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學習

高中學科 高一生物怎麼讀?運用圖片及視覺化技巧
Photo via Visual Hunt 還記得嗎?暗夜中第一次看見螢火蟲點點閃爍; 走進阿里山紅檜森林深呼吸時滿溢胸腔的清新; 大雨過後草叢水窪傳來的陣陣蛙鳴; 炎炎夏日大快朵頤冰鎮過的玉荷包和愛文芒果; 凝視缸裡小魚悠游水中的怡然忘憂。 這些來自生命的奧妙,開啟了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和驚喜。時至今日,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生物學研究進展迅速,對醫療、農業、食品、環境和人類生活均帶來莫大助益和影響。能探索和瞭解自然,應用所學以對世界有所貢獻,進而欣賞和珍愛周遭的一切,這是高中生物課程所希望引導學子達到的目標。 微觀與抽象概念,為生物學習難點 與國中小自然科學及生物相關課程相較之下,高中生物課程以更細微的角度解析現象背後的機制,也以更巨大的時空尺度探討自然生態和演化。 研究者指出,生物課程中的概念學習困難可歸於兩大類型: (一)微觀組織層次,如分子、胞器、細胞、組織、器官等,均屬細微尺度概念。 (二)抽象概念層次,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物質的運輸,元素循環和能量流動等,均屬階段性、流程性、步驟性的概念(Lazarowitz & Penso, 1992)。 以一段對於「真核細胞的構造」之概念描述為例:「真核細胞的構造為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細胞質內的胞器包括了粒線體、內質網、高基氏體、液泡、核糖體、葉綠體等;細胞核包括了核膜、核質、核仁、染色質等構造;細胞核則由磷脂質和蛋白質所組成。此外,部分胞器和構造由雙層磷脂質及膜蛋白構成,共同屬於內膜系統;且其中某些胞器與蛋白質的合成和分泌有關。」上述概念牽涉了許多微米或奈米等級的細微構造,並必須瞭解各胞器的功能及其間的關係,兼具了生物科概念學習困難中微觀且抽象的雙重性質,因而增加了理解和學習的複雜度。 這些肉眼難以明確覺知的生命世界現象,導致學生經常會帶有許多矛盾的想法,而採取機械式的背誦方式,記憶片段知識來應付課堂或考試中遇到的問題,甚至想像或創造出錯誤的另有概念來自圓其說,以滿足自己模糊不清的邏輯,增加學習困難和挫折。 利用視覺轉換四技巧,釐清專有名詞 如何駕馭繁瑣眾多的專有名詞,並能輕鬆釐清專有名詞之間的關係?筆者建議可善用課本裡的圖片和視覺化的技巧,增加自己和圖片之間的交互作用。 可嘗試的視覺化技巧運用方式包括: (一)仔細閱讀課本段落,比較對照相關圖片,觀察圖中每個細節,以確認和釐清所獲得的資訊。 (二)嘗試自己獨立解釋圖片,用以檢視自己的瞭解情形。若覺察自己沒有把握解釋清楚的地方,則回到前一階段,再次閱讀課本段落和對照相關圖片,確認和補齊相關資訊。 (三)評論和檢視書上圖片的優點和缺點,如果有必要,可以依據檢視的結果來修改或調整圖片。 (四)練習使用不同方式轉換表達圖片,或親自重新繪製圖片,建立屬於自己創作的圖形。 同樣以「真核細胞的構造」這個概念為例,在學習此單元時,除了閱讀課本文字,同時需對照書中所附的真核細胞構造圖,理解各胞器的型態、位置和功能。接著只看圖片,不看文字,嘗試自己說出對圖片中每個胞器的理解;若有無法說清楚的地方,則再回頭閱讀,重新對照課本文字和圖片,補足概念缺失。若已能清楚解釋,可嘗試評論和檢視現有圖片的優點和缺點;若原有圖片有缺點,可根據缺點修改或調整圖片。最後,可練習自己獨立重新畫一張真核細胞構造圖,標出構造名稱,甚至可以在圖上延伸筆記各胞器的特性和功能。 將概念明確具體化後,一定要複習 當接收外界訊息時,透過上述一連串特別地處理和轉換,將經歷對文字符號、圖片和表格等多元表徵的閱讀和交流,以分析文章段落和圖片裡所蘊含的資訊,幫助自己將概念明確化和具體化,如此能在心中形成印象深刻的理解。這是一種將教育研究領域的「雙碼理論」轉換為實際應用的方式,亦即同時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符號系統,將獲得的訊息進行處理和連結,從而整合和建立屬於自己的心智結構。 正如同蓋一棟大樓,初始必須先建置地基(即閱讀和理解資訊),接著要綑綁鋼筋(即處理訊息,例如本文所建議的運用圖片和視覺化技巧),灌漿乾燥之後才完工(獲得真正有意義的學習);鋼筋綑綁得愈仔細,大樓的結構就愈牢固。 此外,特別要以心理學家Ebbinghaus所提出的遺忘曲線理論來提醒大家:在沒有任何複習的情況下,個體學習新的單元,經過一個月後,個體對原本學習內容的記憶保留量僅剩下原有的五分之一。這強調了複習對於學習內容的記憶保存相當重要。穩紮穩打的學習是成為專家的不二法門。翻開生物課本或任何科學書籍,面對琳瑯滿目的圖形和圖片,非常推薦嘗試應用視覺化技巧來學習生物課程喔! 【參考資料】:Lazarowitz, R., & Penso, S. (1992). High school students’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biology concepts.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26(3), 215-223.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讓想法看得見-運用圖片及視覺化技巧探索生命奧秘
高中學科 高中國文如何命題與解題?
