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考情

大學考情 【111考招】「學習歷程」讓大學更能適性選才
隨著12年國教新課綱確定於108年實施,大學考招新方案也將於111學年度上路,這次的考招新方案除了回應高中對高三下學期教學正常化而將個人申請的作業期程往後調整至五月底外,最大的變革就在於「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的建置與導入。 學生(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庫的建置,對於大學招生作業而言,有二項重大意義: 一、申請入學審查將可更加優化 在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啟用後,學生的學習歷程將會有四大部分:基本資料、修課紀錄(包含必選修課程與成績)、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 (一)修課成績:現行各高中成績單呈現資料與格式不統一,往往造成審查人員評量上的困難,而未來學生學習歷程修課成績格式一致化後,將有利於審查評分作業。 (二)必選修課紀錄:在新課綱大幅降低必修學分,提高加深加廣與多元選修課程學分後,學系得藉由學生的選修課程發掘學生對申請學系是否有真實興趣或具備相關能力(例如:選填大氣科學系學生是否有修習地球科學領域選修課程等),有效改善現行備審資料中往往不易找出學生與學系的連結性問題。 (三)學習成果:學系得透過書面報告、小論文或實做作品等質性資料,判斷學生於修課成績以外的學習狀態或進而發掘其學習潛力。 (四)多元表現:直接由高中或競賽主辦單位上傳的學生校內、校外多元表現,將有助於改善過往學生自行提供相關證明的可信度。 上述的四大部分中,特別是選修課程紀錄與學習成果二個項目,是無法經由標準化學力測驗(如學科能力測驗)評量、且於現行備審資料中較為缺乏,但卻是學系能否發掘「適性」的目標人才之關鍵。 此外,教育部為強化各大學對學習歷程審查能力,已邀集筆者任職的中央大學在內的17所大學推動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將依據學系不同特性及選才目標,分別建立學習歷程評量尺規,做為審查者評審依循,並透過專家邀講、個案討論、試評與分析改善等步驟培訓審查人員專業審查能力。同時,教育部亦已規劃將招生專業化計畫逐步推展至其他大學,以全面性的提升各大學審查的嚴謹性、客觀性與鑑別力。 二、有助於招生方面校務研究 過往學生的個人申請備審資料皆是紙本或PDF檔案格式,不利於進行招生方面的校務研究,而面對可能來自於上百所不同高中的申請學生,評審委員在不見得了解所有高中的定位或教學現況下,於審查時即易於出現過往以來屢受外界質疑的對少數明星高中畢業學生較為有利,或過度重視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情形。 然而,筆者任職的中央大學經校務研究分析個人申請各高中畢業學生進入大學後的學習表現,卻顯示「許多社區高中畢業學生的學習表現不見得比都會型明星高中的畢業學生差」,以及「學生高中階段的學業成績與進入大學後的學習表現具有高度關聯性」等現象。因此,在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啟用並提供可運算格式的學生高中量化成績給各大學後,將有助於各大學對學生的高中成績、學測成績及入學後成績進行更深入的校務研究分析,進而將結果再回饋至招生作業。 綜合以上,大學端期待由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產出的學習歷程,能成為展現學生高中全面學習成果、且呼應課綱的備審資料,進而協助大學各校系找到目標人才,真正落實適性揚才的多元入學精神;而大學端對學習歷程的重視與採計,亦形同對高中教學與輔導的回饋,進一步促使高中更落實新課綱強調引導學生適性探索、多元選修的教學精神;同時,我們也期待,在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與各大學招生方面校務研究的穩健發展後,未來申請入學大學端審查將以學生學習歷程為主,逐步降低或取消面試的舉辦,使學生及家長無需再為了申請學校而南北奔波,達成大學、高中與學生及家長三贏的局面。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選才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節錄),原文請見:大學端如何運用學習歷程招生及對學習歷程資料庫的期許
