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活動

情報 嘉大與日本四國大學棒球聯盟交流賽 深化國際友好化與臺日棒球情誼
嘉義大學與日本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交流賽,11、12兩日上午10時於嘉義市KANO棒球場舉行,這是繼去(113)年8月嘉大棒球隊受邀前往日本愛媛縣訪問,並與四國大學棒球聯盟聯隊進行二場交流賽後,四國大學棒球聯盟首次回訪嘉大。四國大學棒球聯盟聯隊是由四國地區愛媛大學、松山大學、香川大學、高知大學及高知工科大學等選手組成的勁旅,而嘉大棒球隊今(114)年榮獲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第六名佳績,二場交流賽雙方各一勝一負,從相互間的交流了解,到臺日文化的溝通,到彼此感情的真誠流露,具體達成嘉大「國際友好化」的交流目標。 1931年近藤兵太郎教練帶領嘉農(KANO)棒球隊勇奪甲子園亞軍,是臺灣棒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而KANO電影在臺灣及日本獲得廣大迴響,更牽起臺日棒球的美好情誼。為紀念臺日棒球交流100週年,以及近藤兵太郎教練入選2024年台灣棒球名人堂,嘉大棒球隊於去年8月受邀前往日本愛媛縣訪問,並與四國大學棒球聯盟聯隊進行二場交流賽。去年10月19日,嘉大與日本愛媛縣政府於蘭潭校區簽署友好合作備忘錄,更以傳奇「KANO棒球隊」為橋樑,將臺日情誼推向高峰。 本次交流賽延續去年交流情誼,日本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會長村田毅之、監督池田幸二郎、愛媛縣觀光體育文化部地域體育課津司浩一棒球文化推進監率領選手遠道而來參與棒球交流賽,受到嘉大及嘉義市政府的熱烈歡迎。林瑞彥副市長代表黃敏惠市長出席開球並致贈紀念品,提及嘉義市政府為促成本次交流賽順利進行,近期趕工復原因丹娜絲颱風造成的球場災損,並祝賀交流圓滿成功。日本團隊也代表傳達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對於此次嘉義市受災市民的關心,雙方透過體育運動深化兩座城市之間的友誼。 林翰謙校長表示,嘉大非常幸福,有三件幸福的事要跟大家報告。第一個幸福,上個月嘉義地區經歷百年風災嚴重災損,很快地能在一個月內將嘉義市KANO棒球場恢復,讓嘉大與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交流賽能順利舉行,在此謹代表嘉大感謝嘉義市政府的大力協助。第二個幸福,因為有愛媛縣近藤兵太郎先生來到這個球場,先前的嘉農(KANO)棒球隊才有機會到甲子園榮獲亞軍,也因此嘉大具有深厚的棒球傳統,這個傳統將持續延續下去;現在的嘉大棒球隊責任非常重大,不僅要繼承嘉農(KANO)棒球隊「永不放棄」的精神,還要傳承嘉大「國際友好化」工作,讓嘉大的棒球、音樂、學術及研究拓展到全世界很多國家;嘉大有134所國際姐妹校,也期待這樣的「國際友好化」能在今天看到大家友好的比賽。第三個幸福,今天的比賽尚未開始,嘉大棒球隊已接獲愛媛縣邀請明年再次前往愛媛進行交流賽,期待這項交流賽能成為嘉大與愛媛很重要的傳統,加上愛媛與嘉市府的友好關係,促成未來嘉大與嘉市府以及愛媛大學與愛媛縣四者間能有更緊密的連結與合作。 11、12日兩場友誼賽,第一場嘉大以4:2獲勝,第二場四國地區大學棒球聯盟聯隊以5:1扳回一城。雙方球員從交流了解到臺日文化溝通,彼此間建立起深厚的異國情誼,並相約明年暑假日本再續棒球情。
情報 世新大學廣電系跨界創作 籃球與祖靈信仰交織影像敘事新可能
