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考大學:數位學習科系學什麼?
數位科技不斷引領人類生活的創新,甚至是思維模式的改變;在數位時代中,企業和組織對於跨界人才的需求若渴,而數位學習相關科系就是同時橫跨數位科技與設計的學門,透過多元課程培養跨界整合協調能力。 如果對於新興數位產業的行銷或管理有興趣,例如人工智慧(AI)、混合實境(MR)、智慧自動物聯網(IoT)或是居家生活照護服務等創新應用服務,選讀數位學習相關科系,就能乘著數位資訊科技的浪潮,前進未來大展身手的新天地。 數位學習科技相關學系是以使用者以及企業需求為出發點,以優化使用經驗,並滿足使用者需求。課程重點在於多媒體整合、設計思考及數位科技融入的理論研究與技術訓練。若想從事數位互動媒體運用、高速網路資訊系統整合應用、新創科技導入管理與決策,就很適合選讀。 數位時代必備能力 跨領域整合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為了培育跨領域人才,因此將資訊及設計安排於課程之中,使學生能融會貫通將兩個領域的技能,創造數位科技的新價值。為順應資訊科技的發展需求和數位時代的新趨勢,數位學習科技學系擁有培養創造力、即戰力的多元培育課程;學生除了在資訊或設計領域中磨練專長外,更需擁有好的跨界整合協調能力,因此從數位多媒體、遊戲設計、資訊系統整合、應用及內容管理,還有使用經驗探索等都是學生的學習範疇。 在講求內容即王道、注重創新與創意的數位時代中,企業需要具跨領域能力與創客精神的數位科技人才。一般來說,技職體系的數位內容相關科系著重於技巧與技術之培育,一般大學則較著重於媒體運用、內容設計、教學融入等領域。而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則是結合新興數位科技的各項應用與理論,以培養學生主動、創新、合作的精神,並具備規劃、整合、開發及維護各式數位應用系統的資訊與數位設計專業人才,以理論及基礎實務為本,讓學生不致被未來數位科技快速發展的洪流所吞沒。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歡迎願意接受挑戰,勇於突破自我界線,超越現今數位科技界限的人才。以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為例,規劃了網路與新媒體系統、數位內容整合、使用經驗與行為分析等三大核心發展方向,以協助產、官、學、研善用資訊科技,突破傳統經營困境以確保業界競爭優勢以及適切導入前瞻技術。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學生正在展示畢業作品 現在即未來 此外,同時有鑑於媒體傳播管道、消費者行為及服務需求的改變,臺南大學也著重培育具國際競爭力之人工智慧(AI)、混合實境(MR)、智慧自動物聯網(IoT)、居家生活照護服務等創新數位科技應用設計之專業人才,以符合新興數位產業的管理行銷需求。藉著數位學習科技學系,數位資訊科技的藍海將成為學生未來大展身手的新天地。 ★★數位學習相關科系都在這(資訊學群、教育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海洋資源科系學什麼?
海洋,不僅能調節氣候,亦提供人類能源與食物,且在經濟與戰略地位上亦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近年來,人類過度開發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北極冰帽急速縮小,進而影響海水溫鹽的變化,最終造成人類自己受害。如何保育海洋資源,使其能永續發展,是現今極為重要的課題。 海洋為大地之母,想要了解這影響全人類全世界的海洋,唯有選擇海洋相關科系,才能一窺其中的奧妙。 海洋由生物、物理、化學與地質四大科學所組成,四項科學領域看似獨立,實則環環相扣。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影響了海洋中洋流與潮汐的變動,而這海洋物理的現象亦受到海底地形與海水溫鹽的影響,最終影響生物的繁衍與生存。相反的,生物對地球的影響亦相當劇烈,例如人類開發造成的溫室效應,影響全球氣溫上升,北極冰帽急速縮小,進而影響海水溫鹽的變化,因而導致全球氣候變異,最終造成人類自己受害。除此之外,國家與國家接鄰的海洋,亦在經濟與戰略地位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因此,諸多可影響人類與環境的因子,皆離不開大地之母-海洋。 目前國內海洋相關科系,涵蓋社會科學、理工與生物自然環境等三大學門,存在於全台高教與技職體系大專院校中。排除只具有獨立研究所的大學之後,國內高教體系或技職體系大專院校均擁有各類與各項完善的海洋相關科系可供大家選擇。 ​​​​​​​ 海洋為能源與食物的根本 能源與食物是影響全人類未來發展的重大影響因子,誰能提供優質乾淨能源及健康安全食物,將能為善天下。 以能源為例,今年九月由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陳陽益教授所帶領的研發團隊所發表的黑潮發電,即是應用海洋中洋流的天然資源,提供一乾淨的能源,讓台灣非核家園的夢想,又邁進了一大步。 在食物方面,隨著人口逐年的增加,人類需要更多的糧食供應,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說明,水產養殖是一個快速成長以及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而且不像畜牧產業受到陸地面積的限制,亦是個三度空間的有效利用。一般人都說,魚從海裡抓就好了,但現今魚越抓越小,代表著漁業資源耗盡的警訊,雖然水產養殖也需要利用海洋資源中的魚類資源做為養殖物種的食物來源,但為了永續利用與發展,管理國家海洋資源的政策亦相對重要,因此漁業管理與海洋事務相關科系亦相對重要。 學術與實作不可偏廢 目前國內技職和高教體系學習方向的異同,其實並無太大差異。以往的觀念,高教與技職體系分別以學術研究以及實務操作為主,但台灣教育改革後,似乎希望學術研究馬上可具有產業應用的價值,而且技職院校的老師為了生存亦須投身研究當中。或許高教體系所擁有的研究資源較技職體系優渥,但實習場地卻是技職院校較能與產業接軌。舉例來說,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是所有國內相關科系大學中擁有最大面積養殖實習場以及唯一一座科技飼料廠的學校,讓學生可以直接將學理的知識應用在實務操作上,所謂「一技在手,希望無窮」。 以往人們常說大學要讀就要讀台大,但以現今社會的發展,畢業於哪個大學似乎較不重要,產業需要的是能做事、態度正確、肯學習、會學習的人,具有這些人格特質的人,不管讀什麼大學、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要成功都相對容易。所以不管就讀何種科系,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學生本身的價值觀,問問自己能否確實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而不是交差了事,若做得到這點,你或妳就是個人才。 ★★海洋資源相關科系都在這(生物資源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動物科學科系學什麼?
