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文創系實地參訪 深化學生跨域創意與永續思維
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的支持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於10月8日由副教授陳寶媛及系助理郭宣育帶領文創系及旅遊系共35位學生至嘉義縣馬稠後工業區冷研碳索館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參訪,藉由產業與文化的雙重體驗,深化學生對環境永續與文化傳承之間關聯的理解。
大學校園 嘉大應用歷史學系與廣播節目「愛樂大解密」合作 共同推廣史學應用
當歷史碰上音樂,將碰撞出不同的歷史學習。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吳建昇副教授、陳凱雯助理教授於「臺灣通史」及「臺灣文化史」課程中,推廣臺灣民謠與大眾史學,推動跨域交流與史學應用。 吳建昇副教授、陳凱雯助理教授特別與文化部補助節目:快樂聯播網-嘉樂電台「愛樂大解密」合作,由電台蕭碧月專員與嘉大音樂學系校友蔡東宸領隊,邀集應歷系許定廉同學與多位成員共同籌劃此次活動。更結合音樂學系多位同學演奏樂曲,在課程中以弦樂四重奏、大中小提琴方式演出多首臺灣民謠,考驗樂手的默契,也看見傳統民謠的不同呈現方式。演出內容包括著名的望春風、蘭陽舞曲、阿里山的姑娘等精彩樂曲,並以歷史角度介紹、音樂表演結合,內容引人入勝。 兩位老師透過此一活動,讓學生理解音樂與歷史及土地的關聯,並發現歷史的無限可能。活動結束後,學生紛紛表示是很特別的課堂經驗,不只富具教育意涵,也一飽耳福,更翻轉平常認為歷史教學墨守成規的刻板印象,讓歷史不斷創新,也用不同形式留下紀錄,是極具創意且嶄新的教學活動。
大學校園 創意「鹹魚翻身」!嶺東數媒學生動畫勇奪金犢獎「台灣第一」與「國際銀獎」
嶺東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2025年金犢獎比賽傳來捷報,學生、江芷萱、張克襄、呂祥雯、陳薇?、陳群易等六位同學共同創作的動畫《魚酥一下,摸魚一下》,在【旺旺集團產品廣告設計獎】類項中拿下「台灣第一名」,並同時獲得「國際銀獎」肯定。
大學校園 捷報 114年全運會武術項目本學程學生勇奪2金1銅
佛光大學運健學程學生日前於「114年全國運動會」武術項目競賽中展現卓越實力,共計斬獲2金1銅的亮眼成績,為校爭光。 此次賽事競爭激烈,佛光大學運健學程的選手們憑藉平日紮實的訓練與穩定的臨場表現,成功在眾多好手中脫穎而出。奪牌名單與成績如下: 金牌: 大二學生 陳思芸(女子組 52公斤級) 金牌: 大二學生 沈稟堯(男子組 60公斤級) 銅牌: 大一學生 羅加宥(男子組 56公斤級) 其中,大二的陳思芸與沈稟堯同學,在各自的量級中過關斬將,展現了優異的技術與強大的心理素質,雙雙奪金;而甫升上大一的羅加宥同學,首次參加全運會即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勇奪銅牌,未來發展潛力可期。 佛光大學副校長羅智耀表示:「學生們的傑出表現是他們日復一日努力訓練的成果,學程全體師生皆感與有榮焉。感謝教練團隊的辛勤指導,以及學校的鼎力支持。未來,運健學程將持續培育更多優秀的運動健康專業人才,在競技場上再創佳績。」 佛光大學長期致力於學術與實踐並重,運健學程的學生們此次在全國最高等級的綜合性運動賽會上取得佳績,不僅是個人努力的肯定,也再次印證了佛光大學在體育人才培育上的卓越成效。