大學考情 【108英聽】考試日程表出爐,播音方式有調整
108學年度英語聽力測驗(英聽)的簡章與考試日程已經公布,第一次英聽考試在10月20日舉行;第二次英聽考試則在12月15日舉行。報名日期分別在9月和11月,考生可任選其中一次考試或兩次皆參加,兩次的成績可擇優採用。 有些大學系組會將英聽成績列為檢定項目或審查資料,還請同學留意。「大學問」(www.unews.com.tw)將兩次英聽考試的日程表以及重要變更整理如下,欲報考的同學千萬不要錯過。 108英聽第一次考試日程表 108英聽第二次考試日程表 108調整1:英聽播音方式變更 108年的英聽播音方式有調整,英聽第一次考試仍採用集中式播放系統,在校園統一廣播,由主控室播放,第二次則改採分散式播音設備,由個別教室使用MP3播放器播音。 108調整2:身障服務分兩類 108年針對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考生的應考服務項目分為一般項目與特殊項目,考生可依需求申請並於申請時間內檢附相關證明文件。 【一般項目申請日期】 #第一次英聽:107年9月3日至9月7日。 #第二次英聽:107年11月2日至11月8日。 【特殊項目申請日期】 107年8月20日至9月7日。 (欲申請的考生,不管報考第一次考試或第二次考試,皆須於此時間內辦理)。 哪些校系採計英聽? 107學年度採計英聽的校系約有79個,大多是語文或醫學相關學系,也有一些金融財管,這些科系在個人申請、繁星推薦或指考分發會採計英聽成績。其中英語、外文或醫藥相關學系大都要求英聽成績須達A級,在108學年度簡章尚未出來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107各管道有哪些學系會採計英聽成績,提早做準備。 ★【107個人申請】採計英聽52系組,搶先看 ★【107繁星推薦】採計英聽68系組,搶先看 ★【107指考分發】採計英聽62系組,搶先看 ★想知道英聽怎麼考嗎?請參考:英聽怎麼考?高中生不可不知
大學考情 【108-111升大學】六張圖一次看懂考招變革
新課綱將於108學年度上路,為落實新課綱「適性揚才」的精神,111學年度的大學考招制度也有所調整。除了學測國英考到第五學期,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分節考試外,並於108學年度起,逐年推動階段性的考招調整,以避免新制驟然上路造成混亂與不安 因此,不管你今年9月後升高三(108學年考大學)、升高二(109學年考大學)、升高一(110學年考大學)、升國三(111學年考大學),都可在下列圖表中找到自己升大學年度的考招變革說明。 高三生留意108學年度考招變革 今年(107年)9月升高三的同學請留意,當你要考大學時(108學年度)的變革如下: 圖:教育部(圖中「105學年度的高一生」指的是105學年度就讀高一的學生) 1.108年「學測」五科可自由選考,校系最多參採4科(個人申請、繁星推薦、指考分發三管道合計);「指考」十科自由選考。 2.「學習歷程」:少數資訊學群繼續試辦將APCS「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納入個人申請第一階段參採項目(檢定、篩選),每校系最多3名。 3.繁星推薦3月第4週辦理;個人申請第二階段集中在4月的第2到4週辦理。 高二和高一生留意109-110學年度考招變革 今年(107年)9月升高二和高一的同學請留意,當你要考大學時(109-110學年度)的變革如下,: 圖:教育部(圖中「105學年度的國三、國二生」指的是105學年度就讀國三、國二的學生) 1.109-110年「學測」五科可自由選考,校系最多參採4科(個人申請、繁星推薦、指考分發三管道合計);「指考」十科自由選考。 2.「學習歷程」:繼續試辦研擬一階參採,規劃公布參採方式。 3.繁星推薦3月底辦理;個人申請延至4月中到5月中辦理。 國三生留意111學年度考招變革 今年(107年)9月升國三的同學請留意,當你要考大學時(111學年度)的變革如下,: 圖:教育部(圖中「105學年度的國一生」指的是105學年度就讀國一的學生) 1.111年「學測」五科可自由選考(測驗範圍:108課綱部定必修),校系最多參採4科(個人申請、繁星推薦、指考分發三管道合計);「分科測驗」七科可自由選考(測驗範圍:108課綱部定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 2.「學習歷程」:占第二階段參採一定比例。 