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2022年台灣食品創新創意競賽 長榮大學食安學程勇奪第三名
由食品研究所與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2022台灣食品創新創意競賽,今年共有29件作品參賽,長榮大學食安學程學生以「如膠似漆,魚膠似丸」之產品,一路過關斬將通過初賽進入複賽,最後在決賽中獲得第三名的佳績。 此競賽目的為促進社會各界勇於創新,而引起食品業各界對創新的關注,為台灣食品產業注入創新活力。本年度以開發具台灣特色的創意加工食品為主題,開發的產品,須能在工廠加工量產、彰顯可口、美味及健康,符合食品安全與生理機能需求新配方、新造型、新口味、新包裝或新的消費飲用方式為重點。 參加比賽同學魏佳貞表示,當初因為有中國禁止鳳梨、釋迦與石斑魚等農、水產品外銷問題,導致農漁民經濟受到衝擊,再加上逛市場的時候,發現大量的魚鱗及果皮被丟棄,而魚鱗與果皮都還有很好的利用價值,因此,經組員們發想並與指導老師討論後,開發出一款利用魚鱗和果皮萃取物為主要材料,再搭配減脂、減醣的營養概念且具台灣特色的創意食品,在產品設計之初,雖然遇到很多困難與挫折,但還好大家都堅持不放棄,終於做出最終產品,並且在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組員們也紛紛表示這次的比賽讓他們收穫良多,也讓他們在大學的最後一年收穫滿滿,留下最棒的紀念。 此次指導學生參賽的食安學程副教授陳志瑋提到,每年的台灣食品創新創意競賽皆吸引眾多大專院校食品科學相關科系所學生參加,讓校內外所學到的實務經驗及文化創意融入產品開發中。期望以年輕創意激勵台灣的食品產業提昇層次,有助於「台灣食品」引領海內外食品市場的脈動,開創流行趨勢。今年長榮大學食安學程學生擊敗眾多傳統食品名校獲得第三名佳績實屬不容易。而在參與競賽的過程,學生們的堅持與努力非常值得肯定,相信長榮大學食安學程的學生未來在職場上也同樣會有最好的表現。 食安學程主任許淑真得知學生獲獎後感到非常振奮,台灣食品創新創意競賽非常具有指標性,能獲獎更是莫大的肯定。並表示藉由競賽活動,能激勵學生思考與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這樣的成果更代表食安學程學生具有綠色循環經濟的永續發展理念,也與長榮大學的辦學精神相符合。同時,許淑真也鼓勵在學學生除了將所學應用於維護食品安全之外,也要持續發揮創意,為食品產業開發出更多加值產品。
海外校園 疫情時代 美大學延畢增加
美國聯邦11月發布的調查數據中,顯示兩年新冠疫情導致的生活變化,如何影響了大學的畢業率。 《紀事報》分析了美國教育部1,300多所公立和私立四年制大學的數據,發現2020年和2021年的大學六年畢業率,比2018年和2019年高出1.26%。近幾十年來,這年復一年的增長率相當穩定。 在這個新的調查數據中,有近90家大學在2020年和2021年的畢業率增幅比2018年和2019年高出平均水平5%或更多;然而,卻有超過140所大學的畢業率低於平均水平5%或更多。 ★新聞出處: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Whose Pandemic-Era Graduation Rates Beat, or Fell Below, the Average?」
海外校園 中國高教 啟動文科振興的浪潮
近日,湖北大學、常州大學等皆開始針對校級文科研究機構進行優化、調整或裁撤等工作。 同樣的,今年3月,貴州大學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院、浙江大學的社會科學研究院也對校內人文科學研究機構的進行評估,將績效不佳的機構予以撤銷。而南京郵電大學、燕山大學、深圳大學等多所大學也在進行類似的優化調整。9月時,長沙理工大學甚至撤銷了17個人文科研機構。 中國各大學「以評促建、動態調整」人文學科科研機構的作法,都顯示了在實用主義的風潮下,高教對於「新文科」的積極建設。所謂「新文科」,就是破除學科壁壘走向「大融合的文科」,從分科治學走向跨域學習。在新文科的思維下,除了優化人文科研機構外,也進行人文學院系的調整,積極走上推動「文科建設」、「文科振興」之路。 ★新聞出處:微信公眾號《北大清華講座》 「多所高校,清理文科機構」
大學校園 創新教學學院 打造人才培育新圖像
