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排行 【2020 QS】臺灣11校進世界大學排行 臺大69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今年6月公布「2020世界大學排名」,臺灣有16校進入排行榜,其中11所大學在500名內,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由去年的72名上升至69名,是唯一進入百大的大學。亞洲國家前五名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及南洋理工學院均排世界第11名、大陸清華大學第16名、大陸北京大學第22名、及日本東京大學第22名。而世界前五名則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史丹佛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及英國牛津大學。 臺灣入榜16所,11校進五百強 臺灣今年有16所大學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比去年少了一所。今年位列百大排行的仍是臺灣大學,為69名,較去年進步3名;科大部分則有臺灣科技大學和臺北科技大學。 QS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世界大學排名,是調查全球萬名學者及僱主,以及對全球最大論文數據庫Scopus/Elsevier中的學術期刊和論文引用的數據分析,再依照6項指標評分,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分、生師比、教員論文平均被引數、國際學生與教員等來對世界大學評分排名。 QS世界大學排行TOP10 今年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10名的學校和去年一樣,只是名次稍有升降。而牛津大學擠下加州理工學院,成為英國排名最高學府。前三名都是美國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繼續蟬聯冠軍;英國大學有4所,瑞士1所。 亞洲25所大學列百強 在亞洲部分,包含國立臺灣大學等一共有25所大學進入世界大學百強排名。其中,新加坡的兩所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都是11名,為亞洲最佳名次。 日本則有五所大學入百大,分別是:第22名的東京大學、33名的京都大學、58名的東京工業大學、71名的大阪大學,以及82名的東北大學。 南韓也有五所,包括:第37名的首爾國立大學、41名的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83名的韓國大學、87名的浦項科技大學,以及95名的成均館大學。 香港也是五所大學進入前100,其中香港大學居25名,而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則分別是32、46、52名,還有91名的香港理工大學。 中國入榜百大的則有六所大學,包括:16名的北京清華大學和22名的北京大學,40名的復旦大學和54名的浙江大學,以及60名的上海交通大學和89名的中國科技大學。 ★資料來源: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校長開講 【新北】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生涯無法規劃,你要的是閱歷投資
明志科技大學校長劉祖華認為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閱歷投資」,盡量讓自己有不同的經驗。有機會就要去嘗試,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興趣所在,從中學習到不同的經驗跟養分,逐漸發展自己的職涯。 「我是誰?」在日本,這叫高中生問題。我覺得,應該讓年輕人從小就會問這樣的問題。高中是生涯探索的關鍵期,需要為將來找到方向。 不一定每個人對這個題目都有興趣,而且問了,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答案,但是問「我是誰?」背後有著引領未來的兩個向度,一是「這輩子我最想留下什麼?」另外就是「這輩子我想改變什麼?」一個是比較往內求的,一個是可以改變什麼。 