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不後悔‧無遺憾」的科系選擇策略
Photo credit: jjorogen via Visual hunt / CC BY 中華適性發展協會調查發現,每年有1/3的大一新生後悔選錯系,1/4的大一新生想轉系或轉學。 1111人力銀行調查也發現,近半數上班族後悔當年所選的科系,其中24.9%是就讀期間就後悔、24.3%是畢業求職後才後悔。 yes123求職網調查更顯示,有57%的上班族表示若能重新選擇,絕不會再選擇相同的科系。可惜人生不能重來。以下提供幾個讓你「不後悔‧無遺憾」的科系選擇策略。 找自己最拿手的領域 任何領域只要是頂尖人才,收入、社會地位其實相去不遠。因此,無需擔心社會組將來出路不好,也不必為了虛榮心、想證明自己優秀,而硬去擠醫學系的窄門。一位頂尖的設計師、法官、基金經理人、媒體主管等…,不論社會地位、知名度、影響力或金錢收入,都不會輸給醫生。 生涯抉擇最重要的是,你把自己放在哪個領域,最容易出類拔萃,只要花一分力氣就能得到別人三倍的成果?與其在熱門領域當三流人才,不如在冷門領域當一流人才,例如你明明在文法商可以讀得很出色,卻硬著頭皮去讀理工,畢業後當個三流工程師,將來工作飯碗很容易就會被機器人大軍所取代。 冷門熱門無定數 眼前所謂的冷熱門,數十年後未必如此。例如哲學系教的認識論、外文系教的語言學,在美國已開始搭上人工智慧(AI)的熱潮,這是從前很難想像的事。今後誰冷誰熱、誰浮誰沉,任何人都無法預言,因此最好中立看待各個科系。 提早接觸各領域知識 要廣泛接觸不同的知識學門,甚至提早試著瀏覽大學課本。千萬不要做井底之蛙,只知道高中屈指可數的幾個科目,結果國文成績好就去讀中文系,卻不知傳播學群有很多科系適合你;或是歷史成績好就去讀歷史系,卻不知法政、社會等科系也很適合你。 選系看成績外,個性也很重要 第二類組學生在挑選科系時,要留意高中自然科的在校成績。如果數學在校成績不好,卻選填資工系;物理在校成績不好,卻選填電機、電子、光電系;化學在校成績不好,卻選填化工、材料系,小心口試時當場會被教授「打槍」。 有些科系跟性格有很大關係。例如醫學院從事「對人的工作」,個性絕不能太「宅」、太孤僻。新聞系將來當記者,個性要放得開、能跟三教九流打交道。若看到人際紛爭就躲得遠遠的,這種人不適合讀法律系。 興趣不是選系唯一依據 「興趣」在選科系時固然重要,但不能做為唯一的依據。很多人誤把休閒玩樂的興趣,當成求學就業的興趣,其實這根本是兩碼子事。而且你現在的興趣,有可能只是人生階段性的興趣,「我還年輕,心情還不定」,隨時說變就變。或是徒有興趣,卻缺乏天份,例如喜歡玩設計,能力卻不足以做為謀生的專業;如果是這樣的話,當成業餘興趣就好,不要勉強去讀相關科系。 全方面檢視所選科系 看待一個科系,要看方方面面,不能只看片面,否則很容易「因誤解而結合,因瞭解而分手」。例如以為讀觀光餐飲就是吃喝玩樂,不必傷腦筋讀很費解的課本,或以為讀設計就是過著藝術家的逍遙優雅生活,等到真正就讀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長年以來,有些科系的學生流失率居高不下,可能在學期間就想轉系或改行,或是畢業不久便放棄所學另覓出路。除了眾所皆知的冷門科系外,包括護理、社工、生命科學/生技、會計、觀光餐飲等熱門科系也有同樣情形,原因不一而足。最好去瞭解原因所在,才不會重蹈前人的覆轍。 許多名字花俏的新興科系,若是google一下它的來歷、「還原」它的「前身」,就會發現原來是老科系改名,除了名字之外什麼都沒變。更差勁的是,根本看不出系上教授的本職學能,跟這個科系的名字有何關連。小心!別被系名所騙。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不後悔‧無遺憾」的科系選擇策略
軍警考情 警察大學:7/6複試須知,請留意