一直以來,我國高教有著「重研究、輕教學」的風氣,因此創新教學比例過低,除了高教師資人力吃緊而無多餘心力投入創新教學外,缺乏相關訓練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大學教師想要創新教學困難重重。 要解決這樣的困境,建議教育部商請企業與大專校院共同合作成立具全國性、跨校性的「創新教學學苑」,由企業提供資金、講師與研究人員,與大專校院合作,透過產學交流,促進知識與技術移轉,並加深大專校院彼此的合作關係,持續穩定培育人才。具體作法包括:「資訊推廣與宣導」、「學校端建立創新教學機制」、「大專校院設立校內支援教師創新教學的運作機制」、「建立創新教學認證制度」、「建立計畫的彈性與連貫」、「建立資料庫」等六大項。協助大學端建立教學創新機制,並有創新教學認證制度,採鼓勵或補助等方式,擴大教學證書的實用性,以落實創新教學。 ★新聞出處: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臺灣高等教育創新教學新圖像」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連續七年蟬聯世界百大綠色大學 廢棄物處理並列全球第一
南華大學連續七年蟬聯世界綠色大學百大學校!印尼大學於12月12日公佈2022年世界綠色大學排名(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全球共有來自85個國家1050所大學參加此項排名,全國僅30所大學入榜,連續七年入榜的南華大學全球排名第72名、全國第8名,在廢棄物處理項目亦連續七年並列全球第一,勇奪全國第一,在教育項目更大幅進步175分,顯示該校設置環境教育機構及設施場所,透過至各場域、學校等處進行演講、帶領偏鄉學童參與環境教育活動,辦理永續相關國內及國際研討會,已有顯著成果。 該校長期推廣校園蔬食並積極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校長林聰明於110年獲頒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專業榮譽獎章」,日前獲聯合國邀請於COP27:The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記者會專題分享「臺灣蔬食政策成功經驗」。校長林聰明表示,為推動永續發展,積極培養綠領人才,除了於校內成立永續中心、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之外,更於109年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機構及場域雙認證,協助中小學及機構進行環境教育研習,同時協助農企業進行環境教育授課及溫室氣體排放盤查計算,讓環境教育理念加以推廣與落實,希望能透過教育培育出校內外之環境永續人才,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文學系實習成發 分享職場體驗成果
南華大學文學系為了深化學生實踐的能力,強調走入文學現場的必要性,全面施行實習制度,希望學生能藉此增加視野,並且提早體會職場生活與文化。今年透過系上媒合,共有31位同學分別至近年來新興熱門的產業,舉凡遊戲開發展業、電視台、廣播電台、校園及劇團等業界進行實習,並於日前舉行實習成果發表會。
大學校園 京劇學系介紹
京劇是蘊含中華文化的綜合藝術,總合歌唱、舞蹈、音樂、文學、武術、雜技、美術及雕塑等精粹,是「有聲皆歌,無動不舞」的動態文化藝術瑰寶。京劇藝術經過歷史長河的淬鍊與淘洗,在「合歌舞以演故事」的表演中,藉由角色行當、表演程式、身段動作、聲腔曲調、鑼鼓伴奏、服飾裝扮、抒情美學、虛擬舞臺等豐富的表演形式,呈現豐美的中華傳統戲曲文化,無論是在國際場域、表演藝術界或庶民社會中,京劇都是展現民族文化特質與傳揚歷史文化的最佳媒介。 京劇學,課程以傳授京劇知識及戲曲專業行當技藝為主,並透過舞臺實習演出,加強表演技藝的能力與經驗。學院階段則為「京劇表演藝術融合創新」,將課程分為核心課程、專業課程、實習課程、通識教育四大領域,以多元發展為目標,分研究、創作及表演等面向,為學生開拓京劇表演藝術新天地。
