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海外校園 國立嘉義大學前進印尼拓點招生 持續強化與當地高中合作
嘉義大學國際事務處為強化僑生就讀,持續拓展海外能見度,6月3日至7日由周蘭嗣國際長及陳亮君輔導員,前往印尼棉蘭及雅加達當地高中、大學及教育機構進行招生宣導,成果豐碩。 嘉大目前境外學位生約291人,僑生占233人,其中印尼籍僑生有26位,透過海外聯招個人申請、聯合分發或單招等入學管道申請入學,主要就讀管理、理工及生命科學院學士班。國際事務處境外招生持續配合新南向政策,鎖定馬來西亞、印尼拓點,希望藉由與當地高中及大學師長實質互動,介紹學校優質學習環境、優勢學術領域及獎學金制度,打開海外知名度,吸引更多海外優秀學子選擇嘉大攻讀學位。 根據2023年統計資料,印尼人口總數達2.7億人,居世界第四。國內種族多達三百餘種,其中人數最多者為爪哇人,占總人口之45%,印尼華人約占5%,約1,200萬人,近年來印尼政經穩定,經濟成長迅速,中產階級人口擴增,在華語教育恢復後,青年學子學習華語興趣大幅提升。臺灣大學校院的良好教學水準、優良學生素質、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以及相對於歐美便宜的學費等優勢,加上許多印尼留臺學生學成歸國後,在印尼各個領域皆有卓越成就,使得這幾年留學臺灣逐漸得到印尼學生和家長的認同,建立良好口碑。 本次行程透過僑委會保薦單位蘇北留台同學會會長及顧問群協助,進入棉蘭當地高中與各校校長交流。留台組織成員均為留學臺灣之僑生,對臺灣社會文化及高等教育環境非常熟悉,樂見當地華人子弟持續負笈來臺受高等教育,除能學習專業知識外,更具備華語能力,未來在臺灣就業或返回印尼求職均受歡迎。 印尼行首日拜訪棉蘭衛理二校、菩提學校、甲大國際規範學校及安傑學院進行招生宣導。菩提學校學生華語水平很高,現場以流利中文提出宿舍門禁、學校網路、學雜費收費標準及獎學金等問題,讓人印象深刻。當晚另與蘇東牧二校、衛理學校校長等5校校長交流,席間積極介紹嘉大的就學優勢及入學申請管道,並鼓勵校長推薦優秀印尼僑生至嘉大就讀。 行程次日拜訪四所學校,有兩所高中Yayasan Perguruan W. R. Supratman 2及Yayasan Perguruan Sriwijaya及兩所大學Universitas Mikroskil、Universitas Sumatera Utara (USU)。過程中多次突遇當地電力改善工程,周蘭嗣國際長與陳亮君輔導員藉由手機光源,仍仔細介紹嘉大就學環境及各項學習資源,更進一步與各校洽談境外生招生及獎學金合作事宜,各校校長都有高度興趣與嘉大合作,鼓勵校內優秀學子及儲備教師至嘉大攻讀學位。 行程終日由棉蘭轉進雅加達,拜訪雅加達台灣教育中心李淑惠總經理了解當地升學概況。據李總經理表示,雅加達當地高中生華語程度不如棉蘭,在升學選擇上傾向全英課程。另外,獎學金也是選校的關鍵,嘉大目前僅有師範學院及管理學院兩個全英碩士學位學程,因此在大學部設立全英學位班及持續設立僑生獎學金,是未來招生的重點方向。 國際處周蘭嗣國際長表示,印尼是嘉大僑生亟待開拓的生源國,當地華人非常重視教育,傾向將子女送往臺灣及其他海外國家攻讀學位,面對強大的國際招生競爭,嘉大唯有縮短學用落差、強化產業鏈結及打造完善的國際化環境,才能突破目前的招生困境,期待此次印尼行能持續開花結果,為嘉大招來海外優秀學生。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113申請入學分發率84.7% 全國排名第18
在一片少子化的紅海中,113學年升大學申請入學管道,全台大學缺額總計仍有1萬1671個缺額情況下,南華大學分發率達到84.7%,居全國分發排名第18,台中以南排名第1,而選填南華大學為第一志願人數亦高達97.6%。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連續五年入榜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並列全國私校第5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於6月12日公布2024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全國共有51所大學校院入榜,其中南華大學並列全國第14名、私校排名第5,連續五年全球排名401-600名,其中在「發布永續報告」指標項目獲得滿分,突顯該校充分向利害關係人傳遞治校理念、教學研究、社會責任及環境永續的推動成果與策略目標,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大學校園 國立嘉義大學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簽訂MOU打造富麗新農村