3.繁星推薦於4月辦理;個人申請於5月初到6月辦理。 為什麼大學考招要變? 由於現在的考招制度使高三學習不完整,且備審資料的準備時間匆促,加上著重考科學習,不符合新課綱多元發展、適性揚材的精神。 圖:教育部 考招變革三方向 為符合新課綱精神,111學年度的考招變革朝「適性選考與素養命題」、「高三完整學習」、「利用學習歷程資料庫」等三大方向來邁進。 圖:教育部 因此,111學年度起,學測五科和指考七科可自由選考、繁星推薦和個人申請時程後延、建置學習歷程資料庫且參採占一定比重。 圖:教育部 ★完整懶人包下載:考招調整漸進來 ★圖文由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電子報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創刊號:「大學考招如何漸進調整」說明白
大學考情 【高三留意】108三大考試時程,學測英聽有調整
9月升高三的同學請留意,108學年度「學測」、「指考」、「英聽」等三大升學考試的預定時間出爐了,同學可將此重要時間記在行事曆中。想要參加英聽考試的同學,在9、11月時就要留意報名時間了。 另外,108學測與以往不同,學測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等五考科,從必考改為選考,考生可依大學校系規定的考科選考,成績均採級分制。國文考科的成績包含國文(選擇題)及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各占50%。英聽播音方式也有調整,還請高三同學們留意。 高三留意1:三大升學考試時間 高三留意2:108學測英聽調整 【1.學測自由選考,考試時間調整】 學測五科改為自由選考之外,也調整考試時間,國文(選擇題)80分鐘,國寫90分鐘,社會和自然增加10分鐘,為110分鐘,英文、數學考科時間不變,維持100分鐘;另外,各科考試下午第一節都提前從中午12時50分開始。多數考生可能選考的社會考科與自然考科則移至各天的最後一節。 【2.學測報名費用調整】 不論是集體或個別報名,報名費包括:基本作業費200元,學測考科測驗費每科170元。也就是說,如果考生報考4科,需繳報名費200和測驗費170*4共880元。報考5科則1050元。 【3.英聽考試播音調整】 英聽測驗的播音方式自108學年度起改為第一次由校園統一廣播,由主控室撥放;第二次則由個別教室使用MP3播放器播音。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大學考情 【個人申請】選課適才適性 自然累積學習歷程
在網路、載具廣泛運用的時代出生的孩子,就真的很懂得找資訊和運用資訊嗎?習慣資訊餵養的孩子,其實最缺乏「在限制中找自由」的彈性能力以及為了達到此目標的搜集資料能力! 培養資訊素養能力 成為生涯抉擇的助力 資訊取得的便利,老師的工作角色任務以及型態也隨之轉變,我們不再是一個教導學生知識的角色,而是需要引導學生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訊、知識以及習得重要的關鍵能力。然而,教改至今,如同我之前文章都有提到的,其實改變的有限,因為制度仍然沒有從一個教育現場本位、社會文化本位進行改變的宏觀思考,怎麼改也都只是換湯不換藥,老師、學生、家長還是痛苦指數很高。我們不斷強調「素養導向」的教學,但真正又有多少老師無畏升學制度的要求,落實在教學中呢? 從我第一年任教有感於高三學生在升學時或者更廣義地說「要做生涯抉擇」時,資訊嚴重不足,我就在高一安排認識入學管道、查簡章甄試細節和錄取分數、查閱學長甄試經驗分享、國外大學申請資訊查找,甚至是設計工作單讓他們查資料、練習基本文書處理能力⋯⋯也和我的同事們共同備課,大家都把這樣的課程當作是為了幫助學生提早做生涯準備,同時也減輕我們自己兩年後生涯諮詢上的負擔。 自身經驗分享 鼓勵孩子在限制中找自由 於是,高一生涯課我花很多時間在指導上述跟普高孩子息息相關的生涯進路,說真的,很多高一進來的孩子們都覺得國中時拼會考被逼得很緊,上高中只想好好玩樂和休息,甚至是玩社團,父母也很無助於這樣的狀況。常聽到孩子說:「以前國中時老師跟爸媽說上高中以後就沒有人管你了,進來才發現被騙了,根本不是這樣…」在這種學習態度與動機下,即便我們有很好的上課技巧、精彩豐富的教材,要促發學生動機真的很難,孩子們多半也會覺得這樣的上課內容還離他很遙遠,一旁的手機還比較有吸引力。「短視」和「活在當下」也是這個社會、時代的產物,不用說孩子,有時我們回頭看看有些父母親如何面對孩子的教養、生涯志向選擇…等,也不難理解為何孩子們會這麼漠不關心、事不關己、走一步算一步地過完高中生活。 