Photo via Visual Hunt 105學年度警察大學學士班四年制入學考試的複試將於105年7月6日舉行。初試合格的考生請留意複試的相關應試須知。 複試前須辦理事項 【備妥7份表單資料】:請進入警察大學「105學年度學士班四年制入學考試招生網路系統」(點我進入),以 A4 規格紙張列印並填妥下列 7 份表格(貼妥同式照片)。 1.複試程序表、2.口試考評表、3.體能測驗表、4.本校指定醫院體檢表、5.指定醫院體檢表附件、 6.本校專用體檢表、7.選系表(請慎重選填,並依志願順序填滿該組之各學系)。 【繳交費用】:新臺幣850元整(含劃撥手續費)。 請考生於7月6日複試前,持劃撥單至郵局劃撥,並請郵局於複試程序表「蓋郵戳欄」處蓋郵戳,證明已繳費;未依規定辦理繳費者,視同放棄參加複試。 【完成體檢】:完成體檢約需7-10個工作天,請儘速前往警大指定醫院檢查。 1.體檢項目除身高、體格指標值(BMI)在警大檢查外,其餘項目需持上網列印之指定醫院體檢表前往指定醫院檢查。(點我下載:警大複試體檢指定醫院) 2.體檢表需詳載檢查日期、加蓋檢查醫師印章、醫院印信及醫師檢查結果。 3.考生所繳交之體檢表,其檢查日期僅限初試放榜日後至複試日前為有效。 4.各指定醫院檢查時間及體檢表完成日數不一,請考生於接獲初試合格通知後,儘速前往指定醫院接受體格檢查。 複試當日注意事項 【攜帶文件】:考試當日請攜帶下列文件。 1.初試合格通知書、2.複試程序表、3.口試考評表、4.體能測驗表、5.本校指定醫院體檢表、 6.本校專用體檢表、7.選系表、8.身分證。 【備用物品】:請考生另攜帶同式相片 2 張、拖鞋 1 雙(體檢前更換使用)備用。 【考試地點】:警察大學(桃園市龜山區大崗里樹人路 56 號)
大學考情 105指考來了,作答時該注意什麼?
Photo credit: albertogp123 via VisualHunt / CC BY 「指定科目考試」即將於7月1日登場,在準備升大學的最後一場硬仗時,考生們無不摩拳擦掌,除了熟讀各科考試內容外,大學問建議同學也要留意一下計分方式和作答注意事項,以避開不必要的失分,減少遺憾,順利圓滿地完成指考。在進考場前,先來看一下有哪些事情要注意吧~ 各題型計分方式 105指考各科中,除了公民與社會全部為選擇題外,其餘各科目均有選擇題(單選題、多選題)及非選擇題兩大題型。至於數學甲和數學乙則可能有電腦可讀的選填題。 目前給分方式是答對給分,答錯不倒扣。但特別要注意的是,多選題是五個選項各自獨立計分,若答錯選項超過2個,則該題算起來就以0分計了,所以作答時還是要有把握,隨意亂猜答案可能失分更多。 【單選題計分方式】 單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答對得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多選題計分方式】 多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該題全部的分數;答錯k個選項者,得該題(n-2k)/n的分數,但得分低於0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0分計算。 例如;某多選題有5個選項 A,B,C,D,E,分數為2分,正確答案為 A,C,D。甲、乙、丙、丁、戊等五位考生之答案分別為「A,C,D」、「A,B,C,D」、「C,D,E」、「A,B」、「未作答」,則各生在該題之得分如下: 多選題計分方式 【選填題計分方式】 數學甲與數學乙會有的選填題,即是將填充題空格的答案拆分成可以可以選擇的形式,作答方式如下例,每題有n個空格,須全部答對才給分,答錯不倒扣。 選填題劃記方式 【非選擇題計分方式】 每一大題可能拆分成數小題,各小題獨立計分,答對才給分,答錯不倒扣。 作答時注意事項 考試時,除了專心應試外,也要留意考場注意事項,以免因輕忽這些小細節,違反了規定,反而影響考試成績。 【不要將文具以外之物帶入考場】 書寫、擦拭、作圖(如圓規、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考試必用文具以外之其他物品,特別是手機等行動裝置或會發出聲響的手表等,不要置於考場抽屜中、桌椅下、座位旁或隨身攜帶。請於入場時放置在試場前後之臨時置物區內,以免違反試場相關規定。 【劃記答案卡時要小心】 1.請使用黑色2B軟心鉛筆畫記,並且要「粗」、「黑」、「清晰」,且須畫滿方格,不可畫記不全(如:畫半格、畫一點、畫一線等)或未依規定(如:打圈、打勾、超出格外、未擦拭乾淨、畫記太淡等)。 