隨著產業發展與升級,注重畜牧生產環境、提升畜產品品質並兼顧生態與環保的經營模式,皆為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而飼料廠、畜牧場、藥廠、畜產品加工廠、動物醫院及屠宰場等相關技術與管理人員,皆須要動物畜產相關學系的人才投入。 動物科學與畜產相關學系主要應用領域為動物營養、生理、遺傳育種、動物科技、經濟動物生產與資源管理的實務操作,以及畜產品加工知識和實用技能,訓練學生具備動物產業經營管理、加工製造與品管、汙染防治及休閒畜牧等專業能力,成為具備實用技術及理論基礎的畜牧人才。 目前國內相關學類科系共7所,由北而南分為國立宜蘭大學的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國立台灣大學的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文化大學的動物科學系、國立中興大學的動物科學系、東海大學的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國立嘉義大學的動物科學系,以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的動物科學與畜產系。唯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之動物科學與畜產系為技職體系,其餘動物相關類科系皆為高教體系。 愛好自然,喜歡動物 由於動物科學相關學系多以動物研究為主體,因此,具備觀察、知覺敏銳、謹慎、與他人合作、耐心、負責、勤奮與不怕長時間做事的人格特質,並且有愛好自然、戶外活動、生物構造與功能、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農業經營與科技、動物與科學之性向,擁有對事物好奇、分析、情緒穩定、研究與發想之能力的學生適合就讀動物科學相關學系。 技職重實務,高教重理論 以技職體系的學習方向來說,著重在提升台灣禽畜產業競爭力,培育具備種畜禽遺傳育種改良技術、高效率繁殖生產技術、現代化禽畜舍規劃與飼養管理技術、飼料配方設計與製造技術、安全畜產品開發與利用技術、實驗動物飼養管理技術及永續禽畜場管理技術等專業實務人才;而高教體系的學習方向較為著重於理論基礎與學科之學習,此為技職和高教體系相關科系學習方向較為不同之處。 目前,動物畜產相關產業人才需求較大的為飼料廠、畜牧場、藥廠、畜產品加工廠、動物醫院及屠宰場之相關技術與管理人員。隨著產業發展與升級,注重畜牧生產環境、提升畜產品品質並兼顧生態與環保的經營模式,皆為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此外,促進畜牧產業與地方產業的永續發展,以及開拓畜產業的新契機,都是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努力的方向。 ★★動物科學相關科系都在這(生物資源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農藝科系學什麼?
農業在發展上,不只是單純的生產角色,更兼具綠色生態、休閒服務及能源產業的重責大任。農民不再是靠天吃飯,新一代的農民要用知識與科技去務農,應將生產觸角朝向生活產業多元化發展,以迎合產業發展趨勢及時代潮流。 近年來,在經濟自由化趨勢下,農業亦已進入國際性劇烈產銷競爭時期。為因應此一發展趨勢,促進農業生產科技化、農業品質高級化,以及農業結構紮實化,必須發展精緻農業,厚植農業發展潛力,也必須朝向高經濟價值作物的精緻農業發展,並與市民生活休閒、都市美化等功能結合,才能永續發展。 農藝相關科系的發展領域,除了配合國家農業政策的調整與產業升級的走向外,也力求與產業需求脈動結合。我國加入WTO後,為了抵抗外國農產品強勢競爭的衝擊,在農園藝作物生產上該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如何提高產品品質,走向精緻農業化生產,以增加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皆是農藝相關科系系畢業生積極努力的方向。 ​​​​​​​ 結合科技,走向精緻 國內農藝相關科系並不多,在高教體系中,有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國立嘉義大學農藝學系等三所,而在技職體系中,則只有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也是全國唯一同時涵蓋農藝與園藝領域的系所。以屏科大農園系為例,由於位處臺灣南端的熱帶氣候地區,因此在專業領域上著重以科技改進熱帶農業作物的生產,以及創新育成新品種的研發。 因應農業產業建設脈動,配合熱帶農業發展、政府農業政策規劃、社會需求和國際現況,農園系以培育兼具現代科學理論基礎及實務應用、生產技術、永續經營的農園藝專業及領導人才為目標。以果樹、蔬菜、花卉、農藝、特藥用作物為五大主軸,開設栽培管理、土壤肥料、育種改良、生物科技、園產品處理技術的科技化課程,培育學生專業技術。大學部強調農園藝實務人才的養成,畢業後則可繼續進修碩士班、博士班,成為農園藝相關領域之進階管理及研究人才或農園藝或植物醫學專業研究領導及管理人才。 揮汗實作,出路廣闊 科技農業雖為趨勢,但流汗撒種仍為亙古不變的道理,故農藝相關科系的學生必須在實作中培養實務能力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個性樸實單純,實作意願高,明白有努力才有收獲的道理,這些都是務農人的本質天性。藉由實習課程,將所學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才能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 農藝相關科系畢業學生出路廣闊,涵蓋了產、官、學各界。除了可以在農業相關公務機關服務外,也能在農園藝作物栽培、花藝設計、菌種培養技術員、有機農業、景觀造園工程及生物技術等產業界發展,甚至能成為經營十分出色的創業者。 三生功能,永續發展 此外,針對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的狀況,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生活及生態的三生功能甚為重要。營造健康、安全的優質農場,讓社會大眾來休閒、體驗的休閒農業日益興盛,尤其是結合有機農業的有機休閒農業更具重要意義,如從事有機?梨生產轉型休閒農場的屏東縣瑪家鄉沿山公路上的「銘泉生態休閒農園」、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及民宿經營的台東縣卑南鄉的「我自然生態農園」,以及位於屏東縣潮州鎮從事蘭花培養生產與新品種開發,其生產之瓶苗行銷全球的「永宏蘭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皆是。 農業產業各面向都需要人才,以科技發展熱帶永續農業,建構安全農業及生態環境皆為農藝發展目標。未來農業在發展上,不只是單純的生產事業角色,更兼具綠色生態、休閒服務及能源產業的重責大任。農業不再是靠天吃飯,新一代的農民要用知識與科技去務農,應將生產觸角朝向生活產業多元化發展,以迎合產業發展趨勢及時代潮流。 ★★農藝相關科系都在這(生物資源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植物昆蟲科系學什麼?