目前,台灣的高中生成熟度非常兩極,成熟的,目標非常明確,早就想好自己要做什麼,表現比上一代優秀;沒有方向的,就是等到考試成績發下來,才去想到底要選什麼科系。 我求學的年代,年輕人選擇學校的出發點很單純,成績好的唸高中,不好的唸高職、五專,至於要選哪個科,出發點就是好就業,也不太思考有沒有興趣,反正不討厭,選了就努力去學。 劉校長鼓勵年輕人要時時反思自己「想要什麼?想改變什麼?」 設計思考 學會找問題解決 可是,時代變了,晚熟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讓他們在15歲分流,選擇高中或高職,就現況而言早了一點。比起上一輩,台灣人生活富裕了,平均壽命也增加到80歲。年輕人受教育的時間拉長,很多人或許生活沒有壓力,或者說沒找到方向,他還是不知道未來該做什麼。 所以,對年輕人來說,學會時時問自己,「最想要什麼?想改變什麼?」非常重要,當方向目標確立了,才有動力改變。 就像明志有個規定全校大必修「設計思考微型學分」,週六、日上課,一開始同學們很排斥,我們透過「設計思考」的方式,將6個不同系的同學分成一組,給他們的任務,就是去「找到大家有興趣的議題,然後提出解決方案」。 過程當中可以發現,來自6個系的大一學生,開始沒能力解決任何問題。當這組同學達成問題共識,他們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會開始思考需要學哪些專業才能夠解決問題。例如,有同學想要解決「地球暖化問題」,其中有個解決方法,就是讓空氣變好,於是學機械、學環境安全衛生、學化學的同學,就思考一起合作開發出一款過濾器,把空氣中不好的東西過濾掉。 為什麼現在的同學,對很多事不容易提起興趣?比如,大一上微積分,他們也不曉得將來微積分可以怎麼用?若是工學院的同學,他們還要學工程數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動力學。但他們不知道學了這個,將來可以修飛機引擎。反過來,一開始就想好要成為飛機維修技師,現在google搜尋很方便,他就可以自己帶著問題去找答案。 實習是閱歷投資的開端 年輕人要如何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除了學會問問題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閱歷投資」。所謂,閱歷投資就是盡量讓自己有不同的經驗。當有機會去嘗試,嘗試了以後,就會慢慢知道自己的能力、興趣,從中學習到不同的經驗跟養分,那些經驗跟養分配合主觀的感受,就會有下一個機會,當你一直掌握機會,就會慢慢發展出自己的職涯。 如同實習就是很好的閱歷投資,明志從創校開始,實習就是我們課程的一部分。明志幾乎沒有寒暑假,因為學校在寒暑假排課,讓同學們大三升大四那年,全部到業界實習一年,每年明志大學部900名學生,有1400個實習職缺。其中還有不少同學到美國實習一年後回來,在國外工作發現自己的不足,大四決定有些要繼續考研究所,有些則是在技術上鑽研。 以我自己來說,生涯幾次轉折,也是因為「閱歷投資」而來。我唸明志機械時,因為到工廠實習,發現那個工作場域不是自己喜歡的,退伍後,就到美國唸碩士。碩士畢業回國,剛好青輔會推薦明志有教職,便回到母校教書。教了幾年之後,又發現未來要從事教職,一定要唸博士,後來毅然決然帶著妻小到美國攻讀博士。當時考量自己對數學不是特別感興趣,在機械領域發展會有局限,於是博士轉攻工業工程管理。 沒想到,回國後,遇到長庚開設新學院,被調派去籌設工業設計系,後來因緣際會接了管理學院院長,所以我的體會是,跨領域的養分特別豐盛。從教書、系主任、院長到校長,生涯的每一步都不是規劃來的,而是按部就班,當自己發現哪裡不足時,不斷地去做閱歷投資。 很年輕的時候,學長告訴我,「如果不曉得該怎麼選的時候,就選難一點的路」,這句話我記住一輩子,也做了一輩子,我鼓勵年輕人可以選困難一點的道路,那就是你將來最好的閱歷投資養分。 明志科技大學校長 劉祖華 小檔案 ★出生:1960年 ★現職:明志科技大學校長 ★學歷:明志工專(現為明志科技大學)的機械系、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工程資訊標準化(STEP-ISO 10303)工業工程與設計PDM與 CALS、福祉設計(Design for Welfare)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工程學群機械工程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機械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
大學校園 【108陸生來台】十大熱門學系 視覺設計居首