但輔導老師通常就是一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通常我會從自己的高中生活和升學進路跟他們分享,因為我自己是第二階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選組一、三類組改來改去、考過學測、走過申請入學然後落榜、回頭考指考準備不足、考試失常面對選系還是選校的問題…等,當我們有相似的經驗,孩子們多半能停下手邊的忙碌聽課。課後,大約有半數以上學生覺得收穫很多,但只看到兩、三成孩子(外顯地)會想要認真規劃和準備自己的未來。當然不乏覺得煩躁、事不關己的孩子。我總是跟他們耐心地說:「在限制中找自由是你們最重要的能力,比考高分還重要,因為高分是可能達到的目標,但限制在人生中永遠都會挑戰著你⋯⋯」 應重視生涯輔導 融入各科教學 六年的工作就這樣過去,每年這時候(編按:4月)一定忙碌著修改高三學生的推薦信、備審、諮詢問題,還要反覆不斷和重複向家長、學生說明一些其實早就透過各種管道說明解釋過、而且大部分自己查詢輕易就知道的問題,有的甚至是明明網頁都開在他眼前,仍然是找不到關鍵資訊在哪裡…這真的很令人匪解?! 最近隨著評鑑要做教學檔案,不斷但卻腦子裡一直反思著這些年的工作到底在忙什麼、辛苦什麼⋯為什麼這麼消磨輔導老師的能量與耐性? 高一努力教的,學習遷移和保留的效果真的超級有限,到高三面對升學感覺全部都還給輔導老師了,我們總是透過各種方式大聲疾呼,但是多數的孩子卻被這些平時的大小考試、追求好成績已經壓力喘不過氣來,根本也沒有動力想要為自己作生涯探索以及累積學習歷程,更糟糕的是生涯規劃課在部定課綱裡只是必選修1學分,其實高中三年每個階段都有其生涯需求與任務需要引導和陪伴,但是普遍導師、任課老師也未必具有這樣生涯輔導的相關知能;如同《學生輔導法》中規定的,其實生涯輔導這種一級預防性輔導是全校教職員都需要一起推動且融入在課程中的,反觀現在的教育現場,我相信很多老師根本不知道在法條裡面有明訂這項任務,繼續教著自己的學科罷了! 回到學生的審查資料上。我在看備審時覺得真的有認真準備和規劃來驗收成果整理資料的人似乎降到一、兩成,但多數都嚷嚷著申請名額多我只想要考學測然後申請入學,不想考指考。讀者看到這裡應該可以理解,這真的是無解⋯ 提供孩子多元探索的機會 小結幾項建議: (一)先讓你的孩子、學生能在國中時就儘可能地去體驗生活才有可能做生涯選擇。 學科只是他學習歷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就算沒有辦法念到名校,也至少能讓孩子探索到自己真正的志向所在,假以時日,定能有所成就,而勉強孩子作出我們認為對的、好的生涯選擇,也只是一個平庸的人,有的父母師長覺得「平庸沒什麼不好,穩定就好了」這樣的觀念其實也是臺灣停滯不再進步的原因,當我們的下一代完全沒有夢想與挑戰的意願和抗壓性,我們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早點試探不只是有助於國中升高中或高職的分流,更重要的是進入到高中以後選課課程模組是跟大學選才有聯動的。容下再述。 (二)再讓他適性適才地選擇能夠勝任的類組,他才有機會自然而然累積學習歷程。 108課綱上路後,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不再只有所謂的志工服務、課外活動研習證明、獎狀競賽成果,而是以他們平時的選課、作業、評量表現為主軸,是否能符合大學端對於學生基本能力的期待。所以選怎樣的課程模組以及課外活動的組合,是否足以顯示孩子的性向、興趣,以及對於領域的認識與認同,便會是大學端期待看到的學習歷程檔案。因此如果孩子還是被我們逼著選我們認為好的類組,其學習歷程也勉強為之,教授也無法從中看到孩子的潛力,空有學測成績也是沒有意義的!能夠勝任才有機會多去接觸相關領域的事物,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學習歷程累積。 (三)平時就要訓練孩子自己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讓孩子清楚瞭解到制度的規定是什麼、條件是什麼、要求是什麼,這是讓他們學習和這個世界接觸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做師長父母的只要做到引導的角色,千萬不要取而代之地幫他做好所有準備,只求他把成績念好而已,這是很可悲的成長歷程,也不會真的為孩子帶來太多實質的助益。