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高中校園 【2021亞洲物奧】榮獲6金2銀,國際第2
我國高中生參加2021年第21屆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本屆比賽由臺灣主辦,依競賽規章,主辦國可多派一隊客隊參賽,因此有2隊參賽,分別為臺灣A隊與客隊臺灣B隊,在22個國家(地區)約200名參賽學生中,共獲得6金、2銀、3銅及2榮譽獎,其中臺灣A隊獲得4金、2銀、1銅及1面榮譽獎,國際排名第2,成績表現優異。 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過程(左)高雄高中高亮家(右)花蓮高中李逸寬。 6金2銀3銅 為國爭光 我國代表隊是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國內選拔過程分為初選、複選、決選及賽前集訓4階段。15名學生代表經過複選及決選等過程,在全國166所學校共計2,942名的參加學生中脫穎而出,代表國家參賽。其中,建國中學的凃凱翔、蔡杰達;台中一中賴禹宏、林奕廷;精誠高中牟宗晞;花蓮高中李逸寬紛紛奪得金牌。 【A隊】 代表我國參賽的15名高中學生獲獎情形表 【B隊】 代表我國參賽的15名高中學生獲獎情形表 亞洲物奧難度高 「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首屆為印尼所舉辦,目的在增加亞洲地區各國物理教育經驗的交流,並促進青年之間友誼的成長。受到疫情影響,本屆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改為線上賽,各國代表團於5月19至20日參加線上理論及實驗競試。其中理論試題含三道題,總分30分,競試時間全程為五小時。而實驗試題含一至二道題,總分20分,競試時間也是五小時。試題難度高,考驗學生臨場反應。 教育部為獎勵學生的優異表現,訂有「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競賽中獲得金、銀、銅牌獎者,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獲得榮譽獎者,可推薦入大學院校各本學系。另於亞洲賽獲金牌與銀牌者,分別可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新臺幣10萬元與5萬元獎學金。 我國平均排名前三 我國自2000年起參加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69金、47銀、48銅及17面榮譽獎,參賽20年以來我國國際平均排名為前3名,並曾在2001年、2003年與2010年的競賽中榮獲國際排名第1的成績。 我國參加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歷年獲獎情形表
大學校園 醒吾創生班生態探索成果展 Gather town虛擬展有如走進會場
疫情持續延燒,醒吾科技大學第二屆地方創生班盛大舉辦線上畢業成果展,透過最夯社交軟體「Gather Town」推出「拿靠GAME」五大虛擬展場,邀請嘉義市文化局長盧怡君等數十位貴賓參觀,來賓有如實境走進展場與學生互動並了解作品內容,對參展學生創意大為激賞!   醒吾科大鍾志明副校長表示,創生是醒吾很重要的成果,特別在疫情這個時刻。我們要創造新的生機,相信危機就是轉機,疫情讓社會產生轉機,讓創生人才實驗班畢業成果展用Gather線上的方式進行。創生環境永續其實不是真的,人與生物的永續才是真的,想要有不同的生機就要靠大家創造,讓我們的生機比傳染的新冠病毒還快,永續環境、文化傳承才能更有效率。 盧怡君局長表示,參加如此特別線上畢業成果展十分有感,因為疫情的關係所有文創都面臨巨大改變。醒吾科大創生班這屆的畢業生,出了社會也會面臨疫後社會改變,期待畢業生們能創造出不一樣的生機,用你們的自媒體、數位化創造出不同的時代。 創生班第一展場「拿靠GAME」以在地文化、生態探索、實境遊戲及循環教育為主,利用林口生態作出實境環境。參展同學魏愛妮、連怡萱、陳奕勳及趙梓萱,希望藉由盤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特色環境,設計可自行探索的遊戲教具包,連結居民對於林口區的新體驗,並從在地孩童出發,從小就讓他們接觸地方並了解相關事務,加深與土地間的羈絆。 第二展場的作品「後厝仙谷」以三芝後厝為主,把自身的專長融入這塊農田,分享給具有相同理念的旅人們。團隊成員張祐誠、林書丞、王政皓及王家駿,藉由在地青年的創意和活力和職人攜手合作,設計出秘境探索遊程及職人體驗工作坊等活動,逐步連結其他在地的農家和地方教育單位,建構獨特的在地創生生活圈。 第三展場「塑創研究室」以海洋教育、塑料海廢、親子共學為主,作品以永安漁港特色為主,參展成員王品涵、陳宣彤及張嘉玲,為永安國小學童規劃設計了一個小島遊戲,打造自然探索X聲音體驗工作坊,省思人類污染海洋議題,藉以宣導愛護生態及環保意識、減少使用塑膠製品。 第四展場「HaveFun244」陳侑蓁以回饋在地、地方自媒體為主,「HaveFun244電台」是專營林口年輕族群同溫層生活樂趣的網路自媒體,內容包含地區特色的飲食習慣、在地人的隱藏娛樂景點,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好,讓大家看見林口不一樣的樣貌。陳侑蓁表示,成立IG(havefun_244)後發現了林口人很愛火鍋,可能與林口氣候較為潮濕有關。 最後一組展場「聯藝工坊」江適伃以關懷弱勢及利害藝術療育為主,透過美術可以超越文字、語言建立彼此心靈的聯誼管道,師生相互陪伴、學習共享合作,達到跨越障礙、建立自信和正向價值觀的目的。江適伃在疫情前親自到南勢國小教導小朋友,課程結束後小朋友表達還想上她的課,讓江適伃感動不己。 創生班導師康柏楷表示,學生們穿上學士服用最特別的方式,進行虛擬的接觸,也是因為這樣特別的方式,才能跨越時空邀請到嘉義市文文化局盧怡君局長,最後也希望參與的來賓可以提供改進及指正,永續的經營下去,需要大家實際的建議能給他們帶來改善的空間。 「地方創生」一詞源自日本政府2014年面對少子化、地方人口減少、城鄉差距擴大、青年失業等困境所提出之振興計畫,主要精神是期望各鄉鎮能因地制宜,自主性的來發展地方經濟。 康柏楷強調,醒吾科大創生人才實驗班從一場振興林口舊街商圈結合教學成果的「口福祭」活動開始,促成了後續思考如何能夠長期且有規畫性的來延續這股能量,並且培養下一代台灣的創生人才。第二屆的創生人才實驗班在三年後畢業成果展,利用Gather線上成果展的方式進行, 讓大眾看到不一樣的下一代。
