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不給糖就疊蛋」端午活動 將傳統習俗慶典融入品德教育
因應端午節即將到來,南華大學於6月5日首度舉辦「不給糖就疊蛋」活動,現場除了準備應景的「粽子」限量發送給全校師生,也將端午節立蛋帶來好運的傳統習俗改以積木疊疊樂的方式邀請師生同樂,挑戰成功者即可獲得茶葉蛋,疊到11根積木即為最高段位,可獲得5顆茶葉蛋。該校校長高俊雄、副校長賴淑玲、學務長何應志、人事主任紀茂嬌等多位主管及教職員也到場共襄盛舉。自然生物科技學系二年級陳奕瑄成功挑戰13根積木,創下此次活動最高紀錄。
大學校園 國立嘉義大學 2024「視覺藝術新視野學術研討會」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2024「視覺藝術新視野學術研討會」6月5日於民雄校區藝術樓舉辦,活動內容包括專題演講、論文發表與評論及綜合座談,分別邀請來自國內各地區大專院校之教師與博(碩)士生進行論文發表或參與評論,共計16場次,200人參與。 林翰謙校長致詞表示,本次研討會新視野的開創性與校務發展不謀而合,以嘉大校園路燈舉例,改採AI控制每年為學校節省近一百多萬元。日前校務評鑑時也學到當代藝術不只用畫的,還可以用聽的,跨域結合。最後感謝視藝系師生發揮嘉大人的團結心和力量心,從專業畫展到學術研討會,每場活動都辦得有聲有色。 視藝系謝其昌主任表示,新視野學術研討會有優良的歷史傳統,今年邀請到視藝系劉豐榮名譽教授主講「藝術中由技進於藝、藝進於道之境界:王門心學美學之當代意涵」;正修科技大學文物修護研究中心暨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李益成教授主講「當代藝術品的保存維護新思維」。兩篇專文從傳統出發,落實到當代,從王門心學美學的精神性到3D列印、元宇宙及AI等新科技如何開創文化保存的新藍海。感謝每位論文發表者分享研究成果,讓與會者收獲滿滿。 會議論文涵蓋之年齡層從兒童、青少年,一直到高齡者,其討論議題有生物藝術中的倫理道德,虛擬實境展覽的互動性為藝術品帶來的特殊意涵,不同的視覺形式復古風插畫、攝影、電影、歷史建築及馬賽克拼貼等,如何發揮其特色,教學相長。
大學校園 國立嘉義大學電物系物辯隊實踐所學榮獲全國自然科學辯論競賽銅牌
2024全國大專暨高中青年自然科學辯論競賽6月1日至2日在屏東大學民生校區舉行,嘉大電子物理學系二年級學生鄧宇翔、郭育丞及張家豪,在蘇炯武教授指導下,組成Two-tired物辯隊以「Ping-pong Rocket 兵乓火箭」為辯題參加競賽,全程以英文口說合作發表,榮獲大會頒發銅牌獎殊榮及獎金。 該活動共56賽題區分28場次進行,參賽隊伍大專組16隊;高中組8隊,為陸軍官校物理系洪偉清教授多年申請國科會科普專案計畫以及國內多項計畫合力支持所辦理之教育界大型活動,主要為推動全國大專及高中學生學以致用,並強化國內各教育界重視實作教學,讓學生能在學中做、也在做中學。 嘉大物辯隊學生除修習物理辯論課程外,必須接受組織性EMI及辯論課程訓練,是一門提升學生全方位專題解決能力的專業性選修課程。電子物理學系蘇炯武教授近2年擔任物辯隊指導老師,認為大學端要持續推動國際化,最直接的方式即開設EMI課程,目前國內課程正積極實施全英授課,相關實作類課程之轉型更為重要,臺灣未來將面臨全球晶片之關鍵戰略角色,從基礎教育及高等教育上之科學及科技類實作STEAM人才培育,才是根本之道。 嘉大Two-tired 物辯隊(Too tired 太累了),其隊名展現現在年輕新世代學生對於事情應對的自由自在,也是嘉大目前在開設創意彈性課程時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及創意。蘇炯武教授表示,每年指導學生是件費心思且惱人的事情,除了非正規課程修課人數少之外,尚需申請外部及校內計畫補助支持龐大開支,特別是期末成績評量對於實作型課程總是傷透腦筋,今年Two-tired 物辯隊能從中脫穎而出為校爭光,對於嘉大師生是非常值得慶賀之事。
大學校園 嶺東科大服飾設計與就業一條龍 應屆大四實習學生包辦A 文化資產創意獎金銀大獎