答案卡作答範本 2.更正時,請使用橡皮擦完全擦拭乾淨,不能用修正液或修正帶。擦拭時,請勿在橡皮擦上沾口水,以免答案卡受損。 3.請保持答案卡清潔,避免橡皮屑沾黏;注意不要塗改准考證號碼及條碼,或在方格以外之任何地方作記號。 4.請勿任意增減或污損答案卡邊緣的黑色條紋及黑點;請勿摺疊答案卡。 【寫答案卷時要留意】 1.請使用黑色墨水的筆來書寫答案,建議使用筆尖較粗約 0.5mm〜0.7mm 的原子筆。請勿使用鉛筆。作答時力求字跡清晰及字體大小適中,以方便辨認。更正時,可以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帶。 2.每人各科的答案卷以一張為限,不能要求增補,因此作答時須審慎使用。而試題本的空白處可供作草稿之用。 3.作答時需在作答區內書寫,並請標明題號,依題號順序作答。 4.請保持答案卷的清潔完整,不要污損、破壞或塗改准考證號碼及條碼,也不能寫上考生姓名、准考證號碼或與答案無關之文字或符號。 【考場停電時怎麼辦?】 夏日用電量吃緊,發生跳電的機會相對也高。若在考試作答時發生跳電、停電等突發狀況,請考生切勿驚慌,繼續作答。 試務人員會依狀況採取相關措施,通常光線較暗的試場可能延長作答時間,若情況嚴重則可能事後補考或重考。不過不管相關措施或補救方式為何,請考生在停電期間,還是繼續作答。
技職考情 105四技甄選:6/30公告甄選結果
Photo credit: *嘟嘟嘟* via Visual hunt / CC BY 105學年度「四技甄選」結果將於105年6月30日10:00起在「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http://enter42.jctv.ntut.edu.tw)網站上公告,考生可直接上網查詢「正備取名單」,亦可至各甄選學校網站查詢。 甄選結果不另寄書面通知給考生,故請考生自行上網確認,以免影響後續就讀志願序的登記作業與統一分發結果。 錄取結果複查 考生若對甄選錄取結果有疑義,可向甄選學校申請複查。 【複查期限】:105年7月1日12:00前 【所需資料】:「甄選錄取結果複查申請表」 【申請方式】:請填妥「甄選錄取結果複查申請表」,在期限前,傳真至各甄選學校教務處辦理複查,並以電話確定已收到傳真。各甄選學校會於105年7月1日18:00前將複查結果通知考生。 【注意事項】:複查以1次為限,逾期或未依以上規定之複查手續辦理者,則不受理。
大學考情 可是寶寶不說,聯考回不去了
Photo credit: william a kay via Visualhunt / CC BY-SA 大學推甄1994年開辦,那年應屆考上大學日間部的臺灣18歲少年,僅占同齡人口13%左右;2016年大學多元入學制度推動22年,這年全臺大學提供的日間部四年制學制招生名額,可以滿足超過78%的18歲少年,成為大學新鮮人的目標。 少子化和大學擴張,是造成臺灣的大學新鮮人爆炸性成長的兩大推力。 1994年高中應屆畢業生,出生於1976的龍年,那年臺灣新生兒超過42.5萬人;2016年考大學的虎寶寶,出生於1998年,當年只有27萬名小嬰兒出生,育齡婦女平均只有1.465個小孩,臺灣確定被列入低生育率國家之列。 可是1976年的龍子考大學時,全臺大學日間部只有5萬6千多個新生名額;在少子化年代出生的1998年虎寶寶,應屆畢業這年,卻有超過11萬個大學日間部入學機會,大學也從「菁英教育」演變為「普及教育」。從結果論,大學文憑貶值,唸大學對年輕世代而言,從競爭優勢變成了基本條件。 長達9個月的考季 面對大學考招人數結構性的改變,加上1990年代以來,教改推動、社會結構、經濟趨勢和區域發展情勢的影響。2002年大學聯考改為指考(指定考試)、「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上路,大學招生制度確定從聯考走向多元入學。進大學從單一的聯考入學管道,十多年來已經發展出21種多元入學管道(表1)。大考考季的備戰,也從每年7月一決勝負,拉長為從高三上11月,延續到畢業後的8月,才宣告結束。從各個入學管道的報名、考試、備審、面試,長達9個月的考季,考驗著學子們的耐性。 