嘉義大學為強化與農業部各研究單位合作,促成學術研究與推廣合作,13日上午由嘉大林翰謙校長代表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李鎮洋署長簽署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協議書。嘉大由林翰謙校長、陳瑞祥副校長、朱健松總務長及研發處葉郁菁研發長等教師與會;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由李鎮洋署長率領王晉倫副署長及署內組長、分署長等一級主管,共同見證簽約儀式。雙方合作內容包括:跨域合作整合資源,相互提供教學、實務場域資源強化學習效果,推動農業環境教育教學、淨零碳排、綠能永續及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共同推動民眾認識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環境教育知識,藉由相互支援機制,進行實務經驗及學術研究交流,達成農業永續推廣之願景,讓嘉大朝優質的綠色校園目標更向前邁進一大步。 林翰謙校長致詞表示,高等教育的內涵需要完整的承擔「社會責任」,且應深入在地環境與生命發展的課題。這些生生不息的動力及努力,會是嘉大肩上不可承受之輕,今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並肩承諾,以「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教育推廣、產學合作及環境教育水保工程合作」之底蘊躍升善盡社會責任的願景價值,是嘉大的榮耀。 另外,目前嘉大規劃建置水社寮實驗林場教學基地,感謝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協助,對豐沛的藥用植物、生物技術及生態環境研究科學專業更往前邁進。依此又涵蓋嘉大在地特色課程「嘉義巡禮」,期待與農村水保署鏈結相關課程,跳脫單向授課,帶領學生走出戶外,體驗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的素養,讓學習過程更加多元且具深度。 李鎮洋署長表示,農村水保署長期以來致力整體性治山防災、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土石流防災、山坡地管理與監測、農村規劃與發展、農村再生及產業休閒等相關工作推動,運用長期累積的試驗成果配合實務應用,以有效維護山坡地健康安全環境及促進農村整體活化再生。透過與嘉大合作,正可提供雙方學術與實務資源與人才,達到雙方互利共贏之目標。 期待透過合作協議的簽署,豐富教研資源,讓嘉大成為優質的生態環境專業,實踐SDGs的理念,共同為推動農村發展、水土保持研究交流及培育相關人才而努力,進而善盡地域型大學之社會責任。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視設系畢展 開創產官學合作新契機
南華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第十八屆畢業巡迴展壓軸場於6月4日至13日回到校內三好廳展出,藉以展現學生在校四年的學習成果。開幕式當天前來祝福的貴賓有駐校董事覺禹法師、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林聰明、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副校長賴淑玲與校內一級主管等師長之外,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秘書陳嘉麗、佛光山古今人文學會劉宗澧理事長與嚴美容執行長、明星花露水董事長伉儷、昇億水電行總經理黃彥富、台藝大視傳系副教授蔡政旻等校外貴賓亦前來共襄盛舉,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該系也於當天舉辦系上畢業典禮,許多畢業生家長遠道而來見證孩子學有所成的重要時刻,場面歡欣熱鬧。
大學校園 中華大學推「離岸風電微學程」輔導取得GWO國際證照 無縫就業月薪60K起!
為配合國家政策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實現淨零減碳的目標。中華大學自去年八月成立北台灣首座離岸風電「台華風訓中心」;今年3月份與海碩能源簽署產學合作,從校園培育專才。近期推出「離岸風電微學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產業內容,輔導考取全球風能組織(GWO)國際證照,更有機會月薪6萬起,無縫高薪就業!