世新廣電系泰雅族導演開鏡原民微電影,再創影像敘事教育價值與文化深度。由就讀世新大學廣電研究所二年級泰雅族導演曾宇平(Behuy Masao)執導的原住民微電影《球場邊的靈魂》,於8月1日原住民族日在世新大學體育館正式開鏡。該片獲得113年度文化部短片輔導金補助,並由SYAX夏和光文化製作團隊操刀製作,攜手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桃園羅浮高中校隊、新竹光復高中籃球隊等單位合作,透過「體育 × 文化 × 教育」的跨界整合,展現新世代原住民影像敘事的嶄新可能。   《球場邊的靈魂》以一名泰雅族學生球員為主角,描繪其在家人與夢想之間的掙扎。故事融合祖靈信仰、家庭情感與籃球競技,透過靈魂與汗水交錯的成長旅程,呈現原住民族文化的深刻意涵。曾宇平的創作風格以原住民族影像敘事與社會議題關注而聞名,過去作品《大豹:洄游》榮獲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首獎,《重燃之燼》更展現其對轉型正義議題的深刻思考。此次新作再度突破影像敘事的框架,結合真實校隊演出與原民豪華卡司,為台灣影視創作注入新活力。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世新大學支持原住民族學生,不只是鼓勵,而是讓文化與創作深根於每一個學院與實作現場,這就是教育的意義。」電影拍攝過程中,世新大學提供校園場景支持,羅浮高中校隊由校長瑪紹・彼藺(Maso Pilin)親自帶隊參演,象徵校園文化、族語教育與影像創作的深度合作。跨界卡司陣容包括台鋼獵鷹職籃選手莊朝勝首次挑戰演出、新銳演員洪金輝及族語教師張英琪等,展現原住民族文化創作的多元性與包容力。   世新大學廣電系長期致力於培養影視產業創作人才,憑藉金獎師資、頂尖設備與實務導向的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紮實的專業訓練。碩士班創作組課程涵蓋影視製作、聲音設計、導演實務等多元領域,強調學生的獨立創作能力與文化思考,讓影像成為連結社會與文化的橋樑。曾宇平的創作成果正是世新廣電系辦學特色的最佳體現。   世新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則以文化與教育深度結合,支持原住民族學生在學術與創作上的多元發展。透過資源整合與跨領域合作,讓文化創作在校園中深根。此次《球場邊的靈魂》的製作過程,充分展現世新大學在培育原住民影像創作人才上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世新大學以傳播教育為核心,結合法律、新聞、數位內容等多元領域,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環境。廣電系的影視創作成果、原住民族資源中心的文化支持,皆展現了世新大學在影像創作與文化教育上的卓越地位。高中考生在志願選填期間,透過了解世新大學的辦學特色與亮點,將能找到最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情報 世新大學構築數位影音教學大樓 打造AI創作跨域媒體人才未來基地
世新大學以數位影音教學大樓引領教育建設新局!在邁入69週年、迎接70週年之際,世新持續以創新辦學模式與卓越教育實力,為台灣高等教育注入全新能量。以宏大藍圖積極建設中的數位影音教學大樓,作為校園核心亮點,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世新大學引領影視、AI創作與跨域媒體人才培育的未來基地。   校長陳清河指出,數位影音教學大樓的設計理念體現了世新大學「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數據智能結合各專業」的核心精神。大樓內配備沉浸式影音空間、次世代導播系統及AI剪輯平台,結合業界前沿技術,為新世代創作者提供具國際視野的專業場域,致力於培養具備創意、技術與國際競爭力的跨域人才。   