Photo credit: dotmatchbox via Visual Hunt / CC BY-SA 看到許多家長討論到:「題目的答案為何不是這個?」「老師到底是怎麼出題的?」在沉思一下後,我試著以我個人教學經驗,提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必須請家長先要有一個概念──不能以自己讀過中學,上過國文課,以前考得也不錯,以前如何現在如何,來解讀一份現在的試卷。畢竟現行的升學考試還是引導著教學和學校考試,但現在升學考試的重點和當年不一樣了。 那如果您是一位老師,也請您出題前仔細想一下您用心了嗎? 升學考試:入闈老師由題庫選題組卷 先從升學考試談起吧!教改後除了聯考變成學測、指考、基測、會考外,課程也由部編改成一綱多本或自行編訂。師資培育也大幅修正,師培機構大量生產。那關鍵的升學考試題目呢?早年多半是台、師、政、清輪流主持。但請注意:不是命題,是入闈選題。題庫則是在考前半年到一年已經秘密交付大學國文系所教授或是明星高中資深教師命題建立題庫。那選題標準則是依照鑑別度、信度、效度,一般會在入闈時產生二份試卷,由前一年度該科榜首學生試考,並於考後由學生說出題目要考的目標和核心概念,並計算其解題方式與時間和答對率。之後由審題委員和召集主委決定刪修,選擇一份。 現行的情況則是由心測中心(編按:師大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建立題庫,光以國文一科高中學測各題型至少上千題,由全國中文系所、有師培經驗的教授與高中資深教師,每年一月前繳交。出題標準流程與上述一致,不同處是選題必須符合課綱精神,能力指標及教學目標。而此二者相信每位國文老師每年教務處、課發會、教學研究會、召集人都會公告周知。 學校考試:老師從光碟題庫命題改題 也由於國文老師主修背景不完全一致,教學資歷不一,通常在寒暑假會有試教、每週也有一個下午的領域課程研習。一般會採取分工方式,產生主課教師,補救教學教師、命題老師、審題老師,在開學前形成定案。依照課綱及能力指標編訂教學目標,完成教案、教材、學習單,甚至編修自訂教材或補充教材。 出題則會在考前至少二周開始根據教學進度作微調,開始設計題型、占分比、及交付審題與召集人複審教務處核備。 但最大問題也在這過程,上學期結束前書商,尤其大校,會開始辦選書說明,當然人情世故及開發相關講義光碟教案教材,網站或題庫的光碟,及各類協助教學的用具,只要老師敢要,書商絕對立馬送到。因為這一決定版本就是三年,開學後書商也會應老師的要求免費邀請課本編者或作者到校,辦理研習的售後服務。 光碟則多半會連接上網註冊,裡面應有盡有,從歷屆考題、教案、補充教材、學習單,各校考題、教學PPT。外加教師手冊、ABCDE版講義、每個教師人手一份。所以在沉重評鑑壓力、督導、翻轉、行政、導師等工作後,考前能認真就出題原理原則自行命題的老師數量便可想而知。一則自行命題很難配得好,容易起爭議。二來光碟或上網只要輸入範圍、難度、題型、占分比,可以產生無數考卷含詳細解析。唯一要做的就是改一下題目選項順序和題目問法。除非你非常資深,或是曾參與補教界及書商命題,你審題時是很難說題目不好的。 所以題目就這樣產生了。這不是單一學校現象,而是普遍現象,當然也有改題高手。 學生答題:閱讀理解為得分關鍵 那學生該如何呢?其實這些題目並不差,但要注意兩件事:一是高中有單選,複選、多選。後二者差異在複選必定要二個答案,多選則一至全部都有可能;二是高職則只有單選,這是因為學測、指考、統測等考題的題型所導致。 通常在高一開始,題目會逐次類似於升學考試題型,只有作文及閱讀測驗二者較無法配合。 題目從基本的字詞、修辭、文意、文學常識平均分配。較易產生爭議多半是閱讀理解。閱讀理解若是從課文出題,一作者欄作者風格、文學特色、慣用手法。二課文題旨,會明確告知文章重心與核心概念。三課文賞析欄則會分段分句說明作者寫作意旨、句法、修辭、用意。依此三者加上上課時老師多半應該都強調每句的核心概念、關鍵字句、分段及全文核心和原文出處,在講述作者生平時也會論及創作此篇時的處境心境。 如果學習時用心,要答對並不難。但學校考得好,尤其月考,並無法看出學習效果。模考充其量只是猜,模仿升學考試。 重點得分在閱讀理解那四題,一般會有一題是熟悉的文言作家的作品,考的是對作者作品認知;另一題則是你絕對猜不中的文言或白話作家作品,考的是對作品的鑑賞與理解;再者會有一題是理解分析,選自翻譯或重要議題如環保、教育、科普、生命教育類,考的是你從文章中得到甚麼結論;最後一題多半是文學類鑑賞題。這不一定是文言或白話,考題會較深入,解題關鍵在找到關鍵句。 上述會有3-5題的題組,往往錯一題後面會跟著錯。散落到多重或單選的則多半是單句,或短詩的理解。所以概略以近十年的考題看,其實閱讀理解的配分相當重要,頂標也多半是靠此,此外理解能力強也連帶影響其他科的解題。當然作文的表達能力也建構在此。 訓練學生:解構分析、理解鑑賞 那對於學生而言,該如何?作者、題旨、賞析,絕對要與課文仔細比較,找到關鍵字、句。掌握每一課學習重點,在閱讀後,試著分析解構各段大意;嘗試以起、承、轉、合的架構來解開課文,再仔細閱讀作者風格及文學特色,以理解方式將注釋帶入;最後以賞析檢核自己是否充分掌握核心及關鍵,平日也應多讀完整各類刊物或書籍,練習這種解構法。書籍則多注意序與章節和評論。 解題其實就是解構題目,核心概念是訓練找到關鍵和理解進而鑑賞到其作家作品的特色、風格。 也就是可以先請學生把題目所問的關鍵字句圈出,然後再把全文瀏覽一遍找到關鍵字句。以此短文的關鍵字句所選出的答案與題目所問核心作比較為佳。 升學考試延續課綱精神強調的也是這個訓練過程,這對於往後進入大學有極大幫助。這也是多數科系會採計國文成績強調作文的原因。 所以無論老師、家長、學生,學習解構是必然的過程,沒有解構無法理解更無法建構(作文)創見。這樣的過程在國中便開始訓練了,因為在教育心理發展時期,中學六年是從具象理解到抽象理解,與建構自我的發展歷程。 語文學科尤其本國語文,所扮演的腳色便是橋梁與工具。此外世界各國皆會如此要求閱讀理解也是基於解構到理解,進而表達鑑賞自我所處的傳統與文化。 其實家長們可在教育部的官網或搜尋某某科能力指標即知道。 選文不應有文白或中臺二分,需慎選 此外,例如章回小說元明兩代如三國水滸已近似白話、西遊則與清代之紅樓皆為白話,課程多安排在高一高二;詩經屬於上古語又是十三經故列在高三,都已經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現在已經放入或將放入的台灣古典文學如郁永河採硫記等,涉入太多當時名詞,故顯得生澀。文言文的經典其實在漢至宋代,白話文則在民初或當代,但當代部分白話文涉及作家的「國籍」與「認同」,如余光中VS黃春明VS陳映真,有的涉及宗教或文學性過高。 