反對多元入學聲浪的一方,直指多「元」入學為多「錢」入學,有利於家庭社經地位高的考生。相較於聯考時代,考招分發一次的報名費千元左右,然而面對眾多入學管道,每位考生大學入學報名、考試成本,平均5千到1萬元,更有甚者請補習班製作備審資料,以及訓練面試技巧等等,花費則高達數萬元。 表1:21種大學招生入學管道/整理:魏佳卉 多元入學讓弱勢生進臺大 然而,從大考中心、臺大、清大、政大及中山大學等校,針對過去20多年來,循著多元入學管道包括推甄、繁星入學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發現,比起一試定終生的聯考制度,多元入學更能打破城鄉、家庭、社經地位的框架,讓資源相對弱勢的學生,得以進入頂尖大學。 如同臺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研究指出,2011-2014 年間全臺的大學生低收入戶比例為 1.38%,而臺大僅 0.56% 的學生屬低收入戶,但繁星入學進臺大的學生,1.6%屬低收入戶,顯然繁星推薦對低收入戶子女進入臺大有其助益。中山社會系葉高華教授在2015年「中山大學基本調查」中,也歸納出繁星不僅使父母學歷不高的人也有機會進入中山大學,而且入學之後的學業表現還高於平均水準。 率先於2007年推出繁星推薦的清大,根據其校內統計資料顯示,2007-2009年間,繁星錄取的學生有4成拿到書卷獎,大大超越指考考試分發入學的學生。 學生來源多元才是重點 既然數字會說話,何以反對多元入學,支持「聯考復辟」的聲音仍不斷占據主流話語權?當中關鍵因素在於多元入學管道百家爭鳴,加上2000年後技專校院大規模升格為科技大學,大學招生名額增加,少子化卻造成學生生員減少;科大為爭取普通高中生入學,專為高中生設立「四技申請」入學管道;一般大學也在高職生報考的「統測分發」、「技優保甄」等等,開放名額給高職生申請。 一時之間,看似多了許多入學機會,然而每個人至少得面對3到5種入學管道的抉擇,原本多元入學管道,希望學生們能「適性揚才」,選擇最適合的入學方式,可是多數人的決定,卻是為求保險起見,乾脆通通報名,免得錯失CP值最高的入學機會。如此一來,大量報名各個入學管道,反映出的結果即是考試費用暴增,「多元入學」被各界抨擊為「多錢入學」。 大學多元入學的精神來自於美國,其著重於「大學生來源的多元,而非入學管道的多元」。以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為例,其學生組成50%為有色人種,15%學生家長來自於未受過大學教育的低社經家庭。學生組成多元,才能促成大學多面向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以社經地位高的學生組成,造成同質性過高,失去了大學追求卓越的動力。 然而,多元入學到了臺灣,社會關注的焦點,卻放在入學管道多元的技術討論上,多數的學生及師長,很難在一時半刻,搞懂不同入學管道的精神。為了「追求公平」,一味認為「分數越高就越有機會,進名校的聯考最公平」。 不該被放棄的青春選擇權 若是聯考真能解決問題,也不會有多元入學方案。1990年代以來,臺灣社會經濟面臨巨大轉型,對於人才培育的想像與需求,非聯考選才方式所能解決。一路走來,包括傳產製造業人力短缺,南進東南亞、西進大陸,同時1991年引進外勞,投入重大公共工程。二十多年來,臺灣經濟發展已經從藍領人力需求,逐步向白領知識經濟、網路應用和全球化管理能力靠攏。 當真恢復聯考,莘莘學子再把年輕的精力,投注於熟練基礎學科的答題競賽當中,該屬於網路世代應有的探索和嘗試,待至18歲進了大學再說,面對全球化競爭只能出局。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了,「十五而志於學」,等同高中開始思考人生未來方向,多元入學強迫年輕學子探索志向,不該被動放棄選擇權而隨波逐流。 【參考文獻】 1.徐明珠。2002。「辦出特色就是一流大學」。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5期。 2.大學問編輯部。2016。「考大學:報名費低消3千元起跳」。大學問網站。 3.駱明慶。2016。