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 / 校園

大學校園 如何成為自由接案者 大傳系謝宇翔淺談他的攝影哲學
今年從111級大眾傳播系(以下簡稱大傳系)畢業的校友謝宇翔,大學時期開始接觸攝影,不論是電視台、微電影、現場轉播等,總是參與業界各類型的案子製作,去年更是突破自我,在台灣驚悚國片「頭七」擔任攝影組實習生。 參與「頭七」電影製作 踏出舒適圈向外學習 「大二就知道待在學校學的東西不夠用,之後在職場沒辦法跟北部學生一樣強。」宇翔坦承在影視方面南部資源相對較少,無法像北部有一套系統可以學習,因此嚮往在影視重心-大台北地區,提升自己的實戰經驗,在去年八月,幸運地透過九日影業有限公司進入「頭七」電影的拍攝團隊,擔任攝影組實習生。 「遇到的電影劇組有五、六十人以上,所以需要圖傳系統送到監看螢幕,我要負責把這些影像讓導演、跟焦師、攝影組、燈光師、三妝(化妝、髮妝、服裝)等確認畫面。」攝影前輩的命令要使命必達,扛著貴重攝影器材,在拍攝現場是不允許有一絲遲疑跟差錯,在這緊繃的工作環境,正是宇翔的台北實習日常。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是宇翔的實習感想。雖然以前有接案拍攝經驗,但他來到北部才真正認識這些電影級的攝影設備,「如果想走電影這行,在南部學習真的有限,但長榮大學是我的起頭,老師從最基礎教起,還有學長姐帶給我的經驗,讓我們打好根基。」宇翔表示,如果想更精進自己的實力,必須跳脫舒適圈,尋找更多能滋養你的養分。 帶領轉播團隊 進入大型學生運動賽事 而今年長榮大學首次擔任「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與「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綜合性賽事之射箭轉播團隊,宇翔正是此次團隊中的計畫助理之一,與系上教授、助理教授帶領整個團隊。「先藉由學校的籃球比賽進行轉播練習,一路慢慢熟悉不同賽事,在前期要做足準備,因為轉播會在體育頻道播出。」從授課、模擬練習,甚至是團隊的住宿交通等,都是計畫助理所負責的職務。 「之前有在其他影像公司做過轉播,那我要帶給團隊的,是一些導播、攝影這方面,我學過的正確觀念。」無私分享自身經驗、培養團隊轉播實力,在宇翔跟系上教授的引領下,讓今年剛起步的長榮射箭轉播團隊,有好的開始。 投資攝影夢想 為自己創造接案人生 「發現很多學長姐在影視方面很厲害,各個都拿著單眼拍照感覺很帥氣,從那時就有個憧憬。」是學長姐的畢展開啟了宇翔的攝影之路,大一就確立自己的未來方向。「買器材是投資,我自己會買一些相機、輔助設備,很少把錢花在器材以外的東西上。」起初透過學校活動、學長姐的微電影,累積自己的攝影經驗,「慢慢地覺得拍攝是件開心的事,也開始將作品分享到社交平台,還有老師、業界前輩及學長姐,自然而然其他人會看見你,你的資源就會變多。」因此漸漸擴展到業界接案,他為自己的夢想做投資,帶來的複利是被看見的機會。 認真積極是宇翔的特質,大學已在業界累積資深經驗,說到怎麼增加接案機會,他認為普遍業界老闆、學長姐都喜歡「認真、態度謙卑、執行事情上有自己想法的人」,願意交流就能為自己增加更多人脈跟資源。從一開始賺取學校工讀金,到現在成為自由接案者,而現在的他,也會將身邊案子交給學弟妹執行,回報給其他人。 阿嬤遺留的祝福 不忘初衷學好攝影 「我更注重的是參與這件事情,像之前拍原住民部落生活,你就可以跟他們喝酒聊天,享受拍攝帶給我的生活體驗。」喜歡攝影與工作帶來的人情溫暖,還有接觸到的事物,而其背後也有一段溫馨的故事。回想當初買的人生第一台相機跟穩定器,是來自阿嬤留存的手尾錢,「每次清明節會跟阿嬤說,謝謝留下這些錢讓我有這小小的成就,把攝影學好更是應該的事情。」成為宇翔堅持攝影這條路的動力。 長榮大傳系課程多元,新聞、公關、廣播、影視樣樣都學,如何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或許是個有難度的選擇題,「好好聽老師上課,好好完成作業,先嘗試過才知道哪個是你喜歡的東西。」宇翔表示,可以先透過學校課程,慢慢摸索出方向。再來人脈也是個要點,「多認識一些人,他們會帶給你不同經驗,大傳系的特質就是樂於說話,你只要敢問大家都會教你。」只要徹底學習認真發展,它就會成為你的專業,成為你的一技之長。
大學校園 南華大學遠赴馬祖東引島協助推動國際慢城計畫 擴散慢城意涵到里海精神