即便過程中你看到跌跌撞撞,忘東忘西,我們提醒就是了,那也就是孩子要學著去面對和承擔的結果,取而代之孩子的責任,那麼換得的只是他永遠都學不會,請不要再用「下次再讓他自己做…」這種鴕鳥心態來教孩子了! 如上所說的,輔導老師是一群很認真負責但工作效能感很低的一群人,但我們還是會持續相信自己從高一作紮根的工作是在做對的事(吧)!?著眼在那些眼神閃閃發亮的孩子,是輔導老師升學季時無助的唯一救贖。如果能夠有各位師長和家長的合作,我想我們的孩子真的會更好。 (本文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圖文由林上能同意授權轉載,原文請見:素養導向到底要教孩子什麼?「在限制中找自由」的資訊搜集能力
軍警考情 【107警察專科】8/8放榜,注意兩階段報到
107「警察專科」放榜囉,趕快進入「快速查榜」查詢。 107學年度警察專科學校專科警員班第37期正期學生組招生於8月8日放榜,考生可上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網站查看錄取名單。 警專將於8月8日以掛號寄發「複試合格及註冊入學通知單」給正取生;第1梯次遞補備取生則於8月24日以掛號寄發通知單。若於寄送後2天內仍未收到通知,請即刻向警專教務處查詢(電話:02-22396161、22396363)。第2梯次以後的備取生則以網路公告並電話個別通知報到。 複試合格榜單 【甲組】 海洋巡防科-甲組男生、甲組女生 消防安全科-甲組男生、甲組女生 【乙組】 行政警察科-乙組男生、乙組女生 【丙組】 刑事警察科-丙組男生、丙組女生 交通安全科-丙組男生、丙組女生 科技偵查科-丙組男生、丙組女生 兩階段報到留意時程 註冊入學分兩階段辦理,正取生和備取生皆須於指定時間內辦理「通訊報到」和「入學報到」。逾期未辦理將取消入學資格。 正取生8/22前報到 【通訊報到】 1.通訊報到方式:107年8月22日前(以郵戳為憑),以限時掛號郵寄相關文件至警專辦理報到。 2.通訊報到所需文件: (1)學歷證件。(高中、職以上畢業證書或主管交玉機關所發資格證書正本) (2)入學志願書正本。(簽章處皆要簽名及蓋章) (3)入學保證書正本。(簽章處皆要簽名及蓋章,並須由連帶保證人戶籍所在地轄區派出所查核) 3.通訊報到注意:逾期未寄送相關文件,將取消入學資格,由備取生遞補入學。 【入學報到】 1.入學報到方式:107年9月13日,請依註冊入學通知單上指定的時間、地點準時報到,辦理註冊入學。 2.入學報到注意:若經通知未到或逾時者,取消入學資格。缺額按各組未遞補備取生名次依序遞補。 第1梯遞補備取生8/31前報到 【通訊報到】 1.通訊報到方式:107年8月31日前(以郵戳為憑)以限時掛號郵寄相關文件至警專辦理報到。 2.通訊報到所需文件: (1)學歷證件。(高中、職以上畢業證書或主管交玉機關所發資格證書正本) (2)入學志願書正本。(簽章處皆要簽名及蓋章) (3)入學保證書正本。(簽章處皆要簽名及蓋章,並須由連帶保證人戶籍所在地轄區派出所查核) 3.通訊報到注意:逾期未寄送相關文件,將取消入學資格,由第2梯次備取生遞補入學。 【入學報到】 1.入學報到方式:107年9月13日,請依註冊入學通知單上指定的時間、地點準時報到,辦理註冊入學。 2.入學報到注意:若經通知未到或逾時者,取消入學資格。缺額按各組未遞補備取生名次依序遞補。 第2梯次以後的備取生遞補入學 【遞補時間】:9月14日起至開學前。 【遞補方式】:各科錄取的備取生,依名次順序遇缺辦理遞補至新生額滿為止。若經通知遞補註冊入學而未按規定的日期、時間、地點報到者,則取消入學資格,其缺額再按各組備取生名次依序通知遞補。 【通知方式】:備取生遞補情形會隨時公布於警專招生專用網站上,並會以考生於報名系統上填寫的聯絡電話個別通知。請備取生在遞補期間隨時留意網站公告及聯絡電話,如經電話無法聯繫且逾公告時間未報到者,則取消入學資格。
大學考情 【107指考分發】8/7放榜,查榜快看
107「指考分發」放榜囉,直接進入「大學問-指考分發查榜系統」查詢。(預計8/7上午9點後開放) 107學年度「指考分發」於107年8月7日放榜,考生可直接上「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網站查詢錄取名單,查詢系統開放至8月13日。 ★直接進入查榜系統 (考生可以直接點選「個人錄取榜單」,輸入身分證號或指考准考證號碼即可直接查詢錄取結果。) 也可以利用簡易查榜服務,查詢方式為在下列網址後輸入應試號碼: http://fast.uac.edu.tw/應試號碼 例如:欲查詢應試號碼20000001錄取的校系,請輸入http://fast.uac.edu.tw/20000001 此外,考生亦可下載分發會所提供的「登記查榜APP」,直接利用手機查詢榜單。 