108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學士班的榜單已於7月初公布,今年可以參加分發的考生共2,131人,爭取800個名額(去年為1,578人爭取800個名額)。這些來臺的陸生都選擇讀哪些科系呢?從陸生聯招會的統計數字可見,陸生選填志願前10名的熱門學類以視覺傳達設計為首,其他依序則為資訊技術、財務金融、企業管理、外國語文、電機與電子工程、大眾傳播、中國語文、綜合設計、產品設計等。 ★你可能想看:【108陸生來台】招生達成率91.5% 淡江最多 陸生來臺首選 108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選填志願以視覺傳達設計相關學系最熱門。其次依序為資訊技術和財務金融相關學系。去年居首的企業管理,今年則退居第四。 文組較理組多 設計相關最熱門 在排行榜中,若以文組與理組兩大類來看陸生選填志願的情形,則可見文組學系占了80%,數量遠遠超過理組學系。其中,理組志願以電機電子、資訊、機械工程等相關學系為主,文組志願則多集中在商管行銷、傳播設計、語文學習等。 若從學院角度來看,陸生來臺選填志願以設計學院的學系占比最高,包括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視覺藝術、建築以及綜合設計等相關學系,選填志願人次總數最多,設計相關學系超越商管相關學系(企業管理、財務金融)成為多數陸生所愛。而理工學院(電機電子、機械工程、資訊技術)也是受陸生青睞的熱門選項之一。 ★資料來源: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
大學校園 【108陸生來台】招生達成率91.5% 淡江最多
108學年度陸生來臺就讀學士班正式分發的榜單已於7月5日公布,今年計有70校(去年75校)共錄取732名陸生(去年733人)。其中,一般大學共有50校錄取640人,科技大學則有20校錄取92人。整體錄取人數較去年減少1名,招生達成率91.5%,則比去年略減0.13%。 ★你可能想看:【108陸生來台】十大熱門學系 視覺設計居首 【一般大學】陸生錄取人數TOP10 70所一般大學中,錄取陸生最多的前5名依序為淡江大學57人、銘傳大學(含金門校區)49人、中國文化大學48人、逢甲大學47人、輔仁大學44人。與107年相比,排名前10的大學都沒變,這十所大學的總錄取人數較去年多了10人。 科技大學:陸生錄取人數TOP10 在20所科技大學中,錄取陸生最多的前5名分別是朝陽科技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樹德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與107年相比,文藻外語大學由去年的第四名升至第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則在今年首度進入前10名。若以這10所科大的總錄取人數來看,今年則較去年少了16人。 ★資料來源: 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
大學校園 【崑大科大】視訊系《藝閣西遊記》獲國際影展首獎
崑山科技大學視訊系執行教育部107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由計畫主持人李思欣老師與學生殷芸茜、張祐榜、游宛臻、王菁郁、蔡函玲組成團隊,前往雲林縣北辰國小影像與動畫創作社團,以北港鎮特有的真人藝閣花車為創作概念,帶領小朋友共同拍攝短片《藝閣西遊記》,自四月底完成至今,已榮獲五個國際影展的入圍與獎項。 學童出席韓國釜山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 師生應用所學 跨界合作拍攝 李思欣老師與視訊系大三、大四學生將企劃轉化具體、理論轉為實務,引導學生與校外相關單位跨界合作發展創新影視教學活動並服務實作,師生應用課程所學的及教學資源,協助北辰國小學童拍攝《藝閣西遊記》,參與由澳洲的Ranges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 集團首度舉行的Lantern and Light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光線國際影展,榮獲首獎殊榮,顯現視訊系在教學上透過理論的學習、專業的技術、企劃書的撰寫,以及與校外單位合作辦理影視活動皆能紮實完成,六月底的頒獎典禮則由臺灣駐澳洲辦事處的官員代表無法出席的同學領獎。 