南華大學長期以來深耕地方,從嘉義縣大林鎮出發,推展地方文化,打造宜居城鎮,推廣國際慢城意涵。近年來,除了協助嘉義大林成為國際慢城之外,也曾與屏東縣竹田鄉合作辦理「慢城培力工作坊」,今年6月27日至30日該校USR團隊更前進馬祖東引島,協助推動國際慢城計畫,並分享其理念及經驗,也提供東引鄉公所未來申請國際慢城之期程規劃,並藉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地方創生總體政策及相關策略。
大學校園 精準搜救無人機 搭載最新RTK高端定位技術!就在健行應用空間資訊系
科技再創新 健行應用空間資訊系 精準搜救無人機 搭載最新RTK高端定位技術! 克服地理因素,實現即刻救援。 把握黃金救援時間~也讓受災難者多一份希望。 新聞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6445588 #突破大自然地理因素 #物資醫療補給不受限 #大辰科技 #健行科大 #原資系統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學系停看聽- 保健營養學系 陳信宏 副教授 (健康科學學院)
大學校園 強化台非關係 邀請外交部亞西及非洲司總領事回部辦事劉經巖來訪長榮大學
長榮大學邀請外交部亞西及非洲司總領事回部辦事劉經巖蒞臨本校以英文進行講座分享,主題為「Let’s chat on Taiwan-Africa Relations」,介紹台灣與非洲關係之歷史發展與現狀,也探討台非關係的意義、經貿與合作前景。 長榮大學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來自坦尚尼亞、烏干達及蒲隆地學生在劉經巖的媒合下,受邀參與亞太青年協會主辦「2022 Model APEC青年模擬亞太經合會 」南部場「世界咖啡館」的座談,得以與國內各大專院校的學生互動交流。長榮大學則藉此機會邀請到劉經巖來訪。 講座中劉經巖提到,目前來自非洲國家並就讀長榮大學的學生,將會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外交人才,鼓勵學生可以嘗試學習華語,結交台灣籍朋友並更了解台灣。最後更引述珍古德博士的名言「Together we can, Together we will!」勉勵學生提升行動力。 本次講座邀請長榮大學教職員生共襄盛舉,講座後於校內安排交流餐敘,席間長榮大學校長李泳龍與劉經巖分享彼此國際交流經驗,相談甚歡,期許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強化本校與非洲國家機構間的合作。
大學校園 「食對真健康 營養So Funny」臺南市2022暑期食育營長榮大學活力呈現
由臺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的臺南市2022學生食育營,由保健營養學系籌辦,於7月7日至7月12日共二梯次於長榮大學活力登場,本次活動主要參與對象為本市國小三、四年級學童,希望透過遊戲體驗方式提供學童正確飲食觀念,期許學生透過營隊活動走出校園,並藉由實際接觸食材瞭解食材的特性及營養,來加深對食物的認識,進而讓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孩子們心中生根,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專門委員林谷達也親自到場勉勵參與學童。 根據102年至105年國民營養調查,兒童及青少年約1/4人口有過重或肥胖問題。臺南市政府教育局為培養學童建立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以及落實均衡飲食的健康生活型態,教育局與長榮大學合作,透過每梯次2日的活動引導學童習得六大類食物與均衡飲食概念引導學生認識各種營養的價值及均衡飲食習慣之重要、瞭解食品標示方式與各式食品標章、認識健康餐盤圖讓學童應用於日常生活的飲食中落實均衡飲食。 經由動手製作餐點的過程瞭解食材多樣與無限變化的可能性,進而化為具體的惜食、惜物、愛大地的行動,最後再利用闖關活動分組競賽,讓團隊享受齊力闖關成就感,強化人際智能與團隊精神,透過互動性活動,願意嘗試解決偏食問題並加強學生健康飲食的知識、行為及素養。 許多參與活動的學員及家長表示,熱情洋溢的大學生帶領著孩子們以遊戲方式學習,並透過實際製作食物,讓孩子在過程中體會製作的不易,從飲食中養成健康的好習慣,是十分推薦的暑期營隊活動。 長榮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對於食農教育人才培育不遺餘力,長年來,教師帶領營養系學生致力於食農教育活動,大學生們透過服務的過程,可深化本身的營養相關專業知識學以致用,從偏鄉小學到台南市營養教育系列活動,從飲食、環境與農作之連結,讓學童們自小紮根健康飲食概念,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與態度,落實食農教育政策目標。