我一再強調「師資」,就是因為當前國高中國教師多為傳統中文系所,一對白話文不熟悉,二對十三經典籍當年的修讀又因為大學端教授缺少,所以最精華的白話文學不會教,最精華的文言文教不好。 選文應慎選,對文化傳承文學代表有意義的篇章。而不是強調文、白,或是中國、臺灣。這樣的二分法任何中文系所或臺文系所或世界華語文系所皆不曾出現。好比連橫臺灣通史序,從作者生平、人品、作品、文章都很糟糕、但為何入選過,因為他記錄了臺灣一個重要的文化脈絡,單篇文詞也都氣勢不差頗有大丈夫當如是也的豪氣,一如正氣歌。但現在教育當局問題不全是出於執政者意識形態,更夾雜事務官官僚習氣,外加上教改一昧崇尚歐美或偏頗狹隘的格局。導致今日學生國語文與文學程度低落。 既然是要國文科傳承文化和語文素養,那請專業化。把不屬於文學或語文素養的因子去除,回歸專業,莫讓行政、口號,取代文學與語文培育的專業。「態度決定高度,高度展現格局」,沒有格局謂之失格,失格就喪失視野。教育是精耕農業,不是工商服務,這是現在教育界最大的問題。 其他太深入的語文發展演變或文白之爭與鄉土文學論戰,涉及太多太專業的文學領域,我只想問的是:我們如何從最容易取得、最貼近文化的華語文學2000多年的百萬篇章中選出鳳毛麟角又具代表性、語文學習素養、文學文化傳承的篇章,標準在哪?師資在哪?教學目標?考試方式?誰說了算?是官僚?還是意識形態?還是「孩子的未來」? 盲目亂選,想害死幾代?華語文因兩岸政治各自內部及互相的鬥爭已斷代,現在我們是否該想想,要留給後世什麼?孩子的競爭力核心是語文理解和文化自信,我們選文或教改到底是進步還是摧毀?真的不想搬出孔子或韓愈師說或賴和楊逵這些大師的理論,我很難想像這些基本素養,中文系所畢業的專家不知道。 我是很真誠希望給新手老師和家長孩子,甚至關心教育的各位正能量,以很實際簡單的務實說法,讓大家不要恐慌或埋怨,畢竟孩子是自己的,但孩子的態度取決於我們的心態。教改再怎麼改,20多年我就看著它變,有一點不變就是沒敢動升學考試。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中學國文命題與解題
高中學科 高一公民怎麼讀?理解概念關注時事
Photo via VisualHunt.com 昨日的你/妳,離開國中時期;今日的你/妳,步入高中階段,迎接人生的另一個挑戰。想要問問你/妳,對高中學習有何準備?對高中生活有何期待?對高中課程有何想像?希望你/妳有備而來,對於新歷程,對於新學習,有著探索的動機,有著行動的熱情。 也許,面對新的環境,你/妳有些不安、疑惑,想要問問老師,高中和國中的公民課程有何不同?高中的公民老師會如何進行教學?該如何準備公民與社會科的考試?提出這些問題之前,建議先反思:我們的社會,需要怎樣的公民?我們的公民,需要具備何種公民素養?如何培養公民素養來建構公民社會?這些問題可能是大哉問,需要細細的思量,但這些問題的思考將影響如何學習這個學科,而對於這個學科的認知,決定日後學習的態度與高度,發展的面向與視野。 培養獨立思考,學會理性溝通 生活中充滿著大大小小的公民議題,公民無所不在。你/妳可能看過臺灣媒體的新聞,播報著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前瞻計畫,未審先判的犯罪案例;看過為數不多但缺乏深度評論的國際新聞,如敘利亞難民、英國脫離歐盟、恐怖攻擊、美國、法國以及韓國的總統選舉;聽過自己還不懂的經濟名詞,臺灣的GDP、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失業率,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你/妳也可能與同學討論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死刑存廢以及核能電廠的存廢問題;曾面對隱私權、著作權的侵犯,生活中食安和汙染問題,買賣中的消費爭議,對校規的質疑;聽聞過茉莉花革命、公民不服從、318學運、香港的雨傘革命等等。 這些屬於社會、政治、法律、經濟領域等多面向的議題,需要你/妳的獨立思考。必須具備相關的基本知識,充分正確的資訊,審慎思辨,才能在資訊的洪流中,解讀並辨識媒體或資訊,進而具備批判力與思考力。 這些社會文化、民主憲政、人權保障、永續發展等相關的價值觀念,需要人文關懷與公民意識。你/妳必須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並包容差異,平等對待少數族群,珍視公平正義,關懷弱勢族群。 這些公共生活所需要的技能與行動,需要你/妳的公共參與投入。希望你/妳能夠培養思考、分析、歸納、判斷、選擇、反省的能力,學會理性溝通,解決問題。 了解核心概念,關注新聞時事 如果你/妳能了解公民與社會課程的重要,就能知曉高中課程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努力的學習,認真的閱讀,專注的上課,熱情的探索,讓學習更為開闊。如果你/妳能了解公民素養的重要,就會珍惜老師為課程所規劃的探究或實作活動,讓課程應用於日常中,讓知識實踐於生活中。 至於段考、模考、學測、指考,請不要抱持著「反正就是社會科,畫畫重點,背背內容,做做題目」的漠視,建立正確的學習認知、態度以及方法是重要的。首先須先了解公民課程的課程綱要和核心概念,閱讀課程的內容,關注新聞時事,體察環境變化;其次,透過理解,歸納整理學習重點,最後練習相關試題,再檢視自己的學習盲點和錯誤,透過修正,確認自己是否完整學習重要概念,這樣的學習歷程和策略,會讓你/妳無往不利。 身處這片土地的你/妳,這個社會需要你/妳的力量,朝向未來公民的你/妳,希望此刻正在前進,正在行動。因為,公民無所不在。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公民無所不在——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給高一新生的叮嚀
高中學科 高一物理怎麼讀?理解&牢記&思考