大學校園 南華建築系畢展跨域創新 展現在地關懷力
南華大學建築學系第十九屆畢業展覽「楔子」,於6月9日至11日在創意文化能量豐厚且交通方便的台中文創園藝文展覽館登場,展出期間適逢端午連假,吸引不少相關系所的師生及業界專家前往參觀。該校校長高俊雄也特地前往參觀並勉勵學子善用「三好四給」底蘊,充分發揮建築及跨領域專業素養。
大學校園 強化臺灣自產藥用植物發展 國立嘉義大學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合辦工作坊
為促進臺灣自產藥用植物發展,提供藥用植物資源之開發利用資料與經驗,建立交流聯繫網絡,整合各界資源促進產業發展,帶動我國自產中藥各級產業發展與行銷,依據衛生福利部中醫藥振興計畫,嘉義大學與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合作辦理「2024強化臺灣自產藥用植物發展工作坊」二場次活動,分別於6月1日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及6月7日在嘉大舉辦,活動現場座無虛席,獲得產官學研各界的熱烈迴響。 第二場次工作坊6月7日於嘉大蘭潭校區圖書資訊館舉行,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蘇奕彰所長、林麗純組長、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謝采蓓科長、中藥經貿協會葉甘霖理事長、中藥商全聯會馬逸才理事長、台灣省中藥商全聯會郭昆茂理事長等貴賓蒞臨指導外,以及農業、醫藥製造業、產官學研專家、嘉大師生共約267人參加。工作坊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究人員分享臺產與陸產黃芩及魚腥草等藥材從種植、加工到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檢測評估之研究,評估開發與利用之潛力,進而推動各級產業發展;嘉大教師團隊則分享嘉大在中醫藥種源保存、種植、成分與活性分析之成果,期望透過分享討論與產業媒合,促進臺產藥用植物之健全發展。 林翰謙校長致詞表示,2023年4月28日嘉大成立醫學院籌備處,進行各項籌備工作,作為中醫臨床研究及中西醫結合照護人才培育基地;2023年11月19日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及臺灣中藥臨床學會聯合舉辦「2023臺灣中醫藥產業趨勢論壇」,對臨床應用、中藥溯源、產業發展、安全農業、原民創生及動物保健等重要議題進行研討。7、8二日嘉大分別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合辦「強化臺灣自產藥用植物發展工作坊」;與財團法人台灣健康促進基金會共同舉辦「生活習慣好 健康沒煩惱」講座,首創以中西醫藥合辦在嘉義大學,展現嘉大成立「中醫學系」的企圖心。期待嘉大成為優質的中、西醫藥專業人才培訓基地,並創立具優質醫療、教育及學術研究的醫學中心,滿足地區民眾與醫療院所的企盼,善盡地域型大學的社會責任。 蘇奕彰所長表示,感謝嘉大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密切合作,共同推動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嘉大擁有百年的農業科技教育基礎,且位居中草藥種源豐富的阿里山、中藥廠密集的臺南與本土中藥主要種植地的雲林等三地之中樞位置,不僅可整合中草藥種植產銷鏈,更是共組研發團隊的最佳基地,希望在雙方持續合作下,能夠推升臺灣成為全球中醫藥研發的領頭羊。 當天工作坊嘉大生化科技學系陳政男教授分享利用AI系統分析找出魚腥草新穎功效性成分,透過科學性驗證確認心血管保健之創新應用,並結合源頭科技栽培管理系統標準化生產,成功開發具國際市場潛力之植萃保健原料。農藝學系許育嘉副教授介紹嘉大中草藥種原保存現況,目前在蘭潭校區藥用植物生態園區已蒐集超過上百種本土中草藥植物,同時園區內也種植多種經基原鑑定之藥食同源作物,並採用智慧澆灌系統進行中草藥栽培,未來將逐步建立中草藥優良農業操作規範(GAP)之栽培技術,讓中草藥生產符合農業永續經營,生產優質安全的中草藥產品。 小葉葡萄( Vitis thunbergi i Sieb. & Zucc. var. taiwaniana Lu)為臺灣特有葡萄科植物習稱小本山葡萄,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陳立耿副教授進行小葉葡萄根、莖、枝葉及果實之成分研究,發現根與莖主要含有白藜蘆醇單體、雙聚體與寡聚體,枝葉含有咖啡醯基酒石酸,果實含有兒茶素類成分與多種花青素?,這些成分均具有自由基清除、還原力及抑制脂質氧化等活性,值得開發其保健用途;應用化學系蔡尚庭助理教授則介紹枸杞與紅棗的功效與主要藥用成分,說明以高解析質譜鑑定其中成分時,發現含有類黃酮、含醣類黃酮、多醣及其他天然物等,再以串聯質譜可得到這些醣類的結構,期待未來有機會可以開發分析中草藥成分含量及產地鑑定的方法。 本次工作坊藉由研討交流與產業媒合,期望促進臺灣自產藥用植物之永續、健全發展,並藉由嘉大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緊密合作,培植中醫藥專業人才,以行動串起臺灣中醫藥的產業鏈,達成中醫藥振興計畫之具體目標。
大學校園 端午節將至! 中華大學外籍生烙台語大讚肉粽 「好呷」
端午節即將來臨,中華大學國際學園為了讓外籍生感受台灣在地文化,特地舉辦活動,邀請近200名的外籍生,共同品嚐道地肉粽、體驗手作香包,感受異國文化。來自澳洲的同學,首次吃到肉粽,開心的用台語直呼:「好呷!」現場還有舞蹈及音樂表演可以欣賞。國際專修部閻克勤副主任、國智院簡曉花院長、以及中華書院梁美惠院長,以及軍訓室邱孔鐸主任等人都特地前來參與,眾人在歡聲笑語中喜迎端午!