「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4.呱牛。2016。「台大怎麼上?誰是台大學生2.0?」。大學問網站。 5.葉高華。2015。「考大學及其背後的故事–以中山大學為例」。巷子口社會學。 6.李浩仲、李文傑、連賢明。2016。「多『錢』入學?從政大學生組成看多元入學」。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7.陳佩宜。2012。「告別一試定終生 大學之道由你決定」。高教技職簡訊61期。 8.陳佩宜。2012。「回響1:來自大學的觀察 招生多元更具競爭力」。高教技職簡訊61期。 9.陳榮順。2012。「借鏡美國:陳榮順多元入學發現明日之星」。高教技職簡訊61期。 10.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姚霞玲。2000。「推薦甄試實施成效的追蹤調查:1994-1999」。應用心理研究第5期。 11.新境界文教基金會。2014。「少子女化下的臺灣教育政策」。新境界智庫。 12.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1。「跨國勞動力引進政策」。建國百年勞動史p256。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出自「大學問」與「想想論壇」共同策劃的【大學問想想】專欄,原文請見:可是寶寶不說,聯考回不去了
技職考情 【圖解】四技甄選志願序登記系統
Photo credit: Ministerio TIC Colombia via Visualhunt / CC BY 105學年度「四技甄選」於6月30日10:00起至7月4日17:00止開放就讀志願序網路登記系統,所有錄取的正取生與備取生,請準備好你的「通行碼」,至「四技二專聯合甄選委員會」網站(https://enter42.jctv.ntut.edu.tw/),點選「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再進入右上方的「考生作業系統」,選擇「登記就讀志願序」即可。 錄取生無論正取或備取1個或1個以上校系科(組)、學程,均須於規定時間內完成就讀志願序網路登記,接受統一分發,經分發錄取後,才可取得入學資格。 為避免網路壅塞,請盡快上網登記,現在就跟著大學問的圖解步驟,一起完成志願序登記作業吧。 步驟1:登入系統 輸入「身分證字號」、「統測准考證號碼」、「通行碼」以及「驗證碼」,即可登入。登入後請詳細閱讀注意事項。 注意:通行碼遺失時,請至「下載專區」下載「通行碼補發切結書」,傳真(02-27731655)至委員會提出申請補發,補發以 1 次為限,作業時間至少須 30 分鐘。 步驟2:登記志願序 1.請先核對個人資料是否正確,確認錄取校系名稱與正備取名次是否無誤。 2.在「第二階段之甄選校系科(組)學程(二階甄選結果)」清單中,點選欲就讀的志願,按下「選取→」,即可將選取之志願移至「已選取參加就讀志願序統一分發之甄選校系科(組)學程」清單中。 3.若要調整所選之志願順序,可以利用「上移↑」和「下移↓」挪動順序。志願序號在前的先分發。若想刪除某一志願,可按「←刪除」,即可移除該志願。 4.志願選填完成後,且志願順序不再修改,請點選「我要進行下一頁就讀志願序確定送出作業」。 步驟3:確定送出 1.請先詳細核對「已選取參加分發之甄選校系科(組)學程志願序及名稱」及「放棄參加分發之甄選校系科(組)學程名稱」中的清單是否正確。 2.若資料正確且不再調整修改,則輸入個人「身分證字號」、「准考證號碼」及「通行碼」和「驗證碼」後,點選「確定送出」,即完成志願序登記。 3.若想重新調整或修改就讀志願順序,請按「取消」,即可回上一頁修改,重新登記志願並排序。 注意:確定送出後,則不可再修改志願序。 步驟4:列印志願 1.請先確定電腦中是否有安裝PDF閱讀軟體。 2.點選「儲存及列印就讀志願表」,即會出現志願序清單的文件檔案,可以直接列印文件或儲存檔案。 注意:「就讀志願表」請儲存或列印妥善保存,以備就讀志願序分發結果複查申請時使用。未出具此表者,則不受理相關複查作業喔。
技職考情 統測群類&高職群科>>食品群