大學校園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師生於第6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展現研究實力-研究成果與SDGs接軌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黃智偉、周蔚倫、龔怡文、劉蓉果老師帶領約二十位大學部及研究生,於成功大學舉辦的第64屆台灣心理學年會發表十八項研究,交流熱烈,並有五個研究獲得觀眾票選最佳學生海報獎。參與學生表示,與國內外研究者面對面交流,不僅拓展學術視野,也深刻體驗研究過程的樂趣與價值;更有幸與日本學者交換研究海報作為交流紀念,體驗難得的跨國學術互動。
大學校園 佛光大學運動菁英講座請來楊合貞 分享滑輪競速奮戰歷程
大學校園 走進韓國漢字傳承與儒家思想 嘉大邀韓國姜允玉教授開講朝鮮的文化記憶
嘉義大學積極推動通識教育國際化,由劉馨珺教授開設的「世界文明與當代社會」課程,結合日本歐亞基金會(?????財團 from Asia)補助,打造跨文化學習平台。系列講座第6場10月21日在民雄校區教育館舉行,活動播放姜允玉教授演講影片,主題為《漢字與儒家思想對韓國文化記錄的深遠影響》。 姜教授為韓國儒學與漢字研究領域的權威,透過其精彩講解,帶領師生穿越時空,探索漢字與儒學如何在朝鮮半島落地生根、開枝散葉,並成為韓國文化紀錄的核心力量。在廣闊的東亞文化圈中,韓國是最早接納漢字與儒家文明的國度之一,姜教授說明韓國如何吸收並發展漢字與儒家文化,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漢文化,並介紹韓國最早的《論語》文本-平壤竹簡,以及韓國以漢字紀錄保存的儒家文化遺產,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朝鮮王朝儀軌》。此外,她也探討韓國至今仍保留的明代禮樂文化儀式,如:宗廟大祭與釋奠儀式,展現儒家文化的完整性繼承,讓嘉大師生了解漢字與儒家思想在韓國文化紀錄中的深遠影響。 劉馨珺教授表示,姜允玉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不僅展現了韓國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蘊,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漢字在文化紀錄中的價值。她的研究視角跨越地域與時代,讓學生得以從東亞視角理解文明的傳承與轉化,對學生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思想啟發。 修課學生也分享心得,表示透過此次講座,不僅理解了儒家思想在韓國的發展脈絡,也對文化保存與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生普遍認為,姜教授的講解讓抽象的儒學思想變得具體而生動,激發了他們對東亞文化的學習興趣與批判思維。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參訪養殖產業 探索科技智能養殖與青年返鄉創業
為拓展學生職涯視野,南華大學產學合作及職涯發展處於10月16日辦理企業參訪活動,由該處實習及就業輔導組組長呂玉枝帶領31名學生走訪雲林縣的台灣鯛生態產業創意園區與好蝦冏男社,藉以實地了解科技如何翻轉傳統養殖產業,生態永續以及青年返鄉創業的實踐歷程,同時也呼應高教深耕計畫「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深化產業鏈結」的核心精神。讓學生在產業現場中學習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實際應用,開啟職涯與創業的新思維。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115學年度學士班特殊選材,報名開跑!
亞洲大學115學年度學士班特殊選材,報名開跑! 報名/繳費時間:114.10.15(三)-11.18(二)下午11:59分止 面試時間:114.11.29(六)* 放榜時間:114.12.05(五)下午5:00
大學校園 亞洲大學115學年度碩、博士班甄試入學,報名開跑!
