教育為橋梁,將自身的經驗與資源薪火相傳,助力下一代成長。   陳清河校長表示,世新大學自創校以來,始終致力於培養兼具學術素養與實務能力的優秀人才。他感謝顧德控股集團的支持,並指出此次合作不僅讓學生在學期間累積實務經驗,更透過金融、傳播、管理等多領域的深度交流,為學生搭建進入產業的橋樑。本次合作規劃由校內多位學術主管共同參與,包括研發長暨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賴建都、管理學院院長江岷欽、管理學院副院長徐苑玲、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李佩霖、財務金融學系主任吳秋慧、資訊管理學系主任劉育津、企業管理學系主任姚成彥、經濟學系主任簡文政與社會資源發展中心執行長蕭丁毓,展現出校方對於合作推動的高度投入。   顧奎民總裁分享其40年的金融行業經驗,並強調人才培育是金融產業發展的關鍵。他希望透過顧德控股集團的資源,幫助世新的學弟學妹了解市場運作與行業趨勢,提升專業能力。集團執行長陳昱辰、凡諾創新數位行銷負責人顧源宸及前中時人資主管沈志明也參與合作規劃,分別在金融市場管理、數位行銷及教育訓練領域提供支持。集團的27位分析師團隊與30餘位研究員,將透過影片製作、媒體研究等「一條龍」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實務學習機會,進一步奠定職涯基礎。   「世新火相傳」學習計畫每年甄選25至30名學生,安排至顧德控股集團旗下證券投顧事業公司進行為期一年的職場實務學習,並依專業領域劃分五大組別。學生每周需參與討論至少一至兩次,並獲得每人每月新台幣一萬元的學習補助,兩年總資助金額約為350萬至400萬元,展現集團對教育的深度支持。同時,顧德控股集團也贊助世新「巴菲特大賞投資競賽」活動獎金,鼓勵學生提升投資實務能力。   簽約儀式後,陳清河校長特別安排顧德控股集團貴賓參訪世新校園,實地了解全媒體大樓、世新廣播電臺、專業器材室、智能攝製基地等教學設施,展現世新在媒體與管理教育的深厚實力。顧奎民對校園資源讚譽有加,並表示這些設施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雙方貴賓亦與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交流金融教育與市場趨勢,同為世新校友的高一誠,肯定此次合作對於培育新世代金融人才的重要意義。   世新大學與顧德控股集團的合作,象徵產學結合的突破與升級,透過教育與產業的緊密結合,為學生打造進入金融市場的實務平台,實現共同創造價值的目標。
情報 聚焦生命韌性!世新大學學生用影像說故事 奪「感動久久」金銀佳作
以影像創作切入人性深處,世新大學新聞系與口傳系學生在2025年第16屆「感動久久」全國校園短片徵選中脫穎而出,勇奪直式短影音金獎《雲霧裡的前行者》、銀獎《尋》,以及橫式短影音佳作《無聲也能唱出動人歌聲》。作品透過細膩敘事展現人文關懷與創作力,深受評審肯定,讓世新成為本屆最受矚目的學校之一。   金獎作品《雲霧裡的前行者》由新聞系石若妤與劉佳涵製作,聚焦高山協作員的真實故事,展現他們在雲霧中堅守對山林的熱愛與責任。影片以細膩影像語言捕捉協作員工作中的艱辛與生命力,獲得評審一致讚賞,被視為直式短影音組金獎的最佳代表。   銀獎作品《尋》由口傳系許庭瑞、許宸與李宜蓁共同創作演出,探索青春的孤單與希望。影片透過光影與情感交織,呈現溺水般的無力感與重新找回自我的韌性。評審認為作品在情感刻劃上十分到位,成功引發共鳴,展現口傳系學生在敘事能力上的卓越表現。   橫式短影音組佳作《無聲也能唱出動人歌聲》由新聞系杜子心與黃鄒承恩製作,記錄聽損者「天聽合唱團」與無喉者「無聲之音」的故事。影片展現成員跨越身體障礙,以練習唱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傳遞生命的韌性與溫度。作品以真摯情感打動評審,彰顯新聞系學生對社會議題的敏銳觀察力。   此次徵選由公共電視與華碩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共收到近400件投稿,創下近五年新高。