Photo via VisualHunt 高中職「食品群」的同學在報考統測時,應該準備哪些科目呢?又須精熟哪些課程內容?有哪些大學系組可以選填? 大學問針對這些疑問,整理出《統測群類&高職群科》系列文章,以統測考試為基準,上承大學系組,下接高職科別,讓你無痛走上「食品群」的升學路。 「食品群」的統測考試科目 統測考試中,每個考試群(類)皆考五科,包括3科共同科目和2科專業科目。「食品群」的考試科目和課程內容如下。 【共同科目】 【專業科目】 「食品群」的高中職科別 下表列出和統測「食品群」相對應的高中職科別或綜合高中學程。提醒同學,統測群類和高職群科的對應並非絕對,只要你符合報考資格,也可依個人志趣報考與原就讀科別不同的群(類)別。 「食品群」可選填之大學系組 統測考試群(類)別的選擇,關係到未來志願的選填。也就是說,選擇A群(類)考試,就只能參加A群(類)的大學校系選填與分發,因此報考統測「食品群」的同學,只能選填有招收「食品群」的大學系組喔~ 同學們可以利用「大學問」(www.unews.com.tw)首頁的「校系搜尋系統」,藉由「群類」和「管道」的勾選,快速找到當年度可以選填的大學系組。 【STEP 1】:選擇「高職生」。 【STEP 2】:選擇「技職群類」(勾選報考或就讀的群類)和「入學管道」(如四技甄選或統測分發等)。 【STEP 3】:若想進一步篩選,也可加上「大學地區」和「註冊率」(避開低註冊率的校系)等條件。 ====小編提醒==== ※想獲得「統測」考試必勝關鍵秘訣?一定要看:【考統測】六大必勝攻略 ​​​​​​​
其他考情 105身心障礙錄取分數上線囉
105學年度「身心障礙甄試」各校系的兩最低錄取標準已經上線囉~~ 想參考的同學可以在各校系的入學管道處查閱。 身心障礙學生甄試是專為身心障礙學生開設的入學管道,提供給具備高中職畢業同等學力,且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手冊)」,或經「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鑑定為身心障礙的學生。 想進一步認識「身心障礙學生甄試」嗎?請至【3分鐘看懂身心障礙甄試】,瀏覽相關資訊和重要的日程表。
技職考情 統測群類&高職群科>>衛生與護理類
Photo via Visualhunt.com 高中職並未特別開設「衛生與護理類」的相關科系,對「衛生與護理類」有興趣的同學在報考統測時,應該準備哪些科目呢?又須精熟哪些課程內容?有哪些大學系組可以選填? 大學問針對這些疑問,整理出《統測群類&高職群科》系列文章,以統測考試為基準,上承大學系組,下接高職科別,讓你無痛走上「「衛生與護理類」的升學路。 「衛生與護理類」的統測考試科目 統測考試中,每個考試群(類)皆考五科,包括3科共同科目和2科專業科目。「衛生與護理類」的考試科目和課程內容如下。 【共同科目】 【專業科目】 想讀「衛生與護理類」,怎麼準備? 目前,在高中職端並未特別開設「衛生與護理類」的職科,同學若對衛護類有興趣,將來想從事醫藥相關行業,則可報考統測的「衛生與護理類」,選填科大的護理、醫藥等相關學系。在準備統測時,請特別加強一般科目中的基礎生物(B)和健康與護理,除了將基本觀念建構清楚外,並多多利用統測歷屆考古題來抓考試準備方向。 一般職校所開設的基礎生物(B),只有2學分,通常在高二的上學期開課;而健康與護理也是只有2學分,在高一時分上下學期上完,但因都屬一般科目,故無法應付統測考試的內容。建議同學必須自己另外學習。除了購買坊間參考書或講義研讀外,也可選一間補習班來針對衛生與護理類的專業科目做補強,甚至可以找高中版本的參考書來增加深度與廣度,並多留意報刊雜誌醫藥衛生版的時事新聞。 「衛生與護理類」可選填之大學系組 統測考試群(類)別的選擇,關係到未來志願的選填。也就是說,選擇A群(類)考試,就只能參加A群(類)的大學校系選填與分發,因此報考統測「衛生與護理類」的同學,只能選填有招收「衛生與護理類」的大學系組喔~ 同學們可以利用「大學問」(www.unews.com.tw)首頁的「校系搜尋系統」,藉由「群類」和「管道」的勾選,快速找到當年度可以選填的大學系組。 【STEP 1】:選擇「高職生」。 【STEP 2】:選擇「技職群類」(勾選報考或就讀的群類)和「入學管道」(如四技甄選或統測分發等)。 【STEP 3】:若想進一步篩選,也可加上「大學地區」和「註冊率」(避開低註冊率的校系)等條件。 ====小編提醒==== ※想獲得「統測」考試必勝關鍵秘訣?一定要看:【考統測】六大必勝攻略 ​​​​​​​