日前,2024A 文化資產創意獎頒獎典禮隆重舉行,嶺東服飾設計系在文資時尚設計類別中大放異彩,囊括金獎、銀獎、A 特別獎以及評審特別獎。 嶺東服飾設計系積極輔導學生參加國內外各大競賽,並爭取教育部和勞動部各項就業與人才培訓專班計畫,提供學生多元實習與就業機會。參與計畫的企業包括聚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儒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歐都納股份有限公司、旭寬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英屬維京群島慧紡貿易商及捷恩尼納有限公司等。這些合作旨在培育設計人才進入台灣服裝產業,發揮其專長,為產業注入新活力。 應屆大四生洪子雁憑藉畢業專題作品「龘」榮獲文資時尚設計類金獎。作品名稱「龘」音同「踏」,象徵人類從山野中踏出生路,歷經開拓與妥協後依然保持自我,借用《山海經》中的異獸形象,表達人們追尋自由的精神。
大學校園 國立嘉義大學電機系江政達教授帶領IEEE電路及系統學會台南分會 榮獲2024年度最佳亞太區分會殊榮
由嘉義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江政達教授擔任主席的IEEE電路及系統學會臺南分會,獲頒2024 IEEE電路及系統學會年度最佳亞太區分會(2024 IEEE CASS Regional Chapter-of-the-Year Award: Region 10),表彰該分會在會務推動上的優異成就。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是一個國際性電子技術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總部設於美國紐約,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在全球150多個國家擁有分會,目前國內科技業相關的工程師多數為該會成員。 IEEE電路及系統學會(IEEE CAS Society)創立於1949年,成立至今已75週年,為IEEE重要專業學會之一,對於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覷。IEEE電路及系統學會出版之相關期刊論文,是學術界、科技界、工業界和政府部門研究人員值得信賴的電路及系統技術來源,提供無與倫比的學術研究平台。 IEEE電路及系統學會在臺灣設有臺北分會及臺南分會二個分會,臺南分會成員分布範圍為自雲林以南之南臺灣各大學會員老師及工程師,目前由嘉大電機系江政達教授擔任主席,主要工作任務為協助會員推動相關會務工作,例如:舉辦IEEE CASS國際傑出學者之專業演講、各會員學校之學術交流等。IEEE電路及系統學會臺南分會因推動會務表現優異,獲頒2024年度最佳亞太區(Region 10)分會,這是臺南分會成立多年以來,十分難能可貴的一項殊榮。 臺南分會主席江政達教授表示,能獲得總會的肯定,要感謝義務奉獻的歷任主席以及所有會員對於分會各項活動的熱情參與及支持。當選2024年度亞太區最佳分會,除能提高臺灣在電路及系統領域上的國際能見度,也代表分會相關活動成果獲得國際上之肯定。隨著臺灣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與相關學術研究成果獲世界重視,各項活動也日益活躍於國際,期望臺灣能有更多領域之分會受到國際肯定,為國家爭取更多的榮耀。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幼教系畢業公演 融入三好精神 教導孩童相親相愛、互相尊重
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一年一度的畢業公演「卡哩卡哩夢工廠」巡迴展精彩落幕,廣受熱烈迴響。今年共舉辦四個場次,藉以回饋在地社區,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讓更多幼兒園的小朋友可以觀賞精彩的兒童劇,並從寓教於樂的故事中獲得啟發與學習。首場於 5月25日在嘉義市兒童館登場,吸引許多家長帶孩童前往觀賞,第二場巡迴至該校承辦的大埔美非營利幼兒園,並邀請中正非營利幼兒園一起觀賞。最後兩場壓軸場於5月30日回到校內演出,上午場邀請鄰近的幼兒園200位師生蒞臨觀賞,下午場則邀請校內師生及親友一同觀賞,見證幼教系學生四年來的學習成果。
大學校園 中華大學連續辦理20屆 「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 成學術界標竿!