另外,《藝閣西遊記》於本月9日至15日受邀至韓國最大規模的Busan International Kids and Youth Film Festival 韓國釜山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 Reborn the BIKY單元播映,共有61個國家參與,該影展的評審團與釜山媒體中心共同遴選出富有特色的短片,於釜山電影中心售票播映並舉行映後座談。團隊成員在座談會上受到近300位觀眾熱烈歡迎,觀眾對於大學生與小朋友將傳統的民俗遊行活動以短片的方式呈現,感到興趣並紛紛提問互動。 《藝閣西遊記》拍攝過程。 視訊系暨媒藝所師生常於課餘時間指導社區或中學、小學生參與影視企劃拍攝活動,作品成果斐然,該次執行教育部107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除了上述兩個影展外,《藝閣西遊記》也獲得土耳其國際環球電影節、英國Tolpuddle Radical影展與印尼巴里島國際短片影展的官方入圍,英國Tolpuddle Radical影展與印尼巴里島國際短片影展更進入第二階段評選,並分別於本月19日及10月12日舉辦頒獎典禮。 李思欣老師認為,教師不是課程教學的主導,而是課程教學團隊的一份子,每堂課的教學團隊包括教師、學生、業界師資、參與人員等都應互相分享、專業支援,課程結束後教學相長互為成就。透過參加國際影展的經驗,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播映環境與文化交流,串聯課堂理論與實務經驗,讓大家了解視訊系的豐富涵養。林祐萱同學對於出席大型國際影展,參與開幕典禮、影展晚宴、記者轉播、影片播映,甚至會外活動的種種,都能感受到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規劃、過程、實踐、分享、體驗」概念,十分有收穫。
大學校園 下一站 長榮大學
長榮大學位於台南歸仁,鄰近高鐵、中山高、南二高及機場,校門口設有台鐵沙崙支線「長榮大學站」,是全國校園內唯一有火車站的大學,位居交通樞紐,不管是到台灣各地或是飛往世界皆能暢達,縮短回家、與朋友相聚的距離,離夢想也更近了。
大學校園 【正修科大】首創高值化扣件實作工廠 打造智慧人才
教育部斥資近5千萬打造全國首創整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一條龍高值化扣件的「高值化扣件智慧製造系統類產線教學工廠」,今天在正修科技大學揭牌啟用,校長龔瑞璋表示,高值化扣件教學工廠培育智慧製造系統及組裝技術的技優生,強化學生職場技能,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手。 「高值化扣件智慧製造系統類產線教學工廠」啟用在熱情有勁的舞蹈隊炒熱現場氣氛後,由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立法委員許智傑、林岱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林仁益、台灣螺絲工業同業公司理事長蔡圖晉等政要,與本校校長龔瑞璋聯袂揭牌,開啟高值化扣件智慧製造系統及組裝技術應用產業邁入新里程碑。 劉孟奇說,國家持續推動產業創新,培養高值化扣件智慧製造系統及組裝實用技術優質人才,正修科大不論教學品質或教師素質都是一流的,教育部持續投資設備補助,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學到最先進技術,學用無落差,從正修科大類產線教學工廠結訓的人才,都是品質保證。 龔瑞璋在揭牌儀式後帶領劉孟奇等人參觀教學工廠,劉孟奇在一項測試中,將 1顆螺絲做記號,機器很準確的篩檢出做記號的螺絲,令在場人士嘖嘖稱奇;龔瑞璋說,這些設備可有效協助傳統產業掌握雲端競爭力,讓技術及產能再升級,再創傳統產業一片天。 智慧系統結合人才培訓 就業力up 設置在正修科大的「高值化扣件智慧製造系統類產線教學工廠」,為全國首創整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一條龍高值化扣件檢測篩選設備、智能無人搬運車系統先進功能的類產線教學工廠,包括有「智能無人搬運車系統」自動倒料系統與自動倉儲系統、「光學篩選機」、「產線即時監控系統」設備,達到產線即時全面檢測,不但可提升產能、降低成本,更可改進傳統產業僅於產線末端抽樣檢測瑕疵,不僅國內外學術界僅有,更是產業界高值化扣件的製造設備。 今年暑假將有20多位種子教師前來受訓144小時產業課程,技優生100多人則分先導課程及產業課程進行54及144小時實務訓練,除聘任具實務經驗法人及優質產業界專家親自授課外,並針對有特殊需求人士,免費提供宿舍及午餐,畢業後更可獲得與本計畫簽訂合作協議相關企業允諾優先保證錄用機會,成為學生與企業間的重要平台,為企業培訓適當人才,為學生提升職場就業力。 校長龔瑞璋指出,設在正修的「高值化扣件智慧製造系統──類產線教學工廠」,除有一條龍高值化扣件的檢測篩選設備,更購置「智能無人搬運車系統」、「光學篩選機」、「產線即時監控系統」等設備,透過這些設備可望有效協助傳統產業掌握雲端競爭力,產能再升級。 資工系主任余國正說,學校有一條龍高值化扣件檢測篩選、產線即時監控系統及智能無人搬運車系統,為產業界及全國技專校院僅有,對學生將有更直接的幫助。