Photo via Visual hunt 學習物理,是為了理解我們身處世界的運行規則,是為了更深刻地感受大自然之美好與奧妙。 世界豐富而多彩,幻化而難明,電馳雷騁,日月生輝,霓虹彩霞,清風玉露,星光呢喃……在許許多多看似複雜多樣的現象背後,物理學想要去探索的是這其間有無共通的簡單法則。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的科學,也是門邏輯嚴謹、精確量化的學科,而大自然的語言則是「數學」。在進入高中之後,物理的內容將逐漸比國中時加深加廣許多,所以想要深入掌握這門學科,需要一些好的態度與方法。在此,我提供一些建議與叮嚀,跟同學們做個分享。 1.基本的名詞與定義,必須確實牢記與分辨 物理學上的一些名詞,例如速度、加速度、壓力……等,都有嚴格的定義,它與日常生活的習慣用語,有時意義上會有所不同,因此必須將各名詞的定義分辨清楚並牢記,這些是彼此溝通討論與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2.定理及公式,必須理解含意並牢記 在課本中出現的定理與公式,都是經過無數科學家們數百年來千錘百鍊之後所得到的精華,一個好的公式或定理,往往包含許多博大精深的道理在裡面,也包含了無數科學家所投入的心血與熱情,是大自然在訴說它的奧妙及規律。 許多同學會有誤解,以為學習物理不需要記憶和背公式,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反對的是不經理解而死背亂用、解題時東拼西湊。正確的物理並沒有所謂「例外」的情況,但每個公式定理都有它使用時的條件及前提。 3.多練習增進理解 許多同學會反應,上課時覺得都聽得懂,但碰到題目時卻不會寫。 其實,題目的練習便是為了讓我們更深刻體會各項定理的內涵、限制與使用時機。有時我們對於定理一開始的理解很可能是不完全的、片段的,藉由題目的練習可以釐清我們學習上的盲點。所以碰到一知半解的問題時,千萬不要得過且過,一定要找老師或同學問清楚。但也不要貪多,與其囫圇吞棗做過多的題目,不如紮紮實實地把適量的題目弄清楚。 4.多觀察、多思考 學習物理學是為了理解大自然,生活中處處都有與物理理論密切相關的地方。多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多思考,跟學校所學的理論相互驗證,便更能體會世界與物理學的深層之美。 作家龍應台曾說:「文學,讓原本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其實,科學也是。 在高中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或許你會遭遇到許多挫折與困惑,但不要被一時繁瑣艱難的考試破壞了你對大自然的熱情與好奇。計算與分數只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就像在廣闊無涯的黑夜海上航行,好奇與熱情便是天上閃亮的群星,將堅定地指引你穿過時有時散的濃霧與駭浪,抵達芬芳甜美的知識彼岸。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學習欣賞大自然之美——物理科教師給高一新生的叮嚀
好書 【107國寫】北一女4大密碼教你寫抒情文
袁瓊瓊在《九歌一○四年散文選》中說:「散文寫法基本兩種,一種有規畫,一種沒有。有規畫的寫法好比設計庭園,有主題,有結構,繞著主題寫去,只要寫全了,差不到哪裡去。但是無規畫的寫法,就完全得靠才氣。這種寫法像漫山長野草,要長在哪裡,要生成怎樣,完全任意揮灑。」命題作文或應試作文,因為有時間與篇幅的限制,必須是「有規劃」的寫法;因為有種種的命題限制,須看命題者要求你蓋出怎樣的庭園──中式園林或西式花園,你得應題目要求在短時間內搬花移木、巧手疊石,蓋出一座獨特的庭園。 庭園規劃當然有一套關鍵密碼,掌握關鍵密碼,便有機會讓文字在自己的巧手靈思中化為一座精美的園子,讓人眼睛發亮,徘徊流連。 感悟作文的關鍵密碼是什麼? ▌關鍵一:平凡卻不凡的取材 寫好一篇作文最重要的是有好的素材。缺乏好的素材,作文便會千人一面,缺乏獨特性;能在平凡生活中挖掘獨特的寫作材料,經常是致勝的關鍵。 寫作材料多半來自於生活與閱讀。如何從尋常生活中蒐集素材?除了經常涉獵多元的活動、透過閱讀觀看各種不同的人生外,還必須以敏銳之眼,微觀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有細膩的觀察,才能挖掘深刻的體驗,累積寫作材料。 感悟作文的靈魂是「我」,唯有「我」對生活有感,方能透過文字感動他人;唯有「我」認真生活,才能累積專屬於「我」的素材,寫作時也才能左右逢源,隨手取材了。 ▌關鍵二:剪裁與細節 感悟作文是以「我所經歷或聽聞之事」作為抒情感懷的對象,有好的敘事技巧,才能喚起讀者的想像力。好的敘事技巧首先要能剪裁,以兩三個精彩畫面勾勒事件、刻劃細節,比起流水帳式鉅細靡遺的敘事,更讓人印象深刻。 細節尤其重要。沒有細節的文章像是空無一物的庭園,乏味而平淡。描寫細節必須調動各種感官經驗,對於事物或空間做多角度的刻劃,以敘事中經常出現的房間場景為例,可以寫其牆面油漆、布置、地板、傢俱擺設,乃至於光線、氣味、聲響等皆能細筆刻劃,才能寫出空間的立體感與畫面感。 ▌關鍵三:讓抽象情思具體可感 抒情之於感悟作文,猶如花花草草之於庭園——枝葉蔓生的情感,過於發露;遮掩躲藏的情感,無法領略。若能將情意適當擺放,營造高低景深、有暗示、有線索,則能含蓄有致,韻味動人。 「我」所感受的抽象情意如何透過文字表達出來?可以借助具體意象來比擬。發揮想像力,尋找一個貼切的事物,以其相似的特質來比擬情感,讓抽象情意更為具體。賀鑄用「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來寫「閒愁」,有具體可感的雨絲、柳絮等數之不盡,揮之不去的意象,又調動視、聽、嗅、味覺等感官經驗,將滿腔愁緒描寫得淋漓盡致。 ▌關鍵四:經驗中的深刻領悟 「我在事件中被觸動了」是敘事到抒情,「因感動而領悟出什麼」則是抒情到領悟。領悟的內涵是感悟散文的靈魂,猶如一座庭園的美學概念,展現出園主的靈思妙想。領悟的內容不可能從天而降,也未必人人相同,必然與所經歷的事件密切關聯,所以文中呈現出來的思考脈絡,應是一種真實誠懇的體悟,一種能說服自己的價值觀。若只是強加某種看似政治正確的道理於文章中,則可能落入說教的泥淖中,掩蓋住苦心經營的庭園美景。 其實,人生中的每種經驗都有意義,端看「我」能否發掘其中的亮點。深刻的哲思來自於有感的心靈與多元的視野,因為有知,所以有感,因為有感,才能點燃思想的火花。 掌握國寫測驗情意書寫的關鍵密碼 國寫測驗的測驗目標之一是「測驗考生是否具備情意、想像等感性的表達能力」,細目則為「能否具體寫出個人實際的生活經驗」、「能否真誠表達內心的情感」,以及「能否發揮想像力」。故依照上文所述,平時用心觀察以蒐集獨特的寫作材料,透過細膩的文筆具體敘事、具體抒情,並深刻思考每一種人生經驗的意義,便能掌握寫好感悟散文的關鍵之鑰。 此外,同理心是走出自己生命孤島連結他人的橋樑,對於測驗中提供的閱讀材料,能理解其中的故事與人物作為,方能觸動自己的心靈,進而思索面對同樣情境時的掙扎與抉擇。故能否在文章中提出自己深刻的所思所感,關鍵之鑰是能否開啟自己封閉的心靈,透過閱讀、透過多元的生命體驗,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經授權摘錄自木馬文化出版的《當知性遇見感性:北一女的寫作密碼》「感悟作文的寫作策略:蓋一座有溫度的文字花園」一文。 《當知性遇見感性:北一女的寫作密碼》 《當知性遇見感性:北一女的寫作密碼》 【作者】: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 主編 【出版社】:木馬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5月17日 【書籍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cm 【好書哪裡買?】 *博客來: https://goo.gl/sqVS87 *讀冊: https://goo.gl/UtK6mj
