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世新大學牽手瑞士教育集團 助學生直通世界級觀光產業舞台
世新大學與瑞士教育集團(Swiss Education Group, SEG)於20日正式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象徵雙方建立穩固的長期夥伴關係,共同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跨國研究合作及全球人才培育。此次合作由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與瑞士教育集團台灣區域經理李元鵬(Shawn Lee)代表簽署,雙方將透過雙聯學位學程、學分銜接課程及跨國實習機會,為學生開啟一條通往國際觀光與餐旅管理領域的嶄新道路。   瑞士教育集團作為全球頂尖的飯店與餐旅管理教育機構,此次僅選擇世新大學作為私立大學策略夥伴,彰顯世新在國際學術合作中的重要地位。SEG旗下四所大學,包括「瑞士旅館管理大學」(SHMS Swiss Hotel Management School)、「瑞士蒙特勒飯店工商管理大學」(HIM Hotel Institute Montreux)、「凱薩里茲飯店管理大學」(CésarRitz Colleges Switzerland)及「瑞士廚藝管理大學」(Culinary Arts Academy Switzerland),均位於瑞士的法語及德語區,以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教育模式聞名於世。以「瑞士旅館管理大學」為例,其校舍由百年五星級飯店Caux Palace改建,提供學生沉浸式的學習環境,並在2025年QS全球排名中榮膺第三名。   此次合作的亮點之一,是雙方深度規劃的3 1學士學位學程與1 1碩士學位學程,讓學生在世新完成基礎學習後,前往瑞士完成學業並取得雙聯學位。此外,瑞士教育集團每年舉辦的飯店觀光產業就業博覽會(IRF),將為世新學生提供全球帶薪實習及跨國就業機會,顯著提升其在國際觀光與餐旅產業的競爭力。   簽約儀式上,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副校長賴正能、國際事務長邵祖威、國際事務中心主任鄧婷婷、觀光系主任林長郁及資管系主任劉育津共同出席,展現世新大學對深化國際教育合作的高度重視。瑞士教育集團則由台灣區域經理李元鵬及高雄地區經理鄭兆陞代表出席,雙方在會談中深入交流,涵蓋留學計畫、學分銜接課程、升學途徑、交流出版物及其他學術資料、共同組織特別技術或行政項目等具體內容。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此次合作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接軌國際的機會,也進一步強化世新在國際教育合作中的影響力。作為台灣傳播教育的領航者,世新大學不僅在傳播領域表現卓越,管理學院的觀光學系、資訊管理學系及人文社會學院的外語學系等也將在此次合作中受益良多。副校長賴正能則強調,世新大學長期致力於實務導向的教育模式,此次合作將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國際產業的機會,特別是在觀光與餐旅管理領域,讓學生能夠在全球舞台上展現實力。   瑞士教育集團台灣區域經理李元鵬表示,世新大學扎實的傳播與跨領域教育,與瑞士教育集團的飯店管理專業形成了完美互補。雙方將探索在國際媒體、公關與觀光管理領域中的深度合作,並透過跨國研究與實務交流,為學生打造更多元的學習機會。
情報 世新大學資傳系AI專班啟動 瞄準國家重點產業人才培育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通過教育部114年度「產業學院計畫」,獲補助成立「資訊傳播AI應用服務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於26日舉辦啟動說明會。此次說明會旨在介紹專班特色與資源,並吸引系上大四學生踴躍選讀,以課程與實習雙軌規劃,提升職涯競爭力。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研發長賴建都與教育部產學連結育才平臺中區執行辦公室經理許珮雯出席致詞,展現此計畫對於培育國家重點產業人才的重大意義。資傳系主任莊道明則向師生詳細說明專班課程設計、合作企業實習機會及產學合作亮點。   校長陳清河在致詞中表示,世新大學始終重視產學合作,並致力於縮短學界與業界之間的距離。他提到,AI技術的快速發展讓各界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本次專班的成功申請正是世新資傳系多年來累積產學合作經驗的成果。他強調,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加貼近產業需求,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掌握實務技能,並感謝教育部與產業夥伴對此計畫的支持,讓世新大學能在課程設計與資源整合上實現突破。   莊道明主任指出,世新資傳系課程設計聚焦培養學生的四大核心能力:資訊設計、知識加值、網路傳播及跨域整合。