世新學生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展現學校在影像創作教育上的卓越成果。本屆更邀請世新廣電系知名校友、新生代演員章廣辰首次擔任評審,他表示,大學生的創作充滿生命力與社會關懷,讓人看到影像敘事的無限可能。章廣辰的參與不僅為活動增添亮點,也凸顯世新校友在影視界的影響力。   世新新聞系與口傳系秉持專業培育與社會關懷的核心理念,透過完善資源與創作環境,鼓勵學生以影像敘事展現多元視角,並持續在各大影像創作賽事中取得亮眼成績。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影像創作不僅是技術的呈現,更是情感的流動與生命的記錄。世新將繼續以影像教育為基石,培育更多具備創意與深度的影像敘事者,為台灣內容創作產業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與感動。
情報 亞洲大學職治系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補助赴日本實習。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系5位同學,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前往日本神奈川縣伸江福祉會,在該會旗下的長照機構等實習,深入學習日本的長期照護制度與職能治療應用,也在實務操作、活動設計與照護技巧上獲得全方位的成長。
情報 從嘉義連結世界 ACPA11國際會議引爆智慧農業新浪潮
2025年第11屆亞洲-澳大利亞精準農業會議(2025 ACPA11, Asian-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Agriculture,ACPA)於10月14日至16日在嘉義市耐斯王子大飯店盛大舉辦。今年大會由中華農業機械學會(Chines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I.A.M.)爭取到主辦權,委由嘉義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承辦,吸引來自16個國家及地區的專家學者與產官研代表齊聚嘉義。與會國家包括韓國、日本、中國、孟加拉、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德國、義大利、美國、新加坡、紐西蘭、印度、盧安達、阿富汗及臺灣等,展現精準農業領域的高度國際參與。 「亞洲-澳大利亞精準農業會議」(ACPA)2005年由10個國家共同發起,旨在推動與交流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之最新發展成果,每兩年舉辦一次,首屆會議於日本豐橋市(Toyohashi, Japan)舉行,至今已歷十屆,為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精準農業學術盛會之一。 該日會議主題涵蓋智慧感測技術、無人機應用、作物生理資訊監測、AI數據分析、農業機械自動化及環境永續管理等前瞻議題,共發表學術論文172篇,包括專題演講4篇、邀請演講8篇、口頭報告103篇及海報展示57篇,內容豐富、討論熱烈。 會議由嘉大副校長兼中華農業機械學會洪滉祐理事長與臺灣大學陳世銘名譽教授共同揭開序幕,農業部科技司陳瑞榮副司長及嘉大林翰謙校長與會致詞,展現臺灣在智慧農業與精準技術領域的堅實實力與國際連結。大會邀請多位國際知名學者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全球智慧農業的最新趨勢、數位科技應用與永續農業實踐案例,精彩可期。 嘉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邱永川主任表示,本次承辦ACPA11會議,不僅展現臺灣在精準農業研究與技術創新上的豐碩成果,更為亞太區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搭建重要橋樑。期盼藉由此國際平台,推動農業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打造更高效率與環境友善的智慧農業新生態。