高中學科 高一地理怎麼讀?五大原則輕鬆學
Photo via Visual hunt 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學經驗,發現高一上學期學生常常容易被第一次期中考的低分驚嚇到。怎會如此?!應該是跟以下原因有關: 高中地理不適「貝多分」 1.國中地理課程範圍小,內容深度較淺,利用「背多分」,就能掌握大部分的分數。 2.學生國中時,不斷反覆練習考古題,看到題目就反射性的會知道填哪個答案,少有思考推論因果關係的練習。 3.高中地理科內容深度與廣度都加深,因此除了平常上課要理解之外,在準備期中考時,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但是若學生準備不夠充分去應考,分數當然可想而知。 4.高一上學期的內容為自然地理通論,還有地圖的投影、地圖判讀,還有GIS(那是什麼!?由各位的地理老師來跟你/妳說明吧!),這些都是國中課程介紹較少或沒有介紹的部分,也必須花較多時間閱讀、理解甚至操作之後才能真正了解。 5.部分同學閱讀的課外書太少,除了課本之外,幾乎不閱讀課外書;即使上網,也沒有花時間去看一些能夠增加自己知識與常識的資訊,因此失去很多獲取新知的機會。 掌握五原則,地理輕鬆學 如果同學們想要在高一時(其是高一上學期),能夠掌握地理科,那麼建議參考下列事項: 【1.不懂要立刻問】:日常生活作息要保持正常,讓課堂內隨時保持清醒、專注,否則很容易弄不清楚某些概念。重要的是有聽不懂之處,課堂中立即發問,千萬別怕丟臉;若實在太害羞、或老師上課進度很趕(這是高一地理課的常態),那麼要把握當節下課立即解決,千萬別拖到期中考前發問,到時你是很難搶到老師時間發問的。 【2.理解因果關係】:高一上地理有幾個障礙需要突破,一旦過關,其餘內容就不成問題。障礙有:地理學分析方法、地圖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衛星影像圖)、地圖投影(大魔王)、GIS、冰河地形、土壤。光靠死背,不足以克服,必須培養對因果關係的釐清,分析理解的能力,還有對空間關係變化的敏感度。 【3.多閱讀多印證】: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多方面涉獵各種知識與常識,並培養觀察能力,有利於與課堂中所學相互印證。 【4.自己畫圖筆記】:嘗試自己畫各種地圖,整理個人專用的筆記,在筆記中擷取並記錄課程的重點。有能力者,利用心智圖幫助學習也不錯。 【5.戶外實地觀察】:多到戶外走走,觀察大自然是不錯的學習方式。 總之,高一地理是地理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學得好,高二以上的地理課學習起來會非常有成就,未來準備學測、指考時也相對容易的多。祝福大家!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坐觀天下,可行乎?──地理科教師給高一新生的叮嚀
高中學科 高一歷史怎麼讀?精讀課本勿死背
Photo via Visual hunt 考完國中會考後,毛頭小子、黃毛ㄚ頭心態上,好像剛完成人生一個階段關卡,國中跨到高一的暑假裡,很多人選擇瘋狂地投入遊戲的世界中,或投入歐巴的世界中。直到收到註冊單,領制服、完成體檢,唱完開學典禮的國歌,孩子們,你/妳們即將以新的身分「高中生」迎接新的「考驗」。 剛開始一切都很新奇,新的制服、新的班級、看起來很厚的課本。第一堂歷史課,台上的歷史老師一再跟你/妳們叮嚀:「高中歷史變很難,書要早點讀」。坐在台下的你/妳還在想:「歷史很容易啊!我都是考前一週才開始讀,隨便都能考八、九十分啊,我想讀歷史的方法跟國中應該沒有什麼兩樣啊?!」直到第一次期中考後,歷史老師公布成績的那刻,你/妳才驚覺到高中跟國中真的很不一樣。學習高中歷史課程除上課專心聽講外,請謹記以下4點注意事項。 一、歷史課本很重要 目前高中三年的歷史課程安排是:高一上學期為臺灣史、下學期是中國史;高二上學期為中國現代史加上西洋史、下學期是西洋史;高三上、下學期是選修歷史。 普遍來說,因為你/妳在國中已學過臺灣史,所以高一上學期的課程還能適應;但到了下學期中國史,難度會更加深加廣。所以在段考前至少精讀考試內容3次。若你/妳只讀1.5次就上歷史考場,成績低於60分,千萬不要馬上放棄歷史。一切是因為你/妳跟它(歷史)真的很不熟。 二、讀書方法要正確 讀歷史時,標題一定要看,每一段落的小標題,都是在提醒你/妳這一節的重點在講什麼。每一段落內的時間、人物、發生何事、帶來的影響等(即英文的5W法則),都是要裝到腦中的重點。 怎樣確認自己是否有讀進去?請先暫時蓋上課本,回想自己剛剛讀到什麼資訊?如果可能,盡可能把這些歷史內容想像成情境畫面,之中若有年代、人物忘記了,可以翻一下書確認,再繼續聯想。若遇到較難的課程內容,建議完成情境聯想後,拿起筆動手整理筆記。 三、善用歷史考古題 練習考古題有助於檢視自己是否真的理解課程重點,而且每年學測與指考都是依據歷史課綱來命題,有些重要觀念都可能會用其他新的史料,重新包裝再考出來。大考中心會把歷屆學測指考試題放在網站上(學測歷屆試題、指考歷屆試題),供大家下載與參閱,可多加善用。 四、培養閱讀習慣 近幾年歷史科試題命題以閱讀素養為導向,文字閱讀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培養的。請善用國三升高一的兩個月,可適當閱讀一些課外優良書籍。歷史小說、武俠小說皆可。當然,平時,在不影響課業的前提下,閱讀一些好書吧! 最後,叮嚀高一上學期課程是臺灣史,普遍來說是高中歷史課程中比較簡單的。把握高一時光,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歷史學習方法吧!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請不要叫我「背多分」——歷史科教師給高一學生的學習叮嚀