植物昆蟲相關科系主要在培育兼具植物病蟲害及草害診療能力的植物醫師以及植物醫學研究人才,或是以昆蟲學為出發,從事科學與應用科學的研究,將成果推廣應用在農業害蟲與病媒昆蟲的防治,以及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等方面。適合對生命科學有興趣,喜愛大自然的人才投入。 植物昆蟲相關科系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培育兼具植物病害、蟲害、草害診療能力的綜合臨床植物醫師以及植物醫學研究人才,並且研發與植物醫學相關的資材。或是以昆蟲學為出發,從事科學與應用科學的研究,將成果推廣應用在農業害蟲與病媒昆蟲的防治,以及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等方面。 以植物醫學系來說,主要的應用領域包括三方面:保障安全糧食生產、景觀植栽保護、景觀植栽保護。完成訓練後可從事與植物保護相關的公職或農企產業,例如:開設植物醫師診所、販售植物保護資材、於農園藝公司擔任植物健康管理人員。或者從事植物保護相關資材的研發,例如:菇蕈栽培、生物防治資材的研發等。 植物醫師橫跨領域,需多元學習 植物醫師需具備全方位診斷能力與防治技術來面對目前台灣各類作物、植栽經營管理中遭遇的問題,例如:病蟲問題、栽培管理不當、藥害與殘毒問題、營養元素問題、氣候異常、汙染問題等。而且作物發生的問題有時屬於複合、多元性,往往增加判斷上的困難。故對各種植物問題的診斷必須從全方位角度作思考,至少應具備作物生產營養、健康管理與植保知識,對作物病蟲害診斷的專業知能,及農藥安全使用知識,指導農民正確用藥方法,最重要是要有十足的田間經驗及豐富的診斷臨場判斷能力。 因此,養成一位植物醫師必須學習橫跨各種不同領域的學問,包括自然、生物領域(如化學、生物化學、植物學、生態學、土壤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真菌學、線蟲學、細菌學、病毒學、昆蟲學等),作物健康領域(如植物病理學、衛生昆蟲、植病及害蟲診斷學、植物健康管理學等),病蟲防治領域(如農藥學、各類植物害物防治等),作物生產領域(如農藝學、園藝學、森林學、作物學、農業經濟學、生物技術、作物肥料學、有機農業學等)。 目前國內植物昆蟲相關的科系多屬高教體系,如:國立台灣大學的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昆蟲學系;國立中興大學的植物病理系、昆蟲系;國立嘉義大學的植物醫學系。高教體系的訓練較重學理的訓練,而技職體系的訓練除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外,更著重實務的培訓。以屏科大的植物醫學系為例,除了在基礎課程安排許多實習課外,並要求學生接受校內農場實習、田野實習,且四年級學生須至植物醫學相關的產業進行整個學期的校外實習。 擁有專業與證照,植物醫師前景看好 由於食品安全問題屢屢發生,促使政府對農藥使用進行更嚴格的管理,並希望能從基本上導正植物病蟲害管理的方法,因此正積極推行植物醫師制度,制定植物醫師相關的法令。一旦有了立法,未來在植物保護上,須簽證的工作會限制只有具植物醫師證照的人才能執行。加上人民對於食品安全的考量,也對食品是否有農藥殘留更加注意,甚至願意購買有機生產的農產品,這些均會增加對植物醫師的需求。另外近年來民眾對於老樹的保護需求急速增加,而且政府也已通過森林法,其中規定對於一定規模的樹木健康管理須由具樹木保護證照的人才能執行。 因此,對植物醫師有需求的產業相當多,例如各種糧食生產、花果生產、園藝公司、種苗生產公司、農產品出口檢疫措施、樹木健康管理等皆是。而植物醫學相關資材研發產業,如生物防治資材研發、菇蕈生產等,或各類植物保護公司,如植物醫院,政府設立的各個農業改良場,研究機構等皆需要專業人才的投入。未來植物醫師法立法通過後,開設植物醫院的公司均要有植物醫師住診,植物醫師也可自行開業,前景發展可期。 若你對於生命科學有興趣,喜愛大自然,有觀察力,喜歡應用知識於實作,絕對適合選讀植物昆蟲相關學系,成為另類的植物醫師。 ★★植物保護與昆蟲相關科系都在這(生物資源學群、生命科學學群 )
大學校園 考大學:獸醫科系學什麼?