大學校園 【崑山科大】ECOCO跨域團隊 榮獲2019龍騰微笑智聯網創業競賽第三
崑山科技大學創新創業育成中心結合該校跨域團隊及新創公司凡立橙共組「ECOCO」團隊,參加第二屆龍騰微笑智聯網創業競賽,將創新回收技術與智慧型高科技介面,整合環保回收、點數折抵消費或愛心捐款、資收物再生技術與設計等,結合ECO(節能)與COIN(錢幣)之概念,實踐資源再生、永續發展的理念,以《ECOCO創新智聯資收系統》在102組隊伍中突圍,榮獲全國第三名及獎金50萬元。 自2017年起,由宏碁基金會主辦的「龍騰微笑智聯網創業競賽」,由「龍騰微笑創業競賽」轉型為「龍騰微笑智聯網創業競賽」,邀集對智慧聯網有創見、創意的人能夠組隊參賽。崑山科大共組跨校、跨領域團隊,培養學生將學習想法化為實際行動與跨領域合作之能力,由該校與成功大學、僑光科大、凡立橙有限公司共同組成「ECOCO」團隊,以智慧回收機搭配專屬APP為推廣產品。 崑大跨域團隊及凡立橙共組「ECOCO」團隊參加龍騰微笑智聯網創業競賽獲得全國第三。 智慧聯網回收 跨域整合 崑大創新創業育成中心吳宏偉主任說明,「ECOCO」團隊為提高民眾環保意識、養成回收習慣、拓展服務應用,特別開發《ECOCO創新智聯資收系統》,以專屬APP輔助實體機臺運作體驗,使民眾能夠更加了解循環經濟體系、用戶個人狀況之掌控,並提供更多元的點數兌換服務。硬體面採用市面上最高規格之智慧型自動化資源回收機臺,能夠精準分類鋁罐、寶特瓶,以及全球僅有的手搖杯回收等項目,協助使用戶能簡單快速地完成回收。軟體面則具有市場上最多的合作廠商,回收點數可折換廠商購物的折價金,直接獲取剩餘價值,也是唯一可逕行與店家進行電子支付之平臺。 凡立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2017年3月,屬於優質的新創公司。該公司董事長李漢揚先生為工程專業背景,積極投入創新智慧聯網回收產業。該公司座落於臺南市,崑山科大在其創立初期即積極與凡立橙合作,引進兩臺智慧聯網回收機設置於校園,同時成立校園智慧資源回收示範園區。因此,在軟硬體的研發以及產學合作績效上已有顯著的成果,且陸續在科技部、國發會、經濟部與環保署等政府機構榮獲獎項與計畫,例如:2019宏碁集團龍騰智聯網創業競賽全國第三名、2019臺灣循環經濟獎、2018經濟部全國循環經濟競賽金獎以及2018國發基金創業天使計劃等,前景看好。
高中校園 【老師好酷】金山高中吳建璿,創客教育動手做
位於北海岸的金山高中,地處偏僻,學生成績表現或許比不上都會區孩子,但他們喜歡動手做,也正因為這個特性,讓金山高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創客教育」之路,而這其中的靈魂人物,就是金山高中的圖書館資訊媒體組長:吳建璿老師。他認為,在創客教育中,老師是點火的人,幫助學生找到方向,師生在課堂上則是一起動手玩的夥伴! 金山高中的吳建璿老師與創客一號。 透過手作,培養真實的生活能力 皮膚黝黑、身材精壯的圖書館資訊媒體組長吳建璿,是金山高中校友。從小就愛拆零件、修東西的他,當了老師之後,仍不斷思考如何讓學生透過手作,多問多學,培養真實的生活能力。 早在2009年,新北市教育局還沒有開始推動創客教育,吳建璿偶然在國外網站看到有人用3D印表機創作,引起了他的興趣,於是便嘗試透過一些競爭型計畫,申請不同的機器把設備帶進學校。在歷任校長支持下,吳建璿在生活科技課中,導入CNC雕刻機與雷射雕刻機,讓學生實際動手做,引發學習動機。吳建璿說:「我們要培養的不是工人,而是數位創作者」。 創客精神,探索無限的可能性 因為金山中學是完全中學,六年一貫的優勢可以將動手實作的創客精神融入課程,把偏鄉化為優勢,讓這群放學後不必趕赴補習班的孩子,學習動腦、動手、合作、面對挫折、啟發思考、解決問題,真正成為多元跨界的T型人才! 「很多學生學習都只是為了考試,而且完全不知道學了這些東西跟生活或是未來到底有什麼關係」,吳建璿說,在沒有創客教育之前,學生可能會覺得程式設計就是為了考試,可是結合了創客教育的實作課程之後,例如使用Arduino 或者是電路版的實作,他們發現原來程式碼可以控制電燈和馬達,甚至創造出一臺可以動的車子,就會開始探索無限的可能性。 資源再利用,運用創意解決生活問題 由於創客課程的啟發,吳建璿訓練學生養成資源再利用的習慣,並運用創意來解決生活問題。舉凡清潔隊收到的報廢機車、學校淘汰的電動公務車、路邊收集到的廢棄長軸燈座,都成為創客教室的珍貴教材,教室牆邊放滿各式機具。