大學校園 茶萃取物可抑制抗藥細菌 元培生技系學生獲科技部獎勵
元培醫大生技製藥系學生林容瑜由劉家欣老師指導,從茶葉萃取物發現天然植物素可抑制抗藥性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獲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補助。 劉家欣老師指出,茶是中國人幾千年來養生的飲品,具有保健和抑菌的功能,我們從茶葉中找到天然植物素,可以用來抑制加護病房中時常感染的抗藥性肺炎克雷伯菌;根據美國感染醫學會在2004年的報告,抗藥性細菌的產生比抗生素的研發速度更快,導致有些多重抗藥性細菌沒有抗生素可以治療,這次的研究發現可用於抗生素對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輔助治療,並減少抗生素耐藥性致病菌的出現和擴散。
大學排行 【2021 QS】臺灣43大學進亞洲排行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了「2021年亞洲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43所大學入榜,11所進入百大。此項排名是針對亞洲650所大學,依照各大學的依據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例、每個學院的引文、國際教師比例、國際學生比例等11項指標做評比,前三名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今年,中國(含香港)有132所大學入榜,數量居冠;印度有107所大學進入排行榜,位居第二;日本則有105所。一起來看看兩岸三地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各有哪些大學擠進排行榜中。 臺灣:43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43所,較去年多了6所。今年更有11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臺大仍居首且名次較去年上升1名。 中國:25所大學入百大 中國今年進入亞洲排行榜的大學共有124所,較去年增加6所,其中25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 香港:6所大學入百大 香港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8所,有6所在百大排名中,更有4所名次在20名內。 日本:14所大學入百大 日本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105所,其中有14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南韓:17所大學入百大 南韓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88所,其中17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新加坡:3所大學入百大 新加坡有3所大學入榜且都在百大內,且有2所在前5名中。 亞洲排行榜TOP10 進入「2021亞洲區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7所大學,新加坡次之,且前3名就包辦2名。新加坡國立大學今年奪冠,北京清華大學退居第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3,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的馬來亞大學首度進入前10。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大學排行 【2021QS】大學學科TOP 500,臺灣16校入榜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2021年3月公布「2021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在「藝術與人文」、「工程與科技」、「生命科學與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管理學」等五大學科領域中,臺灣共有16所大學進入500大行列。 整體來說,臺灣主要優勢在工程與技術、社會科學與管理等領域。在「工程與科技」領域中,有6所大學進入全球前200,比去年多1所。在「社會科學與管理」領域中,則有10所大學進入全球前520。國立臺灣大學在五大領域的排名成績依然亮眼;科技大學則有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在500大的行列。 「QS」的「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分五大領域51學科,評鑑排名的指標包括:學術權威與聲望、雇主意見與就業競爭力、論文引用與影響等項目。 「藝術與人文」領域500大:臺灣7所 「工程與科技」領域500大:臺灣9所 「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500大:臺灣8所 「自然科學」領域500大:臺灣6所 「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領域500大:臺灣10所 ★資料來源:QS「2021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