課程內容涵蓋生成式AI技術應用、大型語言模型實作、數位內容創新加值管理及網路傳播技術等領域,並安排與合作企業共同開發的實習專案,讓學生在學期間即能接觸到AI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這種「半師徒制」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快速適應職場需求,大幅提升就業競爭力。   研發長賴建都則表示,本次專班的成功申請不僅展現了世新大學在教育部計畫中的競爭力,也顯示了學校在產學合作上的深厚基礎。他特別提到,教育部產學連結育才平臺對專班的高度肯定,讓世新大學有機會進一步深化與業界的合作,並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計畫,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與就業機會。   專班的成功申請得益於世新資傳系與多家知名企業的長期合作。例如,飛資得系統科技、神通資訊科技、英商壹拾壹體育網(DAZN體育頻道)及東森電視等合作機構,不僅提供實習機會,部分學生更成功轉正留任,展現產學合作的成效。產業學院計畫也對轉正學生與企業提供額外的獎勵金,轉正的學生可獲得最高3萬元的補助,其中包含教育部補助2萬元以及勞動部補助1萬元。這樣的政策不僅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實習,也吸引了企業更願意合作。   教育部產學連結育才平臺中區執行辦公室經理許珮雯致詞時表示,本次專班成功通過,除了世新大學全校上下的努力外,更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她指出,產學合作的關鍵不僅在於課程設計與資源投入,更在於企業是否願意接納學生,並為其提供實際的職場培訓與職涯發展機會。她同時鼓勵世新資傳系未來能將此專班模式複製到其他領域,進一步推動更多跨界合作與人才培育計畫。   暑期實習亦是專班的重要亮點,目前已有多名學生投遞履歷並開始實習。啟動說明會上,前往神通資訊科技、DAZN體育頻道及東森電視的學生代表也分享了實習經驗,例如在神通資訊科技參與AI技術開發及智慧城市系統整合等專案,展現專班學生的高適應力與專業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神通資訊科技的處長為系友,並在系上授課,進一步強化了產學連結的深度。   世新大學的辦學資源與產學合作經驗是專班通過的關鍵支撐。全媒體大樓配備高階動作捕捉設備及新聞、音樂、直播等全套製作工具,讓學生能在校內完成專業級影音創作。智能攝製棚則以270度環形LED背景技術,提供虛擬場景製作能力,吸引多家影視媒體合作,成為學生實習與研究的重要場域。此外,此次說明會的現場直播與拍攝工程,亦由資傳系學生主導完成,透過精心規劃的直播內容,無法親臨現場的學生得以線上了解專班亮點,亦體現出資傳系在數位內容製作與網路傳播上的技術實力。   莊道明鼓勵系上大四學生積極選讀,透過專班課程與實習的緊密結合,掌握生成式AI技術與新媒體知識,提升職場競爭力。「資訊傳播AI應用服務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充分展現世新大學在資訊與傳播教育中的領導地位,並為學生開啟進入國家重點產業的絕佳機會。
情報 嘉大主辦第6回生產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日百餘名學者專家探討企業生產管理、全球化及AI等議題
為促進臺灣與日本學術界在生產管理領域的深度對話與合作,由嘉義大學管理學院與日本生產管理學會主辦、台灣效率與生產力學會協辦的「2025第6回生產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ion Management)」,8月29日至30日在嘉大新民校區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辦。 此次研討會主題為「生產管理中的DX(數位轉型)思維與創新」,除了探討企業生產管理及全球化議題,亦觸及時下新興的AI議題。研討會有來自國內外學者專家百餘人出席,發表近百篇學術論文,規模盛大。其中,來自日本的學者專家共有57名,有一半以上為日本企業團體專家,另外27名教授則來自日本25所大學。 研討會邀請武庫川女子大學教授宗平順己、臺大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吳聰敏及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冠翰博士三位重量級嘉賓擔任專題演講主講人,分別針對日本、臺灣二地的產業生產實務及臺灣經濟發展等主題,發表專題演講。嘉義市黃敏惠市長除指派教育處郭添財處長代表出席開幕式,並親自出席歡迎晚宴致贈「嘉市好店」中秋佳節禮品,歡迎國內外學者專家蒞臨「全齡共享 世代宜居」的幸福城市-嘉義市,也邀請大家在會議之餘能到嘉義市各景點停留駐足,感受嘉義市的美好。 嘉大林翰謙校長開幕致詞首先感謝日本生產管理學會與嘉大合辦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對於遠道而來的國外學者專家表達歡迎之意。林校長表示,嘉大推動「一院一系一國際化」等十大國際化計畫,今天管理學院與日本生產管理學會合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就是「一院一系一國際化」的具體成果。