這座建築亦承載著世新大學傳承與創新的深厚意義。世新廣電系廣播與聲音設計組教師林佳儀曾在有67年歷史的舊廣電大樓中度過學生時光,攝影棚、小劇場與世新廣播電臺成為她青春創意的起點。與許多廣電系校友一樣,大樓拆除前夕,她特地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緬懷過往,並以感慨的心情展望未來。如今,數位影音教學大樓即將拔地而起,成為新世代創作者的搖籃,象徵世新大學延續傳統、開創未來的精神。   作為台灣傳播教育的翹楚,世新大學以創新課程設計涵蓋生成式AI、大數據分析及視覺特效等前沿技術,並透過校內高端設備如LVS智能攝製基地及圓桌影音播客直播間,讓學生直接接觸業界最新趨勢,實現學用合一的教育理念。近期校務評鑑結果公布,世新以全數通過的卓越表現獲得六年效期,展現其在教學創新、校務治理及社會責任上的全面實力。   世新大學的18個學系涵蓋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新聞學系、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等多元領域,提供考生探索興趣與專業發展的選擇。透過跨域學習環境與高端製作設備,世新吸引企業爭相招募人才,讓學生在學術與產業間找到平衡,成為具競爭力的未來人才。   蓄勢待發,逐步成形的數位影音教學大樓,象徵世新大學以專業與創意引領教育建設新局,持續在台灣高等教育版圖中扮演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情報 世新大學口傳系「傳播客」跨媒介創作 創新醫護敘事落實USR
從護理實習的第一線場域,到新媒體語境中的公共敘事,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的學生團隊「傳播客」,以Podcast與互動遊戲網頁等形式,展現護理實習生的生命經驗與專業價值,讓臨床工作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技術,而是一段段值得被聆聽與思索的生命故事。   由世新口傳系副教授葉蓉慧指導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透過跨媒介呈現,將馬偕醫大護理實習生的臨床經歷轉化為公共理解。學生團隊深入精神科病房、內外科臨床以及急診現場等護理實習場域,以採訪、剪輯與敘事的方式,創作出Podcast節目《身體酸辣湯》中的「生命守護者」系列,並結合展板圖文與情境互動遊戲網頁,讓護理專業的故事不僅被看見,更被傳播。   葉蓉慧認為,唯有善用傳播的媒介與管道,才能讓被忽略的處境被看見,讓深層的議題被理解,進而彰顯事件與專業的真正價值。她指出,透過跨媒介設計與敘事策略,護理專業不僅是一項臨床工作,更是一段段需要被回應的社會故事。   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護理生的專業信念,也體現了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的辦學特色:善用語言與媒體的力量,讓深刻的議題能被理解與回應。透過跨媒介設計,學生不只是記錄者,更是傳播實踐者,訓練他們將個人經驗轉化為公共敘事的能力。   世新口傳系以「口語表達、人際互動、社群媒體」三大專業課群為核心,打造出全台唯一深度整合口語表達與社群應用的學系,培養學生在新媒體時代的溝通影響力。課程如「社群直播與口語表達」不僅教授鏡頭前的表達技巧,更訓練學生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新媒體語境下的互動策略,讓他們能靈活應對社群觀眾,並以自信的姿態展現專業。這裡不僅是一所學系,更是一個讓學生實現「說得動人、播得出聲、帶得動社群」的舞台。世新口傳系的學生以專業的姿態,展現影響力,讓每一段故事都能跨越媒介,抵達更多人的心中。