中華大學1日舉辦「科技與社會學術研討會」,盛會邁入第20年,集結國內外學術界、產界業的專家共襄盛舉,如智慧城市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焦國安,以及澳門科技大學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吳國民等人,與眾人分享當今智慧時代所面臨的趨勢與挑戰。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畢業典禮薪火相傳 發揚三好精神
南華大學於6月1日在中道樓國際會議廳舉辦「112學年度畢業典禮」,由高俊雄校長主持,教務長李坤崇推薦授予學位,校長及各學院院長一為畢業生撥穗及授證。今年畢業生總計有1,462位,其中大學部1,020位、碩士班440位及博士班2位。博士班畢業生為高碧連及印度生何樂辛。該校駐校董事覺禹法師、嘉義縣民政處處長楊健人、嘉義市教育處副處長林喜信、大林鎮公所主任秘書陳建宏、嘉義救國團總幹事葉淑貞、該校校友總會理事長向恆達以及南投、雲嘉南地區的高中職校長、主任等貴賓出席共襄盛舉,祝福畢業生邁向新旅程。為讓更多人見證南華學子畢業,特別安排線上同步直播。 南華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特別錄製祝福影片,闡述創辦人星雲大師在人生路上遇過很多的障礙、挫折及委屈,但始終秉持「不要生氣,要爭氣」的信念,造就一生的成就。
大學校園 宏碁、緯創都來徵才!中華大學國際智慧學院就業博覽會台日商齊聚
中華大學國際人文社會暨智慧商務學院,今年連續第二年舉辦「實習暨就業徵才博覽會」協助院內大三、大四生媒合實習及就業廠商。除了有知名日商UNIQLO、摩斯漢堡以及明來開發(株式会社フレアー)之外,首度加入的宏碁創達、緯創資通以及雍智科技,都期望藉由活動找到適合的人才為公司效力!
大學校園 印尼姊妹校蘇迪曼大學來訪交流共商強化農業研究及教學合作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環境與社會的永續發展成為現今學術研究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嘉義大學近年在學術發展及教學實踐上著重推動社會永續發展,積極朝世界綠色大學之列邁進,目前已有顯著成果。嘉大位於印尼的姊妹校蘇迪曼大學農學院院長今天(29日)蒞臨蘭潭校區,拜會林翰謙校長並與農學院、國際事務處研商未來合作方案。 嘉大與蘇迪曼大學於2007年簽署合作備忘錄,共推研究及教學人員、行政及相關專業人員交流、研究計畫合作等。該日由國際事務處周蘭嗣國際長及其同仁陪同下,蘇迪曼大學農學院院長Prof. Dr. Ir. Sakhidin, M.P、副院長Dr. Budi Dharmawan, S.P., M.Si.會晤林翰謙校長,針對兩校交流事務之推動方向及合作備忘錄續簽交換意見。Sakhidin院長對於嘉大在農學研究及實踐發展的成就相當推崇,盼能與嘉大進一步推動實質交流。林翰謙校長則對未來兩校加強交流活動的發展充滿期許,也希望與農學院的合作計畫能順利推展,後續雙方可朝研議雙聯學制的合作方案思考,以加強雙邊人才交流。 蘇迪曼大學Jenderal Soedirman University是位於印尼中爪哇省的公立大學,成立於1963年。創立之初,以農學院、生物學院、經濟及商學院為發展基礎,後陸續成立法學院、社會及政治學院、醫學院、人文學院等,成功躋身印尼最好的大學前 20 名。近年在研究和教育上致力於產官學及社區合作,進行農村地區的智慧永續發展,備受矚目。該校學生總數約2萬2,000人,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為2024年東南亞大學排名第139名。 蘇迪曼大學農學院Ir. Sakhidin院長專攻植物管理技術在熱帶水果生產和永續性發展的關係研究;Budi Dharmawan副院長則關注農業經濟、文化與社會政策的關聯。該日下午在嘉大農學院沈榮壽院長及植物醫學系蔡文錫主任、農業生物科技學系王文德主任以及園藝學系江一蘆副教授、園藝技藝中心王孝雯中心主任等師長陪同及解說下,訪團進一步認識嘉大農學院各系所發展特色,並且參觀園藝技藝中心,並進行相關領域之專業交流,訪團多次對嘉大在農業研究、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的傑出貢獻印象深刻。未來雙方將透過辦理學生交換與實習、研究計畫合作等事務,逐步加強交流,共同關注社會發展,培育農業人才。
大學校園 國立嘉義大學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公費班首辦大四校外實務實習農企業媒合會共創雙贏