各錄取學校會直接寄發錄取通知單,還請考生留意信件收取。若對分發結果有疑義,請在8月13日前申請複查。 分發結果複查 考生若對指考分發結果有疑義,可先至分發會網站「分發結果說明」查詢志願校系未錄取的原因。若仍有疑義,可向分發會申請複查。 【申請時間】:107年8月7日至8月13日止。(以郵戳為憑) 【檢附資料】:「分發結果複查申請表」和「分發志願表」以及「匯款收據」(工本費100元)。 【申請方式】:將分發結果複查申請表填妥後,連同分發志願表和匯款收據,以掛號郵件寄至「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地址:70101 臺南市大學路1號),信封上須註明「申請分發結果複查」字樣。申請複查以一次為限,複查結果可於8月20日至分發會網站上查詢。
技職考情 【107統測分發】8/7放榜,複查8/8中午前
107「統測分發」放榜囉,趕快進入「快速查榜」查詢。 107學年度「統測分發」於107年8月7日10:00起公告錄取榜單,考生可直接上「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查榜。 此外,各錄取學校亦會寄發錄取生的報到註冊通知單,還請考生留意信件收取。若對分發結果有疑義,請記得在8月8日12:00前申請複查喔~ 網站查榜 【查榜時間】:107年8月7日10:00 起 【查榜方式】:上網至「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入學委員會」網站,點選右上側的「考生作業系統」,選擇下方的「分發結果考生個人查詢」,即可查詢榜單。 分發結果複查 考生若對統測分發結果有疑義,可向委員會申請複查。 【申請時間】:107年8月7日10:00至8月8日12:00止。 【檢附資料】:「分發結果複查申請表」 和「志願表」。 【申請方式】:將上述資料於規定時間內傳真(02-27738881)至委員會,並以電話(02-27725333#211、215)確認已收到傳真。逾期概不受理。複查以1次為限;委員會將以電話或書面方式回覆複查結果。 如果對複查結果仍有疑義,請考生檢附「考生申訴表」 和「志願表」,以相同方式在8月9日12:00前向委員會提出申訴。
其他考情 【107公費留學】簡章公布囉,8/10報名截止
教育部107年公費留學考試簡章,即日起公布於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網頁,有意報考者,請及早準備。 為推動「新南向政策」,培育我國熟稔該地區的高階人才,自106年起新增「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生」名額10名,可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選考包括「文史哲」、「政治(含區域研究)」、「教育」、「藝術」、「文化資產」、「法律」、「社會科學」、「心理與認知」、「管理與經濟」、「建築、規劃與設計」、、「數理化」及「農林漁牧」等12學群計25個學門。 107公費留考訊息 【考試科目】:國文作文與專門科目2科,共計3科。 【網路報名日期】:107年7月27日上午8時至8月10日下午5時止。 【筆試時間】:107年10月6日。 【公告錄取】:107年12月31日。 【簡章下載】:教育部107年公費留學考試簡章 【預定錄取名額】:107年公費留學考試共有20學群79學門,預訂錄取119名。 (請參考:【107公費留學】119個名額,7/27開始報名) 107公費留考簡章修正事項 107年公費留學考試簡章修正重點如下: 1.勵學優秀考生、原住民考生、身心障礙考生如欲報考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留學,擇一身分類別勾選,如勾選勵學優秀公費留學、原住民公費留學或身心障礙公費留學,則分別列入該3類別預定錄取名額核算,無需與一般生競爭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留學名額。 2.修正公費生保證人相關證明:自然人最近1個月內開立之現職服務機構在職證明,若現職未滿1年者,需提供前服務機關(構)累計服務年資達1 年以上證明。 3.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留學考生注意事項,明定考生筆、面試總分未達本部公費留學審議會所訂最低標準者,不予錄取;各學群(門)考生錄取名額得流用,亦得從缺。 ★資料來源: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技職考情 【107統測分發】簡單2步驟,自己落點分析