高中校園 【校園防疫】姊妹校視訊交流 高中生互動零距離
全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各高中海外校際交流暫時無法成行。為此,教育部鼓勵各校善用網路視訊的方式,打破距離、時間等限制,與姊妹校保持友好互動,延續學生對國際交流及未來互訪的意願。而各校也紛紛積極投入,包括事前培訓、拍攝祝福影片與動畫、介紹美食文化、進行專題討論等,展現多元創意的新型態國際交流活動。 羅東高中vs須坂高校 國立羅東高中受疫情影響,與日本姐妹校長野縣須坂高校無法如期互訪,為持續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充實多元學習歷程,109學年度第1學期由師生共同規劃為期一學年的「雲端文化祭數位科技國際交流培訓工作坊」,讓學生分組進行日語對話、文化禮儀及多媒體影音製作等學習活動。學生也貼心製作了「你還有我‧祝福打氣影片」,向須坂高校的師生表達跨國祝福與關懷,期盼姊妹校的珍貴情誼持續升溫。 羅東高中與長野縣須坂高校線上交流。 苗栗高中vs上田高校 國立苗栗高中也在109學年度第1學期與長野縣上田高校進行雙邊視訊教學,苗中學生以英文介紹如何製作臺灣點心芋圓番薯甜湯,日方學生則在線上同步學習實作。過程中除了能一起練習英文口說,也傳遞臺灣的茶飲及點心文化,上田高校學生對芋圓紛紛感到好奇,嚐過製作完成的甜湯後更是大呼「歐伊西(很好吃)」。 高雄7校vs長野高中 此外,高雄市政府與長野縣簽署「觀光暨教育交流合作備忘錄」,市府教育局多年來已促成市內多所學校與長野縣交流,包括教育修學旅行、締結姊妹校、專案交流發表活動等。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包括鳳山高中、高師大附中、高雄女中等7校改採視訊交流,並訂定主題為「Who is our hero」,與長野高中透過視訊合作錄製動畫,進行專題討論。同學們製作的影片精緻專業又富創意巧思,線上交流學習歷程中獲得豐富的啟發。 鳳山高中與長野縣高校交流合影。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由於目前全球疫情仍相當嚴峻,學校師生尚無法出國進行教育交流,現階段將鼓勵運用數位科技,提早進行課程共備、學生共學,並將交流經驗發展為課程教案,延續學校推動國際教育的熱忱。
高中校園 【高中學雜費】特殊境遇生 減免60%
109學年度第2學期的學雜費減免申請,各高中已陸續受理中。國教署提醒,有需求的家長、學生務必要留意學校申辦日期,把握時間在截止日前到學校教務處註冊組繳件辦理,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以國立高中來說,每學期可減免學雜費金額約7,500元至8,200元;私立高中每學期則可減免金額約1萬5,000元至2萬7,000元的學雜費。 申請2條件 具有以下2條件的同學,在高中修業期間,可申請減免60%的學費及雜費。 1.具有特殊境遇家庭子女或孫子女的身分資格。 2.目前正在就讀高中且具有學籍。 國教署表示,如果學生同時又符合「高級中等教育法」第56條第1項規定免繳納學費的資格條件,則可以減免全額的學費及60%的雜費。 保障弱勢就學 為協助弱勢學生就學,減輕家庭籌措教育經費負擔,協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教育部訂定「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孫子女就讀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雜費減免辦法」,針對就讀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的學生,減免其部分學雜費。近3年來,累計補助人次共約7,000人次,平均每年受益人次約2,300人次;累計補助金額共約9,900萬元,平均每年補助金額約3,300萬元。 為保障弱勢學生就學權益,國教署未來仍會持續編列相關預算支應,使學生能夠安心學習,無需為繳納學雜費用而擔心煩惱,並可藉由教育翻轉自己的未來。學生或家長對於相關減免措施如果有任何疑問,可向就讀學校教務處註冊組洽詢。