特色課程 106「中山數學資優班」招高中生,10/1截止
Photo credit: me_chris via Visual hunt / CC BY 南部地區對數學有興趣的高中生請留意,106學年度「中山數學資優班」現正招生中,10月1日報名截止,10月7日考試。預計10月21日開課,採週六全天上課的方式(少數週日),只需繳交不到7000元的學費,即可接受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群為期2年的輔導,想提升數學能力的高中同學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的「南部高中學生數學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旨在招收南臺灣對數學有興趣的高中生予以輔導,教學以非學測或指考的課外數學為主,不重複高中課程,內容涵蓋競賽數學、高中進階補充教材、高中升大學數學斷層的銜接課程、以及少數大學數學課題,希望培養優秀的數學人才。 南臺灣高中生皆可報名 「中山數學資優班」預計招收南部各公私立高中生85名,其中公費生30人、自費生55人。 網路報名10/1截止 【報名繳費】:106年10月1日截止。 【報名費用】:300元整。 【報名方式】:報名繳費步驟如下。 步驟1:線上填寫報名表後送出,並記錄「報名編號」以備查詢考場。 ★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南部高中學生數學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106學年度初級班報名表 步驟2:準備2吋照片一張(黏貼於報名表上)、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單正反面影本、其他參考附件(如數學及相關科目競賽或科展等得獎獎狀、校內外獎勵或作品資料等影印成A4格式)或自傳。 步驟3:將上述報名資料及報名費於筆試當天繳交。 10/7考數學一科 考試當天請先至中山大學理學院中庭報到,並攜帶「學生證」或「身分證」應考。會依筆試成績、會考成績和審查成績,擇優錄取。 【考試日期】:106年10月7日(星期六)10:00~10:00。(9:30~9:50 報到) 【考試科目】:數學。 【考試地點】: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國際會議廳(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歷屆試題】:歷屆考古題可至下列網址下載。 ★南部高中學生數學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甄試試題 【錄取通知】:錄取名單將於106年10月18日在官網(點我進入)公告,並以電子郵件通知錄取同學。 ★資料來源: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南部高中學生數學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網站
特色課程 106彰師物理招高中資優生,9/29報名截止
Photo credit: docoverachiever via Visualhunt.com / CC BY 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針對中部地區國高中生開設的「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班」,只要附上會考成績或由學校推薦即可參加甄選,預計招收72名國高中物理資優生,修業課程為期一學年,預計10月底開課,採每週六上課與寒假密集專題訓練的方式,修業期滿將頒發結業證書。報名9月29日截止,對物理有興趣的國高中同學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彰師大「高中物理資優班」將藉由物理概念講述、分組討論、實作及專題研究等方式,針對物理科學相關內容,訓練高中生進行主題、系統化的學習。使其熟悉高中物理的課程,並與大學普通物裡相連結,配合「探究與實作」的學習模式,提高其物理學習興趣與成效。並在課程中進行分組專題研究,以物理議題作專題,以強化學生獨立專題研究的能力,培育未來的科學研究人才。 中區國高中可報名,免學費 彰師大「高中物理資優班」的招收對象分為一般生和繁星生,中部地區的公私立高中生或國中資優班學生皆可報名參加甄選。 一般生只須繳交會考成績單及其他有利審查的證明文件。若無會考成績單,則可以國中在校歷年成績單替代;繁星生則須經由學校推薦。 彰化師大物理系經資料審查後,擇優錄取。並於10月6日寄送錄取通知單。錄取的同學免學費,只須繳交雜費7000元(含書籍費、材料費、物理營及兩天一夜校外教學費用),低收入戶則全免。 網路報名,9/29截止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6年9月29日止。 【報名費用】:免費。 【一般生報名方式】 步驟1:請至下列報名系統網址完成登錄各項報名資料。 ★彰化師範大學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班報名系統 步驟2:將「基本資料表」(簡章附表2,點我下載)和「審查資料」,經掃描寄至彰師大物理系e-mail信箱:diane8103@cc.ncue.edu.tw,主旨請統一填寫「106高資班甄選_姓名」;或以掛號郵寄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 陳佩君小姐」(地址:500 彰化市進德路 1 號)。 【繁星生報名方式】 步驟1:請至下列報名系統網址完成登錄各項報名資料。 ★彰化師範大學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班報名系統 步驟2:請就讀學校掃描「繁星計畫各校推薦總表」(簡章附表1,點我下載),寄至彰師大物理系e-mail信箱:diane8103@cc.ncue.edu.tw,主旨請統一填寫「106高資班甄選_學校名稱」;或以掛號郵寄至「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 陳佩君小姐」(地址:500 彰化市進德路 1 號)。 10/21開課,結業頒發證書 彰師大「高中物理資優班」採主題式教學,兩週一主題,搭配物理科學知識與實驗,由大學教授設計編撰教材、親自授課。寒假則安排密集課程專題訓練與校外參訪。甄選表現優異者,直升高二班,享有學雜費全免優惠。學生出席達總堂數80%以上及成績及格者,頒發結業證書。 【開學日期】:106年10月21日(六) 【課程內容】 ★資料來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高中物理研究人才培育」官網。