107「統測分發」於7月26日公布各群類總成績級距人數統計資料,利用這些資料也可以自己做落點分析喔。拿出107統測成績單,先算出加權計分後的總成績,再搭配登記分發入學委員會公布的「各招生群類總成績級距人數統計表(一般生)」,只要簡單2步驟就可以自己推估統測總成績的落點位置,可以更有效率的選填志願。 準備好107年和106年的「各招生群類總成績級距人數統計表(一般生)」(可至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入學委員會下載107資料和歷年資料處下載106資料),將這兩年的資料拿來比對,只要2步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統測總成績約莫落在去年哪個成績區間,在選填志願時不至於漫無目標地隨便填寫,也可減少選填志願時分數推算的誤差,還能藉此交互確認線上落點工具的準確與否。 現在就跟著「大學問」(www.unews.com.tw)的解說,一起來試試。(若報考生身分為:原住民、退伍軍人、僑生、政府派外人員子女,也可以依身分下載相關的總成績級距人數統計表。) 步驟1:計算統測總成績 依據統測加權計分的規定,將共同科目如國文、英文、數學等的原始分數加權1倍(× 1 );專業科目一和專業科目二則各加權2倍(× 2 )。各科加權後的分數即為該科的實得分數,合計後就是統測「總成績」(以四捨五入方式計算至小數第2位)。任一單群類或跨群類考生的加權計算方式皆相同。 例如甲生報考統測機械群,國文、英文、數學B、專業科目一、專業科目二的原始分數(扣除違規扣分後)分別為65分、60分、70分、80分、80分,則其各科目實得分數分別為65分(加權1倍)、60分(加權1倍)、70分(加權1倍)、160分(加權2倍)、160分(加權2倍)。總成績則為65 60 70 160 160=515分。 若以特種生的身分參與統測分發,則在算出加權總成績之後,需再加上優待分數才是你的統測總成績喔。(★請參考:【統測分發】高職生一定要懂的3個關鍵字) 步驟2:找出成績落差 拿著加權後的統測總成績,依照所報考的群類,在今年的總成績級距人數統計表中,找出自己的成績區間有多少累積人數,再比對去年的資料,找出相近的累積人數,即可知道今年自己的成績約莫是去年的幾分。 準備好107年和106年的總成績級距人數統計表,同樣以上述的甲生為例,甲生統測加權後的總成績為515分,可在107年「機械群」的總成績級距人數統計表中,找到自己成績區間(510.00-519.99)的累積人數有641人。再比對106年的總成績級距人數累計表,可以發現440.00-449.99區間的累積人數較為相近,為635人,因此便能知道自己的成績約莫是落在去年的440.00-449.99區間,而非510.00-519.99區間,如此就有60分左右的落差了,在判斷去年的錄取分數與選填志願時,就要將這分數的落差考量進去,以免因分數落差而錯失進入理想校系的機會。 若為原住民、僑生、退伍軍人身分、政府派外人員子女等,也可以加分後的總成績按表估算成績落點區間喔。 資料截自107年和106年「各招生群類總成績級距人數統計表(一般生)」 因此,只要輕鬆2步驟,先將自己的統測成績加權換算出的總成績,再考量上述步驟得到的分數落差,以此來比對理想校系去年的錄取分數,大概就可知道今年是否能考上了。 【小編提醒】 請考生一定要多利用2-3個不同的工具做落點分析,交叉比對參考,再配合自己的興趣志向選填志願。選校系時也要考量註冊率和生師比,避開地雷學校喔。 ★【107統測落點】四大免費工具別錯過 ★【107統測分發】選填志願大補帖 ★考大學:選校系必知兩個關鍵數字(107更新版)
其他考情 【107公費留學】119個名額,7/27開始報名
教育部107年公費留學的考試學門、研究領域、留學國家、預訂錄取名額及應考專門科目等,目前已公布在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的「認證檢定及留考―公費留學考試」中。107年公費留學考試簡章也已經公告囉,有意報考者,請勿錯過。 107公費留考重要時程 公費名額119名,碩博士有限制 今年的公費留學考試共有「文史哲」、「政治(含區域研究)」、「教育」、「藝術」、「文化資產」、「運動休閒」等20學群79個應考學門。