情報 【中華醫大醫技系產學實作參訪】學生走進景岳生技 探索益生菌研發與產業鏈運作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由陸德容教授帶領二技三A班同學,參訪南科景岳生技公司,實地了解益生菌產品從研發到生產的完整流程。 在 生產面,同學近距離觀摩益生菌發酵槽製程,認識產品品質控管與生產安全的重要性; 於 研發面,了解以管餵方式餵食實驗鼠及健康髮根益生菌的開發應用; 在 營養設計面,則實際試吃各式益生菌產品,體驗不同配方的風味與功能差異。 景岳生技公司亦介紹與統一企業的 OEM合作模式 —— 由統一提供LP33配方與規格,委託景岳生技負責生產,最終以統一品牌銷售。 透過此次參訪,學生不僅加深對益生菌產業鏈的認識,也理解研發、生產與行銷整合的重要性,為未來進入生技產業奠定紮實基礎。
情報 世新大學觀光系「神仙課」掀討論 舌尖美味開創高階餐飲管理教育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以創新課程設計吸引全網目光,新學年推出的選修課程「美食餐廳品味鑑賞」在選課第一天便額滿,並因學生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分享課程內容與評價「真的頂」、「神仙課」、「太幸福」而爆紅,甚至有單篇貼文吸引超過22萬次瀏覽。課程由系主任林長郁與具備星級餐廳經驗的專業主廚與經營者協同授課,透過品嚐美食、拍攝照片及分享心得等多元方式,讓學生深入探索餐飲藝術的文化魅力,並培養品味鑑賞力與餐飲美學。   課程內容涵蓋料理風味、空間設計、服務細節及整體用餐氛圍,全面解析頂級餐廳的核心元素。協同教學老師、米食企業負責人張傳卿,一步步帶領大一學生品嚐松露、紅酒燉牛肉及蘆筍果凍沙拉等精緻料理,並透過學習單設計,啟發學生思考食材價值與餐飲文化背後的深層意義。此外,課程還探討咖啡廳、夜市及美食街等場域如何透過光線、座椅材質及音樂選擇影響顧客的用餐體驗,進一步引導學生以鏡頭講述食物故事,建立個人化的美學觀點。世新觀光系主任林長郁指出,這門課程的設計不僅在於舌尖上的享受,更希望透過實作與理論結合,幫助學生理解餐飲藝術的多層次魅力。   「美食餐廳品味鑑賞」課程的成功不僅來自創新的教學設計,也得益於世新觀光系結合業界資源的辦學特色。課程邀請星級餐廳主廚與經營者進行實務分享,並由合作單位提供食材、器材及教材支持,學生無需額外負擔費用。透過這樣的合作,學生能直接接觸業界專業觀點,提升學習價值與職場競爭力。   世新觀光系在課程改造上,致力於培育高階餐飲管理人才,並以國際化視野為核心,打造一系列特色課程,進一步與瑞士教育集團(Swiss Education Group, SEG)建立深度合作。瑞士教育集團旗下包括瑞士旅館管理大學、瑞士蒙特勒飯店工商管理大學、凱薩里茲飯店管理大學及瑞士廚藝管理大學4所頂尖學府,透過雙聯學位學程、學分銜接課程及跨國實習機會,世新學生得以直通世界級觀光與餐旅產業舞台,並參與全球帶薪實習及跨國就業計畫,顯著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此外,世新觀光系也緊貼產業脈動,開設如「觀光大數據與AI應用」等特色課程,結合數據分析與智慧旅遊技術,培養具備跨域思維與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系上配備多套與業界接軌的資訊系統,包括國際通用的訂位系統與餐飲模擬系統,讓學生在校園內即掌握專業技術。透過創新、實作與整合能力的教學理念,世新觀光系期望培養下一代具備智慧觀光視野的專業人才。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以其完整師資群、創新課程設計及國際合作資源,持續在台灣觀光教育領域中展現出色的影響力。從課堂到實務,從在地到全球,世新觀光系以扎實的教學理念與多元的學習機會,為學生開啟前進世界的全新視野。
情報 嘉大學生獲頒「謙回(燃燈)助學金」 愛心接力讓學子安心向學