嘉大目前與日本18所大學締結學術交流合作MOU,雙方師生互動密切,特別是與每所大學都有學生交流互訪,期待能與今日出席的日本各大學學者進一步建立師生互訪等交流機制。此外,嘉大亦以傳奇「KANO棒球隊」為橋樑,與中京大學、阪神甲子園球場及愛媛縣政府建立友好合作關係,每年與中京大學棒球隊及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互訪進行交流賽,將臺日情誼推向高峰。 日本生產管理學會石島隆會長致詞表示,日本生產管理學會於1994年創立至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是一個歷史悠久且會員人數規模龐大的學會,基於臺日友好關係及臺日學術交流互動密切,故今年選擇在臺灣與嘉義大學共同舉辦第6回生產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時也是日本生產管理學會的第62回全國大會。日本生產管理學會對於能夠與已有百年建校歷史的嘉大合作,感到十分榮幸與開心。 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日本生產管理學會石島隆會長、葛西惠里子副會長、邵忠副會長以及嘉大管理學院林億明執行長、李彥賢主任、李永琮主任、王俊賢主任、蔡佳瀚主任、蕭至惠教授、翁頂升教授、謝承勳助理教授等人協助下,始能順利推動這場國際學術盛典。日本生產管理學會為求慎重,今年2月特別前來拜會嘉大管理學院,針對本次研討會的進行做深度的意見交換與討論。此外,籌備委員會臺日雙方人員亦舉行多次實體或線上會議交換意見,歷經諸多溝通與努力,此次研討會始能順利舉行。感謝國科會工程處補助活動經費,日造酒妝觀光酒廠贊助禮品。 與會人士對於此次研討會的豐碩成果感到獲益匪淺。研討會午宴由嘉義縣水上商圈提供精緻的嘉義在地食材特產便當,「嘉義雞肉飯三吃」更令人印象深刻,可以看見主辦單位的用心與誠意。研討會在掌聲中圓滿結束,也為臺日雙方建立更緊密的學術連結。
情報 嘉大與環境部簽署MOU 共建「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 推動雲嘉南永續農業新里程
嘉義大學今(29)日與環境部舉行「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象徵雙方攜手推動雲嘉南地區農業資源循環與環境永續,為我國邁向淨零農業再添重要里程碑。 簽約典禮由環境部彭?明部長與嘉大林翰謙校長共同主持,現場貴賓雲集,包括王正旭、王美惠、蔡易餘等立法委員,以及嘉義縣環境保護局張輝川局長、嘉義市政府李佳禾秘書等共同見證,展現各界對此跨部會、跨領域合作的高度重視。 嘉大林翰謙校長致詞時指出,全球正面臨嚴峻氣候變遷挑戰,各國紛紛尋求更友善環境的農業模式。自113年總統提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以來,「畜牧糞尿集中處理」及「生質物高值化利用」已被視為實現淨零農業的關鍵策略。嘉大長期深耕智慧農業、循環經濟及USR實踐,具備動植物醫學、生命科技、經濟作物與景觀林業等完整農學架構,與環境部推動的政策方向高度契合。此次合作將成立「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建構跨域教學、跨部門研究及區域示範平台,推動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未來不僅將協助嘉大動物試驗場資源化處理,減少環境負荷,更能造福鄰近農戶與社區,打造循環經濟的實踐場域。 環境部彭?明部長表示,生質能就是再生能源,基本上的來源是沼氣,它的量很穩定,是很好的電力來源,目前臺灣大概只占0.1%至0.3%,其他國家則占2%至3%,所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畜牧和汙染處理要分工合作,環境部規劃以「一中心、二基地」來推動「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計畫。嘉義縣是農工大縣,畜牧糞便、玉米及食品廢棄物等數量龐大,嘉大則有悠久的農業教育背景,農業教研能量完整、優質,所以借重嘉大在永續森林與農業、水資源管理及循環經濟的專業,共同成立「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並由嘉大與合作企業負責嘉南基地的運作。嘉大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的設立,將引領農業專業學校示範,結合學術研究與推廣,落實在地教育及擴散性,為臺灣綠色能源科技轉型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林校長感謝環境部的信任與支持,嘉大將充分發揮場域優勢,結合社區、產業及師生力量,推動知識擴散、地方共學與環境教育,培育未來綠領人才,促進地方創生。中心將成為串聯社會、驅動產業、實踐永續的創新基地。期待未來能與更多夥伴攜手合作,透過科技創新與教育落實,共同實現「生質物零廢循環」願景,為雲嘉南農業注入源源不絕的永續動能。
情報 亞洲大學心理系深入社區,提供長者身心健康檢查服務,強化社區長者的心理健康意識、心腦功能評估篩檢
亞洲大學心理系「智慧高齡:認知促進心腦提升」USR團隊,日前到台中市西區大勇國小,進行長者健康檢查活動,提供生理、心理與認知功能等多面向的篩檢與健康促進服務,參與社區居民踴躍。
情報 「夏至·日訪吃菜鬼、吸果鬼特展」 嘉大邀您太空館訪鬼趣!
