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大傳、運技系團隊 轉播全中運與全大運射箭賽況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與「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為國內最大型的學生綜合性賽會,由長榮大學大傳系與運技系師生組成的射箭轉播團隊,將進行全中運、全大運射箭賽事的直播與賽事播報。本次轉播工作,是長榮大學第一次進行大型運動賽事轉播活動,將在MOESports頻道中播出,歡迎大家屆時準時收看線上轉播,為自己喜歡的選手加油打氣。 本次轉播計畫主要獲得教育部「110學年度運動傳播人才培育計畫」支持,計畫主持人大傳系教授吳宏翔表示,除了轉播工作外,也成立新聞與小編團隊,希望能在運動傳播上能有不同的面向呈現,相信能實踐大傳系強調的從做中學的精神。 計畫協同主持人大傳系助理教授吳裕勝表示,從去年年底開始,近20人的學生團隊就開始進行培訓,除了邀請專家來經驗分享與傳授外,也進行不同能力的自主練習,相信學生能從中獲得充足的實務經驗。 轉播前夕,雖已宣布全中運延期舉辦,但射箭項目不受影響,轉播持續進行,全中運射箭項目從4月16日起至21日在花蓮玉里國小永昌分校舉辦,全大運射箭項目則從5月7日起到11日在國立體育大學舉辦。 MOE Sports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ESportsTW MOE Sports YT頻道:youtube.com/c/MOESPORTS 追蹤IG帳號:cjcu_sport,網址為 https://instagram.com/cjcu_sport?igshid=YmMyMTA2M2Y=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榮獲《遠見》USR獎「在地共融組」楷模
南華大學長期以來深耕地方,自101年起從嘉義縣大林鎮出發,以系統性透過各部會計畫、教師社群、學生行動與場域共同協力,從在地出發至國際,建立共好共融。其中由USR團隊執行的「從大林到國際一串聯在地影響力、擴散慢城意涵」計畫,以「擴散慢城意涵,打造宜居城鎮」為目標,透過計畫捲動利害關係人,建立生態農業產業、慢食慢遊鏈結、慢城經驗擴散至國內場域及泰國,聚焦清楚,與在地社區連結度高,深獲肯定,並榮獲2022第三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之「在地共融組」楷模獎。林聰明校長與林辰璋副校長於4月13日出席頒獎典禮接受表揚。頒獎人地方創生基金會陳美伶董事長對於該校從大林出發、擴及全台灣,並邁向國際推動在地共榮,充分展現越在地越國際的精神與意義,印象深刻並高度肯定。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傳播系實習成效佳 創意短片獲全國銀牌
南華大學極為重視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致力培育專業優質人才,近年來落實課程學用合一,結合產學合作、證照輔導、全面實習等機制,提供學生完善的職涯輔導,為鼓勵各系所積極辦理學生實習及職場體驗,促進學生了解產業發展脈動、提升職場的實務能力,特別訂定南華大學實習及職場體驗獎勵,日前頒發「109學年度實習成效評量」,傳播學系榮獲全校第一名。其中,大四學生劉子實與許文賢實習專題作品「藥物饒了我」,參與食品藥物管理署所舉辦的創意短片活動,更榮獲全國「銀牌」。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產設系畢業巡迴展開跑,展現兼具實用性與創意設計的創作能量
南華大學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一年一度的畢業成果展正式展開巡迴展,首場於4月11日在校內展開為期五天的展覽,本屆以「心在這,肝在哪?」為主題,展現同學們用盡心思、辛苦熬夜所完成的作品,運用了相當多元的材料進行製作,包含有金工、木工、陶藝、室內設計等類別,共展出50件作品。開幕式當天,林聰明校長、楊思偉副校長、林辰璋副校長、產品與室內設計鄭順福主任、大四班導師周立倫副教授,以及該系多位教師皆蒞臨共襄盛舉,並進行剪綵儀式,一同見證學生四年來的學習成果。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致力永續發展,舉辦第六屆永續發展與綠色科技國際研討會
南華大學致力深耕永續發展,打造碳中和綠色校園,於4月9日舉辦「第六屆永續發展與綠色科技國際研討會」,匯聚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學生近200人與會,因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本次特別以現場連線及直播的方式讓國際永續綠色科技相關學者,也可以透過視訊異地同步參與會議。
大學校園 課程與實務連結 長榮大學蘭花學程參訪2022年臺灣國際蘭展