情報 英國QS「2025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大學名列全台第14名、私大第3名、私大非醫大第1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2025年6月公布最新的「2026世界最佳大學」排名,全台共有15家大學進入前1000大,亞洲大學再進步100名,排名在711-720名間,全台第14名、私大排第3名、私大非醫大排第1名。 亞大蔡進發校長指出,亞大11年來,在國內外「最佳大學」各項指標性的排行,辦學受到肯定;畢業校友逐年增多,在企業的好表現,也讓亞大連獲「企業最愛私大」,近幾年更積極布局人工智慧領域,全力打造AI人才培育基地,並結合智慧醫療與大健康產業需求,致力培養跨領域菁英人才。
情報 亞洲大學聽語系首屆畢業生,感謝亞大栽培、讓她有機會赴美進修,更於3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學位
亞大蔡校長回憶,黃宥瑄校友在就讀亞大期間,表現就十分優異,且積極掌握各種出國進修機會。亞大聽語系校友黃宥瑄赴美前,更曾返回亞大聽語系與學弟妹們分享如何準備聽力師國考、應徵時應注意事項、美國研究所申請經驗,讓更多學弟妹了解如何準備考試。
情報 出國升學強勁成長 大學問與留學公會攜手整合留學資訊
根據教育部統計,2024年台灣出國留學總人數達 63,302人,較前一年大幅成長近6,000人,回升至疫情前水準,顯示在少子化與國際競爭雙重壓力下,出國深造已成為越來越多學生的升學選項。其中,美國仍為最大宗目的地,但韓國、德國、新加坡等地也快速崛起,反映出學生對學制、語言與生活文化多元性的高度關注。 看見這波留學熱潮與資訊落差的現象,大學問網站(www.unews.com.tw)與中華民國留學服務商業同業公會(IECA)正式宣布合作,推出全新「國外留學專區」,配合「2025留學公會國際留遊學秋季教育展」,提供學生與家長最即時、最完整的跨國升學資訊與諮詢資源。 整合四大區域留學重點 從申請到生活全方位協助 大學問留學專區內容橫跨四大留學區域:美洲、歐洲、亞太與大中華地區,並聚焦學生最關心的三大主題:「申請規劃」、「留學攻略」、「海外生活」。無論是美加留學規劃、英德語言要求、日韓與菲律賓的學制選擇,或是大中華區的學測申請與學歷認證,皆由專業留學顧問團隊編撰解說,幫助學生釐清資訊、鎖定目標、提早準備。 ★看更多:2026海外留學全攻略 近年韓國留學人數從2016年的265人成長至2024年的2,150人,成長711.3%,而新加坡更從9人激增至420人,顯示台灣學生正加速探索多元升學路徑。透過留學專區與秋季展覽的合作,雙方期待提供學生「一站式」的資訊導航與申請規劃,回應學生與家長對跨境升學的現實需求。 民間平台攜手合作 彌補升學決策斷層 IECA理事長張忠豪表示:「中華民國留學商業服務同業公會非常榮幸能與國內最大的升學資訊平台『大學問』合作,推動國際教育資訊整合與雙邊交流。大學問擅長提供教育趨勢與升學分析,公會則具備第一手的海外申請與顧問經驗,這樣的合作讓台灣的升學教育資訊更完整,學生做決策也更有依據。」 大學問網站執行長魏佳卉補充:「面對升學選擇愈加多元,資訊差距會直接影響決策結果。我們希望讓學生知道——他們不是只能靠自己摸索,專業的平台與顧問體系可以成為他們的導航者與守門人。」 秋季教育展登場 提供實體交流機會 「2025留學公會國際留遊學秋季教育展」將於9月在台北登場,匯聚美、加、英、韓、日、新加坡等多國教育機構與顧問團隊,提供課程介紹、申請資訊與現場諮詢,讓有志出國的學生與家長能夠直接獲取第一手資源、比較各國方案,為升學行動做出最佳選擇。 大學問與留學公會相信,在資訊快速變動的時代,透過跨平台合作與專業分工,不僅能幫助學生選對方向,更能開啟台灣教育邁向國際接軌的重要一步。
情報 嘉大福德祠捐贈20萬元助嘉大風災修繕及安心就學獎助學金