農曆七月民俗上稱為鬼月,嘉義大學、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及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特別推出「夏至·日訪吃菜鬼、吸果鬼特展」,8月22日至30日邀請所有勇敢的大小朋友至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太空教育館探險! 嘉大陳瑞祥副校長表示,「夏至·日訪吃菜鬼、吸果鬼特展」不僅結合了科學與文化,也串起了學術研究與在地食農、科普教育的連結,這是嘉大跨院系團隊與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共同努力的成果。嘉大長期深耕農業研究,植物醫學系團隊針對農民最頭痛的害蟲進行深入調查與防治試驗。其中,斜紋夜蛾幼蟲取食種類廣泛,是葉菜類的「無聲掠食者」;而吸果夜蛾成蟲則專攻果實,尤其偏愛甜美的水果。這兩種害蟲對農業影響極大,但牠們的行為、習性與防治策略,涉及昆蟲學、化學、生態學甚至工程技術。嘉大植物醫學系與應用化學系的研究團隊,花了多年時間,在田間觀察牠們的夜間活動、取食方式與繁殖特徵,並嘗試設計更精準、更環境友善的防治方法。這些研究成果,透過本次特展的互動展示,讓大眾以最輕鬆的方式理解科學知識。 嘉義縣政府教育處李美華處長則提到,在民俗上,黑夜是鬼兄弟出沒的時間,鬼月更有許多習俗和禁忌;而科學上,夏至日是一年當中白天最長的時候,在艷陽高照的大白天訪鬼是什麼樣的趣味感受呢?太空教育館特別與嘉大植物醫學系林彥伯助理教授、應用化學系連經憶副教授延伸「刁蟲小計特展」,攜手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邀請大家鬼月勇闖害蟲鬼屋。 林彥伯助理教授指出,對農民來說,果園與菜園中最陰魂不散的「闇夜鬼影」就是斜紋夜蛾與吸果夜蛾,這些潛藏夜裡的農業黑魔鬼,不僅啃食作物、偷吸果汁,讓農民十分頭痛。因此,以黑色鬼屋方式帶領大家認識吃菜鬼與吸果鬼,以及驅魔聖光-旋轉式避蛾燈。 此外,由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B主軸經費補助印製、嘉大製作的《嘉寶的田野大發現:吸果夜蛾篇-果園裡的黑魔鬼》繪本,也首度亮相並辦理贈書儀式。除了參加首場挑戰鬼屋的民眾每人可獲得一份神秘小禮物外,也請嘉義縣政府教育處轉送嘉義縣各國小,讓學生可以更深度的認識黑魔鬼。 「夏至·日訪吃菜鬼、吸果鬼特展」展期為8月22日至30日,相關訊息可參閱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臉書及網站https://sec235.cyc.edu.tw/。
情報 亞洲大學經管系移地教學,到韓國釜山參訪,行程聚焦在釜山市智慧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系舉辦碩士在職專班海外移地教學計畫,到韓國釜山進行文化參訪與企業見習,聚焦於釜山市智慧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實地探訪包括北港改造計畫、生態三角洲、東南圈放射線科技產業園區等,深入了解如何以政策引導產業聚落,發展科技、觀光與醫療創新並行的城市樣貌。
情報 服務偏鄉小學23年 嘉大農藝志工隊竹崎龍山國小舉辦夏令營
為使偏鄉國小學童藉由多樣化的教學與活動,能有一個充實且多元學習的暑假,同時啟發大學生關懷在地國小學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嘉義大學農藝志工隊30位志工,8月19-21日於嘉義縣竹崎鄉龍山國小舉辦?水中月,紅中夢,繁華落盡誰是英雄!?夏令營,結合文化、環保、有機、益智、趣味及故事等多面向的知識與活動,吸引該校8成學生約30位學童報名參加。 本活動獲得教育部、農業部農糧署、清誠教育基金會、蕭登旺教育基金會及嘉大學務處課外活動組經費補助。活動開始,由龍山國小翁瑞隆校長向所有志工與小朋友問候,勉勵每位小朋友在三天活動期間都能快樂學習,讓活動充滿知識饗宴,小朋友能收穫滿滿,同時也感謝嘉大30位志工犧牲假期,將快樂與知識帶給該校學童。