長榮大學蘭花學程為提升課程與實務連結,於3月30日前往臺南市後壁區的2022年臺灣國際蘭展進行參訪。 「臺灣國際蘭展」是台灣蘭花產業之盛事。今年以「蘭花奇幻世界」為主題,會場盛大展出各式蘭花品種。蘭花學程師生前往主題館、競賽館、文創館等區域前往觀摩與學習。除了觀賞大大小小的景觀佈置、競賽蘭花品種,也發現利用奈米技術噴染製作的烏克蘭國旗色蘭花或是融入動態影像、電子音樂及聲光機器人與NFT(非同質化代幣,英語:Non-Fungible Token)的蘭宇宙。這次參訪也讓學生欣賞各大專院校蘭花的佈置手法與景觀植物的運用,實為大有收穫。 蘭花學程主任黃琮濱表示,行動學習為本學程的特色之一,這次參訪便能連結國際脈動藉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蘭花學程講師吳吉容表示台灣蘭花市場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透過此展覽能讓學生了解產業的趨勢與主流;蘭花學程執行秘書簡啟民則表示學生透過此參展,更能提升課程與實務整合,期待學生能透過此經驗的學習更了解蘭花產業,找到未來就業的方向。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與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廠商產學合作,提供學生實習與就業
南華大學上(3)月與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亞護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及俐和奕有限公司簽署產學合作,針對學生實習就業、員工進修及開設身心靈課程,提供客製化服務等方面進行討論,也因應雙方相關的需求,進行後續人才培訓及產學合作對接等事宜。當天由南華大學林辰璋副校長與亞護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何天佑董事長及俐和奕有限公司姚世彬董事長共同簽署產學合作協定,該校科技學院陳柏青院長、資訊管理學系陳信良主任、企業管理學系黃國忠主任、自然醫學研究及推廣中心陳秋媛主任、產職處呂玉枝組長及簡婉惠組長皆出席與會,並進行交流座談。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邀請地政局局長陳淑美 分享台南土地開發與永續發展
王子濱先生管理講座4月6日邀請到臺南市政府地政局局長陳淑美蒞校演講,演講題目為土地開發與環境永續發展;以臺南市的整體開發,區段徵收、市地重劃開發工作新趨勢以及近期土地開發成果等與現場師生分享。 陳淑美認為在市地重建中,為了環境永續發展,必須同時考慮綠色生態、節水滯洪、特色公園、尊重當地歷史、財務平衡、節能減碳、減少路面重複開挖等。以綠色生態來說,新營長勝營區市地重劃後獲2021年全球卓越建設獎之環境類銀獎以及2021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之綠色城市獎。在節水滯洪方面,平實營區市地重劃後,獲得2018年國家卓越建設獎之公共建設類特別獎。在特色公園方面,北安商業區市地重劃獲得2021年國家卓越建設獎之最佳規劃設計類優質獎,永康砲校創意園區區段徵收一期更獲得2019年國家卓越建設獎之最佳施工品質類公共建設類特別獎。 校長李泳龍在致詞時表示,局長陳淑美在市長黃偉哲邀約下由學術跨行到政界,在短短三年多期間就帶領地政團隊取得多項國家級獎項,那份衝勁跟熱忱令人敬佩。而長榮大學鄰近高鐵台南站,隨著綠能智慧科學城、三井Outlet、大台南會展中心、醫療服務創新園區、台南捷運等重要建設落腳沙崙特區,再加上大型建商陸續在沙崙特區推案,如何促進大武崙地區的永續發展,是長榮大學「深耕在地、連結國際、成為永續發展典範大學」的校務發展目標之一。 本次王子濱講座除了校內師生熱烈參與之外,長榮大學也邀請大武崙地區相關協會人士參加,並針對大武崙地區的未來發展進行意見交流。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創業主題班 賴明道董事長談無人商店的創新創業
南華大學舉辦「就業力學程-創業主題班」講座,於日前(3月25日)邀請帝箂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賴明道董事長蒞校演講,以「無人商店的創新創業-生技食品飲料現場調配」為題,與南華師生分享他投入無人商店技術開發並創新轉型的過程。
大學校園 【國立中央大學】打造個人化智慧醫療
★重新認識中大:【國立中央大學】你不能錯過的8大理由 生醫理工學院是以跨領域的精神整合生命科學、腦科學、數據分析、生醫工程與資電工程而設。宗旨為建立完善的生醫科技研究環境,開創新的生醫產業,引進生技產業伙伴,協助研究與產業轉型以增進大眾健康福祉。 ★生醫理工學院2大學系:生命科學系、 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創新教學 協助產業轉型 生醫理工學院同時也擔負起培育跨領域基礎生醫研究人員、工程師,與臨床醫師的重任。整合產學 研師資及設備,以跨領域高階人才培育為目標,包含兩個子計畫,相輔相成。 1.高值智慧醫材人才培育,以攜帶式裝置為核心。 2.跨領域創新製藥產業人才培育,以人工智慧應用於製藥產業為核心。 舉辦全院英文簡報競賽,以提升學生英文簡報能力。 與104人力銀行開設職涯課程-企業優質人才學用培育課程。 成果亮點 ▌看更多 ★【國立中央大學】教你說出一口好故事 ★【國立中央大學】人人會寫微積分程式 ★【國立中央大學】動手做 畢業即就業 ★【國立中央大學】商管能力 獲AACSB保證 ★【國立中央大學】資電競賽的常勝軍 ★【國立中央大學】參與太空衛星任務 ★【國立中央大學】變身為客語文化教師 ★資料出處: 107-110 年國立中央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專輯