位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主祀土地公與虎爺的福德祠,長年庇佑地方安寧。為響應此次風災後的校園重建及學生安心就學的支持,嘉大福德祠8月5日慷慨捐贈新臺幣20萬元,其中10萬元用於「丹娜絲颳風賑災修繕經費」,協助嘉大進行災後重建工作;另10萬元作為「安心就學獎助學金」,幫助受災或家境困難學生順利就學、無後顧之憂。 強烈中度颱風丹娜絲2025年7月6日晚間自嘉義布袋鎮登陸,成為自1958年以來首度直撲嘉義的颱風,對嘉義及臺南等地區造成重大災情。嘉義縣(市)多處道路封閉、部分鄉鎮市淹水、停電數日,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嘉義大學蘭潭校區亦不例外,校園多處教學與研究設施遭受損害,尤以教室、系館、體育場館、實驗實習場地及學生宿舍等受損極為嚴重。 此次風災造成各個校區內樹木大量倒塌,校園道路受阻,多處建築物出現滲水與機電設備損壞,導致教學環境或設備受損尤甚。災後學校積極展開復原工作,並以「四大類修繕優先」原則進行:包括學生上課空間、體育活動場館、實驗實習場地與宿舍及社團活動場地,盼能儘速恢復穩定安全的校園環境,讓師生安心返校。 嘉大福德祠此次的善舉不僅展現地方信仰對教育的支持,也體現社會溫暖與凝聚力,希望協助學校早日恢復正常運作,並持續關懷受災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需求。
情報 嘉大視藝系師生受邀赴日參與愛媛藝術展 展開跨國文化探索之旅
為促進藝術創作結合在地文化特色,推動區域活化與民眾共創參與,嘉義大學國際姊妹校日本愛媛縣政府與東京藝術大學,將於2025年10月18日至11月3日共同舉辦「日本愛媛縣藝術展暨交流活動(Art Venture Ehime Fes 2025)」。嘉大視覺藝術學系學生團隊報名參展並成功通過首輪審查,於7月23日至27日應愛媛縣政府邀請赴日進行場地勘查及文化交流,成果豐碩。 此次訪問團成員包括人文藝術學院廖瑞章院長、視覺藝術學系楊上峰副教授,及學生許予?、林俞廷、蔡彤恩、張芸禎等4位。訪團首先前往松山市的愛園森林公園展場進行林地實勘,詳細瞭解地形、植被與氣候等自然環境,為十月參展的裝置藝術作品規劃與現地製作預做準備,期望在展出時達到最佳展示效果。 除藝術展交流外,愛媛縣政府更安排多項文化體驗活動,讓嘉大視藝系學生深入認識當地人文風貌。活動內容包含森林公園導覽、竹籠燈手作體驗及背景介紹,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技藝的同時,也進行藝術製作技術的練習,部分作品更將於正式展期中展出。嘉大視藝系學生也受邀前往伊予農業高中,與當地師生展開深度互動,包括共同製作日本夏季風物詩「流水素麵」、體驗穿浴衣及運用傳統織品「伊予絣」製作手工藝品,並參與地方祭典,展現濃厚的文化交流氛圍。 嘉大視藝系學生分享,此次與伊予農業高中的交流令人印象深刻,不僅所有活動皆由學生主導,包括接待、解說與引導體驗過程,展現出良好的組織力與溝通能力,讓人感受到他們的自信與責任感。另一位學生則提及,製作竹籠燈的過程特別有趣,選用的圖樣多為日本傳統織布設計,例如煙火、波浪或扇子等,每一種都令人印象深刻。透過事前練習及教師指導,實作過程更加順利,也為十月正式展出奠定紮實基礎。 經過五天豐富的藝術展場勘查與多元文化交流,嘉大視藝系師生對愛媛縣當地文化與自然環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與日本學生建立良好友誼。學生們對十月即將登場的藝術展充滿期待,並表示將全力以赴,積極迎接未來的創作挑戰。
情報 嘉大數位學習志工隊前進臺南新營新興國小 帶領學童探索數位宇宙