嘉義大學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公費班)為讓學生對農企業場域有更深入的了解,5月29日於國際交流學園教室舉辦農企業媒合會,邀請來自北、中、南共11家農企業業者到校與媒合學生進行說明,提供嘉大學生進行為期一年之校外農場管理實務實習,學習實務與現場操作經驗,為畢業從農奠定良好基礎。 媒合會為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公費班)首次舉辦,參與廠商相當踴躍,分別為從事園藝景觀之臺北市士林崧德園藝有限公司、景觀與造園工程之桃園蘆竹豐田景觀企業社、利用植物工廠生產新鮮生菜之桃園蘆竹源鮮智慧農場、生產各式菇類之臺中新社森沐菇類農場、生產種鴉之雲林斗六泰然種鴨場、利用環控設施生產高品質生菜之嘉義大林三欣園藝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蛋雞之嘉義溪口映竹蛋雞場、養豬為業之嘉義新港林福成畜牧場、生產生物農藥之嘉義大林龍瑩生技股份公司、從事友善環境栽培與食農教育之臺南白河將軍山農場、從事蘭花產業之臺南後壁芳美蘭園,11個農企業場家各有不同產業特色,透過各場介紹,學生更能了解各場需求,並與自己興趣相結合,共創雙贏。 侯金日學程主任表示,本次11家企業場,每場可提供1-2名實習名額,目前農場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大三學生共有76位, 113學年度起(今年8月起)將進行為期一年之校外農場管理實務實習課程,1學年共16個學分,將以校外農企業場或自家農場實習為主。經統計108年至111年畢業生約75%選擇在自家農場實習,25%至農企業場實習,112年畢業後至農企業場實習增加至47%,因畢業後申請從農準備金兩年每月15,000元至30,000元不等,而農業部規定申請每月30,000元者,需班級成績排名前25%,且大四需至農企業場實習一年,才能符合資格,其餘畢業生只能申請每月15,000元。因此,學生對農企業場實習之殷切性與日俱增,特別舉辦媒合會提供學生多樣化選擇實習機會。
大學校園 國立嘉義大學景觀系學生《流轉五分鐘》打造台18線生態友善森林之道
2024阿里山台18線72K-75K公路「森之行-生態公路隙地設計」全國競圖頒獎典禮5月25日於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舉行,嘉義大學景觀學系林冠妤與陳?同學《流轉五分鐘》作品,利用民族植物群落展示在地鄒族文化,提供路段間的用路人暫停處,增添生物多樣性,讓使用者在短短五分鐘的路程中感受自然景觀的流動與變化,榮獲貳獎之殊榮。 該次全國競圖活動由嘉大景觀學系與交通部公路總局雲嘉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共同辦理,主要結合道路安全、生態保育、休閒行等為議題,邀請臺灣各大專校院景觀、建築等設計相關科系學生參與,為阿里山台18線公路隙地提出創新設計方案,提升阿里山公路整體旅遊體驗及地區發展水平。該(25)日共展示11組得獎作品,活動亦結合「2024第十屆景觀新秀展」活動,促進10所大專校院景觀系學生交流。 台18線是嘉義縣通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重要道路,其中70K-78K處自芙谷?橋上行,經十字路至76K之明隧道,不僅是星空攝影勝地,更有多處適合作為公路生態復育示範點之隙地。此次競圖活動激發學生之創意與設計能力,為阿里山公路注入更多創新元素。 其他優秀獲獎作品設計理念,例如:《伐木聲林》將隙地打造成環境縫合點,紀錄在地文化脈絡,讓遊憩空間回歸自然,使公路旅程更具意義;《還山於林 森林低語》,通過逆向推演林業開發歷程,採用低危害、低衝擊的手法,逐步減少人為介入,恢復阿里山原生樣貌;《雲森山里》聚焦阿里山自然景觀,利用框景及少量設計凸顯美景,結合在地文化元素,讓遊客留下難忘的記憶;《Reverse 1982》則透過梳理、連結與強化機能,設定永續目標,結合生物、非生物與文化構築阿里山公路隙地景觀,實現回歸山林的願景;《尋尋秘密》利用阿里山的生態特色,讓人們在隙地停留時認識生態棲地,並體驗尋寶的樂趣,作品表現出景觀學生的創意與構思,並賦予阿里山公路新願景。 競圖活動啟發學生對融合文化、生態與公路沿線管理新思維,也為阿里山公路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今年廣納新一代青年學子創意想像,未來將結合公部門、學界與業界,共同研議台18線未來亮點營造之最大可能,將理念延伸至實踐層面,透過沿線隙地特色盤點,強調減量設計、生態平衡以及道路安全的核心價值,發揮創意,將台18線70K-78K打造成一條安全、生態友善,並具備在地特色的阿里山生態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