技職考情 【圖解】105「技優甄審」志願序登記系統
105學年度「技優甄審」於6月22日10:00起至6月24日17:00止開放就讀志願序網路登記系統,所有錄取的正備取生,請準備好你的「通行碼」,至「四技二專聯合甄選委員會」網站(https://enter42.jctv.ntut.edu.tw/),點選「技優入學」,再進入右上方的「考生作業系統」,點選「技優甄審作業系統」,選擇「就讀志願序登記系統」即可。 系統關閉後則不提供列印功能。為避免網路壅塞,請儘快上網登記。現在就跟著大學問的圖解步驟,一起完成志願序登記作業吧。 步驟1:登錄系統 輸入「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通行碼」以及「驗證碼」,即可登入。登入後請詳細閱讀注意事項。 注意:就算只有錄取一個校系組學程的正取或備取,也要登錄就讀志願序,才能進行分發作業。 步驟2:登記志願序 1.請先核對個人資料是否正確,確認可選填之校系組學程與正備取名次是否無誤。 2.在「可選填之校系科組學程名稱」清單中,點選欲就讀的志願,按下「加入志願→」,即可將選取之志願移至「己選填之就讀志願序」清單中。 3.若要調整所選之志願順序,可以利用「上移志願↑」和「下移志願↓」挪動順序。志願序號在前的先分發。若想刪除某一志願,可按「刪除志願X」,即可移除該志願。 4.志願選填完成後,且志願順序不再修改,請點選「我要進行下一頁確定送出作業」。 注意:在調整志願序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按下「暫存志願」,系統將儲存目前選填之就讀志願序結果。但在未完成下一步驟前,都不算完成志願序的登記,不能分發喔~ 步驟3:確定送出 1.請先詳細核對「已選填之就讀志願序」及「放棄選填之校系科組學程名稱」的清單是否正確。 2.若資料正確,則輸入個人「身分證號」、「出生年月日」及「通行碼」和「驗證碼」後,點選「確定送出」,完成志願序登記。 3.若想重新調整或修改就讀志願順序,請按「取消」,即可回上一頁修改,重新登記志願並排序。 注意:確定送出後,則不可再修改志願序。 步驟4:列印志願 1.請先確定電腦中是否有安裝PDF閱讀軟體。 2.按下「列印(儲存)就讀志願表」,即會出現志願序清單的文件檔案,可以直接列印文件或儲存檔案。 注意:「就讀志願表」請儲存或列印妥善保存,以備就讀志願序分發結果複查申請時使用。未出具此表者,則不受理相關複查作業喔。
大學考情 105指考試場6/17公布,你看了嗎?
Photo credit: *嘟嘟嘟* via VisualHunt / CC BY 105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將於7月1日登場,6月17日已公布試場分配,請考生至大考中心網站(http://www.ceec.edu.tw/)進入「指考試務專區」,利用考生身分證 生日或准考證號碼查詢。 也可直接查閱下列全臺29個考區的分區位置與准考證配置一覽表,找到自己的試場位置。或者利用電話語音02-23643677查詢自己應試的試場所在。 請考生在考前一天的下午 2 時至 4 時先行查看考場位置與交通狀況,若有任何問題,請與該考(分)區連絡或與大考中心 02-23661416 轉 608 洽詢。 臺北考區 新北考區 基隆考區 桃園考區 中壢考區 新竹考區 苗栗考區 臺中考區 南投考區 彰化考區 雲林考區 嘉義考區 臺南考區 高雄考區 屏東考區 宜蘭考區 花蓮考區 臺東考區 澎湖考區 金門考區 馬祖考區 ★檔案下載:105指考試場公告
大學考情 教改潰敗二十年,從未深究檢討大考中心