嘉義大學數位學習志工隊7月29日至31日前往臺南市新營區新興國小,原預定舉辦為期三天的「探索Micro積木的數位宇宙–數位夏令營」,由於29日豪雨導致停班停課,營隊實際辦理日期為30日與31日兩日。雖受天候影響縮短活動時間,但在志工隊與學校的通力合作下,仍順利完成各項教學與活動,讓學童度過充實而有趣的夏令營時光。 此次營隊以「Micro-Bit」搭配積木式程式設計平台「MAKECODE」為核心課程,透過手把手的教學與實作,讓學童學會以積木拖曳方式撰寫程式,進行互動小遊戲設計與簡單的感測器應用。數位志工隊以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結合遊戲化與情境式任務,引導學童培養程式邏輯與問題解決能力,激發對科技的興趣。 新興國小表示,對學校而言,能在暑假期間舉辦這樣的數位營隊,是一項寶貴的學習機會。孩子們平日接觸科技教育的資源有限,這次營隊不僅讓他們有機會動手實作,親自操作程式開發,亦促進學生間的互助合作與團隊精神。即便只舉辦兩天,仍能看到孩子們積極參與、主動提問與彼此協助的學習熱忱。 除了程式設計課程外,營隊也安排富有趣味性與挑戰性的戶外團康活動與團隊合作任務,讓學童在遊戲中學習合作、培養創造力。營隊最後進行作品發表與成果展示,孩子們自信地分享自己的程式作品,展現學習成果與自我突破的喜悅。未來,數位學習志工隊將持續深入各地學校,推動數位教育向下扎根,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為更多孩子帶來科技啟蒙的種子。
情報 嘉大攜手國合會舉辦屠宰與分切訓練 協助馬紹爾提升畜牧技術
為協助友邦馬紹爾群島提升畜牧生產效能與肉品加工技術,嘉義大學與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於7月28日至29日攜手舉辦「豬隻衛生屠宰及肉品分切訓練課程」,邀請駐馬紹爾技術團技師及當地學員共4人來臺受訓,深化屠宰衛生與加工技術之專業知能。 本次培訓課程為「駐馬紹爾技術團畜牧生產與衛生屠宰提升計畫」的重要推動項目,由嘉大動物科學系陳祥良助理教授擔任課程規劃與指導。馬紹爾當地因欠缺符合國際衛生與動物福利標準的屠宰設施,民間普遍以私宰方式處理豬隻,衍生食品安全及動物福利等問題。為改善此一現況,技術團規劃將在馬久羅環礁設置現代化屠宰場,透過此次訓練協助培育種子人員,為未來屠宰場啟用與永續經營奠定堅實基礎。 課程內容涵蓋理論與實作兩大面向。首日由動科系陳祥良助理教授主講「HACCP制度對屠宰場肉品品質的影響」,並深入解析肉品加工技術之應用與品質控制重點;隨後邀請中華肉品協會黃存后理事長授課,分享「豬隻分切管理實務」與操作應注意事項。第二天課程則由嘉大動科系傑出校友、「初心者肉舖」負責人張陳榮先生與陳祥良助理教授聯手授課,進行豬隻屠體部位介紹與實際分切操作,學員親自參與實作流程,並於課後進行操作回饋與課程總結,鞏固學習成果。 嘉義大學長年致力於農畜專業技術推廣與國際交流,此次與國合會共同辦理訓練課程,不僅展現我國農業科技的軟實力,也深化與友邦的合作情誼,為馬紹爾群島推動畜牧現代化與農業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情報 亞洲大學資電學院通過16件國科會「114學年大專生計畫」表現亮眼,結合AI、半導體、智慧醫療實作能量,展現學術實力
亞洲大學資訊電機學院,通過16件國科會補助「114學年大專生研究計畫」,涵蓋:人工智慧應用、半導體設計、資安科技、智慧醫療系統等前瞻領域,展現該學院深耕教學與研究的實力,反映「教學即研究、學生即人才」的培育成果。 亞大蔡進發校長表示,亞大重視學生與國際趨勢同步的AI跨域能力、就業競爭力,讓學生能畢業無縫銜接職場。亞大成立中部「AI半導體基地」,「半導體產研專班」,已培育上百位高階工程師,畢業後到德國蘋果、美國高通、美國新思、英國半導體、英特爾、台積電等世界知名大廠擔任工程師,展現亞大培育高階國際科技人才的堅實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