大學校園 「科不科以百靈果」 2022暑期國小國際雙語科學營完美落幕
長榮大學「綠色社區根與芽行動計畫」USR辦公室,於本月6日至8日聯合台南一中、台南女中與家齊高中,4校共同舉辦「2022暑期國小國際雙語科學營」。共有50名阿蓮國小學童參與,營隊也由3所高中學生以及7位來自長榮大學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IPSD)的坦尚尼亞國際生擔任隊輔,大手牽小手一起來體驗「百靈果」(bilingual)科學營隊。 三天營隊於高雄市阿蓮國小舉辦,課程分別結合科學、英語、非洲文化分享、水質監測以及環境教育等多元內容。隊輔透過營前訓練共同設計、製作遊戲關卡及道具,並將「酸鹼中和」、「氧化反應」、「大氣壓力」等科普知識融入課程。藉由簡單安全的實驗,讓學童親自動手操作,拉近與科學的距離。 剛結束南極探索的本校IPSD國際生Nickson,也與學童們分享南極生態。介紹全球暖化對於南極的影響,透過氣候變遷議題認識再生能源,並於生活中落實愛護環境。同樣來自IPSD的Bright和Nelson,則同步用中、英雙語介紹坦尚尼亞。除了讓學童了解非洲文化,也於課程中帶入根與芽行動,強調生態保育的重要。課後兩位老師帶領大朋友、小朋友一起跳起非洲舞蹈,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阿蓮國小校長蘇聰榮表示往年與南一中合作辦理的營隊廣受家長與學生好評,今年加入台南女中語文班、長榮大學USR辦公室與坦尚尼亞國際生,整體內容更加豐富創新,營隊不但以雙語方式進行,長榮大學師生更帶入能源、水資源等環教課程,是時下迫切等待解決的議題。他勉勵學童能夠利用機會好好學習、玩樂,享受久違的實體營隊。首次參加營隊的謝同學覺得營隊相當有趣,希望明年還有機會參加。來自坦尚尼亞的隊輔Muna認為台灣的國小學生都相當活潑認真,而且也很願意開口與他們聊天互動,期盼這麼有意義的營隊能夠繼續舉辦下去。 長榮大學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洪慶宜署理院長,於營隊第二天親自帶領學童認識台灣的水資源。利用遊戲讓孩子們了解淡水的珍貴,配合本校學生河川巡守隊的成員Michael示範水質檢測,並讓學童親自操作,體會水污染的嚴重性。洪慶宜於課後提到,長榮大學長期注重環境教育的深耕,透過USR計畫辦理的暑期營隊,校方有機會深入地方,接觸更多小朋友,推動環境教育,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大學排行 【2022泰晤士】大學影響力排行 臺灣45校上榜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於4月發表的「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臺灣有45所大學上榜,前三分別是成大、臺大與陽明交大。 「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是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作為評核各大學對實現永續及社會影響力的成果,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永續城市與社區、優質教育、性別平等等、身心健康……等等,與一般針對學術研究或學校聲譽等標準評核的結果差異很大。2022年入榜的大學共有1406所,涵蓋全球106個國家或地區,其中,澳洲的西雪梨大學(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為今年的全球榜首。 臺灣入榜45所 今年臺灣入榜45所大學,較去年多10所。有13所進入前500大,其中,成大和台大都在全球排名50內,分別是33及37名。 排名指標與權重 今年發表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已是第四屆,評比指標擴及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17項(2019年只採11項)。其中SDG17「實現目標與夥伴關係」為固定必選指標,占總成績22%,其他各項為任選標準,從中選擇該大學表現最突出的3項參與評比,此3項各占總成績比26%。