高中學科 高一國文怎麼讀?「多讀多想多寫」是關鍵
div class="box-content pt20"> Photo via Visualhunt.com 高一新鮮人的你,翻閱著嶄新的國文課本,將不免迎來文言文變多、課文加長加深、閱讀補充大增的壓力。的確,高中國文是國中國文學習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承襲、連貫與深化,因此相較於國中國文所學更深更廣更難。讀國文不再只是會寫正確的字音字形、背好注釋翻譯、認識作者、理解課文文意修辭等等,還必須能對課文所學的字詞文句篇章加以運用各種技巧、格式以適切表情達意;要能掌握課文的寫作旨趣及寫作方法;對於課文作者或其內容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精神,要能深刻體會,並且具有鑑賞、思考批判的能力。 主動閱讀,自發學習 高中國文的學習強調語言運用能力與批判能力的養成,但是授課時數有限,不可能在課堂上被動地等著老師一步步地指示、帶領,而寄望能得到所有需要培養、深化的能力。因此高中國文的學習更強調主動探索的精神,身為高中生的你,必須要培養自學的態度與技能。 進入高中前,如果你喜歡閱讀,常常主動閱讀各類文字資訊,那麼便已經初步具備閱讀素養的基礎,並且有自學的精神了。無論是否已有豐富的閱讀經驗,進到高中後,想學好國文的首要之務,便是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自己多多利用時間,持續而廣泛地閱讀,隨著課內、課外各類文字資訊的引領,進入作者或人物的心境、歷經種種的遭遇,探索各式各樣的知識——自然科學的、史地人文的等等——多多增加閱讀的深度與廣度,關照不同的社會及文化議題,不僅能使你與其他學科結合、累積自己的知識,進而激發對許多議題的研究興趣,在閱讀中體會、思考,還能增進創意、增加問題解決能力。 隨手摘要,邊讀邊想 然而所謂的知識、創意、能力的獲得或累進,並非只憑著眼睛多看、腦袋多想就能實質擁有,一定要用筆寫下你的所讀所寫,才能點點滴滴匯聚。 閱讀文章或著作時邊讀邊預想內容,並隨時連結自己的背景知識;邊讀邊問自己問題及回答問題,監督自己的理解,想想其所表達的情境或訊息重點為何;隨手作筆記,劃下或抄錄下主題句(重點文句)、圈出關鍵字;讀後(讀完一段落或是全文),將文本訊息加以組織,找出主旨,試著以一、二百字書寫內容摘要,思考如何以簡潔扼要的文字清楚表達所閱讀的內容,使未曾閱讀過的人能由你的摘要理解內容。另外,針對文章內容或文字敘述寫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體會或認同的部分是否能加以延伸或可觸類旁通;你不以為然或反對的部分又是哪些、原因何在。 【用眼睛看】:多多閱讀各類領域的文字訊息。 【用心靈思考體會】:徜徉文學或知識、關照社會及文化、穿梭古今。 【用筆書寫】:多多運用語言文字練習如何適切地表情達意,以呈現你的心性、你的思考與批判,甚而參與公共論述。 乘著文字的翅膀多讀、多想、多寫,不僅高中國文將任你自在悠遊,面對未來種種挑戰,你所須具備的表達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已奠定優良基礎。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乘著文字的翅膀多讀、多想、多寫~高中國文任我遊
特色課程 106興大物理資優招高一二生,9/27報名截止
Photo credit:fdecomite via Visual hunt / CC BY 中興大學物理系針對中部地區高一二及國中生開設的「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分為「高一班」和「高二班」兩種課程,預計招收80名國高中物理資優生,修業課程為期一學年,預計10月底開課,採隔週週六上課與寒暑假密集輔導的方式,修業期滿將頒發結業證書。報名9月27日截止,對物理有興趣的國高中同學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興大「高中物理資優班」的課程採啟發性的教學方式,藉由多媒體與演示實驗等教材導引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安排實驗課程,訓練學生實作能力。課程內容包括﹔專題演講、實驗教學、專題研究、書報討論以及參觀教學活動等。「高一班」以高中的物理課程及實驗為主,「高二班」則以輔導學生做專題實驗為主。 報名資格 中部地區(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的高中生或國中資優學生皆可報名。 【高一班】:招收106學年度各公私立高中高一至高二學生或國中資優學生。 【高二班】:招收106學年度各公私立高中高二以上學生。 報名費用與優惠方案 費用包括「報名費」和「學費」,其中報名費不接受退費,學費則可依規定辦理退費。而興大校友或教職眷屬及團體報名皆可享有學費折扣。 【報名費】:新台幣500元(現金或郵局匯票,抬頭請註明國立中興大學)。 【學費】:包含講義、實驗用品、實驗器材及校外參觀等費用。 1.策略聯盟學校推薦資格者:新台幣16,000元/年(通過各就讀高中推薦後使可享優惠)。 2.推廣班個別報名者:新台幣20,000元/年。 【優惠方案】 1.興大校友、興大教職員工眷屬及興大附屬高中職生可享8折的學費優待。 2.集體報名3人以上享學費95折優惠;5人以上享學費9折優惠;10人以上享學費8折優惠。(已享策略聯盟推薦資格者不適用) 報名方式與簡章下載 報名方式分為現場報名或通訊報名。想要報名的同學需填妥「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策略聯盟學校推薦表」或「個別報名表」,再檢附相關資料及報名費,截止日前以通訊方式報名或至現場繳費報名。 【通訊報名】:請將報名表及報名費寄至「中興大學物理系高資班」(402臺中市興大路145號)。 