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職治系國考大放異彩!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在114年職能治療師國考再創佳績!應屆畢業生通過率高達90%,遠超越全國平均62%,延續歷屆一貫的超強傳統!這份榮耀屬於每一位努力不懈的同學,也要感謝師長們一路的指導與陪伴。
大學校園 用心服務點亮泰北 南華大學志工隊展現生命關懷與文化傳承
本著「培育學生關懷社會、尊重生命」的教育宗旨,並致力於營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與友善動物的校園環境,南華大學狗狗GoGo志工隊在指導老師呂明哲(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帶領下,於日前順利完成「國泰民安-用心服務點亮泰北」海外志工服務計畫,並取得豐碩成果。該計畫亦深刻體現南華大學作為公益與公義大學的精神。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聽語系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強化臨床專業與跨國交流能力
亞洲大學聽力暨語言治療系3位同學,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今年暑假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實習,透過課堂修習與臨床實作,累積臨床實務經驗和專業。除專業領域的學習外,同學們也體驗許多美國當地文化,老師和學伴協助他們熟悉環境,並邀請他們參與各種活動、品嘗在地美食、參觀世界奇景尼加拉瀑布等。
大學校園 2025未來科技獎農業唯一! 嘉大「淨零畜牧」技術提升雞隻生產效益實踐無抗、減碳永續養殖
嘉義大學跨領域研究團隊以「提升雞隻生產效益『減少碳足跡』」技術,榮獲堪稱科研界奧斯卡的「2025未來科技獎」,頒獎典禮10月18日於台北世貿一館隆重舉行,16日至18日並於「2025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公開展示。 「未來科技獎」由經濟部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今年共有超過500組研究團隊參賽,最終僅評選出83件技術獲獎,競爭非常激烈。嘉大這項技術在眾多領域中脫穎而出,成為今年度農業生產領域唯一獲獎的未來科技,成果斐然。嘉大獲獎團隊由動物科學系陳國隆教授擔任主持人,集結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李越勝博士、應用化學系古國隆教授、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謝佳雯副教授、翁博群教授、朱紀實教授、生化科技學系魏佳俐副教授及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蕭雅齡博士生,並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李宗育副研究員與洪靖崎副研究員合作,共同組成跨領域研究陣容。 掌握淨零、無抗趨勢:化農業廢棄物為黃金 嘉大研究團隊的關鍵創新,是成功篩選出特殊高產表面素的枯草芽孢桿菌LYS1,並以農業副產物如大豆殼、麩皮及收成後菇包等纖維原料的30-50%作為發酵基質,將這些廢棄物成功轉化為高效的飼料原料及添加物。這項技術不僅能有效利用農業副產物於畜禽飼養過程中,減少廢棄物堆置與燃燒,優化飼養效率,實現循環經濟與節能減碳的綠色生產模式,更呼應國際「淨零碳排」與「無抗養殖」的雙重趨勢。 效益顯著:提升生產效率12%、取代魚粉與抗生素 研究成果的經濟與健康效益十分驚人: 取代魚粉與增效:將1-2%濕式發酵產物(FPA)應用於肉雞飼養,可完全取代魚粉,同時能提升生產效率12%及經濟效益9%。 取代抗生素:僅需添加0.1%乾式發酵產物(FPB),即可取代抗生素生長促進劑,降低抗藥性菌株產生風險,並提升經濟效益7.8%。 動物健康:實驗證實,LYS1對禽畜常見致病之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具良好抗菌活性,有助於提升動物健康並降低疾病風險。 技術成熟度高,具備產業推動能力 此技術的成熟度已達到TRL9(最高級別),具備噸級量產與實地場域應用能力。研究成果已取得發明專利與兩篇SCI之Q1等級期刊論文發表,並曾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及2024「發光、發亮」農業生技創新創業競賽亞軍,再次彰顯嘉大在動物科學、微生物及應用化學等領域的卓越研發實力。 嘉大研究團隊表示,未來期望將技術拓展至豬隻、反芻動物及水產養殖等多元領域,全面推動臺灣畜牧產業邁向低碳永續發展。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邀資深媒體人王莉茗開講 從文學到影視啟發跨域創作思維
南華大學文學系強調文學與數位科技、影像媒體等跨域學習,在媒體快速變動的時代,網路小說、漫畫、短影音內容經常被改編為影視、遊戲, IP經濟已成內容產業核心,文學與影視 、遊戲、音樂結合愈發頻繁,展現出高度的商業價值。10月1日特別邀請資深媒體人王莉茗蒞校演講,以「一個作品的誕生」談起,分享她在媒體產業的豐富實務經驗與最新趨勢,吸引逾百位師生熱情參與,廣獲好評。
大學校園 佛大蔬食系再奪獎 跨領域挑戰銀髮創新料理