而為工友伯伯打造的「創客一號」,更是金山高中的創客里程碑。 工友「阿忠」因為罹患小兒麻痺症,行動不方便,但是他又必須每天穿梭在校園間的各單位傳送公文,學生看著走路不方便卻必須每天走很多路的「阿忠」,很是心疼。「阿忠」有小兒麻痺,不是只買一輛機車就可以解決問題,必須是能夠讓「阿忠」也能輕鬆騎乘的特殊車輛,還要有裝置物品設計,以便運送公文包裹,最好再加上擴音功能設備。但是學生第一個面對的現實是「沒有錢」,所以必須自己動手做。 學校有輛廢棄的電動摩托車,但是一般車輛的跨距太高太大,對罹患小兒麻痺的「阿忠」來說,要跨上車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首要之務就是改裝。於是吳建璿帶著學生們從清潔隊轉介的報廢機車堆中,東拼西湊、敲敲打打完成不銹鋼車體外型,但是大家又發現車子在轉彎時,傾斜問題有點嚴重,學生們找來一輛機車對照研究,另外請教家中有汽車專業的長輩、諮詢專業老師,透過更換避震器等方法,改善車體傾斜狀況,解決問題。車頭部分裝置一個40W擴大機音箱,不但可廣播,還可以穩定車體;車子尺寸經過多次測量修改,且配有500W無刷馬達,可供「阿忠」輕鬆駕馭到學校各角落。 學生們拆解廢棄的電動摩托車,改裝成三輪車。 就算是失敗,也是一種學習 吳建璿笑道,實際做起來比想像中還難,光是一臺摩托車從何拆起就是問題,為了這臺車,他得先去學怎麼電焊、怎麼氬焊,所有的東西到底要怎麼組裝起來,然後再來教學生。有時候學生在課堂上做得不夠理想,吳建璿晚上還跑回教室偷偷補強,隔天學生一早來看到成品時驚嘆又開心,彷彿是被仙人施了魔法一般! 「這是第一次嘗試讓從來沒接觸過此領域的高中生造車的課程,所以必須透過分組解決不同的問題,快速找出可能的實驗項目,分頭進行研究與開發。」吳建璿說,金山高中過往並沒有電機與機械相關科系及選修課程,有關電學知識的落差非常大,造成學生信心的嚴重消磨,過程中燒壞無數的零組件,最後只好由老師介入,縮小為單點實驗,進而歸納出無刷馬達系統的運作。 此外,整合能力與基礎工業製造能力還是學生最缺乏的能力,以外殼不銹鋼氬銲為例,3到5位學生中,只有一位學生可以銲出合乎強度需要的銲道,在非職科學校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可見學生基礎動手做的能力與知識仍要多加強,但看到學生盡力完成的過程,就很令人感動了。 「創客一號」雖不是十分完美,卻是一個標竿,之後的學弟妹們在這個基礎上,又做出一臺割草機,工友伯伯愛不釋手。吳建璿認為,創作的過程一定會有卡關、失敗、做不出作品的例子,但還是要尊重學生的理想、不要勸退,而是在過程中不斷鼓勵孩子再試一下或調整在創客課程中的失敗主題一樣擁有使命,它們將會建檔、傳承給未來的學生,讓學弟妹接續創作任務,不必從頭開始摸索,更有機會能夠找出失敗的癥結加以改進。「就算是失敗,也是一種學習!」
大學排行 【2019泰晤士】臺灣32大學進亞洲排行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今年5月公布了「2019年亞洲區大學排行榜」,臺灣有32所大學入榜,8所進入百大。此項排名是針對亞洲417所大學,依照各大學的教學、國際化、研究、論文引用次數和知識傳遞(或智財收入)等13項指標做評比,前三名分別是:中國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今年,日本有103所大學進入排行榜,數量居冠;中國(含香港)也有78所大學入榜,位居第二但名次表現出色。一起來看看兩岸三地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各有哪些大學擠進排行榜中。 亞洲排行榜TOP10 進入「2019亞洲區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國家,以中國(含香港)數量最多,有五所大學,南韓、新加坡次之。北京清華大學今年首度奪冠,而連續3年蟬聯冠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退居第二,香港科技大學今年則躍居第三名。 臺灣:32所大學入榜 臺灣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32所,較去年多了1所。今年有8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臺大仍居首且名次較去年上升1名。 中國:26所大學入百大 中國今年進入亞洲排行榜的大學共有72所,其中26所大學進入百大排名中。 香港:6所大學入百大 香港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6所,皆在百大排名中,其中5所名次都在20名內。 日本:13所大學入百大 日本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103所,其中有13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南韓:12所大學入百大 南韓今年進入排行榜的大學共有29所,其中12所大學在百大排名中。 新加坡:2所大學入百大 新加坡有2所大學入榜且都在前10名。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亞洲的大學排名