每當社會對教育失望,看見教改灰頭土臉,許多人的直覺反應是大喊:教育部長下台!教育部長換了一個再一個,變好了嗎?沒有。怎麼就沒人想到,教育部長是誰,也許不是關鍵,至少不是唯一的關鍵──除了歷任教育部長之外,還有什麼是台灣教育體系進步最大的阻礙? 舉手提名:台灣教育的沉淪,它有責任 在此提名: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它長期擔任大學入學考試出題單位,現在仍主辦指考/學測/英聽。 當然,我沒有資格判誰坐牢或罰金,但是我想邀請更多人一起來看看,它是否有失職怠惰之處。 在我們探討教育體系改良的時候,常常忽略大考中心的角色。它不常在公眾議論之中出現,負責人的名聲也不高,但事實是,他扼住了高中和大學教育體系的咽喉: 1.考試領導教學,只有某些科目會考,決定了各科目重要或不重要。 2.考試領導教學,考題出成什麼樣子,決定了學生什麼思考的程度。 3.考試決定分流結果,考試品質差,使學校科系與學生之間搭配錯誤。 要說它表現得不夠好、失職失格,得有個參照比較對象。我心中的比較對象,是英國的幾個升學考試出題單位:Pearson、AQA、OCR等(其實不只這三家,但這是最大三家)。 英國的這幾個升學考試單位,都是私人公司,並不是政府單位或公營機構。在運作上,有許多地方和台灣不同。有哪些值得台灣參考、自省的?以下一一道來。 高中到大學的路口,一向由「大考中心」把守。圖為某大學的一景。 大考承辦業務,應互相競爭求進步 在台灣,高中與大學間的升學大考就此一家,學生與老師無從挑選。如果它的題型很落後,題目很粗糙,學生受害,卻沒有機制懲罰大考中心(而它真的表現不好)。 相對地,在英國的高中到大學之間考試,有好幾間公司的考題可供選擇。若是這間公司的考題出得不好,分數無法反映學生程度,老師和學生下次會選別的考題公司,表現不好的公司會退出市場。 大考需要更多考科,供學生和大學科系選擇 在台灣,大考中心主辦的考試,科目一向不多。從過往聯考,到快要廢除的指考,考試科目大抵上都是十科。在指考的規則中,學生可以依未來要進入的科系進行選考。如果是學測,就只有五科,而且無法選考;也就是說,無論是想讀醫學,想讀藝術、想讀法律、想讀商管…這些學生都考同樣的科目。 在這樣的考試模式下,學生在高中的時候,無法專心深入研究有興趣有長才的科目。而大學科系端,也無法用考試成績細緻地區分哪些學生真的比較有能力與愛好,合適就讀該科系。 相對地,在英國的升學大考,無論是中學升大學預科,或是預科升大學,都有超過四十餘科目,供科系及學生選考。科系可以要求學生選考和該科系最相關的學科,以證明其能力基礎;學生也在中學期間,就開始探索和收攏他的興趣與前途方向。這樣的考制下,有助學生找到合適的科系,也幫助科系挑選合適的學生。 延伸閱讀:在英國18歲就準備進入專業,在台灣30歲還找不到職涯方向,原因是...? 大考中心其實深度影響高中教學風貌。圖為某高中一景。 大考需要題型改革,引導教學上更重視深思論證 台灣的考題,除了國文與英文的作文之外,其他科目的題型幾乎是極高比例的選擇題。而選擇題這樣的考試型態,註定了教學上會忽略論證、陳述、開創。唯一正確選項的思維,其實非常不利於開創精神的培養。 英國的升學大考之中,極少選擇題。英國學生 16 歲需參加的「中學普測 (GCSE)」之中,就有大量的論證題。因為是否能拿高分取決於論證題,學校花很多時間教學生陳述論點,並且思考論據。在考試之中,論證題並沒有正確答案,只有批改準則──依據學生回答的深度、完整度、說服力打分數。 延伸閱讀:台灣師生被「正確答案」掐死,長大之後「理盲濫情」一點都不奇怪 大考體質不改善,教育部長下台幾個都沒有用 在戰國時代的魏國鄴城,長久以來有水患,當地人以為是因為河神發怒。所以每當洪氾,就挑選美貌少女投入河中,祭祀河神。當然,從來不奏效。 後來,一位水利專家叫西門豹,當了鄴城首長,他心裡可明白是怎麼回事。當神棍再提出要將少女祭河的時候,西門豹巧計救了少女,並且挖了十二條渠道,最後讓鄴城再無水患之憂。 面對今日台灣的教育大患,寄望於教育部長一個人的天降才智,或者在教改失敗後以之為替罪羊,其實都和兩千多年前的神棍無異。台灣今日教育問題需要解決,需要做的事情不是殺少女,而是挖渠道。需要開挖的渠道很多,其中一條必是升學考試;這條渠不挖開,台灣教育將永遠是災難。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教改潰敗二十年,從未深究檢討大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