因此,大學可發展自己著重的方向與領域,而不必樣樣精通、項項全能。 全球排行TOP10 今年由澳洲的西雪梨大學奪冠,美國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學則居2、3名。而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日本則首度有大學進入全球排行前10名。 【小編提醒】 各種大學排名的指標比重不一,因此對於排名結果,可以當作學校強化改進與資源投入分配的參考依據,而非著重在名次高低。在參考排名前,應先了解各類排名評比的指標,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喔。 ★資料來源: Times Higher Education-- Impact Rankings 2022
高中校園 【108課綱】中山高中跨域整合 必修「後勁嘻遊記」
高雄市中山高中為普通型高中前導學校,依其特色發展,進行自主設計課程,研發「後勁嘻遊記」這門校訂必修課程,透過國文、歷史、地理三科社群教師組織規劃,關注學習和生活的結合,運用新課綱的理念和學校的課程地圖—以PBL模式進行教學,將學生視為課程主體,教師透過問題的設計引導,使學生學習尋找資訊、解決問題;並強調小組合作學習的知識分享方式,讓學生間透過不斷的討論與對話,產出個人與小組的階段性和總結性評量;除了帶領學生主動關心在地文化外,也希望將此價值延伸至學生各自的生活背景,並主動關心、參與社會議題討論,讓學習和生活緊密連結。 為使新課綱順利實施,教育部國教署自105年起每年遴選「前導學校」率先試行新課綱,一方面可辦理教師增能培訓,也可研發課程教材及教學模組,作為他校典範。 國歷地 三科跨域學習 高雄市中山高中「後勁嘻遊記」校訂必修課程,區分為「河流變遷」、「聚落與祭祀文化」以及「地景變遷」三大單元,並以「聚落與祭祀文化」為核心。並由國文、歷史、地理三科教師協同教學,透過社群每週共備討論,進行當週課程執行分享與檢討,刺激教師間的對話與增能。而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互動,也因應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的挑戰,注重學生的文化「體驗」而非強調文化「認識」。 中山高中所在的楠梓區近年來人口增加快速,為高雄市郊的新興開發區。不同的居民組成,也形塑多元聚落型態與生活樣貌,「後勁嘻遊記」教學內容策略依課程設計理念,以共四週八節課的時間,從「新社區移民如何與舊聚落文化共處?」為叩問進行課程設計。從各時期的古地圖出發,串連起後勁周遭聚落興起的原因,並從地名的命名原則中,了解聚落發展的脈絡與歷史因素;接續聚落新興與衰落的議題,探討聚落中人群移動的原委,帶起新舊聚落產生後,在地居民與移民如何相處的反思,並介紹成為聚落精神與情感核心的祭祀文化。 學生體驗抽籤過程。(中山高中提供) 以學生為本 關懷在地 課程規劃也帶領學生實地走訪在地祭祀中心「仁壽宮」,進行廟宇踏查、新舊聚落巡禮以及求籤體驗,讓學生實際感受地方信仰在當地的凝聚力,以及新舊聚落如何和諧發展,培養其除了反思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意義外,進一步涵養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 國教署表示,這門課程不只帶給學生學習,對教師也是全新的學習與進步。課程規劃以學生為本位,而課程的構想與實際進行過程的落差,則透過教師的共備討論進行修正。藉由這門課程,帶領學生探討回應環境變遷的方式,激發學生在地關懷的情感、培養欣賞多元文化的態度並展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教師也在課程設計與修正中,不斷進行內外的叩問與啟發,進而提升優質的教學品質。
大學校園 用影像宣導河川保育 長榮大學翻譯系榮獲「2022全國英語紀錄短片-SDGs 故事募集競賽」優選獎