高中校園 【108課綱】技綜高跨校選修,結合在地特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於108學年度起實施,為使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能順利推動新課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依地理區域均衡、十五群科兼備、公私校並重、稀有科別等因素,遴選共59校擔任試行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綱的前導學校(以下簡稱技、綜高前導學校),並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組成前導學校推動小組,規劃專業增能培訓,俾利學校均能在108學年度順利銜接新課綱之實施。 落實新課綱,結合在地特色 107學年度技、綜高前導學校試行重點及校/科數彙整如下圖,重點工作為:1.技能領域融入校訂必修、2規劃試行校訂選修課程、3.規劃試行適性分組教學、4.規劃試行彈性學習時間。技、綜高前導學校以依新課綱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進行專業群科/學程校訂選修之試行,提供學生適性選修,推動小組亦舉辦每月例會進行分享與討論,及實地諮詢輔導訪視,協助學校各科/學程發展特色,以落實新課綱務實致用及適性揚才之精神。 綜高前導學校試行重點及校科數彙整圖。 技、綜高前導學校試行課程,結合在地特色發展出多元的跨領域選修課程,以臺中家商與鶯歌工商為例:臺中家商學校願景是「成就每ㄧ位孩子的全人幸福學校」,學生圖像為「多元智能與適性學習、技能專業與創新實作、生涯發展與互動共好及人文素養與全球視野」依此架構,搭配臺中地區人力需求與學生職場進路專業能力,發展特色課程,在高二、高三安排同科跨班校訂選修實習課程,並與流行服飾科專業師資共同開課,使學生可同校跨群選課,期使藉由商科先備課程學習,激發學生更多的行銷企劃思考方向。 鶯歌工商選修課極具特色,例如陶瓷工程科開設「手拉坏」、「文創商品」、「釉藥實驗」、「彩繪應用」、「裝飾技法」、「生活產品」等六大面向跨域選修課程,讓學生藉由學習陶瓷傳統技藝,對在地文化有更多瞭解與認同;美術工藝科則在同科跨班選修中開設工藝專業實習選修課程,讓學生傳承獨特且專業的傳統工藝技術。 跨校選修,活化課程規劃 在5種校訂選修中以跨校選修難度最高,以羅東高商為例,學校規劃以彈性學習時間的方式試辦跨校選修,試辦的學制涵蓋技術型高中及綜合型高中,技術型高中部分與羅東高中合作,綜合型高中部分則與羅東高工及羅東高中合作,以活化單一學校之課程規劃。 另有關彈性學習時間則著重彈性、自主、探索等概念,以興大附農為例,在彈性學習時間規畫了「球根花卉環控栽培」充實性教學課程,搭配科技部高瞻計畫之跨領域課程,由園藝科、生物產業機電科及國立中興大學農藝系教師共同開發,學生不僅從課程中學習花卉植栽的特性,更結合生物產業機電科智慧控制專長,學習利用太陽能、溫控等節能減碳設施,控制花卉的生長環境,最終迎來百花「齊」放的美景。 興大附農「根花卉環控栽培」充實性教學課程。 技綜高59前導學校經驗分享 教育部為了使新課綱能在既有的教育資源及組織下推動,更貼進學校實務面,前導學校推動小組、工作圈和群科中心,以及高職優質化團隊合作組成技綜高課程推動系統,將前導學校新課綱課程試行成果及經驗分享予非前導學校,讓新課綱的組織運作、試行及推廣產生事半功倍的成效。
校長開講 【高雄】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高中生,你的對手來自全世界