本次競賽聚焦高齡者飲食需求,鼓勵年輕廚師從營養、質地調整、烹調技巧等面向設計餐點。蔬食系同學自創菜色,讓料理兼顧「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展現對銀髮族飲食照護的專業與創意。準備過程中,施建瑋老師與陳彥志老師更全程陪伴與支持,而蔬食系學生們也非常努力,利用課餘與假日不斷練習,從食材挑選到刀工火候,一次次修正。 下抬頭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企業參訪探索產業創新與文化融合 啟發學生職涯新視野
南華大學為拓展學生職涯視野,於9月26日辦理企業參訪,由產學合作及職涯發展處呂玉枝組長帶領32位學生至彰化台明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玻璃館)與鹿港老社區進行企業與文化參訪。此次行程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台灣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也讓他們在歷史文化氛圍中體驗產業與地方文化的融合,可說是穫益良多。
大學校園 中華醫大再生醫學研究突破 端粒修復技術勇奪金牌並獲專利
幹細胞也會老化?由於缺乏端粒?,端粒逐漸縮短,幹細胞功能隨之下降,進而加速老化。這項長久以來的再生醫學難題,如今由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醫事學院楊堉麟教授團隊成功突破。 楊教授帶領的 NRF 團隊(Nucleic Repair Function Team) 專注於「端粒修復與粒線體活化」研究,展現修復與延長端粒的潛力。今年榮獲 2025 曼谷國際發明獎金牌,並於 9 月 1 日取得 台灣發明專利(I838173),不僅為再生醫學開創新局,也為台灣科研再添國際能見度。頒獎典禮中,教育部部長親自頒發獎項,肯定團隊卓越的創新成果。 此次研究成果凝聚了師生共同努力的力量。醫技二技部 吳孟庭同學 參與實驗設計與操作,在楊教授的指導下完成關鍵實驗,充分展現中華醫大「師生共學、科研傳承」的教育特色。 中華醫大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再生醫學與老化研究,結合臨床與實驗應用,推動台灣生醫科技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數媒系同學暑假展開日本7天超精彩「壯遊動漫教育行」!
亞大數媒系20位同學近距離和知名原畫師小幡公春對談,還親手體驗公仔製作,不僅深入感受日本動漫產業的專業魅力與追求的細膩,更幫助學生從課堂走進產業現場,夢想與熱情通通升級!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量子AI研究中心揭幕,打造創新AI智慧醫療量子平台
亞洲大學「量子AI研究中心」(Quantum AI Research Center)10日揭牌,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知名量子科學專家王康隆講座教授擔任榮譽主任。
大學校園 新生探索校園與學系特色的第一步 嘉大「學涯探索微學分課程」正式展開
嘉義大學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A主軸(創新教學精進)規劃下,113年11月27日成立學涯探索教師社群,由教務處彙集20餘位跨院系教師的想法與回饋,逐步凝聚出課程主題與試行方向,並持續透過工作坊、研習與社群教師教學分享,形成「校訂課程-學涯探索微學分課程」,並自114學年度起實施。學涯探索微學分課程以短時數、跨領域與體驗式設計為特色,期望協助大一新生快速熟悉校園、了解系所特色,並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態度與能力。 本學期首波課程已於9月順利完成,包含: ※「森度解鎖:五木人的工具筆記」(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黃名媛老師):透過研究室參訪、植物園與林場導覽,以及學長姐職涯經驗分享,幫助新生認識森林系的學術特色與未來多元發展。 ※「校園生物資源觀察」(生物資源學系張素菁老師):以蘭潭校區為起點,引導學生進行實地生態調查,從植物到動物多樣性,深入認識校園環境與系所專業方向。 這兩門課程不僅成功引導新生深入校園與專業領域,也強化了觀察力、表達力與自主學習的態度,展現嘉大課程多元化的成果。 接下來,本學期將陸續再推出以下4門學涯探索課程: ※水環境與生物要教你的事(水生生物科學系董哲煌老師) ※嘉大織色(生物資源學系張素菁老師) ※設計我的友善校園(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朱彩馨老師) ※認識嘉大之美(景觀學系曾碩文老師) 這些課程將帶領新生從不同角度探索嘉大,不論是水域生態、校園景觀、人本設計,或是將校園印象化為創作,皆能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我認同。 嘉大教務處表示,「校訂課程-學涯探索微學分課程」不僅讓新生在課堂中獲得學分,更展現教師共同參與教學創新的努力。未來嘉大將持續規劃更多元的課程,讓每位嘉大新生都能在大學起點勇於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與學習熱情。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幼教系暑假同學們走向國際!
亞洲大學幼教系學生獲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補助,讓同學走向國際,赴日本名古屋實習一個月。 亞大幼教系學生在日本實習期間,透過幼稚園與保育園進行繪本導讀、教案設計,實戰中累積滿滿教學力,不僅學以致用更跨國學習提升國際視野,讓自己的夢想變得更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