「獸醫」在一般民眾的認知中多半僅止於從事狗貓(毛小孩)醫療的專業醫師,其實不然。獸醫師進行醫療與研究的對象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或水裡游的,所有稱謂為「動物」的,都是獸醫服務醫療的範疇。因此,獸醫師是需要精熟不同動物的相關醫療專業知識,只要具備獸醫師執照與實務經驗,就能成為時尚熱門的執業獸醫師。 獸醫師(獸醫學系)目前是超夯的職業與熱門系所選擇,但在一般民眾的認知中多半僅止於從事狗貓(毛小孩)醫療的寵物動物獸醫師,其實不然。獸醫師在職場上參與的層面非常廣。舉凡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或水裡游的動物,包括居家寵物(陸生、飛禽或水生動物)、畜牧業養殖食用動物、水產養殖食用動物、動物園內眷養野生動物(陸生、飛禽或水生動物)、自然界各種野生動物、或從事特殊工作的工作犬等,都是獸醫醫療研究與服務的對象。 國際獸醫教育多為六年制,目前國內獸醫教育為五年制,國內有獸醫教育的四所大學擬將於107學年度實施六年制與國際接軌,並強化臨床實習及分科訓練。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獸醫教育核心課程指導方針改革課程內容,以達成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強調臨床獸醫師必備專業素養與能力(OIE Day One Competence)要求為目標。因此有志從事獸醫領域工作的同學們,應先在關懷生命的基礎點上出發,著力耕耘於基礎獸醫學的相關專業知識、臨床獸醫師各種動物基礎醫療及診斷技能、基礎動物醫療研究分析,並強化經濟與商務管理、國內與國際獸醫法規、動物衛生管理與營養、公共衛生、食品安全與衛生、職業法律意識與道應與醫護語言溝通能力培養,才能成為具有基礎動物醫療知識與技術的獸醫人才,以因應業界、雇主與客戶的需求與期待。 ​​​​​​​ ​​​​​​​犬隻健診 具備基礎獸醫學之醫療知識技能,參與社會多元需求 目前現代化社會的多元化需求中,獸醫師的專業醫療知識與技能已不再只狹隘地從事動物疾病的診療而已。因此,獸醫系的教學目標即在培育學生具備基礎獸醫學相關醫療實務知識與防疫檢疫所需之獸醫人才。使同學們未來可具有多元化技能參與包括動物疾病檢疫防疫、肉品衛生檢查、人畜共通傳染病防治、野生動物環境生態保育與醫學、參與人類疾病之動物模式相關研究等職能。 牛病診療 橫向連結,強化各種動物臨床之醫療及診斷技能 以屏科大獸醫系為例,位於台灣主要畜牧與水生動物養殖分布地區中,具有地緣優勢,且北有「高雄壽山動物園」,南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此外,比鄰「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亞太水族中心--觀賞水族動物產業」,「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禽畜生技產業」,還有獸醫相關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工作犬訓練中心」、「實驗動物中心」、「動物疾病診斷中心」等,加上教師們積極參與地區性動物疾病臨床診療服務與研究,協助政府和業界解決許多疾病醫療與監測防治難題,造就今日提供臨床獸醫師教學訓練與培育的實作機會的重要橫向連結。包括: (1)畜牧業養殖食用動物(豬、雞、牛、羊、鴨、鵝等)農場之臨床醫療與健康監測技能。 (2)水產養殖食用動物(如台灣鯛、石斑、海鱺、鰻魚、午仔魚、蝦類、九孔貝類等)的臨床疾病診斷、醫療與健康監測。 (3)動物園內眷養的各種陸生(肉食或非肉食性)、飛禽類、兩棲或爬蟲動物之臨床健康照養、醫療與人畜共通傳染病監測診斷。 (4)海洋生物(如魚、蝦、貝、企鵝)、哺乳類動物(如白鯨、海豚)、爬蟲類動物(如綠蠵龜)等的臨床醫療、健康監測與人畜共通傳染病監測診斷。 (5)野生動物(如猴子、老鷹、黑熊、蛇、陸龜等)的臨床醫療與健康監測。 (6)觀賞魚蝦類的臨床疾病診斷、醫療與進出口防疫檢疫技術訓練。 禽病診療 細心耐心與學習心,讓就業寬廣無限量 目前獸醫系畢業生進入職場中,除了傳統刻板印象的職業寵物(狗、貓)專科獸醫師以外,還包括有:豬病專科執業獸醫師、大型動物(牛、羊)專科執業獸醫師、禽病專科執業獸醫師、水生動物專科執業獸醫師、野生動物專科執業獸醫師等。另外,各大農畜(禽)牧場駐場獸醫,畜(禽)飼料健康諮詢服務專科獸醫師、公務獸醫師(含括動物園、海生館、各縣市動物疾病防疫所、鄉鎮公所、港口或航空進出口海關、中央單位如農委會、防檢局等處),或者研究單位如家畜衛生試驗所、農業科技研究院、水產試驗所、中央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生技藥廠(人用或動物用藥)、動物醫療器材公司、動物疫苗工廠、中央畜產會、屠體衛生檢驗或從事特殊工作的工作犬訓練等,都是獸醫醫療研究與服務的對象等。 因此,只要同學秉持細心、耐心,願意學習,參與各種動物保健、醫療、生技研究、檢疫防疫等,就業與深造機會的寬廣度,無可限量。 ★★獸醫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生物資源學群 )
大學校園 考大學:妝品美容科系學什麼?