大學排行 【2021泰唔士】臺灣38大學進亞洲排行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今年6月公布了「2021年亞洲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38所大學入榜,較去年增加2所,8所進入百大,也較去年優異。2021 年的排名包括來自30個地區的551所大學,依照各大學的教學、國際化、研究、論文引用次數和知識傳遞(或智財收入)等13項指標做評比,前三名與去年相同皆是: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 今年,日本進入排行榜的大學數量再次奪冠,有116所大學,比去年還多了6所,且前10名就佔了2所,是近6年最亮眼的表現;中國(含香港)也有97所大學入榜,位居第二,前10名中也佔了5(其中有3所是來自香港的大學)所。一起來看看兩岸三地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各有哪些大學擠進排行榜中。 臺灣:38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38所,較2020年多了2所。今年更有8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臺大仍居首且名次較去年上升1名。 中國:31所大學入百大 中國今年進入亞洲排行榜的大學共有91所,較2020年增加10所,其中31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也較去年增加8所。 香港:6所大學入百大 香港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6所,且6所皆在百大排名中,更有3所名次在10名內。 日本:11所大學入百大 日本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116所,是入榜數最多的國家,其中有11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南韓:12所大學入百大 南韓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35所,其中12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新加坡:2所大學入百大 新加坡有2所大學入榜且都在百大內,且都在亞洲前5名中。 亞洲排行榜TOP10 進入「2021亞洲區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5所大學,新加坡與日本次之,各自包辦2名。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今年再次獲得前3。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大學排行 【2021泰晤士】大學影響力排行 臺灣35校上榜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於4月發表的「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臺灣有35所大學上榜,前三分別是成大、臺大與高醫。 「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是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作為評核各大學對實現永續及社會影響力的成果,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永續城市與社區、優質教育、性別平等等、身心健康……等等,與一般針對學術研究或學校聲譽等標準評核的結果差異很大。2021年入榜的學校涵蓋全球94國,共有1117所大學,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為今年的全球第一。 臺灣入榜35所 今年臺灣入榜35所大學,較去年多11所。其中成大在產業創新的單項評比中榮獲全球第5、高雄醫學大學在健康與福祉的項目中排名全球第10。 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今年發表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已是第三屆,評比指標擴及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17項(2019年只採11項)。其中SDG17「實現目標與夥伴關係」為固定必選指標,占總成績22%,其他各項為任選標準,從中選擇該大學表現最突出的3項參與評比,此3項各占總成績比26%。因此,大學可發展自己著重的方向與領域,而不必樣樣精通、項項全能。 世界大學影響力排行TOP10 今年由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奪冠,澳洲的雪梨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樂卓博大學則包辦了2到4名,同時在大學影響力前十的排行中,澳洲就有4所大學進榜,數量最多。來自新興經濟體國家中表現最好的學校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第23名。在入榜數量上,俄羅斯與日本分別有75與73間大專院校入榜,為入榜數量最多的2個國家。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Times Higher Education-- Impact Rankings 2021