大學排行 【2025 QS】臺灣27校進世界大學排行 臺大68名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中心(QS,Quacquarelli Symonds)於今年6月公布「2025世界大學排名」,臺灣有27校進入排行榜,其中8所大學在500名內,居首的臺灣大學名次為68,較去年進步1名,是臺灣唯一進入百大的大學。 世界大學前三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及英國牛津大學。在亞洲部分,新加坡國立大學位居第8名,為亞洲最佳名次。其他亞洲前十的大學分別是:北京大學14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5名、香港大學17名、北京清華大學20名、韓國的首爾國立大學31名、日本的東京大學32名、香港中文大學36名、復旦大學39名、上海交通大學45名。 臺灣入榜27所,8校進五百強 臺灣今年有27所大學進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國立臺灣大學為68名,較去年進步;另有7所大學在500名內,包括清大、成功、陽明交大、臺科大、北科大、臺師大以及中山大學;科大部分則有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和朝陽科技大學。 QS排名的指標與權重 QS世界大學排名,是調查全球萬名學者及僱主,以及對全球最大論文數據庫Scopus/Elsevier中的學術期刊和論文引用的數據分析,再依照9項指標評分,包括學術聲譽、僱主評分、生師比、教員論文平均被引數、國際學生與教員,加上永續發展、就業成果、國際研究網絡等來對世界大學評分排名。 QS世界大學排行TOP10 今年QS世界大學排行榜仍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蟬聯第1。前10名入榜大學中,美國、英國各有4所有4所、瑞士、新加坡各1所。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資料來源: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大學校園 亞大保健系獲「2024 HBC國際盃美業選美精油技藝競賽」3大獎
亞洲大學保健系學生參加「2024 HBC國際盃美業選美精油技藝競賽」,由該系藥妝醫美組許同學獲「 國際攝影化妝真人組」競賽個人冠軍;
大學校園 挺好做公益 嘉義大學以實作及競賽引導學生實踐社會關懷
修課也可以促進ESG?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朱彩馨教授開設「電子商務」課程,透過課程設計讓修課的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及科技管理學系同學,以問題解決法實地經營社群媒體來倡議公益計畫。學生依據不同公益計畫性質與目標客群來設計影音內容與行銷經營策略,學習永續與公益倡議,以吸引並促進公益計畫的勸募。此一課程與社會企業NPO Channel(社會網絡有限公司)合作,並聯合高雄大學、靜宜大學及淡江大學四校學生共同參與「第七屆挺好Campus社群商務競賽」,角逐公益內容、公益行銷、永續經營、模式創新與公益成果等獎項,共計有43組、210名學生報名參加競賽。 NPO Channel創辦人兼執行長張幼霖表示,「從2018年開始,挺好Campus社群商務競賽至今7 年,共有255組、1,181個學生參與了公益倡議。這個競賽對ESG來說,不僅讓大家關注E(環境永續),更能以行動來實踐S(社會永續)」。 在九週的公益倡議歷程中,學生以短影音、漫畫、梗圖及小故事等內容來述說身障者平權、兒童身體自主權、教育平權、弱勢者平權等議題,並實際走訪公益組織了解現場狀況。經過這段時間的淬煉,一組參賽學生以「找尋寶藏」來呈現這段旅程,並深刻領悟到:「在過程中靠自己的能力為公益貢獻力量,所產生的成就感,就是最大的寶藏」;另一位參賽學生也指出:「競賽雖然告一段落,但理念永存續傳」。嘉大學生在「第七屆挺好Campus社群商務競賽」決賽中奪得了11個獎項,包括公益成果獎第1名(公益計畫名稱:光炬)、公益內容獎第1名(城隅說書人)、公益內容獎第2名(星,與你童在)、公益行銷獎第1名(城隅說書人)、公益行銷獎第2名(視誰的哞杖)、永續經營獎第1名(光炬)及模式創新獎第2名(義童去郊遊)等,表現相當優異。 朱彩馨教授表示,在這九週中見證了學生的成長,不僅是在知識面、更在人文素養上。我們在課堂種下一顆社會關懷的永續種子,等這些種子發芽、成長、走出校園,就能為社會永續帶來正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