化妝品與美容相關領域非常多元,有的著重應用與管理,有的專注於時尚美容,甚至結合健康概念,以「健康」與「美容」為發展主軸,重視由內而外的美容保健知識與技能。隨著國內經濟與醫療衛生進步,如何保持健康美麗、延緩老化已成為關注的焦點。 隨著國內經濟與醫療衛生進步,如何保持健康、延緩老化已成為關注的焦點。且隨著民眾生活品質提升,消費者對美容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技術及服務態度等要求隨之提高,另一方面,面臨醫學與美容結合的時代,美容師雖具有服務觀念,但醫學專業知識仍不足(資料來源:台灣醫學美容診所發展趨勢與市場概況,IEK產業情報網分析),因此兼具正確的醫學保健知識與嫻熟的美容美體技術,方能符合社會對於美容專業人才的期求。 化妝品與美容相關領域非常多元,有的著重應用與管理,有的專注於時尚美容,甚至結合健康概念,以「健康」與「美容」為發展主軸,重視由內而外的美容保健知識與技能。化妝品相關科系開設課程多能因應美容專業知識的發展及未來產業趨勢的變動,進而培育國家社會與產業界所需的時尚健康美容專業人才。 藉由實作培養專業技能 「妝品美容」是一門重視實務操作、培養高級專業技能的學科,高教體系學習方向以升學研究為主,技職體系主要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職體系大學來說,相關科系包括位於北部的長庚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中部的台中科技大學美容系以及南部的輔英科技大學健康美容系等。國內化妝品或美容相關科系因成立背景不同,各校有不同的發展特色,主要以「醫學美容」、「保健美容」、「時尚造型」與「化妝品應用」為發展方向。課程的內涵落實於醫學美容及中醫美容的基礎醫學及化妝品科技知識之外,也開設了多元性及系統性的專業技術課程,輔導學生取得美容相關專業證照,以符合學生未來進入職場的技術與知能門檻。技職體系大學重視與產業合作,藉由企業實習,培養學生成為具備精緻技術、職場倫理與敬業樂群的「專業健康美容能力」人才,為國內美容產業發展注入優質又具生命教育、快樂服務的價值觀。 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而妝品美容領域主要是從事與「人」接觸的工作,因此在人格特質上以具備「喜歡幫助別人」、「喜歡與人合作」、「熱情關心他人」比較適合選讀。 妝品美容就業市場多元 根據財經專論,台灣區每年的美容市場值約介於500~600億元台幣,中國的人口數為台灣區人口的56倍,以人口數來計算的話,中國的潛在美容市場約為2.8兆元台幣。以目前中國的美容市場值700億元台幣的規模看來,潛在的發展空間驚人。 畢業生可選擇就業或自行創業,就業市場多元且就業率高,包括健康美容產業、時尚造型產業與化妝品科技產業,可擔任醫學美容師、醫學美容諮詢師、SPA美容美體師、芳療師、美容講師、新娘秘書、化妝品科技人員,或者成立美睫美甲工作室。除就業外亦可選擇繼續升學,進入化妝品應用、保健營養與時尚造型設計等相關研究所進修。 ★★化妝品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呼吸治療科系學什麼?
呼吸治療這個專門領域包括呼吸治療臨床專業,涵蓋成人、小兒及新生兒的急重症治療及慢性照護。而相關系所的教育主要是為了培育具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及決策能力的臨床專業呼吸治療師。呼吸治療在台灣起步雖晚,但它的進展快速,目前發展僅次於美國與加拿大,成為世界第三大的專業組織。 專業獨特性的臨床應用科學 呼吸治療是一項具有獨特專業性的應用科學,在歐美國家之發展已超過半個世紀;在台灣,起步雖慢,但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的專業組織,僅次於美國跟加拿大。在亞洲地區,也只有台灣跟菲律賓的大專院校裡,設有相關專業科系。臨床呼吸治療是一項有組織的專業醫療,呼吸治療師在重症加護病房、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慢性呼吸照護病房、居家照護機構、門診及相關檢查室,執行與呼吸系統相關疾病之評估、治療及照護,是一項既廣泛又具專業獨特性的臨床應用科學。 呼吸治療臨床專業,涵蓋成人、小兒及新生兒的急重症治療及慢性照護。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育具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及決策能力的臨床專業呼吸治療師。要成為搶救呼吸的高手,需具備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同理心、責任感及終身學習能力的同學。 ​​​​​​​ ​​​​​​​呼吸治療依照護分級發揮專長 目前國內高教體系(呼吸治療學系)與技職體系(呼吸照護系)與台灣呼吸治療學會共同推動台灣的呼吸治療師臨床專業能力成長,包括共同擬定專業實習課程、研商專業能力晉級制度…等,提升臨床呼吸照護素質不斷努力,使台灣的呼吸治療專業能夠百人走一步,整體提升台灣的呼吸治療專業。 高雄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學生到新加坡實習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實施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加護病房」、「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慢性呼吸照護病房」及「居家照護」等四階段漸進式照護體系,呼吸治療師在這些不同分級照護的場域可發展其專才。除此之外,與全民健康與福祉為使命的國家重要相關政策發展,例如安寧緩和照護、高齡社會健康照護、健康促進與產業發展、智慧醫療產業開發、創新創業管理,都是呼吸治療師未來可發展之領域。 ★★呼吸治療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物理治療科系學什麼?