除了擁有語言力,翻譯系學生發揮跨領域學習精神,用影像說故事,以『Take Care of Every Green with Love – Erren River』作品,展現長榮大學師生協力復育二仁溪的成果,於成大主辦「2022 全國英語紀錄短片-SDGs 故事募集競賽」中,獲得優選獎。 指導老師劉康怡表示,參賽作品以二仁溪重生為題,介紹二仁溪從生命之泉,歷經生態浩劫,最終復育重生的故事。長榮大學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院長洪慶宜在生態復育與環境教育中努力不懈,開啟師生對河川永續的認識。團隊師生希透過短片,帶領大眾認識重生的二仁溪,看見長榮大學的努力,更喚起對環境保育的重視與愛護。 翻譯系同學在沒有專業訓練及設備條件下,從決定參賽,完全沒信心到最後完工,僅只10天。過程中,同學們充分體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前置,對主題研究,到畫面拍攝,人物專訪,文稿撰寫,到後製剪輯、字幕、旁白及錄音等,經過不斷開會討論修正,才產出一部6分鐘短片。 劉康怡強調,本學期因獲深耕計畫經費補助邀請多位專家諮詢,藉以開闊同學跨領域發展的視野,開啟多元能力發展的動機。因此,鼓勵同學把握機會,跨出語言,多元結合,挑戰自我,開發未來發展之無限潛力。 「Take Care of Every Green with Love – Erren River」線上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csmuH2NCQ
大學校園 2022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 長榮大學師生受邀展出
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今年由韓國特別企劃以線上及實體並行的形式舉辦,長榮大學師生在台灣文創學程主任李元程帶領下,從2010年就受邀參與此項國際陶藝交流展之展演活動。這次除李元程外,美術系研究所學生陳姵臻、池譞喆的作品也在受邀名單內,為學校及個人爭光。 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從2004年的「韓日當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開始,至今已舉辦了16屆展覽,由台灣、日本、韓國、中國輪流主辦。本次台灣參與的大專院校有9所共20名師生,除了長榮大學外,還包括國立嘉義大學、台中教育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國立臺東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等與韓國師生共同合作,以線上與實體的展出方式呈現。 此次展覽的目的是回顧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亞洲年輕陶藝家們的創作現狀,同時共同探索大流行之後亞洲當代陶藝的未來和發展方向。 今年在疫情嚴峻的考量下,韓國主辦方除了在韓國江陵藝術中心於5月進行實體作品展示外,還舉行線上學術研討會、線上觀賞展覽等相關活動,讓參展的學生們藉由異地教學與國際交流的方式能夠互相切磋共同成長。 線上展覽網址:https://youtu.be/XyzFT4mYSSA
大學校園 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在第70屆「南美展」比賽中大放異彩
為了鼓勵新進藝術創作人才、吸收新血輪,台灣南美會(台南美術研究會)每年都會舉辦全國性的徵選作品活動,公開向全國藝術創作者招募優秀的作品。第70屆「南美展」競賽過程中,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同學表現不凡,在水墨(國畫)項目名列前矛,幾乎囊括前三名,除學生葉翠芳獲南美獎、林沖取得市長獎外,優選獎得主有陳承凱、麥詩韻,獲入選獎佳績則有李子平、李易、陳羿豪、謝家苡、華宇琇、廖帷翔等人,成績相當優異,令人刮目相看。 南美展雖然設有南美獎、市長獎、柏川獎、奇美獎、郭博士獎等獎項,但都只是榮譽而沒有任何獎金,且初審入圍參加複審作品尚須繳交甄審費,在國內藝術界是相當與眾不同的。也因為南美展擁有70年悠久的歷史與傳統,在美術界有其舉止輕重的地位,若能得到南美展的肯定,等於是取得藝術創作的通行證,所以即使少了高額獎金的誘因,每年從全國各地湧來參加的藝術家仍是非常踴躍。 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教學方向是以學院創作風格為基礎,承繼傳統、厚植筆墨功力,並鼓勵師生創新、營造時代的特色,以培養台灣書畫藝術創作精英為教育宗旨。因此對於校內外各項藝文活動與競賽均會主動且積極地引導與鼓勵同學們參與,希望透過各種展演活動,來提升學生對藝術創作之熱忱與參與度,也讓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作品,進而達到相互切磋與觀摩之效果。