其中,新增了「外文」、「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統計及教育政策」、「教學/學習科技」、「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與研究」、「保存科學」、「運動教育」、「民商法學」、「國際法學」、「科技傳播與社群媒體」、「傳播政策」、「社會企業」、「性別研究」、「人工智慧」、「資通訊安」、「航空工程」、「海事工程」、「造船工程」、「地震與避難」、「禽病學」、「生物醫學」、「水下文化資產」、「海洋地質」、「海洋生物」等24學門。預計錄取一般公費生89名、勵學優秀公費生5名、原住民公費生10名、身心障礙公費生5名。 另外,為推動「新南向政策」,培育我國熟稔該地區的高階人才,「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生」名額共10名,選考領域包括「文史哲」、「政治(含區域研究)」、「藝術」、「文化資產」、「法律」等12學群計25個學門。 107公費留考選考學群一覽表 在攻讀學位別方面,自105年起公費留學獎助限定攻讀博士學位,但「藝術」學群及「建築、規劃與設計」學群部分學門的研究領域仍可攻讀碩士學位,城鄉規劃學門、新媒體藝術則限攻讀博士學位。而勵學優秀公費留學、原住民公費留學、身心障礙公費留學三類特殊身分,及「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生」受獎生,可選擇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不受限。如對公費留學考試有疑問,可直接洽詢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02)7736-5737。 107公費留學考試的留學國家、應考科目及錄取名額等詳細資訊請參考: ★107年公費留考一覽表 ★107年「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留考一覽表
技職考情 【107統測分發】選填志願大補帖
107年7月26日起,參加107「統測分發」的同學們可以準備填志願了。「大學問」(www.unews.com.tw)為考生準備了統測選填志願4大補帖,除了有統測分發的重要關鍵名詞提點,讓你看懂分發門道外,還告訴你選擇校系時該如何做出判斷,也教你用簡單兩步驟直接找到自己的成績落點區位;再跟著系主任的引導來探索學系內涵,藉此聚焦志願的選填。最後貼心提醒分發重要時程,用圖解教你如何操作選填志願系統,以免線上選填時因慌亂而出錯。 有了這4大補帖,選填志願將不再漫無目標憑感覺。祝大家都能進入理想校系,金榜題名。 補帖1:掌握落點分析訣竅 找出自己統測分數的落點位置,不僅能聚焦志願的選填,也能爭取上榜機會。落點分析的管道很多,「大學問」(www.unews.com.tw)除了精選免費的線上落點分析工具4款,也告訴你如何使用四技二專登記分發入學委員會提供的「各招生群類總成績級距人數統計表」資料,只要簡單2個步驟,自己輕鬆落點不求人。 █【107統測分發】簡單2步驟,自己落點分析 █【107統測落點】四大免費工具別錯過 補帖2:弄懂重要關鍵字詞 翻開「統測分發」的簡章,常見到「加權計分」、「同分參酌」,甚至「加分優待」等令人霧煞煞的專有名詞,這些各代表什麼意思呢?只要搞懂這些攸關分發錄取的關鍵名詞,了解其中意涵,就能善用自己的優勢,提高上榜機會。 █【統測分發】高職生一定要懂的3個關鍵字 此外,在選擇校系時,有兩大關鍵數字你一定要注意,一是「註冊率」,一是「生師比」只要搞懂這兩個數字,就能在系海迷霧中見端倪,幫你簡單又輕鬆地做出正確的選擇。 █考大學:選校系必知兩個關鍵數字(107更新版) 補帖3:牢記重要時程及資訊 從7月26日到7月31日選填志願截止,考生們要留意的事項很多,除了成績排名、落點外,還要學會使用「網路選填登記志願系統」。「大學問」(www.unews.com.tw)提醒考生牢記重要時程與注意事項,提前完成選填志願,不要拖到最後一天喔。 █【107統測分發】總成績排名出爐,7/27前可複查 █【圖解】107「統測分發」選填志願系統 補帖4:學系特色停看聽 在選填志願以前,最好事先了解大學各學系的特色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才能依照自己的興趣志向做出最適合的選擇。「大學問」(www.unews.com.tw)邀請各學科領域的系主任123位,藉由主任們的專業解說,引導同學了解各學系的領域特色、能力培育與未來職涯發展。 █大學該選什麼系?123系主任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