物理治療科系主要在培育專業的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專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除了在醫療機構執行臨床骨科、神經、心肺與小兒等各類疾病的評估與治療業務外,在科技輔具開發、長期照護、運動防護等各方面,亦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物理治療師必須具備人文素養、醫學倫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以及物理治療專業評估、執行治療計畫、研究與管理能力。 目前國內物理治療師基本能力養成教育,可以透過高教體系一般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技職體系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與五專(物理治療科)來培育。換言之,經過大學或專科物理治療科系畢業,即具備物理治療師執照考的資格。 物理治療專業層級提升 然而,提高物理治療師專業養成教育層級是國內物理治療教育改革的既定方向,參考美國預計2020年無博士水準以下的物理治療專業養成教育政策,台大與陽明大學於去年九月開始招收六年制物理治療學士學位的學生,預計2030年起國內所有大學物理治療專業養成教育全面提升為六年制,在此嶄新學制的培育下,對於未來畢業的物理治療師都能夠擁有鑑別診斷與臨床判斷的能力,實現物理治療的專業教育改革–直接就診(Direct Access)與自主性(Autonomy)的目標。 有關國內物理治療人力需求,根據世界物理治療聯盟會員國物理治療師/十萬人口比值以及醫院總床數/物理治療師比值,顯示臺灣在亞洲國家中仍屬較為不足的國家。目前國內設置醫療機構的基本門檻,規定每100病床應設置物理治療人員一名,不足100病床者亦應設置物理治療人員一名。 物理治療領域發展多元 物理治療專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雖然多數在醫療機構執行臨床骨科、神經、心肺與小兒等各類疾病的評估與治療業務;自行創業開設「物理治療所」,結合各種徒手治療技術,運用各種運動原理與技能於臨床治療,對專業發展亦貢獻良多;在科技輔具開發方面,例如鞋墊製作搭配臨床治療,物理治療師在此領域亦擁有一片天;在長期照護方面,預期未來「長期照護保險」或「長期照護2.0」實施之後,物理治療長期照顧服務需求量將大幅增加。 此外,在運動防護方面,物理治療師在這次奧運會擔任運動選手的場邊防護工作亦扮演重要角色。 綜觀上述,物理治療專業發展深具潛力,歡迎對物理治療專業具有認同感,能夠遵守專業倫理與維護專業形象,對服務病患有耐心與熱忱的同學報考物理治療相關科系。 ★★物理治療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公共衛生科系學什麼?
公共衛生關心多面向的健康議題,並結合專業知識來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系主任王姿乃指出,例如透過大數據分析,公衛人能夠預測國人健康趨勢,做為衛生發展的重要策略。公衛系畢業生遍布於產、官、學、研各界,只要擁有個人專業、團隊合作能力,都能夠有很好的發展。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泛指「公眾的健康」,它的範圍相當廣闊,關心著每個人身體、心理、社會多面向的健康議題,而且能結合所學公共衛生專業知識,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例如近年來所發生的紫爆(空氣污染)、登革熱、茲卡病毒、劣質油品事件、塑化劑事件、藥物濫用、愛滋病防治、乳癌年輕化、代謝症候群、健保DRG制度等都是公衛人所關心健康問題。 公共衛生的課程規劃以衛生行政與醫務管理、生物統計與流行病學以及環境衛生與工業衛生為主,生物醫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為輔,培育能關懷群眾健康、終身學習的多方位公共衛生學專業人才。如目前大力提倡的巨量資料應用(big data),公衛人可運用生物統計分析,結合國家健保資料及健康調查數據,可提供疾病發生率、死亡率與危險因子,以及預測國人健康趨勢,做為國家衛生發展的重要策略。 培養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 由於公共衛生所涵蓋範圍寬廣且與時並進,隨著醫療進步、科技發展迅速,選擇公共衛生的學生需廣泛閱讀。許多公衛傑出校友,在醫療健康產業擔任院長、處長、執行長,或是在政府衛生機構擔任主管,都擁有求新求變、精益求精的態度,並能跨領域學習。我們期待培養學生具有社區服務熱忱、關懷民眾健康、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的核心能力,有志於此的莘莘學子都很歡迎成為公衛人。 目前全國共有八所大學設立公共衛生學系,以高醫公衛系為例,以通識博雅教育課程及基礎醫學為基礎,將專業課程領域規劃為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環境衛生與職業衛生、衛生政策與健康促進三大領域,結合理論研習與實務訓練的課程設計,安排學生接受國內各學術、衛生與環保行政單位的暑期見習、實習訓練,提升就業競爭力。 培育關懷本土 放眼世界人才 以高醫公衛系為例,學校會安排學生到索羅門海外實習、擔任海外志工,實踐公共衛生濟弱扶傾的服務精神。此外,也有機會跟隨老師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每年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的學生都會來本系修課,進行交流,提升國際視野。 社會快速變遷,經濟成長迅速,醫療保健需求增加,健康意識抬頭,以及現今環境污染、職業病以及工業衛生問題、食安問題日趨嚴重、大數據時代來臨,找出致病原因進行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都需要投入大量擁有專業公共衛生背景的人才。 公共衛生領域的涵蓋相當多元,擁有個人專業、團隊合作能力,相信都能夠有很好的發展。公衛系畢業生遍布於產、官、學、研各界,對於研究有興趣之同學選擇繼續深造,擔任研究人員或教職;也可透過國家考試至衛生行政機關與國營事業單位服務;業界發展更是多元化,包括勞安衛人員、統計分析師、臨床試驗專員、健康管理顧問、醫院高階主管等。 ★★公共衛生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
大學校園 考大學:食品營養科系學什麼?