大學排行 【2021QS】年輕大學排行,臺灣4校入榜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今年4月公布了「2021全球年輕大學排名」,臺灣今年有4所大學入榜,較去年增加2所。此排行榜主要以校齡50年以下的大學為研究目標,依據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例、每個學院的引文、國際教師比例、國際學生比例等6項指標,在全球選出178所年輕大學。年輕大學少了傳統的束縛,多了創新精神與開放風氣,辦學成效不輸百年老店,有志出國留學的同學可以作為參考。 臺灣入榜4所 今年,臺灣有4所年輕大學入榜,分別是: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是臺灣入榜大學之首,位居25名, 國立陽明大學較去年前進1名,排名32,上榜大學還有排名在51-60間則有國立中山大學,及落在71-80間的長庚大學,4所都在年輕大學前百大。 全球年輕大學TOP10 今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一,香港科技大學排名第二,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則為第三名。前十名亞洲大學就佔了七名。亞洲在整體排名上佔41所,以馬來西亞11所、中國(含香港)8所、南韓5所佔最多;而在歐美地區,前三多則有英國及法國各11所及西班牙8所入榜。 【小編提醒】 排行榜的名次只是一個參考值,並非一成不變。且各種排行評比條件不一,也不能代表大學的唯一評價。不過,當同學在眾多大學中難以抉擇時,排行榜有時不失為選擇時的參考指引。 ★資料來源: THE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大學排行 【2021泰晤士】新經濟體大學排行 臺灣38校入榜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今年3月公布了「2021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評比涵蓋全球48個新興經濟體國家606所大學。臺灣今年共有38所大學進榜,較去年增加2所,而國立臺灣大學與去年相同,領頭位居第8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新興經濟體大學的排名是依教學與學習環境、學術研究、研究影響力、國際化、產學收入等五大面向,共分13項指標來對大學進行評分排名。 臺灣入榜38校,10校在百大 今年臺灣有38所大學入榜,且有10所大學在百名內,較去年多一所。其中臺灣大學第8名和去年持平,臺北醫學大學(第20名)、國立交通大學(第40名)、中國醫藥大學(第43名)、國立陽明大學(第72名),以及亞洲大學(第87名)等名次皆有提升,其中亞洲大學更是以提升26名之姿擠進前百大。國立清華大學(第32名)、國立成功大學(第47名)、臺灣師範大學(第59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第60名)等名次較去年些微滑落。 其他入榜的學校還有: 長庚大學(122名)、輔仁大學(129名)、國立中山大學(140名)、國立中央大學(149名)、國立臺北科技大學(162名)、高雄醫學大學(195名)、國立政治大學(201-205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01-250名)、中原大學(251-300名)、國立中興大學(251-300名)、國立東華大學(251-300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301-350名)、逢甲大學(351-400名)、義守大學(351-400名)、元智大學(351-400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401-500名)、國立嘉義大學(401-500名)、國立暨南大學(401-500名)、國立中正大學(401-500名)、國立勤益科技大學(401-500名)、國立臺北大學(401-500名)、淡江大學( 401-500名)、慈濟大學(401-500名)、朝陽科技大學(501 )、銘傳大學(501 )、國立宜蘭大學(501 )、國立高雄大學(501 )、東海大學(501 )。 泰晤士全球新興經濟體的指標與權重 《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新興經濟體大學的排名是依教學與學習環境、學術研究、研究影響力、國際化、產學收入等五大面向,共分13項指標來對大學進行評分排名。評比對象包括英國富時集團(FTSE)列為「新進新興市場」、「次級新興市場」及「新領域市場」的國家,涵蓋全球48個新興經濟體國家606所大學。各指標的權重如下表。 全球新經濟體大學TOP10 排名前10的大學中有7所來自中國,包辦前5名,分別為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6-10名則為莫斯科國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臺灣大學、南京大學,以及南非開普敦大學 中國今年共有91所大學上榜,較去年增加10所。其他新興經濟體中,印度有63所大學上榜,巴西有52所,俄羅斯有48所,東協中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等五國共計46所。 ★資料來源: Emerging Economies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大學校園 無懼疫情堅定學習 元培醫管系學生將赴英攻讀雙聯學位
疫情當前,更體認公衛重要性,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二年級學生卞郁菱,獲英國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雙聯學位入學許可,今年9月將前往攻讀公衛系(主修健康促進),成為元培第一位台、英雙聯學位生。 卞郁菱最感謝引領她接觸公衛領域、並鼓勵協助她申請雙聯學位的導師,也是元培的國際長黃曉令,尤其在疫情肆虐的時期,讓她體認到在元培所學的醫務管理,以及未來將深入學習的公衛專業對於人類社會的重要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