1.策略聯盟學校推薦者:請填寫「策略聯盟學校推薦表」及「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於106年9月22日前通過各就讀高中教務處推薦後,連同報名費寄出即可報名。 2.推廣班個別報名者:請填寫「個別報名表」及「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於106年9月27日前隨函附上會考成績或在校成績影本,連同報名費寄出即可。 【現場報名】:請於上班時間至中興大學(臺中市興大路145號)理學大樓六樓物理系辦公室辦理。 ★各類報名表單請見「106學年度高中物理資優班招生簡章」的附件(簡章下載請點我)。 甄選方式與錄取通知 甄選方式以國中會考成績為主,在學成績或其他可供審查的資料為輔;國中資優生則會擇優通知口試。10月7日前會針對錄取學生個別通知,亦會將錄取名單公布在「中興大學物理系--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網站(http://ezphysics.nchu.edu.tw/Student/highst/)上。 上課地點與修業規定 「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的上課地點在中興大學理學大樓物理系。 修業期間則為一學年,預計10月底開始上課,屆時會另行通知開課時間。課程開始後,原則上是隔週週六上課,並於暑假安排密集輔導課程(會再依照各學校的寒暑修而排定)。上課出席達總時數三分之二以上且參與期末考報告及格者即發給「結業證明書」。 課程內容與教授師資 「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的課程皆由中興大學物理系教授講授,由高中物理課本的知識帶領同學進入物理世界的奧秘,高一生的課程分為四大部分: 【1.物理課程】:包含高中物理及大一普通物理(力學、運動學、波動與光、電磁學及近代物理)。 【2.實驗課程】:包含:數據處理、史特林引擎--熱功轉換、磁性奈米粒子製作、電流天平、鋰電池充放電研究、電力線-藉由電力線的分布情形,瞭解電場分布狀況、色散、雷射光學實驗-繞射、雙狹縫干涉干涉及多狹縫及光柵的繞射現象。 【3.物理啟發課程】:介紹物理發展過程、最新科學研究、低溫世界的奧秘、生物與物理及物理人的未來及挑戰等等。 【4.演示教學實驗】:配合上課課程安排演示實驗內容,內容包括:牛頓力學、轉動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波動學、光學、電磁學。 高二生的課程則以實驗為主軸,並輔以程式設計教學,主要學習目標為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做及讓學生可以把抽象的物理視覺化。與高一班課程內容的不同在於,有更進階的力學、光學、電學、磁學等等專業實驗及程式設計,另有示範實驗。每一實驗皆有實驗內容的講解及問題討論。 ★資料來源:「中興大學物理系--高中物理資優生輔導班」官網(http://ezphysics.nchu.edu.tw/Student/highst/)。
特色課程 106「中山生物資優班」招高一,9/26報名截止
Photo credit: umseas via Visualhunt / CC BY 106學年度「中山生物資優班」開始報名了,9月26日報名截止,10月7日考試,預計招收南部高一新生正取60名並增額錄取20名。錄取後,將可接受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群的輔導,11月開課,採週六全天上課的方式,只需繳交不到萬元的學費。對生物有濃厚興趣的高中生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提升能力的機會。 中山生物科學系的「高中生物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高雄區)」,旨在招收南臺灣對生物有興趣的高中生物資優生予以輔導,引導同學積極參與,親自操作實驗,使同學能夠廣窺生命科學奧妙,進而培養基礎科學研究的興趣,未來成為優秀的生物科學人才。 南臺灣高一新生及國中生皆可報名 中山生物資優班招收高雄縣(市)、臺南縣(市)、嘉義縣(市)、屏東縣(市)、澎湖縣及臺東縣(市),對生物科學研究有興趣的106學年度高一新生(國中生亦可報名參加)。 通信報名9/26截止 【報名繳費】:106年9月26日前(以郵戳為憑)。 【報名費用】:800元整。 【報名方式】:報名繳費步驟如下。 步驟1:請先下載招生簡章,印出報名表及准考證填寫完畢。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106【高中生物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高雄區】高一班招生簡章(點我下載) 步驟2:以匯票方式繳交報名費,匯票抬頭請註明「賴文秀」。 步驟3:將「報名表」、「准考證」、「匯票」、「寫好地址與姓名並貼妥限掛郵資的回郵信封2個」,寄至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賴文秀小姐收(地址:8042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10/7考生物一科 應考時請攜帶身分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及准考證。准考證將於9月27日後寄出,若考前未收到,請去電洽詢(07-5252000 轉3624或07-5253624)。考生座位分配表將於10月7日上午12時張貼於中山大學理學院中庭。 【考試日期】:106年10月7日(星期六)13:30~15:20。 【考試科目】:生物。 【考試地點】: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歷屆試題】:歷屆考古題可至下列網址下載。 ★高中生物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高雄區甄試試題 【錄取通知】:最晚於106年10月26日前寄出。 ★資料來源:國立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高中生物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