經濟發達,生活水準提高,大眾對飲食的需求已經從基本的飽足功能,提升到保健功能,因此健康餐飲及保健食品的研發與行銷也成為當前台灣產業上的明日之星,與健康、營養相關的行業也越來越熱門。若擁有專業證照與實務技能,即能成為出類拔萃的搶手人才。 飲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生活的重要內容,我們不能一天不吃。吃不但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健康。近年來民眾在飲食上除了追求高質感的感官享受之外,不但要求保健、還要求養生。 以「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國內肥胖盛行率已提升至百分之十七,另有約兩成女性、三成男性過重。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國人飲食中,纖維、蔬果、鈣質攝取不足以及脂肪攝取比例偏高、主食類過度精緻,與肥胖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癌症等慢性疾病,皆有密切關係。如何在飲食上建立正確健康飲食觀念、均衡攝取各類有益健康的食物、控制肥胖盛行率及預防各種慢性疾病發生等,已成為政府及民眾都非常重視的世界趨勢。因此,在全世界及台灣,營養師這個行業也越來越熱門。 ​​​​​​​ 飲食不僅重飽足,更重健康 國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大眾對飲食的需求已經從基本的飽足功能,提升到保健功能,因此健康餐飲及保健食品的研發與行銷也成為當前台灣產業上的明日之星。在現行餐飲業導入營養保健的觀念與實務,冀求在精緻的飲食文化上營造健康飲食環境,進一步提升國人的健康品質也成為國內餐飲業經營的重點。 同時,由於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重視,需求日益增加,高附加價值的食品已成為營養生技產業的發展重點。此外近年來,世界各地以及國內所發生的眾多食品安全事例,造成全國民眾及各界嚴重關切食品安全,甚至產生憂心。食品安全是國民健康的基礎,世界各國莫不關注,如何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吃得健康,每個環節都是食品營養保健相關科系學生可以積極投入的工作。 擁有證照比學歷還重要 「民以食為天」,因此食品及保健營養產業不像其他行業容易受到經濟條件的影響,即使在衰退期,其需求依然能維持相對的穩定性。 雖然保健營養相關科系的同學在就業上並無太大的困難,但是,在食品及營養產業中,證照的取得比學歷來得更重要。目前與食品保健營養領域相關的證照有營養師、食品技師、保健食品工程師等專業證照,這些證照的取得,除了能展現此領域的專業性,更提供了保健營養領域同學就業的保障。 目前大學的錄取率越來越高,因此選擇一個自己喜歡且在未來就業有前瞻性的科系就非常的重要,食品及保健營養等相關科系是同學思考未來就讀科系時的一個很好的選擇。不過也提醒同學,未來在投入食品及保健營養領域時,除了在大學課堂中知識的學習外,實務上的訓練及經驗也非常重要。例如,若有志成為醫院營養師,就要加強自己在醫院臨床營養的實務經驗;若對營養生技、保健食品研發有興趣,則要加強在實驗室操作及分析的技能;若想往健康餐飲方向,就必須同時也具備烹調及烘焙這方面的實務技能,如此才能在這些相關領域上更能發揮所長,成為這些相關領域中出類拔萃的專業人才。 ★★食品營養保健相關科系都在這(醫藥衛生學群)
大學校園 流行音樂系是名堂還是靈藥?—《大學的藝術》11
據報載,有幾個學校將成立流行音樂系,成立不久的「流行音樂產業系」在這幾年也是學生選系的熱門。 今日,英美兩國和幾個歐洲國家,能把他們的流行音樂產業推往全世界,跨越語言隔閡;日本流行音樂在東亞素有實力,而南韓近年來成為後起之秀。台灣雖然流行音樂起步甚早,也曾經極為耀眼燦爛,現在卻呈現頹勢。 台灣只有周杰倫、張惠妹、五月天等較資深歌手在華人圈還有較廣的知名度,要能有跨國境、跨語言知名度的歌手,真的是很少。愛黛兒(Adele, 27歲)、泰勒絲(Taylor Swift, 25歲)、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 21歲)這些歌手,能在這麼年輕就享譽世界,在我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台灣的大學設置流行音樂(產業)系,會成為台灣流行音樂的強大助力嗎?或者,比較近似招生名堂? 流行音樂,其實有根基有學問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於歐美流行樂、台灣流行樂都有深入研究,這樣的人可謂鳳毛麟角。針對爵士與流行樂已有大量著述、而且在多所大學音樂系任教的謝啟彬老師,是對這個問題有極深見解的人之一。 啟彬老師有極為扎實的古典基礎。到了大學就讀音樂系之後,謝啟彬老師開始認真學習爵士,畢業後又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深造爵士及流行小提琴演奏。 另一方面,在他高中的時候,正是台灣流行音樂黃金時代,他也對流行音樂產生興趣,開始進行詞曲創作、自學吉他,並且在流行樂界工作。他曾經幫童安格,張清芳、費玉清的發片曲、演唱會編曲及演奏。他也在劉若英、金城武都在當陳昇助理的時候,跟這些人一起在錄音室裡穿進穿出。 