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直言年輕人必須放眼國際,就算生長在偏鄉也要自我期許走出去看世界。因此在選擇大學時,要先了解心儀的學校或科系,是否有能讓你走出去的國際資源。 高中生,你未來競爭的舞台在全世界。將來,不管要選哪個科系?修什麼課?你未來的競爭對手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要有企圖心,必須放眼世界,今天即便你是在偏鄉成長,也要自我期許,有機會就要找到平台走出去。 對台灣的高中生來說,第一個最容易讓自己走出去的平台,就是「大學」。選擇大學時,可以先了解心儀的學校或科系,是否能提供讓學生走出去的資源。 走出去的資源,分成兩種,一是自己踏出台灣的舒適圈,到海外實習、當交換生或爭取雙聯學位;另外,則是讓世界走到你的面前來。 陳校長鼓勵年輕人要有企圖心,放眼世界,讓自己走出去。 隨時隨地 與國際連結 全球化或跨國競爭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多同學,在經濟條件許可之下,選擇到海外讀大學。可是,海外讀大學的費用,四年平均新台幣500-1000萬元的支出,只有金字塔頂端的家庭才負擔得起。 不過,對多數同學而言,雖然無法在大學階段出國留學,但實際上,卻可以善用國內大學的國際交流、海外實習等資源,例如「海外姐妹校」、「雙聯學位」、「海外實習」及「國際交換」機會,依然能夠接軌國際,甚至改變人生。(瞭解更多請看:【2018國際學習】調查報告x義守大學) 以義守大學來說,目前有605所海外姐妹校,校內有來自40多國的國際學生。我們鼓勵大學部的孩子們走出去,內化為自己的能量;此外,目前義大簽約合作的交換學校,遍及美、歐、亞、非等20個國家,不管是海外實習、國際交換,甚至雙聯學位,提供同學多樣選擇與出國獎助,只要願意,就能走出去拓展視野。 另外,義大以「跨域創新、競逐全球」為發展策略主軸,積極吸引海外人才走進來,並搭建臺灣學生與國際產學研互動的橋樑;例如,我們把校內國際活動,擴大辦理為「國際月」。每年的5月期間,透過大遊行和慶典活動,安排海外學生穿著自己國家的傳統服裝參與展演,分享多元文化。而考量擴大本國同學共同參加意願,我們把活動從國際學院,移到本地生主要活動的場域,並透過異國美食的交流,營造輕鬆氣氛,有助於打開話題,且透過系列活動設計,突顯國際化校園亮點。 國際競爭力靠時間累積 研究所部分,則是鎖定吸引印度、東歐等地素質不錯的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環境,相信他們在義大完成學業後回國,都會變成種子尖兵,藉由他們的好口碑,就是義大最好的宣傳利器。而這些回到母國發展的博士校友,未來也可望與義大的老師共同發表學術論文,形成緊密鏈結的國際合作交流生態系。 因此,隨著時間慢慢累積,我相信5到10年後,義大的國際生比例將從現在10%提升到20%,而更積極的是,義大可望提升國際化的學研能量和競爭力,教育不是速成,但只要投入心思,相信終會有發酵的一天。 人才國際移動是趨勢 但要教年輕人保護自己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畢業就選擇到國外或對岸求學,不少人還因此擔心恐將導致國安危機、人才流失。但人才國際移動勢不可擋,也是一個國家教育競爭力的展現,更能讓年輕人在未來擁有國際競爭力。 人才移動是好事情,年輕人不管基於什麼樣的理由出去,他的心還是會向著自己的家鄉,因為血濃於水;而且年輕人有衝勁、有夢想,與其擋也擋不住,倒不如引導他們如何保護自己,厚實知識,及早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 曾經有人問我,面對大陸惠台政策,吸引臺灣人才過去大陸創業,該如何防堵?我的答案是:「No Way」,因為台灣是民主國家,不可能,更是不可以用法令禁止人民創業或就業自由。真正應該要做的,反而是營造友善的創業生態,讓年輕人得以在國內發揮創意與創業,以及教導年輕人如何與世界互動,並懂得如何保護智慧財產權等。所以,我們在大學階段,就要訓練孩子出去國外、面對世界,學會與各國人才交流互動,蓄積未來迎接國際競爭的能量。 就大學端而言,在鼓勵學生出國見世面之前,大學應先做好準備,幫學生串接好國際連結,例如校方應負責規劃學生出國的學習計畫,而且必須找到可信任的學校,提供海外學習足夠的保障。只要事先準備好,大學生就能踏出去和全世界交朋友,未來就能遊走四方、競逐全球。 義守大學校長 陳振遠 小檔案 ★出生:1962年 ★現職:義守大學校長 ★學歷:宜蘭高中、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財務碩士及博士 ★專長及研究領域:企業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創業投資、企業併購、投資銀行 ★專業所屬大學學群:管理學群企業管理學類 ★專業所屬技職群類:商業與管理群 ★想看更多校長開講嗎?請參考:【大學問週末報】台灣.香港大學校長,給高中生的生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