亞洲大學115學年度碩、博士班甄試入學,報名開跑! 報名/繳費時間:114.10.15(三)-11.18(二)下午11:59分止 面試時間:114.11.27(四)-29(六)* 放榜時間:114.12.05(五)下午5:00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授旗全運會代表隊 勉勵選手與防護團隊展現專業實力
南華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於10月16日在114年全國運動會登場前辦理「全國運動會各縣市代表隊參賽學生暨運動防護團隊授旗」,由校長高俊雄授旗給本次代表各縣市參加全國運動會及執行運動防護團隊的學生,並給予選手及學生們肯定及鼓勵。
大學校園 嘉大辦理有機與友善農業教育訓練班 培育有機與友善農業專業人才
嘉義大學為培育有志從事有機與友善農業耕作人才,輔導一般農民轉型有機農戶,並進行有機農戶種植登記,10月17日至20日辦理有機農場經營與行銷、有機蔬菜、有機雜糧及有機果樹與瓜果類教育訓練,總計4天、32小時培訓課程。 本次訓練班包含4個班別,分別為有機農場經營管理與行銷班、有機友善蔬菜栽培技術與個別蔬菜類型栽培經驗分享、有機友善雜糧作物與個別雜糧作物栽培技術班及有機友善果樹與瓜果栽培技術與分享班,每班以100個名額為原則,總報名人數達420餘人,顯示農民、社會大眾及有志從農學生對於有機課程之重視、關注及高度參與。 本訓練班由農業部農糧署經費補助,嘉大農場管理學位學程侯金日主任負責課程規劃。有機農場經營管理與行銷班規劃有機農產品行銷策略、有機農產品資訊應用與網路行銷、有機農場品牌策略與創意行銷、有機農場規劃與經營管理,分別由嘉大科管系盧永祥教授、管院沈宗奇副院長、行銷系蕭至惠教授、農學所校友李惟裕場長擔任講師,課程內容從農產品行銷策略、網路行銷與品牌建立至有機農場之規劃經營,內容精采、實用性高。有機友善蔬菜栽培技術與分享班由嘉大兼任教師張山蔚老師講授有機蔬菜田土壤與植物營養管理、胡安慶講師講授蔬菜園水分管理及侯金日主任講授蔬菜田雜草管理與識別,並邀請彰化永靖台盛有機農場、雲林莿桐福田農產行有機農場、吳進陽養生農場3位場長進行經驗分享,了解大農場經營之道與小農場生存之道,讓參與者受益良多。 雲嘉南地區為臺灣雜糧之大宗產區,有機友善雜糧作物與個別雜糧作物栽培技術班課程涵蓋技術面及個別作物栽培技術面,有機友善雜糧作物栽培土壤養分管理由興大莊愷瑋教授講授、病蟲害管理由嘉大黃啟鐘教授講授、田間雜草管理與識別由侯金日主任講授;個別作物有機栽培,有機大豆及有機玉米分別由臺南區農改場吳昭慧前副研究員及農友種苗公司嘉義研究農場吳彥延場長講授,學員受益良多,對有機雜糧作物推廣將有更大助益。 有機果樹栽培技術與分享班課程涵蓋有機果樹病蟲害管理、肥培管理與草生栽培,分別由嘉大植醫系林明瑩副教授及屏科大林永鴻教授授課;個別瓜果類有機花胡瓜與有機洋香瓜由臺南區農改場雲林分場黃瑞彰分場長講授、有機小果蕃茄由臺南區農改場劉依昌助理研究員、有機火龍果由臺南區農改場黃士晃副研究員講授,讓理論擴及至技術面及生產面。 侯金日主任表示,114年9月臺灣有機與友善耕作栽培已達28,495公頃,且種植面持持續增加。嘉大自109年迄今已開設相關訓練課程38班,參與受訓學員達3,800人以上。今年開設4班、學員420位,年齡界於17歲至75歲,以30-60歲為最多;大專以上學歷達8成以上,更有博士級學員參與;學員遍及全臺遠至東部花蓮、臺東;依職業類別,通過有機驗證與有機轉型期驗證農戶達25%,友善栽培農戶則有50%以上、有志從農青年與學生有10%。其中,40歲以下學員約120人,顯示有機農業與友善環境耕作栽培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 農業部農糧署林巽智技正表示,未來將透過農務一把抓軟體,推動精準有機農戶種植登記,更能掌握有機農業之種植面積,讓臺灣有機農業種植面積能邁向智慧化管理。侯主任亦表示,嘉大將持續強化有機農業專業能力之教育訓練,持續服務從事有機與友善環境耕作之農民,將技術與產業實際應用結合,以發揮更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