身跨古典、爵士、流行,並且大量跨國學習、工作、巡演,啟彬老師愈來愈清楚在歐美,流行音樂是一個有根底、有系統的培育體系,這套體系日本和南韓學了去,但是在台灣,流行音樂人才還是在打游擊戰。 啟彬老師音樂教學(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流行音樂靠天分?也需要沃土和澆灌 你以為流行音樂就是靠歌手的天分、對音樂的熱愛?那就錯大了。 其實歐美流行樂界一直有藝術傳承與根源,其中重要之一就是爵士樂,而爵士樂開枝散葉衍生的各種風格:放克、藍調、雷鬼、搖滾、嘻哈⋯⋯都形成今日歐美流行樂的重要骨幹。熟知歐美流行樂的人都知道,幾手所有優秀的音樂人是多年鑽研某種音樂風格的專家。例如前面提到的,泰勒斯在出道之前花許多年鑽研鄉村音樂的演唱以及作曲,愛黛兒則擅長靈魂、藍調。 啟彬老師順手舉了幾首近年的歐美流行名曲。在他的分析之下,這些曲子承襲的風格與創新的關鍵點可謂「一耳瞭然」。 2014年最熱單曲之一Bruno Mars的《Uptown Funk》,節奏、和絃、結構,都和 70年代的放克舞曲一模一樣,連他在MV中的穿著打扮都向當時借鏡。因為是兩個世代前的風格拿出來舊瓶裝新酒,所以可以再次讓人耳目一新,成為流行。 2013年法國團體Daft Punk所唱的《Get Lucky》葛萊美獎最佳單曲、最佳專輯,也是承襲70年代的放克風格。 「同樣的音樂人才培育模式,後來被日本仿照,近年韓國又學去了,」啟彬老師說,「2008年韓國女子團體唱紅了Nobody這首歌,我曾經和它的製作人見到面談天,原來它的主題絃律與和絃進行來自古典樂曲Vivaldi的《四季─冬》,再以摩城之音(Motown)的風格加以改頭換面。」 許多人看到韓國對流行音樂的行銷包裝作的好,但比較少人看到,它的流行音樂一條根扎在古典音樂裡,一條根扎在爵士樂裡,吸收養分因而茁壯。 如果流行音樂也是一個有傳承、有源流的藝術,它當然就該有教育的機制。 流行音樂人才培育,優劣比一比 如果流行樂是爵士樂結的果實,歐美一流音樂學院對流行樂可謂也有澆灌之功。許多聲名卓著的古典音樂學院,例如美國的茱莉亞音樂院、英國的皇家音樂院、芬蘭的西貝流士藝術大學,都有爵士音樂主修,培養功力與學養均深厚的爵士樂人才。 另一類音樂學校,是專門培養流行音樂人才的,美國極負盛名的伯克利音樂學院就是這樣的學校,爵士作曲、流行作曲、表演技能,都是學校的核心課程。這類的學校,在北美和歐洲各有十幾個以上。愛黛兒就曾在英國演藝學校受到完整的栽培。日本也有類似的學校,例如日本東京的洗足學園音樂大學,平原綾香(日本歌手、薩克斯風演奏家)就是從那裡畢業。 鏡頭轉回台灣,我們的情況如何呢? 古典音樂的教育在台灣做得很深,有18所音樂系,但每個都差不多,就是非常純正的古典音樂系,認為流行樂沒有資格進入學院大門,連爵士樂都看不上眼。因此,台灣極少成氣候的爵士樂教育機構。東華大學音樂系研究所這幾年終於增設了爵士組,但專任兼任教師中,只有一個爵士小號師資而已。 「事實上,很長的一段時間,台灣不但缺乏爵士樂人才,爵士樂的發展甚至在政治上被打壓,」啟彬老師和我說了個祕辛,「在民國初年的上海租界,其實有不少爵士樂創作及演奏者,創造了《夜上海》、《等著你回來》等爵士風格濃厚的歌曲。但是在國共戰爭時,這些音樂人同情左派,投共留在大陸,國民政府教育文化界來到台灣後和爵士樂一直疏離陌生。」 台灣現在雖然有流行音樂產業系,教學重心卻並不在音樂本質上,而是在錄音工程、包裝行銷、舞台設計上。即使也有演唱、演奏、舞蹈技能的訓練,但是以培養「國際水準的音樂人」來說,可能是遠遠不夠。 台灣流行音樂曾經有粗糙的師徒制作為培訓方法,但現在已經瓦解。對於有意走流行音樂的年輕人,現在非常缺乏夠深度、有系統的學習管道。許多人是在社團學吉他,並聽 Youtube 盲目摸索怎麼做音樂。 西方流行音樂的根在爵士樂,但是台灣的流行音樂卻沒有根,古典音樂排拒它、而爵士樂一直沒有發展茁壯。 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的流行音樂界將會出現大量人才,整體騰飛上升,或是墮入萎靡暗淡?我們心裡該有個底。 啟彬老師音樂教學(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只看到整容,沒看到音樂內容? 「創意很少是憑空發明,通常是將原來知道而熟悉的風格,用想像不到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啟彬老師多年在大學教課、做師資培訓來不斷找外國音樂家辦工作坊,並在網路上累積數百萬字的著述量,就是希望把台灣爵士樂的土壤培養起來。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台灣的流行樂為什麼近年來不斷退縮,打出本島的作品與歌手愈來愈少?這不是多砸點錢做行銷,或是叫歌手整形漂亮/帥氣一點,就能解決問題。 根本原因是,我們沒看見歐美日韓的流行音樂產業對於人才及培育的重視。說到底,「音樂內容」只能從人而來,只有培養夠水準的人,才會有好音樂,才會有產業擴張,這個簡單的道理是根本。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想想論壇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學與業壯遊】流行音樂系是名堂還是靈藥?——《大學的藝術》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