蕭登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蕭文億博士亦蒞臨會場致詞,感謝嘉大志工發揮愛心服務偏鄉小學,並致贈參與學童紀念品。 活動總召施雅文同學表示,這次營隊主題為?水中月,紅中夢,繁華落盡誰是英雄!?,透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童了解中國三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及其他經典故事,提升小朋友對文學的興趣,並培養基礎閱讀能力。透過遊戲、戲劇、手作等互動活動,讓學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古人生活,使學習不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能夠實際參與和體驗的過程。活動內容亦包含團康遊戲,例如:互動遊戲、報到遊戲、大地遊戲、童玩時光及美宣時間等。食農教育教學以竹崎地區常見的鄉土植物有機愛玉及艾草,教導小朋友搓愛玉及艾草蚊香製作,午餐製作則教導小朋友做飯糰與搓湯圓,同時宣導「產地到餐桌」概念,提倡使用在地、新鮮、健康的食材,支持在地農業和減少環境負擔。 指導老師侯金日副教授表示,嘉大農藝志工隊自91年1月服務嘉義縣中埔鄉社口國小以來,23年來服務遍及嘉義縣、雲林縣、臺南市山海平原小學超過52所,於寒暑假期間服務1-2所小學從不間斷。此次服務的龍山國小,位於嘉義縣竹崎鄉偏遠地區,去年剛慶祝70週年校慶,居民9成以上以務農為業,主要種植荔枝與龍眼。嘉大農藝志工夥伴的服務,傳遞偏鄉學童更多科學、環保與文化知識,帶給30位學童豐富的暑假生活。
情報 世新大學數媒系虛擬製作課程成果 《畫報》獲國際大賽殊榮
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以領先全台的虛擬製作技術訓練,培育具備藝術美學與科技整合能力的創意人才,「LVS智能攝製暨場景設計實務」課程期末成果作品《畫報 Drawn Karma》更在HTC VIVE Mars主辦的「全球虛擬製作大賽-學生版(BEST SHOT! STUDENT EDITION)」中榮獲「MARS NOVA獎」,成為唯一入選得獎名單的台灣代表,展現世新數媒系在國際舞台上的技術實力與教育深度。   《畫報 Drawn Karma》以校園衝突為背景,透過懸疑劇情與虛擬場景的結合,成功擄獲評審青睞。故事講述窮小子李柏翰意外獲得藝術大學保送名額,引發班上優等生林雨晴的不滿,並導致一連串情感糾葛與衝突。作品中神秘「陰影」的呈現,是虛擬製作技術與劇情設計的完美融合,展現學生在藝術美學與特效合成應用上的深厚功力。   此次競賽吸引來自全球十餘個國家的學子踴躍參賽,得獎名單涵蓋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中國等地的頂尖學生作品。該作品的成功,反映出「LVS智能攝製暨場景設計實務」課程的核心訓練成果。課程由數媒系邱子杭、蘇禹榤與廣電系張瑋誠等老師共同授課,結合數媒系及廣電系學生,透過LVS智能攝影棚操作訓練,掌握3D場景製作、虛擬製作(virtual production,VP)拍攝技術及跨領域協作能力。學生在課程中不僅學習動畫源起與世界動畫史,更深入探索視覺語言的敘事技巧,並透過專題實作掌握數位影像製作的完整流程。   課程強調技術整合與創意表達,涵蓋程式設計、人工智慧基礎及多媒體平台內容創作等訓練,讓學生能在實作中展現邏輯思維與成本控管能力。《畫報 Drawn Karma》製作過程中,導演辜子儂、副導陳詩瑜等核心成員皆來自數媒系,並結合中文系及廣電系學生,完成拍攝、後製、燈光、美術等環節,充分體現世新數媒系的跨領域合作特色。   「全球虛擬製作大賽-學生版」由HTC VIVE Mars主辦,參賽者使用VIVE Mars CamTrack進行拍攝,並提交1至3分鐘短片作品。該平台以即時影像合成與多機拍攝支援為特色,簡化虛擬製作流程並降低成本,讓創作者能更專注於內容創作。世新數媒系學生透過課程訓練,熟練運用該技術,並以創意與技術的結合,為台灣影視教育贏得國際肯定。   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培育兼具技術實力與設計美感的專業人才。