大學校園 【國立中央大學】變身為客語文化教師
★重新認識中大:【國立中央大學】你不能錯過的8大理由 客家學院以「創新教學」、「跨域學習」、「人才培養」、「師資培育」、「接軌國際」為目標,在保留客家特色之下,鏈結專業訓練、跨域專題、創意實作、國際交流,培育兼具人文底蘊、科技知識與專業素養兼備之優秀領導人才,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客家學院: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跨域人才培育 客家邁向國際 科技發展與產經結構變化快速且鉅大,為增強學生畢業後之競爭力,本院設有多項跨領域彈性化課程(如:法律第二專長課程、學分學程、微課程),且規劃學生畢業前完成機構實習,同時推動客語中等教育師資培育,學生藉由客語專業能力未來能至中等學校任教,增加畢業生就業機會。 培育客語師資 落實本土教育 落實本院教育目標「培養傳承推廣客家語言文化之人才」,配合國家語言政策,開設客語師培專門課程,培育學生成為客語教育專業人才,爭取教育部中等教育客語教學研究資源中心,結合客家語文研究的專業,使中大成為客語師培多方位的標竿學校。 客家X資工 跨域合作展長才 以「人文・科技・在地」為出發點,由客家學院撰文,資工系設計程式,跨域合作開發「漁村文化生態導覽系統」。以桃園新屋沿海為場域,秉持宣揚漁村文化之美的初衷,挑選沿海27個景點進行介紹,期以互動式體驗方式帶大家認識客家漁村文化的獨特之處。 漁村文化生態導覽系統。 成果亮點 ▌看更多 ★【國立中央大學】教你說出一口好故事 ★【國立中央大學】人人會寫微積分程式 ★【國立中央大學】動手做 畢業即就業 ★【國立中央大學】商管能力 獲AACSB保證 ★【國立中央大學】資電競賽的常勝軍 ★【國立中央大學】參與太空衛星任務 ★【國立中央大學】打造個人化智慧醫療 ★資料出處: 107-110 年國立中央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專輯
大學校園 【國立中央大學】參與太空衛星任務
★重新認識中大:【國立中央大學】你不能錯過的8大理由 地球是一個龐大的動態系統,而這個動態系統因人類活動,逐漸產生系統性變動,並衍生許多地球環境惡化問題。要解決這些人類求生存之問題,著手培育新一代的地球科學家與永續地球實踐者,讓跨域合作成為地科院學生的「基因」,已是刻不容緩的要務。 ★地球科學學院4大學系:地球科學學系、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大氣科學學系、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跨域合作 永續地球實踐者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資源不足、天然災害等問題日益複雜,身為全台唯一的地球科學學院,整合氣圈、水圈、岩圈等地球系統科學問題,訓練學生應用新科技並培養跨域整合能力,為本院教學重要核心;並以「厚植專業基礎縮短學用落差;培育跨域合作力;培育社會實踐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四大創新教學主軸,培育學生全球合作跨域解決問題的能力。 厚植專業基礎 提升跨域合作力 地科院有8%的專業課程內含程式設計,培養學生撰寫程式的能力並用來解決專業問題。亦持續精進強化野外與實作課程,讓學生做中學再印證,並進行跨校、跨國合作。此外,除鼓勵學生參與競賽,在「2021全國地科專題大賽中」囊括一、二名等獎項外,也和氣象局等產官研界合作辦理暑期實習,強化學生產學鏈結或學術研究素養。 全國唯一從「地球動態系統」的角度出發,為中大壢中及武陵高中開設的跨領域課程。 落實社會責任 強化國際合作 本院結合USR桃海三生計畫,提供整合性教學與行政支援;亦辦理太空科技親子趣味活動、國小天空之城一日科學營,以培育社會實踐力。為深耕地科教育,則以「地球動態系統」角度協助壢中與武陵等在地高中開設地球科學跨領域課程,深具特色好評。 為增強外語能力,全院110年英語課程數比例已達40%,並透過補助鼓勵學生出國參加研討會及發表國際論文,參與國際合作計畫。如中大探索隊登陸北極圈執行北極陸域觀測站試驗及北冰洋資料蒐集研究觀測計畫;與東南亞四國跨國空汙偵測合作之空污偵測AIoT系統,以及與美、印、新加坡等校合作執行衛星任務等都有學生參與。 太空系師生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印度太空科研所(IIST)、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同開發小型衛星INSPIRESat-1 於111年2月14日成功升空。 ▌看更多 ★【國立中央大學】教你說出一口好故事 ★【國立中央大學】人人會寫微積分程式 ★【國立中央大學】動手做 畢業即就業 ★【國立中央大學】商管能力 獲AACSB保證 ★【國立中央大學】資電競賽的常勝軍 ★【國立中央大學】變身為客語文化教師 ★【國立中央大學】打造個人化智慧醫療 ★資料出處: 107-110 年國立中央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