大學校園 2022高雄國際發明暨設計展 元培獲6金3銀1銅全壘打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創新團隊再創高峰,2022 KIDE高雄國際發明暨設計展參賽作品全數獲獎,勇奪6金3銀1銅佳績,作品類型涵蓋護理輔助、寵物照護、AI生技等,充分發揮元培醫事健康辦學特色與成果。 2022 KIDE高雄國際發明暨設計展於12/1~12/3舉辦,今年有32國共437件作品參與競賽,元培創新團隊也由創新育成中心劉仁筑主任率師生團隊前往參加,展現平時專業與創新創業課程所學,競賽期間,學生全程以英語向外籍評審進行作品解說,也獲得肯定。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依循古禮見證學子轉大人 勉勵感恩惜福、勇於承擔
南華大學一年一度的成年禮儀式,於12月10日隆重舉行,今年共有969位新生即將邁入成年,計有140組家長參加始加禮儀式,共有400多位家長蒞臨觀禮,一同見證孩子蛻變成年的重要時刻。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代表創辦人暨董事長星雲大師出席典禮,嘉義縣政府民政處處長楊健人、駐校董事覺禹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區協會會長林宏弦、救國團嘉義團委會活動組長翁嘉賢、校友總會理事長許崑?等貴賓出席共襄盛舉之外,還有來自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副院長黃文斌率參訪團一行9人出席盛會。
大學校園 元培視光系學生眼鏡設計與製作競賽 業界導師支持肯定
為培養優秀眼鏡設計與製作人才,增強學生實作能力,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視光系在業界支持下,每年舉辦眼鏡設計與製作競賽,今年12件得獎作品均為無框眼鏡,以設計理念搭配精細造型鏡片與顏色等特色,展現多元創意,為視光產業注入新元素。 元培視光系學生今年眼鏡設計與製作競賽,多針對無框眼鏡將巧思展現為造型,魚鱗波光粼粼、牛郎織女貓、蝴蝶、鑽石女王、女巫黑貓、水滴的旅行,都運用在其中,突顯多層次與自由的設計理念,也有標榜運動時尚感;得獎的學生有梁可嘉、劉冠杅、褚宣陽、闕文郡、關華婷、葉紀廷、劉芯妤、廖紫倩、李品昀、蔡佩娟、陳芷玲、饒芸妃。
大學校園 2022元培健康盃餐飲競賽暨學生專題製作成果超水準
為推廣健康餐飲,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舉辦2022元培健康盃餐飲競賽,吸引全台大專校院及高中職餐飲科系學生參加,元培林宛君同學並奪下造型饅頭展示類金牌;同時,餐管系大三學生也展現專題製作成果,開店企劃或伴手禮開發都兼具趣味與健康特色。 元培為台灣重要醫護健康產業培育基地,餐飲管理系教學也強調健康餐飲,自2021年起特別舉辦「元培健康盃」餐飲競賽,以當地當令食材、食物原態入菜、低碳飲食、全食料理為精神,以現場展示方式競賽,邀請多位大專校院及高中職餐飲科系老師擔任評審,都肯定今年參賽作品水準高。
大學校園 明志科大工業人工智慧學程讀什麼?
「工業人工智慧人才」乃指能同時整合AI與大數據之資料處理分析技術、雲或網絡技術與專業領域知識,並精準地解決工業之問題。本學程之教育理念在活用教師產學實務研發心得與經驗,培育學生具備AI專長為主、領域專長(化工製程與機電設備)為輔的跨領域能力,以培育資料分析師、資料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與AI應用工程師為目標。 本學士學位學程的教育目標在培育學生成為: (1)兼具理論基礎及實務應用經驗,同時具備人工智慧知識與技術之人才; (2)積極創新並能將人工智慧知識與技術應用於工業之人才; (3)具備專業倫理的態度與團隊合作系統整合之人才; (4)具備自我持續學習態度並關注資訊科技發展與產業應用之國際趨勢。 使學生擁有以下核心能力: (1)運用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於理解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之能力 (2)設計與執行產業基礎相關實驗以及分析與解釋數據之能力 (3)設計基本的工業元件或製程系統之能力 (4)實作程式系統及使用與整合軟硬體平台與網路系統之能力 (5)發掘、分析、應用數據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之能力 (6)認知工業人工智慧之專業倫理對社會的影響和責任之能力 (7)瞭解專案管理、跨域整合與團隊合作之能力 (8)因應科技快速演進,自我持續地創新及瞭解產業國際趨勢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