校內建置全台唯一的LED虛擬攝影棚,並開設「LVS智能攝製暨場景設計實務」等課程,讓學生能在產業等級的環境中實作,提前累積職場實力。課程內容涵蓋動畫、特效合成、虛擬製作等多元領域,並透過跨系合作與實務訓練,讓學生在創作中展現團隊協作與技術整合能力,持續為台灣影視內容創意產業培育更多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情報 亞洲大學職治系畢業生,擔任衛福部草屯療養院心理職能治療師,獲頒「全國醫事人員優良新人獎」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系第2屆畢業生黃品瑀校友,畢業後到衛福部草屯療養院擔任心理職能治療師,工作迄今僅5年時間,今年獲頒衛福部「第11屆全國醫事人員優良新人獎」,讓全系師生為她開心。
情報 世新大學18學系跨域學習環境 AI應用與數位傳播課程成就未來
世新大學以傳播教育立校,創校69年來持續展現卓越的教育實力與創新辦學模式,成為台灣高等教育的重要典範。近期校務評鑑結果公布,世新大學以全數通過的卓越表現獲得六年效期的高度肯定,展現其在校務治理、教學創新、學生學習成效及社會責任上的全面實力。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世新以「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數據智能結合各專業」為核心理念,致力於打造跨域學習環境,積極推動AI生成式內容創作、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程式開發等課程改革,培育具備國際視野和專業能力的人才。他強調,「在全球化與數位化浪潮中,世新不僅要成為傳播教育的領航者,更要透過創新與實力,讓學生在學術、產業與社會責任間找到平衡,成為具備競爭力的未來人才。」   作為台灣傳播教育的翹楚,世新大學在《遠見》2025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大學互評社會聲望組」再度勇奪大眾傳播領域私校第一,延續104人力銀行2025《大學品牌力》調查中榮獲大眾傳播學群全國第一的佳績。這些成績不僅反映世新大學多年來的辦學成果,更突顯其在少子化衝擊下依然穩健前行的韌性與創新力。   世新大學以創新課程設計為基礎,校內設置全國唯一的LVS智能攝製基地與圓桌影音播客直播間,讓學生能在校內直接接觸業界最新趨勢,實現學用合一的教育理念。此外,世新大學結合產業界校友資源,讓學生參與影視內容製作,如《戲戲品味》、《戀愛,重修中》與《惡靈世界》等作品,提升實作經驗與競爭力。   世新學生在國內外競賽中的表現同樣令人矚目。圖傳系與公廣系在時報金犢獎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作品不僅獲獎,學校更榮獲「產學合作貢獻獎」殊榮。新聞系學生以高齡女性就業為主題,榮獲第五屆銀響力新聞獎大專院校類新聞報導獎優選;傳管系則於「南山人壽Next我想營」競賽中奪得台北區最佳創作獎;口傳系與公廣系在第七屆遠雄人壽「金險獎」創意單曲大賽中,共抱回包括金獎與銅獎在內的五項大獎。這些成果展現世新學生的創意與實力,並突顯學校在產學合作上的深度耕耘。   此外,世新大學在校園永續發展上也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果。校內推動節能減碳與綠色校園建設,並設置無障礙資源中心與原住民專班,支持多元族群,確保教育平等。陳清河校長表示,「世新在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上,始終以創新與人文關懷為核心,讓每位學生都能在世新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並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性。」世新大學的18個學系(組)涵蓋大眾傳播、數位科技與文化創意等領域,提供學生探索興趣與發展專業的多元選擇。透過全媒體大樓與雲端數位學習中心,世新不僅為學生打造了無縫銜接學術與產業的環境,更以創新辦學模式吸引企業爭相招募人才。   在董事長周成虎與董事會的全力支持下,世新大學持續深化辦學特色,推動數位化與國際化發展,引進生成式AI、視覺特效等先進技術與師資,全面提升校內高端影視音製作設備與空間資源。世新廣播電臺、《小世界》等校內媒體品牌也在數位轉型中煥發新光,進一步擦亮世新「傳播教育第一品牌」的光環。世新大學的穩健成長與創新突破,讓其在台灣高等教育的版圖中佔據重要位置。這所充滿創造力與執行力的校園,正以其獨特的辦學模式吸引著愈來愈多的目光,持續為台灣教育注入更多活力與可能性。