嘉義大學10月13日在蘭潭校區行政中心四樓瑞穗廳舉辦「謙回(燃燈)助學金」頒發典禮,本次共有11位嘉大學生獲頒助學金。謙回基金會由林豔柔執行長、志工張憶潔女士及顧淑馨女士出席典禮,嘉大由黃文理學務長代表出席,並致詞感謝基金會長年支持嘉大學子安心就學。 愛心傳承:燃燈基金會與謙回基金會攜手交接 燃燈基金會自2008年起在臺灣推動助學計畫,至今已逾18年,遍及全臺多所學校,資助無數清寒學子。2025年起,燃燈基金會正式與臺灣在地的「謙回基金會」完成工作交接,由謙回基金會全面承接助學業務,持續關懷與支持弱勢學生。 謙回基金會林豔柔執行長表示,未來將延續燃燈基金會的理念,讓更多學子能在穩定的經濟支持下專心學業,並以實際行動落實教育平權精神。 現場互動溫馨感人 典禮中,林執行長除勉勵同學珍惜學習機會,也分享基金會創辦初衷與多年來在臺推展助學心得。學生於領取助學金後,親自向基金會表達感謝之意,現場氣氛溫馨感人。基金會志工並收取學生撰寫的聯絡信與成績單,將轉交予海外資助人,讓愛心循環不斷延續。 長期支持,點亮學習希望 「謙回(燃燈)助學計畫」採一對一認助方式,學生自申請後次學期起至畢業皆可持續受助。申請者除需檢附清寒證明與成績單外,亦須手寫家庭情況報告及教師推薦信,以展現真誠與責任心。 黃文理學務長致詞時表示,感謝燃燈與謙回兩基金會長期對教育的支持與投入,讓學生在學業路上不再為經濟煩惱。他提到,這份助學金不只是金錢的幫助,更是一份相信與肯定。希望同學們懷著感恩的心,把今天的鼓勵化為前進的動力,未來也能回饋社會、傳遞愛心。 基金會每年春、秋兩季各頒發一次助學金,並透過面談與書信交流持續關懷學生成長。此次頒發典禮象徵著愛心接力的延續,讓學生在追求學業的道路上多一份力量與勇氣。
情報 益生菌K6能有效減輕焦慮提升運動表現及整體健康 嘉大教師研究成果刊登國際醫學期刊
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學系陳建瑋助理教授攜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教育大學及中興大學研究團隊,近期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此項跨校、跨領域的合作,不僅彰顯嘉大在運動醫學、營養科學與跨領域健康促進研究上的深厚實力,更大幅提升嘉大在全球學術舞台的影響力與能見度。 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針對現代人普遍面臨的睡眠不足挑戰,提出了一套確切可行的營養增補方案,特別適合那些需要保持高強度工作與運動表現的族群,幫助他們提升身心狀態。該研究透過動物模型,模擬睡眠不足與運動訓練負荷對生理造成的影響,並探討益生菌 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K6(克菲爾乳桿菌K6)補充,是否能有效緩解睡眠剝奪引發的生理失調、神經心理問題以及運動表現下降。研究團隊成功證實,補充益生菌K6能有效減輕憂鬱與焦慮症狀,改善葡萄糖耐受性及耐力運動表現;此外,更能透過降低發炎反應、調節晝夜節律基因及緩解壓力來全面提升整體健康,此研究為益生菌在健康促進與運動營養的應用上,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新科學佐證。總結來說,益生菌K6有望成為一種有效的營養補充策略,不僅能減輕睡眠不足帶來的健康風險,還能提升身體面對睡眠剝奪與體能挑戰時的適應力與表現。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作為具有高度學術影響力與引用率的國際醫學期刊,刊登本次研究成果意義非凡。不僅彰顯嘉大「高等教育深耕計畫(C主軸)-多元健康促進」的卓越成效,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健康與福祉」及「優質教育」核心價值,突顯嘉大教師在跨校合作與國際學術交流上的重大突破。 嘉大表示,將持續支持教師推動跨領域研究與國際合作,致力將學術成果轉化為促進公共健康與社會福祉的強大動能,持續為全球健康議題注入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