情報 嘉大與日本四國大學棒球聯盟交流賽 深化國際友好化與臺日棒球情誼
嘉義大學與日本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交流賽,11、12兩日上午10時於嘉義市KANO棒球場舉行,這是繼去(113)年8月嘉大棒球隊受邀前往日本愛媛縣訪問,並與四國大學棒球聯盟聯隊進行二場交流賽後,四國大學棒球聯盟首次回訪嘉大。四國大學棒球聯盟聯隊是由四國地區愛媛大學、松山大學、香川大學、高知大學及高知工科大學等選手組成的勁旅,而嘉大棒球隊今(114)年榮獲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第六名佳績,二場交流賽雙方各一勝一負,從相互間的交流了解,到臺日文化的溝通,到彼此感情的真誠流露,具體達成嘉大「國際友好化」的交流目標。 1931年近藤兵太郎教練帶領嘉農(KANO)棒球隊勇奪甲子園亞軍,是臺灣棒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而KANO電影在臺灣及日本獲得廣大迴響,更牽起臺日棒球的美好情誼。為紀念臺日棒球交流100週年,以及近藤兵太郎教練入選2024年台灣棒球名人堂,嘉大棒球隊於去年8月受邀前往日本愛媛縣訪問,並與四國大學棒球聯盟聯隊進行二場交流賽。去年10月19日,嘉大與日本愛媛縣政府於蘭潭校區簽署友好合作備忘錄,更以傳奇「KANO棒球隊」為橋樑,將臺日情誼推向高峰。 本次交流賽延續去年交流情誼,日本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會長村田毅之、監督池田幸二郎、愛媛縣觀光體育文化部地域體育課津司浩一棒球文化推進監率領選手遠道而來參與棒球交流賽,受到嘉大及嘉義市政府的熱烈歡迎。林瑞彥副市長代表黃敏惠市長出席開球並致贈紀念品,提及嘉義市政府為促成本次交流賽順利進行,近期趕工復原因丹娜絲颱風造成的球場災損,並祝賀交流圓滿成功。日本團隊也代表傳達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對於此次嘉義市受災市民的關心,雙方透過體育運動深化兩座城市之間的友誼。 林翰謙校長表示,嘉大非常幸福,有三件幸福的事要跟大家報告。第一個幸福,上個月嘉義地區經歷百年風災嚴重災損,很快地能在一個月內將嘉義市KANO棒球場恢復,讓嘉大與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交流賽能順利舉行,在此謹代表嘉大感謝嘉義市政府的大力協助。第二個幸福,因為有愛媛縣近藤兵太郎先生來到這個球場,先前的嘉農(KANO)棒球隊才有機會到甲子園榮獲亞軍,也因此嘉大具有深厚的棒球傳統,這個傳統將持續延續下去;現在的嘉大棒球隊責任非常重大,不僅要繼承嘉農(KANO)棒球隊「永不放棄」的精神,還要傳承嘉大「國際友好化」工作,讓嘉大的棒球、音樂、學術及研究拓展到全世界很多國家;嘉大有134所國際姐妹校,也期待這樣的「國際友好化」能在今天看到大家友好的比賽。第三個幸福,今天的比賽尚未開始,嘉大棒球隊已接獲愛媛縣邀請明年再次前往愛媛進行交流賽,期待這項交流賽能成為嘉大與愛媛很重要的傳統,加上愛媛與嘉市府的友好關係,促成未來嘉大與嘉市府以及愛媛大學與愛媛縣四者間能有更緊密的連結與合作。 11、12日兩場友誼賽,第一場嘉大以4:2獲勝,第二場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聯隊以5:1扳回一城。雙方球員從交流了解到臺日文化溝通,彼此間建立起深厚的異國情誼,並相約明年暑假日本再續棒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